全反射【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真空 界面 介质
2.临界角C
(2)折射率n与临界角C的关系
4、教学目标确立
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产 生活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课 程 总 目 标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 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 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 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与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 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2、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改变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劳动强度大、效率 低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其关键就是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教”为中心,向“学”为 中心转变,培养学生自我建构新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
一、教学指导思想
三、教和学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建议
课 程 总 目 标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 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 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 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与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 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内 容 标 准
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 初步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和光纤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光纤技术对经济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
4、教学目标确立
主线
判断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2、掌握临界角的概念 掌握临界角的计算方法 3、了解全反射的应用,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比较法 2、通过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全反射实验的探究过程,感受实验探究的乐趣 2、通过对蜃景现象的学习明确一切迷信或神话只不过是 在人们未能明了科学真相时才托付于自然力的一种做法。领略 自然界的奇妙,体会生活中处处蕴含物理知识,激发学习物理 的兴趣 运用科学理论观 实事求是的 察分析周围事物 科学态度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 2、教学重、难点 3、教学对象分析 4、教学目标确立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 2、教学重、难点 3、教学对象分析 4、教学目标确立
1、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
(1)知识特点:第一二节讲述几何光学的基础知识,主要讲述 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全反射。相对于学生初中知识增加了对 折射的定量研究,引入了折射率,其中本节的全反射和临界角 是全新的知识。 光疏介质、光密介质 半圆形玻璃砖反射和折射实验
全反射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 2、教学重、难点 3、教学对象分析 4、教学目标确立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临界角概念 全反射条件
(2)教学难点: 临界条件时的光路图 解释生活中的全反射现象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 2、教学重、难点 3、教学对象分析 4、教学目标确立
四、教学过程建议
1、创设情境,导入本课内容:通过展示海市蜃楼的 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问题:古人曾把这种现象认为是蜃(蛟龙)吐气而成的,你 认为是吗?那这种蜃景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沙漠蜃景
海市蜃楼(观看视频)
四、教学过程建议
2、进行本课内容
(1)复习准备 折射率的概念:目的是让学生注意到介质间的关系 光从空气入玻璃和从玻璃入空气的区别:注意折射角和入射角 间的关系,为引出光疏介质、光密介质做知识上的准备 练习1:完成下列光路图
注意: “密”和“疏” 是相对而言的,对其界定是 以折射率为依据的。
四、教学过程建议
2、进行本课内容
(2)新课教学: 说明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概念 从光由玻璃进入空气的现象展开讨论,然后通过实验和 课件演示全反射现象,最后引导学生分析现象,重点突出临界 角的认识。 强化对全反射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入 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现象的认识 学生推导运算临界角的计算公式: 进行一个小练习:光通过平行玻璃砖时的光路分析;有没 有发生全反射的可能性 知识应用:利用课件来演示。 解释现象: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 激发学习兴趣 光导纤维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和学的方法
(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观察、猜想、 印证、归纳的方法得出全反射现象的发生条 件、临界角概念等
对阅读材料“蜃景”补充了录像资料和课件上制 作的动画,使其有更生动的感性认识
前 置 性
(2)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全反 1、自学全反射棱镜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射现象的观察,探究物理本质,锻炼自己的 2、观察自行车尾灯构造,利用全反射的知识阐述其原理 抽象思维,掌握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3、上网查询:试解释海市蜃楼及沙漠蜃景产生的原因
两束光以相同的入射角由空气斜射向与水和玻璃的分界面。
空气
空气

玻璃
练习2:完成以下光路图
一束光由水斜射向玻璃。
水 玻璃
一、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
光传播到两种介质
界面
的界面上时,通常 要同时发生反射和 折射现象
光疏介质:两种介质中折射率较小的介质。
光密介质:两种介质中折射率较大的介质。
提出问题:水晶是光密介质还是光疏介质?
既要使学生养成规范 作图的习惯,又要训 练学生的有序思维 (良好的思维习惯), 规范解题步骤
练习3:请画出一束光由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光路图
空气
玻璃
请画出一束光分别以不同的入射角由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光路图
空气
玻璃 =C C
设计教学环节的另一目标: (1)使学生养成规范作图的习惯
二、光的全反射 演示实验:一束激光束射向半圆形玻璃砖,入射角从 0°增大的过程中观察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
选修3-4 第十三章 光
第二节 全反射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学指导思想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三、教和学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建议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三、教和学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建议
一、教学指导思想
1、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科学技术普及的今天,科学素养已成为新世纪每个社会 成员必备的基本生存能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师如何以课 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当前学科教学面临的 一个问题。
演示
例题
做一做
加强学生生活与现 代科技发展的联系
认识物理对 科技进步及 文化、经济 和社会发展 的影响;为 终身发展, 形成科学世 界观和价值 观打下基础
1、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
(4)内容结构
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全反射的概念及条件 临界角的概念 全反射棱镜的形状 全反射棱镜 全反射棱镜的应用 光纤的结构 光导纤维 光纤的工作原理
发生全反射条件: 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提出问题2:“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是怎样的角度?
2.临界角C
(1)定义:
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折射角达到90°时的入 射角叫做临界角.
强调:临界角是发生全反射的最小入射角 (只有i≥C,才能发生全反射) 法线
全反射的条件: ②入射角必须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4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
的波长 5 光的衍射 6 光的偏振 7 光的颜色 色散
折射时的色散
8 激光
8 激光
1、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
(2)知识地位: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初中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提 高,让学生从定性认识提高到定量研究。“全反射”是光传播的进 一步拓展和讨论,使学生对光达到两种介质界面的传播规律和 现象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同时,光纤通信的介绍,使学 生认识到光学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所以在学习时要注意对 基本概念的理解,把握好对规律的准确认识。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 折射、光路可逆 折射定律、折射率
4、教学目标确立
辅线
(1)使学生养成规范作图的习惯
(2)训练学生的有序思维(良好
的思维习惯),规范解题步骤
(3)掌握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4)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教学指导思想 二、教学背景分析
四、教学过程建议
三、教和学的方法
(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观察、猜想、 印证、归纳的方法得出全反射现象的发生条 件、临界角概念等,对阅读材料“蜃景”补 充了录像资料和课件上制作的动画,使其有 更生动的感性认识 (2)学法:在学习中学生要注意全反射现象 的观察,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 探究物理本质,锻炼自己的抽象思维,通过 学生的参与探究,掌握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 位,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 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 力和科学素养。
得到
生活现象
全反射的条件
科学解释 光导纤维的原理及在技术上的应用
理解 掌握
全反射的现象
1、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
(2)知识地位:
教材变化
教材变化
第十三章 光
1 光的折射
2 光的干涉 3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 量光的波长 4 光的颜色 色散 5 光的衍射 6 光的偏振 7 全反射
„新‟第十三章
1 光的反射和折射 2 全反射 3 光的干涉
全反射 现实意义
反射和折射 知识的深化 日常生活、现代 科学技术的发展 紧密相关
1、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
(3)编写特点
实现课程标 准基本要求 使学生容易 接受新知
思考与讨论
引发思考,交流互助 生动形象,激发兴趣 当堂演练,活跃思维 多样教学,培养能力
编 写 特 点
有助于学生继续 学习物理知识与 技能;体验科学 探究过程,了解 科学研究方法; 增强创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发展 探索自然的兴趣 与热情
1、全反射现象: 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增 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0时,折射光线完 全消失,只剩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提出问题1:光从光疏介质(空气)射向光密介质 (玻璃)会不会发生全反射?
解决问题——理论分析结合实验验证
演示实验:观察光从空气射向玻璃能否发生全反射?
4、小制作:自制“水光纤”见课本
一、教学指导思想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三、教和学的方法
整体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实验观察 探究本质,发现规律 验证规律,解决问题
学生认知过程:
好奇,感兴趣 明确问题,猜想 观察实验,获得感性认识 探究规律,上升为理性认识 解决问题,强化认识
实际应用
见证应用,感受知识的无穷魅力
提示学生观察实验中: ①反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如何变化? ②随入射角增大,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强弱如何变化?
空气
视频
探究结果: ①光从玻璃→空气时,随入射角的增大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增 大,折射角总大于入射角,折射角先达到90°(此时入射角 还小于90°)
②随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线增强,折射光线减弱,当入射角 达到某一个角度时,折射角达到90°会出现折射光线消失, 只剩下反射光线的现象。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 2、教学重、难点 3、教学对象分析 4、教学目标确立
4、教学目标确立
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产 生活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课 程 总 目 标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 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 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 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与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 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4、教学目标确立
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产 生活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的基本特点
抽象问题
演示
×
理论定性问题
×
单纯的公式推导
×
影像
声音
动画
(2)学生的知识准备 学生在上一节课刚刚学习了光的反射、折射定律、折 射率及光路可逆的知识,对光的折射和相关计算问题有一 定的基础,能较快的做出完整的光路图,初步掌握了实验 观察要领,并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而本节内容是 在对光的折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研究,所以对于 折射率的理解和做光路图要先进行复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