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中高职一体化核心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

合集下载

探讨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探讨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 5 )深化校企合作 探索建立 “ 校中厂” 、“ 厂 中校 ” 等形式 的实践 教学基 地 ,鼓励 将课 堂建到产业园区 、企业 车间等生产一线。 ( 6)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和完善 “ 双师 ”结构教师队伍 培养和评聘制度 ,促 进来 自生 产一线 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 。通过校 企合 作 ,建设 专 兼结合专业教 学 团队;突 出教 学 团队的梯 队建 设 ,加 强青 年教 师 培 养 ,形成数量充足 、结构合 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 团队。 ( 7 ) 校本教材开发 根据核心职业能力培养要求 ,引入行业 职业标准 ,聘请 企业技术 人员参与教材编写 ,不断将企 业生产 实际 中应用 的新 知识 、新技术 、 新工艺 、新方法反映到教材中去 。推 出模块式 、理论与实训 “ 一体

则 和 思 路
1 .基本原则
“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教学模 式下 的机 电专业课程 体系 ,要落 实理论与实践 知识 的综合 ,职业技 能与 职业 态度 、情 感 的综合 。因 此 ,进行课程体 系与教学 内容改革须遵循以下原则 :
( 1 ) 适 应 性 原 则
在课 程开发前 ,要进 行人才 市场需求 调查 ,把 握行业 发展趋 势 , 选择专业 服务面 向的职业 岗位 ( 群) ,确定本 专业人才 的培养 目标 和 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并 以此作为课程开 发的起点 ,有效地保证课 程开 发 目标符合社会 和用人单位 的需求 。 ( 2 )指导性原则 成立由校企行 三方专家组成 的专业建设 指导委员会 ,遵循学 生职 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以真实工作任务 内容及其 工作过程为依 据整 合 、序化教学内容,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 系。 ( 3 ) 基 础 性 原 则 课程设置要 紧密围绕专业发展 的需要 ,加 强基 础能力训练 ,增 强 学生潜在能力培养 。应避免课程设置 的随意加深与拓展 ,防止课程 开

3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动化生产线技术》课程标准

3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动化生产线技术》课程标准

一、前言(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自动化生产线技术2.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3.课程编码: 0511584.学时: 40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30 学时,课内实训 10 学时)5、适应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

根据本课程针对的职业岗位是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的维修工、设备安装调试工、 PLC 程序设计员、电气控制系统维护技术员等岗位,具有设备技术改造、运行分析、故障检测、维修保养及编写整理技术文档等专业技能,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机电和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操作、调试、维护、生产组织与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

本课程涉及气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机电控制技术、电气控制技术、 PLC 应用技术、变频调速技术、组态控制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重点讲解自动生产线的安装、编程、使用、调试、维护等方面的内容,是对自动化技术的专业技能的综合和深度应用,能加深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解、使学生具备解决生产中自动化生产线程序设计、维护、维修、调试及使用相关工具书的能力、团结协作与人沟通交流能力。

本课程的目的是: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现代意识,培养专门人材;围绕核心技术,培养创新精神;学生掌握了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后,能够从事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护;自动生产线的营销与售后服务;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技术管理、操作、维护检修及质检管理等方面工作;课程的项目教学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良好的发展潜力为主旨,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设置的依据本课程标准根据《2022 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材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制定。

自动化生产技术随著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自动生产线已经在国内的大中型企业中大量使用,非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的品质;伴有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越来越高的现状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简单重复的生产线操作,自动生产线技术的高可靠性、易管理性、低社会成本的诸多优势逐渐体现出来,可以预测未来数十年大量的创造业企业将进行庞大的自动生产线技术改造,需要大量的这方面专门人材。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规范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规范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规范一、专业信息1.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专业编码3.学制年限中级工: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

高级工:初中毕业生,学制5年;高中或中职毕业生,学制3年。

技师:初中毕业生,学制6年;高中或中职毕业生,学制4年;高职毕业生学制2年。

4.就业方向能到机电设备制造、汽车生产、家电生产等行业(企业)从事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制造、装配、调试、操作、保养、维修、设计、销售等岗位工作。

5.职业资格中级工:维修电工中级和机修钳工中级高级工:维修电工高级和机修钳工中级技师:维修电工技师和机修钳工高级二、人才培养目标1.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面向机电设备制造、汽车制造、家电制造等行业(企业),在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制造、维修、操作等岗位上任职,能胜任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装配、调试、操作、保养、维修、设计工作,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熟悉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状况,重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并具有本专业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高级技能人才。

取得维修电工、机修钳工类职业资格。

2.中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面向机电设备制造、汽车制造、家电制造等行业(企业),在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制造、维修、操作等岗位上任职,能胜任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操作、装配、调试、简单维护保养的工作,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熟悉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状况,重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级技能人才。

取得维修电工、机修钳工类中级职业资格。

3.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面向机电设备制造、汽车制造、家电制造等行业(企业),在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制造、维修、操作等岗位上任职,能胜任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操作、装配、调试、维护保养、维修的工作,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熟悉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状况,重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高级技能人才。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教学计划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教学计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教学计划一、学制三年(高职)。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机械为基础,与电气、电子、液压、计算机等技术相结合,适合民航业发展和国家大型民航飞机制造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突出的面向航空机务部门一线工作岗位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三、培养要求1.知识结构(1)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计算机常用的操作系统及语言,熟练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力学、制图、机械设计、电工、电子等技术基础理论;(4)熟悉机电设备中的机、电、PLC、液(气)等各种自动控制装置的设计、使用和维修等方面的基础知识;(5)掌握以飞行原理、飞行结构与系统、航空电气系统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知识;(6)掌握机电设备维修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7)在专业范围内熟悉阅读技术资料的英语知识。

2.能力结构(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基础,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有一定的文字表达和文献综述能力。

(2)具有阅读、测绘和绘制机械零件图纸、设备装配图纸,具有运用计算机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的能力,能正确标注尺寸、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技术要求。

(3)具有机、电、液(气)控制系统的初步应用能力。

(4)具有机电设备微机控制系统(如单片机、PLC等)的初步方案设计能力。

(5)具有航空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方面的知识和动手能力。

(6)具有一定的本专业英语科技文献阅读能力。

(7)通过按照CCAR-147规定的“民航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要求的技能培训,争取获得中国CAAC维修基础执照,或其他技能证书。

四、主干课程(10门)1.公共基础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英语,高等数学;2.专业基础课: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3.专业课:空气动力学基础及飞行原理,飞机结构与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

五、主要课程内容简介1.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通过对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投影法基本原理、零件常用表达方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计算机绘图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规范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规范标准

数控编程加工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数控编程加工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电气专业1、前言1.1课程的性质《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主要是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零件加工、CAD/CAM技术应用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前续理论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基础》。

1.2设计思路教学过程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的方式,以实际产品中的典型零件为主线,将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分为数控工艺与编程理论+仿真+实操,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能够将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轮26学时,操作30学时。

2、课程目标本课程其任务是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同过实践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最终形成的数控技术的应用能力。

知识与能力:熟悉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要点及数控加工编程方法;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操作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一般过程,进而不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过程;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基本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主动参与数控加工的基本理论探究。

培养学生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让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 教材编写( l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 2 )以工作项目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结合职业资格鉴定中、高级标准的要求,将本课程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

( 3 )通过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加强实践内容,强调在操作中理解与应用理论。

“3+2”中高职一体化核心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

“3+2”中高职一体化核心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
课程内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单片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单片机的基本结构;汇编指令及语言;单片机接口的基本扩展方法;单片机的A/D、D/A转换;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
重点、难点:汇编指令及语言;单片机接口的基本扩展方法;单片机的A/D、D/A转换.
教学组织:在教室及单片机实训室进行,采用理实一体化化进行教学,理论讲授50学时,实践30学时。
重点、难点: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机械零件修复技术、电气设备维修
教学组织:在每个教学项目中主要进行范例分析、启发引导法、分组讨论;在项目训练中主要进行任务驱动法、实际操作法。
考核方式:考查
教学资料及教学指导书:《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重点、难点:变压器与控制电机原理、集成放大电路原理与典型应用
教学组织:在教室及电工电子实训室进行,采用理实一体化化进行教学,理论讲授98学时,实践20学时。
考核方式:考试
教学资料及教学指导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基础实验》
(2)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总学时:70学时
考核方式:考试
教学资料及教学指导书:《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3)电Biblioteka 与拖动课程名称:电机与拖动
总学时:60学时
第四学期 4学分
课程编号
前导课
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变压器、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和一般运行分析问题,了解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使用的各种控制电机的结构、基本原理、控制方式和特性曲线,使学生能在系统中正确的选择、分析和使用控制电机。
第四学期4.5学分
课程编号
前导课
电工电子技术

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的现状是:专业定位模糊,“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薄弱;教学实验、实训条件不足,实践训练水平有待提高;适应新技术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有待构建:体现当代工业发展水平的专业教材有待突破。

基于此现状,应设立若干个专门化方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时的设置要把握“保量”与“适时”两个原则。

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市场上出现供需严重失衡,其问题是出在供非所求。

高职院校内部在该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内容及条件等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着重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界定(一)内涵传统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主要指机械与电工电子及电气控制这两方面的一体化,并且明显偏重于机械方面。

当前科技发展的态势特别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

机械技术可以承受较大载荷,但不易实现微小和复杂运动的控制,而电子技术则相反,不能承受较大载荷,却容易实现微小运动和复杂运动的控制,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

机电一体化的目标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实现互补。

(二)本质机电一体技术的本质是将电子技术引入机械控制中,也就是利用传感器检测机械运动,将检测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由此来控制执行装置。

开发计算机软件的任务,就是通过输入计算机的检测信息,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

另外,若是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则其应具备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产品中要有运动机械;二是采用了电子技术,使运动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

(三)作用与系统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大作用是扩展新功能,增强柔性。

首先,它是众多自动化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种,如实现过程自动化(PA,即连续体自动化)、机械自动化(FA,即固体自动化)、办公自动化(OA,即信息自动化)等。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 +2)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 +2)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2学制)一、招生对象与学制、学习形式1.专业类别和专业代码:自动化类和5802012.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3.学制:3+2年4.学习形式:全日制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制造类企业、交通工程施工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的专业岗位,能够完成相关企业的设备操作、电气维修、技术管理、车间管理、机电产品营销和技术支持等工作任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职业面向及人才培养规格3.人才培养规格●职业岗位知识要求1)会本专业所必需的电工、电子、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电气控制等专业理论知识;2)熟悉本专业电工电子产品的性能、用途方面的有关知识;3)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数控机床、自动化流水线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电气知识;4)熟悉本专业机电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方面的知识。

●职业岗位能力要求1)常用机电设备电气维修能力(核心能力)。

2)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图的能力。

3)操作数控机床、自动化流水线等机电设备的能力。

4)制造业企业机电产品营销和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

●职业岗位素质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觉悟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荣辱观,具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求索精神,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自律谦虚,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线岗位适应能力,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体魄。

五、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设计本专业实施在“四个导向、四个结合”原则指导下“四阶段层次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结构框图见图1。

图1 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框图“四个导向、四个结合”是指:以产业结构为导向,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结合产业”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结合职业”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开展教学实践,实行“学做结合”以岗位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人才,实现“工学结合”“四阶段层次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即两阶段知识技能培养、两阶段顶岗实习。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高职专科)一、学制(一)招收对象普通高中、中职毕业生(二)学制全日制三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较高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机电技术人才。

三、业务规格(一)业务工作范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机电行业,从事车间或技术部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工程设计、电控线路设计,机床电控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以及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工作。

(二)岗位知识结构1、掌握高等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制图与计算机制图、金属工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和计算机操作基础等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常规工艺设计、工装设计、一般专用设备设计应具备的机械设计、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液压传动、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夹具等专业知识;3、掌握各种普通机床管理与维护以及电控线路设计应具备的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床电器控制、电器测量等专业知识;4、掌握编制数控机床加工程序、操作数控机床加工工件应具备的电机与电力拖动、数控机床与编程等专业知识;5、熟悉车间、工厂管理的知识。

(三)岗位能力结构1、具有编制和实施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2、具有选用、设计机床夹具的能力;3、具有安装、调试、使用普通机床设备的能力;4、具有管理、维护机床电器设备和设计电控线路的能力5、具有按照工艺要求编制在数控机床上加工程序的能力以及基本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6、具有模具的基本设计和制造能力;7、具有分析解决生产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

(四)岗位素质结构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心理健康,能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坚强的意志,勇于开拓;4、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善于交际;5、具有不断创新的精神,牢固树立竞争观念和效益观念。

大专机电一体化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

大专机电一体化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

大专机电一体化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
大专机电一体化专业是面向培养掌握机电工程设计、制造、维护和管理等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的专业。

在这个专业中,学生将接受多方面的课程培训,以帮助他们全面了解机电一体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1. 基础课程
•数学: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数学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数学基础。

•物理:学生需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如力学、热学等,为后续工程课程打下基础。

2. 机械课程
•机械制图:学习机械图样的绘制方法和技巧,了解不同零部件的制图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思维能力。

3. 电气课程
•电路原理:学生将学习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为电气设计打下基础。

•电机原理与应用:介绍不同类型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对电机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4. 控制课程
•PLC原理与应用:学习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原理和应用,掌握PLC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技能。

•控制系统:介绍控制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在控制系统领域的能力。

5. 自动化课程
•自动化技术基础:介绍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工业机器人:学习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培养学生在自动化领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大专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涵盖了机械、电气、控制和自动化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机电一体化领域的技术和能力,为他们未来在工程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总学时: 78学分: 3.5开设学期:15年秋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三年制高职专业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高度“机电”结合的课程,将学生所学“机”与“电”的知识与技能,在实践的基础上高度的“融合”,全面提升学生机电一体化知识与技能。

本课程开设一学期,教学时数为78学时,3.5学分。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是机电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职业技术课程,是其它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的集成和技能汇总。

(二)设计思路根据教学的基本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归类、组合设计,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六个具体的教学项目单元。

1) 按照项目驱动、完成任务的设计思想,依据学生就业岗位职业行动能力,由理论和实训教师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开发;以学习者为主体,让学生在学院里就可以接受到“职业化“的培训,并着重强调学员知识能力、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升,实现高素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统一。

2) 本课程全面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行动导向法、角色变换法、分组讨论法、演示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参照“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由理论和实践教师共同制定课程质量标准和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机械设备维护与检修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零部件维修技能和设备故障的检测水平。

掌握正确使用检测和维修的常用器具、方法,并对机械设备进行故障分析、诊断及排除。

能够制定通用机械设备检修方案,制定机械设备维修计划;掌握通用机械设备的维修、安装与调试等技能。

为学生未来从事专业方面实际工作的能力奠定基础。

(一)知识目标1、掌握机电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2、了解机电设备的拆卸与装配工艺:3、掌握机械零件的修复技术:4、掌握机电设备修理精度的检验:5、了解典型零部件及电器元件的维修:6、了解典型机电设备的维修等(二)能力目标1. 会使用计量、检测仪器;2. 会分析、调试、维修步进驱动系统、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变频调速系统;3. 会分析、调试、维修能使用、调试、维修通用设备;4. 能维修机/气/液综合控制部件与系统。

中职专业 机电一体化

中职专业 机电一体化

中职专业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主要涉及机械制造、电气控制、自动化技术等多个领域。

该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修等技能,为工厂自动化生产线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技术人才。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
1. 机械基础: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加工等基础知识。

2. 电工电子技术:掌握电路分析、电子元器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电气控制技术。

3. 自动化技术:了解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学习编程、现场总线技术等。

4. 液压与气动技术:掌握液压与气动执行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5.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安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集成设计与调试。

毕业生可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以及自动化系统的编程和运维等工作,就业前景广阔。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人才需求将持续增长。

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修业年限: 全日制三年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机电一体化行业的生产第一线,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爱岗、踏实肯干、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及健全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体魄。

要求学生掌握机电设备与生产线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等知识, 具备安装、修理、调试、运行与管理的实践能力, 同时应具有一定的技术改造能力;能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结合, 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学习的能力。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及职业面向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是: ①机电设备与自动线的运行与操作;②机电设备与自动线的维修和技术改造;③机电设备与自动线安装与调试;④机电设备与自动线的销售和服务。

本专业职业面向:1、面向工业企业生产现场, 从事各种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

2.面向工业企业生产现场, 从事机床设备的操作、维护与技术改造岗位。

3.面向电气控制系统制造公司, 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以及局部设计等方面的工作;4.面向机电设备制造公司, 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局部设计等方面的工作;5、面向机电设备、电气设备、工控设备制造公司或代理公司, 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维修、销售及经营管理。

6、面向科技开发公司, 从事运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产品开发以及设备改造的设计、安装、调试等方面的工作。

四、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分析及能力、素质分解表(一)知识结构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英语、法律基础、体育、德育、生产劳动、军训等。

要求学生具有哲学、方法论、经济学、历史、法律、伦理、社会学、文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以及军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一门外国语言, 增强社会文明意识, 发展社会实践技能。

2、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等, 这些课程没有应用背景, 是学生学习知识、进行科学思维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能力的基础, 也为学生提高基本素质以及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进度表

中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进度表
112
112
28
28
12
机械设计实训
0
56
56
28
13
单片机技术实训
0
56
56
28
14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四级考试
0
28
28
28
15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三级考试
0
28
28
28
小计
0
996
996
56
56
56
56
56
56
56
58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6
0
36
2
8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36
0
36
2
9
哲学与人生
36
0
36
2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6
0
36
2
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6
0
36
2
12
马克思主义原理
36
0
36
2
13
马克思主义原理
36
0
36
2
14
中国历史
36
0
36
2
15
世界历史
36
0
36
2
16
数字技术应用
72
72
2
2
17
体育与健康
《机电一体化技术》
教学计划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安排
各学期课程教学周学时安排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第五学年
理论
实操
总计
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数控编程加工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数控编程加工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电气专业1、前言课程的性质《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主要是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零件加工、CAD/CAM技术应用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前续理论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基础》。

设计思路教学过程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的方式,以实际产品中的典型零件为主线,将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分为数控工艺与编程理论+仿真+实操,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能够将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轮26学时,操作30学时。

2、课程目标本课程其任务是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校企合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同过实践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最终形成的数控技术的应用能力。

知识与能力:熟悉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要点及数控加工编程方法;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的操作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一般过程,进而不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过程;认识本实训实践操作的基本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主动参与数控加工的基本理论探究。

培养学生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让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教材编写( l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 2 )以工作项目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结合职业资格鉴定中、高级标准的要求,将本课程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

( 3 )通过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加强实践内容,强调在操作中理解与应用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企业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工作流程;具备查阅技术资料掌握通用机电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并通过故障树分析方法工具诊断设备故障的能力;具备通用机电设备检测、维修与维护的能力。
课程内容:机械零件失效的模式及其机理、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机械零件修复技术、电气设备维修、机械设备的大修理、典型设备的修理等内容。
“3+2”中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1)电工与电子技术
课程名称:电工与电子技术
总学时:118学时
第二、三学期7.5学分
课程编号
前导课
高等数学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电工安全常识;常用电子元件特性、电路基础、电机原理、变压器与控制电机原理、二极管原理、三极管原理、基本放大电路、集成放大电路原理与典型应用、基本门电路、逻辑电路、触发器、计数器等。
第四学期4.5学分
课程编号
前导课
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基本特性。掌握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熟悉上机调试过程。掌握单片机中断工作方式及中断处理过程。掌握单片机计数器/定时器各种工作方式及其应用程序设计。掌握单片机内置接口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方法。掌握单片机存储器及I/O接口扩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方法。
课程内容:各类电机(直流电机、变压器、三相异步电机、三相同步电机)的基本运行原理、建模、运行特性的分析与计算;各类电机的起制动、调速原理与方法;各类驱动与控制用电机的运行原理与特性分析;各类新机电一体化电机如正弦永磁同步电动机、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开关磁阻电动机、步进电机、超声波电动机等的建模、驱动与特性分析;电力拖动系统方案与电动机的选择等。
重点、难点:变压器与控制电机原理、集成放大电路原理与典型应用
教学组织:在教室及电工电子实训室进行,采用理实一体化化进行教学,理论讲授98学时,实践20学时。
考核方式:考试
教学资料及教学指导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基础实验》
(2)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总学时:70学时
重点、难点: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机械零件修复技术、电气设备维修
教学组织:在每个教学项目中主要进行范例分析、启发引导法、分组讨论;在项目训练中主要进行任务驱动法、实际操作法。
考核方式:考查
教学资料及教学指导书:《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课程内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单片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单片机的基本结构;汇编指令及语言;单片机接口的基本扩展方法;单片机的A/D、D/A转换;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
重点、难点:汇编指令及语言;单片机接口的基本扩展方法;单片机的A/D、D/A转换。
教学组织:在教室及单片机实训室进行,采用理实一体化化进行教学,理论讲授50学时,实践30学时。
重点、难点:各类电机的起制动、调速原理与方法,各类驱动与控制用电机的运行原理与特性分析。
教学组织:在每个教学项目中主要进行范例分析、启发引导法、分组讨论;在项目训练中主要进行任务驱动法、实际操作法。
考核方式:考试
教学资料及教学指导书:《电机与拖动》
(4)电气控制与PLC应用
课程名称:电气控制与PLC应用
考核方式:考试
教学资料及教学指导书:《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3)电机与拖动
课程名称:电机与拖动
总学时:60学时
第四学期4学分
课程编号
前导课
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变压器、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和一般运行分析问题,了解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使用的各种控制电机的结构、基本原理、控制方式和特性曲线,使学生能在系统中正确的选择、分析和使用控制电机。
总学时:60学时
第四学期4学分
课程编号
前导课
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机床及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继电器和PLC控制装置的开发、设计、维护、保养的能力。
课程内容:液压与气压控制初步、机床继电器、PLC控制技术、梯形图编程等。
重点、难点:PLC控制技术、梯形图编程。
教学组织:授课教师讲解,结合对应的课程实训,从理性和感性上了解、熟悉本课程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理论讲授30学时,实践30学时。
考核方式:考试
教学资料及教学指导书:《电气控制与PLC应用》
(5)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课程名称: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总学时:46学时
第五学期3学分
课程编号
前导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