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腰大池引流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腰大池引流的护理

腰大池引流的护理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置管后严格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如有无恶心、呕吐,原有头痛症状程度是否减轻等,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2.引流液的观察脑脊液由脑内脉络丛生成,每日量约500 ml,每日引流量以400~500 ml为宜,引流管口必须高于腰椎管水平3-4cm,引流袋则应低于椎管水平,根据患者颅内压高低调整引流袋高度,以防脑脊液引流过多或引流不畅,从而继发枕骨大孔疝、颅内出血、低颅压及气颅等。

同时观察引流液的性状,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引流液为浅红色,如出现大量鲜红色的引流液提示有再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

3. 引流管的护理引流导管要用3M医用敷料帖固定,患者宜取侧卧位,对躁动者予约束带约束,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因引流管细长,在翻身、搬动患者时,由两人以上共同完成,防止牵拉及误拔引流管,操作完毕后,须检查引流管有无扭曲、受压、脱落,保持引流通畅。

如引流不畅时,积极找出原因。

如堵塞或血性引流液较浓的患者,可经引流管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更换引流管或重新置管。

4. 预防感染首先减少室内人员流动,限制探视,保持空气清新。

其次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清洁,搬动患者时可暂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流,在进行各项操作时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

同时,注意引流袋及引流管各个接头处引流袋悬挂高度应低于脑脊液平面10 cm左右,防止引流液逆流。

倾倒引流液时避免抬高引流袋以免反流,要严格无菌操作。

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定期留取脑脊液做脑脊液的常规及生化检查,查脑脊液糖、蛋白及细胞计数,必要时可做细菌培养,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颅内感染。

5. 皮肤护理为避免发生褥疮,皮肤护理至关重要。

帮助患者翻身并及时更换湿衣服,对身体骨隆突处垫气圈、局部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碎屑,防止褥疮发生。

由于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褥疮。

6. 生活护理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多饮水,以防尿路感染。

蛛网膜下腔引流管

蛛网膜下腔引流管

蛛网膜下腔引流的护理常规
【定义】
蛛网膜下腔持续腰大池引流的目的是排出血性脑脊液,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血症状,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大夫。

2.引流管的固定引流管沿脊柱侧向头部方向延长固定,从肩侧伸出固定于床旁,引流袋低于创口15—20㎝为宜,引流袋置于床下低于脑脊髓,远离肛门减少感染
3.保持引流通畅加强引流管护理的宣教,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引流管牵拉、滑脱、扭曲、受压。

搬动患者时要先夹闭引流管,待安稳后再打开引流管。

烦躁的病人适当约束,并加强巡视。

4.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脑脊液一般每天产生约500毫升,要保持引流液匀速外滴。

控制流速小于或等于10滴/min一般2—5滴/min为宜.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大夫。

5.预防感染保持置管处敷料清洁干燥。

6.健康指导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必要时使用缓泻剂。

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7.及时拔管:引流脑脊液<50ml即可拔管。

拔管前夹管24-48h观察病情变化。

【管理资料】腰大池引流术后护理常规汇编

【管理资料】腰大池引流术后护理常规汇编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ຫໍສະໝຸດ !谢谢腰大池引流术后护理常规
二、术中护理
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及瞳孔变化。如病 人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或同时缩小、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意识不清、 呼吸不规则等症状时,提示脑疝形成,应立即报告医生,停止操作,配 合医生采取相应抢救措施。
三、术后护理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置管后严格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严密观察 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如有无恶心、呕吐,原有 头痛症状程度是否减轻等,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2.引流管的固定:我们将EDM导管沿脊柱侧向头部方向延长固定,从肩 侧伸出固定于床旁输液架上,这样既可防止引流管打折,方便患者翻 身,又可远离肛周而减少引起感染的机会。引流管口必须高于腰椎管水 平3~4cm,引流袋则低于椎管水平。患者翻身或躁动时常可致引流管脱 落或不通畅,每次巡视时,仔细检查引流管有无弯曲、受压、折叠等现 象。在搬动患者或转运的途中应先关闭引流管,以免引起脑脊液逆流。 对烦躁不安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镇静或约束,以免引流管被牵拉及拔 除。
7.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严格无菌操作。②注意病人 体位和引流瓶的高度。一般病人取仰卧位,头高15~20&ordm;。如果病 人改变体位,引流瓶重新调节高度,防止脑脊液返流。通过调节引流管 水止和引流瓶位置的高低控制流速和流量。急性期引流管部分开放,引 流瓶平或略低于腋中线水平(0~5cm),7天后可下调至5~10cm,水 止完全开放。③控制引流量,防止引流速度过快导致张力性气颅的发 生。④每天送检脑脊腋生化及常规,以调整治疗方案。
常见的并发症有:①张力性气颅:主要是由于脑脊液引流速度过快、流 量过多所致。②颅内感染:由于置管时间过长或者操作不正当引起的逆 行性感染。③引流管不通畅:主要原因有引流管打折、位置不当、导管 堵塞等。④神经根刺激症状:可能与腰大池引流管留置时间过长有关。 ⑤穿刺处脑脊液漏或渗液:由于带管时间长引流管摩擦所致。

腰大池引流管护理常规

腰大池引流管护理常规

腰大池引流管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要点
1、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体温、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

2、观察穿刺点周围情况。

3、观察引流液色、质、量。

4、并发症观察。

【常见护理问题】
1、引流管效能降低
2、有感染的危险
3、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低颅压、气颅、枕骨大孔疝
【护理措施】
1、参见神经外科一般护理。

2、参见脑室外引流护理。

3、卧位:腰穿持续引流置管术后,去枕平卧 6h,以后平卧位或遵医嘱。

4、妥善固定引流装置:腰穿持续引流管高度为引流管滴管最高点距腰椎管水平3-4cm 或遵医嘱,引流袋低于腰椎水平。

5、观察引流量、色、质和速度:一般成人每日可产生脑脊液 500ml,应严格控制引流量,根据病情控制流速,一般为 2-4 滴/min,每小时引流量约为 12ml,每日引流量 150-320ml,当患者改变体位时,重新调节引流管高度,使颅内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同时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如脑脊液由清亮变浑浊、有沉淀物或出现鲜红色脑脊液时,应汇报医生予以处理。

6、保持穿刺点及各个接口处的敷料干燥,如有潮湿,及时通知医师。

7、预防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防止院内感染,倾倒引流袋、调节高度时,先夹闭引流,连接部位,用无菌纱布包裹保护,防止脱出,随时观察置管部位皮肤,如有发红、肿胀或穿刺点渗漏等异常现象,及时汇报医生予以处理。

8、拔管:拔管前遵医嘱抬高引流管高度或夹闭引流管,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头痛及呕吐等颅高压症状;若出现上述症状,立即降低引流管高度或开放引流管,并通知医师;拔管后观察伤口有无脑脊液漏。

9、健康指导:参见脑室外引流健康教育。

腰大池引流管护理常规

腰大池引流管护理常规

腰大池引流管护理常规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置管后严格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如有无恶心、呕吐,原有头痛症状程度是否减轻等,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二、引流液的观察:脑脊液由脑内脉络丛生成,每日量约500 ml,每日引流量以400~500 ml为宜,我科一般在200-300ml,需要24小时保持持续并匀速引流。

根据患者颅内压高低调整引流袋高度,以防脑脊液引流过多或引流不畅,从而引发低颅压、脑疝、颅内出血等。

同时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如出现大量鲜红色的引流液提示有再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

三、引流管的护理:固定及防脱管引流导管要用3M医用敷料帖固定,对躁动者予约束带约束,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因引流管细长,在翻身、搬动患者时,由两人以上共同完成,防止牵拉及误拔引流管,操作完毕后,须检查引流管有无扭曲、受压、脱落,保持引流通畅。

如引流不畅时,积极找出原因。

如堵塞或血性引流液较浓的患者,可经引流管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由医生操作),必要时更换引流管或重新置管。

四、预防感染:首先减少室内人员流动,限制探视,保持空气清新。

第二: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清洁,在进行各项操作时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

第三:注意引流袋及引流管各个接头处防止松脱,防止脱管或感染。

第四:搬动患者时、外出检查时、倾倒引流液时,均需暂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流。

第五: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第六:定期留取脑脊液做脑脊液的常规及生化检查,查脑脊液糖、蛋白及细胞计数,必要时可做细菌培养,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颅内感染。

五、皮肤护理:帮助患者翻身并及时更换湿衣服,对身体骨隆突处垫软枕、局部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碎屑,防止压疮发生。

六、生活护理: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多饮水,以防尿路感染。

对昏迷患者,每天口腔护理bid。

因腰大池持续外引流,丢失了大量的蛋白质,要鼓励患者进食,昏迷患者给予鼻饲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热量的食物,补足所需的营养。

持续腰大池引流护理常规.doc

持续腰大池引流护理常规.doc

持续腰大池引流护理常规一、疾病概述是将引流管放置到腰大池内引流脑脊液,是治疗脑积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的一种方法,以便持续释放血性脑脊液或感染性脑脊液降低颅内压力和监测颅内压力。

二、观察及护理要点观察要点内容护理要点严密观察病1、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其他异常症状情变化2、置管后去枕平卧6h,12h 内密切观察,24h 后根据病情定时监测保持引流通1、妥善固定畅2、引流管口必须高于腰椎管水平3—4cm,引流袋则低于腰椎管水平3、加强巡视4、对于烦躁者,可给予适当的约束或镇静严格控制引1、避免引流过量,防止继发枕骨大孔疝、颅内出血、流速度低颅压2、引流量为200-300ml/h3、根据引流量调节引流袋的高度或开关4、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加强营养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热量的食物,补足所需的营养并发症1、由于脑脊液引流速度过快、流量过多所致张力性气颅2、严格无菌技术。

保持皮肤干燥,每天换药一次。

防颅内感染止脑脊液逆流。

预防感染1、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引流瓶2、一般病人采取仰卧位,头高15°-20°若改变体位,引流瓶重新调节高度,防止脑脊液返流3、通过调节引流管水止和引流瓶未知的高低控制流速和流量。

4、控制引流量5、每天送检脑脊液生化及常规6、及时拔管:脑脊液颜色澄清、各项指标恢复(脑脊液红细胞<100×106/L,蛋白<0.8g/L).置管时间一般3-7d。

拔管前应试夹24h-48h健康指导1、病人应卧床休息,不要随意更换体位及调节引流开关2、躁动病人应防止引流管的脱落,必要时约束带固定。

3、引流袋不能高过穿刺点4、减少探视和人员流动。

持续腰大池引流及护理

持续腰大池引流及护理

进一步研究持续 腰大池引流在各 种疾病中的疗效 差异为临床治疗 提供更有针对性
的方案。
探讨持续腰大 池引流与其他 治疗手段的联 合应用以提高
治疗效果。
深入研究持续 腰大池引流对 脑脊液循环的 影响以更好地 了解其作用机
制。
针对持续腰大池 引流术后的护理 措施进行深入研 究以提高患者的 康复效果和生活
引流管的拔除: 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和引流情况 适时拔除引流管 避免不必要的并
发症。
引流管:用于将脑脊液引 流出脑室系统
引流袋:用于收集引流出 的脑脊液
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引流 管防止移位或脱落
连接管路:用于连接引流 管和引流袋
引流管放置:将 引流管放置在腰 大池内确保引流 管通畅无阻。
引流液收集:收 集引流液观察引 流液的颜色、性 质和量并记录相 关信息。
质量。
注意事项:在持续腰大池引流期间应 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自身认知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确保患 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定期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以及时发现并发症的迹象。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引流管的扭曲、压迫以免影响引流效果。 定期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时发现感染等并发症。 对于出现的并发症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药物治疗、引流管的更换等。
评估指标:包 括症状缓解程 度、影像学检
查结果等
评估方法:采 用量表进行评
价如改良 Rnkin评分等
评估周期:根 据病情和治疗 方案确定一般 为治疗前、治 疗后1个月、3 个月和6个月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评估指标 进行评价分为 治愈、显效、 有效和无效四 个等级
病例选择:选取典型病例具有代表性 疗效评估:通过量表、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评估引流效果 数据分析:对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经验分享:总结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持续腰大池引流及护理课件

持续腰大池引流及护理课件

操作步骤
01
准备腰大池引流 装置,包括引流 管、引流袋、固
定装置等。
02
确定腰大池引流 的位置,通常在
腰部或腹部。
03
消毒皮肤,铺无 菌巾,戴无菌手
套。
04
穿刺腰大池,将 引流管插入腰大 池,确保引流管
在腰大池内。
05
固定引流管,确 保引流管不会滑
脱或移位。
06
连接引流袋,将 引流管与引流袋 连接,确保引流 液能够顺利流入
03 保持引流袋的位置正 确,防止引流液回流
04 定期更换引流袋,防 止感染
腰大池护理
护理目标
1 保持腰大池引流通畅,防止感染 2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及时调整引流速度 3 保持引流管固定,防止脱落或移位 4 保持患者舒适,减轻疼痛和焦虑感 5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腰大池引流装置,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护理措施
保持引流管通 畅,防止堵塞
定期更换引流 袋,防止污染
观察引流液的颜 色、性质和量, 及时记录
指导患者进行腰 大池引流的自我 护理,提高自我 管理能力
保持引流管周围 皮肤清洁,防止 感染
定期进行腰大池 引流的评估,调 整护理方案
护理效果评估
引流效果:观察 引流液的颜色、 性质和量,判断
引流效果引流液的颜 色、性质和量。
08
定期更换引流袋, 保持引流通畅。
09
停止引流时,拔 除引流管,压迫 止血,观察有无
出血或感染。
10
做好护理记录, 包括引流时间、 引流量、引流液
性质等。
注意事项
01 保持引流管通畅,防 止堵塞
02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 性质和量,及时记录
持续腰大池引流及护 理课件

腰大池引流管的护理

腰大池引流管的护理

腰大池引流管
5、及时拔管:引流脑脊液〈50ml/d当患者 一般情况好转、脑脊液各项指标正常、脑脊 液漏消失即可拔管,拔管前夹管24-48h观察 病情变化。 6、加强营养。鼓励患者进食粗纤维、高蛋 白、高热量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以保 持大便通畅。 7、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基层护理。
腰大池引管的护理
姓名
腰大池引流管
一、适应症 1、颅内感染 2、术后持续脑脊液漏者 3、可行颅内压检测, 控制颅内压。 二、在腰椎3-4或腰4-5椎体间 穿刺置管于蛛网膜下腔。
腰大池引流管
三、护理 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集有无头痛、 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等。置管术后要去枕平卧4-6小 时。 2、高度:起初引流管口同创口齐平,病症中随颅内 压调节。 3、标记和妥善固定。 4、观察量、色、性状:①2-5滴/min为宜,引流量 控制在40-350ml/d。②无色澄清为正常,有色或混 浊、呈毛玻璃状或絮状物示颅内感染。

腰大池引流管的护理

腰大池引流管的护理

免责条款
(1)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2)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13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第二节 合同的订立
二、合同格式条款
(三)对格式条款的解释 1.理解有争议,按通常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
“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2.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以 防脑脊液漏的再发生。
第二节 合同的订立 一、订立形式
书面
口头
形式
形式
其他 形式
10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真题示例∙判断题
王某与吴某通过电子邮件签订的化妆品买卖合同属于书面形式的合同。( ) √
11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第二节 合同的订立
二、合同格式条款
(一)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义务——“提请注意” 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
因,注意检查引流管是否扭曲、脱落。
二、观察要点 1、加强营养 (1)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热
量的食物、补足所需的营养。
二、观察要点
并发症:颅内感染 (1)由于脑脊液引流速度过快、流量过多所
致。 (2)严格无菌技术,保持皮肤干燥,每天换
药一次,防止脑脊液逆流。
三、预防感染 1严格无菌操作。 2、控制引流量。 3、定期送检脑脊液生化及常规。 4、及时拔管:置管时间一般3-7d,拔管后严
(一)要约 1.要约应具备的条件 (1)内容具体确定; (2)必须是特定人所为的意思表示; (3)要约必须向相对人(可以是特定相对人,也可以是不特定相对人)发出; (4)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的约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根据引流量调节引流袋的高度或开关
4、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
加强营养
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热量的食物,补足所需的营养
并发症
张力性气颅
颅内感染
1、由于脑脊液引流速度过快、流量过多所致
2、严格无菌技术。保持皮肤干燥,每天换药一次。防止脑脊液逆流。
预防感染
1、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引流瓶
2、一般病人采取仰卧位,头高15°-20°若改变体位,引流瓶重新调节高度,防止脑脊液返流
2、置管后去枕平卧6h,12h内密切观察,24h后根据病情定时监测
保持引流通畅
1、妥善固定
2、引流管口必须高于腰椎管水平3—4cm,引流袋则低于腰椎管水平
3、加强巡视
4、对于烦躁者,可给予适当的约束或镇静
严格控制引流速度
1、避免引流过量,防止继发枕骨大孔疝、颅内出血、低颅压
2、引流量为200-300ml/h
3、通过调节引流管水止和引流瓶未知的高低控制流速和流量。
4、控制引流量
5、每天送检脑脊液生化及常规
6、及时拔管:脑脊液颜色澄清、各项指标恢复(脑脊液红细胞<100×106/L,蛋白<L).置管时间一般3-7d。拔管前应试夹24h-48h
健康指导
1、病人应卧床休息,不要随意更换体位及调节引流开关
2、躁动病人应防止引流管的脱落,必要时约束带固定。
3、引流袋不能高过穿刺点
4、减少探视和人员流动
持续腰大池引流护理常规源自持续腰大池引流护理常规一、疾病概述
是将引流管放置到腰大池内引流脑脊液,是治疗脑积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的一种方法,以便持续释放血性脑脊液或感染性脑脊液降低颅内压力和监测颅内压力。
二、观察及护理要点
观察要点
内容
护理要点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其他异常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