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密闭式吸痰的研究进展
密闭式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0 . 0 5 ) ; 实验组痰液喷溅 明显低 于对照组 ( P < 0 . 0 5 ) ; 实验组平均每天吸痰耗材 费用及每 次吸痰操作 时间明 显低 于对照组( P < 0 . 0 5 ) 。 结论
例, 其 中男6 3 例, 女3 9 例, 年龄1 6 ~ 8 7 岁, 平均 ( 5 8 . 7  ̄ 1 0 . 5 ) 岁。 基础疾
病: 有 机 磷 农 药 中毒 6 例( 5 . 9 %) , 颅脑损伤4 0 例( 3 9 . 2 %) , 成 人 急 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9 例( 8 . 8 %) , 脑 卒 中2 9 例( 2 8 . 4 %) , 急 性 重 症 胰 腺 炎8 例( 7 . 8 %) , 重症胸腹联合伤5 例( 4 . 9 %) , 其他5 例( 4 . 9 %) 。 纳 入
1 . 2 . 3 监测指标
2 组分别监测并记录, 每例患者每天随机记录3
பைடு நூலகம்
标准 : ①均行经 口经鼻留置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 , 持续心 电、 血氧饱和度监测 ; ②预计机 械通 气时间> 4 8 h ; ③ 急性
生 理学 与 慢性 健 康 状 况 I I ( A P A C H EⅡ ) 评分为( 2 0 . 1  ̄ 3 . 4 ) 分; ④ 均 知 情 同意 自愿 参 加 本 研 究 者 ( 本人或家属 ) 。 排除标准 : ① 建 立 人 工气 道前 有 呼吸 道感 染者 ; ②机 械通 气 1 d 后放 弃 治疗 自动出 院者 ;
机械通气病人吸痰前后护理干预的进展
石 晶 ,程 青 虹
摘要:综述了吸痰前后3种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供氧浓度、肺复张、人工膨 肺)单 独 应 用 时 所 产 生 的 作 用,提 出 联 合 干 预 的 方 法,旨 在 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 关 键 词 :机 械 通 气 ;吸 痰 ;低 氧 血 症 ;护 理
的实施是在机械通气时 采 用 持 续 气 道 正 压 的 方 式 ,一 般 设 置 正 压水平35cmH2O~60cmH2O(1cmH2O=0.098kPa),持 续 20s~40s,然 后 调 整 到 常 规 通 气 模 式 。 胡 风 琴 等 临 [21] 床 随 机 对照研究证实,应用控制 性 肺 膨 胀 能 有 效 防 治 食 管 癌 术 后 早 期 低氧 血 症 病 人 急 性 呼 吸 衰 竭 的 发 生 。 朱 艳 萍 等 的 [22] 动 物 实 验 研究证实,在吸痰后给予 控 制 性 肺 膨 胀 可 以 纠 正 吸 痰 所 导 致 的
1 提 高 供 氧 浓 度 吸痰时由于机械刺激和负压抽吸可以使肺泡内气体氧浓度 降低[5]。有文献报道,吸痰前后吸入纯氧者,其动脉血氧分压 高
善 低 氧 血 症 ,但 其 作 用 不 持 久 ,多 数 肺 泡 不 能 保 持 开 放 状 态 。 2.1.2 延 长 性 叹 气 法 (PEEP 递 增 法) 增 加 PEEP 值 同 时 减 少每公斤 体 重 潮 气 量,改 变 3 次,每 次 维 持 30s,然 后 再 逐 渐 减
有 研究应用 PEEP 递增法对20例 ARDS病人进行了肺复张,结 果发现与 PEEP 递 增 法 前 相 比 氧 分 压 升 高 。 [19] 但 该 研 究 并 未 对血 流 动 力 学 和 呼 吸 顺 应 性 进 行 评 估 。 杜 全 胜 等 进 [20] 行 临 床 研究证实,延长性叹气法 能 明 显 改 善 急 性 肺 损 伤 病 人 的 氧 合 状
密闭式吸痰管在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05 n S治 疗 组 各 时点 S O 值 较 吸 痰前 I i 下 降 明显 ( 00 ) C . miO p2 mn P< . 5 , S治 疗 组 吸痰 前 后 S O2 无 显 著 差 异 ( 00 ) p 值 P> .5 。
【 摘要】 目的
研究更适合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 的方式 。方法
选取外科 重症监护病 房( IU) SC 和急诊 重症监
护 病 房 ( I U) 械 通气 治 疗 的 6 例 患者 为研 究 对 象 , EC 机 1 随机 选 择 使用 密 闭式 气 管 内 吸 痰 ( s 和 开放 式 气 管 内吸 痰 ( ) c) 0s 两
维普资讯
1 0
中华 当代 医 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 0 7年 4月 第 5卷 第 4期
C I E EMO E NME II E H N S D R DCN
密 闭式 吸痰 管在 机 械通 气 患者 治疗 中的疗 效 观察
沈 建琴 徐文亚 庄细 琴 刘 青 陈建 芬 朱 滨( 江苏 省 常 州 市 第一 人 民 医院 常州 2 30 ) 10 3
2 3 0 C i ) 10 3 hn a
【 bt c] O j t e T n e e wa f norcelu tnadcr i pt ns nmehn a vn ltn Me . A sat r bei of dabtr yo d t ha sco n a aet o cai l e tao . t c v i t e a i en i c i i h
吸痰术的进展研究
密闭式吸痰不需脱开呼吸机或停止机械通气的吸痰操作,此
[1]俞湘蓓,蒋玉兰.两种不同吸痰管在人工气道吸痰中的效果比 较·医学临床研究,2005,22(8):1181—1182·
口1暑鬟:嚣::0嚣鬈管内吸弓瞰果观察及评价·临床急
[3]i百募:饶晓菇:荷尧芝,等.两种吸痰管及吸痰程序效果观察.
护理研究,1998.12(6):257—258. [4] 吕爱梅,霍俊霞。胡玉莲.对昏迷患者吸痰深度的探讨.菏泽医
专学报,2002·14(2):39· [5]蒋冬梅,唐春炫·ICU护士必读·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望誓孥鐾苎!誓坠坌篓望:璺要璺生字芦滋生。文献报曼,
呼吸机治疗过程中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为18%一60%,感染 发生率每日增加1%p1。这是由于使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在吸 痰过程中保证了气道的密闭性,会明显降低含菌气溶胶的吸 入,并明显减少操作者的污染机会。陈小萍通过两种吸痰方
作。吸痰无论对于病人还是医务人员都孳感霉婆,病人呼吸
道的病菌能以
km/h
,
的速度被咳出。并且在稀释次urtg.限’rdp廿’JI-I-I.120
稀释液直接注入呼吸道内,很容易引起病人呛咳,甚至痰液喷
射到医务人员身上、脸上,对医务人员产生职业伤害。由于痰
液内含有各种致病菌,吸痰时痰液喷出,极易传染其他病人。
[6];磊i三蕃不同型号吸痰管吸痰安全性研究.护理学杂志,
j磊 。。2007 29¨、.4q
[7]叶桂芳。黄考福.昏迷病人吸痰法的探讨.现代护理,2005,11 (14):1107—1108.
[8]陈小萍.两种吸痰方法在人工气道病人中的应用比较·中国医
鋈!仑三置篓妻尘妻!!璺曼党篓罂耄望苎竺萼堡要三竺苎。,,差凳姜:=霎曩i嚣对8)负:1压130吸.痰致肺不张的防治作用.护理学
密闭式吸痰的临床应用进展
动 脉 『气 、 流动 力学 和呼 吸 力学 指 标 都 会 发 生 改 变 , 恢 复 时 I 血 I L 且
间 明显 短 于 开放 式 吸痰 ,密 闭式 吸痰 方式 对 P E 患 者更 适 宜 、 EP 更 安 全 , 可有 效 避免 风 险 。 并 3 密 闭 式吸 痰 法对 预 防 院 内感染 的影 响 . 2 马 杏 云…等监 测 了3例 密 闭式 吸 痰 患者 发 生 呼吸 机 相 关性 肺 1 0 炎 ( A ) 病原 菌 及 耐 药 现 状 。 果 显 示 V P 原 菌 以革 兰 氏阴 V P的 结 A病 性 菌 为主 , 82 其 中前 4 依 次 为鲍 氏不 动杆 菌 、 绿 假 单 胞 占7 . %, 位 铜 菌 、 炎克雷伯菌 、 肺 大肠 埃 希菌 , 中 大 部 分链 球 菌 对青 霉 素 类 、 其
密 闭式 吸痰 是 2世 纪 9年 代从 美 国引 进我 国的 一项 全 新 吸痰 0 0 技 术 , 了更 好 的展 现其 在 临 床应 用 中 的发 展 趋势 , 为 本文 从 密 闭式
吸 痰 法 的 原 理 、 类 、 呼 吸终 末 正 压 (E P  ̄ 械 通 气 患 者 的 影 分 对 P E )L 响 、 院内感 染 的影 响 、 对 密闭式 吸痰 管道 更换 时 间 、 复 张密 闭式 吸 肺
当代护 士2 1年43 下 旬刊 02 )
-7 一
※综 述
密 闭式 吸 痰 的临 床 应 用 进 展
胡式 吸痰 的 分 类及 国 内的研 究进 展 , 包括 对 呼 吸终 末正 压 机械 通 气 患者 的影 响 , 对预 防 院 内感 染 的影 响 , 痰 管 更换 时 吸
机械通气病人吸痰护理的研究进展
14 ・ 1
护 理 实 践 与 研 究 2 1 第 9卷 第 7期 ( 0 2年 上半 月 版
・
综述 与讲 座 ・
机械通气病人吸痰护理 的研 究进展
郁 美华
d i1 ・ 99 ji n 17 o :0 36 / ・ s ・6 2-97 ・0 2 0 ・6 s 6 62 1 ・7O 4
气管进入胸腔后 , 在胸 骨角平面分左右两支 , 分叉处 被称 为隆突 , 为了清除纤毛无法 清除的分泌物 , 以吸痰管都 插的 所
大, 对缺血 、 缺氧最敏 感。密 闭式吸痰 保存 了肺 容量 , 促进 了 肺泡扩张 , 因此能够维持较好氧合状态 , 改善心肌缺氧所引起 的反射性心率增快 和血压增 高。王晓萍 研 究发 现 , 与开放 式 吸痰相 比, 密闭 式吸 痰前后 心率 、 均 动脉 压 ( P 无显 平 MA )
气 道 损 伤 。 采 用 密 闭 式 吸 痰 , 减 少 吸 痰 所 造 成 的肺 容 量 下 可
降及肺泡萎陷 , 免了因肺泡 萎陷而造成 的严 重通气/ 避 血流 比
例 失 调 , 服 了肺 泡 萎 陷 与 复 张形 成 的剪 切力 , 少 了肺 组 织 克 减 的 再 损 伤 。 M gi e等 对 不 同 吸 痰 方 式 所 造 成 的肺 容 量 减 ago r 少 进行 研究 , 果 显 示 , 闭 式 吸 痰 引 起 呼 气 末 肺 容 积 减 少 为 结 密
抗, 听诊有痰 鸣音 , 痰液堵塞 ,p 下降 J SO 。吸痰前 要注意观
察肺部体 征和临床症状 , 不应 以痰 的性质 、 量来片面评价吸痰 效果 , 决定 吸痰 时机。
3 气 道 湿 化
机械通气病 人可 使用 恒温 湿化 器 ( 温度 3 3 2— 5℃ ) 人 、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ICU(重症监护病房)作为救治重症患者的关键场所,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ICU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是救治重症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并发症的风险,如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梗阻等。
传统的气道吸痰方法存在着很多弊端,如通气间断、气道感染风险高、对患者不适等问题。
而密闭式吸痰技术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传统吸痰方法的诸多问题,成为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管理中的重要技术创新。
密闭式吸痰技术通过密闭方式将吸痰管连接到呼吸机气道接口上,实现在呼吸循环过程中连续、无损耗地吸除气道分泌物,从而减少气道感染风险、保护患者气道。
密闭式吸痰技术在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管理中,密闭式吸痰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1.2 研究意义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密闭式吸痰可以减少因为吸痰过程中的气道开放时间过长而引起的气道负压、气道黏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这对于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来说尤为关键,可以有效降低气道感染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密闭式吸痰可以减少吸入阻塞物的风险,保证气道通畅。
对于ICU 患者来说,气道通畅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长期机械通气支持的患者来说,保持气道通畅可以降低气道阻塞导致的严重后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密闭式吸痰还可以提高吸痰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吸痰的次数,减少对患者的刺激,缩短吸痰过程,有利于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进一步开展关于密闭式吸痰在ICU患者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密闭式吸痰器吸痰在急诊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密闭式吸痰器吸痰在急诊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护理效果黄㊀媛,易㊀鹤,钟丽芳,周㊀洁(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江西赣州341000)摘要:目的㊀探讨密闭式吸痰器吸痰在急诊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㊀将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急诊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管吸痰的常规吸痰护理;将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急诊收治的4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密闭式吸痰器吸痰及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㊁吸痰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㊀观察组干预后血氧饱和度(S p O2)水平高于对照组,心率(H R)㊁呼吸频率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吸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㊀密闭式吸痰器吸痰能够有效减小急诊机械通气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提高吸痰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关键词:急诊机械通气;密闭式吸痰器;血氧饱和度;心率;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2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G8194(2020)11-0066-02D O I:10.13764/j.c n k i.l c s y.2020.11.024㊀㊀吸痰是将气道内的分泌物彻底吸出,以保证呼吸道通畅的气道管理措施,若吸痰不当或无效吸引不仅影响呼吸,还可能造成呼吸道感染㊁气管内出血等多种并发症[1].既往临床多采用开放式吸痰的方式辅助急诊机械通气患者排痰,但吸痰过程中需断开呼吸机连接,无法维持有效通气与氧合,同时操作复杂易增大交叉感染风险.密闭式吸痰则采用密闭式吸痰器的三通连接吸痰管㊁呼吸机与负压,吸痰过程中无需断开呼吸机,且具有操作简便等优点[2G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密闭式吸痰器吸痰在急诊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结果报告如下.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机械通气患者92例,其中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1~14岁,平均(7.39ʃ1.06)岁;原发病:重症肺炎20例,张力性气胸15例,感染性休克9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1~14岁,平均(7.35ʃ1.09)岁;原发病:重症肺炎22例,张力性气胸16例,感染性休克1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2㊀吸痰方法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管吸痰的常规吸痰护理.应用一次性吸痰管,呼吸机常规湿化后,调节为吸引支持模式,无菌操作取出吸痰管,连接负压吸引管,脱开呼吸机,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打开吸引器,缓慢旋转并回抽吸痰.吸净痰液后连接呼吸机管道,分离吸痰管与吸引器连接管道并冲洗吸引管道.吸痰前后给予2m i n纯氧,如痰液黏稠不易吸出,可将生理盐水注入气管插管内以稀释痰液.吸痰结束后将一次性手套连同吸痰管一同做感染性废物处理.观察组应用密闭式吸痰器进行吸痰.1)吸痰:使用一次性密闭吸痰器(苏州伟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16F)进行吸痰,密闭式吸痰器由透明三通㊁注液口㊁吸痰管㊁负压控制阀㊁连接管等部分组成,将透明三通分别连接气管插管连接口㊁呼吸机及负压吸引器.进行吸痰操作时,无需关闭呼吸机,打开负压吸引器并调节吸引压力值至9~14k P a.左手握住三通阀,右手将吸痰软管缓慢置入气管插管至适当深度,控制负压旋钮,缓慢回抽吸痰管,如遇痰液较多可重复操作.吸痰结束后,关闭负压,退出吸痰管至密闭式袖套内,保持密闭工作状态;注射器内抽入收稿日期:2020G03G30基金项目: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G Z2019Z S F248)0.9%氯化钠注射液,使之与侧腔管相连,接通负压自动冲洗吸痰管,关闭负压吸引器,结束吸痰.2)护理:①吸痰过程中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如出现烦躁不安㊁心率减慢症状,立即停止吸痰,提高氧浓度,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吸痰.②测量并记录插管长度,并于患者嘴角一侧固定气管插管,每次吸痰结束后,均需查看气管插管固定情况,避免发生插管移位.密闭式吸痰管可在24h 内对同一患者进行重复使用,吸痰时动作应轻柔㊁快㊁稳㊁准,并注意观察痰液颜色㊁性状与量.③确保良好的病区环境,保证空气流通,每日使用消毒液拖地2次,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前后均严格执行手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采用95%氯化钠注射液擦拭患者口腔及舌面,1次d-1;协助患者选取半卧体位,每2h 协助变化体位.1.3㊀观察指标1)采用多功能监护仪测定2组吸痰5d 后血氧饱和度(S p O 2)㊁心率(H R )及呼吸频率,并记录吸痰总量.2)并发症:对比2组呼吸道感染㊁气管内出血㊁肺部感染及气道堵塞等发生情况.1.4㊀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 ʃs )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㊀结果2.1㊀生命体征及吸痰量观察组干预后S p O 2水平高于对照组,H R ㊁呼吸频率水平低于对照组,吸痰量多于对照组(均P <0.05).见表1.表1㊀2组患者生命体征及吸痰量比较x ʃs组别nS p O 2/%H R/(次 m i n -1)呼吸频率/(次 m i n -1)吸痰量/m L 对照组4889.20ʃ1.47115.88ʃ4.4725.74ʃ5.5330.26ʃ2.65观察组4497.54ʃ1.4190.65ʃ3.5822.58ʃ3.4635.94ʃ2.86t 27.71829.7083.3569.888P <0.001<0.0010.001<0.0012.2㊀并发症观察组出现1例呼吸道感染㊁1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55%(2/44);对照组出现3例呼吸道感染㊁2例气管内出血㊁3例肺部感染㊁2例气道堵塞,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10/4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732,P =0.017).3㊀讨论㊀㊀机械通气是救治急诊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能够辅助呼吸,改善通气困难状况.气管内吸痰是急诊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的重要措施,可及时吸出气管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4G5].传统吸痰以开放式气管内吸痰为主,易引发多种不良事件与并发症,对患者治疗造成不利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吸痰后S p O 2水平高于对照组,H R ㊁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吸痰量多于对照组(均P <0.05),提示密闭式吸痰器吸痰能够减少急诊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利于减小吸痰操作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提高吸痰效果.密闭式吸痰器吸痰相较于开放式吸痰,具有操作简单,可在24h 内连续多次使用的优点,无须更换吸痰管㊁脱开呼吸机,可缩短吸痰时间,并增加吸痰量,有利于提高急救效果[6].应用密闭式吸痰器吸痰可同时保证急诊患者机械通气的连续性,维持血氧饱和度于正常水平,从而减少低氧血症造成的心律失常,促进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密闭式吸痰器密闭性好,可大大减少污染途径,降低呼吸道感染㊁肺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此外,由于密闭吸痰管远端柔软易弯曲,导管前端侧壁为多孔设计,可保证导管始终位于气道中央,降低贴壁吸痰的发生风险,减少气道黏膜损伤㊁气管内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吸痰安全性.总之,密闭式吸痰器吸痰可促进急诊机械通气患者排痰,改善患者生命体征,且利于减少并发症.参考文献:[1]㊀石娟,徐海燕,方美,等.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治疗按需吸痰的改良效果[J ].贵州医药,2018,42(6):761G762.[2]㊀范艳竹,典慧娟,王磊.不同吸痰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内压水平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4):416G419.[3]㊀夏桂英,毛精英,黄少兵.密闭式吸痰法联合机械通气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7):72G74,78.[4]㊀郭福燕,冉蕾,刘会霞,等.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手术机械通气拔管后急性呼吸衰竭及气道管理[J ].国际呼吸杂志,2019,39(6):429G433.[5]㊀刘香玉,宋克义,夏玲霞,等.不同吸痰方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8):1396G1398.[6]㊀赵欣,辛霞,于媛媛,等.密闭式吸痰盒在气管切开术后更换时间及抑菌优势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2018,15(1):29G31.(责任编辑:罗芳)。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内吸痰相关并发症及护理研究进展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内吸痰相关并发症及护理研究进展机械通气已成为ICU救治危重病人的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
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导致会厌功能、咳嗽反射减弱或丧失,同时正压通气妨碍纤毛运动,患者往往不能自主排痰,导致气道内分泌物潴留。
吸痰是保证气道的通畅措施,也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技术。
但吸痰也可导致诸多不良并发症,如气道粘膜损伤、低氧血症、肺不张、支气管痉挛、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颅内压增高、医源性感染、误吸性肺炎等。
近年来,国内外对人工气道吸痰引起的并发症进行大量的研究,现将相关并发症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 气道粘膜损伤气道黏膜损伤是指气道黏膜炎性细胞浸润,表面充血、水肿、溃疡,甚至深达肌层。
机械通气患者易出现负氮平衡,气道粘膜湿度下降和免疫机能减退;加之气道吸痰属侵袭性操作,易损伤菲薄的气道粘膜。
如吸痰过频,会增加机械性刺激,加重气道粘膜的损伤。
乔继红认为吸痰过频和吸痰次序不当以及未充分进行体位引流均可导致气道粘膜损伤。
如果痰液位于深部,取仰卧位单纯性吸痰, 不论吸痰管插入多深,都很难吸清深部痰液, 反而加重气道损伤。
另外,病毒、支原体、真菌感染等易诱发气道粘膜损伤。
针对以上的原因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需要把握吸痰时机,进行适时吸痰,即患者有咳嗽或有憋气时;床旁听到有痰鸣音;呼吸机气道内压力升高或报警;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时;神志清醒的患者主动要求时吸痰;发生频繁呛咳等任何情况立即进行吸痰。
先吸口鼻腔分泌物, 更换吸痰管后再吸气管内分泌物,吸痰过程中保持低负压(吸力不致撕破粘膜)边吸边退边旋转,这样能使吸痰彻底,不需要重复吸引,减少了吸痰次数,从而减少了对气管粘膜的损伤。
2 低氧血症低氧血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动脉氧分压(PaO2)<60MMHG。
气道内吸痰极易导致低氧血症,原因有物理刺激和气道压力改变两方面因素。
密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6 例 的观察 与护理 []齐鲁 医学杂志 ,00 1( )8. O J. 20 , 2 :3 5
20 0 8年 第 5卷 第 8
刀
・
7 ・
廖月鲜 , 文政 , 农 杨西宁, 利多 卡因碘伏 减轻静脉 穿刺疼 痛 等.
的临床观察【 ] 广西 中医学 院学报 , 0 , ( )8 . J. 2 71 2 : 0 0 8
Mc fet Ca r DF。 o l o y W of n AD , c eln KH , ta. mp r — s M Clla d e 1 Co aa
吸痰与开放式 吸痰相 比可降 低 VA P发 生率 。关 于 密闭式 吸
痰对 V AP和 院内 获得性 肺 炎发 生 的影 响 缺乏 Mea 析 研 t分 究, 上述研究结果 尚需 进一 步研 究论证 。 2 降低 患者 由吸痰导 致的不 良事件和并发症 的发 生率
尽 管 在 吸 痰 前 要 进 行 高 浓 度 吸 氧 和 肺 的 过 度 换 气 , 使 但
人即可顺利 完成 , 用时较短¨ ’J ‘ 。显示密闭式吸痰简化了吸痰 过程 , 比开放式 吸痰节省时间和人力 , 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国内外就密 闭式 吸痰 系统的使用对 医疗 费用的影 响进行
了很多研究 , h sn等 报道开放式吸痰 比密闭式 吸痰 每天 J no o 每例多花 费 18 .8美元 ; 国的一项 研究结 果表 明” 使 用密 我 ,
[ 8 余涛毅 , 飞娥 , 燕. 2] 李 刘道 地卡因和硝酸甘油外敷减轻静脉补钾
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进展分析
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进展分析摘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也被称之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新生儿疾病,该病将会导致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衰竭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与新生儿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关,这是对新生儿威胁最大的一种疾病,甚至会造成新生儿出现死亡的严重后果。
为了保证新生儿的呼吸,往往需要使用机械通气以及气管插管。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对新生儿的吸痰护理工作,保障新生儿的呼吸道通畅。
因此,本文首先将分析密闭式吸痰的优点,然后详细阐述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密闭式吸痰的效果,最后概述密闭式吸痰存在的不足,希望可以为相关医护工作者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密闭式吸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随着我国逐渐开放二胎政策,新生儿的数量是与日俱增,这也使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显著提高,该病对新生儿的危害较大,通常需要采用机械通气以及气管插管的方式维持新生儿的呼吸[1]。
然而,这回导致新生儿无法自主排除肺内分泌物。
所以,就需要做好对新生儿的吸痰护理。
常规吸痰方式为开放式吸痰,在对新生儿吸痰时,需要将气管插管以及呼吸机脱离,这不仅会影响新生儿呼吸,还会因反复插管对新生儿的气道造成损害,并引发新生儿出现肺容量减少等问题。
而采用密闭式吸痰,则不需要分离气管插管以及呼吸机,可以保证两者能够完好连接,从而减轻对新生儿的干扰,避免给新生儿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一、密闭式吸痰的优点传统的开放式吸痰需要由不少于两名的医护人员通过合作的方式才能在无菌状态下完成,而应用密闭式吸痰只需要一人就能够保证在无菌化状态下完成吸痰操作。
在对新生儿进行吸痰之前,需要通过0.2毫升的生理盐水湿润新生儿的气道,开放式吸痰需要在分离呼吸机以及气管插管之后,才可以完成这一操作[2]。
而使用密闭式吸痰,则只需要将密闭式吸痰管侧孔打开就可以完成对新生儿气道的湿润环节,不需要新生儿脱离呼吸机。
在吸痰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气管插管深度,再深入0.5厘米确定插入深度,应用密闭式吸痰可以在气管上使用颜色进行标记插入深度,这样就能够保证全部操作不需要关闭呼吸机[2]。
ICU中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密闭式吸痰方式的探讨
【 6 】 张慧鹏 , 赵春 艳 , 同军, 等. 腹 腔镜辅 助阴式与 经阴切 除非脱垂 大子 宫 的临床研 究[ J ] _ 中国急救 复苏与灾害医学杂 志, 2 0 1 1 , 6 ( 3 ) : 2 1 9 - 2 2 2 .
度 ,同时也包括是否有相应的得力的助手 。如果被施行手术者和助手技
[ 3 】 侯 琼梅 , 蒋绍 莉, 罗常华 , 等. 改 良式阴式全宫切 除术 在非脱 垂大 子
宫 中的 临床 应用[ J ] . 广西 医科大学 学报 , 2 0 1 2 , 2 9 ( 1 ) : 1 4 9 — 1 5 0 .
6 4 0 ・临床研究 ・
表1一般 病 例资料 比较
Hale Waihona Puke J u l y 2 0 1 3 , Vo 1 . 1 1 , No 。 21
子宫的碎解 的方法 , 主要包括对子宫的分块取出、对半切开等方法 ,通
过缩小子宫来成功完成 手术 。三是考察患者的子宫的活动度。对 于子宫
活动度差的子宫,即使子宫本身的体积并不大,但是切除的手术难度也
[ 4 ] 韦德华 , 王丽 . 非脱 垂大 子宫经 阴道子 宫全切 除术 5 5 例临 床分析
[ J ] . 实用妇产 科杂 志, 2 0 0 7 , 2 3 ( 1 2 ) : 7 5 1 — 7 5 3 . [ 5 】 马生秀, 柏 新 华. 非脱 垂 大子宫经 阴道切 除术式 的改进 [ J 】 . 实用妇
一
机械通 气技术 是I C U 救 治危重患者 中的常用措 施 ,机 械通气 的患
者 吸痰是 防止气 道感 染改善 呼 吸系统疾 病及 预 后的重 要措 施之一 。 从2 0 0 9 年至2 0 1 2 年底I C U 在 收治 5 0 ~6 5 岁患者 中抽取 6 0 例 ,其 中男3 7 例 、女2 3 例 。均为气管插管 或气管切开行机械 通气患者 。随机分 为两 组 ,实验 组用密闭方法 吸痰组及对照组 用传 统方法吸痰组 ,以统计学 方式分析 比较 。 1 资料与 方 法 1 . 1资料 2 0 0 9 年- 2 0 1 2 年底抽取6 O 例气管插 管及气管切开行机 械通气 的病
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临床研究
关 键 词 : 密 闭式吸 痰 ; 开放 式吸 痰 ; 新 生儿 ; 机械 通 气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 756 文献标识码 : B d i1 .9 9ji n 10 - 23 2 l .5 0 3 o :03 6 /.s .0 6 6 3 .o 0 0 . 1 s
第1 6卷
第 5期
河 北 医 学
H EB IME C N E DI I E
Vo1 6, .1 No. 5 Ma 2 0 y, 01
21 0 0年 5月
[ ] G r c , h w L , u n S , ta.I n — 8 et h P C o W Y e T e 1 _ g s  ̄
液 细 菌 培 养 在 持 续 机 械 通 气 2 h无 检 出新 菌株 , 8 4 4 h检 出 率 1 . 9% , d检 出率 2 . 2 , d检 出 29 3 46 % 7 率 5 9 % 。 而对 照组在 吸痰后 新 生 儿心 率 、 0. 8 MAP 与 吸 痰 前 比 较 明 显 升 高 , e O2与 吸 痰 前 比 较 TS
( 东 省 茂 名 市 妇 幼 保 健 院 , 广 东 茂 名 5 5 0 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0 0) 摘 要 : 目的 : 探讨 在新 生儿机 械 通 气 中气管 内吸 痰适 宜方 式 。方 法 :0 8年 1月至 2 0 20 09
年 1 月 新 生 儿 重 症 监 护 病 房 ( C 机 械 通 气 的 新 生 儿 共 14例 , 机 分 为 观 察 组 和 对 照 组 , 2 NI U) 6 随 观 察组 8 6例 。 用 密 闭 式 气 管 内吸 痰 , 照 组 7 采 对 8例 , 用 开 放 式 气 管 内吸 痰 。 观 察 两 组 在 每 次 吸 痰 采 前 、 新 生 儿 心 率 、 均 动 脉 压 ( P)、 皮 测 血 氧 饱 和 度 ( c O ) 变 化 , 天 一 次 送 检 吸 出 痰 后 平 MA 经 TS : 的 每 液 进 行 细 菌培 养 。 结 果 : 察 组 在 吸 痰 后 新 生 儿 心 率 、 观 MAP、 c O T S 与 吸 痰 前 比较 无 明 显 改 变 , 痰
密闭式吸痰管对新生儿机械通气疗效及护理进展
密闭式吸痰管对新生儿机械通气疗效及护理进展作者:苏美金来源:《延边医学》2015年第10期摘要:众所周知,在机械通气中,始终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是其关键所在,其中,吸痰更是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的一个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临床上抢救危重患者的一个较为多见的护理操作,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患者及时吸出其气道气功内部的分泌物。
而新生儿因其呼吸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且呼吸道的分泌也比较旺盛,而气道粘膜也比较容易受损,故做好新生儿机械通气吸痰护理工作很有必要。
关键词:密闭式吸痰管;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0. 引言所谓“机械通气”,指的就是借助机械装置构建气道口同肺泡间的压力差,从而给予临床上那些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以良好的呼吸支持,属于一种替代、控制与转变患者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气道的通畅[1]。
然而,机械通气的应用,会导致患者会厌功能的暂时丧失,使得患者气道内部的分泌液不易咳出,造成痰液的潴留,诱发肺部感染,为此,采取有效的吸痰方式,选择适宜吸痰管,合理掌握吸痰时机与深度,很有必要。
现将机械通气新生儿患儿应用密闭式吸痰的效果与护理进展做如下综述。
1. 密闭式吸痰管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疗效研究1.1传统开放式吸痰法的应用参照常规操作方法,于吸痰之前适当加大患儿吸入的氧浓度,并给予其大约2min的纯氧吸入处理,而后选择大小适宜的一次性普通吸痰管,使之同负压吸引器相连接,一操作者把气管插管同呼吸机断开,利用事先准备的无菌注射器抽取0.5~1ml生理盐水,于导管插管内推入,另一名操作者则把一次性吸痰管插入到患儿的气管导管内,深度大约是痰管前端约超出气管插管前端1cm以内,而吸痰的压力也需控制在0.02kPa以下,连续吸痰约15s,并在吸痰过程中,缓慢旋转痰管直至退出,在吸痰结束后,重新连接好复苏囊,压力控制在15kPa以下,若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回升至正常值,则可继续循坏吸痰,直到完全将痰液清除干净[2]。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已经成为ICU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
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过程中,患者常常需要进行吸痰操作,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传统的吸痰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与局限性,近年来逐渐引入了密闭式吸痰技术。
本文将介绍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其优势、注意事项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密闭式吸痰技术的原理密闭式吸痰技术是一种通过密闭式系统进行吸痰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吸痰操作时,在人工气道与呼吸机连接的部分加装一个密闭式吸痰器。
当需要吸痰时,医护人员通过呼吸机上的按钮触发吸痰操作,呼吸机将自动关闭气道通路,然后进行吸痰操作,完成后再次打开气道通路。
这种操作过程可以有效减少吸痰时对患者气道的负压影响,降低气道压力的波动,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
1. 降低气道感染风险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技术容易导致气道压力波动,增加细菌进入气道的机会,从而增加VAP的风险。
而密闭式吸痰技术可以在吸痰操作时有效降低气道压力波动,减少细菌进入气道的机会,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
2. 保护呼吸机传统的吸痰方式会使呼吸机的内部部件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容易受到细菌和污染物的侵袭,影响呼吸机的使用寿命和清洁度。
而密闭式吸痰技术可以将呼吸机与外界环境有效隔离,保护呼吸机的内部部件免受污染。
3. 提高患者舒适度传统的吸痰方式会在吸痰时产生气道负压,导致患者出现不适感和咳嗽,甚至引发气道黏膜损伤。
而密闭式吸痰技术在吸痰时不会产生负压和气道压力波动,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密闭式吸痰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其应用更为突出。
在临床实践中,密闭式吸痰技术可以应用于以下情况:1. 重症患者长期机械通气期间进行吸痰操作。
2. 对于患有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易形成气道堵塞的患者进行吸痰操作。
3. 经皮气道造口或气管切开患者在呼吸机辅助下进行吸痰操作。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密闭式吸痰已经成为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常规护理操作之一。
密闭式吸痰能够有效减少人工气道通气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舒适的治疗体验。
本文将就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密闭式吸痰的原理密闭式吸痰是一种通过密闭系统进行吸痰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吸痰操作中不破坏人工气道系统的密闭性,从而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风险。
密闭式吸痰通过专用的吸痰管和密闭式吸痰瓶,将分泌物吸出,同时保持人工气道的连续性,减少气道内微生物的飞溅和气道内压力的改变,降低气道感染的风险。
二、密闭式吸痰的优势1.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密闭式吸痰减少了吸痰操作过程中气道系统的压力变化,降低了气道内细菌的飞溅和气道内压力的改变,从而减少了细菌的侵入和繁殖的机会,有效降低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风险。
2.改善呼吸机的通气效果密闭式吸痰操作过程中不会破坏气道系统的密闭性,不会影响人工呼吸机的通气效果,保持了呼吸机的正常工作状态,提高了患者的通气质量。
3.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操作会引起气道内压力的变化,给患者带来不适感,而密闭式吸痰能够减少这种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
4.减少医护人员的暴露风险密闭式吸痰操作可以有效减少气道内微生物的飞溅,降低医护人员的暴露风险,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三、密闭式吸痰的操作流程1.检查呼吸机连接管路、吸痰管和吸痰瓶是否正常,确认密闭式吸痰系统的工作状态。
2.将吸痰管插入患者气道内,密封连接好吸痰管和吸痰瓶,使其保持密闭状态。
3.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吸痰操作,注意吸痰管的深度和时间,操作过程中维持呼吸机的通气状态。
4.操作完成后,检查吸痰管和吸痰瓶的连接是否完好,拔出吸痰管,将吸痰管丢弃,对吸痰管和吸痰瓶进行消毒处理。
四、密闭式吸痰的适用范围1.重症监护室(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
密闭式吸痰的研究进展
・
l Ol ・
黄 燕, 钱港松 , 杨玉芸. 良 胃管置 入法在气管切 开气 囊套 改
管患者 中的应用与分析 [ ] 护士进修杂志 ,04 1 ( )7 . J. 20 ,9 1 :7 书 丽, 宋向巍 , 王 欣 , 留置 胃管患者 的置管情况调查及 等.
( 本文编辑
肖向莉 )
密 闭式吸痰的研究进展
马旺春 岛 专
在危重病人的救治过程中 , 气道管理是降低肺部感染 , 保
不被痰液污染 。
持呼吸道通畅 , 维持肺泡适当通气 、 氧合作用及气体交换功 能
的关键。而排痰是气道管理 中最基本 、 最常规 的护理干预措 2 应 用 方 法 施。常规吸痰方式 为开放式 , 由于需要断开与呼吸机连接 , 除 将密闭式吸痰系统三通分别与病 人人工气道 ( 管插 管 气 或气 管切开 )、 呼吸机 Y型管 、 负压 吸引装 置相连 , 形成 密闭 吸引系统。气道湿化接头接注射器推注湿化液或用输液器滴 入 湿化液 。吸痰时左手持吸痰 管与负压 吸引连接处 , 拇指 或 示指控制吸引阀 , 右手持吸痰管沿气 管插管插入所需深度 , 一 般前端超出气管插管前端 ≤1c m。此时吸痰管薄膜保护套 随
魏
萍, 张毅慧. 长期 留置 胃管在 胃内折断 1 例报告 []现代 J.
[2 刘桂梅 , 1] 刘学娜, 曾小芬 , 1 等. 例行斜方肌皮 瓣修补咽瘘病人 的护理 [] 中华护理杂志,013 ( )63 64 Z 2 6 3 . J.. = 1 二- ; ¨ 1 0 ,l 8 : ,— 3 . 二 . 二
管并发症的影响 [ ]护 士进修杂志 , 0 , ( 1 : 9 J. 2 9 2 1 )9 . 0 4 6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引言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机械通气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并发症,如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痉挛、肺膨胀不足等。
呼吸道感染是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感染之一,而密闭式吸痰则被认为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文将从密闭式吸痰的原理、应用及预防呼吸道感染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密闭式吸痰的原理密闭式吸痰是一种通过封闭吸痰系统中的阀门,在无需拔出呼吸机气道导管的情况下进行吸痰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阀门关闭,将呼吸机与气道导管之间的连接保持封闭状态,然后通过吸痰管和气道导管内部的闭合导管进行吸痰,最后再将吸痰管吸出的分泌物导入负压吸引装置中进行处理。
密闭式吸痰相比传统的开放式吸痰具有许多优点。
密闭式吸痰可以有效地降低呼吸机气道导管脱位的风险,因为在吸痰过程中无需拔出气道导管,减少了二次感染的风险。
密闭式吸痰可以减少吸入废气和痰液溢出的风险,有助于改善通气效果。
密闭式吸痰还可以减少气道内部的感染风险,提高通气过程中的安全性。
二、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目前,密闭式吸痰已经成为ICU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护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美国呼吸治疗委员会(AARC)和欧洲呼吸协会(ERS)均推荐在ICU中使用密闭式吸痰进行呼吸道护理,以减少感染风险和提高通气效果。
在ICU中,机械通气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呼吸功能受损等原因,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而传统的开放式吸痰在吸痰过程中需拔出气道导管,容易造成气道内部的污染,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
而密闭式吸痰则通过保持呼吸机与气道导管之间的连接封闭,有效地阻止了外界细菌和病毒的侵入,减少了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密闭式吸痰还可以减少吸痰过程中的气道压力波动,改善通气效果,降低氧合不良和二氧化碳潴留的风险。
这对于重症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稳定呼吸情况,提高成功脱离机械通气的机会。
机械通气患者两种吸痰方法的对比研究.
机械通气患者两种吸痰方法的对比研究河南省肿瘤医院ICU 樊蕴莉冯文静常秋芳450008机械通气患者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影响,会厌功能、咳嗽反射丧失或减弱,正压通气使纤毛运动受到阻碍而不能自主排痰,常导致气道内分泌物的潴留。
因此,气管内吸痰是机械通气过程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间接地影响着呼吸机治疗患者的转归。
然而,吸痰常会导致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我院ICU 病房对进行维持性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现与同期行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3年7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进行机械通气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年龄均>18岁,均需要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且机械通气时间>24h。
根据入ICU先后顺序随机将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组和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组,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组44例,男31例,女13例,年龄36~82岁,平均68.7±11.2岁;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为11~38分,平均(23.7±7.2)分;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5例,胰头癌术后重症肺炎10例,全胃切除术后肺部感染7例,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5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肺部感染4例,甲状腺癌根治术后缺血缺氧脑病3例。
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组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35~80岁,平均67.4±11.9岁;APACHEⅡ评分为11~36分,平均(23.4±6.7)分;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6例,胰头癌术后重症肺炎9例,宫颈癌术后肺部感染6例,肺癌切除术后4例,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3例,肝性性脑病2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机械通气原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密闭式吸痰技术的应用进展
密闭式吸痰技术的应用进展【摘要】对气道管理吸痰技术在重症患者护理的应用进行综述,包括气道管理密闭式吸痰技术,人工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重症患者的护理,密闭式吸痰应用方式,密闭式吸痰应用效果,并对气道管理密闭式吸痰技术在临床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介绍,在今后的护理管理中提供借鉴。
【关键词】密闭式吸痰技术;人工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综述。
密闭式的吸痰技术 20 世纪 80 年代,密闭式吸痰管研制成功并首先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
20 世纪末,台湾医疗机构中开始应用密闭式吸痰管。
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疫情之后,密闭式吸痰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
美国一项2000年的调查显示,当时 58%的监护室已完全使用密闭式吸痰管。
2014年,一项对于天津市22所医院的调查显示仅1所医院完全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大部分医院则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呼吸道传染疾病来选择是否使用密闭式吸痰管。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017年的一项横断面调查结果表明,完全使用密闭式吸痰系统的监护病房当时已达86.6%。
尽管目前很多学者认为密闭式吸痰优于开放式吸痰,但仍缺乏证据证明其是机械通气患者唯一推荐的吸痰方法。
密闭式吸痰管的更换频率密闭式吸痰管的更换频率直接关系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pneumonia,VAP)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治疗费用,对于吸痰管的更换频率,目前相关指南尚无明确建议。
2013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发布的《呼吸机相关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每隔24 h甚至48更换密闭式吸痰管可减少护士工作量,且对 VAP 发生无影响。
2018 年的一项 Meta分析表明,每隔 48 h、72 h、120 h更换吸痰管与每隔24 h更换相比,患者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长、ICU 住院天数、病死率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间隔72 h或更长时间时,密闭式吸痰导管尖端菌群的定植率明显增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通气密闭式吸痰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对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密闭式吸痰的文献回顾,从对VAP发生率的影响,吸痰管更换时间、吸痰管选择、吸痰时间和深度、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面等进行综述。
在密闭式吸痰管更换时间、吸痰管选择方面各类证据已基本一致。
【关键词】密闭式;吸痰;机械通气;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6-0007-02Research progress of closed suction sputum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Ran Guo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Guangxi 530021,China【Abstract】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closed suction in trachea of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influence of VAP incidence, the replacement time of suction tube, the selection of suction tube, the suction time and depth, and the influence on respiratory circulation. All kinds of evidences on the replacement time and selection of closed suction tubes are consistent.【Key words】Closed; Sputum suct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 research progress吸痰是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保持气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等具有重要作用。
密闭式吸痰可在不中断机械通气的情况下吸痰,让通气不中断,报持呼吸末正压(PEEP),能避免打开人工气道造成的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因能减少吸痰前的准备工作而减轻工作量,现将密闭式吸痰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密闭式吸痰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密闭式吸痰的操作过程是在封闭的环境中完成的,不需要分离患者和呼吸机的连接,避免了患者气道与外界空气的交流,减少污染环节,从而降低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1]。
郝亚兴meta分析认为密闭式与开放式气道吸引在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在病死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这与于海荣的研究结果一致[3]。
密闭式吸痰降低VAP发生率的可能原因是在吸痰的过程中保证了人工气道的密闭性,减少了开放式气道引起的气溶胶产生,而且对PEEP影响相对较小,减少呼吸道黏膜、肺泡的损伤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4]。
与开放式吸痰相比,虽然密闭式吸痰被越来越多得研究证实能降低VAP的发生率,但是,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13年发布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5]认为密闭式吸痰和开放式吸痰在机械通气的VAP的发病率上并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数据、更多权威的研究结果来证实,2.密闭式吸痰管的更换频率鲁梅珊[6]采用Meta分析评价密闭式管更换频率对VAP发生率以及吸痰装置尖端菌群定植率的影响,发现与每24h更换相比,每48h、72h、120h更换对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ICU住院日的影响不大,但每72h更换密闭式吸痰装置的患者,其导管尖端菌群定植率高于每24h更换的患者。
VAP的发生与众多因素有关,更换频率可能不是VAP 的主要危险因素[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5]意见:除非破损,密闭式吸痰管无需每日跟换(1B)。
部分密闭式吸痰管厂家说明书建议72小时更换,更换频率太快不仅对预防VAP没有帮助,还增加医疗费用。
3.密闭式吸痰的时间及深度吸痰时间的长短要求是建立在患者安全并有效清除分泌物的基础上。
指南建议成人气道吸引每次时间不超过15秒[5],陆淑梅研究显示吸痰时间10秒、15秒均能达到理想的吸痰效果,15秒吸痰因刺激气道时间较长,短时间内患者呛咳反射较重。
研究发现深吸痰(吸痰管末端到达隆突),易引起患者呛咳、气管粘膜损伤等并发症[8]。
钱才女[9]研究显示浅痰相对于深吸痰在预防VAP的发生率上更有优势。
但如果患者肺部感染重,咳嗽反射差,气道分泌物多时,痰液不能及时有效到大气道,采用深吸痰可更好达到排痰充分的目的[10]。
近年来预设深度吸引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对而言这是一项个体化的措施,暨吸痰管插入一定预设深度(通常为人工气道的长度加上辅助装置的长度),达到有效吸痰又不损伤气管粘膜的目的,但在临床实际操作和推广还需要一定时间。
目前在吸痰护理常规中,对于吸痰时间至今仍缺少一个较权威的、统一量化的操作标准。
3.密闭式吸痰管的选择吸痰管的粗细和侧孔的多少直接影响吸痰管效果,表面经过雾化和毛化处理的吸痰管可以抗静电,更顺利插入气道,一般要求2~3个侧孔,吸痰管过细容易堵管不能有效地吸出痰液,过粗则会造成有效通气量大幅下降,气道内压力变化过大、PEEP急剧变化、肺泡陷闭。
通常建议在保证吸引效果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较细的吸痰管,成人使用的吸痰管外径小于所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内径的一半,儿童小于气管内径的50%~66%,婴儿小于70%[11]。
4.密闭式吸痰对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护士操作时需将患者与呼吸机管道分离,易造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使肺容量下降、通气中断而缺氧,且容易造成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导致心律失常,密闭式吸痰在肺容量、保持颅内压稳定方面优于开放式吸痰[12]。
赵艳春研究结果显示,密闭式吸痰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吸痰时ICP升高的影响更小[13]。
皮红英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密闭式吸痰法动脉血氧分压恢复的时间短于开放式吸痰组,缩短了患者缺氧时间[14]。
陈奕娜等[15]监测患者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影响,结果显示密闭式吸痰组与开放式吸痰组相比,能在更短时间内恢复生命体征到平稳状态。
刘爱丽等[16]研究了密闭式吸痰组与开放式吸痰组患者吸痰前、吸痰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结果显示密闭式吸痰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要小于开放式吸痰组,出现心律失常的概率较开放式吸痰方式也要低。
但是也有研究者表示密闭式吸痰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血压等方面与开放式吸痰存在差异的证据不足[17]。
研究提示无论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或密闭式吸痰都会对呼吸和循环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在程度上可能会相对较轻一些,也和护士的规范操作有较大的关系。
5.小结密闭式吸痰装置因较多的优点在临床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对于近期的新冠肺炎疫情,密闭式吸痰装置成为新冠肺炎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标配,在保护病区环境和保护医护人员方面有很大作用,而对其相关的研究也在进一步深入,其在预防VAP、对呼吸和循环功能、气管黏膜损伤等方面影响还未形成统一观点,还需要更多的资料与研究来证实。
【参考文献】[1]倪胜约,揭青青.封闭式吸痰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4,29(5):310.[2]郝亚兴,王宝玉.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的meta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2019,28(5):690-694.[3]于海容,王婧婷,黄婷婷,等.机械通气患者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效果比较的系统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4):1-6[4]Akermane,Larssonc,Erssona.clinical experiencer associated pneumo niausing closedver-susopensuction system[J].Nurs crit care,2014,19(1):34-41[5]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6):524-543.[6]鲁梅珊,余昆容,李洪娜,等.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9):1122-1126.[7]俞森洋.呼吸危重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804-805.[8]张妮,李青虹.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内两种吸痰深度的效果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09,11(3):966-968.[9]钱才女,汪慧.密闭式吸痰的吸痰深度比较[J]当代护士,2016,09:98-99.[10] VAN DE LEUR J P,ZWAVELING J H.et al.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J].Intensive Care Med,2003,29(3):426-432.[11] TUME L N,COPNELL B. Endotracheal suctioning of the critically ill child[J].J Pediatr Intensive Care,2015,4(2):56-63.[12] GRAP M J. Not-so-trivial pursuit:mechanical ventilation riskreduction[J].Am J Crit Care,2009,18(4):299-309.[13]赵艳春,赵丽,陈志兰.不同吸痰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水平影响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2016,12:42-43.[14]皮红英,张黎明,高岩,等.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气体交换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3):15-17.[15]陈奕娜,黄雪琴,黄海星,等.密闭式吸痰在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2):39-41.[16]刘爱丽,江丽华,田金飞,等.不同吸痰方法对PEEP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6):490-492.[17] MAGGIORE S M,LELLOUCHE F.et al.Prevention of endotracheal suctioning-induced alveolar derecruitment in acutelung injury[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3,167(9):1215-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