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汉市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工程的思考
涨渡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内容
涨渡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内容
涨渡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生态工程,旨在保护和恢复涨渡湖湿地的生态环境。
以下是该项目的主要内容:
1. 水质改善:通过实施水污染治理措施,改善水质,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这包括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水质监测和监管等。
2. 植被恢复:通过种植适合湿地的植被,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植被群落,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
3. 鸟类保护:建立鸟类保护区,加强对鸟类的保护,促进鸟类种群的增长。
同时,开展鸟类监测和调查,了解鸟类种群动态,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4. 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旅游,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实现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这包括建设观鸟平台、科普教育设施等,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5. 监管机制:建立湿地生态修复项目的监管机制,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长期维护。
这包括建立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巡查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涨渡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将有助于恢复湿地的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并为周边地区带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各国纷纷设立自然保护区,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本文将探讨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相关措施,从而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一、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交错的过渡地带,是地球上极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
它不仅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还能够调节气候、防洪、净化水质、维持土壤肥力等,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由于城市化、农业开发、工业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湿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重要任务。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的主要载体。
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可以限制开发活动、加强监管力度、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从而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1. 强化管理和监测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的首要任务是要加强对湿地的管理和监测。
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巡护力量、建立监测站点等手段,可以加强对湿地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违法行为和环境问题,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生态修复和栖息地恢复充分利用湿地的自然修复能力,通过植被恢复、水质净化、栖息地重建等措施,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和栖息地恢复工作。
可以引入适宜的物种,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提高其生态服务功能。
3. 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加强对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唤起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热情。
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组织志愿者开展湿地保护活动,共同推动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4. 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开展湿地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探索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规律和技术手段,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由水和陆地交汇形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和生态价值的重要体现。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湿地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压力和破坏,因此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有效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各地纷纷开展了湿地公园的建设工作,并积极采取一系列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平衡、改善水质环境、保护湿地动植物多样性、推动科学研究和加强社会宣传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应着力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湿地具有独特的水文地貌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调蓄、净化水体的关键环节,对地区的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恢复湿地的水文地貌,保护湿地特有的水生植物和动物,加强对湿地野生动植物的监测和保护措施,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应注重改善水质环境。
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湿地受到了严重的水污染和生态破坏。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需要加大对水质环境的治理力度,采取生物修复、湿地植被的修复和土壤改良等手段,净化湿地水体,提高水质环境,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更优质的生存条件。
第四,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应积极推动科学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需要科学的知识和技术来支撑保护与恢复工作。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需要加大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和调查力度,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研究,促进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应加强社会宣传。
湿地保护和恢复是一项关乎全局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加强对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的宣传,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和重视,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探究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探究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湿地公园的建设是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同时提供人们合理的休闲娱乐空间。
在建设湿地公园的过程中,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究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以期为未来湿地公园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在其内部生存着大量的生物种类。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需要合理地划定湿地的边界,并采取措施限制游客的活动范围,以免对湿地内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需要设置合理的引导标识和围栏,引导游客进行围观和游览,保护湿地环境。
还需给予相关的教育宣传,提高游客对湿地保护的意识,从而达到湿地保护的目的。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恢复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湿地恢复措施,以恢复湿地原有的生态环境。
需要在建设前对湿地的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充分了解湿地内生物物种和生境的情况。
需要在建设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湿地保护措施,减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建设完成后,需要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如引入适当的水生植物和动物、修复湿地环境,以促进湿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湿地公园建设中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和湿地类型,采取相应的保护与恢复措施。
不同类型的湿地,其保护和恢复措施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沼泽湿地,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避免干扰湿地内的水文环境;对于湿地内的动植物,需要进行科学管理,保护湿地内的生物多样性。
还需要加强湿地周边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湿地公园建设中需要注重与当地政府、专业机构的合作,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管理和监督。
政府和专业机构可以提供相应的科学技术支持,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为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还可以加强对湿地公园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和稳定发展。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湿地是地球上生命的摇篮和氧气的摇篮,它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还是稀有濒危物种的乐园。
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湿地正在面临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为了有效保护和恢复自然保护区内的湿地,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保护意识、规范开发利用、强化管理监督等多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保护意识保护意识是湿地保护与恢复的首要任务。
我们需要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在自然保护区内设立湿地保护宣传中心,展示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组织开展湿地保护主题宣传活动,培养公众对湿地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加强对游客和地方居民的保护宣传教育,普及湿地保护知识,引导人们文明游览,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湿地植被。
二、规范开发利用自然保护区内的湿地资源是有限的,为了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完整性,我们需要加强对湿地开发利用的规范管理。
制定严格的湿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办法,明确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范围和方式,严格控制开发建设项目。
对于已经存在的违法违规开发行为,要依法予以取缔和整治,恢复湿地原貌。
鼓励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和观光项目,同时加强生态修复和恢复工作,让游客在保护的前提下,感受湿地的自然之美。
三、强化管理监督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管理监督是保障工作落实的重要环节。
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加强对湿地资源的日常监测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湿地破坏行为。
强化湿地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水平。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定期发布湿地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湿地保护与恢复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四、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支持科学研究与技术支持是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的重要保障。
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科学研究,开展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探索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模式和技术手段,积极采用湿地植被恢复、水质净化等技术手段,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探究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探究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摘要】湿地公园建设旨在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这对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本文探讨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包括选择建设区域、生态修复、公众参与和教育宣传、监测与评估机制等方面。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能有效提升湿地保护的效果。
湿地公园建设需谨慎选择合适区域,注重生态修复,增强公众参与和教育宣传,并建立科学监测机制。
湿地公园建设与湿地保护紧密相连,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湿地保护与恢复应继续深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关键词】湿地公园建设、湿地保护、恢复措施、生态修复、公众参与、教育宣传、监测与评估、重要意义、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湿地公园建设的背景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中最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服务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湿地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湿地生态系统逐渐失去平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公园建设成为一种重要的方式。
湿地公园是通过人为干预和管理,重建湿地的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服务能力。
除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外,湿地公园还能提供人们休闲娱乐、教育科普的场所,成为城市绿肺,改善环境质量。
湿地公园建设的背景是在当前湿地受到严重破坏和污染的背景下,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重建湿地的生态功能,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湿地公园建设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推动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1.2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湿地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不仅是丰富多样的生物栖息地,还能够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在于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湿地公园建设在城市绿地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以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本文将从湿地保护与恢复的角度,探讨湿地公园建设中的关键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中需要进行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工程。
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湿地公园的边界和功能区划。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采用生态修复的手段,恢复受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
可以进行湿地植被的重植和湿地地形的恢复,以加强湿地的水文功能和生态适应能力。
湿地公园建设需要进行湿地水系的管理和保护。
湿地的水资源是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运转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湿地水系,确保湿地的水资源充足和清洁。
一方面,需要进行水体的污染治理,减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确保湿地水体的清洁和透明度。
需要进行湿地水体的生态修复,保护湿地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湿地公园建设需要进行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
湿地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拥有大量珍稀濒危的湿地生物物种,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护和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
可以建立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网,对湿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数量进行定期调查和监测;可以建立湿地保护区和禁渔区,限制人为捕捞和破坏行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湿地公园建设需要加强湿地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
湿地环境教育是推动湿地保护与恢复的重要手段,可以增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可以开展湿地环境教育活动,向游客和市民普及湿地生态知识,提高他们对湿地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为。
可以通过宣传和媒体宣传,向社会传递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理念和成果,引导公众共同参与湿地保护事业。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不仅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气候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和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供应者。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湿地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湿地保护和恢复成为当今世界环境保护领域极为重要的议题之一。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湿地公园的建设成为承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历史使命的重要一环。
如何在湿地公园建设中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稳定气候,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供应者。
湿地能够净化水质、调节水量、保持生物多样性、调控气候、保护岸线等重要功能。
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化等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湿地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破坏和减少,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了极大的破坏,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受到了影响。
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1.建立生态保护区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当根据湿地类型和生境特征,建立相应的生态保护区。
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将得到有效保护,物种多样性得以维持并不断恢复。
在保护区内禁止破坏湿地的行为,严格限制人类活动,营造出一个相对自然的生态环境。
通过对保护区内的生物和植被进行科学管理和恢复,使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呵护,生态系统服务得以提供。
2.开展湿地恢复工程开展湿地恢复工程是湿地保护与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湿地生态系统的需要,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如修复湿地植被、修建潮起潮落区、恢复湿地水系等。
通过重建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水循环,促进植被和动物种群的恢复,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和持续稳定。
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控制湿地内的有害物质排放,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3.增加生物多样性为了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增加生物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增加湿地植被种植、修建湿地植物园、设置野生动物保护区域等,以增加湿地内植物和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丰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
探究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探究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和气候调节都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活动的发展,湿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各地纷纷建设湿地公园,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
一、湿地公园建设湿地公园是为了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工作,了解湿地的类型、分布、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以及受到的威胁等情况,为湿地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湿地公园建设中,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包括湿地保护区、生态恢复区、游憩休闲区等功能区的划分和布局,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公园的总体布局和建设方案。
要充分考虑公园的内部交通道路、游步道、观景平台、生态示范区等设施的设置,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公园的建设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和一体化。
在湿地公园建设的过程中,还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争取各种资金来源,如国家级、地方级和国际组织的资金支持,以及通过开展湿地公园的社会化管理和运营,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从而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1. 湿地保护湿地保护是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湿地保护工作中,需要对湿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效保护,限制开发和利用,防止湿地的进一步损失和破坏。
在湿地公园中,可以设立湿地保护区,对湿地的核心区、缓冲区和过渡区进行划分和管理,根据湿地的不同特点和功能,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湿地的生态系统得到有效的保护。
2. 湿地恢复湿地公园的建设还包括对湿地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修复工作。
在湿地公园中,可以采取各种适合的生态修复技术和措施,如湿地的水质净化、湿地植被的恢复和重建、湿地动植物种群的保护和引种等,以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功能恢复。
3. 生态建设以上就是关于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的探讨。
通过科学的湿地公园规划和建设,以及有效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可以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湿地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存挑战,它们受到城市化、污染、开发和过度利用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许多城市已经开始着手建设湿地公园,并采取一系列保护与恢复措施。
本文将从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必要性、湿地公园建设的意义以及具体的保护与恢复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力求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必要性湿地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是陆地和水域相交汇的地带,它们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由于城市建设、农业开垦、工业污染等人为活动的影响,湿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若是不加以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湿地生物多样性将会遭到严重损失,最终对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保护与恢复湿地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保护和恢复湿地有助于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湿地能够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保持水源供应,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湿地是许多鸟类和水禽的栖息地,保护和恢复湿地有助于保护鸟类和水禽等野生动物资源;湿地对于城市风貌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湿地公园建设的意义在城市化进程中,湿地公园的建设对于湿地保护和恢复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湿地公园是城市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绿色空间的增加具有重要的意义。
湿地公园是城市重要的生态景观,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湿地公园是城市公众教育和环保宣传的重要平台,有利于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了解。
湿地公园是城市与自然的重要纽带,有助于增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联系和亲近感。
湿地保护与恢复涉及到许多方面,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措施。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以达到保护与恢复湿地的目的。
探究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探究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1. 引言1.1 湿地公园建设的背景意义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净化水源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人类活动过度开发等原因,湿地面临持续退化和破坏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公园建设成为一种重要的保护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的背景意义在于,通过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可以有效保护当地湿地资源,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湿地公园作为具有教育和科研功能的生态景区,也能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湿地公园建设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湿地公园建设不仅是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一种保护与恢复行为,更是一种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将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支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2. 正文2.1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平衡维护:湿地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如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灾害调节等,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水资源保护:湿地可以净化水质、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质含量,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维护地下水位和水文循环的平衡。
3. 气候调节:湿地具有较强的碳吸存功能,可以减缓气候变化速度,稳定气候系统,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4. 经济价值:湿地是许多珍贵物种的栖息地,为渔业、农业、旅游等行业提供重要的经济资源,保护湿地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湿地保护不仅关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还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必须加强对湿地的保护,促进湿地的恢复和可持续利用,以实现湿地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加剧,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一些珍稀植物和动物面临灭绝的危险。
湿地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护至关重要。
由于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原因,全球湿地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自然保护区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的重要性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遗传资源而设立的一种特殊管理区域。
在自然保护区内,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可以减缓湿地退化和生态破坏的速度。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实现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保护,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自然保护区在湿地保护和恢复中还起着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监测作用。
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湿地保护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1. 制定严格的湿地保护规划和管理制度自然保护区应当制定严格的湿地保护规划和管理制度,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脆弱性,合理划定湿地保护区域和开发利用限制区域,确保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 建立湿地保护区网络3. 推进生态修复和恢复工程针对已经退化和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应当实施生态修复和恢复工程,通过人工干预和生态工程手段,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特征和功能。
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湿地生态修复,可以有效减缓湿地生态系统的恶化速度,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
4. 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自然保护区应当加强湿地环境监测和保护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湿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湿地环境中的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修复,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性。
5. 加强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自然保护区应当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关注度,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工作。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
园艺园林 522022.12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以武汉市为例周佳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摘要:通过对武汉市湿地公园建设和湿地保护工作进行调研可以看到,在实际的保护恢复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不足。
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加大湿地公园的建设和湿地保护修复力度,要进一步有效优化和完善相应的措施和方法,进而确保湿地公园建设能够实现规模化、现代化、优质化的发展,进而为武汉市生态系统的有效完善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
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武汉市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湿地保护和恢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湿地保护;恢复;湿地公园建设;相关问题;解决措施1 引言湿地公园是一种以湿地植物作为主要载体的公园形式,具有规模大和功能性强等特点,对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有着良好的观赏文化价值,是当前一种新型的生态旅游地。
在武汉市的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需要更充分做好实际的保护和恢复维护工作,这样才能更充分体现出湿地公园的建设效能,为其价值的提升奠定基础。
2 武汉市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保护和恢复环节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武汉市也越来越关注湿地公园建设工作,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其重视程度也进一步加大,因此在湿地公园的建设环节进一步有效做好湿地保护和恢复等相关内容,并且在相对应的支持力度和人力物力财力匹配方面有效加强,通过湿地功能的有效开发和湿地公园建设为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提供必要的保障。
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要看到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不足,具体来说,相关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保护和恢复意识和认知需要进一步强化在武汉市的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虽然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湿地公园建设和湿地保护恢复等相关工作,但是相关管理人员或者基层人员往往缺乏足够的湿地保护和恢复意识及认知。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在思想层面没有高度重视,在实践的过程中也没有切实有效的落实,由此导致相对应的湿地保护措施和恢复策略不能在实践过程中有效落实,缺乏足够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可行性,没有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
浅谈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技术
浅谈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技术湿地是地球上一种珍贵的生态系统,它不仅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宝库,还能够起到调节水文环境、净化水质、保护岸线等重要作用。
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内湿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技术被认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一、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湿地是指涵盖了不同水文条件下的各种环境类型,包括沼泽、河流、湖泊等。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高生产力、高蓄水量和高生态稳定性等特点,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湿地还是鸟类、鱼类、昆虫等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和观光资源。
湿地还可以防止洪水、保护岸线、净化水质和维护气候稳定等重要功能。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我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相继颁布了《湿地保护条例》、《水生态补偿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明确了湿地保护的原则和措施,加强了湿地保护的法制保障。
2. 划定湿地保护区。
我国设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管理,保障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加强监测和评估。
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全面了解湿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及时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
4.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引导公众参与湿地保护工作。
以上措施的实施,对于保护我国的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湿地生态恢复技术除了湿地保护外,湿地生态恢复技术也是解决湿地退化和破坏问题的重要途径。
湿地生态恢复技术是通过人为手段,修复和重建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
湿地生态恢复技术包括了各种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湿地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水环境治理、湿地土壤改良等。
下面我们就对其中一些常见的湿地生态恢复技术进行简要介绍:1. 湿地植被恢复。
浅谈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技术
浅谈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技术湿地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全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人类的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和退化的问题日益突出。
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恢复技术成为了当今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湿地保护是指保护和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完整性,以及对其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其中一个重要的策略是加强湿地的法律保护和管理,确保湿地不受破坏和过度开发。
加强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和环境教育也非常重要,只有人们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保护湿地。
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全球湿地保护政策和行动计划,也是保护湿地的关键。
湿地生态恢复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修复破坏或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使其恢复原有生态功能和结构。
常见的湿地生态恢复技术包括湿地纪念建设、人工湿地创建、湿地植被恢复和水质治理等。
湿地纪念建设是通过对湿地的环境修复和再造,使湿地恢复为其原有生态状态。
人工湿地创建是指人工修建湿地以替代或补充自然湿地,以提供类似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湿地植被恢复是通过种植适应湿地条件的植物,恢复湿地植被覆盖,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水质治理是通过净化湿地的入水和排水,改善湿地的水质环境,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在实际应用中,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技术需要综合考虑湿地的自然特性、社会经济因素和生态需求。
在湿地保护方面,需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湿地管理和监测,确保湿地得到有效的保护。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升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并鼓励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行动。
在湿地生态恢复技术方面,需要根据湿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恢复措施,包括湿地纪念建设、人工湿地创建、湿地植被恢复和水质治理等。
也需要考虑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通过湿地生态旅游等方式,推动湿地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恢复技术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湿地修复工程实施的挑战及优化方法
湿地修复工程实施的挑战及优化方法引言湿地是自然界中极为重要的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
它们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减缓洪水、净化水质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
因此,湿地修复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湿地修复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及优化方法。
湿地修复工程的挑战1. 资金不足湿地修复工程往往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包括前期调查、修复技术研究、工程实施和后期管理与维护等环节。
然而,目前的资金投入往往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2. 技术难题湿地修复工程涉及多种技术,如水文调控、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湿地和具体问题选用最合适的技术,这往往具有很高的难度。
3. 利益相关方冲突湿地修复工程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如当地政府、企业、居民和环保组织等。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各方利益可能产生冲突,影响工程进展。
4. 法律法规不健全当前,湿地保护与修复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导致湿地修复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和监管。
5. 长期性与即时性矛盾湿地修复工程往往需要长期投入和持续管理,但现实情况是,政府和社会对湿地修复的即时成效期望较高。
湿地修复工程的优化方法1. 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完善的湿地保护与修复法律法规体系,为湿地修复工程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和监管。
2. 增加资金投入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设立湿地修复专项基金,确保工程实施所需资金。
3. 强化技术研发与交流加强湿地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创新,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
4. 协调各方利益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协调好政府、企业、居民和环保组织等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形成合力。
5. 注重长期性与即时性相结合在湿地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长期效益,也要关注即时成效,确保工程目标的实现。
6. 加强监测与评估对湿地修复工程进行全过程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优化工程方案。
武汉湿地保护与永续利用对策
武汉湿地保护与永续利用对策武汉江汉汇聚,湖泊密布,湿地资源丰富。
自20世纪70年代起,武汉市就在涨渡湖栽植池杉以改善湿地生态。
自1994年设立第一个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始,武汉湿地保护迄今已有20多年历程。
在此过程中,武汉不断完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改革创新湿地保护体制机制,实施江滩改造、一湖一景、大东湖生态水网等重大工程,推广应用先进的湿地保护技术,动员市民参与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环境。
目前,武汉已形成以湖泊保护为特色的湿地保护法规体系和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与湿地公园为核心的湿地保护体系。
截至2014年,全市有2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3个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湿地公园,3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其中沉湖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湿地保护面积约为*****.21 hm2,约占天然湿地的24.56%。
武汉湿地保护也存在不少问题。
根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湿地保护存在面积减少和功能减退、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量”与“质”的双重问题。
而影响中国湿地的主要威胁因子已经从上一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时的污染、围垦、非法狩猎三大因子变化为目前的污染、围垦、基建占用、过度捕捞和采集、1/ 11外来物种入侵五大因子,影响频次和影响湿地面积也在增长,这表明中国湿地资源面临的威胁呈增长态势。
2 武汉湿地保护的问题2.1 湿地保护面积较小武汉市水域总面积2187 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湖泊湿地面积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首位。
但受保护的湿地面积所占全市自然湿地总面积的30%不到,还处于较低水平。
城乡建设用地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时挤压天然湿地的面积,尤其是湖泊湿地的岸线所受威胁较为明显,违法填湖现象仍时有发生,部分郊区湖泊的水域桩被违规移动。
人工濕地的保护还相对落后。
2.2 湿地水生态环境严峻2012年,全市10条主要江河,汉江、沙河水质达到Ⅱ类,长江、金水、滠水、倒水、举水等水质达到Ⅲ类,东荆河、通顺河和府河3条河段水质劣于Ⅲ类。
浅析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
浅析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是保障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湿地是陆地和水域的过渡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态平衡和生态服务提供者,具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功能。
然而,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湿地遭到了严重破坏和污染,湿地面积锐减,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遭到了威胁,必须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恢复。
一、强化湿地保护意识,加大湿地保护投入。
保护湿地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保护制度,加大保护投入。
企业应该深化环境保护意识,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减少对湿地的污染和破坏。
公众应该加强环境意识,保护湿地不仅是为了当下,更是为了后代。
二、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维护和恢复。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平衡和生态服务提供者,必须保障其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和恢复。
这需要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定科学的管理和恢复计划,限制破坏性开发和行为。
三、推进生态补偿,弥补湿地生态损失。
湿地面积的减少会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影响生态系统服务质量和生态安全。
对于因开发造成湿地生态损失的,应当进行生态补偿,包括生态修复、资源补偿等方式,让开发者对生态环境负起责任。
四、促进科技创新,提高湿地保护和恢复水平。
科技创新是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湿地保护技术和设备研发,提高保护和恢复水平,推进湿地科研、生态监测和信息共享等工作。
总之,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是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加大投入,加强保护,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加强生态补偿,促进科技创新,实现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湿地保护与恢复策略的探讨
湿地保护与恢复策略的探讨湿地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对于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分开发和污染,全球湿地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因此,湿地保护和恢复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1. 限制湿地开发。
通过政府立法、多部门联合行动以及社会教育等手段,来限制湿地的开发。
湿地的开发必须在审批、管理等环节实施水环境保护。
政府应该为企业提供积极的引导政策、鼓励采用更生态可持续的开发方式以及制定环保补偿机制。
2. 建立湿地保护制度。
通过制度规范对湿地资源的管理、监管和保护工作的实施。
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制定,对湿地保护进行落实。
3. 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手段,宣传湿地的生态、环境、经济和文化价值,增强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推动湿地保护的工作。
1. 积极实施湿地生态复原。
通过湿地的生态复原来修复湿地本身的生态系统,还原湿地的生态体系与环境。
在湿地修复中应注重湿地的整体性;注重生态工程可能的影响性。
2.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在群众文化普及程度较高的地区,成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实现范围内湿地资源的有效保护,恢复湿地和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
3. 开展湿地生态旅游。
以湿地生态旅游的方式,加速湿地修复,同时增加人们对湿地生态的认识与保护。
通过生态旅游的方式,促进湿地的转型和变革,促进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湿地保护和恢复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只有人类与自然相互尊重,才能共同实现互利共赢。
(101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武汉市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工程的思考王国和张汉平宋新从陈立(武汉市新洲区林业局430400)[摘要] 涨渡湖湿地是武汉市新洲区唯一的市级湿地保护区.从涨渡湖现状进行分析,就如何加强湿地恢复工程进行了阐述,对湿地恢复建设工程针对性提出一些建设方案,旨在更进一步建设好涨渡湖湿地保护区.[关键词]涨渡湖湿地保护区恢复工程涨渡湖湿地,作为我国第一个通过确定江湖连通机制来开展湿地保护的湖泊,是长江中游北岸的重要湿地,是江湖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鱼类和侯鸟的重要栖息地和淡水物种资源库。
2002年12月涨渡湖湿地被世界自然基金会选为WWF—HSBC长江示范项目第一个示范点,开始了保护涨渡湖湿地的工作。
2003年9月30日,新洲区政府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签订涨渡湖湿地保护示范项目协议。
2004年7月28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发文批准建立市级“武汉市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2007年8月,国家林业局将涨渡湖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工程建设纳入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纲要》之中。
一、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与范围项目区位于武汉市新洲区境内,北靠大别山余脉、东西承接举水、倒水,南临长江,至武汉市区57公里。
其地理坐标为东径114°52′—114°34′,北纬30°45′—30°32′。
项目区内现有阳逻街、双柳街、龙王咀农场、涨渡湖渔场、涨渡湖林场等5个街镇场、有30个行政村、189个村民小组、5643户、19160人、保护区内总面积为13389公顷,其中耕地3722公顷、水面6236公顷、林地661公顷、建设用地1382公顷、园地228公顷、未利用地1158公顷。
(二)自然状况1、地形地貌涨渡湖西为低山丘陵,南临长江,东北均为平原湖区。
自然保护区内有河流、湖泊等天然湿地约9000公顷,有人工湿地约2000公顷。
2、气象状况涨渡湖自然保护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
春季天气多变,常有连阴雨和冻害;春末夏初,偶见风、雹灾害。
夏季高温多雨,初夏属梅雨季节,雨期长短不一。
秋季日温差增大,有时晴天过多,有时秋雨连绵。
冬季气温最低,常有大风、寒潮和冰冻。
保护区年日照时数为1,932.8h,年平均水温为19.1℃,年平均气温为17.0℃,年平均降水量为1,242.3mm,年平均蒸发量为1,525.4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1%。
3、水质状况涨渡湖区水质优良,达国家二级标准,无任何工业污染。
(三)资源状况1、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区内分布有浮游动物28种,底栖动物52种,野生鱼类约有52种,两栖类10种,爬行纲16种,鸟类142种,哺乳动物20种。
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即白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种,其中两栖类1种(虎纹蛙),鸟类5种(小鸦鹃、红脚隼、红隼、普通鵟、斑头鸺鹠)和兽类2种(水獭、小灵猫)。
保护区内湿地经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仅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就有114种,如冬季有9种野鸭大量分布于涨渡湖、陶家大湖等湖中,小鸊鷉、董鸡、白胸苦恶鸟、凤头麦鸡等典型湿地鸟类分布广,数量多;而喜鹊、灰喜鹊、八哥、鹊鸲、棕背伯劳、家燕、乌鸫等成为农田村落类群优势种。
保护区内分布有维管束植物472种,隶属113科314属。
其中蕨类植物12科、14属、17种,裸子植物2科、5属、6种,被子植物99科、295属、449种。
其中,国家II级保护植物有水蕨、粗梗水蕨、莲、喜树和野菱5种。
2、旅游资源①人文历史资源。
涨渡湖原本为长江,相传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经乌江待渡,站山等船。
忽风起云涌,山前山后暴雨倾盆,而皇立此山,滴雨未落。
乾隆皇帝,甚觉为奇,观山前倾盆暴雨,看山后雨如瀑布,犹似比赛,势不相让,帝曰:“朕观赛雨,倍感心旷神怡,今赐此山名为赛雨山”。
黄州太守闻之,即会请江夏、汉阳知府,同报湖广总督,来此山立一石碑,将帝赐山名刻于碑上,作帝游纪念。
据近年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遗址在这里出现,汉代有大批移民寄籍于此,繁衍开发。
史料记载,南朝文帝元嘉二十八年(公元451年),著名的“五水蛮起义’’就发生在涨渡湖区。
涨渡湖区有西汉古暮群和乌龙镇旧址,近代李先念、张体学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此进行革命活动。
涨渡湖是鄂东抗日战争根据地,是新四军五师的后方。
五师14旅野战医院、后勤部被服厂、后勤邯修械所、日军反战同盟5支队、鄂豫边区建设银行第三印钞厂和鄂豫边区税务总局等后方机关都设在涨渡湖。
②水域资源:涨渡湖主湖面积40平方公里,水面宽阔,水质清澈,水景浩渺,周围有赛雨:山、凤凰山等小山环绕,湖尤山色相映成趣。
三春杨柳、九夏芙蓉、四围香稻,五更渔火,晨昏、阴晴,四季景致各异,令人心旷神怡。
③候鸟资源:初冬之际,如果来到涨渡湖,数不清的迁涉的候鸟将是这里的一大风景:高达二十余米的水杉和池杉,枝繁叶茂,遮天敝日;树上百鸟啼啭,数以万计的各种鸟类栖息其间;树下碧水微澜,成群结队的鸭鹅围绕在蓑笠翁的小舟旁欢歌。
有游人赋诗赞曰:俯首观鱼跃,抬头辨鸟音。
碧波浮绿树,水暖鸭天真。
(四)社会经济条件涨渡湖区的社会经济靠传统的种植业和渔业为主,其产值,产量的增加仍依靠对自然资源的初级利用,自然资源占优势的湖区渔业产值比重大。
(五)历史沿革和法律地位据《新洲水利志》记载:在道光二十九年以前,涨渡湖不是湖,名“断天河”。
属于新洲区管辖,2005年新洲区设涨渡湖街办。
二、存在的问题涨渡湖自然保护区自2004年建立以来,在资源保护、科学研究与监测、宣传教育、社区共建共管、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都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保护管理制度和实施计划,各项事业得到了发展。
目前影响保护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可获得性资源因素。
(1)组织机构不完善,人员配备不合理保护区的管理机构曾为保护区建设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内部管理职责和分工不够明确,科研和宣教的功能不力;人员配备不完善。
为了便于对外宣传和科学研究,以促进保护,应加强科研和宣传力度,充实专业人员。
(2)缺乏完善的监测体系和数据管理体系保护区仅开展湿地资源的定期监测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缺乏对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定位与动态变化监测,缺乏生物多样性监测,没有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
(3)经费严重不足,设施设备落后经费不足一直是困扰保护区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保护区的基础设施与设备落后、人员工资待遇不高、管理技术手段原始等一系列问题,不能满足保护工作的需要,限制了保护区各种功能的发挥。
(4)人员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保护区受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的制约,缺乏吸引高素质人才的能力,人才素质起点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虽然开展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但缺乏各个层次性和连续培训,使得保护管理、科研、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提高缓慢,难以适应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5)对公众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教育力度不足保护区成立以来,特别是2002年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为湿地保护和恢复示范点以来,保护区及周边开展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但缺乏系统的公众保护意识宣传教育计划,影响了公众保护意识的提高,给保护管理工作带来压力。
三、湿地恢复工程建设重点1、人工种植水生植物在涨渡湖湖心处种植菱群系的伴生种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等水生植物,面积250公顷。
2、人工辅助自然恢复湿地植物在陈咀至胡咀沿线平均100米宽的浅水水域内,种植水葱、莲、东方香蒲、水浊香蒲等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面积247公顷。
3、水生植物种质资源圃在武汉市新洲区林业科学研究所的生态立体林业基地旁,计划栽植适宜湖北湿地环境条件生长的湿地植物10种,分成10个栽培小区,总面积10公顷。
4、人工造林在赛雨山、凤凰山、南山等地人工造林90公顷,在凤凰山种植马尾松、油茶、枫香50公顷;在赛雨山混交种植枫香、樟树、乌桕等阔叶树种20公顷;在南山补植雷竹20公顷。
5、富营养化湖泊治理工程在挖沟处设置人工清淤1处,清理面积104公顷。
6、人工鸟巢在森林条件相对较好,鸟类相对集中的凤凰山、林科所水上森林等处设立人工鸟巢1000个,人工营造栖息环境。
7、鸟类投食点在涨渡湖、七湖、陶家大湖等湖泊的浅水区域建立鸟类投食点50处,以增加水禽饮料来源。
8、生态护坡建设在齐头咀至湖东湖边沿线建造2000米长、15米宽的生态护坡。
四、几点建议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为了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新洲区湿地恢复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区林业局分管的党组成员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任组成员,其职责是:全面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工作,制定项目建设的规划、管理办法和措施,组织落实建设资金,监督资金使用,协调内外关系,组织和领导项目实施。
2、加强技术培训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实行“请进来、送出去”的学习与培训办法,邀请有关专家作专题讲座,将业务骨干送到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业务培训,强化理论知识。
3、项目管理模式本项目建设全面实施计划管理、合同管理、工程质量管理、资金管理、信息管理、档案管理,以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计划管理:武汉市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工程建设项目统一制订月份施工计划,按作业设计分月进行施工。
合同管理:武汉市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各项工程中标单位或实体签订施工合同,合同中明确规定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严格按合同实施和兑现。
工程质量管理:项目建设按作业设计进行施工,认真开展工程监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工序进行检查和验收,上一工序不合格,不得开展下一工序作业,并责令限期返工,直至验收合格,确保工程质量。
资金管理: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实行项目追溯报账制,按工程工序质量验收结果,进行项目报账和兑现。
信息管理:对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及对环境影响实施动态监测,及时更新数据,建立信息网络,加强信息管理。
档案管理:建立项目专项档案,对项目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财务帐目等,全部归档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