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

合集下载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 专题练习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 专题练习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专题练习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专题一、推理填空题1.已知:如图,DE∥BC,∠ADE=∠XXX,将说明∠1=∠2成立的理由填写完整。

解:因为DE∥BC,所以∠ADE=∠XXX。

又因为DE∥BC,所以DB∥EF。

由平行线性质可知,∠1=∠ADE=∠XXX∠2.2.已知:如图所示,∠1=∠2,∠A=∠3.求证:XXX。

证明:因为∠1=∠2,所以XXX。

又因为∠A=∠3,所以AC∥BD。

由平行线性质可知,AC∥DE。

3.已知:如图,∠XXX∠ADC,BF、DE分别平分∠ABC 与∠ADC,且∠1=∠3.求证:AB∥DC。

证明:因为∠XXX∠ADC,所以∠XXX∠ADC。

又因为BF、DE分别平分∠ABC与∠ADC,所以∠1=∠ABC,∠3=∠ADC。

由∠1=∠3可得,∠2=∠ADC。

由平行线性质可知,AB∥DC。

二、证明题4.如图,AB∥CD,AE交CD于点C,DE⊥AE,垂足为E,∠A=37º,求∠D的度数。

证明:因为AB∥CD,所以∠A+∠D=180º。

又因为DE⊥AE,所以∠ADE=90º。

由∠A=37º可得,∠ADE=53º。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D=80º。

5.如图,已知AB∥CD,∠1=100°,∠2=120°,求∠α的度数。

证明:因为AB∥CD,所以∠1+∠α+∠2=180º。

由∠1=100º,∠2=120º可得,∠α= -40º。

由于∠α是角度,所以∠α=320º。

6.如图,XXX,AE平分∠BAD,求证:XXX与AE相交于F,∠XXX∠EAF。

证明:因为XXX,所以∠BAD=∠ACD。

又因为AE平分∠BAD,所以∠XXX∠DAF。

由相邻角的性质可得,∠EAF+∠DAF=∠BAD=∠ACD。

又因为CD与AE相交于F,所以∠CFE+∠EAF+∠ACD=180º。

专题03 专项训练卷(一)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解析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专题03  专项训练卷(一)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解析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新考向多视角同步训练专项训练卷(一)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1.(2020江苏镇江期末,18,★★☆)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BC上,且DE∥AC,∠1=∠2(1)求证:AF∥BC;(2)若AC平分∠BAF,∠B=50°,求∠1的度数.2.(2019广东湛江二中月考,18,★★☆)如图所示,已∠1+∠2=180°,∠DEF=∠A(1)试判断DE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60°,∠ACD=35°,求∠1的度数.3.(2020山西临汾三中期末,20,★★☆)如图,点F在线段AB上,点E,G在线段CD上,FG∥AE,∠1=∠2(1)求证:AB∥CD;(2)若FG⊥BC于点H,BC平分∠ABD,∠D=112°,求∠1的度数4.(2019江苏苏州模拟,19,★★☆)如图所示,AB∥CD直线EF分别与AB、CD相交于M、N,∠AME=60°(1)求∠DNF的度数;(2)若∠P=90°,∠2=∠6=60°,求证:MP平分∠BMN5.(2019山东济南四中期末,20,★★☆)如图所示B、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F、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CD,∠1=∠2,∠3=∠4(1)试判断AD与BE是否平行,说说你的理由;(2)若∠1=46°,∠4=75°,求∠ABC的度数6.(2019浙江温州实验学校期末,20,★★☆)如图所示,已知∠1=∠BDC,∠2+∠3=180°(1)请你判断AD与E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DA平分∠BDC,CE⊥FA,∠1=70°,试求∠FAB的度数.7.(2020四川成都九中期中,21,★★☆)如图①,AB,BC被直线AC所截,点D是线段AC上的点,过点D作DE∥AB连接AE,∠B=∠E(1)求证:AE∥BC;(2)将线段AE沿着直线AC平移得到线段PQ,图②,连接DQ.若∠E=75°,DE⊥DQ,求∠Q的度数8.(2020湖南师大附中期末,19,★★☆)如图,D,E,G分别是AB,AC,BC边上的点,∠1+∠2=180°,∠3=∠B(1)请说明DE∥BC的理由;(2)若DE平分∠ADC,∠2=2∠B,判断CD与EG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9.(2020独家原创试题)如图①,已知∠ACB=80°,点A在直线EF上,点B在直线GH上,且∠CAE+∠CBG=80°(1)试判断直线EF与GH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②,若点B在直线GH上运动,作∠CP=2∠CAE,作∠CBP=2∠CBG,试判断∠PB的大小是否会随着点B的运动而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APB的大小;若变化,请说明理由.10.(2020重庆南开中学期末,20,★★☆)如图,CD⊥AB于D,FE⊥AB于E,∠ACD+∠F=180°(1)求证:AC∥FG;(2)若∠A=45°,∠BCD:∠ACD=2:3,求∠BCD的度数.11.(2019四川乐山模拟,22,★★★)【问题情境】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所以在某些探究性问题中通过“构造平行线”可以起到转化的作用已知三角板ABC中,∠BAC=60°,∠B=30°,∠BCA=90°,长方形DEFG中,DE∥GF【问题初探】(1)如图①所示,若将三角板ABC的顶点A放在长方形的边GF上,BC与DE相交于点M,AB⊥DE于点N,求∠EMC的度数分析:过点C作CH∥GF,则CH∥DE∥GF,从而得∠CAF=∠HCA,∠EMC=∠BCH,然后可以求得∠EMC的度数根据分析,请你直接写出:∠CAF的度数为________,∠EMC的度数为________;【类比再探】(2)若将三角板ABC按如图②所示的方式摆放(AB与DE不垂直),请你猜想∠CAF与∠EM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2.(2019广西柳州期末,23,★★★)为了安全起见,在某段铁路两旁安置了两座可旋转探照灯.如图①所示,灯A的光线从AM开始顺时针旋转至AN便立即回转,灯B的光线从BP开始顺时针旋转至BQ便立即回转,两灯不停交叉照射巡视.已知灯A转动的速度是每秒2度,灯B转动的速度是每秒1度,假定主道路是平行的,即PQ∥MN,且∠BA M:∠BAN=2:1.(1)填空:∠BAN=________;(2)若灯B先转动30秒,灯A才开始转动,在灯B的光线到达BQ之前,灯A转动多少秒时,两灯的光线互相平行?(3)如图②所示,若两灯同时转动,在灯A的光线到达AN之前.若两灯的光线交于点C,过C作∠ACE交PQ于点E,且∠ACE=120°,请探究在两灯转动的过程中∠BAC与∠BCE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数量关系;若改变,请说明理由13.(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22,★★★)(1)问题情境:如图①所示,AB∥CD,∠PAB=130°,∠PCD=120°求∠APC的度数小明想到一种方法,但是没有解答完:如图②所示,过P作PE∥AB,∴∠APE+∠PAB=180°∴∠APE=180°-∠PAB=180°-130°=50°AB∥CD,∴PE∥CD请你帮助小明完成剩余的解答;(2)问题迁移:请你依据小明的思路,解答下面的问题如图③所示,AD∥BC,点P在射线OM上运动,∠ADP=∠α,∠BCP=∠β(i)当点P在A、B两点之间时,∠CPD、∠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ii)当点P在A、B两点的外侧时(点P与点不重合),请直接写出∠CPD、∠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参考答案及解析】1.解析:(1)证明:∵DE∥AC,∴∠1=∠C, ∵∠1=∠2,∴∠C=∠2 ∴AF∥BC(2)∵AF∥BC,∴∠B+∠BAF=180°,∵∠B=50°,∴∠BAF=180°-50°=130°, ∵AC 平分∠BAF, ∴∠2=12 ∠BAF=65°∵∠1=∠2,∴∠1=65° 2.解析:(1)DE∥AC 理由如下:∵∠1+∠2=180°,∠BDC+∠2=180°,∴∠1=∠BDC,∴BD∥EF,∴∠DEF=∠BDE,∵∠DEF=∠A,∴∠BDE=∠A,∴DE∥AC.(2)∵∠A=60°,∠ACD=35°,∴∠2=180°-∠A -∠ACD=85°, ∵∠1+∠2=180°,∴∠1=180°-∠2=95° 3.解析:(1)证明:如图,∵FG∥AE,∴∠2=∠3, ∵∠1=∠2,∴∠1=∠3,∴AB∥CD(2)∵AB∥CD,∴∠ABD+∠D=180°,∵∠D=112°,∴∠ABD=180°-∠D=68°, ∵BC 平分∠ABD,∴∠4=12∠ABD=34°,∵FG⊥BC,∴∠1+∠4=90°,∴∠1=90°-34°=56° 4.解析:(1)∵AB∥CD,∠AME=60°,∴∠CN E=∠AME=60°, ∴∠DNF=∠CNE=60°.(2)证明:∠AME+∠1+∠2=180°,∠DNF+∠5+∠6=180°,∠2=∠6=60°,∠AME=60°,∠DNF=60° ∴∠1=∠5=60°,∴MQ∥NP,∴∠PMQ=∠P=90° ∴∠3=∠PMQ -∠2=30°∵∠1+∠2+∠3+∠4=∠EMN=180° ∴∠4=180°-∠1-∠2-∠3=30° ∴∠3=∠4,即MP 平分∠BMN5.解析:(1)AD∥BE理由AB∥CD,∴∠BAE=∠4,∵∠2=∠1,∴∠1+∠C AE=∠2+∠CAE, ∴∠BAE=∠CAD,∠CAD=∠4 ∵∠3=∠4,∴∠3=∠CAD,AD∥BE (2)∵∠3=∠4,∠4=75°∴∠3=75∴∠ABC=180°-(∠1+∠3)=180°-(46°+75°)=59° 6.解析:(1)AD∥EC理由∵∠1=∠BDC,∴AB∥CD,∴∠2=∠ADC, 又∵∠2+∠3=180°,∠ADC+∠3=180° ∴AD∥EC(2)∵∠1=∠BDC,∠1=70°,∴∠BDC=70° ∵DA 平分∠BDC,∴∠ADC=12 ∠BDC=35°∴∠2=∠ADC=35°,∵CE⊥AE,AD∥EC ∴∠FAD=∠AEC=90°∴∠FAB=∠FAD -∠2=90°-35°=55° 7.解析:(1)证明:∵DE∥AB,∴∠BAE+∠E=180°, ∵∠B=∠E ∴∠BAE+∠B=180°,∴AE∥BC (2)如图,过D 作DF∥AE 交AB 于F, ∵PQ∥AE,∴DF∥PQ∥AE, ∴∠E+∠EDF=180°∵∠E=75°,∴∠EDF=180-75°=105°, ∵DE⊥DQ ∴∠EDQ=90°,∴∠FDQ=360°-105°-90°=165°,∵DF∥PQ,∴∠FDQ+∠Q=180°,∴∠Q=180°-165°=15°8.解析:(1)∵∠1+∠2=180°,∠1=∠DFG,∴∠2+∠DFG=180°,∴AB∥EG,∴∠B=∠EGC 又∵∠B=∠3,∴∠3=∠EGC,∴DE∥BC (2)CD⊥EG∵DE∥BC,∴∠B=∠ADE=∠EDC,∵∠2=2∠B,∠2+∠ADE+∠EDC=180°,∴2∠B+∠B+∠B=180°,∴∠B=45°∴∠2=2∠B=90°,∴CD⊥AB,又∵AB∥EG,∴CD⊥EG9.解析:(1)EF∥GH理由如下:如图,过点C作CD∥EF,∴∠CAE=∠ACD,∵∠ACB=∠ACD+∠BCD=80°,∠CAE+∠CBG=80°∴∠BCD=∠CBG∴CD∥GH,∴EF∥GH(2)∠APB的大小不会随着点B的运动而发生变化∵∠CAP=2∠CAE,∠CBP=2∠CBG∴∠CAP+∠CBP=2∠CAE+2∠CBG=2(∠CAE+∠CBG)=2×80°=160°∴∠APB=360°-∠ACB-(∠CAP+∠CBP)=360°-80-160°=120°故∠APB的大小为120°10.解析:(1)证明:CD⊥AB,FE⊥AB,∴∠AEH=∠ADC=90°∴EF∥DC,∴∠AHE=∠ACD,∵∠ACD+∠F=180°,∴∠AHE+∠F=180°∠AHE+∠EHC=180°,∴∠EHC=∠F,∴AC∥FG(2)∵∠BCD:∠ACD=2:3,∴设∠BCD=2x,∠ACD=3x,∵CD⊥AB,∴∠ADC=90°,∴∠A+∠ACD=90°,∴45°+3x=90°∴x=15°,∴∠BCD=2x=30°11.解析:(1)答案为30°;60过点C作CH∥GF,则CH∥DE∥GF∴∠CAF=∠HGA,∠EMC=∠MCH,∵∠BAF=90°,∴∠CAF=90°-60°=30°∴∠HCA=30°,∴∠MCH=90°-∠HCA=60°,∠EMC=60°(2)∠CAF+∠EMC=90°理由如下:过点C作CH∥GF,则∠CAF=∠ACH∴∠EMC+∠CAF=∠MCH+∠ACH=∠ACB=90°12.解析:(1)∵∠BAM+∠BAN=180°,∠BAM:∠BAN=2:1, ∴∠BAN=180°×13=60°,故答案为60°(2)设灯A 转动t 秒时,两灯的光线(AC 和BD)互相平行 ①当0<t≤90时,如图1, ∵PQ∥MN,∴∠PBD=∠BDA, ∵AC∥BD,∴∠CAM=∠BDA,∴∠CAM=∠PBD,∴2t=1·(30+t),解得t=30.②当90<<150时,如图2, ∵PQ∥MN,∴∠PBD+∠BDA=180°, ∵AC∥BD,∴∠CAN=∠BDA, ∴∠PBD+∠CAN=180°,∴1·(30+t)+(2t -180)=180,解得t=110综上所述,当t=30或110时,两灯的光线互相平行 (3)∠BAC 和∠BCE 的数量关系不会变化 设灯A 转动的时间为m 秒,则∠CAN=(180-2m)°,∴∠BAC=60°-(180-2m)°=(2m -120)°, ∵MN∥PQ,∠BAN=60°,∴∠ABP=180°-60°=120° ∴∠ABC=(120-m)°,∴∠BCA=180°-∠ABC -∠BAC=(180-m)°,∵∠ACE=120°,∴∠BCE=120°-∠BCA=120°-(180-m)=(m-60)°, ∴∠BAC:∠BCE=2:1,即∠BAC=2∠BCE 13.解析:(1)剩余过程:∴∠CPE+∠PCD=180°∴∠CPE=180°-120°=60°,∴∠APC=50°+60°=110°如图1,过P作PE∥AD交CD于E,∵AD∥BC,∴AD∥PE∥BC∴∠α=∠DPE,∠β=∠CPE∴∠CPD=∠DPE+∠CPE=∠α+∠β(ii)∠CPD=∠β-∠α或∠CPD=∠α-∠β详解:当P在BA的延长线上时,∠CPD=∠β-∠α理由如下:如图2,过P作PE∥AD交ON于E,∵AD∥BC,∴AD∥PE∥BC,∴∠α=∠DPE,∠β=∠CPE,∴∠CPD=∠CPE-∠DPE=∠β-∠α当P在B、O之间时,∠CPD=∠α-∠β理由:如图3,过P作PE∥AD交ON于E,∵AD∥BC,∴AD∥PE∥BC,∴∠α=∠DPE,∠β=∠CPE,∴∠CPD=∠DPE-∠CPE=∠α-∠β综上,∠CPD=∠β-∠α或∠CPD=∠α-∠β。

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平行线性质的认知一直是数学和几何学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它可以被用来定义
和分析几何空间中的形状和性质,也可以被用来判断某个几何形式是否是平行线性空间。

有时,甚至可以用它来表示某些非几何情况,如一起事件、一类经济趋势等。

平行线性质的应用是十分多样的,涉及到的领域几乎涵盖了各个学科。

在线性代数领域,平行线性质是其中一种最重要的数学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线性系统;在几何学中,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判断几何形状是否是平行线性空间;而在物理学中,平行线性质也可以用于力学中质量等等。

在工程和实际应用中,平行线性质和判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在建筑领域,需要准确判断复杂几何形状的平面、立面是否是平行的;在军事领域,军事装备的精确放置也需要正确的平行判断;在精密制造业中,平行线性判断也是基本技巧之一。

总之,平行线性质和判定十分重要,它不仅是数学和几何学领域中非常普遍的
技术,更是诸多工程和实际应用中不可或缺的方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可谓是多种多样。

平行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

平行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

6、如图,木工师傅用角尺画出
长方形工件边缘的两条垂线,这两
条垂线是否平行( 是 )。口述理
由。(3分)
理由:
同一平面内,垂
图12
直于同一条直线的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选择题(每题1分)
7、如图7:当AC//BD时,可以
判断∠A等于哪个角。( c )
A.∠D
B.∠C
C.∠B
D.∠AOC
图7
(二)选择题(每题1分)
C
同位角有
_____∠__1_和__∠__5___
4
A
1
____________,
3
2
B
内错角有
_____∠__3_和__∠__5___
F
D
5
____________ ,
图2
同旁内角有
______∠_2__和_∠__5_
_____________ 。
二、抢答题,分组竞赛(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
2、如图4,如果∠1=∠2,那么 ___A_D__//___B_C__,根据 内__错_角__相__等_,__两_直__线__平_行_______。
求证:AB//DF。
1
C
2
证明:
A E3
B
∵AEB为一直线(已知)
D
F
∴∠1+∠2=180°(邻补角定义)
∵∠1+∠D=180°(已知)
∴∠2=∠D(同角的补角相等)
∴AB//D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三、综合应用题
16.已知:如右图,BE平分∠ABC, ∠1=∠2,求证:①∠2=∠3;
②∠4=∠C
8、如图8,已知∠1=∠2 ,且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典型例题)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典型例题)

E
B
C
例4.如图,∠A+∠C=1800,∠D=∠E,则AB与EF平行 吗?为什么?
A
B
C
E
D F
解:∵∠A+∠C=1800( 已知 ) ∴AB//CD(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又∵∠D=∠E( 已知 ) ∴EF//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EF( 两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C D F B 2 E 3 A G
1
D 4.如图,若m∥n,∠1 = 105°,则∠2 =( A.55° B.60° C.65° D.75°

1 2
m n
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O为 垂足,如果∠EOD = 38°,则∠AOC = 52°,∠COB = 128 。 °
A O C
E D B
6.如图所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C ) A.∵∠1=∠4,∴BC∥AD B.∵∠2=∠3,∴AB∥CD C.∵AD∥BC,∴∠BCD+∠ADC=180° D.∵∠1+∠2+∠C=180°,∴BC∥AD B A 1 2 4 3 D
1 B C
例7.如图,若AB⊥BC,BC⊥CD,∠1=∠2 求证:BE//CF A
1 证明: ∵AB⊥BC,BC⊥CD( 已知) ∴∠ABC=∠BCD =900(垂直的定义 ) 2 ∵∠1=∠2( 已知 ) E C ∴∠ABC-∠1=∠BCD-∠2(等式的性质) 即∠EBC=∠BCF ∴ BE// C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F
例2、如图有一块梯形的玻璃,已知量得 ∠A=115°,∠D=100°,请你想一想, 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解:∵AD∥BC (已知) ∴ A + B=180°

(2021年整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基础能力与提高

(2021年整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基础能力与提高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基础能力与提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基础能力与提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基础能力与提高的全部内容。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1=21∠ ∵CF 平分∠BCD( )∠2=21∠ ( ) ∵BE//CF (已知)∴∠1=∠2( )∴21∠ABC=21∠BCD ( )即∠ABC=∠BCD∴AB//CD ( )2、如图,已知:∠BCF=∠B+∠F 。

求证:AB//EF证明:经过点C 作CD//AB ∴∠BCD=∠B.( ) ∵∠BCF=∠B+∠F ,(已知)∴∠ ( )=∠F.( ) ∴CD//EF.( ) ∴AB//EF ( )3、已知,如图,BCE 、AFE 是直线,AB ∥CD ,∠1=∠2,∠3=∠4。

A C DF B E12BAEFC D AD F12求证:AD ∥BE.证明:∵AB ∥CD (已知)∴∠4=∠ ( ) ∵∠3=∠4(已知)∴∠3=∠ ( ) ∵∠1=∠2(已知)∴∠1+∠CAF=∠2+∠CAF ( ) 即∠ =∠∴∠3=∠ ( ) ∴AD ∥BE ( ) 四、解答题(5×8)1、若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余角的3倍,求这个角的度数2、已知:如图,AB//CD ,BC//DE ,∠B=70°,求∠D 的度数。

3、已知:BC//EF,∠B=∠E ,求证:AB//DE 。

五、拓展提高。

1。

如图,AD ⊥BC 于点D ,EF ⊥BC 于点F ,EF 交AB 于点G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E ,且∠1=∠2.AD 平分∠BAC 吗?说说你的理由.A B EDCABEP DCF12 AB CD F G E2。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教案清华附中大兴学校初一数学组教学目标:(1)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2)经历例题的分析过程,从中体会转化的思想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基本方法.并在证明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 进一步培养推理能力,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综合应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解决问题.2.渗透数学模型的思想,体会转化的思想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典型例题分析和综合运用.【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对顶角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 :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2 :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3 :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行线的判定:判定1: _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判定2: _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判定3: _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判定4: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________.学生活动——根据定理填空,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写出几何语言.设计意图:以填空形式复习所有新学习的知识点,可以结合各定理的几何图形和几何语言进行复习,目的是加深对定理的认识和熟练掌握.二、例题讲解【例1】(1)已知:如图,∠1=72°,∠2=72°,∠3=60°,求∠4的度数.解:∵∠1=72°,∠2=72°(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3=60°(已知)∴∠4=_______________.(2)已知:如图,∠1=72°,∠2=72°,∠3=60°,求∠5的度数.(3)已知:如图,∠1=72°,∠2=72°,∠3=60°,求∠6的度数.学生活动——认真分析条件,用彩色笔在图中标注,独立完成第1小题填空,和第2小题规范过程的书写.用多种方法解决第三题并说出做每步推理的依据. 教师活动——以填空形式给出第一题,注重理由填写,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第三题.设计意图:第一套题组非常简单,是平行线性质与判定最简单的综合运用,第三小题加入了对顶角和邻补角知识点,强化综合分析的方法,强化推导和书写的规范性.提炼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间的关系,形成解题策略.三、深入探究【例2】(1)已知:如图,DG ∥BC ,∠1=∠2求证:EF ∥CD证明:∵DG ∥BC (已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1=∠2(已知)∴____________ ∴EF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如图,∠ADG=∠B ,∠1=∠2求证:∠BEF=∠BDC.21EG D AB C21EGD ABC(3)已知:如图,CD ⊥AB ,EF ⊥AB,∠1=∠2求证:∠AGD=∠ACB.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对第1小题填空的填写,和老师一起思考、分析、讨论第二题,完成逻辑推理和书写过程.结合前两道题的思考尝试独立解决第三题. 教师活动——教师主要以讲第二题为主,画推导图,从已知条件出发,层层推理,直到得出结论.设计意图:如果直接给出第三题,对于初学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的学生来说太难了,通过前两题的分析,逐步递进,化简难度.四、拓展提高【问题】如图,潜望镜中的两面镜子是互相平行放置的,光线经过镜子反射时,∠1=∠2,∠3=∠4,∠2和∠3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进入潜望镜的光线和离开潜望镜的光线是平行的?解读:已知条件:如图,AB ∥CD ,∠1=∠2,∠3=∠4.猜想:(1)∠2和∠3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2)试说明:PM ∥NQ .解:(1)答:∠2____∠3.理由如下: ∵ AB ∥CD ,∴ ∠2____∠3(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用所学几何知识来解决.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设计意图:提升学生利用所学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知识及几何语言的能力,拓展学生应用能力.21EGDB C五、自我评价(1)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是什么?(2)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你能区别什么时候需要使用平行线的性质,什么时候需要使用平行线的判定吗?。

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

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

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平行线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在许多数学问题和实际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其在几何学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平行线的定义与性质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根据平行线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性质:1. 平行线的对应角是相等的: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交叉时,同位角(对应角)是相等的。

这个性质被称为同位角性质。

2. 平行线的内错角是互补的: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交叉时,内错角(相邻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这个性质被称为内错角性质。

3. 平行线的外错角是相等的: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交叉时,外错角(相邻外角)是相等的。

这个性质被称为外错角性质。

这些基本性质使得平行线成为几何学中一个重要的对象。

通过这些性质,我们可以解决许多几何问题。

二、平行线的应用1. 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可以用来判定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例如,当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时,我们可以通过内错角性质得到两个内角是互补的,从而判定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在研究平行四边形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平行四边形是指具有两对平行边的四边形。

通过平行线的性质,我们可以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线等分等一系列性质。

3. 实际应用平行线不仅在几何学中有重要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以下是几个实际应用的例子:a) 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平行线的概念用来确定墙壁和地板的平行关系,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和美观。

b) 路网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平行线可以用来规划并确定道路的位置和方向,使交通更加便利和高效。

c) 测量和绘图:在测量和绘图中,平行线用于确保准确和精确的测量和绘制。

例如,在制作地图时,通过描绘平行线网格,可以更好地表示地理信息。

总结:平行线在几何学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了解平行线的定义与性质,我们可以解决许多几何问题,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建筑设计、道路规划以及测量绘图等领域。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综合问题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综合问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复习2一、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相结合的综合问题类型一:与平行线有关的计算问题:【例1】(2013•恩施州)如图所示,∠1+∠2=180°,∠3=100°,则∠4等于()A.70° B.80° C.90° D.100练习:1. 如图,已知∠1=∠2=∠3=55°,则∠4的度数为()A.55° B.75° C.105° D.125°2.已知:如图,∠ADE=∠B,∠DEC=115°.求∠C的度数.类型二:已知一组角和一组平行线的证明问题【例2】如图,已知∠1=∠2,CE∥BF,则AB∥CD吗?为什么?练习:3.如图,EF∥AD,∠1 =∠2,∠BAC = 70°,求∠AGD的度数。

D E B CA4.如图,已知AB∥DE,∠3=∠E,且AE平分∠BAD,试判断AD与BC的关系?请说明理由.类型三:已知两个角的证明问题【例3】如图,已知∠A=∠1,∠C=∠D。

试说明FD∥BC。

练习:5.如图,已知∠AGD=∠ACB,∠1=∠2。

求证:CD∥EF。

4.如图:已知∠A=∠F,∠C=∠D,求证:BD∥CE 。

2BDFAC1E21BDEFGAC35.如图:已知∠B =∠BGD ,∠DGF =∠F ,求证:∠B + ∠F =180°.类型四:有垂直和一对相等的角的证明问题【例4】已知,如图,CD⊥AB,GF⊥AB,∠B=∠ADE,试说明∠1=∠2.练习:6.如图,C D ⊥AB 于D ,FG ⊥AB 于G ,ED ∥BC,试说明21∠=∠.F21GEDCBA7.如图,CD ⊥AB 于D ,E 是BC 上一点,EF ⊥AB 于F ,∠1=∠2.试说明∠BDG+∠B=180°.8.已知AD ⊥BC ,FG ⊥BC ,垂足分别为D 、G ,且∠1=∠2,猜想∠BDE 与∠C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说明理由.二、平移问题:类型一:平移的概念及性质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B.平移中,图形上的每个点移动的距离可以不同C.经过平移,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D.经过平移,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相等 类型二:平移的有关计算2.如图所示,是两个重叠的直角三角形,将其中的△ABC 沿着BC 方向平移BE 的长得到△DEF ,已知AB=8,BE=5,DH=3,则CF 的长是______,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运用》教案 (公开课)2022年人教版数学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运用》教案 (公开课)2022年人教版数学

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及其综合运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是相反的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3.通过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的能力.4.通过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是普遍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采用尝试指导、引导发现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表达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发现,认真研究.三、重点·难点解决方法〔一〕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及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二〕难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及推导过程.〔三〕解决方法1.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重点.2.通过学生自己推理及教师指导,解决难点.3.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小结.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三角板、自制投影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引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练习稳固,完成新授.3.通过学生讨论,完成课堂小结.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掌握和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二〕整体感知以情境创设导入新课,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新知,以变式练习稳固新知.〔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回忆所学内容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片1〕.1.如图1,〔1〕∵〔〕,∴〔〕.〔2〕∵〔〕,∴〔〕.〔3〕∵〔〕,∴〔〕.2.如图2,〔1〕,那么与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那么与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图2 图33.如图3,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第一次拐的角是,第二次拐的角是多少度?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师:第3题是一个实际问题,要给出的度数,就需要我们研究与判定相反的问题,即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也就是平行线的性质.板书课题:【教法说明】通过第1题,对上节所学判定定理进行复习,第2题为性质定理的推导做好铺垫,通过第3题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学生急于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习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探究新知,讲授新课师:我们都知道平行线的画法,请同学们画出直线的平行线,结合画图过程思考画出的平行线,找一对同位角看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并思考.学生画图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见图4〕,当同学们思考时,教师有意识地重复演示过程.【教法说明】让同学们动手、动脑、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得出规律的习惯.学生活动:学生能够在完成作图后,迅速地答出:这对同位角相等.提出问题:是不是每一对同位角都相等呢?请同学们任画一条直线,使它截平行线与,得同位角、,利用量角器量一下;与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学生按老师的要求画出图形,并进行度量,答复出不管怎样画截线,所得的同位角都相等.根据学生的答复,教师肯定结论.师: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我们把平行线的这个性质作为公理.[板书]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教法说明】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条件下,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进行度量,在有了大量感性认识的根底上,动脑分析总结出结论,不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图5的图形,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是相等的,那么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会很容易地答出内错角相等,同分内角互补.师:教师继续提问,你能论述为什么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吗?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学生活动:学生们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同学举手答复.【教法说明】在前面复习引入的第2题的根底上,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此时学生已能够进行推理,在这里教师不必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有成就感的同时也鼓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答复,给予肯定或指正的同时板书.[板书]∵〔〕,∴〔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对项角相等〕,∴〔等量代换〕.师:由此我们又得到了平行线有怎样的性质呢?学生活动:同学们积极举手答复以下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表达,板书:[板书]两条平行经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西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师:下面清同学们自己推导同分内角是互补的,并归纳总结出平行线的第三条性质.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师生共同订正推导过程和第三条性质,形成正确板书.[板书]∵〔〕,∴〔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邻补角定义〕,∴〔等量代换〕.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师: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在今后我们经常要用到它们去解决、论述一些问题,所需要知道的条件是两条直线平行,才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即它们的符号语言分别为:∵〔见图6〕,∴〔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板书在三条性质对应位置上.〕尝试反响,稳固练习师: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看复习引入的第3题,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活动:学生给出答案,并很快地说出理由.练习〔出示投影片2〕:如图7,平行线、被直线所截:图7〔1〕从,可以知道是多少度?为什么?〔2〕从,可以知道是多少度?为什么?〔3〕从,可以知道是多少度,为什么?【教法说明】练习目的是稳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变式训练,培养能力完成练习〔出示投影片3〕.如图8是梯形有上底的一局部,量得,,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图8学生活动:在教师不给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可以相互之间讨论并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解题过程.【教法说明】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梯形的两底平行就已熟知,所以学生能够想到利用平行线的同旁内角互补来找和的大小.这里学生能够自己解题,教师防止包办代替,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学生板演教师指正,在几何里我们每一步结论的得出都要有理有据,标准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修改学生的板演过程,可形成下面的板书.[板书]解:∵〔梯形定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变式练习〔出示投影片4〕1.如图9,直线经过点,,,.〔1〕等于多少度?为什么?〔2〕等于多少度?为什么?〔3〕、各等于多少度?2.如图10,、、、在一条直线上,.〔1〕时,、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2〕时,、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把理由写成推理格式.【教学说明】题目中的为什么,可以用语言表达,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最好用推理格式说明.另外第2题在求得一个角后,另一个角的解法不惟一.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解法给予肯定,假设学生未想到用邻补角求解,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四〕总结、扩展〔出示投影片1第1题和投影片5〕完成并比较.如图11,〔1〕∵〔〕,∴〔〕.〔2〕∵〔〕,∴〔〕.〔3〕∵〔〕,∴〔〕.学生活动:学生答复上述题目的同时,进行观察比较.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出示投影6〕学生活动:学生积极讨论,并能够说出前面是平行线的判定,后面是平行线的性质,由角的关系得到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是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由直线平行,得到角相等或互补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教法说明】通过有形的具体实例,使学生在有充足的感性认识的根底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出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不同.稳固练习〔出示投影片7〕1.如图12,是上的一点,是上的一点,,,.〔1〕和平行吗?为什么?图12〔2〕是多少度?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口答.【教法说明】这个题目是为了稳固学生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的掌握.知道什么条件时用判定,什么条件时用性质、真正理解、掌握并应用于解决问题.八、布置作业〔一〕必做题课本第99~100页A组第11、12题.〔二〕选做题课本第101页B组第2、3题.作业答案A组11.〔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对顶角相等.12.〔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组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同上〕.又∵〔已证〕,∴.∴.又∵〔平角定义〕,∴.3.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它们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4.5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1.根据问题条件找出能反映出实际问题的函数;(重点)2.能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开展学生的应用能力;(重点)3.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联通公司 话费收费有A 套餐(月租费15元,通话费每分钟0.1元)和B 套餐(月租费0元,通话费每分钟0.15元)两种.设A 套餐每月话费为y 1(元),B 套餐每月话费为y 2(元),月通话时间为x 分钟.(1)分别表示出y 1与x ,y 2与x 的函数关系式;(2)月通话时间为多长时,A 、B 两种套餐收费一样?(3)什么情况下A 套餐更省钱?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类型一】 利用图象(表)解决实际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为了增强居民节水意识,某市自来水公司对居民用水采用以户为单位分段计费的方法收费:月用水10t 以内(包括10t)的用户,每吨收水费a 元;月用水超过10t 的用户,10t 水仍按每吨a 元收费,超过10t 的局部,按每吨b 元(b >a )收费.设某户居民月用水x t ,应收水费y 元,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以下列图.(1)求a 的值,并求出该户居民上月用水8t 应收的水费;(2)求b 的值,并写出当x >10时,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3)上月居民甲比居民乙多用4t 水,两家共收水费46元,他们上月分别用水多少吨?解析:(1)用水量不超过10t 时,设其函数表达式为y =ax ,由上图可知图象经过点(10,15),从而求得a 的值;再将x =8代入即可求得应收的水费;(2)可知图象过点(10,15)和(20,35),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b 的值和函数表达式;(3)分别判断居民甲和居民乙用水比10t 多还是比10t 少,然后用相对应的表达式分别求出甲、乙上月用水量.解:(1)当0≤x ≤10时,图象过原点,所以设y =ax .把(10,15)代入,解得ayx (0≤x ≤10).当x =8时,y ×8=12,即该户居民的水费为12元;(2)当x >10时,设y =bx +m (b ≠0).把(10,15)和(20,35)代入,得⎩⎪⎨⎪⎧10b +m =15,20b +m =35,解得⎩⎪⎨⎪⎧b =2,m =-5,即超过10t 的局部按每吨2元收费,此时函数表达式为y =2x -5(x >10); (3)因为10×1.5+10×1.5+4×2=38<46,所以居民乙用水比10t 多.设居民乙上月用水x t ,那么居民甲上月用水(x +4)t.y 甲=2(x +4)-5,y 乙=2x ,得[2(x +4)-5]+(2x -5)=46,解得x t ,居民乙用水12t.方法总结: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象,从图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出函数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再得出相关结论.广安某水果店方案购进甲、乙两种新出产的水果共140千克,这两种水果的进价、售价如表所示:(1)假设该水果店预计进货款为1000元,那么这两种水果各购进多少千克?(2)假设该水果店决定乙种水果的进货量不超过甲种水果的进货量的3倍,应怎样安排进货才能使水果店在销售完这批水果时获利最多?此时利润为多少元?解析:(1)根据方案购进甲、乙两种新出产的水果共140千克,进而利用该水果店预计进货款为1000元,得出等式求出即可;(2)利用两种水果每千克的利润表示出总利润,再利用一次函数增减性得出最大值即可.解:(1)设购进甲种水果x千克,那么购进乙种水果(140-x)千克,根据题意可得5x+9(140-x)=1000,解得x=65,∴140-x=75(千克).答:购进甲种水果65千克,乙种水果75千克;(2)由图表可得甲种水果每千克利润为3元,乙种水果每千克利润为4元.设总利润为W,由题意可得W=3x+4(140-x)=-x+560,故W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x越小,W 越大.∵该水果店决定乙种水果的进货量不超过甲种水果的进货量的3倍,∴140-x≤3x,解得x≥35,∴当x=35时,W最大=-35+560=525(元),故140-35=105(千克).答:当购进甲种水果35千克,购进乙种水果105千克时,此时利润最大为525元.方法总结:利用一次函数增减性得出函数最值是解题关键.如图①,底面积为30cm2的空圆柱形容器内水平放置着由两个实心圆柱组成的“几何体〞,现向容器内匀速注水,注满为止,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cm)与注水时间t(s)之间的关系如图②所示.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圆柱形容器的高为多少?匀速注水的水流速度(单位:cm3/s)为多少?(2)假设“几何体〞的下方圆柱的底面积为15cm2,求“几何体〞上方圆柱的高和底面积.解析:(1)根据图象,分三个局部:注满“几何体〞下方圆柱需18s;注满“几何体〞上方圆柱需24-18=6(s);注满“几何体〞上面的空圆柱形容器需42-24=18(s),再设匀速注水的水流速度为x cm3/s,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列方程,再解方程;(2)由图②知几何体下方圆柱的高为a cm,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得a·(30-15)=18×5,解得a=6,于是得到“几何体〞上方圆柱的高为5cm,设“几何体〞上方圆柱的底面积为S cm2,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得5×(30-S)=5×(24-18),再解方程即可.解:(1)根据函数图象得到圆柱形容器的高为14cm,两个实心圆柱组成的“几何体〞的高度为11cm,水从刚满过由两个实心圆柱组成的“几何体〞到注满用了42-24=18(s),这段高度为14-11=3(cm).设匀速注水的水流速度为x cm3/s,那么18·x=30×3,解得x=5,即匀速注水的水流速度为5cm3/s;(2)由图②知“几何体〞下方圆柱的高为a cm,那么a·(30-15)=18×5,解得a=6,所以“几何体〞上方圆柱的高为11-6=5(cm).设“几何体〞上方圆柱的底面积为S cm2,根据题意得5×(30-S)=5×(24-18),解得S=24,即“几何体〞上方圆柱的底面积为24cm2.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把分段函数图象中自变量与对应的函数值转化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类型二】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某商场欲购进A 、B 两种品牌的饮料共500箱,两种饮料每箱的进价和售价如下表所示.设购进A 种饮料x 箱,且所购进的两种饮料能全部卖出,获得的总利润为y 元.(1)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2)如果购进两种饮料的总费用不超过20000元,那么该商场如何进货才能获利最多?并求出最大利润.(注:利润=售价-本钱)解析:再根据它们的数量求出利润,进而利用函数的图象性质求出最大利润.解:(1)由题意,知B 种饮料有(500-x )箱,那么y =(63-55)x +(40-35)(500-x )=3xy =3x +2500(0≤x ≤500);(2)由题意,得55x +35(500-x )≤x ≤125.∴当x =125时,y 最大值=3×125+2500=2875.∴该商场购进A 、B 两种品牌的饮料分别为125箱、375箱时,能获得最大利润2875元.方法总结:此类题型往往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事件,通过分析、整理表格中的信息,得到函数表达式,并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目的要求和表格中的数据,注意思考的层次性及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类型三】 两个一次函数图象在同一坐标系内的问题为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某自行车俱乐部利用周末组织“远游骑行〞活动.自行车队从甲地出发,途经乙地短暂休息完成补给后,继续骑行至目的地丙地,自行车队出发1小时后,恰有一辆邮政车从甲地出发,沿自行车队行进路线前往丙地,在丙地完成2小时装卸工作后按原路返回甲地,自行车队与邮政车行驶速度均保持不变,,如图表示自行车队、邮政车离甲地的路程y (km)与自行车队离开甲地时间x (h)的函数关系图象,请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各题:(1)自行车队行驶的速度是________km/h ;(2)邮政车出发多少小时与自行车队首次相遇?(3)邮政车在返程途中与自行车队再次相遇时的地点距离甲地多远?解析:(1)由速度=路程÷时间就可以求出结论;(2)由自行车的速度就可以求出邮政车的速度,再由追击问题设邮政车出发a 小时两车相遇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3)由邮政车的速度可以求出B 的坐标和C 的坐标,由自行车的速度就可以D 的坐标,由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BC ,ED 的解析式就可以求出结论.解:(1)由题意得,自行车队行驶的速度是72÷3=24km/h.(2)由题意得,邮政车的速度为24×2.5=60(km/h).设邮政车出发a 小时两车相遇,由题意得24(a +1)=60a ,解得a =23. 答:邮政车出发23小时与自行车队首次相遇;(3)由题意,得邮政车到达丙地所需的时间为135÷60=94(h),∴邮政车从丙地出发的时间为94+2+1=214(h),∴B (214,135),C ,0).自行车队到达丙地的时间为:135÷24+0.5=458+0.5=498(h),∴D (498,135).设BC 的解析式为y 1=k 1x +b 1,由题意得⎩⎪⎨⎪⎧135=214k 1+b 1,0k 1+b 1,∴⎩⎪⎨⎪⎧k 1=-60,b 1=450,∴y 1=-60x +450,设ED 的解析式为y 2=k 2x +b 2,由题意得⎩⎪⎨⎪⎧72k 2+b 2,135=498k 2+b 2,解得⎩⎪⎨⎪⎧k 2=24,b 2=-12,∴y 2=24xy 1=y 2时,-60x +450=24x -12,解得x =5.5.y 1=-60×5.5+450=120.答:邮政车在返程途中与自行车队再次相遇时的地点距离甲地120km.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综合运用,解答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三、板书设计一次函数与实际问题1.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实际问题2.利用图象(表)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分段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中,学生往往无视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同时解决有交点的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大训练,力争逐步提高.。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

课题 5.3.1平行线的性质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知道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能初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交流、归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使学生体会观察、猜想、实验、归纳、验证的研究问题方法.情感态度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交流、归纳、推理等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热情.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及性质与判定的区别.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具三线相交模型(续表)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图5-3-13如图5-3-13,已知公路c分别与两条互相平行的公路a,b相交.情景导入增强学生的直观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两辆汽车在公路a,b上同向行驶拐弯后上公路c 又同向行驶,那么两辆汽车行驶路径所夹的角有什么数量关系?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探究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图5-3-14问题1:如图5-3-14,直线a∥b,直线c与a,b相交,图中∠1与∠2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猜想?学生画出图形,根据图形观察、讨论,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或剪一组同位角中的一个,把它贴到另一个上面,观察两个角是否重合.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利用其他方法进行探索.问题2:如图5-3-15,直线a∥b,直线c与a,b相交,图中其他同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图5-3-15图5-3-16问题3:如图5-3-16,在图5-3-16中再任意画一条直线d与a,b相交,选择一对同位角比较它们的数量关系,你的猜想还成立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师生共同归纳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探究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图5-3-17问题1:如图5-3-17,如果a∥b,直线c与a,b相交,那么∠2与∠3,∠2与∠4在数量上有什1.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亲手验证结论,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一推理证明性质2,3,再利用探究1的思路与方法对平行线的另两条性质进行验证,以加深对性质的认识.么关系?并说明理由.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推导过程,由小组推荐一人在班上交流,评出叙述最好的两名同学板书说理过程,教师给予评析,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推理.问题2:根据以上结论,你能说出平行线还有什么性质吗?引导学生类比性质1,归纳出平行线的性质2、性质3.问题3:你能动手验证一下平行线的性质2与性质3吗?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验证平行线的性质2与性质3.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平行线的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续表)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应用举例】例1图5-3-18是一块梯形铁片,量得∠A=100°,∠B=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图5-3-18解:因为梯形上、下两底AB,DC互相平行,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A与∠D互补,∠B和∠C互补.于是∠D=180°-∠A=180°-100°=80°,∠C=180°-∠B=180°-115°=65°.所以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80°,65°.利用新知解决问题,根据相关性质进行推理.图5-3-19【拓展提升】例2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因此当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时会发生折射.由于折射率相同,所以在水中平行的光线,在空气中也互相平行,若∠1=45°,∠2=122°,求图中其他角的度数.巩固新知,在复杂图形中确定各种角的位置关系.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当堂训练】课本第20页练习第1,2题.课后作业:课本第22页习题5.3第1,2,3,4,5题.进一步巩固平行线的性质.【板书设计】5.3.1平行线的性质通过知识框图浓缩本节知识,易于学生理解.【教学反思】①[授课流程反思]由平行公路上的汽车同向转弯后两辆汽车行驶路径所夹的角的数量关系引入课题——平行线的性质,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多角度合作探究完成结论的验证与证明,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②[讲授效果反思]平行线的性质把图形间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本节授课学生基本掌握了平行线的三条性质,能结合图形运用三条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及计算.③[师生互动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习题反思]好题题号回顾反思,找出差距与不足,形成知识及数学体系,更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试题:第五章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专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试题:第五章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专题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类型一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直接应用1.如图,直线a∥b,∠1=50°,∠2=30°,则∠3的度数为( D )A.30° B.50° C.80° D.100°2.如图,AB∥CD,那么(C )A.∠BAD与∠B互补B.∠1=∠2C.∠BAD与∠D互补D.∠BCD 与∠D互补3.如图,AB∥CD,直线F分别与AB、CD交于点G、H、GM⊥EF、HN⊥EF,交AB 于点N、∠1=50°、、1)求∠2的度数;、2)求∠HNG的度数【详解】(1(∵AB∥CD(∴∠EHD=∠1=50°(∴∠2=∠EHD=50°((2(∵HN⊥EF(∴∠NHG=90°∵∠NGH=∠1=50°(∴∠HNG=90°(50°=40°(类型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实际应用(1)、直角三角板与平行线问题4.将直角三角板与直尺按如图方式摆放,则∠1+∠2等于( D )试卷第2页,总8页A . 60°B . 70°C . 80°D . 90°5.如图,已知a//b ,小明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b 上.若∠1=30∘,则∠2的度数为( C )100∘ B . 110∘ C . 120∘ D . 140∘7.已知直线m//n ,将一块含30∘角的6、直角三角板ABC 按如图方式放置 (∠ABC =90∘),其中A 、B 两点分别落在直线m 、n 上,若∠2=52∘,则∠1的度数为__22°____、(2)、运动问题(折叠、平移等)7.将一条两边沿平行的纸带如图折叠,若∠1=62∘,则∠2等于( B )A . 62∘B . 56∘C . 45∘D . 30∘8.如图所示,把长方形ABCD 沿EF 对折,若∠AEF=110°,则∠1=___40__°.9.如图,已知直线l 1∥l 2,直线l 3和直线l 1、l 2交于点C、D,直线l 3上有一点P.(1)如图1,点P 在C、D 之间运动时,∠PAC、、APB、、PBD 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

平行线判定和性质的应用课件

平行线判定和性质的应用课件

条件
图形
结论.
定义、判定
定义、判定
知3-练
• 1 (202X·十堰)如图,AB∥EF,CD⊥EF于点D, 若∠ABC=40°,则∠BCD等于( ) •A.140° •B.130° •C.120° •D.110°
知3-练
2 如图,如果AB∥DE,∠1=∠2,那么AE∥DC, 请说明理由.
从图形中得出结论是图形的性质;而从具备什么条 件推理出图形是图形的判定;特别说明,图形的定义既 是图形的判定,也是图形的性质;即:
所以∠ABC=∠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因为∠1=∠2(已知),
所以∠ABC-∠1=∠BCD-∠2(等式的性质),
即∠PBC=∠BCQ.
所以PB∥CQ(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P=∠Q(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总结
知3-讲
一个数学问题的构成含有四个要素:题目的条件、 解题的根据、解题的方法、题目的结论,如果题目所 含的四个要素解题者已经知道或者结论虽未指明,但 它是完全确定的,这样的问题就是封闭性的数学问题.
例2 •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沿EF折叠后,点D, •C分别落在D′,C′位置上,ED′与BC的交点为点 •G,若∠EFG=50°,求∠EGB的度数.
知1-讲
导引:本题根据长方形的定义得出其对边是平行的,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先求∠DEF=50°, 再根据折叠前后的对应角相等求得∠D′EF=50°, 然后根据平角的定义得∠AEG=80°, 最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得∠EGB =100°.
知1-讲
•所以∠AEG=180°-∠DEF-∠D′EF=80°(平 • 角的定义). •又因为AD∥BC, •所以∠AEG+∠EG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 内 • 角互补), •即∠EGB=180°-∠AEG=180°-80°= 100°.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综合篇)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综合篇)

北京四中编稿:史卫红审稿:责编:一民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综合篇)一、重点和难点: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性质。

难点:①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的区分②掌握推理论证的格式。

二、例题:这部分容所涉及的题目主要是从已知图形中辨认出对顶角、同位角、错角或同旁角。

解答这类题目的前提是熟练地掌握这些角的概念,关键是把握住这些角的基本图形特征,有时还需添加必要的辅助线,用以突出基本图形的特征。

上述类型题目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题目是判断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及与之有关的一些角的运算问题。

其方法是“由线定角”,即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来推出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另一类题目主要是“由角定线”,也就是根据某些角的相等或互补关系来判断两直线平行,解此类题目必须要掌握好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例1.如图,已知直线a,b,c被直线d所截,若∠1=∠2,∠2+∠3=180°,求证:∠1=∠7分析:运用综合法,证明此题的思路是由已知角的关系推证出两直线平行,然后再由两直线平行解决其它角的关系。

∠1与∠7是直线a和c被d所截得的同位角。

须证a//c。

法(一)证明:∵d是直线(已知)∴∠1+∠4=180°(平角定义)∵∠2+∠3=180°,∠1=∠2(已知)∴∠3=∠4(等角的补角相等)∴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法(二)证明:∵∠2+∠3=180°,∠1=∠2(已知)∴∠1+∠3=180°(等量代换)∵∠5=∠1,∠6=∠3(对顶角相等)∴∠5+∠6=180°(等量代换)∴a//c (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例2.已知如图,∠1+∠2=180°,∠A=∠C,AD平分∠BDF,求证:BC平分∠DBE。

分析:只要求得∠EBC=∠CBD,由∠1+∠2=180°推出∠1=∠BDC,从而推出AE//FC,从而推出∠C=∠EBC而∠C=∠A于是可得∠A=∠EBC。

(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教学课件

(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教学课件

6.如图,AB,CD,EF,MN均为直线,∠2=∠3=70°, ∠GPC=80°,GH平分∠MGB,求∠1的度数.
解:∵∠2=∠3=70°(已知),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GP=∠GP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GPC=80°(已知), ∴∠BGP=80°(等量代换), ∴∠BGM=180°-∠BGP=100°(平角的定 义),
(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教学课件
平行线的性质
第2课时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三、平行线的基本性质3
思考:类似地,已知两直线平行,能否得到同旁内角
之间的数量关系? 如图,已知a//b,那么2与4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
解: ∵a//b (已知),
A.80° B.65° C.60°
D.55°
3.如图,BD⊥AB,BD⊥CD,则∠a的度 数是( A ) A.50° B.40° C.60° D.45°
4.已知AB∥DE,试问∠B,∠E,∠BCE有什么关系.请
完成填空:
A 解:过点C作CF∥AB, 则_∠__B__=_∠__1__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C
B
1
F
2
又∵AB∥DE,AB∥CF,
D
E
∴__C_F__∥__D_E____(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
∴∠E=∠__2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E=∠1+∠2(等式的性质),
即∠B+∠E=∠BCE.
5.已知:如图,AD⊥BC于D,EG⊥BC与G, ∠E=∠3,试问:AD是∠BAC的平分线吗?若是, 请说明理由.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运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运用》教案

板书设计
5.3.1 平行线的性质(2)
错误!两直线平行
教学设计流程 图
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研读课文
知识体验
基础训练
强化训练
归纳小结
课堂检测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的综合,直接运用了“∵”“ ∴”的推理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推理的环境,逐步培养学生的逻 辑推理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比较重要.本节内容 的难点是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并在推理中正确地应用.由于 学生还没有学习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组成,不知道判定和性质的本质区别 和联系是什么,所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应用和讨论,体会到如果已 知角的关系,推出两直线平行,就是平行线的判定;反之,如果两直线平 行,得出角的关系,就是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分清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2.已知平行用性质,要证平行用判定.
3.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题.
重点
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
难点
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
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重组教材,恰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发问和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探究
授权书
本人对执教课例《初中数学
人教版
5.3.1平行线的性质
第2课时》拥有全部著作权,同意授权北京继教网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永久使用。使用范
围:北京继教网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所有经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其他专家主讲课程 中作为课例使用,在资源平台中展示等)。
本授权书自本人签字之日起生效。 授权人(签字): 2018 年 4 月 26 日

河北省平山县回舍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教案

河北省平山县回舍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教案
河北省平山县回舍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教案
一、教学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选自河北省平山县回舍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四章第四节。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复习平行线的性质,如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相等;2.回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3.综合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在图形中识别和构造平行线,以及运用平行线性质解决角度和线段相关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几何解题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的情况?”(例如,铁轨、桌面边缘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行线的奥秘。
(2)角度关系的识别:在实际图形中,准确地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角度关系。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在复杂的图形中难以找到对应的角度,需要通过练习和指导来提高识别能力。
(3)综合应用能力: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涉及多个平行线或复杂图形的问题。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在面对多个平行线或复杂图形时,难以找到解题思路,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解题示范等方式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认为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尤其是对于那些他们克服困难。
2.丰富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实物模型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的综合应用(1)
授课人:王维
学科:数学
授课班级:初一(3)班
学校:运河中学
时间: 2010年 5月 7日
教材分析:
1.单元所对应的课标要求
了解余角、补角、对顶角等概念。

知道同角(或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2.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观察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实验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归纳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4)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类比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5)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猜想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6)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说理处理生活中、数学中的逻辑关系;
(7)使学生了解定义、命题、公理、定理的概念,并初步学会运用推理的方法证明图形中的等量关系,了解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补角相等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8)使学生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并初步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及定理;
(9)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言必有据的良好习惯.
3.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4.
5.单元教材分析(先总体分析本单元主要内容、地位作用、教育价值、蕴含的核心数学思想方法,然后分节分析)
第八章的内容是在第四章的基础上对平面几何内容的进一步研究,这一章在初中的教学的地位是承前启后,为后面研究图形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性。

如果本章节的知识学生理解掌握的不透彻,将直接影响后面的几何的学习。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平面几何中的基础知识,是后面研究图形性质的重要途径。

学生要理解判定和性质的联系和区别,并体会平行线的定义作为判定和性质的双重性。

在研究平行相关的问题时要能够准确的选择相应的公理和定理。

由浅入深的训练学生体会和掌握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证明几何题。

在教学中渗透逻辑推理思想,培养严谨的思维方式,训练学生规范的书写格式。

6.课时安排建议
7.教学建议
分节分析:
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是简单几何图形及其推理中有关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运用。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等量公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综合运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应用,并能通过模仿练习熟悉几何证明题的书写方式和规范,训练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使学生理解证明的必要性和推理过程。

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消除对几何证明题的畏难情绪。

本节教学目标:见教案
重难点:见教案
本节包括哪些教学活动:见教案
每个活动的设计意图:见教案
这些活动设计得是否合理/恰当、学生是否易于接受?如果否,你如何设计?
1.学生的识图能力较差,对“三线八角”的认识不够深刻,对于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特点记忆不清,研究问题时忽略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分析。

不习惯结合图形思考,对图形给出的信息不能很好的解读。

教学建议:让学生读题并分析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

2.分析问题时从结论出发是难点,学生习惯于从已知来考虑,在解不等式和方程时由于指向性更明确,学生更容易去做。

而在几何问题中,因为已知条件比较多,而且要结合图形思考,学生容易产生混乱的感觉。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分析
3.说理的能力不强,做题时往往会有跳跃性的步骤出现,常忽略已知条件的书写,或者将所有的条件一并罗列再给出结论的情况出现。

也有学生从已知推出很多无目的性的结论,做题的过程过于繁琐的。

教学建议:先模仿
4.画图能力弱,对于没有给出图示的题目在分析时不能主动的作图研究,或者不能将文字语言转换成图形语言。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进行图形的分析
5.对定理的记忆不清,不能结合图形理解的去记忆,对与过于抽象的叙述不能很好的理解。

在运用中易混淆,分不清条件和结论。

教学建议:督促背记,在运用中多问为什么。

6.学生更习惯有既定模式的题目的解答,容易将解题过程公式化,在教学中我们也常常会让学生格式化一些题目的过程,但是在几何学习中学生也会寻求格式化的步骤,导致学生出现代数学的好而几何很差的情况。

教学建议:要让学生理解证明的过程。

学生分析:本班学生学习兴趣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竞争意识较强。

班级分化明显,能力差别较大。

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好,但是计算能力较弱,一些学生不善于分析问题,或者分析不全面。

代数方面的测验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公式、法则不熟练。

多数学生不喜欢背记概念和公式。

一半的学生有一定的说理能力,语言表述较好。

班里有10个左右能较好的书写证明步骤,一半以上可以叙述推理的过程。

6、7个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感到非常的困难。

整体来说,这一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口述比较容易,但落实较困难。

能说不会写的现象比较普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