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澎湃新闻》的发展与困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在全媒体发展时代,传统纸质媒体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2014年7月22日,上海报业集团在逆流前进行改革,推出《澎湃新闻》新媒体门户网站。此举一出,给悲观的传统纸媒体注入了一缕清风,其注重时政新闻原创性与质量、新闻报道的典型性与针对性、用户的体验和视觉感受等赢得了较好的口碑,但是在受众的互动性、粘性,传统思维禁锢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仍急需提高和改进。

关键词:澎湃新闻;受众;大数据;互动性;人文关怀

Abstra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era,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paper media received a serious blow. In July 22, 2014, Shanghai press group carried out a reform in the face of the grim reality, launched the "surge" of new media news portal. This one out, into a breeze to the traditional paper media pessimistic, it pays attention to the political news of originality and quality, news reports of the typical and pertinence, user experience and visual feeling to win a good reputation, but in the viscous interaction, the audience, the traditional thinking durance and humanistic care etc. still need to improve and improvement.

Keywords:Surging news ;Audience;Large data;Interaction of humanistic care

浅析《澎湃新闻》的发展与困境

如今,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兴盛与发展,集多媒体、比特速度于一身的新兴媒介对报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影响。日均发行量在65万份左右的山东青岛《便民都市报》于2012年3月底宣布停刊;创办于1999年的《新闻晚报》在2014年1月1日宣布停刊;具有32年历史的《杂文报》于2015年1月1日停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报界生存成为当下最受重视的焦点。是“纸”亡还是“报”存的争论在报界甚嚣尘上,报界消亡的阴影无时无刻的笼罩在中国传统报界精英眼中。在“寒冬”来临之际,报界积极的进行探索与改革。从手机报、彩信报到在线电子版阅读,到如今的报网融合等探索方法,但是由于存在各种问题和误区,使报界在改革当中并没有取得积极的效果。而隶属于上海报业集团的《澎湃新闻》以全新媒体的经营方式在复杂的媒介生态环境中产生了,那么它如何冲破这些阻力,重塑报界的权威与影响力。

一《澎湃新闻》产生的背景

(一)移动互联网的冲击

根据《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中心的数据: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 [1]。一方面,电信商、生产商加大对智能手机的宣传与推广和智能手机技术的成熟以及成本的降低使得价格趋向平民化、大众化。另一方面,智能手机本

身具有便携性、灵活性和随时随地可以接入互联网等优点使得移动网民的规模呈现急剧上升状态,手机成了人们获取资讯的第一大平台,并正逐渐改变受众的媒介消费行为和阅读行为状态,移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等消费行为将趋向于常态。

(二)报纸广告收入额锐减

据《2014 年中国广告市场分析与预测》的数据显示,从2008 年到2013 年之间,报纸广告刊例额占比由13%下降到8%,比重被网络媒体和户外媒体超越,落到了第4 位。报纸的广告收入在2012 年下滑了8%,2013 年又下滑了6.8%,而昌荣传播预测,2014 年报纸的广告收入还将持续下滑,幅度为6.5%[2]。相比网络媒体广告额却呈现爆炸式的增长,突破千亿大关,这些直接威胁到报纸的生存状况。

(三)受众大幅度流失,内容优势逐渐减少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记者,可以随时随地记录现场和分享生活,受众的参与度高,粘性强。而相比传统媒体传播渠道的单一性,反馈少,互动性弱等不利因素成为报纸媒介受众流失的重大因素。UGC用户自我生产内容和各大门户网站自我采集、转载传统报界的新闻和门户网站对数据的分析与运用,使得报界以内容为王的定位无法在崇尚视觉娱乐与海量信息一体的互联网上彰显优势,从而出现了受众大幅度流失的艰难处境。2014年1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展江在对8 个大国网络与报纸此消彼涨的研究后得出结论:“报纸绝无转型的可能,报纸只能死亡。[3]

二《澎湃新闻》的产生

如何更好地生存成为现今报界媒体人的关注中心。创刊于2003年7月7日的《东方早报》,定位为“影响力至上,强调对主流人群影响力,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张高品位日报”。《东方早报》坚持严肃办报的方针,在整体设计上刻意以偏暗色调和简洁的版式显示出沉稳、厚重的气质,坚持严肃调查新闻为主。其中《甘肃十四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的著名调查性新闻,引起了巨大的舆论反响,受中国百姓的称赞和尊敬。《东方早报》以精确的定位、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和新闻道德在中国传统媒体站有一席之地。然而在严峻的生态环境中,《东

方早报》不得不面临着转型改革等问题。

2014年7月22日上海报业集团顺应时代进行改革,将旗下《东方早报》团队的三分之二人员转移到《澎湃新闻》,推出澎湃新闻APP门户网站和移动客户端,大幅度缩减《东方早报》的新闻版面。《澎湃新闻》团队秉承《东方早报》的经营特点和思维方式,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澎湃新闻》主打高质量原创新闻,聚焦时政新闻领域,实行核心团队持股等创新方式。打造“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生产并聚合中文互联网最优质的时政思乡类文章”的理念,立志成为中国第一时政品牌。“澎湃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媒体人对报界的信心。那么《澎湃新闻》是以何种方式在如此悲观的传统纸质生态环境中异军突起,值得我们思考。

(一)注重时政新闻的质量

1.注重时政新闻的原创性和独家性

原创与独家新闻一直是《澎湃新闻》致力追求的目标,其时政新闻的原创性达到43%左右,口号是“新闻与思想的最大平台”。时政分为11个板块,分别为“中国政库”、“打虎记”、“舆论场”和“法治中国”等,以24小时实时新闻滚动的方式呈现全球新闻的动态的发展。

2.重视深度调查性新闻报道

《澎湃新闻》上线之后接连推出《少年余刚》、《令政策出平陆记》等深度调查性新闻报道,全面还原政权人物背后的整个事件脉络,以其先声夺人的气势在碎片化、真实度较低的自媒体空间里开拓了一片生存之地,也为澎湃自身的发展打下了一个的基础。

3.坚持新闻报道的严谨性与严肃性

尽管当下盛行标题党和读图党,但“澎湃新闻”的每篇新闻报道对用词、人称、直接引语、间接引语和背景资料的引用都力争真实、客观的还原事件全貌。此外,坚持实地调查、取证和还原,坚决避免断章取义、捕风捉影等不负责任的情形出现,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对网络谣言的传播起着重要的遏制作用。

4.注重新闻报道的典型性与针对性

“澎湃新闻”的时政新闻几乎每篇新闻都与当下公众所关注的事情为切入点,从而展开全面的分析,各种不同的观点与见解都呈现给读者。如《澎湃新闻》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