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教学

发表时间:2017-01-03T16:02:42.267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10月作者:吴永兴[导读]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合时宜,当下学生需要的教学模式是创新化的教学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合时宜,当下学生需要的教学模式是创新化的教学模式. 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各类创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当在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往往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和模仿,抑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那么,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如何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得出真知。因此,教师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而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答的例题,不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由教师说出。数学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现其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互动,分享彼此的思想、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教师必须用“情感”为教学服务。夏?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学生,既要在生活上关心学生的冷暖,又要在学习上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填补知识空缺,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三、形象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中的美

平面几何教学模式的设计注重平面化,这能够打开学生的各种遐想空间,进而逐渐认识到数学课堂中的美. 浙教版的平面几何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中,能够进一步将生活中的各种场景积极地应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将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例如,在导入“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时,可拖动三条长短不同的线段使之部分能组成三角形,部分不能组成三角形,从而引发疑问:满足什么条件的三条线段才能组成三角形呢?又如在证明“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时,也可设计动画“找寻最佳路径”,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逐渐认识到数学中的美. 教师在课件的设置中也相对简单,有利于创新意识的提高.

四、创设创新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利用学生渴求新知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问题难易适度,又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就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从而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2、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3、巧编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热练的解题技能,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1)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2)设计开放题(题目的条件不充分,结论有多种性)例如:“比较大小:5a与3a”,就是一道很好的开放题。以上两种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多向立体思维选择信息,全方位观察思考,运用多种知识来重组解答,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充满思考性的练习题即使学生没能完全正确解答出来,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去编设习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的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