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合集下载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十五章 小学课程与教学评价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十五章 小学课程与教学评价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评价
检查功能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反馈功能
激励功能
管理功能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1)检查功能。也称鉴 定功能或诊断功能。在小学教育相关政策
和课程标准等的指导下,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 收集信息,诊断当前课 程与教学的运行状态,检查教师和学生的努力方向,纠正问题和偏 差并 总结经验教训。如检查学生的阶段学习成果是否达到目标要求,教师教
Hale Waihona Puke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放眼当下,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主要呈现出 “整合 多种评价方式”、“激励评价对象 的主动参与”和 “注 重评价的教育功能”等趋势。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其一,整合多种评价方式。当前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强调量化
和质性结合、模糊与精 确结合、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结合、形成性评 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结合等。随着信息通信技 术的推广与使用,学生学习数据的过程收集与整合分析可以通过 软件 平台监测而快速完成,例如,帮助教师记录学生学习时长、作业测评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小学课程与教学评价主体正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要 包括教师、学生、学校领导、 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家长与 社会人士。
(1)教师。教师参与评价,是小学课程与教学评价的 必然要求,也 是教师有效专业发展的途径。
(2)学生。学生要对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表 现、对自己的学习表现 进行评价。强调学生参与评价,是一种新兴趋势。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是每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小学教育则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为基础和关键的环节。

小学课程与教学的设计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更与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因此,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成为了教育界的重要议题和研究领域。

一、小学课程的特点小学课程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而设计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元化:小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兴趣,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2. 渐进性:小学课程的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逐渐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和认知能力。

3. 系统性:小学课程要有一定的结构和配套,各个学科之间需要有联系和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4. 实践性:小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使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小学教学的原则小学教学是指在小学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活动,其核心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小学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小学教学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合作与竞争并重:小学教学要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同时也要适度引导学生之间的竞争,激发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3. 循序渐进:小学教学要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4. 综合素质教育:小学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情感态度、道德品质等。

三、小学课程与学生发展小学课程不仅提供学科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小学课程与学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有:1. 学科素养:小学课程通过各个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计算能力等学科素养。

2. 身心发展:小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通过体育课、健康教育等学科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

学习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三点目的

学习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三点目的

学习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三点目的
学习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三点目的包括:
1. 帮助学生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通过学习小学课程和教学论,学生能够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概念、教学法和理论,包括小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小学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为未来的教育事业做好准备。

2.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小学课程和教学方法:学习小学课程和教学论,可以让学生掌握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和实用的教学方法。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为今后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3. 提高学生的教育素质和思想境界:通过学习小学课程和教学论,学生可以学习到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教育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精神品质。

同时,学生还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和社会责任,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和思想境界,成为更加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篇: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比较教学论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比较教育学重建以来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为我国课程和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教育学知识基础。

比较教学论也是世纪之交在国际比较教育学界兴起的一个新兴的重点研究领域。

国际比较教育学界重新关注和重视“学校内部的事情”,并由此形成比较教学论这一新的重点研究领域,这是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各国重视教育质量这一现实需要的反映。

近年来我国比较教育学被一些学者批评为一个“边界过于模糊”的研究领域,“甚至产生了对比较教育存在的必要性的质疑”①。

但比较教育学界内部也有学者认为,“比较教育学是教育研究的高级形态”,甚至说“比较教育学就是教育学本身,是教育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的表现形式”。

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学一样,无论是其研究方法还是其研究主题都不能不受到时代的制约与影响,都不可能置身于整个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乃至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之外。

像教育学一样,比较教育学也不断变换自己的研究主题、学科身份和知识形态,以迎接各个时代对教育变革提出的挑战。

那么,21世纪上半叶比较教育学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当今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又给比较教育学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呢?笔者将通过探讨国内与国际比较教育学者对比较教学论的关注与探索来尝试回答这两个核心问题。

此外比较教学论研究也体现在众多比较教育学者对外国教学论(以及教学理论)、课程论、学习论和评价论的研究上。

与英美等国家的比较教育研究相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比较教育学者对外国教学论(以及教学理论)、课程论、学习论和评价论的研究热情颇高。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我国《外国教育》、《比较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外国教育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五份学术期刊共发表教学与课程方面的论文855篇,占总数的24%;从90年代中期至今,课程和教学成为热门的研究领域,这方面的论文达1909篇,占总论文数的28%而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重建比较教育学科以来,由于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需要,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重点一直是国外教学理论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经验。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师教育的一门教育教学必选理论课,也是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通识课程。

本课程立足国内外教育理论的发展前沿植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鲜活实践,构建小学课程与教学理论新体系,具理论性、实践性、现实性、针对性及整体性等基本特点。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广泛吸收国内外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立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结合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明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适应“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需要的《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标准体系、内容体系以及实施与评价体系等,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小学教师。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该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势;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理论;掌握我国当前着力推进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目标体系和主要内容;懂得作为新世纪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能够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理论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知识,了解课程改革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支持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基础以及国外课程改革的进程,增强本课程学习所需的知识基础;其次,要了解我国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与现状,明确改革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再次,立足实践,领悟实施新课程改革所应该树立的崭新的课程与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课程与教学改革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进一步夯实学生的专业思想,使他们热爱小学教师职业,对小学教育事业产生深厚的情感,并愿意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十章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十章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在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兴起和概念之后 , 请同学们补充查阅相关 文献 , 并利用下列图 表归纳总结出 “校本课程开发 ”的特点 , 在小 组内或全班分享。
小组合作
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动态、持续与灵活等特点 , 在实际开 发时 , 可以因地因校制宜 , 适 当对以上步骤进行调整。
三 、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
找到解 决策略
实施课程
评价效果
确立目标
发现问题
(四) 办学目标主导模式办学目标主导模式 , 指校本课程开发以学校的办学目标 为主要依据和核心。例如 , 一 所小学的办学目标是 “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 基 ”, 因此 , 在1~6年级开设了 “幸福课 ”作 为校本 课程 。具体步骤有: 组建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 负责整 体规划与重要事项的决 策; 经由参与成员集体讨论 , 拟 定课程方向、 目标与计划; 依据拟定的计划落实课程开发 并密切跟踪工作进展。
二 、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校本课程开发 , 实质上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 , 为 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 , 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家长以及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 , 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 程 规划、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 。具体来说 , 校本课程开 发包括 “校本课程的开发 ”和 “校本的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 ”指在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预留的课程 空间内学校完全自主的课程开发 。这里把“校本课程 ”, 看成是课程设置方案中与国家课程、地方课 程相对应的 一个 “课程板块 ”。 “校本的课程开发 ”指学校对国家 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 实施。
(四) 校本微型课程校本微型课程 ”指由一个班级的任教教师根据所在班级 学生的具体学习需要 , 带领 学生开发出来的持续时间从半小时到半天不等的 “班级层面 ”的 “ 小型 ”校本课程 , 可用 于解决学生的学科课程学习困难和拓展学生的学 科课程学习兴趣 , 也可用于教师解决班级 管理中的困难 或升华班级管理的成效与艺术 。这种微型课程 , 在一定程 度上促进了校本 课程在内涵上的深化、在样态上的丰富 , 以及在形式上的创新。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五章 小学课程研制原理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五章 小学课程研制原理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二节
小学课程结构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一、课程结构的概念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二、课程研制的层次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一)国家课程研制
国家课程研制是指由国家教育行政机构领导的课程研制 活动,即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组 织或委托特定的机构、团 体或人员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统一研制。国家课程研制的 范围主 要包括制定基本的培养目标、课程计划、课程标 准,编写适用于全国的教材等,反映了国 家对全国基础 教育学校的基本要求。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二)课程实施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课程实施 (implementation),就是把规划好的计划、方 案和标准等付诸实际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把计划落实为教与 学的行动。对课程实施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种认识的相 应 课程价值观,形成了 “课程实施取向”。有学者划分出 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即忠实取向、 相互调适取向和创生取 向。也有学者提出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基于教科书的 课程 实施和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三种课程实施取向。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三)学校课程研制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学校课程研制是指由校长或学校行政部门组织本校师生 研制适用于本校的课程。学校 课程研制的范围主要包括 拟订学校总体课程方案,确定各个年级、班级的课程表,
开发具 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等。学校层次的课程研制 是为了适应学校的具体需要,有利于调动学校师生的积极 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实施。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二)地方课程研制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地方课程研制是指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课程研制 活动,即省、市、县等各级教 育行政部门组织课程专家 和学科专家等研制适用于本地区学校的课程。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含义一、课程的含义词源分析:二、中国: “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 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维护课程, 必君子监之, 乃依法治。

”首次使用了“课程”一词。

宋朝时朱熹提到的课程已经与现在的意义相近了, 大致说包括了学习的内容和进程安排。

三、在西方, curriculum(课程)一词源于拉丁语(currere)跑马道的意思。

引申为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的安排。

四、几种典型的定义1.课程即教学科目把课程等同于教学科目在历史上由来已久, 如我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和欧洲中世纪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音乐、天文学), 但只关注把课程等同于教学科目, 容易忽视学生的智力发展, 情感陶冶, 创造力表现, 个性培养及师生互动等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这一定义把教学的范围、序列和进程, 甚至把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即把所有有计划的教学活动都组合在一起, 以图对课程有一个较全面的看法, 但把计划的教学活动安排作为课程的主要特征, 往往会把重点放在可观察到的教学活动上, 而不是放在学生的心里体验上。

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一些学者认为, 课程不应该是活动, 而应该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要把重点从手段转向目的, 这要求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 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 但课程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在客观上是分离的, 两者不可能完全一致。

4.课程即学习经验杜威提出, 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经验是试图把握学生实际学到些什么。

主张从儿童出发来设置课程, 儿童的生活和需要时课程的出发点, 课程必须由经验才能构成, 即以经验为本质, 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 从知识本位走向经验本位。

这种概念重视儿童的生活世界, 却忽视了学科知识体系, 而且不容易实施。

5.课程即文化的再生产持这观点者认为, 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 实际上都是这种社会文化的反映, 学校教育的职责就是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和价值, 但社会中存在大的偏见, 不公平的现象, 倘若教育者以为教育无需关注社会文化的变革, 那就会使现存的偏见和不公正永久化。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课程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合理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课程与教学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设计合适的课程和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一、小学课程的重要性小学课程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关键作用。

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还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和学习方法。

一个好的小学课程应该包含全面发展的要素,如语言、数学、科学、社会和体育等。

这些课程内容应该有机结合,并以学生的年龄和发展特点为基础。

而且,小学课程的设置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除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还应该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和课外拓展,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小学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模式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仍然适用,但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因此,小学教学模式应该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思考和发问。

教师应该扮演辅导和指导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合适的小学课程和教学模式设计设计合适的小学课程和教学模式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特点: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

因此,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为基础,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跨学科整合:小学课程应该避免简单的学科分割,而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跨学科整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并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活动和课外拓展:小学教育不应仅依赖于课堂教学,还需要提供一些实践活动和课外拓展机会,如科学实验、社会实地考察和艺术创作等。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并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

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

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技能,以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下面是本文对这门课程的概述、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详细介绍。

一、课程概述《小学课程论与教学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旨在使学生了解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来指导小学教学实践。

本课程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小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小学课程与教学的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2.掌握小学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独立设计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课程;3.掌握小学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4.了解小学生学习过程和认知特点,能够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5.掌握小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小学课程基本理论:介绍小学课程的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探讨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重点掌握小学综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2.小学教学方法与策略:介绍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包括讲授、演示、探究、合作学习等,并探讨不同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小学生学习过程与认知特点:介绍小学生学习过程和认知特点,包括小学生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方面的特点,探讨如何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4.小学教学评价:介绍小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探讨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系统地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小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汪霞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汪霞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三)自主型教学方法 自主型教学方法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
师在学生所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 人格的教学方法。 只要运用恰当,自主型教学方法会获得种种积极效果。
自主型教学方法的运用策略:第一,确定适合于自主性学习的课题; 第二,准备有助于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手段;第三,分配适合于自主性学习 的课题;第四,估计学生在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第五, 正确评价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三)课程与教学内容是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纵观任何一次教育改革,课程改革,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都被作
为改革的重点之一。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与教学内容 上关注基础性和时代性,显现出生活化,综合化等新的趋势。
补充
一、教学方法的本质 (一)概念 方法是指向于特定目标、受特定内容所制约的有结构的规则体系。 教学方法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 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二)本质 1.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 2.教学方法受特定的课程内容的制约; 3.教学方法还受教学组织的影响。
2.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教学对话的范型 苏格拉底认为,理想的教育方法不是把自己现成的、表面的知识
传授给别人,而是凭借正确的提问,激发对方的思考,通过对方自身 的思考亲自发现潜藏于自己心中的真理。
苏格拉底把通过不断提问而使学生自己发现、觉悟真理的方法形 象地称为“精神助产术”,也被称为“苏格拉底对话法”。
(四)三种典型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提示型、共同解决问题型、自主型教学方法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应着不同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社会性学习、自主性学习。而 且这三种教学方法在功能上也有差异,因而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不同 的教学哲学流派对这三种教学方法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1、课程:为了实现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课程:英国斯宾塞2、教学:由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3、课程与教学的的关系:@独立模式:即课程、教学相对独立(塔纳夫妇)@包含模式:分2种情况(一是大教学小课程,即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包含于其中;二是大课程小教学即把课程理解为上位概念,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都相对大---美国-泰勒)@循环模式(两种关系虽相对独立但互为反馈的延续关系,课程不断地对教学产生影响,反之亦然--塞勒--三个隐喻--课程是楼房设计图纸,教学即具体施工)4、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161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5、确立起西方近代史上最严整的教育学、教学体系的是德国的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提出形式阶段说---“明了-联合-系统-方法”---教育性教学--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真正推动课程与教学研究实现现代化转向的是杜威。

6、博比特是目标模式首创者其《课程》使课程成为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与查特斯启动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活动分析法)第二章:1、课程开发:指借助学校教育计划---课程---的实施和评价,以改进课程功能的活动的总称。

2、课程开发模式:@目标模式:将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经典或泰勒模式@过程模式:英国斯坦豪斯第一次明确提出--关注有内在价值的活动、教师即研究者、课程评价不应以目标的实现情况为依据@实践模式:美国施瓦布--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是审议--是实践性课程的基本要求--审议集体是学校。

3、课程设计:是对课程的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涉及课程目的、内容、评价、结构等)4、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小学教学与课程论

小学教学与课程论

第一讲: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内涵一、两个核心概念:课程与教学(一)课程的内涵:1、国外学者对课程的定义:(课程是学习方案;课程是学程内容;课程是有计划的学习经验;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的构造系列)2、我国学者施良方也归纳出了6 种典型的课程定义:①课程是教学科目。

②课程是有计划的教学活动③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

④课程是学习经验。

⑤课程是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⑥课程是社会改造。

3、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Goodlad)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面提出课程可分为五个层次:①理想课程:课程专家认为应该做的课程,如学生应该达到什么目标,应该设计什么课程,②正式课程:相关理论用文件表述,文件表述应有可行性,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文件。

③感知课程:教育实践工作者对教育文件的理解。

④运作课程:又叫做操作课程,在实际课堂活动中,教师如何组织学科运行和学生活动⑤体验课程:学生得到了什么。

4、课程至少应包括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儿童的成长发展,不单是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意志、价值观和品德的发展过程;二是课程必须是教育的总体计划,既包括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还包括其他形式的教育;三是学习不是使儿童单纯被动地接受学科,而是要求儿童积极地参与活动。

(二)教学的内涵教学是一种活动,活动是教学的根本属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这种活动包含着教与学两个方面,并且是统一于一个过程;活动的对象是特定文化。

第二节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活动说:把课程与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规律说:把课程与教学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问题说:把课程与教学活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1、课程与教学论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属于事实问题。

如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等客观属性“为什么”,属于价值问题。

如课程与教学目的的设定、价值取向和方法与途径的选择等“如何做”,属于技术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不仅要研究事实与价值,也要研究其实现形式、活动程序和操作方法等。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八章 小学课程与教学内容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八章 小学课程与教学内容
”“加强劳动教育 ”, 以 坚持五育并举 ,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
美育
劳动 教育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一 )德育内容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德育即 “ 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 ”, 在中国一般包含思想教育、政治 教育和道德教育 ,在西 方通常指伦理道德教育和与之相关的价值观教育 。小学阶 段学生 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在不断发展 ,学校 德育要培养学生学会用科学的世界观看待 问题 ,树立积 极的人生观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支持他们做出正确的选 择和判断。
第三 , 培 养创新意识 、精神和能力 。学生能够在掌握一定方法的基础 上 ,积极尝试开展探究和创新 活动。
国家政策文件对学校智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 即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 力 、促进思维 发展并激发创新意识。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三)体育内容
第一 , 体育认 知、体育运动与 锻炼的技能;
广义上包括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以及自我教育的所有内 容,
狭义上特指学校教育内容 ,选择标准一般包括社会发展需要 、个人 发展需要和文化发展需要等。
教育内容具有社会历史性, 随着社会变化发展而变化发 展 。从人的发展结构 看 ,包括德、智、体、美等方面; 从社会结构看 ,则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 和宗教等方面。
德育内容不仅存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 , 还存在于语文 、数学 、英语等各类课程 中 。上海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中小学 德育内容体系进行对接 , 构建了以 “政 治认同 、 国家意识 、文化自 信和公民人格 ”为重点的德育内容体系 。在对中小学现行课 程标准和 教材做逐节逐段德育要素分析的基础上 , 尝试修订课标和教材 , 强调 结合课目特 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同时 , 编写了一套学科 育人价值系列丛书 ,凝聚优质社会教育资源 , 打造具有公益性和普惠 化的社会课堂 , 搭建相关网络平台 , 提升德育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 面。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1、课程:广义上,课程是指一种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狭义上,则指学校课程,是学校或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和有制度化的学习进程。

2、教学:教的人引导学的人学习一定文化的专门活动;狭义上,教学专指学校中教师在专门环境里以特定的文化为内容而进行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3、教学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4、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节约师资力量、教室、及教学设备。

对一个年级教学,后者自动作业)5、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应,要求打破学科界限,以学生的兴趣动机与需求为中心来组织课程,课程实施以学生为主的活动为中心,通过学生的活动、从“做”中学到生活必需的经验与知识。

6、质性评价:在自然情境下,通过深度访谈、现场观察的等方法充分地描述学生的各种特质,通过理解、解释、对话和体验,揭示意义,阐明价值。

(包括观察评价,评语评价,表现性评价)7、课程目标:是指按照国家教育方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所设计的教育内容而使学生达到的目标。

8、教学目标:是指在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在完成某一阶段任务时希望受教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变化的结果。

9、课程评价:依据事实基础,对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10、校本课程:以学校为本的。

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

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为了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而由学校自主开发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11、认知领域: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12、校本课程开发:分析情境,准备目标,编制方案,解释与实施,追踪与重建。

13、小学教学原则:直观,启发,系统,巩固,量力,科学与思想结合。

14、建构主义: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人际间的协作和交流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得到的。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绪言1、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课程和教学论这两个相互独立又内在关联的学科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进行必须整合的产物..2、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方法: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联系实际;学思结合;注意扩展学习..3、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课程与教学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的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是教师的基本专业工作;学好它帮助你在今后更好的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一、识记:1课程: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产物..2:学科课程:从各门科学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又称为分科课程..3:活动课程: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学习;经验得到丰富和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4:综合课程: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综合设置为一个学科的过程..5:隐性课程:正式课程以外的任何一种形式或全部的教育活动..6: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7:课程标准:既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二、理解1、简要回答课程与学科的关系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术意义上的学科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主要因素;是现代课程知识的主要里来源;课程意义上的学科课程是现代学校课程的主体;是一种与活动管理相对应的课程类型..2、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有哪些;他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外部因素:社会:社会的性质决定课程的性质:社会政治领域决定着课程的政治立场和育人方向;社会经济领域决定课程课程实施的物质条件和效果;文化状况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特色..儿童:儿童观又直接影响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人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决定着课程组织的心里逻辑;知识是课程的本质;课程是知识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内部因素:学制:学制的规划与课程的规划往往相伴而生;课程传统;课程理论:只有掌握一定的规律;才能使理论有效与课程实践;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规律三、应用1.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开发隐性课程..略找不到啊找不到- -第三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一、识记1课程目标: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2:课程目标的三种取向: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主要反映学科的固有价值;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主要反映课程的社会价值二、理解1、确定课程的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分析课程目标的主要来源;选择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运用需要评估模式2、组织课程内容的原则:正确把握课程内容组织的不同取向;处理好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的关系;处理好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关系;处理好直线式与螺旋式的联系..3、选择课程内容的原则:注重基础性;贴近社会生活;尊重学生经验;强化价值观和道德教育三、应用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的认识..略依旧没找到- -、第四章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一、识记1、课程实施: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执行;开发和维护的放态过程..2、课程评价: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既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一定的评价技术和手段;通过系统得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和资料;对课程编制过程;课程计划和课程教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3、课程评价的类型:1、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可将广义的课程评价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狭义的课程评价等..2、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把课程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外来评价..3、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可把课程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4、根据评价的参照标准或评价反馈策略的不同..可把课程评价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5、根据评价手段的不同;可把评价分为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4、课程评价的功能:导向规范;诊断鉴定;激励改进..二、理解1、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目标游离模式;CSE模式;CIPP..2、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课程变革的民主化程度;教师培训;评价的配套改革;各种外部因素的制约..三、应用1.试评析泰勒目标评价模式..是一个完整的课程评价模式;强调预期目标的实现状况;目标既是评价的出发点;又是主要标准;侧重于对课程实施后所得结果的评价;如果预定目标达到了;课程方案便是成功的;反之亦然;这一模式易于操作;但只关注于预期目标;忽视其他因素;目标本身不一定合理;很多人为此提出异议..第五章校本课程开发一、识记1:校本开发:以校为主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2: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选择;改编;新编教材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以及在校内实施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3:校本课程开发特征:从课程管理的角度看;校本课程开发的责任方式学校和教师;是一种较为民主的课程决策机制;另一方面;从课程开发的角度看;他作为一种课程开发模式;在开发主体;开发范围;教师角色;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影响等方面均具自身特色;与国家课程开发模式比较;它的根本特征是“以校为本”上..二、理解1:为什么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略还是没找到- -2:校本课程开发成功有效的基本标志是什么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便捷的获取丰富课程资源的途径..建立能够满足本校学生多种兴趣需要和适应其个体特点的课程体系;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获得有效地教育和发展机会;师生良性互动;共同促进课程发展..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们学校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改善、个性自由充分的发展..三、应用1.试述如何开发校本课程可以根据泰勒的课程开发原理来展开:只要有能力和条件;每位教师和每个学校都可以开发校本课程;合理利用调查研究;集体审议和课程编制的这三种方法..第六章教学的基本理论一、识记:1、教学: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2、教学的本质: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二、理解:1: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有理论指导的教学;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具有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2:简要回答古代学校教学的特征:培养统治人才是教学的基本宗旨;教学内容以人文学科为主;面向少数学生;教学具有等级性;以个别教学为主;教学质量和效益较低..3:简要回答优化教学的标准: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高效率标准;既合理投入下的效益最大化;真善美的过程标准..三、应用1.简述优化教学的基本策略..遵循教学规律;开展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第七章教学目标与教学功能一、识记:1、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二、理解1:教学目标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几种最终目标和直接目标;明显目标和隐蔽目标;学科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哪些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标准功能..3:简要回答布鲁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认知领域的目标;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为六个层次;即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情感领域的目标;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4: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三、应用1:简述设计和编写内容点教学目标的编写..1确定教学目标层次..2讲课时教学内容分解成内容点并确定内容点教学目标..3选定教学目标的表达形式..4会出“内容点教学目标表”第八章教学模式一、识记1: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者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2:研究性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搜索的一种教学方式.. 3: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三种水平:有结构的研究;指导型研究;自由探究..二、理解1:教学模式有何特点整体性、中介性、相对性、可操作性和效益型..2:制约教学模式选择和运用的因素有哪些教学目标和任务;具体学科的性质;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学生学习特点及风格;教师自身的优势;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3.教学模式有何发展趋势第一;由单一到多样;第二;有归纳到演绎再到归纳和演绎并举;第三;有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第四;由刻板到灵活;由被动型到主动性;有传统方法到现代技术手段..第九章教学方法一、识记1: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的总称..2:讲授法:教师用连贯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3:发现学习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并通过这一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资料;材料进行自行进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验证假设;以此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4:程序教学法:将教材分成一个个小的部分;按照严格的逻辑编成程序;由学生自己按照程序学习..5:讲授法的类型:讲述;讲解;讲读;讲演..6:谈话法的方式:复习性谈话;启发性谈话;总结性谈话;研究性谈话;个别谈话;集体谈话..二、理解1:采用讲授法应注意的问题..设计好问题;善于提问;做好谈话后的总结性工作..2:程序教学法的特点是什么一是小步子;二是主动积极的反应;三是及时反馈;四是自定步调..三、应用1:试述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教学方法的启发性;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函变形;教学方法的探究化和研究化;教学方法的主体化和个体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第十章教学手段一、识记1:教学手段: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和设备..二、理解1:教学手段有何功能影响课程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学生的关系;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影响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手段的选择原则是什么发展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经济型原则;教学最优化原则;健康和安全原则..三、应用1: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教学有何影响影响是深远的;能够增强教学手段的诸多教学功能;丰富教学活动;教学手段现代化也给学校教学带来新问题;清醒认识其优缺点;既不盲目崇拜;也不能完全排斥..第十一章教学组织形式识记1:教学组织形式: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2:班级授课制:通常称为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3:道尔顿制:他主张改变传统教学法中几乎不考虑每个学生自身特点的弊端;是学习者能够按照自定的步调学习;针对传统方法中各科的课程时刻表不分优劣生一律平等弊端;依据每个儿童学习各科的难易程度适当的分配课程时间.. 4:设计教学:打破了学科界限;取消了教科书;学习以单元划分;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偶发的兴趣来制定学习单元..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从实际生活情境中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到达目标的工作计划;开展各种实际行动;并检查工作结果..二、简答题1:国内外综合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其具体的特点是什么国外:特朗普制比较全面;是一种综合性教学组织形式;协同教学:第一;教师结构优化组合:可充分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和个人特长..第二;采取大班、小组、个别学习相结合的制度;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强调合作;但并不排斥竞争的个体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观和竞争观..国内:师生合作教学:第一树立正确的合作教学观..第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第三;强调小组学习..分层递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群体中增加个别化施教的因素..2:班级教学工作有哪些基本环节各环节有何具体的工作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材;定好三种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指导;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三、应用1:评价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优点: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第四;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缺点:第一;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第二;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第十二章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识记1:课堂教学管理: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克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2..教学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手机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二、理解1:简要回答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教学准备过程管理;教学运行过程的管理;教学质量的管理..2:如何进行课堂管理;以保证正常的课堂秩序和效益制定合理的课堂规划;有效利用时间;注意教室的布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预防和处理课堂中的问题行为;3:教师教学评价的具体方法有哪些量表评价法;综合分析法;调查法;随堂听课评价法;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评..三、应用1:分析我国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方案..问题:管理思想的功利化;形式主义的流行;权力至上;管理手段简单化;解决方案: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端正教学思想;建立民主化的管理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建立旨在促进教师成长的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1401112B中文名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英文名称: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of Grade School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48总学分:3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先修课程: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师范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专业基础及核心主干课程。

强调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究有机结合,是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热爱小学语文教育的情感,能系统地理解并掌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步具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反思能力与研究能力,并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三大模块,分别是小学语文课程理论、五大领域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操练。

第一模块主要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对有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课程教材的认识。

在语文课程标准这一部分主要是掌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目标与内容,以案例分析和讲授为主,要求学生理解、领会;第二模块主要是五大领域(识字与写字(汉语拼音)、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各领域教学的任务、策略、方法,以及教学设计和教学技能,这一部分是课程的重点,需要学生通过教学案例认识、理解并领会教学的策略、方法与技能,进而运用所学教学策略和方法尝试进行教学设计,并注意领会并使用相关教学技能;第三模块实践操练环节,是在完成三至六七教学设计作业的基础上先在小组内试讲,最后在班级里试讲,通过试讲巩固并落实相关的教学原理,提升教学实践技能。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结构体系,认识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与内容;理解本课程学习的必要性与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性质、学习目标第二节了解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结构体系,认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绪言1、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课程和教学论这两个相互独立又内在关联的学科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进行必须整合的产物。

2、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方法: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联系实际,学思结合;注意扩展学习。

3、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课程与教学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的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是教师的基本专业工作,学好它帮助你在今后更好的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一、识记:1课程: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产物。

2:学科课程:从各门科学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又称为分科课程。

3:活动课程: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学习,经验得到丰富和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4:综合课程: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综合设置为一个学科的过程。

5:隐性课程:正式课程以外的任何一种形式或全部的教育活动。

6: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7:课程标准:既学科课程标准。

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

二、理解1、简要回答课程与学科的关系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术意义上的学科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主要因素,是现代课程知识的主要里来源,课程意义上的学科课程是现代学校课程的主体,是一种与活动管理相对应的课程类型。

2、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有哪些,他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外部因素:社会:社会的性质决定课程的性质:社会政治领域决定着课程的政治立场和育人方向;社会经济领域决定课程课程实施的物质条件和效果;文化状况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特色。

儿童:儿童观又直接影响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人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决定着课程组织的心里逻辑;】知识是课程的本质,课程是知识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内部因素:学制:学制的规划与课程的规划往往相伴而生;课程传统;课程理论:只有掌握一定的规律,才能使理论有效与课程实践;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规律三、应用1.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开发隐性课程。

略(找不到啊找不到- -)第三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一、识记]1课程目标: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2:课程目标的三种取向: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主要反映学科的固有价值;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主要反映课程的社会价值二、理解1、确定课程的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分析课程目标的主要来源;选择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运用需要评估模式2、组织课程内容的原则:正确把握课程内容组织的不同取向;处理好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的关系;处理好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关系;处理好直线式与螺旋式的联系。

3、选择课程内容的原则:注重基础性;贴近社会生活;尊重学生经验;强化价值观和道德教育三、应用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的认识。

略(依旧没找到- -、)第四章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一、识记1、课程实施: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执行,开发和维护的放态过程。

2、课程评价: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既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一定的评价技术和手段,通过系统得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和资料,对课程编制过程,课程计划和课程教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3、课程评价的类型:1、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可将广义的课程评价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狭义的课程评价等。

2、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把课程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外来评价。

3、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可把课程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4、根据评价的参照标准或评价反馈策略的不同。

可把课程评价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5、根据评价手段的不同,可把评价分为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

—4、课程评价的功能:导向规范,诊断鉴定,激励改进。

二、理解1、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目标游离模式,CSE模式,CIPP。

2、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课程变革的民主化程度;教师培训;评价的配套改革;各种外部因素的制约。

三、应用1.试评析泰勒目标评价模式。

是一个完整的课程评价模式;强调预期目标的实现状况,目标既是评价的出发点,又是主要标准;侧重于对课程实施后所得结果的评价,如果预定目标达到了,课程方案便是成功的,反之亦然;这一模式易于操作,但只关注于预期目标,忽视其他因素;目标本身不一定合理,很多人为此提出异议。

第五章校本课程开发一、识记1:校本开发:以校为主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2: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选择,改编,新编教材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以及在校内实施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3:校本课程开发特征:从课程管理的角度看,校本课程开发的责任方式学校和教师,是一种较为民主的课程决策机制;另一方面,从课程开发的角度看,他作为一种课程开发模式,在开发主体,开发范围,教师角色,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影响等方面均具自身特色;与国家课程开发模式比较,它的根本特征是“以校为本”上。

二、理解1:为什么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略(还是没找到- -)2:校本课程开发成功有效的基本标志是什么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

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便捷的获取丰富课程资源的途径。

建立能够满足本校学生多种兴趣需要和适应其个体特点的课程体系,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获得有效地教育和发展机会,师生良性互动,共同促进课程发展。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们学校教育质量得到了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改善、个性自由充分的发展。

'三、应用1.试述如何开发校本课程可以根据泰勒的课程开发原理来展开:只要有能力和条件,每位教师和每个学校都可以开发校本课程;合理利用调查研究,集体审议和课程编制的这三种方法。

第六章教学的基本理论一、识记:1、教学: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2、教学的本质: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二、理解:1: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有理论指导的教学;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具有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

2:简要回答古代学校教学的特征:培养统治人才是教学的基本宗旨;教学内容以人文学科为主;面向少数学生,教学具有等级性;以个别教学为主,教学质量和效益较低。

》3:简要回答优化教学的标准: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高效率标准,既合理投入下的效益最大化;真善美的过程标准。

三、应用1.简述优化教学的基本策略。

遵循教学规律;开展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

第七章教学目标与教学功能一、识记:1、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

二、理解1:教学目标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几种最终目标和直接目标;明显目标和隐蔽目标;学科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哪些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标准功能。

3:简要回答布鲁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

认知领域的目标,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为六个层次,即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情感领域的目标;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4: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三、应用1:简述设计和编写内容点教学目标的编写。

1确定教学目标层次。

>2讲课时教学内容分解成内容点并确定内容点教学目标。

3选定教学目标的表达形式。

4会出“内容点教学目标表”第八章教学模式一、识记1: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者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

2:研究性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搜索的一种教学方式。

3: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三种水平:有结构的研究;指导型研究;自由探究。

二、理解1:教学模式有何特点.整体性、中介性、相对性、可操作性和效益型。

2:制约教学模式选择和运用的因素有哪些教学目标和任务;具体学科的性质;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学生学习特点及风格;教师自身的优势;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

3.教学模式有何发展趋势第一,由单一到多样;&第二,有归纳到演绎再到归纳和演绎并举;第三,有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第四,由刻板到灵活;由被动型到主动性;有传统方法到现代技术手段。

第九章教学方法一、识记1: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的总称。

2:讲授法:教师用连贯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

3:发现学习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并通过这一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资料,材料进行自行进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验证假设,以此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4:程序教学法:将教材分成一个个小的部分,按照严格的逻辑编成程序,由学生自己按照程序学习。

5:讲授法的类型: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6:谈话法的方式:复习性谈话;启发性谈话;总结性谈话;研究性谈话;个别谈话;集体谈话。

二、理解1:采用讲授法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好问题;善于提问;做好谈话后的总结性工作。

2:程序教学法的特点是什么一是小步子,二是主动积极的反应,三是及时反馈,四是自定步调。

三、应用1:试述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教学方法的启发性;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函变形;教学方法的探究化和研究化,教学方法的主体化和个体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第十章教学手段一、识记1:教学手段: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和设备。

二、理解1:教学手段有何功能影响课程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学生的关系;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影响教学组织形式。

2:教学手段的选择原则是什么发展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经济型原则,教学最优化原则,健康和安全原则。

三、应用\1: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教学有何影响影响是深远的;能够增强教学手段的诸多教学功能,丰富教学活动;教学手段现代化也给学校教学带来新问题;清醒认识其优缺点,既不盲目崇拜,也不能完全排斥。

第十一章教学组织形式识记1:教学组织形式: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班级授课制:通常称为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3:道尔顿制:他主张改变传统教学法中几乎不考虑每个学生自身特点的弊端,是学习者能够按照自定的步调学习,针对传统方法中各科的课程时刻表不分优劣生一律平等弊端,依据每个儿童学习各科的难易程度适当的分配课程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