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论文——中国传统服饰
传统文化素养论文—中国传统服饰发展及其内涵
中国传统服饰发展及其内涵论文摘要: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其诞生以来就富有烂漫色彩,随着时代发展,服饰文化愈加以为无穷。
从古到今,中国服饰走过了漫长的路程,昭显了历代的印记,从中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的深刻意蕴。
通过对服饰文化的研究,可有考察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评赏各个朝代风俗习尚,了解服饰本身的演进规律,探究人类进行人体包装的心里隐秘。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发展文化内涵、一.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一)先秦时期的服饰文化据史籍中记载,远在三皇五帝时期,先民们以鸟兽毛皮为衣,进而用麻作布。
后来黄帝正妃嫘祖植桑养蚕,教导人民织布作衣,这就是最早汉服的起源。
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是在商朝建立的,就是把衣服分为两截,即上衣下裳(裳是指裙子)。
腰部用宽腰带束扎。
商朝的时候纺织与刺绣的技术都已十分的纯熟,领襟袖口都有精致的刺绣和滚边。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深衣“,深衣即指上下分裁,但中间缝合而成。
在当时非常流行,男女尊卑都能穿。
(二)汉朝的服饰汉代深衣仍很流行,汉代是传统冠服制的确立时期。
汉代的裤是开裆的,裤,古称绔。
《说文》:“绔,胫衣也。
”《释名·释衣服》:“绔,跨也,两股各跨别也。
”由此可见,当时的绔是开裆的,外罩以裳或深衣。
后虽然出现满裆裤,但开裆裤仍长期存在。
(二)唐朝的服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唐朝的染织技术精湛,丝织品的染色图纹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因此唐朝的服饰质地考究,色彩鲜艳,样式繁多,配饰精美。
大唐服饰雍容大方、华贵典雅,在悠久的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堪称登峰造极,璀璨辉煌。
唐朝女子爱美成风,重视化妆、画眉、点唇,也喜欢涂胭脂。
服饰特点是低领大袖,裙腰高束。
样式主要是上着短襦,下穿长裙,加半臂,肩披帛巾,让长长的裙摆拖地而行,体态轻盈有若天仙般的飘逸高雅。
唐朝男子身着圆领袍衫,头戴幞头、纱帽,幞头是以丝绢裁成方巾,方巾四角下垂四长带,用来裹发的头巾,在唐朝非常盛行。
中国的传统服饰的范文
中国的传统服饰的范文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着独特的传统服饰。
这些传统服饰不仅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对不同时期的中国传统服饰进行介绍,探讨其历史背景、特点和演变过程,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一、古代中国传统服饰的起源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服饰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那时的人们主要以兽皮、树皮等天然材料制作服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掌握了纺织和染色技术,开始使用丝绸和麻布等纺织品来制作服饰。
在古代,中国的传统服饰主要分为男装和女装。
男装通常含有衣、裤、襦、袄等元素,注重实用性和庄重感;女装则比较丰富多样,包括上衣、裙子、褙子、饰带等,注重细节和装饰,常常以优雅的线条和精致的刺绣来体现美感。
古代中国的传统服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地理环境、阶级差异和民族文化等。
各个朝代的服饰风格也有所不同,从商周时期的华丽繁复到唐宋时期的简约典雅,再到明清时期的庄重端庄,每个时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貌。
二、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和演变过程中国的传统服饰以其独特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其中一大特点是色彩的丰富多样。
中国传统服饰以红色、黄色、蓝色等鲜艳的颜色为主,代表了吉祥、美好和喜庆的寓意。
另一个特点是注重细节和装饰。
传统服饰常常使用刺绣、织锦、缂丝等工艺,以花鸟、云龙、山水等图案进行装饰,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服饰也经历了一定的演变过程。
尤其是从清朝开始,西方文化的影响逐渐增大,西式服饰进入中国并逐渐流行。
这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传统服饰却没有完全消失,而是与西式服饰进行融合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的风格。
三、中国传统服饰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尽管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于传统服饰的需求有所减少,但传统服饰仍然在一些特定场合得到使用和传承。
在传统的节日和仪式上,例如春节、婚礼等,人们依然会选择穿着传统服饰,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中国古代服饰演变与发展史论文
中国古代服饰演变与发展史论文中国历经朝代更迭,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而历朝历代的衣着服饰均各具特色,女性服饰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各个朝代大放光彩。
以下是店铺分享的中国古代服饰演变与发展史论文,欢迎阅读!中国古代服饰演变与发展史论文篇1中国古代女性服饰演变摘要:中国历经朝代更迭,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而历朝历代的衣着服饰均各具特色,女性服饰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各个朝代大放光彩。
历史长河中,服饰由最初的抵风御寒到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款式颜色的多样,显示出不同文化融合下,历史的发展。
关键词:女性;服饰;演变先秦时期,动荡的社会局面和活跃的思想状态使服饰得到了广泛的交流和发展。
华夏族衣饰的特点是上衣下裳,宽衣博带。
秦汉时期的女子服装:身穿大袖宽衣,下着长裙,脚穿高头丝屐,服色尚黑。
女子服饰有变化,“上短下长”上衣之裙只到胸部并且窄小,袖子仍宽大,即所谓“窄衣大袖”。
下裙拖曳及地,贵族女子的裙更长,甚至走路时要用两名婢女提携。
到了汉朝,女性衣裙最著名的是留仙裙,而且汉朝女子每层衣服的领子必须露出,层层叠叠可以超过三层,名曰三重衣。
女子所着贴身之衣是抱腹与心衣,抱腹:上下有带,包裹腹部,背后和上面没有遮挡的东西;而心衣则是在抱腹的基础上用细带钩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子服装:从服式来说,受胡服的影响比较大,衣袍外为左襟,特点是上短下长,裙长至足,腰系长带,长裙飘逸给人以视觉跳跃感。
此时女子的内衣前后均有布料覆盖,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俗称“两当”。
隋唐时期经济,政治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使得当时的思想较为开明,女子和男子都穿“背子”款式是对襟式,也有少数是“套衫”式的领口宽大,显袒冲状,短袖式者没有袖子。
但是贵族妇女,尤其是后宫嫔妃的服饰有严格的等级规格。
隋唐的妇女的服饰可以说是花样繁多,具有艳丽、华美、自由、潇洒的艺术风格。
通过这些服饰把隋唐美人秀美丰满的风姿显露得淋漓尽致。
汉服论文(合集5篇)
汉服论文(合集5篇)第一篇:汉服论文关于汉服的演变及发展趋势汉服文化是在汉民族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一步步发展形成的。
从三皇五帝到明代这一段历史时期,汉服文化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着自己,汉服文化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文化。
直到明末满洲清朝军队入关,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剃发易服”,才使汉服文化这一千年传统文化逐渐消失,这是历史的悲剧,是传统文化遭到极大的破坏,彻底破坏了中国千年来的文化生态平衡。
做为具有千年历史的宝贵文化,是永远也不会被人遗忘的。
令人欣慰的是,汉服文化这一传统国粹,在人为强制消失了将近300年后,随着汉服运动的兴起,重新受到国人的重视。
我是个高中生原以为我的同学们了解汉服的人不多甚至会排斥,但让我高兴的是,有很多人知道并喜欢着汉服,尽管不是十分了解,但是却对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六个人就是有这种好奇心走到了一起,我们认为现如今的汉服良莠不齐,宣传缺乏力度和制度,更有甚者率意而为,由于受汉服面料形制的限制,价格偏高,有些商家借此滥竽充数,一些“汉服”形制不正,材料质量差,不仅影响了汉服的美观,更给很多人以误导,作为一个尚不能完全自立的高中生的我,能量是微弱的,但同时也是巨大的,心里对汉服的喜爱从接触他认识他开始就注定无法改变,我愿意也希望为汉服事业奉献出我的力量,我会同身边的人一起认识了解汉服,告诉他们我华夏汉民族,不是赤裸的,我们有我们的衣着——汉服从而更深的了解中华文化,而当我们热爱五千年来的华夏古老文化之后,相信我们会更喜欢更爱我们的汉服。
汉服发展悠悠4000余载,上启炎黄,下至明末,谨承周礼,延续道统,是世界少有的传承时间最长的民族服饰。
汉服虽历经历朝不断发展,然其基本特征一直保持不变,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服饰。
研究汉服文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需要中华儿女的前仆后继,不断的发掘与努力.研究汉服文化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一,研究汉服文化对人们了解本民族传统,加深民族感情具有很大的帮助.二,研究汉服文化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三,研究汉服文化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敢,和凝聚力和爱国心.四,研究汉服文化对现阶段祖国的道德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五,研究汉服文化对发展带动我国的服装产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通过复兴一件美丽的衣裳,续起被割裂的文明,为当今这个信仰缺失的社会诸如一股人文精神、人本主义的新鲜血液。
中华服饰之璀璨作文
中华服饰之璀璨作文中华服饰之璀璨篇一:中华传统服饰的璀璨光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服饰自古以来便是展现这一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数千年的演变和沉淀造就了璀璨的中华服饰。
华贵的龙袍、富丽堂皇的华服、精巧细腻的刺绣等元素无不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最典型的中华服饰之一便是宫廷服装。
尤其是皇室的龙袍,被誉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
龙袍一般由黄色绸缎制成,绣有金色龙纹和云纹,袍身上还镶嵌着各式宝石和珠子,展现了浓厚的宫廷奢华和尊贵风范。
此外,华贵的礼服也是中华服饰璀璨光辉的代表,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清代的《大清国礼服制度图解》中所规定的“十二章礼仪服装”。
另外,中华服饰还以其独特的刺绣工艺而著称。
中华刺绣是一种精致细腻的手工艺品,以线面、色彩和形式丰富多样,无论是在袍子、旗帜、帷幕还是各种天然面料上,都可以看到绚烂夺目的刺绣作品。
刺绣工艺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凝聚了无数劳动者的智慧和心血。
总而言之,中华传统服饰璀璨光辉的背后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与传承。
中华服饰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繁复的工艺赢得了世界的瞩目,无论是其华丽的外观还是独特的文化内涵,都令人为之倾倒。
篇二:中华服饰之璀璨辉煌中华服饰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其璀璨辉煌的风采令人生畏。
中华服饰因其丰富多彩的款式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备受瞩目。
中华服饰最为人熟知的应当是汉族传统服饰。
汉族传统服饰以在不同历史时期过度,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貌。
其中,“袍”和“衫”是汉族传统服饰中最为重要的款式之一。
袍分为大袍和小袍,大袍多用于正式场合,而小袍则更为日常。
衫是袍的一种延伸形式,袍面积小,款式上更加简易,多用于日常工作和穿梭中。
此外,汉服尚有裙、带、褡等多种款式。
此外,中华服饰中的华服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华服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设计元素成为了人们瞩目的焦点。
华服不仅考究细节,还凸显了中华文化多元、绚丽的特点。
华服多以丝绸为主要面料,配有珠宝、金线、刺绣等装饰,彰显出中华文化的华贵和富丽。
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观念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论文(一)
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观念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论文(一)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观念中国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国家,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其中,传统服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服饰一直在不断地演化和发展,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审美观念。
本篇论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观念。
一、色彩的审美中国传统服饰非常注重色彩的搭配。
在古代,尤其是宋元明清时期,服饰的主色调几乎都是深色系的。
黑色、白色、灰色、暗红色等暗调的颜色被认为是成熟、稳重、庄重的象征。
而在现代,随着时代的变迁,明亮鲜艳的颜色也被引入到传统服饰中。
亮黄色、绯红色、宝蓝色等颜色被广泛使用,使传统服饰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喜爱。
二、形态的审美在传统服饰的形态审美上,中国人非常注重“平衡、和谐、协调”的美学原则。
如汉族传统服饰——汉服,就以中轴线为基础,左右对称,上下统一,形态非常平衡。
而蒙古族传统服饰则以宽松、舒适为主,造型简洁,颜色以灰、白、蓝为主。
再如藏族的传统服饰——藏袍,就以其独特的裁剪、绣花、合身等特点,表现了藏族人民的深厚文化底蕴。
三、图案的审美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图案非常富有民族特色,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信仰。
如汉族传统服饰上的云纹、龙纹、莲花纹等,代表了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文化象征;而彝族传统服饰的“八卦、四象、五行、十二生肖”,则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观念有其独特的特点,它是中国古代文化、民族风情和历史背景的集中体现。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传统服饰也逐渐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
通过了解和学习传统服饰的审美观念,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内涵,还可以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我们的人生增添更多的彩色和美丽。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文化(5篇范例)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文化(5篇范例)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文化中国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文化摘要:服装是一个能反映出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综合体,体现着人的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民族风貌和时代精神,浓缩了人类发展史和文明史,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服装文化的发展决定着服装的技术、服饰审美趋向等发展变化。
中华历代服饰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为中国人在世界文化之林创造了独特的服饰形象。
传统服饰文化是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视觉文化的一部分。
研究服饰文化,有利于了解民族群体文化,对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服饰思想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华夏民族素有“衣冠王国”、“礼仪之邦”之称。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服饰作为一个显著标志,见证着王朝的更替,服饰的发展与其特点使得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的文化与经济被全面呈现出来。
在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发展,传统服饰已经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丰富艺术内涵的代表,同时也具有了很强的文化基础,因为几千年的朝代更替,使得环境、民族、风俗、地域也为之变化,中国传统服饰在各个朝代、各个地域、各个民族、各个阶级都有着不同的特征,并且也构成了自己本身独特的服饰风格和拥有时代特色的服装制度及着装风俗。
在这个有着众多民族的广裏大地上,各个兄弟民族用五彩的衣裳编制出了美妙的服饰传奇,汇成了一条五彩斑斓的历史长河。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悠久的人文传统里的一部分便是传统的服饰文化,它同样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不得不说,我国的传统服饰文化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至今为止,很多传统服饰元素仍然被我们保留延用。
服装是人的“第二皮肤”,同时也能反映出社会现状。
纵观中华民族服饰文明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核心理念是“统一”、“和谐”。
自从中国服饰文化诞生之后,就一向遵循着这样的制作基本原则:保暖与美观、展示与象征、喜庆祥瑞和显现个性相结合,以此来协调统一服饰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群的关系。
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观念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论文-V1
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观念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论文-V1
正文:
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审美观
念的体现。
在当代社会中,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观念逐渐被遗忘,需
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独特之处。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观念以朴素、自然、含蓄、典雅为主要特征。
在
传统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的是服饰所表达出的文化内涵与气质,而
非单纯的时尚潮流。
例如,汉代的“衣冠禽兽图”,就是一种以动物
群像来表现服饰意义的艺术形式。
此外,中国传统服饰对颜色的讲究
也是一种重要的审美观念。
红色象征着热烈、喜庆,黄色象征着庄稼、丰收,白色象征着纯洁、端庄,这些色彩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
值观。
二、中国传统服饰的独特之处
中国传统服饰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
它以纺、织、染、绣等传统
手工艺为主要特征,追求的是色彩、线条的自然流畅和生动形象的表
现方式。
此外,中国传统服饰注重服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将人与自
然融为一体。
例如,春天穿的唐装尤其注重柔和、舒适和文静的特点,在颜色的选择上多以淡雅的色调为主。
三、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加强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只有了解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一部分,其审美观念独特,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相信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服饰的美。
中国服饰论文总结范文
中国服饰,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原始的皮毛服饰到现代的时尚潮流,中国服饰的发展历程不仅反映了社会变迁,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以下是对中国服饰发展史的简要总结。
一、原始服饰阶段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的原始社会,人们的服饰主要依靠动物的毛皮制成。
根据考古发掘的骨针、骨锥等制衣工具,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人们可能使用动物韧带来缝制衣服。
在山顶洞人遗址及其他古墓中,发现了大量的装饰品,如头饰、颈饰和腕饰等,这些装饰品不仅具有装饰功能,也可能蕴含着对渔猎胜利的纪念意义。
二、商周时期的服饰商周时期,服饰制度逐渐完善,形成了以冠帽、衣裳、带饰等为主的服饰体系。
商代骨笄、周代男女笄的运用,不仅体现了对发髻的固定,也成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商代的冠饰和华丽服装,如河南安阳股墟妇好墓出土的玉人,展示了当时贵族男子的服饰风格。
三、汉唐时期的服饰汉唐时期,中国服饰进入了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的服饰特点为:宽松、华丽、色彩斑斓。
汉代的“深衣”和唐代的“胡服”等服饰形式,不仅在国内流行,还影响了周边国家。
此外,汉唐时期的服饰设计注重线条美和装饰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
四、宋元明清时期的服饰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服饰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服饰特点为:简洁、实用、注重等级。
宋代“儒服”的兴起,体现了儒家文化对服饰的影响。
明清时期,服饰逐渐形成了以官服、民服、宗教服饰等为主的体系,其中官服的设计和制作极为讲究,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
五、近现代服饰近现代以来,中国服饰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出现中西合璧的趋势。
在这一时期,中国服饰逐渐走向世界,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时尚潮流。
同时,传统服饰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如旗袍、汉服等,成为了中国服饰文化的代表。
总结中国服饰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
从原始的皮毛服饰到现代的时尚潮流,中国服饰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还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民族融合。
中国服饰文化范文
中国服饰文化范文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对服饰有着独特的研究和追求,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服饰文化。
服饰不仅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表达方式。
中国的服饰文化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展现了其多元的特点。
中国的服饰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在早期的时候,中国人主要以皮毛为衣物,通过动物皮毛的制作来保护自己免受寒冷的侵袭。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使用丝绸和棉花等纺织品,并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服饰风格。
中国古代的服饰主要以礼仪之邦而闻名,它与中国的社会等级制度密切相关。
在古代,不同的人群穿着和装饰品都有所不同,这是为了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例如,皇帝、官员和贵族们常常身穿华丽的龙袍和紫袍,以显示他们的高贵地位,而平民百姓则以朴素和实用为主。
在唐朝时期,中国的服饰走向了一个高峰。
这个时期,服饰开始追求华丽和奢华,并且纺织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唐朝的妇女通常穿着宽松的袍子和长裙,戴着各种金饰和首饰,并以丰富多彩的颜色为特点。
而男性则经常穿着丝绸长袍和马褂,表现出文人风雅的气质。
到了宋朝时期,中国的服饰开始趋向简洁和实用,强调实际的功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衣物的设计趋于简约大方,注重舒适性和便捷性。
尤其是在宋朝,丝绸的生产开始大规模发展,使得中国的服装更加丰富多样。
元朝时期,中国开始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服饰也开始发生变化。
元朝的服饰融合了蒙古和汉族的元素,成为一种独特的风格。
在这个时期,服装上开始出现了更多的装饰和刺绣,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点。
明清时期,中国的服饰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明朝时期,衣物的材质和设计都达到了巅峰,丝绸和宽袖成为了主流。
清朝时期,中国的服饰开始受到满族文化的影响,男性开始穿戴长袍和褂,女性则以旗袍和裙子为主。
现代中国的服饰文化则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
在20世纪初,西方的服饰文化开始影响中国,西式服装逐渐进入了中国市场。
但与此同时,中国的传统服装和服饰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论文要怎么写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论文要怎么写由于我国的历史文化辉煌悠久,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史悠久,是设计师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源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论文篇一:论析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涵,审美意蕴,时尚服饰设计【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具有明快的风格与和谐统一的心理追求,其独特的五色体系和风格表现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调。
中国传统服饰具有适中、和谐的“情理美”和追求意境的“含蓄美”。
现代中国服装设计要继承中国传统服饰“谐调”、“统一”的审美原则,把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融入现代服装设计,结合时尚理念和设计原则,在创新中实现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通。
设计师只有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来把握时尚,才能真正拓展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空间。
人类作为智能化生命,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其永无止境的进取性,以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愉悦人世生活,促进每个人的充分自由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这是一个承传延续的生命演绎历程。
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服饰文化理应遵循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
服饰的文化意义在于适应自然环境以满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体活动、美化身姿体态以娱悦身心健康、显示社会身份以表征社会角色等。
作为人体的延伸,服饰还能够表现出穿着者的长处和特点,极富魅力地表现个性、欲望和心理特征。
为此,服饰设计不仅要切合现时美观大方的流行趋势,使其富有突出的个性表现力,体认穿着者的心理特征和观赏者的趋同心态,而且应将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其生命蕴涵和审美意蕴,将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
惟有如此,方能真正营造出有底蕴的时尚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论文篇一:中国服饰鉴赏论文中国古代服饰之我见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
因为中国古代的服饰琳琅满目,多不胜数,这里我就不一一说明,以下我就中国古代服饰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服饰,起初人们是用来遮体暖身,满足人们的穿着需求。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地它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成了人们区分富贵贫贱的标志,往往不是以貌取人,而是依靠着装来判断一个人的地位,家世和权力。
可以说,在古代,人们很重视着装,所谓人要衣装,佛要金装。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受这种等级制度“礼”的影响,古代服饰文化作为社会物质和精神的外化是“礼”的重要内容,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敝体之外,还被当作区分贵贱和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服装就如同一种符号,古代社会中服装有严格的区分,不同的服饰代表着一个人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这就是“礼”的表现。
例如天子最为尊贵,着十二章纹,绣有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除此之外,其他人就不许再着此衣物,它是帝王的象征,如果有其他人穿,那就是僭越,严重的话还会被定义为谋反,引来杀身之祸。
在许多朝代,文官官服上的补子绣的是飞禽,武官绣的是走兽,几品的官员绣什么样的补子,不可以出错,也不准越级使用,否则就是犯罪。
除了对款式的区别外,还对颜色有着严格的区分。
哪一种身份的人穿着哪一种颜色的服裳, 皆有定制, 不得错乱、“僭越”。
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品色服”制度。
公卿高官衣着朱紫, 荣宠显赫; 工商、皂隶、屠沽、贩夫身穿白衣, 寒酸卑贱, 无异于囚徒穿上囚服。
例如,在隋朝, 不同品级的官员之间, 服色被严格区别开, 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穿紫袍, 六品以下的官员分别用红、绿两色, 小吏用青色, 平民用白色, 而屠夫与商人只许用黑色, 士兵穿黄色衣袍, 任何等级都不得使用其他等级的服装颜色。
论中国的传统服饰
论中国的传统服饰中国的传统服饰源远流长,丰富多样,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与历史的厚重底蕴。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对服饰的重视与关注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特点和文化意义,并对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统与创新发展进行思考。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古老的服饰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变革。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朝代的服饰风格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汉朝时期的服饰。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也是服饰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汉朝,男性主要穿着长袍、褂和长裤,女性则穿着长衫、褙子和裙子。
这些服饰以宽松、舒适为特点,注重体现出中国文化中的儒雅之美。
其次,唐朝是中国服饰文化的又一个高峰时期。
唐朝的服饰注重华丽与庄重,讲究服饰的颜色和图案。
贵族男子常穿长袍、虎皮褙子、马褂等,女子则着装较为丰盈、华丽,头戴云髻,身穿装饰华丽的衣裙。
再次,明清时期的服饰以庄重、典雅为主。
这个时期的服饰注重对身份地位和社会等级的表达。
官员和贵族男子常穿长袍、褂,冠帽和宽袖袍。
女性仍然以长衫、旗袍和裙子为主,注重衣饰的绣花和纹样,展现出中国文化的高度精致。
二、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中国传统服饰具有独特的特点,无论是造型、材料还是细节处理,都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首先,中国传统服饰主要注重衣料的选择和处理。
丝绸是中国传统服饰中重要的面料,以其流畅光亮的质感成为当之无愧的代表。
此外,棉布、麻布等天然面料也常常被用于制作传统服饰,凸显出中国人对自然材料的热爱和尊崇。
其次,中国传统服饰的造型注重体现出对人体比例的和谐追求。
男性服饰多以直裾、翻领为基本款式,女性服饰则强调曲线和身形的丰盈感。
这种对于人体曲线与比例的独特关注,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和谐”观念的重要体现。
第三,中国传统服饰注重细节的精细处理。
无论是衣领、袖口还是纽扣和绣花,都要求着装者们在细节处理方面更加注重,以体现出中国人对细腻工艺和精妙技艺的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服饰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审美特色。
它融合了国家历史、地域特色以及社会风俗,展示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的珍视。
本文将从古代服饰、地区差异和现代表达等方面来详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文化。
一、古代服饰中国古代服饰以华夏族为主体,历史可追溯至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古代服饰以衣冠、襦裙、袍褂为主,男性以长衫、马褂为主,女性则以旗袍、长袍为主。
中国古代服饰注重礼仪和等级制度,各个朝代都有独特的服饰特点。
例如,唐朝的服饰以宽袍大袖和丰富的装饰品,展示了盛唐时期的文化繁荣;明代的服饰则以袍褂为主,色彩鲜艳且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传统的古代服饰不仅体现了审美和时代的特征,更代表了社会身份和文化底蕴。
二、地区差异中国广阔的土地孕育出了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服饰文化也因此在不同地域间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差异。
北方地区的服饰偏重于厚重、实用,冬季常见的是长袍和皮袄;南方地区的服饰则以轻盈、柔软为主,常见的是旗袍和长裙。
此外,中国的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服饰文化,如彝族的长裙、壮族的马褂等都展示了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和文化传承。
地区差异丰富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内涵,也展示了中国的多元统一。
三、现代表达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在现代社会得到了新的表达和发展。
传统服饰在时尚圈逐渐崛起,旗袍、长衫等成为时尚界的焦点。
少数民族的服饰元素被纳入设计师的创作中,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此外,传统服饰还在各种场合得到了应用,如婚礼、宴会等,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许多年轻人也开始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服饰文化,通过穿着传统服饰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服饰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体现了华夏儿女对美和传统的珍视。
古代服饰、地区差异以及现代表达等方面的介绍,展示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
关于汉服的议论文
关于汉服的议论文前言汉服的热潮在近些年来越来越高涨,尤其在年轻人中流传良久。
有人认为穿汉服能带来一种神秘感和威严感,有人则认为汉服能让人更好地体验传统文化。
从社交媒体到现实生活,汉服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成为了时尚和文化的集合体,但是在这里,我们要对汉服进行一些深入的探讨和讨论。
一、汉服的历史意义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服在中国的历史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汉服穿戴富丽堂皇,图案华美丽致,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博大精深。
从汉代开始,汉服就已经成为了当时的主要服饰。
它的样式和设计有着自己的特点,实例表现了当时的社会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唐代时,汉服的设计更是达到了巅峰,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及服饰设计的巅峰之作。
众所周知,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期,这也为汉服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更好的舞台。
总体而言,汉服的历史意义更多的是体现在它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穿着汉服可以让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接触到传统文化,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的精髓。
二、汉服的时尚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汉服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载体,也是一种时尚的存在。
这个文化和时尚的并存也为汉服在现代社会中的推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作为一种时尚存在,汉服的设计和款式不仅跟随了古代的传统风格,也融入了时尚元素。
比如,现代的汉服设计,颜色和图案的组合更加多样化,也更富有时尚感。
另外,汉服穿戴起来更加具有仪式感和庄重感,在各种场合中,穿着汉服出现的人就像是从古代走来的人,更加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汉服的代表性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它所体现出的代表性也非常的明显。
首先,汉服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通过汉服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古典美与现代美的完美结合,这种文化精髓体现在它的图案、颜色、样式等方面。
其次,汉服承载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
穿着传统的汉服参加各种活动并非是一种炫耀,而是对传统文化的表达。
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服饰汉服
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服饰汉服汉服是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服饰,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服饰艺术的追求和审美理念。
作为中国古代的主要服饰风格,汉服的流行时间长达数千年,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变迁和演变。
本文将从汉服的起源、特点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论述。
汉服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早在商代和周代,汉族祖先们就开始穿着类似汉服的服饰。
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汉服的设计与制作工艺逐渐趋于完善。
在中国古代,汉服主要分为男女装,男装包括上衣、下衣、裳褶、带子等,女装则以衫、裙、腰带、发髻等为主要组成部分。
汉服讲究裁剪合体、富于装饰,并注重对称的美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服多次改良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款式,如元代的袍服、明代的官服、清代的旗装等。
汉服不仅在外观上具有鲜明的特色,更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首先,汉服注重体态的优雅与和谐,强调身体的曲线美和动态美。
丝绸、锦缎、细腻的刺绣和金银线等材质的运用,使衣袍在展示华贵与高贵的同时,也凸显了细腻与典雅。
其次,汉服融合了中国古代的礼仪观念,将衣着视为社会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不同颜色、款式的汉服配搭,表达了不同身份和职位的特殊意义。
汉服的色彩鲜艳、图案丰富,也传达了人们对丰收、吉祥和幸福的美好祝愿。
汉服在中华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它远不仅仅是一种服装,更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推崇和传承。
汉服在中国古代一直是唯一的正式服饰,是文人雅士、君主贵族等社会精英的代表。
而如今,随着文化复兴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汉服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致力于推动汉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不少文化活动中,尤其是传统节日和重要仪式上,人们会选择穿着汉服,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意。
除了在中国国内的推广,汉服也逐渐走向世界。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汉服在国际舞台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汉服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穿着汉服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活动。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拓宽了世界对于中国文化的认知,也为传统服饰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新的动力。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蕴涵的传统文化理念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蕴涵的传统文化理念第一篇:中国古代的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理念。
古代人们注重仪容仪表,服饰是展现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重要象征。
通过穿着不同的服饰,人们能够体现自己所属的群体和阶级,同时也传达出其所持有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首先,古代中国的服饰呈现出浓厚的儒家思想。
儒家注重规范人的行为举止,衣着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的儒家伦理观念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争有所不争的原则深入人心。
古代服饰通过严格的规定和区分,体现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例如,男子的服饰有严谨的礼节要求,包括带有纽扣的襟襦、系带的衣衫,腰带的宽窄、色彩等都有规定。
这些细节都要求人们要恪守礼法,以此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
其次,古代服饰还承载着道教文化的思想。
道教讲究无为而治,强调个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服饰上,古代中国人民追求的是简洁自然的风格。
例如鹅黄色是一种常见的道教色彩,代表着无为、自然而来。
此外,一些以自然为主题的纹饰如云纹、水纹、松竹梅等,也经常在古代服饰上出现。
这些自然元素的运用,体现着人们对宇宙万物的敬畏和崇拜,以及对和谐共生的追求。
最后,古代服饰还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佛教、道教和儒教在古代中国都有广泛的影响力,对服饰的设计和使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服饰上常出现的“吉祥纹”就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希望通过服饰来祈求吉祥和平安。
佛教徒在披法衣时,需要拜师、剃度以及守戒,这些举动与服饰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儒教则强调家庭伦理和家族观念,服饰也承载着传统的家族责任和尊重。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服饰蕴涵了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理念。
从儒家的社会秩序、道教的简洁自然到宗教信仰的影响,都在古代服饰中得以体现。
通过穿着特定的服饰,人们展示自己的身份认同、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传达着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价值观。
这些传统文化理念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为人们提供了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的指引。
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服饰
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服饰传统服饰是中华文化独特的代表之一。
其丰富多样的款式、精致华美的设计以及与艺术舞台紧密结合的风格,广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本文将从传统服饰的历史渊源、不同地域的特色服饰以及服饰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传统服饰的历史渊源中华传统服饰起源于远古时代,经过千百年的演化和传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古人将服饰分为“衣冠”、“鞋袜”、“帛履”等几个部分,并讲究服饰的色彩、款式以及搭配等方面。
例如,古代宫廷服饰注重表达君王的尊贵和威严,常以锦缎、丝绸等高贵材料制作,并以富有中国特色的龙凤、云纹等图案进行装饰。
二、不同地域的特色服饰中国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地域特色服饰。
比如,北京的唐装、广东的旗袍、西藏的藏袍等都各具特色。
这些服饰不仅在款式、颜色上有所区别,更融入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
例如,广东旗袍以其简洁大方、柔美典雅而闻名,常以丝绸、棉麻等材质制成,展现了南方女性的柔情与风韵。
三、传统服饰的传承与发展尽管现代社会的风尚多变,传统服饰仍在一些重大场合中得到重视和传承。
许多庆典、节日等活动仍然需要穿着传统服饰进行表演或仪式。
同时,一些设计师和艺术家将传统服饰融入到现代时尚中,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现代感的传统服饰。
这种传承与发展,使得传统服饰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了新的生命力。
结语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服饰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凝聚着历史的传承和智慧的结晶。
通过对传统服饰历史渊源、不同地域特色以及传承发展等方面的探讨,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传统服饰的珍贵价值。
希望传统服饰能够在当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传统服饰园林10-2班李焓学号:*********中国人习惯把日常生活概括为“衣食住行”,服饰被排在了第一位,可见它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在这个历史悠久的衣冠大国,不仅有丰富的考古资料证明其服饰的发展历史,在古代神话、小说、诗词、绘画和戏曲中,与服饰有关的记录也随处可见。
伴随着民族间的相互融合,服饰的样式和穿着习俗也不断的演变着,历代服饰不仅朝代之间有明显变化,同意朝代不同时期也有显著不同。
种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服饰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本文主要归纳总结了从远古至近现代民国时期的服装发展历程,通过不同时期人们的服饰,窥测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观念1、服饰与伦理道德中国传统思想情感,视生命在一切事物之上,其他一切都是“身外之物”。
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
服饰作为保护身体的物质,不单是保护身体不受伤害,还有一种不可淫乱的意义。
除了唐朝女性服饰,中国大多数传统服饰在穿戴上都不能过多暴露自己的身体。
对妇女的要求可以说到了极其严格的地步。
就是认为女性的任何部位如果裸露,都会产生“性引诱”的后果。
因此在服饰的设计制作上,一般地说都采用宽松的款式,使一些突出的部位变得平坦,如乳房、臀部、肩膀、大腿等。
中国传统服饰的要求是很严格的,穿着得太过暴露或穿着不当都是不礼貌的,或者可笑,或者使人误解。
有的地方穿衣服不戴帽子是不礼貌的,而且不能随便脱下帽子,进屋也不能脱帽子;也有的地方,进入室内不脱帽子反而是不礼貌的。
汉族在帽子上也有不少规定,如:不能歪斜地戴帽子、不能带两个帽子等。
2、服饰创作的审美观中国传统服饰不管是朴素或华丽、粗犷或细腻、单纯或艳丽,都存在着追求完满的观念。
无论是装饰品还是服饰,都可以的追求完满。
服装的穿着要整齐成套,上装下装要调和。
所有的服饰要有机配合,小到一副耳环,在色彩、样式上都要配合的完整无缺。
有的地方的女子必须穿裙子,不穿裙子只穿裤子会被当做下人女婢看待。
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观念所追求的不仅是感性的,而要在理性上也符合生活逻辑。
对服饰的穿着理想,以生活上的需求为最基本的准则,如安全、保护、稳定、美观、尊卑、性别、长幼等。
这些服饰穿着的需求得到满足,人们就会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
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形制1、上衣下裳制上衣下裳制,相传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是我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
据《释名·释衣服》载:“凡服上曰衣。
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
下曰裳。
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上衣的形状多为交领右衽,下裳类似围裙的形状,腰系带,下系芾。
古代中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采用这种上一下上的着装形制,认为这种服饰象征着天地秩序,郑重场合时穿的礼服大都如此。
2、衣裳连属制衣裳连属制,古称深衣,始创于周代。
《礼记·深衣》中讲:“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以采也。
”深衣从字面意义上来讲,就是用衣服把身体深深的遮蔽起来,这与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相关。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强调男女有别,两性之间不可随意来往,表现出极强的禁欲主义倾向。
深衣由上衣下裳连接而成,属于礼服中的第二等,功能完备而又不浪费,风格上也朴实无华。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1、华夏服饰的起源夏商周时期,中原华夏族的服饰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
河南安阳出土的石雕奴隶主雕像,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腰束大带,扎裹腿,穿翘尖鞋。
这大体反映了商代服饰的情况。
周初制礼作乐,对贵族和平民阶层的冠服制度作了详细规定,统治者以严格的等级服装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威严。
深衣和冕服始于周代,这两种服制,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胡服的出现在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在服装方面最重要的变化,是深衣的广泛流行和胡服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促进了汉族宽衣博带、长裙长袍服装的改革。
赵武灵王为了军队的战斗力,冲破阻力,下令全国穿游牧民族的短衣长裤,学习骑射,终于使赵国强盛起来。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服装改革,胡服从此盛行。
伴随胡服也传来了带钩,它是用于结束革带的,由于它比革带的扎结方式更加便捷,因而很快就流行起来。
“胡”是个模糊用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时专指匈奴,有时泛指从东北到西北诸游牧民族,有时甚至还要更宽泛一些。
因此,胡服是指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他们为了游牧骑马的需要,多穿窄袖短衣、长裤和靴子。
沈括说:“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
”一个“全”字,或者把话说得有点过分,但胡服对汉族服饰的发展确实影响极其巨大。
3、传统冠服制的确立以袍为官服始于东汉,而此前的官服都是上衣下裳。
官服必有冠,所以叫做冠服制。
到了汉代,深衣变形为曲裾袍——一种有三角形前襟和圆弧形下摆的长衣。
同时还时兴直裾袍,也就是直襟的长袍,也叫“襜褕”。
刚有直裾袍的时候,是不允许把它当做礼服使用的,也不准穿着出门或是在家接待客人。
因为汉代以前,中原人的裤子是没有裤裆的,像是现在婴儿的开裆裤。
如果外衣裹得不严,这种裤子就极易露丑了。
随后,由于中原人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密切交往,合裆裤逐渐为中原人所接受,并逐渐推广开来,直裾袍也才渐渐当做礼服使用。
4、胡服的流行及汉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服装史上又一个大转变的时期。
审美标准由朴实转向富丽,妇女重视修饰。
由于大量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胡服成为社会上司空见惯的装束,一般平民百姓的服装,受胡服的影响最为强烈。
他们将胡服中窄袖紧身、圆领、开衩等因素吸收到原有的服饰中来。
汉族贵族也在胡服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方法是将其长度加长,加大袖口和裤口,改左衽为右衽。
但礼服仍然是传统的汉族礼服形式。
裲裆和裤褶就是所谓的“胡服”。
所谓“裤褶”,就是上衣下裤的服饰。
裤褶的上衣有开衩,下裤是合裆裤。
这种裤装最初是很合身的,细细的,穿起来相当利落。
但是传到中原以后,有些人认为显露着两条细腿立在那里简直不合体统。
有人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将上衣加长,袖口加宽,裤管加肥,这样看起来就和群裳差不多了。
可是裤管太肥,遇上泥泞荆棘之路就麻烦了,于是又有人想出了个好办法,用丝带将裤腿系住就两全其美了。
这就是“缚裤”。
“裲裆”是胡服的另一代表形式。
《释名》中称:“裲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
”可知裲裆就是没有袖子的坎肩,或称背心。
中国南方人称其马甲。
这几种说法都很形象生动。
“坎肩”就是将衣服肩膀一下的部分砍去。
“背心”就是只护住前心后背。
“马甲”则是因为战马身上的铠甲,只挡护躯干,不保护四肢。
裲裆的说法虽已很久听不到了,但是作为坎肩、背心、马甲却沿用至今。
5、隋唐盛世的服饰万象隋唐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和繁荣,使其能上承历史服饰之源头,下启后世服饰制度之经道,所以,这一时期成为我国古代服饰制度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男子的常服为幞头、袍衫、穿长靿靴。
但此时的袍衫与前朝略有不同,式样为圆领、右衽、窄袖、领袖裾无缘边。
此外,还有襕袍衫和缺胯袍衫等式样。
这种袍衫主要是受胡服影响,并且与汉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特点相结合,形成了这时期袍衫的风格。
盛世唐朝中最夺目的要数女装,以及妇女那变幻多样的发髻、配饰和面妆。
唐朝的妇女不必恪守传统规范,她们可以穿袒露胸背的宽领衣服,也可以吸收其他国家的服装风格穿出异国情调,还可以穿胡服男装骑射,并享有选择配偶和离婚的自由。
6、趋于保守的宋代服装宋代的服饰,大体沿袭唐制,但在服装式样和名称上略有差异。
宋代的缺胯袍衫式样有广袖大身和窄袖紧身两种。
穿褙子和半臂的习惯极为普遍,但都不能作为礼服穿用。
总的来说,宋代的服饰比较拘谨保守,色彩也不及以前鲜艳,给人以质朴、洁净、淡雅之感,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尤其是程朱理学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7、异族统治下的异国风情辽、金、元时期的服饰既沿袭汉人的礼服制度,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沿袭汉唐和宋代的礼服制度,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
辽金男子的服饰多为圆领、袖的缺胯袍,着长统靴或尖头靴,下穿裤,腰间束带。
元代男子的服饰有汉族的圆领、交领袍,也有本民族的质孙服,其形制与深衣类似,衣袖窄瘦,下裳较短,衣长至膝下,在腰间有无数褶裥,形如现今的百褶裙,在腰部还加有横襕。
领型有右衽交领、方领和盘领。
下穿小口裤,脚穿络缝靴。
服色以白、蓝、赭为主。
此外,元代服饰在质料上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棉花的广泛种植,棉布成为服饰材料的主要品种。
8、旗袍的起源明代的服装继承前代,清代服装对近代影响较大。
明代的服饰,大体上沿袭唐制,但宋元服装形式中的某些式样也有保留。
而清代的服饰对近现代服装形式影响较大。
清代男子服饰可分为三种:汉族传统服装;满族民族服装;外来西洋服装。
清代袍的式样,是在汉族传统基础上加以变化,并吸取满族服装特点。
一般袖子比较窄瘦,礼服是箭袖,又称马蹄袖。
袍身用钮扣系结。
右衽大襟,圆领口。
皇室的袍有前后左右四开气,而士庶男子只能在左右开气。
马挂是清朝特有的服装。
它式样多为圆领,有对襟、大襟、琵琶襟等式样,有长袖、短袖、大袖、窄袖之分,但均为平袖口。
直到清末西洋服装传入和辛亥革命后,我国的服装才起了重大变化,进入了近现代服装发展阶段。
清代女子服饰之经典就是“旗袍”,也就是旗人之袍。
满族女子穿袍而不穿裙,由于骑马的缘故,袍的两侧有开衩。
满足女子也不缠足,她们的鞋极有特点,是一种在鞋的中间有高跟的样式。
木地下一般装有3、4厘米或高至15厘米的木跟,跟像花盆的叫“花盆底”,跟像马蹄的叫“马蹄底”。
9、文明新装与改良旗袍民国时期,沿袭下来的清代服饰受到欧美时尚的影响,样式和品种逐渐发生了变化。
中上层社会的男士除了长袍、马褂、布鞋,戴瓜皮帽以外,也穿中山服、西服、皮鞋,戴礼帽。
一般民众着土布长衫(以蓝灰为主)、土白布短衫裤、棉长袍、面滚身短袄、棉背心、大裆抄腰裤。
中上层社会的女士小姐穿各种面料的旗袍、西式连衣裙及高跟鞋,下层女性则穿花布中式衣褂、绣花鞋为主。
旗袍原本腰身平直,而且很长。
1921年上海的一批女学生率先穿起了旗袍。
初兴的样式是一种蓝布旗袍。
袍身宽松,廓形平直,袍长及踝,领、襟、摆等处不加镶滚,袖口微喇,看看上去严冷方正。
这种样式已经走上街头,就引起了城市女性的争相模仿。
此后旗袍不断受到时代潮流的影响,在长度、腰身、衣领、袍袖上多有变化。
参考资料《中国服饰》五洲传播出版社…………………………………………………………华梅[著] 《中国传统的服饰图鉴》东方出版社………………………………………………李薇[主编] 《中国民间服饰艺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安毓英杨林[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