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合集下载

单向琼脂扩散实验报告

单向琼脂扩散实验报告

单向琼脂扩散实验报告单向琼脂扩散实验报告琼脂扩散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用于研究溶质在凝胶中的扩散行为。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单向琼脂扩散实验,探究不同溶质在琼脂凝胶中的扩散速率差异,并分析影响扩散速率的因素。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琼脂凝胶:用于扩散实验的基质,提供扩散通道。

- 溶质:本实验选取了葡萄糖、盐和蛋白质作为溶质,代表了不同分子大小和电荷性质。

- 染料:用于标记扩散的溶质,便于观察和测量。

- 实验仪器:包括扩散装置、显微镜、图像处理软件等。

2. 实验方法:- 准备琼脂凝胶:按照实验要求,制备一定浓度的琼脂凝胶,并将其倒入扩散装置中。

- 加入溶质:将溶质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然后滴加到琼脂凝胶的一侧。

- 观察扩散过程:使用显微镜观察溶质在琼脂凝胶中的扩散情况,并记录下扩散的时间和距离。

- 数据处理: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扩散速率和扩散系数。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不同溶质在琼脂凝胶中的扩散速率。

结果显示,葡萄糖的扩散速率最快,盐次之,蛋白质最慢。

这一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因为葡萄糖是小分子溶质,能够更容易地在琼脂凝胶中扩散,而蛋白质由于其较大的分子大小和复杂的结构,扩散速率较慢。

除了分子大小外,溶质的电荷性质也对扩散速率产生了影响。

我们观察到带正电荷的盐离子扩散速率较快,而带负电荷的蛋白质扩散速率较慢。

这可能是由于凝胶中的电荷相互作用导致的。

带正电荷的盐离子与凝胶中的负电荷结合较弱,因此能够更容易地扩散。

而带负电荷的蛋白质由于与凝胶中的正电荷相互作用较强,扩散速率较慢。

此外,扩散速率还受到温度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分别在室温和冰箱温度下进行了实验,发现在较高温度下,溶质的扩散速率更快。

这是因为在较高温度下,分子的热运动更剧烈,扩散速率也随之增加。

综上所述,通过单向琼脂扩散实验,我们研究了不同溶质在琼脂凝胶中的扩散行为,并分析了影响扩散速率的因素。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沉淀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单向琼脂扩散测定待测血清Ig 含量[实验材料]: 打孔器(1)将溶解后的离子琼脂冷却到4 5 °C ,加入适当浓度的抗原混 合均匀,吸取3—4毫升加在载玻片上,使其均匀布满载玻片 而又不流失。

(2) 琼脂凝固后制成凝胶板,然后隔适当距离打孔。

(3) 在孔内滴加待测可溶性抗体。

(4) 将凝胶平板放入带盖瓷盘中,下面垫一湿纱布以保持湿度,置 于37 °0恒温箱中2 4小时,观察沉淀环。

单向琼脂扩散是一种定量试验,主要用来测定标本中各种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成分的含量。

在孔中加入待测抗体使其向四周扩散,经一定时间后抗体与琼脂中抗原相遇,在比例适宜处生成白色沉淀环。

沉淀环直径与抗体浓度成正比。

根据测试样品沉淀环直径的大小,可从已知的标准曲线中查出样品中抗体的含量。

实验二[实验名称]: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妊娠试验)[实验目的]:测定待检尿液中是否含HCG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诊断妊娠[实验材料]:孕妇尿液、非孕妇尿液、HCG 致敏乳胶抗原、抗HCG 血清、载实验一1%离子琼脂、白喉类毒素、白喉抗毒素、载玻片、毛细吸管[试验步骤]: [实验结果]: (沉淀环直径) 测量沉淀环直径:毫米[实验分析]玻片等[试验步骤]:(1)取一片载玻片,标记出左右。

(2)在载玻片左侧加一滴待检尿液,右侧加一滴非孕妇尿液。

(3)在两侧尿液中分别加一滴抗HCG血清,摇动混匀2 —3分钟。

(4)在两侧液滴中分别再加一滴HCG致敏乳胶抗原,摇动混匀2 — 3分钟。

(5)观察判定结果。

[实验结果]:(凝集和非凝集的描述)左侧(待检尿液侧)呈现均匀的乳状液状态,无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阳性。

右测(非孕妇尿液侧)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阴性。

[实验分析]:(结合实验原理)孕妇尿液中的HCG含量显著增高。

尿液中的HCG与加入的抗HCG结合, 抗HCG被消耗,使得加入的HCG乳胶抗原不能再与抗HCG结合,不出现乳胶抗原间接凝集反应(凝集被抑制),所以液滴呈现均匀乳状液,为乳胶间接凝集抑制阳性反应。

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定量检测—单向琼脂扩散法

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定量检测—单向琼脂扩散法

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定量检测—单向琼脂扩散法
【申请单】请完成申请单所要求项目
×××市人民医院检验申请单
姓名
性别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
诊断或症状
检验标本
检验目的
送检科室医师
送检日期年月日
【方法选择】
表13-2 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定量检测
方法单向琼脂扩散法火箭免疫电泳速率散射比浊法ELISA 放射免疫分析法本次检查选择√
以检测待检人血清IgG为例。

【材料准备】
1.抗原:待检人血清、IgG免疫球蛋白工作标准品(IgG含量为10mg/ml)。

2.抗体:羊抗人IgG抗血清(单扩效价1:100)。

琼脂糖或琼脂粉、生理盐水、NaN3,载玻片、微量加样器、打孔器、5ml吸管、吸耳球、三角烧瓶、湿盒、水浴箱、温箱、半对数坐标纸。

【操作方法】
将1.0%~1.5%琼脂(用PH8.2、0.05M的巴比妥缓冲液配成)加热溶化,加0.01%(0.1g/L)NaN3,置于56℃水浴中备用。

吸取99ml已经融化的琼脂于三角烧瓶中,置于56℃水浴中,将预温的羊抗人IgG抗血清1ml与琼脂充分混合,继续保温于56℃水浴中备用。

单向双向免疫琼脂扩散

单向双向免疫琼脂扩散

火箭免疫电泳
单向免疫琼脂扩散
实验原理
将适量的抗体均匀混入琼脂内制成琼脂板,打孔,在孔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测抗原, 抗原向四周呈辐射状扩散,与抗体相遇,在比例合适时形成白色沉淀环。
实验原理
此方法用已知的抗体测未知的抗原。由于抗体已与凝胶混合,不会再扩散,仅抗 原从小孔向四周扩散,因此称为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实验方法
加样:于中央孔加入牛IgG,周围1-5孔加入倍比稀释不同浓度的标准兔抗牛IgG 血清抗体,6孔加入生理盐水作对照。每孔各加10μl。
将琼脂板平放于湿盒内,置37℃温箱中,分别于24小时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
观察孔间沉淀线的数目及特征。本试验1至5孔与中央孔之间是否可出现清晰的乳 白色沉淀线。
沉淀环直径的大小与抗原含量成正比,用标准抗原制成标准曲线,从标准曲线上, 可以查出待检样品中抗原的含量。
实验原理
标准品抗原浓度测定 1.测定沉淀环直径 2.在标准曲线上查找相应抗原浓度
不同病人抗原浓度测定
绘制标准曲线
实验方法
(一)标准曲线的制备
制作琼脂板所需要的1%盐水琼脂(4mL)。 首先分装其1/2量的2%盐水琼脂,溶化后置56℃水浴中平衡温度备用。
实验
单向、双向免疫琼脂 扩散
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如细菌外毒素、血清蛋白等)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后,在一定条件 (适量电解质、适宜的pH值及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在比例适宜处形成肉眼 可见的沉淀现象。
沉淀反应
环状沉淀反应



琼脂扩散试验

对流免疫电泳

双向扩散

单向扩散
泳 技 术
絮状沉淀反应
周围6个孔放不同稀释度的相应Ab。 以出现沉淀线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为该抗体的效价。 可进行任意稀释。

医学免疫学实验: 琼脂免疫扩散实验

医学免疫学实验: 琼脂免疫扩散实验

第二次实验1:琼脂免疫扩散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并掌握单向琼脂免疫扩散法和双向琼脂免疫扩散法。

二、实验原理1.网格学说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以合适的比例发生特异反应时,在一定温度和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称为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的抗原可以是多糖、蛋白质、脂类等。

当抗原过剩或者抗体过剩时,只能形成微小的沉淀物。

2.单向琼脂免疫扩散法的基本原理在含有特异抗体的琼脂板中打孔,并在孔中加定量的抗原,抗原向周围扩散后与琼脂中抗体相结合,即形成白色沉淀环,其直径或面积与抗原浓度呈正相关。

同时,用标准抗原或国际参考蛋白制成标准曲线,可用以定量检测未知标本的抗原浓度(mg / ml 或IU / ml )。

3.双向琼脂免疫扩散法的基本原理双向扩散法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琼脂介质中相互扩散而形成一定类型沉淀线的方法。

沉淀线的特征与位置不仅取决于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及相互间浓度比例,而且与其分子大小及扩散速度有关。

当抗原抗体存在多种系统时,可呈现多条沉淀线以至交叉反应。

三、实验材料1.单向琼脂免疫扩散法实验材料2%离子琼脂,载玻片,标准马抗人IgG 血清(抗体,工作标准参考蛋白,PBS ( pH 7.2,0.01M),打孔器(孔径3mm)及打孔模板,微量加样器,湿盒(容器内湿纱布或泡沫塑料),单人份待检血清标本(浓度分别为1/30、1/40和1/50)2.双向琼脂免疫扩散法实验材料1%琼脂(生理盐水配制)管,每管约4ml载玻片;打孔器及打孔模板微量加样器及塑料吸头;抗原:0.5ug/ ml 牛血清白蛋白(BSA )、0.5ug/ ml 人血清白蛋白(HSA );抗体:兔抗人血清白蛋白、兔抗牛血清白蛋白湿盒。

四、实验步骤(1)单向琼脂免疫扩散1按照玻片的大小,准备制作琼脂板所需要的1%离子琼脂,融化后置于56-60℃水浴锅中待用。

(分装其1/2量的2%盐水琼脂)。

稀释抗体,用pH7.2的PBS 稀释标准抗人IgG 抗体,终浓度为抗体效价的一倍。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实验三、单向琼脂扩散试验一、实验原理该实验是定量实验,将一定量的抗体混合于琼脂内,倾注于玻璃板,凝固后,在琼脂层中打孔,再将可溶性抗原加入孔中。

孔中抗原向四周扩散,在抗原与抗体的比例合适处,出现白色沉淀环,沉淀环的直径大小与抗原浓度成正比。

二、实验目的熟练掌握单向琼扩检测技术三、实验材料1.诊断血清:羊抗兔血清2.待测血清:兔血清3.阴性对照血清4.其它:生理盐水、琼脂粉、载玻片、打孔器、微量进样器等。

四、实验方法1.取一干净培养皿,倾注3.5—4.0毫升加热熔化的1%食盐琼脂制成琼脂板。

2.凝固后,用直径3毫米打孔器,孔间距为5毫米。

孔的排列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双向琼脂扩散原抗体孔位置示意图3.用微量进样器于中央孔加抗体,于周围孔加各种抗原。

加样时勿使样品外溢或在边缘残存小气泡,以免影响扩散结果。

4.加样后的琼脂板收入湿盒内置37℃温箱中扩散24—48小时。

5.结果观察:若凝胶中抗原抗体是特异性的,则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在两孔之间出现一清晰致密白色的沉淀线,为阳性反应。

若在72小时仍未出现沉淀线则为阴性反应。

实验时至少要做一阳性对照。

出现阳性对照与被检样品的沉淀线发生融合,才能确定待检样品为真正阳性。

6.结果分析:琼脂扩散结果受许多因素影响。

①抗原特异性与沉淀线形状的关系:在相邻两完全相同的抗原与抗体反应时,则可出现两单沉淀线的融合。

反之,如相邻抗原完全不同时,则出现沉淀线之交叉;两种抗原部分相同时,则出现沉淀线的部分融合。

见图2。

图2 双扩散试验结果示意图A:已知抗体a、b:阳性对照c、d、e、f:被检材料②抗原浓度与沉淀先导形状的关系:两相邻抗原浓度相同,形成对称相融合的沉淀线;如果两抗原浓度不同,则沉淀线不对称,移向低浓度的一边。

见图3。

图3 抗原特异性与沉淀线形状的关系a、b:抗体A、A’、B:抗原A、B完全不同A、A’部分相同③温度对沉淀线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温度扩散快。

通常反应在0-37℃下进行。

单向、双向免疫琼脂扩散和免疫电泳(Single Immunodiffusion and

单向、双向免疫琼脂扩散和免疫电泳(Single Immunodiffusion and

单向、双向免疫琼脂扩散和免疫电泳(Single Immunodiffusion and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以合适的比例发生特异反应时,在一定温度和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称为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的抗原可以是多糖、蛋白质、脂类等。

根据抗原与抗体的不同条件及其它因素,沉淀反应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主要形式。

即:环状沉淀反应(ring precipitation reaction),凝胶中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reaction in gel),如单向扩散、双向扩散、对流电泳、免疫电泳以及微生物学实验中的絮状沉淀反应(floccu lation precipitation reaction),如梅毒血清检验中的康氏(Kahn)及克莱氏(Kline)试验以及检测白喉杆菌毒力的体外试验-Elek 氏试验,检测毒素或类毒素的絮状沉淀单位测定等。

本实验主要介绍凝胶中的沉淀反应。

(一)单向免疫扩散(Single immunodiffusion)—人群血清IgG 正常值测定一、基本原理在含有特异抗体的琼脂板中打孔,并在孔中加入定量的抗原,当抗原向周围扩散后与琼脂中抗体相结合,即形成白色沉淀环,其直径或面积与抗原浓度呈正相关。

同时用标准抗原或国际参考蛋白制成标准曲线,即可用以定量检测未知标本的抗原浓度(mg/ml 或U/ml)。

应用这一实验方法可检测正常人群或患者血清中IgG、IgA 及IgM 的水平。

二、实验材料2%离子琼脂或生理盐水琼脂(内含2%NaN3)。

标准马抗人IgG 血清(抗体)(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工作标准参考蛋白(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pH7.2 PBS.打孔器(孔径3mm)及打孔模板微量加样器湿盒(容器内加湿纱布或泡沫塑料)已制备好的含有1%马抗人IgG 抗体的琼脂板1/50 稀释的单人份待检血清标本三、实验方法(一)标准曲线的制备:1.按照玻片的大小,准备制做琼脂板所需要的1%离子琼脂。

琼脂扩散实验原理

琼脂扩散实验原理

琼脂扩散实验原理一、琼脂扩散实验的基本过程1、实验目的掌握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的原理、操作方法及结果判定方法。

2、材料与试剂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标准抗原、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标准阳性抗体,待测鸡血清,精制琼脂粉,生理盐水、载玻片,打孔器(直径3mm)、湿盒、吸管等。

3、实验步骤(1).预复琼脂玻板的制备将溶化的1%预复琼脂用滴管加玻板上,使之能将表面覆盖即可,放于温箱内干燥(或自然干燥),即可用以制备凝胶板。

(2).凝胶板的制备溶化琼脂糖,在水平桌上将溶化的琼脂糖倒在预复琼脂玻板上,制成厚度约3~4mm厚的琼脂糖凝胶板,待冷却后根据所需形状打孔(注意不宜在室温下放置过久,尽量缩短操作时间,以免干燥)。

梅花型:(3).免疫扩散及结果观察将抗原加入中心孔,倍比稀释的免疫血清加入周围孔,留1孔加双蒸水,以作空白对照(注意:加样至孔满为止,不可外溢)。

待孔内液体渗入凝胶后即可放于温盒中(如需要可重复加样,加样间隔时间应掌握在第一次加样后孔内液体尚未完全扩散完的情况下即加入,以免孔周围形成不透明的白色圈)。

湿盒于25℃中,一般保温2 4~48h,观察抗原抗体产生的白色沉淀线。

免疫血清的滴度以一定抗原浓度下出现白色沉淀线的最高稀释度来表示。

如不知抗原浓度是否与免疫血清相当时,抗原也可倍比稀释,多做几个梅花孔以作比较。

4、标本的保存为了保存标本,可染色处理,步骤如下:(1)用生理盐水浸洗待保存的玻板2~3天,每天换水1~2次,洗去多余的抗原抗体及其他蛋白。

(2)浸洗后于玻板的凝胶上加5%甘油或用0.5%琼脂填孔防裂,用湿的优质滤纸覆在凝胶上(两者之间不要有空气),37℃过液使其彻底干燥。

(3)打湿滤纸,轻轻揭下,洗净胶面。

(4)用0.05%氨基黑(用5%醋酸配)染色10min,再用5%醋酸脱色至背景无色为止,干燥保存。

也可用0.1~0.5%考马斯亮蓝(10~20%醋酸配制)染色5~15min,再用10~20%醋酸脱色至背景无色,干燥保存。

单向琼脂扩散实验报告

单向琼脂扩散实验报告

单向琼脂扩散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单向琼脂扩散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单向琼脂扩散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琼脂半透膜,将一种溶液放置在半透膜一侧,另一侧则为纯净水。

经过一段时间的扩散作用,我们观察到了样本和水的变化,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扩散速率和扩散系数等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单向琼脂扩散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广泛应用于医学、生化等领域。

实验目的:1. 了解单向琼脂扩散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实验操作技巧3. 分析扩散速率和扩散系数等数据4. 探究单向琼脂扩散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实验设备和材料:1. 琼脂半透膜2. 圆柱形试管3. 分液漏斗4. 白卡纸5. 水和酒精等物质实验步骤:1. 选取一片琼脂半透膜放置在试管内,将试管放置在白卡纸上,标注初始时间、试管位置和样品名称等信息。

2. 准备两种溶液,一种为样品,另一种为纯净水。

将样品加入一侧的分液漏斗内,另一侧则为纯净水。

3. 将分液漏斗底部漏斗口注入琼脂半透膜中央孔洞,使样品溶液与纯净水分别进入琼脂半透膜两侧。

同时启动计时器,记录时间。

4. 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观察琼脂半透膜两侧各自的颜色变化,分别记录下时间、颜色深浅以及数量等参数。

5. 根据数据计算得出扩散速率、扩散系数及其他相关参数。

将数据记录,制作数据表格和图表。

6.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探讨单向琼脂扩散的应用和意义。

实验结果:1. 样品和纯净水分别进入琼脂半透膜两侧,通过扩散作用,两侧的浓度逐步趋于平衡。

2. 随着实验时间的增加,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逐渐接近,但由于半透膜的存在,溶液浓度仍有一定差异。

3. 实验数据分析表明,单向琼脂扩散速率与温度、扩散距离等因素有关。

扩散系数也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4. 单向琼脂扩散在医学、生化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可用于药物分析、蛋白质分析、细胞膜渗透等方面。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单向琼脂扩散模型,探究了其原理、方法和应用,获得了一系列有关扩散速率、扩散系数等数据。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原理及应用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原理及应用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原理及应用哎,今天咱们聊聊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这名字一听就觉得很高大上,其实嘛,背后讲的都是一些轻松有趣的事情。

简单来说,这个试验就像是在做一场“化学选秀”,选出最强的抗生素。

你想啊,咱们生活中难免会碰到细菌这小家伙,它们可是特别喜欢在咱们的身体里开派对。

为了对付这些不速之客,科学家们可得使点儿劲儿,找出最有效的抗生素。

就像一场竞技,谁能赢得比赛,谁就能帮我们把这些细菌赶跑。

琼脂这东西可不简单,想象一下,就像是一个柔软的“舞台”。

科学家们在琼脂上放一些不同的抗生素,就好比是不同选手在比赛中展现自己的才能。

然后,再把细菌放上去,嘿嘿,看看谁能在这场“斗争”中脱颖而出。

细菌们一上场,就开始肆意扩散,像极了小朋友们在操场上撒欢。

抗生素则是它们的“天敌”,只要有抗生素在场,细菌的扩散就会受到限制,周围的琼脂上会出现一个个透明的小圈圈,就像小朋友们玩捉迷藏时留出的“安全区”。

这个圈圈越大,说明这个抗生素越厉害,能够更好地抑制细菌的生长。

是不是觉得这个过程挺有意思的?单向琼脂扩散试验不仅是科学家的“武器”,还在医学上大显身手。

想想看,咱们去医院的时候,医生总是得判断一下该用什么药,才能更快地让咱们恢复健康。

这个试验就像是医生的“智囊团”,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比如,某个细菌感染了,医生就可以通过这个试验迅速找出最有效的抗生素,省时又省力。

真是居家旅行必备良药,不用担心了。

这个试验不仅仅局限于医院,实验室里也经常用到。

想象一下,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围绕着琼脂盘,像个小侦探一样,认真观察着细菌的动态。

他们可得时刻保持警惕,看看哪个抗生素的“表现”最给力。

要是有哪个抗生素表现不佳,就得考虑是不是该换一换,毕竟抗生素的世界可不能随便“水过”。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试验还能帮助我们了解细菌的抗药性,嘿,细菌可不傻,它们也会不断进化,想尽办法逃避抗生素的“围追堵截”。

研究人员通过琼脂扩散试验,能及时发现这些抗药性的变化,提前做出应对。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实验报告误差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实验报告误差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实验报告误差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实验报告误差要求如下。

以微生物细胞悬液做菌种,在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培养后置于95%乙醇和甘油等混合溶剂中,用于测定微生物细胞对某些化学品的抗性;以这类微生物的标准菌株为指示菌,其活菌数接种到加有溴甲酚紫指示剂的葡萄糖肉汤内,使它们均匀混合成悬浊液后,滴加少量氯仿萃取出有色物质,再加入氢氧化钠试液至溶液显碱性反应为止。

所得的结果可视为指示菌对该种化学品的抑制率。

由于多糖链和多糖聚合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故不具有代表性。

在常规方法检验时,我们将测定的有效抑制率直接换算成100%来判断有无抗药性,因此本文仅介绍琼脂扩散试验。

进行琼脂扩散试验时一般是用蒸馏水、70%酒精或0.1 mol/ lNaOH 溶液作为洗涤液。

洗涤用水必须保证清洁卫生,否则,会影响检测的灵敏度。

但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及生产工艺等情况的不同,实际生产中难以完全避免交叉污染问题。

为了克服污染,目前一般采用新鲜蒸馏水,配备相应的过滤装置并经严格消毒灭菌处理才能确保洗涤水的无菌要求。

扩散实验的操作方法是:取蒸馏水100 mL 加入烧杯中,另取0.5%溴甲酚紫溶液约10 mL,摇匀,盛于锥形瓶中,分别倒入30μL 扩大培养基于单个的琼脂平板中央,覆盖后倒置放置15 min,观察有无细胞向琼脂中央聚集。

若出现这样的现象即认为阳性反应,阴性反应的判定按照前述方法执行。

琼脂扩散实验应注意琼脂厚度及保温温度的控制。

因实验用琼脂的质量、分装是否恰当都将影响最终结果。

一般在25℃左右的环境中培养48 h 就能看到结果,低温条件也需保持48 h 才可出现阳性反应,高温会导致抗药性的迅速增长,降低测定的灵敏度,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条件灵活掌握。

(二)实验结果的表示与记录。

对照管观察的主要项目有菌落特征,菌落数,抑制率。

每次试验时应选择几管阳性反应菌落做对比观察。

以细胞计数或菌落计数表示,原则上菌落越小越好。

凡能明显减弱菌落生长,使之呈现衰败迹象者,称为弱抑制菌,可予扣除。

单向双向琼脂扩散原理

单向双向琼脂扩散原理

单向双向琼脂扩散原理单向双向琼脂扩散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用于确定溶液中物质的存在与浓度。

它基于琼脂(agar)作为扩散介质,利用扩散现象使不同物质在琼脂中逐渐扩散形成扩散带,并通过观察扩散带的形态及颜色来确定物质的存在和分析浓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单向双向琼脂扩散的原理。

单向琼脂扩散是指在琼脂平板上只用一种方法进行扩散。

首先,将琼脂煮沸溶解后,冷却到50-60℃时可固化,制成平板。

然后,用钻孔器在琼脂板上钻孔,每个孔径大约为3-5毫米。

每个孔中加入所需测定物质的溶液样品。

由于质量传递效应,样品向周围扩散,直至与溶液中扩散的葡萄糖或其它物质相遇。

此时,由于生理上与化学上更反应物质而形成反应带,有活状的样品浓度的描绘。

双向琼脂扩散与单向琼脂扩散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琼脂板上两个方向上进行扩散实验。

首先,将琼脂制成板。

然后,用钻孔器在琼脂板上钻两个平行的孔,每个孔径大约为3-5毫米。

将测定物质的溶液样品放在两个孔中,放置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

由于溶液中的物质会沿着两个方向扩散,形成两个扩散带。

当两个扩散带相遇时,会产生反应,并形成一个反应带。

这两种扩散实验的基本原理是扩散现象和质量传递的原理。

扩散是指物质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的过程。

在琼脂扩散实验中,样品所含的物质会从孔中扩散到周围的琼脂中。

质量传递是指物质在扩散过程中的传递。

扩散带的形成是因为琼脂中与物质反应生成的产物不溶于琼脂,形成白色或透明带。

与单向琼脂扩散相比,双向琼脂扩散可以更准确地测定溶液中物质的存在及浓度。

双向扩散可以消除扩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环境不均匀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此外,双向扩散可以通过测量两个方向的扩散带宽度来计算物质浓度,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总之,单向双向琼脂扩散是一种简单、快速的物质分析方法。

通过利用琼脂作为扩散介质,扩散现象和质量传递的原理,可以确定溶液中物质的存在与浓度。

单向双向琼脂扩散是许多生物学、医学和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分析方法,对于酶活性测定、抗体测定等实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单相琼脂扩散试验

 单相琼脂扩散试验

单相琼脂扩散试验
单相琼脂扩散试验介绍: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定量检测抗原的方法。

将适量抗体与琼脂混匀,浇注成板,凝固后,在板上打孔,孔中加入抗原,抗原就会向孔的四周扩散,边扩散边与琼脂中的抗体结合。

一定时间后,在两者比例适当处形成白色沉淀环。

沉淀环的直径与抗原的浓度成正比。

如事先用不同浓度的标准抗原制成标准曲线,则从曲线中可求出标本中抗原的含量。

本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标本中各种免疫球蛋白和血清中各种补体成分的含量,敏感性很高。

单相琼脂扩散试验正常值:
检查结果呈阴性
单相琼脂扩散试验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利用单相免疫扩散法可检测C3的含量,其含量的变化对某些疾病的诊断、预后等有所帮助,如免疫复合物性疾病、急性肾炎、肝炎等。

需要检查的人群:可检测正常人群或患者血清中IgG、IgA 及IgM的水平。

老年人和新生儿均需要检查。

单相琼脂扩散试验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无特殊要求。

检查前禁忌:禁忌暴饮暴食和剧烈运动。

特别是饮食刺激性食物,如酒。

检查时要求:空腹抽血检测。

单相琼脂扩散试验检查过程:
在含有特异抗体的琼脂板中打孔,并在孔中加入定量的抗原,当抗原向周围扩散后与琼脂中抗体相结合,即形成白色沉淀环,其直径或面积与抗原浓度呈正相关。

同时用标准抗原或国际参考蛋白制成标准曲线,即可用以定量检测未知标本的抗原浓度(mg/ml 或U/ml)。

单向双向琼脂扩散原理

单向双向琼脂扩散原理

单向双向琼脂扩散原理琼脂扩散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它利用琼脂凝胶中的孔隙结构和溶质分子的扩散性质,通过观察溶质在琼脂凝胶中的扩散情况来研究溶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在琼脂扩散实验中,单向扩散和双向扩散是两种常用的扩散方式。

本文将介绍单向双向琼脂扩散原理及其应用。

一、单向琼脂扩散原理单向琼脂扩散是指溶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的过程。

其原理基于浓度梯度和分子扩散。

在实验中,首先在琼脂凝胶上制备一个浅浅的凹槽,然后在凹槽中加入溶质溶液。

溶质分子会从浓度较高的溶液中向浓度较低的凝胶中扩散。

扩散过程中,溶质分子会与凝胶中的孔隙相互作用,使得溶质分子在凝胶中逐渐扩散。

扩散速率与溶质分子的大小和凝胶孔隙的大小有关。

较小的溶质分子和较大的凝胶孔隙会导致较快的扩散速率,反之则扩散速率较慢。

通过观察溶质分子在凝胶上的扩散情况,可以分析溶质分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例如,可以通过琼脂扩散实验来研究蛋白质的分子量、电荷性质以及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等。

二、双向琼脂扩散原理双向琼脂扩散是指溶质分子在两个不同的凝胶中同时扩散的过程。

其原理基于浓度梯度和分子扩散。

在实验中,首先在琼脂凝胶上制备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凹槽,然后在一个凹槽中加入溶质溶液,另一个凹槽中添加溶剂。

溶质分子会从溶液中向凝胶中扩散,而溶剂分子则会从凝胶中向溶液中扩散。

两者的扩散过程在凝胶中交叉进行,直到达到扩散平衡。

双向琼脂扩散实验可以用于研究两种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可以通过双向琼脂扩散实验来研究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情况,从而分析抗原-抗体反应的特性和亲和力。

三、单向双向琼脂扩散的应用单向双向琼脂扩散技术在生物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纯度以及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等。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研究酶的活性、分析药物的释放速率、评估细胞的迁移能力等。

在蛋白质分析中,单向琼脂扩散可以通过测定蛋白质扩散的距离和时间来估算蛋白质的分子量。

单向双向琼脂扩散原理

单向双向琼脂扩散原理

单向双向琼脂扩散原理琼脂扩散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通过溶质在琼脂凝胶上的扩散来研究溶质的分子量、酶活性、抗原抗体反应等。

其中,单向双向琼脂扩散原理是琼脂扩散的基础原理之一。

一、琼脂扩散原理简介琼脂扩散是一种溶质在凝胶中的扩散行为,利用琼脂凝胶的孔隙结构,通过溶质分子在凝胶中的迁移来研究溶质的性质。

琼脂扩散的过程可以分为单向琼脂扩散和双向琼脂扩散。

二、单向琼脂扩散原理单向琼脂扩散是指在琼脂凝胶中,溶质只从一侧扩散到另一侧的过程。

其原理是根据溶质的分子量和溶质与凝胶的相互作用力来实现的。

在单向琼脂扩散中,首先在琼脂凝胶中制备一个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小孔,然后在孔的一侧加入含有溶质的溶液。

溶质会从高浓度的一侧通过扩散逐渐向低浓度的另一侧移动。

移动的速率取决于溶质的分子量和溶质与凝胶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量较大的溶质扩散速率较慢,而分子量较小的溶质扩散速率较快。

三、双向琼脂扩散原理双向琼脂扩散是指在琼脂凝胶中,溶质同时从两侧向中心扩散的过程。

其原理是根据溶质在凝胶中的扩散行为来实现的。

在双向琼脂扩散中,首先在琼脂凝胶中制备一个中央孔,然后分别在两侧的小孔中加入含有溶质的溶液。

溶质会从两侧的高浓度区域通过扩散逐渐向中心低浓度区域移动。

移动的速率仍然取决于溶质的分子量和溶质与凝胶的相互作用力。

在溶质的两侧会形成扩散带,扩散带的宽度与溶质的分子量以及溶质与凝胶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四、应用领域琼脂扩散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分子生物学等领域。

通过单向双向琼脂扩散可以研究溶质的分子量、酶活性、抗原抗体反应等。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琼脂扩散技术被用于检测抗原抗体反应,例如血清学检测、免疫电泳等。

此外,琼脂扩散技术还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蛋白质。

总结:单向双向琼脂扩散原理是琼脂扩散的基础原理之一。

单向琼脂扩散是指溶质从一侧扩散到另一侧,双向琼脂扩散是指溶质同时从两侧向中心扩散。

通过琼脂扩散技术,可以研究溶质的性质,如分子量、酶活性、抗原抗体反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结果分析:琼脂扩散结果受许多因素影响。
①抗原特异性与沉淀线形状的关系:在相邻两完全相同的抗原与抗体反应时,则可出现两单沉淀线的融合。反之,如相邻抗原完全不同时,则出现沉淀线之交叉;两种抗原部分相同时,则出现沉淀线的部分融合。见图2。
图2双扩散试验结果示意图
A:已知抗体a、b:阳性对照
c、d、e、f:被检材料
②抗原浓度与沉淀先导形状的关系:两相邻抗原浓度相同,形成对称相融合的沉淀线;如果两抗原浓度不同,则沉淀线不对称,移向低浓度的一边。见图3。
图3抗原特异性与沉淀线形状的关系
a、b:抗体A、A’、B:抗原
A、B完全不同A、A’部分相同
③温度对沉淀线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温度扩散快。通常反应在0-37℃下进行。在双向扩散时,为了减少沉淀线变形并保持其清晰度,可在37℃下形成沉淀线,然后置于室温或冰箱(4℃)中为佳。
2.待测血清:兔血清
3.阴性对照血清
4.其它:生理盐水、琼脂粉、载玻片、打孔器、微量进样器等。
四、实验方法
1.取一干净培养皿,倾注3.5—4.0毫升加热熔化的1%食盐琼脂制成琼脂板。
2.凝固后,用直径3毫米打孔Fra bibliotek,孔间距为5毫米。孔的排列方式如图1所示。
图1双向琼脂扩散原抗体孔位置示意图
3.用微量进样器于中央孔加抗体,于周围孔加各种抗原。加样时勿使样品外溢或在边缘残存小气泡,以免影响扩散结果。
⑥时间对沉淀线的影响:沉淀线形成一般在1-3天出现,14-21天出现的数目最多。玻片法可在1-2小时出现,一般观察72小时,放量过久可出现沉淀线重合消失。
④琼脂浓度对沉淀线形成速度的影响:一般来说,琼脂浓度越大,沉淀线出现越慢。
⑤参加扩散的抗原与抗体间的距离对沉淀线形成的影响:抗原、抗体相距越远,沉淀线形成的越慢,所以在微量玻片法时,孔间距离以0.25-0.5cm为好,距离远影响反应速度。当然孔距过远,沉淀线的密度过大,容易发生融合,有碍对沉淀线数目的确定。
4.加样后的琼脂板收入湿盒内置37℃温箱中扩散24—48小时。
5.结果观察:若凝胶中抗原抗体是特异性的,则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在两孔之间出现一清晰致密白色的沉淀线,为阳性反应。若在72小时仍未出现沉淀线则为阴性反应。实验时至少要做一阳性对照。出现阳性对照与被检样品的沉淀线发生融合,才能确定待检样品为真正阳性。
实验三、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一、实验原理
该实验是定量实验,将一定量的抗体混合于琼脂内,倾注于玻璃板,凝固后,在琼脂层中打孔,再将可溶性抗原加入孔中。孔中抗原向四周扩散,在抗原与抗体的比例合适处,出现白色沉淀环,沉淀环的直径大小与抗原浓度成正比。
二、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单向琼扩检测技术
三、实验材料
1.诊断血清:羊抗兔血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