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安江模型按泰森多边形法分块,以一个雨量站为中 心划一块。这种分法便于考虑降雨分布不均,不考虑 其它的分布不均。
-2002.12-
第四章 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
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黄国如
-2002.12-
第四章 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
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黄国如
新安江模型的流程图见图。图中输入为实测降雨P 和实测蒸散发能力EM,输出为流域出口断面流量Q 和流域蒸散发量E。方框内是状态变量,方框外是常 数常量。模型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蒸散发计算、产 流量计算、水源划分和汇流计算。
-200Fra Baidu bibliotek.12-
第四章 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
新安江模型的结构
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黄国如
蒸散发计算原理
各层蒸散发的计算原则是,上层按蒸散发能力蒸发,上层 含水量蒸发量不够蒸发时,剩余蒸散发能力从下层蒸发, 下层蒸发与蒸散发能力及下层含水量成正比,与下层蓄水 容量成反比。要求计算的下层蒸发量与剩余蒸散发能力之 比不小于深层蒸散发系数。否则,不足部分由下层含水量 补给,当下层水量不够补给时,用深层含水量补充。(上层 以蒸散发能力蒸发,直到上层水分耗尽,才蒸发下层;下层土壤 蒸散发量与剩余蒸散发能力(流域蒸散发能力与上层蒸散发 量之差)及下层土壤实际含水量成正比。)
-2002.12-
第四章 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
新安江模型的基本原理
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黄国如
新安江模型是分散性模型,可用于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湿润季 节。当流域面积较小时,新安江模型采用集总模型,当面积较大时 ,采用分块模型。它把全流域分为许多块单元流域,对每个单元流 域作产汇流计算,得出单元流域的出口流量过程。再进行出口以下 的河道洪水演算,求得流域出口的流量过程。把每个单元流域的出 流过程相加,就求得了流域的总出流过程。
-2002.12-
第四章 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
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黄国如
新安江模型的结构
蒸散发计算 新安江三水源模型中的蒸散发计算采用的是三层蒸发计算 模式,输入的是蒸发器实测水面蒸发和流域蒸散发能力的 折算系数K,模型的参数是上、下、深三层的蓄水容量WUM 、WLM、WDM(WM=WUM+WLM+WDM )和深层蒸散发系数K。输出 的 是 上 、 下 、 深 各 层 的 流 域 蒸 散 发 量 EU、EL 和 ED(E=EU+EL+ED )。计算中包括三个时变参量,即各层土壤 含水量WU、WL和WD(W=WU+WL+WD)。以上的WM、E、W分别表 示总的流域蓄水容量、蒸散发量、土壤含水量
第四章 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
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黄国如
第四章 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
1 概述 2 新安江模型的基本原理 3 新安江模型的结构
蒸散发计算 产流量计算 水源划分 汇流计算
4 新安江模型的参数
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 模型参数的率定
-2002.12-
第四章 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
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黄国如
-2002.12-
第四章 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
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黄国如
世界上第一个流域水文模型-Stanford模型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 目前全世界已提出数以百计的流域水文模型。主要包括由美国天气 局V. T. Sitten提出的API模型、N. H. Crawford和R. K. Linsley提出的 斯坦福模型以及R. J. C. Bernash等提出的萨克拉门托模型,日本国 立防灾科学研究中心菅原正已教授提出的水箱模型,丹麦技术大学 提出的NAM模型,以及原华东水利学院赵人俊教授提出的新安江 模型。这些概念性水文模型对流域的降雨径流过程进行了较为细致 的模拟。由于这些模型具有较好的结构形式和良好的模拟预报精度 ,因此在洪水实时预报中得到广泛地应用。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应用 最为广泛的新安江三水源模型。
-2002.12-
第四章 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
新安江模型的基本原理
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黄国如
该模型按照三层蒸散发模式计算流域蒸散发,按蓄满产流概念计算 降雨产生的总径流量,采用流域蓄水曲线考虑下垫面不均匀对产流 面积变化的影响。在径流成分划分方面,对三水源情况,按“山坡 水文学”产流理论用一个具有有限容积和测孔、底孔的自由水蓄水 库把总径流划分成饱和地面径流、壤中水径流和地下水径流。在汇 流计算方面,单元面积的地面径流汇流一般采用单位线法,壤中水 径流和地下水径流的汇流则采用线性水库法。河网汇流一般采用分 段连续演算的Muskingum法或滞时-演算法,但它一般不作为新安 江模型的主体。
-2002.12-
第四章 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
新安江模型的基本原理
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黄国如
原华东水利学院的赵人俊教授于1963年初次提出湿润地区以蓄满产 流为主的观点,主要根据是次洪的降雨径流关系与雨强无关,而只 有用蓄满产流概念才能解释这一现象。上个世纪70年代国外对产流 问题展开了理论研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1978年出版的《山坡水 文学》,它的结论与赵人俊先生的观点基本一致:传统的超渗产流 概念只适用于干旱地区,而在湿润地区,地面径流的机制是饱和坡 面流,壤中流的作用很明显。20世纪70年代初建立的新安江模型采 用蓄满概念是正确的。但对于湿润地区,由于没有划出壤中流,导 致汇流的非线性程度偏高,效果不好。80年代初引进吸收了山坡水 文学的概念,提出三水源的新安江模型。
-2002.12-
第四章 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
新安江模型的基本原理
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黄国如
概念性模型的结构应该反映客观水文规律,参数应该代表流域的水 文特征,把模型设计成为分散性的,主要是为了考虑降雨分布不均 的影响,其次也便于考虑下垫面条件的不同及其变化。降雨分布不 均,不但对汇流产生明显的影响,而且对产流也产生明显的影响。 如果采用集总性模型,应用面平均雨量来进行计算,误差可能很大 ,而且是系统性的。
流域水文模型可分为物理模型、概念性模型和系统 模型。在水文预报中,概念性模型和系统模型应用 较多,此处主要介绍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
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属于数学模型,它与物理模型相比,具有许多 优点:一是它的所有条件均可由原型观测资料直接给出,不受比尺 的限制,即数学模型无相似律问题;二是它的边界条件及其它条件 可严格控制,也可随时按实际需要改变;三是它的通用型较强,只 要研制出一种适用的应用软件,就可用来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四 是它具有理想的抗干扰性能,只要条件不变,重复模拟可以得到相 同的结果,不会因人、因地而异;五是它的研制费用相对较低。因 此,流域水文模型的研制和应用受到水文学家和水文工作者的普普 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