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09年统计年鉴

甘肃省2009年统计年鉴
甘肃省2009年统计年鉴

甘肃省2009年统计年鉴

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38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7.50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510.98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1373.87亿元,增长11.3%,其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88.27亿元,增长20.1%,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加值231.21亿元,增长15.3%,房地产业增加值101.37亿元,增长7.0%。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2852元,比上年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55:46.33:39.12调整为14.71:44.67:40.62,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66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提高0.16和1.50个百分点。

就业:年末全省就业人员为1488.6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92%。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为413.84万人,增长4.0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5%,比上年末提高0.05个百分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9万人,下降6.84%。

物价: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3%,其中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2.2%。全省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下降1.0%。

全年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9.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下降9.5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上涨1.45%,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水平上涨0.22%。

表2:2009年生产价格比上年上涨(%)

二、农业

全年粮食总产量906.2万吨,比上年增长2.0%。其中,夏粮总产341.3万吨,下降2.8%;秋粮总产564.9万吨,增长5.2%。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274.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13%;棉花种植面积5.57万公顷,下降23.45%;油料种植面积35.19万公顷,增长6.08%;糖料种植面积0.45万公顷,下降2.62%;蔬菜种植面积37.16万公顷,增长1.05%。

年末大牲畜存栏623.22万头,比上年增长4.3%;羊存栏1726.7万只,增长4.8%。年末牛、羊出栏分别为151.66万头和1036.67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6.7%和6.1%。猪存、出栏分别为600.59万头和638.93万头,分别增长3.8%和4.4%。

全年肉类总产量83.32万吨,比上年增长5.19%,其中牛肉、羊肉分别增长9.54%和6.05%。牛奶产量37.69万吨,增长3.12%;绵羊毛产量2.64万吨,增长6.55%。全年水产品产量1.19万吨,比上年增长2.51%。

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产量9.54万吨,比上年下降22.52%。药材产量50.36万吨,比上年增长8.15%;甜菜产量20.42万吨,增长1.65%;油料产量58.54

万吨,增长9.35%;烤烟产量1.02万吨,增长24.69%;蔬菜产量1145.35万吨,增长5.83%。

表3:2009年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7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6.49%,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85万公顷,增长62.95%,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1万平方公里,增长1.6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全省完成工业增加值1191.25亿元,比上年增长9.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36.7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47.10亿元,增长9.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54%,比上年提高2.0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中,中央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77.55亿元,比上年增长8.6%;省属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99.76亿元,增长12.9%;省以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59.41亿元,增长14.5%。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8.06亿元,增长27.0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2.08亿元,增长4.2%;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36.62亿元,增长7.9%。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69.62亿元,增长9.0%;重工业完成增加值967.09亿元,增长10.9%。

全年发电量696.65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51%;原煤3975.96万吨,增长0.60%;原油359.91万吨,下降1.50%;原油加工量1436.59万吨,增长3.58%;粗钢产量626.36万吨,增长21.44%;钢材644.54万吨,增长10.44%;水泥1816.10万吨,增长15.52%;十种有色金属172.64万吨,增长6.03%。

表4:200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5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倍。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18.9亿元,增长2.50倍。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47.69亿元,比上年下降68.7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39.14亿元,下降73.20%。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7.44%,比上年提高7.43个百分点。

石化、有色、电力、冶金、食品和机械等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4.10%。其中,石化工业完成增加值25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1%;有色工业完成增加值200.55亿元,增长15.03%;电力工业完成增加值145.95亿元,增长8.29%;冶金工业完成增加值143.24亿元,增长2.61%;食品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0.23亿元,增长10.06%;机械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7.09亿元,增长13.69%。

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6%;实现利润9.54亿元,比上年增长20.61%。

表5:2009年重点支柱行业主要经济指标

建筑业:全省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19.73亿元,比上年增长28.12%。全省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85亿元,增长13.4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79.60亿元,比上年增长42.8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076.38亿元,比上年增长38.8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86.64亿元,增长41.89%。

全社会投资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29.09亿元,比上年增长53.24%;第二产业投资1206.31亿元,增长44.58%,其中工业投资993.59亿元,增长40.83%;第三产业投资1144.20亿元,增长40.02%。

城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按行业分,采矿业投资100.88亿元,比上年增长30.37%;制造业投资397.40亿元,增长32.4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407.80亿元,增长56.7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45.04亿元,增长37.07%。

表6:2009年分行业城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房地产开发投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0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9.59%。其中住宅投资137.32亿元,增长10.57%。房屋施工面积2543.10万平方米,增长32.83%;房屋竣工面积545.16万平方米,增长56.17%;商品房销售面积696.26万平方米,增长47.73%。商品房销售额174.59亿元,增长70.78%,其中期房销售额107.61亿元,增长97.78%。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13.64亿元,比上年增长

0.8%。

交通运输: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477.0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4%;旅客周转量469.99亿人公里,增长6.49%。

表7:2009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表8:2009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至年末,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65.7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30.02%。其中,轿车26.26万辆,增长42.77%;本年新注册汽车15.64万辆,增长1.53倍。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51.18万辆,增长42.42%;私人轿车保有量17.06万辆,增长63.78%。

邮电通讯: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63.56亿元,比上年增长29.93%。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55.51亿元,增长30.77%;邮政业务总量8.05亿元,增长1.14%。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439.36万门,比上年末增长3.0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58.98万户,下降11.60%,其中城市285.94万户,下降14.56%;农村167.99

万户,下降8.96%。本年减少固定电话用户60.21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194.37万户,本年新增297.89万户。电话普及率达62.73部/百人,每百人拥有电话比上年增加8.72部。年末互联网上网用户达到103.01万户,增长51.40%,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86.61万户,增长30.31%。

旅游:全年国内旅游人数3387.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47%;国内旅游收入191.90亿元,增长40.69%。全年境外入境6.0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6.87%。其中,外国人4.51万人次,下降24.58%;港澳台同胞1.56万人次,下降33.33%。全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253.8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1.80%。

六、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8%。其中,市的零售额762.95亿元,增长18.72%;县的零售额191.69亿元,增长20.14%;县以下零售额228.36亿元,增长18.38%。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22.92亿元,增长10.08%;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41.84亿元,增长20.5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94.76亿元,增长19.09%。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92.29亿元,比上年增长20.73%。其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30.09亿元,增长11.45%;汽车类零售额59.02亿元,增长64.51%;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30.94亿元,增长44.88%;服装类零售额15.23亿元,增长20.6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0.79亿元,增长27.42%;金银珠宝类零售额6.03亿元,增长33.42%;日用品类零售额5.40亿元,增长20.21%;化妆品类零售额2.77亿元,增长18.93%;通讯器材类零售额2.66亿元,下降7.36%。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全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8.2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7.30%。其中,出口总值为7.35亿美元,下降54.10%;进口总值为30.86亿美元,下降31.30%。一般贸易出口5.98亿美元,下降55.69%;加工贸易出口1.30亿美元,下降45.06%。机电产品出口1.15亿美元,下降53.77%。

表9:2009年进出口贸易分类情况

利用外资: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26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1%。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2.89亿美元,增长1.86倍;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84亿美元,下降6.27%。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财政:全年全省大口径财政收入为604.01亿元,比上年增长36.63%。全省一般预算收入为286.69亿元,增长20.94%。其中,增值税37.13亿元,下降2.07%;营业税65.25亿元,增长22.76%;企业所得税16.95亿元,下降17.80%;个人所得税8.99亿元,增长10.54%。财政支出为1245.57亿元,增长28.62%。

金融: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903.1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4.39%。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881.82亿元,增长24.3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697.09亿元,增长24.2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26.94亿元,增长22.95%。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739.90元,比上年末增长35.09%。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649.62亿元,增长33.59%。

表10:2009年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

证券:年末全省共有境内股票上市公司22家,比上年末增加1家。年末股票市价总值为130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4倍。发行、配售股票筹集资金166.05亿元,增长4.73倍。

保险:全年保费收入114.38亿元,比上年增长17.38%。其中,财产险收入27.05亿元,增长19.63%;寿险收入80.34亿元,增长16.7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6.99亿元,增长16.27%。全年赔付额3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财产险赔款14.43亿元,增长3.00%;寿险给付14.91亿元,下降0.51%;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2.51亿元,增长11.01%。

九、科学技术、教育

科学技术:全年研究与试验(R&D)发展经费支出33.2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基础研究经费0.3亿元。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857项,比上年增加69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40项,应用技术成果769项,软科学成果48项。全年获得奖励181项。受理专利申请2676件,授权专利1274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680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5.63亿元,增长19.7%。

教育: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0.85万人,比上年增长12.81%,在学研究生2.35万人,增长8.75%;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1.23万人,增长1.25%,在校学生36.15万人,增长8.92%;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4.15万人,增长8.96%;普通高中招生21.70万人,增长3.07%;初中学校招生48.23万人,下降0.84%;普通小学招生37.27万人,下降9.32%;特殊教育招生0.20万人,下降4.73%。

表11:2009年各类教育招生和在校生情况

十、文化、卫生

文化:年末,全省共有文化馆101个,公共图书馆92个,博物馆91个,艺术表演团体79个,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9座,档案馆101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0座,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2.63%和92.91%,分别比上年提高0.68和0.97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195.17户,增长3.87%。有线数字电视用户90.68万户,增长55.89%。省级报纸出版4.00亿份,比上年增长4.30%,期刊出版1.32亿册,增长3.74%,图书出版8672.37万册(张),增长34.18%。

卫生: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1032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5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4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76347张。全省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2个,卫生技术人员3651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03个,卫生技术人员1615人。乡镇卫生院1390个,拥有床位19840张,卫生技术人员16620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2635.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60.48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32.65%,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乡村人口1774.98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67.35%,比重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按年龄分,0-14岁人口占20.81%,比重比上年末下降0.3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占71.56%,比重提高0.3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7.63%,比重提高0.05个百分点。按性别分,男性人口占51.28%,女性人口占48.72%。

全年出生人口35.12万人,出生率为13.32‰,比上年上升0.10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7.69万人,死亡率为6.71‰,上升0.0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1‰,上升0.07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29.78元,比上年增长8.75%;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8890.79元,增长7.01%;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7.78%,比上年降低0.5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2980.1元,增长9.4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66.45元,增长15.22%;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28%,比上年降低5.89个百分点。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389.0万人,脱贫人口为53.4万人,贫困面为18.7%,比上年末降低2.6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全年新增就业27.8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9万人;年末全省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30.9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4.48%。其中,职工163.37万人,增长4.06%;离退休人员67.54万人,增长5.53%。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85.2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4.38%。其中,职工194.52万人,增长8.01%;退休人员77.72万人,增长12.90%。全省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64.0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67%。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19.7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9.96%,其中参保农民工人数为32.65万人,增长57.50%。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71.2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0.46%。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人数为1906.92万人,参合率为95.5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为18.79亿元,累积受益1294.44万人。全年城市医疗救助26.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9倍。农村医疗救助88.36万人次,增长1.11%。民政部门资助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63万人。全省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83.46万人,比上年末下降7.15%;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293.20万人,比上年末下降9.37%。

十二、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

安全生产:全年全省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758人,比上年下降1.73%。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52人,下降7.14%。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10万人死亡人数为2.71人,下降9.36%。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75人,下降17.58%。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553人死亡、335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224.9万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9.63人,下降10.75%。

自然灾害: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29.98万公顷,增长4.93%。其中成灾面积98.16万公顷,增长12.59%,八成至绝收17.11万公顷,增长68.39%。

全年有人值守的地震监测台站25个,地震遥测台网数3个,无人值守地震监测台站258个。全年未发生5级以上地震,分别发生4.8级和3.2级地震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4.3万元。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工业增加值含长庆油田甘肃境内部分。

4、表6分行业数据城镇项目中不包括房地产。

5、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体育等数据将由有关部门进一步核实后于近期公布。

甘肃省2009年统计年鉴

甘肃省2009年统计年鉴 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38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7.50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510.98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1373.87亿元,增长11.3%,其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88.27亿元,增长20.1%,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加值231.21亿元,增长15.3%,房地产业增加值101.37亿元,增长7.0%。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2852元,比上年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55:46.33:39.12调整为14.71:44.67:40.62,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66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提高0.16和1.50个百分点。 就业:年末全省就业人员为1488.6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92%。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为413.84万人,增长4.0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5%,比上年末提高0.05个百分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9万人,下降6.84%。 物价: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3%,其中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2.2%。全省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下降1.0%。

全年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9.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下降9.5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上涨1.45%,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水平上涨0.22%。 表2:2009年生产价格比上年上涨(%) 二、农业 全年粮食总产量906.2万吨,比上年增长2.0%。其中,夏粮总产341.3万吨,下降2.8%;秋粮总产564.9万吨,增长5.2%。

甘肃2010年国民经济--甘肃发展年鉴2010

农业 【综述】2009年,全省各级农牧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着力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推广关键农业技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经济整体运行平稳。全年粮食总产突破900万吨,达到906万吨,增加18万吨,连续6年保持在800万吨以上;畜牧业生产总体向好,全年肉蛋奶总产量达134万吨,比上年增长5.8%;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1.2万吨,比上年增长2.6%;农业机械化加快推进,全年农机总动力达178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6%。 【强农惠农政策】全省“四项”补贴资金达22.09亿元,比上年增加4.73亿 元。其中,粮食直补2.55亿元,与上 年基本持平;良种补贴2.41亿元,增 加1.6亿元,对小麦、玉米、水稻、棉 花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农资综合补贴 14.83亿元,增加1.93亿元;农机具购 置补贴2.3亿元,增加1.2亿元;马铃 薯良种补贴4000万元,增加3500万元。 中央和省财政安排1.6亿元,在20个 县启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 政奖补试点。落实农业基本建设资金 10亿元,农业重点产业扶持资金5.14 亿元,支持农村沼气、动物防疫、农产 品质量安全等基本建设和重点产业开 发,进一步改善了农业基本条件,促进 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重大技术推广】大力推广全膜双 垄沟播技术,旱作农业取得重大进展, 完成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692 万亩,新增403万亩。加上一膜两年用 的66万亩,全省总规模达到758万亩, 增产粮食超过12亿斤。推广农业关键 技术,完成测土配方施肥2783万亩、 灌区农田节水78万亩;完成黄牛冻配 改良78万头、绵羊人工授精杂交改良 350万只;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场) 1000个,新建、改建节能日光温室20 万亩,完成保护性耕作示范85万亩, 完成苹果套袋和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 示范推广50万亩;加大秸秆开发利用 力度,牛羊大县秸秆利用率比上年提高 10个百分点。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全省特色优 势作物面积达到2582万亩,比上年增 加82万亩。新建马铃薯脱毒原种生产 基地5000亩,新增种薯贮藏能力11.6国民经济 - 96 -

概况 甘肃统计年鉴2005

甘肃概况 【行政区划】甘肃省共设兰州、天水、白银、金昌、嘉峪关、武威、庆阳、平凉、张掖、酒泉、定西、陇南12个地级市,临夏、甘南2个自治州;共有4个县级市、58个县、7个民族自治县、18个市辖区。 【地理地貌】甘肃省位于祖国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 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溪流急荡,峰锐坡陡,恰似江南风光,又呈五岭逶迤。南疆的“纤秀”,北国的“粗犷”,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建立过炎黄子孙的家园,亿万年地壳变迁和历代战乱,灾害侵蚀,使它支离破碎,尤以定西中部地区成了祖国最贫瘠的地方之一,但蕴含着无尽的宝藏。这里有苍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丰富的石油、煤炭,也有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黄河从这里穿流而过,造就了多少天险夜渡,雄关要塞,峪口大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的水轮,把无穷无尽的动力和光明,奉送给这块土地,焕发它新的青春,改变着它昔日的贫困。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个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斜卧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迄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这里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有着发展农业的广阔前景,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画面。 河西走廊以北地带:这块东西长10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人们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地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高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一块块山间平原,是难以耕作之地,人烟虽然稀少,却能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最主要的山脉首推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其次诸如阿尔金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山等,多数山脉属西北-东南走向。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都从这些山脉形成各自分流的源头。 【气候情况】甘肃深居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

2013各省市统计年鉴下载大全

2013 各省市行业统计年鉴 (请按ctrl+单击打开链接) 国家、地方统计年鉴 中国中国统计年鉴2013中国统计摘要2013 北京市北京统计年鉴2013房山区统计年鉴2013 昌平区统计年鉴2013怀柔区统计年鉴2013北京教育年鉴2013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13 天津市天津统计年鉴2013天津区县年鉴2013 天津滨海新区统计年鉴2013天津科技年鉴2013 河北省河北经济年鉴2013石家庄统计年鉴2013保定经济统计年鉴2013河北农村统计年鉴2013邯郸统计年鉴2013 山西省山西统计年鉴2013太原统计年鉴2013忻州统计年鉴2013长治统计年鉴2013晋中统计年鉴2013阳泉统计年鉴2013临汾统计年鉴2013晋城统计年鉴2013朔州统计年鉴2013大同统计年鉴2013 内蒙古内蒙古统计年鉴2013包头统计年鉴2013呼和浩特经济统计年鉴2013辽宁省辽宁统计年鉴2013沈阳统计年鉴2013大连统计年鉴2013 吉林省吉林统计年鉴2013 黑龙江黑龙江统计年鉴2013黑龙江垦区统计年鉴2013 上海市上海统计年鉴2013上海浦东新区统计年鉴2013松江统计年鉴2013上海保险年鉴2013上海居民生活和价格年鉴2013 江苏省江苏统计年鉴2013无锡统计年鉴2013苏州统计年鉴2013南京统计年鉴2013扬州统计年鉴2013江阴统计年鉴2013徐州教育年鉴2013吴江年鉴2013南通统计年鉴2013淮安统计年鉴2011常州统计年鉴2013徐州统计年鉴2013丹阳统计年鉴2013盐城统计年鉴2013镇江统计年鉴2013 浙江省浙江统计年鉴2013宁波统计年鉴2013绍兴统计年鉴2013台州统计年鉴2013温州年鉴2013杭州统计年鉴2013杭州科技年鉴2013嘉兴统计年鉴2013 安徽省安徽统计年鉴2013合肥统计年鉴2013马鞍山统计年鉴2013安庆年鉴2013安徽年鉴2013 福建省福建统计年鉴2013南平统计年鉴2013宁德统计年鉴2013 福建调查资料2013厦门统计年鉴2013福州统计年鉴2013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2013 江西省江西统计年鉴2013新余统计年鉴2013南昌统计年鉴2013 山东省山东统计年鉴2013青岛统计年鉴2013济宁统计年鉴2011 临沂统计年鉴2013东营统计年鉴2013济南统计年鉴2013威海统计年鉴2013潍坊统计年鉴2013山东广播电视年鉴2013 河南省河南统计年鉴2013河南文化文物年鉴2013卫东区年鉴安阳统计年鉴2013 河南教育年鉴2013郑州统计年鉴2013河南金融年鉴2013洛阳统计年鉴2013三门峡统计年鉴2013 湖北省湖北统计年鉴2013武汉统计年鉴2013咸宁统计年鉴2013宜昌统计年鉴2013荆门统计年鉴2013 湖南省湖南统计年鉴2013长沙统计年鉴2013邵阳统计年鉴2013 广东省广东统计年鉴2013番禺统计年鉴2013江门统计年鉴2013佛山统计年鉴2013中山统计年鉴2013深圳统计年鉴2013云浮统计年鉴2013 揭阳统计年鉴2013 广西广西统计年鉴2013南宁年鉴2013

中国各省市统计年鉴网址

中央、各省(市、自治区)、国外统计年鉴 安徽统计年鉴1999-2003 https://www.360docs.net/doc/1b2149968.html,/tjnj/njindex.htm 济南统计年鉴2002-2005 https://www.360docs.net/doc/1b2149968.html,/20050808/column/677.htm 江苏统计年鉴2000-2005 https://www.360docs.net/doc/1b2149968.html,/sjzl/tjnj/index.htm 国家统计局,可查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4年数据,2003年为PDF格式,可直接下载。还有大量的地方年度统计公报数据: https://www.360docs.net/doc/1b2149968.html,/tjsj/ndsj/index.htm 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PDF格式: https://www.360docs.net/doc/1b2149968.html,/tjsj/ndsj/yearbook2003_c.rar 中国及甘肃统计年鉴2001-2005: https://www.360docs.net/doc/1b2149968.html,/ziliao/shuju/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0-2004: https://www.360docs.net/doc/1b2149968.html,/gb/zwxx/node_5435.htm 宁波统计年鉴2003-2005: https://www.360docs.net/doc/1b2149968.html,/tjnj/2004njbg.htm 北京统计年鉴1996-2004: https://www.360docs.net/doc/1b2149968.html,/xxcx/ndxl/ndxl-204.htm 大量免费统计年鉴,只要注册就可以下载: https://www.360docs.net/doc/1b2149968.html,/forum/content/209_209535_1.htm 《安徽统计年鉴2001》 https://www.360docs.net/doc/1b2149968.html,/forum/content/209_209535_12.htm 《安徽统计年鉴2003》 https://www.360docs.net/doc/1b2149968.html,/forum/content/209_209535_9.htm 《安徽统计年鉴2005》光盘版 https://www.360docs.net/doc/1b2149968.html,/forum/content/209_209535_4.htm 《巴基斯坦经济概览2003~2004》 https://www.360docs.net/doc/1b2149968.html,/forum/content/209_209535_13.htm 《北京统计年鉴2001》 https://www.360docs.net/doc/1b2149968.html,/forum/content/209_209535_3.htm 《北京统计年鉴2002》 https://www.360docs.net/doc/1b2149968.html,/forum/content/209_209535_3.htm 《北京统计年鉴2005》 https://www.360docs.net/doc/1b2149968.html,/forum/content/209_209535_18.htm 《重庆统计年鉴2001》 https://www.360docs.net/doc/1b2149968.html,/forum/content/209_209535_2.htm 《重庆统计年鉴2005》 https://www.360docs.net/doc/1b2149968.html,/forum/content/209_209535_11.htm 《福建统计年鉴2001》 https://www.360docs.net/doc/1b2149968.html,/forum/content/209_209535_1.htm 《福建统计年鉴2002》 https://www.360docs.net/doc/1b2149968.html,/forum/content/209_209535_12.htm

概况 甘肃统计年鉴2003

概 况

甘肃概况 【行政区划】 甘肃省共设兰州、天水、白银、金昌、嘉峪关、武威、庆阳、平凉、张掖、酒泉10个地级市,临夏、甘南2个自治州,陇南、定西2个地区;共有4个县级市、60个县、7个民族自治县、16个市辖区。 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 天水市:秦城区、北道区、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白银市: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 金昌市:金川区、永昌县。 嘉峪关市:嘉峪关区。 武威市: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 酒泉市:肃州区、玉门市、金塔县、安西县、敦煌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张掖市: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平凉市: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 庆阳市:西峰区、正宁县、华池县、合水县、宁县、庆城县、镇原县、环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舟曲县、卓尼县、临潭县、迭部县、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 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永靖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定西地区:定西县、通渭县、陇西县、漳县、渭源县、岷县、临洮 县。 陇南地区:成县、两当县、徽县、西和县、礼县、康县、武都县、文县、宕昌县。 【地理地貌】 甘肃省位于祖国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东接陕西,东

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 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溪流急荡,峰锐坡陡,恰似江南风光,又呈五岭逶迤。南疆的“纤秀”,北国的“粗犷”,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建立过炎黄子孙的家园,亿万年地壳变迁和历代战乱,灾害侵蚀,使它支离破碎,尤以定西中部地区成了祖国最贫瘠的地方之一,但蕴含着无尽的宝藏。这里有苍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丰富的石油、煤炭,也有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黄河从这里穿流而过,造就了多少天险夜渡,雄关要塞,峪口大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的水轮,把无穷无尽的动力和光明,奉送给这块土地,焕发它新的青春,改变着它昔日的贫困。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个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斜卧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迄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这里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有着发展农业的广阔前景,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画面。 河西走廊以北地带:这块东西长10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人们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地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