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发展史

合集下载

电视节目发展史

电视节目发展史

1958年的5月1日,中央电视台实验播出,当时叫北京电视台。

至今已有46年又5个月17天。

对于这46年5个月17天,新闻史学家们有着各种不同的归纳性的理解。

可以说,有多少电视史学派,就有多少种理解的角度和方法。

在各自不同的理解中,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史学家们习惯于将这46年5个月17天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郭慎之在其专著《电视传播史》一书中这样划分中国电视发展历程:早期(1958~1966),“文化大革命”带来挫折(1967~1976),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7~1992),走进大市场(1993年至今)。

一、“台”时代:缺乏竞争的阶段:(1958年——90年代初期)在这一阶段,中国电视业几乎是没有竞争的,这个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958年至1983年:这一阶段在现在的中国电视史上几乎很少会浓墨重彩的进行叙述,原因也很简单,那个时期电视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大众媒介,还只是达官贵人家的奢侈品。

1983年——90年代初期一九八三年三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可说对之后十多年的电视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市)「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和覆盖」的方针,一改以往「两级办电视」的发展格局,使中国电视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自此,各省、市和自治区除了分别拥有一个电台、一个无线电视台和一个有线电视台外,还有一个教育台或经济台(其中上海在九十年代初更成为唯一一个拥有两个电台和两个无线台的直辖市),还有属下各地区(市)和县(市)级政府也自办电视台。

1958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电视节目。

6月1日,首次播放本台记者拍摄的新闻影片。

1979年8月,中央电视台设立《为您服务》专栏,介绍电视节目,回答观众来信。

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开办新闻评论性的专栏节目《观察与思考》。

它是《焦点访谈》的先驱。

1981年中央电视台开播由赵忠祥主持的《动物世界》,并很快成为央视的王牌节目。

浅析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发展之路

浅析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发展之路

浅析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发展之路电视文化类节目是随着电视行业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种节目形式,它以传播文化知识、提升观众审美情趣为宗旨,从而在电视娱乐节目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发展历程、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其发展之路进行浅析。

一、发展历程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电视诞生之初。

20世纪50年代,电视技术刚刚出现,当时的电视文化类节目主要是文学朗诵、书法展示、古诗诵读等形式简单的文化节目,内容单一、形式古板。

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和观众文化需求的提高,电视文化类节目逐渐得到了拓展和改进。

20世纪70年代,电视文化类节目开始多元化发展,不仅有文学作品朗读,还有文艺评论、历史纪录片、艺术纪实等多种形式的文化类节目出现。

此时的文化类节目开始注重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探讨的主题也更加丰富多样,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娱乐需求的不断提高,电视文化类节目在21世纪开始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了文化访谈、文化纪录片、历史传记等类型的文化类节目,其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观众群体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电视文化类节目开始向着更加专业化、学术化的方向发展,比如推出了一系列文化讲座、文化沙龙等形式的节目,深受知识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喜爱。

二、特点电视文化类节目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明显的特点。

电视文化类节目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通过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电视文化类节目注重内容的深度和专业性,有着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扎实的研究基础,为观众呈现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文化节目。

电视文化类节目兼顾了观赏性和教育性,既注重视听效果的营造,又注重在娱乐中蕴含着教育的力量,从而实现了文化传播的双重目的。

电视文化类节目还具有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等特点。

通过电视文化类节目,观众可以及时了解前沿文化资讯,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电视文化类节目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多样性,不仅有讲座、访谈,还有纪录片、舞台剧等形式的文化节目,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美国电视节目发展历程

美国电视节目发展历程

美国电视节目发展历程美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电视还处于实验阶段。

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成为美国家庭娱乐的主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美国电视节目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这一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

几乎每个家庭都拥有一台电视机,大量的节目被制作并传送到观众家中。

这一时期的经典电视节目包括《艾尔顿先生秀》、《我爱露西》等。

这些节目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吸引了大量观众,并成为经典。

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这一时期被称为社会问题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电视节目开始关注社会问题,例如种族平等、反战运动等。

一些重要的电视节目如《吉诺剧场》、《阿灵顿路》等,通过剧情和对话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问题。

第三个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这一时期被称为金融时期。

在这期间,电视行业开始迎来商业化。

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的出现拓宽了观众的选择。

电视节目的内容也变得多元化,包括情景喜剧、肥皂剧、综艺节目等。

一些代表性的节目如《老友记》、《辛普森一家》等,成为了当时的热门节目。

第四个时期是21世纪以来,这一时期被称为流媒体时代。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观众的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流媒体平台如Netflix、Hulu等开始崭露头角,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许多传统电视节目制作商也纷纷将节目转移到了这些平台上。

这一时期的电视节目多样性更加丰富,内容也更加贴近观众的喜好。

总的来说,美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表现出不断创新和变革的特点。

从最初的实验阶段到黄金时代、社会问题时期,再到商业化和流媒体时代,美国电视节目不断适应观众的需求并与时俱进。

如今,电视节目在美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简史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简史

初创期至1990年6月15日改版:王刚(1990,风趣,幽默,神秘)倪萍(1990,亲和力)1991年至1995改版:成方圆(1991)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1999年改版至2004年: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曹颖(2002,清新、感性)沈冰(2002/9/11客串)王玲玲(2003)主要主持人主持顺序及主持人风格:王刚(1990,风趣,幽默,神秘)倪萍(1990,亲和力)成方圆(1991)周涛(1995-2000,大气、稳重、亲切、真诚)曹颖(2002,清新、感性)沈冰(2002/9/11客串)王玲玲(2003)节目板块:《开心一刻》《音乐星空》《请你参加》《新起点》《艺海春秋》《海外飞鸿》《天南地北》《东方奇观》《综艺快车》《综艺传真》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简史2005年8月26日,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

在这个晚上,一个叫做《超级女声》的节目落下了帷幕,一个普通的成都女孩以三百五十二万八千三百零八票的高票数,成为这场平民选秀的冠军。

见证这一时刻的,是电视机前近4亿的观众。

不久之后,这个叫做李宇春的女孩登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成为“亚洲英雄”。

在中国电视诞生的47年后,娱乐节目走向了癫狂。

90年代1990年3月14日,一档叫做《文艺天地》的栏目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开播。

后来,它改名叫做《综艺大观》。

《综艺大观》是一个标本式的电视文艺晚会栏目,延续了春晚的主要风格,可以看作是日常版、微缩版的《春节联欢晚会》。

《综艺大观》同《春节联欢晚会》一样,开播后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收视率在全国综艺节目中长期稳居第一,平均收视率18%,平均每期收视人数达2亿。

紧接着,《东西南北中》、《曲苑杂坛》等衍生栏目相继出现,并且均得到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春节联欢晚会》与《综艺大观》等晚会节目的成功,得益于文艺演出与电视媒体的结合。

在文化事业发展尚显欠缺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民众进剧场观看文艺演出的机会很少,而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则相对较高,广大电视观众处于一种文化饥渴的状态。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19
第20页/共30页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20
第21页/共30页
当前电视事业发展 两大趋势
集团化
网络电视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21
第22页/共30页
中国网络电视台
• China Network Television,简称CNTV
• 是中国国家网络电视播出机构,是以视听互 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的 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网络视频公共服 务平台。
27
第28页/共30页
328/1/2024 1:30 AM
谢谢!
第29页/共30页
谢谢您的观看!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29
第30页/共30页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12
第13页/共30页
二、节目状况
1.节目娱乐化:追求吸引力 2.栏目品牌化:追求影响力 3.频道专业化:追求号召力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13
第14页/共30页
• 电视制作条件与传播手段的进步
• l、ENG的普遍采用
• 从80年代初开始,ENG设备开始在我国普及。目 前,电视台在制作新闻、专题等节目时,几乎全都 是采用的ENG设备。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7
第8页/共30页
•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电视历 史上第一条商品广告。
• 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开办新闻评论性的专 栏节目《观察与思考》。
• 1981年,央视开播由赵忠祥主持的《动物世 界》,并很快成为央视的王牌节目。
• 1983年春节,央视正式推出“春节联欢晚会”。
• 1987年2月1日,央视第二套节目由面向北京改

娱乐节目发展

娱乐节目发展
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各个阶段有其各自代表性的节目类型。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也是娱乐节目形式和内容发展的过程。
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以《正大综艺》和《综艺大观》为代表的综艺节目类型,这类节目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融合了高雅品位和大众口味,曾一度让人兴奋不已,大饱眼福。综艺类娱乐节目是电视娱乐节目中较早发展起来的一种类型。综艺节目就是“综合艺术节目”,是一种汇集各种艺术表演形式、充分发挥电视声画优势的节目形态。由于缺乏与观众的互动,价值节目形式十几年如一日,最终无法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2004年10月8日《综艺大观》这个央视老牌娱乐节目,因收视率不断走低被“末位淘汰”,无奈地退出了荧屏。
第四阶段是以《超级女声》(快乐女声)和《中国达人秀》为代表的“真人秀”类节目,以人为核心,以真为特色,以秀为手段,使平民参与过程公开化,加强平民意识使该节目受到更多人的参与和关注。平民走到观众面前,而且成了明星,被称为平民造星运动。从2004年《超级女声》一炮而红至今,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期间曾颇受诟病,经历了短期的沉寂,但是目前收视情况和影响程度在各类电视娱乐节目中非常突出。
第二阶段是以1997年的《快乐大本营》和1999年的《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游戏类娱乐节目,集游戏、表演、竞技、参与和搞笑于一体,一改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国内综艺节目的正统、庄重,以活泼、清新、娱乐的新风尚掀起了电视娱乐节目的新高潮。这类节目常重金邀请明星,在节目中穿插与观众的互动,深受年轻人欢迎。现在这类节目依然很多见,但由于竞争激烈和娱乐需求的多元化,这类节目远不如曾经繁荣。
第三阶段是以《幸运52》和《开心辞典》等为代表的益智博彩类节目,这类节目以娱

第二章 电视栏目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电视栏目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电视栏目的发 展历程
一、 多样化的探索阶段(1958-1978)
二、 栏目化的形成阶段(1979--1992)
三、 专业化的发展阶段(1993— )
一、 多样化的探索阶段 (1958-1978)
(一)从电视节目向电视栏目发展
(二)从社教节目为主向各类专栏发展
(三)从封闭制作向开放协作发展

经过近20年的调整、改版和修订,全国各地 ,至少是省级以上电视台都已基本实现了 栏目化和正点播出的目标。

2.栏目类型化
栏目类型化,是指电视节目按照不同的内 容类别进行系统编排的一种状况。

3.栏目的个性化 1)20世纪末的中国电视界,掀起了一场前 所未有的栏目改版热。改版的频次和幅度 都前所未有,改版给电视人所带来的紧迫 感也是前所未有。如果说栏目的规范化是 栏目形成的基础,栏目的类型化是栏目化 形成的支撑,那么,栏目的个性化则是栏 目化形成所追求的目标。

特色频道与品牌栏目 卫星电视的栏目群战略Leabharlann 各省级卫视频道特色与栏目群

1.湖南卫视:快乐中国

2.浙江卫视:娱乐纵贯线

3.江苏卫视:情感世界,幸福中国
1.对外合作
3.全国各地电视台之间的大协作
二、栏目化的形成阶段(1979-1992)

电视台节目实行“栏目化”播出,是电视 宣传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 期,中央电视台率先提出宣传管理要实行 “栏目化”,1984年7月,开始实行酝酿已 久的栏目化播出,到1985年,中央电视台“ 全部节目实行栏目化播出”,当时共开办 栏目80多个。

2)电视栏目的个性化,要求在形式和内容 上都具有独特性。

电视节目简史

电视节目简史

第一章电视节目简史电视节目电视节目是电视台各种播出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

也即电视台和其他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供播出和交流的、具有完整内容的电视作品。

节目是电视传播的基本单位。

节目泛指广播电视的单项内容,有时也指整个栏目。

第一节电视剧一、概念一种专为在电视机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

它兼容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艺术等诸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1930年,英国BBC播放的意大利剧作家皮蓝德娄的《嘴里叨花的女人》(也称《花言巧语的人》)。

美国最初的电视剧实验:1928年9月11日,通用电器公司在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的WGY广播电台实验播出了40分钟的独幕剧《女王的信使》。

电视和广播分别传输图像和声音。

美国:按戏剧方式制作的电视剧叫做“电视戏剧”,按电影方式制作的叫做“电视故事片”或“电视电影”。

日本:以语言表述为主的电视剧叫做“电视广播剧”,受小说影响较深,讲究叙事功能,画外解说较多的叫做“电视小说”,不带画外解说或者很少带画外解说的才称为电视剧。

二、电视单本剧1、电视单本剧电视单本剧是由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构成的,有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完整脉络,而且是一次将戏演完的电视剧艺术形式。

它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短篇小说或戏曲作品中的独幕剧。

但是电视单本剧不一定只有一集,根据中央电视台的规定:三集以下(每集五十分钟)均称电视单本剧,也就是说电视单本剧可以有“上中下”三部构成。

三集以上的电视剧才能称为电视连续剧或电视系列剧。

⏹电视单本剧常常是经典的或是高质量的名作改编。

2、电视电影(1)定义电视电影是指专门为电视播放而制作的影片,它可以说是电影与电视的综合体。

它一方面按照电影的艺术特征进行拍摄,很多都是采用胶片拍摄,长度一般在90分钟左右;另一方面它又适应电视播放的形式,多是低成本制作。

(2)历史⏹电视电影也是在电视与电影的激烈竞争中产生的。

(1)早期的电视电影(2)电视电影概念的成熟1964年,为了避免以高额费用向好莱坞购买电影的播放权,环球电影公司向NBC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Made for TV MOVIES——“专为电视制作的影片”,简称TV MOVIES(电视电影),其成本低廉,更适于电视播出。

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电视剧的发展历程电视剧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电视节目以直播和现场表演为主。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意识到电视剧的潜力,并开始将它们录制下来以供重播。

以下是电视剧发展的主要历程。

第一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当时无线电剧是最流行的电视内容之一。

这些剧集通常通过无线电播放,而不是通过电视广播。

无线电剧非常受欢迎,因为它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叙事体验,观众可以通过声音和情感描绘将自己投入到剧情中。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视剧开始登上了电视荧屏。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电视剧成为了家庭娱乐的主要来源。

这个时期的电视剧以情感剧和喜剧为主,如《瑞典的卡门》和《一家亲》等。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电视剧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电视剧开始出现各种不同的题材和风格。

在美国,电视剧开始引入更复杂的情节和角色发展,如《家有仙妻》和《霹雳游侠》。

同时,一些长篇连续剧也开始流行起来,如《波士顿法律》和《超感猎杀》。

这个时期的电视剧开创了一种新的观看模式,观众可以沉浸在故事中,跟随角色的发展和故事的起伏。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电视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互联网和流媒体技术的兴起为电视剧的制作和播放提供了新的机会。

许多电视剧制片商开始在互联网上推出原创内容,如Netflix的《纸牌屋》和《怪奇物语》。

这些剧集的成功表明,流媒体平台成为了电视剧发展的新方向。

此外,电视剧也开始涉足更多的题材和内容。

科幻剧、悬疑剧、历史剧、爱情剧等不同类型纷纷涌现,满足了观众对多样化内容的需求。

这些电视剧的成功也促使制片商和编剧们不断创新,推出更具吸引力的剧集。

总的来说,电视剧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无线电剧时期、家庭娱乐时期、黄金时期和流媒体时期等不同阶段。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变化,电视剧不断发展和创新,呈现出越来越多样的内容和风格。

未来,电视剧的发展将继续壮大,并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故事。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历史与方向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历史与方向

电视娱乐节目电视娱乐节目就是指通过电视这一特定的传播媒体传播的,大众广泛参与的,以审美性、娱乐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为突出特点的电视节目。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晚会时期、娱乐时期、竞猜时期、真人秀时期四个时期。

1、表演类综艺晚会时期1990年3月14日,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开播。

,《综艺大观》这个集相声、小品、歌舞、杂技、魔术等各种文艺手段于一体的新节目样式让观众眼前一亮。

表演类综艺节目运作模式即“明星+表演”。

2、游戏娱乐时期风靡一时的《欢乐总动员》、《快乐大本营》把娱乐节目从“晚会时代”推向了“娱乐时代”。

1996年《快乐大本营》的播出获得了巨大成功,与游戏类综艺几乎同时涌上荧屏的还有一种婚恋类综艺节目,代表性的栏目有:《玫瑰之约》(湖南卫视)等。

3、益智博彩时期1998年11月22 日,央视二套(当时的经济生活服务频道)推出了由李咏担当主持的《幸运52》。

改造后的《幸运52》打破娱乐类、知识竞赛类节目界限,有机地将游戏与知识普及融为一体,充分调动观众参与热情。

4、“真人秀”时期“真人秀”泛指由制作者制订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

它打破了新闻、纪录片等真实的电视节目与电视剧等虚拟的电视节目的界限。

电视娱乐节目 - 评价首先,创新意识的匮乏,“克隆”成了娱乐节目的致命伤。

“近年来,我国电视节目的生产几乎都遵循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律,那就是:欧美/日本首创——(港/台移植)——国内‘星火’——国内‘燎原’。

”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模仿香港10年前的《综艺60分》一炮打响,于是就有了一系列“快乐”节目粉墨登场;这些节目看似丰富多彩,但其运作模式却基本相同,无非是做一些老套的游戏和有奖竞猜,中间插播歌舞表演和大量广告。

同样,引领“婚配热”的《玫瑰之约》和《相约星期六》则明显是台湾《非常男女》的大陆版。

由于“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仿来效去,只得其皮毛,未获其精髓,结果越“跟”越不像,越“学”越糟糕。

第一章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
娱乐节目导演
——宫旭 ——宫旭
125906245@
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
一、国外娱乐节目缩影: 国外娱乐节目缩影: 1、电视娱乐节目的源头在欧洲 、 BBC——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 最早的电视游戏节目: 最早的电视游戏节目:1938年《拼写蜜蜂》 年 拼写蜜蜂》 1955年,商业性独立电视公司——ITV 年 商业性独立电视公司 1990年,BBC创立特色智力竞赛节目 年 创立特色智力竞赛节目 ——《我带来的新闻》 《我带来的新闻》
动作母题:以人类的生命存在及其活动( 动作母题:以人类的生命存在及其活动(动 作与运动)方式呈现的母题成为动作母题。 作与运动)方式呈现的母题成为动作母题。 食欲、占有欲、权利欲、 食欲、占有欲、权利欲、创造欲
人类之爱: 人类之爱:母爱和爱情 人类的情操:勤劳、忠诚、朴实、善良、 人类的情操:勤劳、忠诚、朴实、善良、信 友谊、谦虚、怯懦、虚伪、奸猾、嫉妒、 义、友谊、谦虚、怯懦、虚伪、奸猾、嫉妒、 邪恶、背叛、出尔反尔等。 邪恶、背叛、出尔反尔等。 人类的道德伦理:自由、民主、平等、公正、 人类的道德伦理:自由、民主、平等、公正、 独裁、 独裁、专横等
3、借鉴和创新并举的亚洲娱乐节目 、
日本: 日本: 年代, 从50年代,出现益智竞猜节目 年代 20世纪 年代,出现大量电视游戏节目 世纪90年代 世纪 年代, 制作成本较低的游戏+益智节目 制作成本较低的游戏 益智节目 旅游娱乐节目 男女交往节目 美食类节目 动画片
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
韩国经典娱乐节目: 韩国经典娱乐节目: 情书》《 》《Xman》《反转剧》 》《反转剧 《情书》《 》《反转剧》 我们结婚了》《强心脏》《无限挑战》 》《强心脏》《无限挑战 《我们结婚了》《强心脏》《无限挑战》

浅析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发展之路

浅析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发展之路

浅析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发展之路电视文化类节目是电视节目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其发展受到了社会经济、技术进步和观众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电视文化类节目的起源、发展历程和趋势等方面进行简要浅析。

电视文化类节目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电视技术刚刚兴起,电视节目的内容相对单一,主要是新闻、政治和娱乐节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增加,人们对文化类节目的关注度逐渐提高,电视台也开始制作相关节目。

最早的文化类节目主要以纪录片形式呈现,如《人与自然》、《大美中国》等,这些节目在当时备受观众喜爱,不仅满足了观众对知识的追求,也弘扬了国家文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变化,电视文化类节目也不断发展演变。

80年代以后,电视台开始制作更多类型的文化类节目,如艺术类节目、传统文化类节目、历史文化类节目等。

这些节目多维度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了观众的文化生活。

电视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文化类节目的制作更为丰富多样,采用了更多的拍摄手法和视觉效果,提升了节目的观赏性和感染力。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电视节目的观众群体发生了巨大变化。

观众的选择权增加,观众对文化类节目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网络平台上涌现出大量的文化类节目,这些节目形式新颖,内容独特,如《中国有嘻哈》、《声入人心》等。

这些节目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结合上做了积极的尝试,提升了文化类节目的时尚度和趣味性。

电视文化类节目也逐渐向专业化、深度发展。

传统的纪录片类节目仍然继续制作,但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注重提升,如《舌尖上的中国》、《人民的名义》等。

这些节目注重观众的视觉享受和情感共鸣,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教育性,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发展之路是多元化、专业化和深度发展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观众需求的变化,电视台在制作文化类节目时需要更加注重时代特点和观众喜好,不断创新节目形式和内容,才能满足观众对文化的追求和需求。

中国电视史1958-2008

中国电视史1958-2008

中国电视史1958-2008中国电视史始于1958年,至2008年已经走过了五十余年的发展历程。

这段时间里,中国电视行业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从技术、内容和影响力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电视史的发展轨迹。

一、技术的发展在1958年之前,中国电视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电视节目的播出仅限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然而,自1958年开始,中国电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一年,中国电视台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电视迈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在技术方面,中国电视业经历了多次重要的突破和进步。

首先是黑白电视向彩色电视的转变。

1978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彩色电视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接着是从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变。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于2003年正式启动了数字电视的试点工作,并于2008年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数字电视覆盖。

二、内容的丰富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电视节目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多样。

在1958年至1978年间,中国电视节目主要以新闻、文艺晚会和影视剧为主。

这一时期的电视节目以政治宣传为主导,内容相对单一。

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节目的内容开始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电视剧、综艺节目、纪录片等各种类型的节目相继涌现。

其中,《西游记》、《红楼梦》等一系列经典剧集深受观众喜爱。

同时,各类选秀节目如《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等也创造了一批明星,推动了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

三、影响力的扩大中国电视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和内容的进步,还体现在其对社会的广泛影响力。

电视节目作为一种大众媒体形式,具有传播信息、传递价值观念的重要功能。

电视节目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通过新闻节目,观众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新闻动态;通过纪录片,观众可以了解历史文化、科学知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电视节目对社会风气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引领了时尚潮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此外,一些具有社会关注度的话题也通过电视节目的报道和讨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关注,引起了社会的热议和思考。

我国电视晚会节目发展的历史轨迹

我国电视晚会节目发展的历史轨迹

我国电视晚会节目发展的历史轨迹
我国电视晚会节目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变革。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历史节点:
1958年:第一台电视晚会节目《元旦联欢晚会》在广州电视台播出,标志着我国电视晚会节目的起步。

1960年代:电视晚会节目开始呈现多样化的形式,如歌舞表演、相声小品等,逐渐吸引了大量观众。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电视晚会节目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了更多样化、更富有创新的节目。

1983年:央视推出了首届春节联欢晚会,至今已成为传统节目,每年都吸引亿万观众收看。

1990年代:电视晚会节目开始引入国际元素,与国外电视台进行交流与合作,丰富了节目内容。

2000年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电视晚会节目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2010年代:网络直播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电视晚会节目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观众可以通过多种平台实时观看节目。

以上只是我国电视晚会节目发展的部分历史轨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变化,电视晚会节目将继续不断创新和发展。

电视节目发展史

电视节目发展史

电视节目发展史
你们知道电视节目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吗?这可是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呢。

很久以前呀,电视刚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电视节目可简单啦。

那时候的电视屏幕小小的,画面还是黑白的。

电视节目就只有那么几个,而且内容也没有现在这么丰富。

比如说,就只有一些简单的新闻报道,就像一个老爷爷在那里慢慢地讲着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也没有那些花花绿绿的画面,就是干巴巴地说。

还有一些很简单的小短剧,演员们穿着很朴素的衣服,演着一些特别简单的故事,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这样的故事。

再后来呢,出现了好多不同类型的节目。

有专门唱歌跳舞的节目,舞台上的大姐姐们穿着漂亮的裙子,像花仙子一样又唱又跳。

还有讲科学小知识的节目,主持人会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

比如说把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冒泡泡,可神奇了。

到了现在呀,电视节目那叫一个五花八门。

有各种各样的选秀节目,好多有梦想的哥哥姐姐们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唱歌、跳舞、表演魔术,什么都有。

还有很多讲历史故事的节目,就像带着我们坐着时光机回到了古代。

比如说讲唐朝的时候,我们能看到那些穿着华丽衣服的古人,在街上热闹地逛街,还有雄伟的宫殿,就好像我们自己也到了那个时候一样。

而且呀,现在我们还能通过网络看很多电视节目,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什么时候想看就什么时候看。

电视节目已经从最开始简单的几个,发展到现在数都数不过来啦。

它就像一个魔法盒子,里面装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好多乐趣呢。

你们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呀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8年的5月1日,中央电视台实验播出,当时叫北京电视台。

至今已有46年又5个月17天。

对于这46年5个月17天,新闻史学家们有着各种不同的归纳性的理解。

可以说,有多少电视史学派,就有多少种理解的角度和方法。

在各自不同的理解中,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史学家们习惯于将这46年5个月17天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郭慎之在其专著《电视传播史》一书中这样划分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早期(1958~1966),
“文化大革命”带来挫折(1967~1976),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7~1992),
走进大市场(1993年至今)。

一、“台”时代:缺乏竞争的阶段:(1958年——90年代初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电视业几乎是没有竞争的,这个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958年至1983年:
这一阶段在现在的中国电视史上几乎很少会浓墨重彩的进行叙述,原因也很简单,那个时期电视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大众媒介,还只是达官贵人家的奢侈品。

1983年——90年代初期
一九八三年三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可说对之后十多年的电视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市)「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和覆盖」的方针,一改以往「两级办电视」的发展格局,使中国电视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自此,各省、市和自治区除了分别拥有一个电台、一个无线电视台和一个有线电视台外,还有一个教育台或经济台(其中上海在九十年代初更成为唯一一个拥有两个电台和两个无线台的直辖市),还有属下各地区(市)和县(市)级政府也自办电视台。

1958年
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电视节目。

6月1日,首次播放本台记者拍摄的新闻影片。

1979年
8月,中央电视台设立《为您服务》专栏,介绍电视节目,回答观众
来信。

1980年
7月,中央电视台开办新闻评论性的专栏节目《观察与思考》。

它是《焦点访谈》的先驱。

1981年
中央电视台开播由赵忠祥主持的《动物世界》,并很快成为央视的王牌节目。

1983年
春节,中央电视台正式推出“春节联欢晚会”。

自此,年三十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中国新的民俗。

8月7日开始,中央电视台推出25集大型电视系列节目——《话说长江》。

它首次在大型节目中树立了固定的节目主持人,采用章回小说体的结构方式,固定栏目,连续播出。

之后,总导演戴维宇及其创作班子趁热打铁,再次推出《话说运河》。

1987年
2月1日,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由面向北京改为面向全国播出,并实现向经济信息频道的转变。

1990年
4月18日,全国第一家省级有线电视湖南有线广播电视台开始试播。

有线台的成立,打破了无线电视一统天下的局面。

中央电视台与正大集团合办《正大综艺》。

该节目采用特邀嘉宾——明星或名人——猜谜、现场观众参与的形式,一举成为收视热点,同时也造就了许多电视名人,杨澜就是第一个幸运者。

该年又称电视剧年,一部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引得万人空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