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
《剧本写作初级教程》戏剧艺术基础知识~~~
摘自——《剧本写作初级教程》——戏剧艺术基础知识了解戏剧艺术的基本特点,建立对戏剧本质的正确认识对于戏剧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从广义上讲,无论是话剧还是戏曲,还有歌剧、芭蕾舞剧、音乐剧以及新兴的电视剧,只要有“剧”字都可以包容到“戏剧”这个概念中来。
但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概括起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戏剧艺术的综合性所谓“综合艺术”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艺术成分融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的带有自身独立性的艺术。
在这种融合中,原来的艺术特点在一个新的系统中重新排列组合,变成了新的,独立的艺术形式中的因素。
原有的艺术特点被消解,而这种消解却使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成长。
不同的艺术形象都有特殊的存在形态,欣赏着对它们的感受途径与方式也都各自不同。
人们在区分不同艺术的时候,便自然地从存在形态,感受途径,创作手段及欣赏心理等方面去划分各种艺术形式的界限。
各种不同的艺术都有自己的创作手段,戏剧艺术的创作手段是其他所有艺术样式的综合。
文学为戏剧带来语言与文字;音乐为戏剧带来音响与节奏;绘画为戏剧带来色彩与线条……最重要的是诗歌为戏剧带来了想象力与激情,简单地说,这就是戏剧被称为综合艺术的内在道理,也是戏剧艺术创作最难以掌握的本质原因。
所以,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这种综合性既来自一部戏剧作品的问世要有编剧、导演、演员、舞美、灯光、音响,以及服装、化妆、道具等等不同部门的努力,更深入地讲又在于戏剧艺术形式本身具有空间综合,视听综合及现场交流的特性,这种特性是戏剧艺术的精髓,也是戏剧艺术本质的生命力之所在。
2.戏剧的核心与基点从戏剧艺术的总体价值来看,各种艺术创作的因素都是为表演服务的,都只是为演出艺术即演员的表演行为提供条件。
比如话剧(可以是文字完成的,也可以是提纲或一种意念)是为演员的表演提供基础:诗意(情感的丰富性)、思想(思维与观念的深刻性),想象力(情节与场面的复杂性,时空间变化的诗意美)等方面的基础;而布景,灯光,道具则是为了演员的表演创造具体的时空环境:是远古还是现代,是没心还是外在;服装、化妆则是为演员扮演角色提供让每一个观众能够认同的外部条件;还有音乐、音响或作为场上自然声响的效果,或作为人物情感状态的情绪描写,所以认定这些创作是表演艺术的辅助并不过分。
2024-2025学年浙江省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浙江省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08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对“戏剧性”这一概念,历来众说纷纭。
戏剧本身有双重性,或者说,戏剧有两个生命。
它的一个生命存在于文学中,另一个生命存在于舞台上,在中国古典戏曲中,有所谓“案头之曲”与“场上之曲”,指的就是戏剧这种存在方式上的差别。
不过,好的戏剧作品应该同时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与舞台性。
古今中外那些经典的戏剧作品,都是既经得起读又经得起演的。
只供阅读而不能演出的戏剧作品与只能演出而无文学性可言的戏剧作品,都是跛足的艺术。
这样一来,我们在理解戏剧性这一概念时,首先就要分清它在文学性与舞台性两个不同层面上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
举例来说,针对清代批评家金圣叹对中国古典名剧《西厢记》的评论,清代戏剧家李渔指出:“圣叹所评,乃文人把玩之《西厢》,非优人搬弄之《西厢》也。
文字之三昧,圣叹已得之;优人搬弄之三昧,圣叹犹有待焉。
”李渔说,如果金圣叹能克服这一局限,全面评价《西厢记》,就会“别出一番诠解”,显然,不论是从事戏剧创作,还是从事戏剧评论,都要既重戏剧的文学性,又重戏剧的舞台性。
那么,对戏剧性的认识与把握,也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着眼,将“文人把玩”与“优人搬弄”统一起来而探其幽微、得其“三昧”。
人们经常用“双刃剑”比喻一个事物同时具有利弊两端,这个比喻是蹩脚的——剑之两面有刃,用起来岂不更好?因此,如果用“双刃剑”比喻戏剧性,就十分贴切——一刃是从文学构成上讲的,一刃是从舞台呈现上讲的,合之双美,便是完整的戏剧性。
今将两者的大体区别列表表示如下:必须强调的是,这两者的区别是相对的。
当一部完整的戏剧作品被“立”在舞台上时,这两者就完全融为一体,不可分割了。
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为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提供了思想情感的基础、灵感的源泉与行为的动力;后者则赋予了前者以美的,可感知的外形,也可以说,后者为观众进入前者深邃的宅院提供了一把开门的钥匙,这两者的完美结合,便是戏剧性的最佳状态。
戏剧影视
戏剧部分一、戏剧的发生与起源(3+2):1、人有摹仿的本能与欲望2、人有以摹仿为基点的表演的本能与欲望3、人有观看他人表演的本能与欲望目的与意义:1、为了娱乐2、有所寄托二、“约定俗成”(“假定性”):表演者与观看者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而然的“契约”,承认这种形象的转换并不是本真实体的转换,仅仅是表演而已。
三、戏剧的本质:以语言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能引起观众情感反应和审美感受的,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门类的综合性艺术。
(戏剧是由演员直接面对观众表演某种能引起戏剧美感的内容的艺术。
)四、戏剧的特征:1、言说的方式:戏剧是史诗的客观叙事性与抒情诗的主观抒情性这二者的统一。
2、艺术的构成方式:戏剧是一种集众多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3、艺术运作的流程:戏剧是包括编剧、导演、演员、作曲、舞台美术等多方面的艺术人才,在剧场里进行,并有观众欣赏或参与的集体性创造。
(戏剧艺术综合性的另一表现、补充和延伸。
)4、艺术的传播方式:戏剧是具有现场直观性、双向交流性与不可完全重复的一次性艺术。
五、戏剧的分类:4、从剧中矛盾冲突的性质与人物命运的结局所表现出来价值取向与审美范畴的不同进行分类:悲剧、喜剧、正剧。
5、从不同的戏剧观念、不同的创作方法、不同的风格流派进行分类:古典主义戏剧、浪漫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现代主义戏剧等。
六、被戏剧作为表演的媒介吸收到舞台上的艺术要素:1、语言的艺术——文学2、声律的艺术——音乐3、形体的艺术——舞蹈4、造型的艺术——美术七、舞台呈现的不同样式:1、话剧(含诗剧):表演艺术与语言艺术的结合2、歌剧:表演艺术与音乐艺术的结合3、舞剧:表演艺术与舞蹈艺术的结合4、木偶剧:表演艺术与造型艺术的结合5、哑剧:演员表演艺术的单项变体八、悲剧的六个决定其性质的成分(亚里士多德《诗学》):情节、性格、言语、思想、戏景、唱段戏剧内容的三要素:情节、性格、思想九、悲剧、喜剧和正剧悲剧的基本特征:1、严肃的情调2、崇高的境界3、英雄的气概喜剧的基本特征:1、轻松活泼的情调2、豁达乐观的胸怀3、追求自由的精神正剧的基本特征:1、生活化2、普世化(题材来源更加广阔)3、个性化十、戏剧的结构:1、锁闭式结构(倒叙式、回顾式、内省式)西方戏剧2、开放式结构(顺叙式)中国古典戏剧3、册页式(人像展览式)十一、导演1、戏剧史上的第一个导演:[德国]梅宁根公爵乔治二世2、中国的第一位导演(导演地位的真正确立):1924年洪深《少奶奶的扇子》(改编自《温德夫人的扇子》)标志着中国导演制度的确立——走向现代话剧的分水岭。
戏剧表演艺术是以“假定性”为前提的艺术
戏剧表演艺术是以“假定性”为前提的艺术“假定性”是一种艺术属性,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以假作真的表现方式。
美国剧作家桑顿·怀尔德说:“舞台本身就是一个虚构的世界”。
可见,“假定性”是戏剧的本质属性,从戏剧产生那天起,就带有“假定性”,而不是经过改革,探索加进去的。
既然“假定性”是戏剧的本质属性,那么作为戏剧艺术的组成部分的表演艺术更是具有这种“假定性”。
表演艺术又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它不像雕塑家是用他们的手和工具在相应的材料上雕塑出艺术作品,也不像作家运用文字在稿纸上进行创作。
在表演艺术中,演员则是以自身扮演角色,用自己的身心创造出形色各异的人物形象来;演员本身既是创造者,又是创作材料和工具,他所表演的角色就是艺术品本身。
这就是我们常常说到的“三位一体”,是表演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重要区别。
它也形成演员与角色间永远的矛盾,演员扮演好角色就必须要不断地解决这个矛盾,这就是演员职业复杂性之所在。
但它同时带来的奥妙,也使得表演艺术显得越发诱人和富有魅力。
演员的创作是在“假定性”的前提之下完成的,演员的艺术创作是根据剧作家笔下所创造的具有“假定性”的规定情景,去完成剧中人物的再创造。
换句话说,演员创作的基本素质–包括“七力”、“四感”。
其实都是为了帮助演员,在“假定性”的规定情境中,获得更加接近真实的艺术效果而服务的。
一个称职的演员正是通过这种“再创造”,给剧本中“假定性”的角色,赋予了“真实的”生命,使他们树立在舞台或者银幕上,成为可视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艺术形象。
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时时刻刻支配着角色的行动为活动,角色举手投足也渗透着演员对于表演艺术的理解、对生活的感知。
从某种角度来说,如果没有演员的二度创作就没有角色的诞生。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是戏剧主题的基础和情节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生活矛盾在戏剧艺术中的集中而概括的反映。
戏剧冲突即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
戏剧冲突在戏剧作品中的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伏尔泰认为:每一场戏必须表现一次争斗;黑格尔把“各种目的和性格的冲突”看作是戏剧的“中心问题”;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在《戏剧的规律》中,则明确把冲突作为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此后很多理论家同意布伦退尔的观点,遂形成了解释“戏剧的本质”这一命题的一种观念──冲突说。
在中国戏剧理论和批评中长时间流行一种说法: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表现方式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淡定重要手段。
①外部冲突。
可能表现为某一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
②内部冲突。
也可能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
戏剧冲突的这两种方式,有时各自单独展开,有时则交错在一起,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③还可能表现为人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也需要戏剧化。
④有些剧本在表现主人公同社会环境的冲突时,往往把环境“人化”,即把它戏剧化为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冲突。
如《哈姆雷特》中主人公面对的社会环境是一座“牢狱”,而克劳迪斯及其周围的朝臣恰恰是社会环境的人化。
另外在有些剧作中,社会环境往往成为对人物发生影响的背景,给主人公造成一种外在的压迫感,象《琼斯皇帝》中准备造反的土人群众。
在荒诞派戏剧中,有时又把社会环境“物化”,即化为具有象征性的道具,造成“场面直喻”的效果,象《椅子》中堆满舞台的椅子,《阿麦迪或脱身术》中那具无限膨胀的尸体,等等。
在当代戏剧中,有人提出用“抵触”取代“冲突”的主张。
所谓“抵触”,指的是某一人物在处理同其他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时,并不采取断然对抗的行动,而是采取和平的方式,如退让、妥协、容忍等,因而就使矛盾不爆发为冲突。
京剧的艺术特征
论京剧的艺术特征中国的京剧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出中国戏曲重要的美学特征。
本文从综合性、写意性、虚拟性、程式性几个方面,对京剧的艺术特征加以论述京剧艺术的特征首先表现出一种综合艺术的特征。
在京剧舞台上,演员的表演要完成得行云流水、赏心悦目是不容易的,必须做好唱、念、做、舞这些最扎实的基本功。
每一个行当的演员只有表现出很高的基本功的水准,才能让一出戏很好的完成。
我们就以四功中的“舞”来说,京剧表演中的“舞”,大都是按照一定的节律,在音乐的伴奏声中进行的。
主要是通过演员的肢体动做来表达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
比如表现剧中两位将领交战的场面,观众常常看到,胜者一方好像并不急于去追击敌人,马上致对方于死地,而常常是在舞台上大耍花枪,尽情表演,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直到掌声四起;再比如京剧舞台上表现少女天真无邪、兴高采烈的样子时,演员经常是用快速跳跃的碎步下场,用这样的舞蹈姿态和行为动作,目的就是用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状态。
不仅如此,京剧表演中,还需要音乐、舞美、服装、化妆等诸多部门的通力配合,没有它们的配合,演员再好的演技都无法施展,再好的剧目都无法完成。
所以说,京剧这个艺术载体,容量广泛,包含着多种因素,需要调动多种艺术手段来共来同完成,因而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
也正因如此,京剧舞台才给人一种花团锦簇、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
写意性是相对于西方的写实主义戏剧而言。
写实主义戏剧从模仿生活的角度出发,要求戏剧通过对真实生活场景的再现以及逼真、生动的艺术写照,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无论是戏剧环境还是演员表演都要以现实生活为蓝本进行严格的攀写。
中国京剧则是强调舞台的写意性,对戏剧环境进行高度概括和压缩,提炼出一种具有象征意味或符号化特征的表演场景,演员表演注重心到、意到,在一个假定性的空间里完成“合歌舞以演故事”的戏剧任务,而不必严格地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逼真地模仿生活。
如西方戏剧要表现春夏秋冬、江河湖海、亭台楼阁,就要在舞台上把这些场景具象化地展现出来,让人物在一个真实的空间里行动。
艺术的本质性特征
艺术的本质性特征由于艺术形态的多样性和艺术现象的多变性。
很难对艺术的本质予以充分而准确的界定。
艺术的本质是离不开“形象”、“情感”和“审美”的。
概而论之,以艺术的本质论为理念,可将艺术的本质性特征界定为艺术的精神观念性、艺术的表载型号性、艺术的转换情感性和艺术的变异创生性几个方面。
1 艺术的精神观念性对艺术的认识无论有多少歧见,有一点却是无异意的,即艺术是人之精神性和观念性的整合转换外化存在。
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绝非单纯的物质性生产行为,而是兼容着审美观、审艺观、人文精神与社会化观念指令的创生行为。
艺术的精神观念性内涵,是价值观的指令和转换呈现的整合。
艺术是人类特有本质与价值观对象化的凝结创生形态。
如果去掉艺术的精神观念性内涵特质,艺术将不再成其为艺术。
正是因为艺术持拥着精神观念性的特质,才使艺术得以润泽人之心灵。
因此,可以说,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在某个时空里集中性地将其“所思所想”予以努力转化创生的结果。
艺术的精神观念性,也揭示出了艺术作品特有意图放置与展示的内涵。
换言之,艺术行为,总是艺术创造者有必需而特别要表达的内容转换外化实现行为。
“要表达的内容”,不是纯物质性的内容,而主要是精神性的观念内容。
这一点,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否定的。
2 艺术的表载信号性无论是音乐,还是美术、戏剧等艺术形态,有一个共同性的内涵,那就是模糊性。
分析起来,行为主体所依据的既不是纯粹的所谓艺术形象,也不是单纯的情感,而是一种特有的艺术化信号。
从艺术传播学视点看,艺术的制码表现、展示与传播和艺术的译码接受与传播,都依赖于特有艺术行为过程或艺术行为成果所表载的信号内涵。
所谓信号,是指行为主体用来传递信息或命令的光、色、波、声音、动作、形象、图示等符号性信息载体。
艺术的表载信号性,就是指艺术的创生表现、传播与接受,具有制码与译码的信息实现特征。
当然,特定艺术作品所呈现和传导的信号是指艺术化的信号,而非一般的如电闪雷鸣、风吹草动……那样的非人工性信号。
戏剧艺术
戏剧艺术一、判断题:1、古希腊是悲剧、喜剧最先诞生的地方。
2、悲剧写的是神、帝王等人物,喜剧则写普通民众,小人物。
3、悲剧取材于神话、史诗,喜剧取材于世俗生活。
4、悲剧庄严,喜剧诙谐,他们的舞台呈现方式也不相同。
5、索福克勒斯写的《俄狄普斯王》是人类“乱伦”的“返祖”源头。
6、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是“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母题即源头。
7、古希腊戏剧在公元前五世纪达到全盛,分为悲剧、喜剧两大类。
8、古希腊戏剧演出形态在歌舞,对白结合这点,类似东方戏剧。
9、古希腊戏剧比中国戏曲萌芽早很多,也是在农业祭祀中产生的。
10、有人说,中世纪是“神”的戏剧,文艺复兴是“人”的戏剧,古典戏剧是“皇权”的戏剧。
11、古典主义戏剧观《莫里哀》规定,一定以国王、贵族为正面英雄,并要歌颂他们。
12、莎士比亚是被研究最多,争议最多的戏剧家,总体上,他是集有人性和人气的大艺术家。
13、中国戏剧是古典到现代的转型,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14、汤显祖(1550-1666)他在世时间与莎士比亚在世时间大致一样,他的作品表现人性之真,人性自由。
作品主题与莎士比亚相通。
15、《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写杜丽娘,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向封建礼教提出了挑战。
文思精美,想象奇妙,堪称传奇之冠,可称“世界戏剧之星”。
16、元杂剧受音韵制约,结构上两大特征,一本四折,有时外加一段楔子,有一人主唱。
17、舞台表演特点,演员既是创作者,又是创作对象,又是工具,三者统一于演员一人身上。
18、通常话剧动作有3种:1,语言动作2.,形体动作3,心理动作19、从剧本来看,戏剧语言有两个共同特征,性格化与动作性。
20、戏剧语言中对话发生在两个或者两个人角色以上的语言,是戏剧语言主干。
21、亚里士多德在谈论戏剧时,认为戏剧的六个决定性质的成分——情节、语言、性格、思想、戏景、唱段,其中最重要的是戏景和唱段。
22、剧本的写作中,第一度创作过程中,剧作家起着重要作用。
戏剧概论
戏剧概论第一讲“戏剧”总论一、所谓“戏剧”:本质与特征1、戏剧的本质亚里士多德《诗学》:人类生活中的三类科学:认识、实践、创造。
艺术:包括工艺和技术型制作,属于创造性科学。
其中,又可划分出“摹仿的艺术”。
摹仿的艺术:具有再现现实生活的功能,即摹仿“人的行动、生活和幸福”,并且,艺术所摹仿的现实生活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幻的。
摹仿的艺术——摹仿的媒介:画家和雕塑家“用颜色和姿态来制造形象,摹仿许多事物”,演员、歌唱家、朗诵者“则用声音来摹仿”,史诗“只用语言来摹仿”,而戏剧则“兼用上述各种媒介,即节奏、歌曲和‘韵文’”,“交替着使用”。
摹仿的对象:各种艺术在表现人物时具有不同选择性,即便在戏剧内部,悲剧和喜剧的摹仿对象也不一样。
摹仿的方式:史诗“时而用叙述法,时而叫人物出场”,抒情诗“始终不变,用自己的口吻来叙述”,而戏剧则要求演员“用动作来摹仿”。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净化。
萨赛:戏剧艺术是普遍的或局部的、永恒或暂时的约定俗成的东西的整体,人靠这些东西的帮助,在舞台上表现人类生活,给观众一种真实的幻觉。
马修斯和汉密尔顿《戏剧论》:戏剧,乃是演员在舞台上以客观的动作,以感情的而不是理智的力量,当众表演的一场人与人的意志冲突。
综合说——王国维: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
瓦格纳:主张将歌、舞、诗这三种在戏剧起源之初就包括在内的要素再度结合在同一戏剧里,“三T主义”。
河竹登志夫:戏剧是一种凭借人的形体、即在“演员、剧本、观众、剧场”这“四次元”的世界实现戏剧性,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染人的能动艺术。
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论》:从戏剧的整体特征来看,舞台行动是它的本质属性。
或者说,戏剧的本质是行动性,戏剧是行动的艺术。
戏曲表演的艺术特征(资料)[优秀范文5篇]
戏曲表演的艺术特征(资料)[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戏曲表演的艺术特征(资料)中国的传统戏剧有一个独特的称谓:“戏曲”。
历史上首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元代的陶宗仪,他在《南村辍耕录•院本名目》中写道:“唐有传奇。
宋有戏曲、唱诨、词说。
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
”但这里所说的戏曲是专指元杂剧产生以前的宋杂剧。
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至近代的京剧和所有地方戏在内的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通称。
戏曲的艺术特征主要有:1、综合性戏曲作为表演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
各种不同的艺术在戏曲中是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
例如戏曲中的服装和化妆,除用以刻画人物外,还成了帮助和加强表演的有力手段。
水袖、帽翅、翎子以及水发、髯口等,都不仅仅是人物的装饰,而且是戏曲演员美化动作、表现人物微妙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工具。
戏曲的这种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高度综合性的特点,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逐渐形成的。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
它拥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
从艺术因素的构成看,戏曲的发展来源主要有3个:歌舞、滑稽戏和说唱。
由于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有把各种不同的表演艺术集中在一个场所进行演出的传统习惯,这就促进了各种艺术的交流和结合。
它的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
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
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唱:是戏曲演出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根据不同的剧种,采用不同的音乐形式。
就唱词而言,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为曲牌体,如昆曲、高腔等;一为板腔体,如京剧、评剧、各类梆子戏等。
念:是戏曲演出中对人物间的对白或独白的总称,是一种诗歌化、音乐化的戏剧语言。
一般的剧种所用念白与剧种所在省份的地方音大致相同。
艺术学基础知识2戏剧篇
戏剧编第一章、概述1戏剧的定义:这里所说的戏剧,专指有古希腊人创造和西方形成悠久传统,并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由演员按照逼真的审美观念,在舞台上以说话和扮演人物故事表现人类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2戏剧的本质:演员扮演人物故事。
3话剧的由来:在20世纪20年代末,这类艺术形式被当时从美国学习西方戏剧,并毕生致力于将其在中国发扬光大的戏剧家洪深定名为“话剧”,以示与依靠唱、念、做、打手段注重对生活进行程式化表现的中国戏曲相区别。
4戏剧的功能:(1)、审美功能。
(2)、娱乐功能。
(3)、教育功能。
(4)、交流功能。
第二章、戏剧的特性1戏剧的本质:是动作。
2动作的分类:台词、表演、内心动作与外部形体动作。
甚至是停顿。
3戏剧冲突:戏剧是对生活的提炼,戏剧作为一门艺术走向成熟,正是与它发现冲突,是表现人类命运的重要手段分不开的。
4戏剧的冲突:是一系列戏剧矛盾酝酿发展而导致不可避免的摊牌的结果。
5戏剧的情境:是对戏剧中矛盾人物关系及其作用的一种概括性描述。
6黑格尔在《美学》中对情境的界定:指若干人在一起因为性格、目的、利益的矛盾而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与冲突,并由此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第三章、戏剧的审美特征1戏剧的审美把握现实的重要原则:(1)、剧场性(2)、戏剧性(3)、假定性(4)、综合性。
2剧场性:它是指由舞台和观众席共同构成的观演空间,它构成了戏剧赖以存在的观演交流关系。
3戏剧性:就是能够使观众在观剧时产生诸如紧张、同情、担心、兴奋、愤怒、害怕、恐怖的各种情感反映的戏剧技巧。
4假定性和戏剧性的区别:假定性解决的是使戏剧即能克服其时空局限,又能营造舞台真实感的问题,而戏剧性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戏剧更好看,更吸引观众。
5戏剧的技巧应为内容服务。
6综合性:(1)时空—视听综合:戏剧是一种时空—视听综合艺术。
7综合性包括:(1)时空—视听综合(2)审美手段与表现元素的综合(3)直观与想象的综合。
8戏剧以:戏剧动作、情节和故事的方式对人的命运发展直至结局的模仿,需要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综合运行过程中才能进行。
戏剧概论基本知识精华版
戏剧概论基本知识精华版术形式成为戏剧分类的主要因素或者间接因素)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舞台美术、音响效果等等,可视为戏剧的附属性要素,或者叫做戏剧的次要元素。
如果把戏剧分为“观、演”两端,上述五要素的前三者——编、导、演属于“演”这一段,观众是“观”的这一端,剧场则是将“演”与“观”连接起来的纽带。
3、戏剧的四方面特征:从言说方式,艺术构成方式,艺术运做流程,传播方式四个方面认识戏剧的3了,从而形成了全新的“戏曲—话剧”二元格局,这是中国戏剧现代化进程中的所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
2、歌剧——表演艺术与音乐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以技巧性的美声为主要表演手段,音乐具有决定性4、傀儡剧——表演艺术与造型艺术的结合,当代5戏曲——表演艺术与多种因素的结合,是中国民族特色的戏剧,具有写意化、程式化、自由化等高度的综合性。
第二部分:从剧情构成内容三要素不同区分 1、情节、性格、思想这三者成为构成戏剧作品内容的三大要素,因其在剧中的所占比重不同,便造成了不同的戏剧类型。
2、传奇剧、通俗剧、佳够剧。
此类剧以骑着离奇的情节取胜。
3、问题剧、政治剧、理念剧:都是重思想 轻情节与性格。
问题剧:易卜生的四大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政治剧:三江好》、《最后一计》)和《放下你的鞭子》4、性格剧和心理剧:分别一情节或思想作为剧情构成的重心。
像一些莎士比亚的悲剧和喜剧1、含“革命历史剧”)三个特征:历史的真实性、具有历史主义精神、对当代现实生活的启示性。
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再现2):以真人真事为一、剧作家的“提示语音”45三、 潜在的语言,又叫“潜台词 四、 (三)戏曲程式与角色创造 1鼓、锣、波为“武场”,由板、鼓领奏。
京胡、二胡、三弦、笛子、唢呐之类为文场,京胡主奏。
根据节奏的快慢,又分出各种不同的板式、如慢板(4/4节拍,一板三眼)、原板(2/4节拍,一板一眼)、流水板(1/4节拍,有板无眼) ②念白也有程式。
戏剧艺术十五讲
戏剧艺术1 戏剧发生学原理:以戏剧“发生”研究的理论深度去寻找戏剧艺术的真实起源,以“起源”探索的历史眼光与扎实史料,来论证戏剧艺术的发生。
(模拟本能《—》观看《—》表演)2 戏剧的五大要素:剧本导演演员剧场观众3 戏剧本质特征:综合性4 戏剧的分类标准(依据):地域性(民族、国家)时代性演出媒介(某一种样式占主导)情节构成方式题材从创作主体追求目的创作手法矛盾冲突的性质和人物命运的结局和审美范畴(共九个)5 怎样理解话剧与中国戏曲的关系:在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从相互碰撞、冲突到渐趋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中国戏剧家才从戏曲中继承了民族美学和艺术精神,将“舶来品”的话剧逐渐创造成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民族戏剧。
对立与融合关系。
6 比较东方与西方戏剧变化:西方本也是诗、歌、舞合为一体,但后来就发生分化。
但中国古典戏剧则基本没有发生过这种分化,最大的一次变化是由“戏曲一元化”到“戏曲—话剧二元化”;中国古注重写意与表现,今注重写实与再现。
西方相反。
7 (了解)木偶戏与皮影戏:中国的傀儡戏分为两种,一种为平面傀儡,即皮影戏;另一种为立体傀儡,即木偶戏。
皮影戏: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木偶戏: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
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
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
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
8 革命历史剧:反映20世纪发生的共产党领导的左翼革命历史的戏(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中国《辛亥革命后》)9 什么叫戏剧(无固定答案):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曲艺术的虚拟性阅读练习及答案
戏曲艺术的虚拟性阅读练习及答案《戏曲艺术的虚拟性》阅读材料虚拟性,是中国戏曲艺术最显著、最本质的特征之一,是戏曲艺术程式化、体系化表现手法的精髓和灵魂。
虚拟性作为戏曲艺术的核心成因,是在戏曲艺术长期发展中,遵循戏曲艺术的基本规律,经过戏剧艺术家对生活的精准提炼,一代代戏曲演员探索、创造和积累而成的。
中国戏曲特别重视叙事文学时空变换的自由,总是致力于打破舞台对时空变换的限制。
所谓虚拟性,就是不受舞台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演员描摹客观景物形象的细致动作和虚拟化表演,表现和制造特定的环境、事件、动作和情节,将观众引入特定的戏剧情境。
例如,在根本没有马匹的舞台上,演员手执一根马鞭,通过不同的挥鞭动作,就可以虚拟出上马、飞马、下马等意境。
观众能接受和承认这种虚拟性表演方式,与我们古代文学创作中使用“比兴”手法有关。
戏曲虚拟性表演与创作诗歌的“比兴”手法和绘画的写意手法如出一辙,体现着东方艺术在美学上的独到见解。
戏曲的虚拟性有其显著的特性。
假设性是其突出特性之一。
无论是对环境、事件,还是对人物的虚拟,在演员的主观意识中,所要虚拟的对象必须客观存在,并被假定为在舞台上可以客观存在。
这样演员才有可能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虚拟、夸张和想象,使生活真实得以艺术再现。
如《白蛇传》“游湖借伞”一折中,演员把艄公活动的舞台部分合理假定为游船,待许仙一步跨到“船上”,“船上”的人立刻左右起伏,虚拟出游船左右晃动的戏剧情境。
如果追求实景效果和实际效应,很多事情在有限的舞台时间和空间中就难以实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真实性是戏曲艺术的理论基础,是戏曲艺术虚拟性的本质要求,一切虚拟必须源于生活实践,是生活的提炼,否则,虚拟的对象就成了无本之木,无米之炊,无法引领虚拟表演的欣赏对象,走进特定也即假定的戏剧情境。
在既有限又开放的戏曲舞台上,戏曲艺术的虚拟性和真实性是辩证的统一。
真实性是基础,虚拟性是辅助,生活是实,艺术是虚,艺术创造的过程是以实生虚,又以虚来表现实的过程,没有生活的真实,就没有艺术的虚拟,没有艺术的虚拟,就体现不出舞台上生活的真实。
《剧本写作初级教程》戏剧艺术基础知识~~~
摘自——《剧本写作初级教程》——戏剧艺术基础知识了解戏剧艺术的基本特点,建立对戏剧本质的正确认识对于戏剧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从广义上讲,无论是话剧还是戏曲,还有歌剧、芭蕾舞剧、音乐剧以及新兴的电视剧,只要有“剧"字都可以包容到“戏剧”这个概念中来。
但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概括起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
戏剧艺术的综合性所谓“综合艺术”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艺术成分融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的带有自身独立性的艺术。
在这种融合中,原来的艺术特点在一个新的系统中重新排列组合,变成了新的,独立的艺术形式中的因素。
原有的艺术特点被消解,而这种消解却使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成长。
不同的艺术形象都有特殊的存在形态,欣赏着对它们的感受途径与方式也都各自不同。
人们在区分不同艺术的时候,便自然地从存在形态,感受途径,创作手段及欣赏心理等方面去划分各种艺术形式的界限。
各种不同的艺术都有自己的创作手段,戏剧艺术的创作手段是其他所有艺术样式的综合。
文学为戏剧带来语言与文字;音乐为戏剧带来音响与节奏;绘画为戏剧带来色彩与线条……最重要的是诗歌为戏剧带来了想象力与激情,简单地说,这就是戏剧被称为综合艺术的内在道理,也是戏剧艺术创作最难以掌握的本质原因。
所以,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这种综合性既来自一部戏剧作品的问世要有编剧、导演、演员、舞美、灯光、音响,以及服装、化妆、道具等等不同部门的努力,更深入地讲又在于戏剧艺术形式本身具有空间综合,视听综合及现场交流的特性,这种特性是戏剧艺术的精髓,也是戏剧艺术本质的生命力之所在。
2.戏剧的核心与基点从戏剧艺术的总体价值来看,各种艺术创作的因素都是为表演服务的,都只是为演出艺术即演员的表演行为提供条件.比如话剧(可以是文字完成的,也可以是提纲或一种意念)是为演员的表演提供基础:诗意(情感的丰富性)、思想(思维与观念的深刻性),想象力(情节与场面的复杂性,时空间变化的诗意美)等方面的基础;而布景,灯光,道具则是为了演员的表演创造具体的时空环境:是远古还是现代,是没心还是外在;服装、化妆则是为演员扮演角色提供让每一个观众能够认同的外部条件;还有音乐、音响或作为场上自然声响的效果,或作为人物情感状态的情绪描写,所以认定这些创作是表演艺术的辅助并不过分。
探析戏剧文学的“戏剧性”与“文学性”
探析戏剧文学的“戏剧性”与“文学性”作者:宫旭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9期摘要:戏剧的文学水平不仅体现在对话、文字结构、情节技巧、情节内容等方面,还体现在对观众的审美情趣的影响。
戏剧内容与表现形式的互动、协同形成了戏剧“文学性”与“戏剧性”的关系。
戏剧的“戏剧性”是具有艺术力量的区域的力量,它可以通过结合技巧、艺术和思想来影响该区域的观众,并且戏剧中的“文学性”和“戏剧性”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
关键词:戏剧性;文学性;戏剧文学一、戏剧文学的本质特征戏剧的“文学性”对于戏剧非常重要。
如果缺少戏剧剧本的文字,戏剧的来源将消失。
在文明戏剧的舞台上,人们曾经忽略了戏剧的话语,而是集中在舞台表演上,最终导致了漫无目的的文明戏剧的衰落。
在爱美剧、戏剧时代,经过反思,剧作家意识到戏剧文字对戏剧的重要性。
中国戏剧希望在世界文学和艺术中找到一席之地。
这需要快速为编剧创造才能,并创建几个与西方艺术家同等或更好的剧本。
这确实是一个新戏。
但是,自1980年代以来,由于剧院和电影院所形成的影视化对戏剧的影响,人们开始呼吁进行实验性戏剧表演,其中大多数都推迟了剧本的制作,主要是针对导演,演员和舞者。
戏剧控制和操纵,寻求戏剧生存,但是这种方法不能挽救中国戏剧的发展速度,相反,中国戏剧在一定程度上怀疑甚至丧失其社会地位,这种情况再次说明了基本戏剧文本在戏剧中的地位并没有动摇,要发展中国戏剧,首先要注意戏剧文本的创作,只有当戏剧家掌握了戏剧的主要特征并深刻理解后,在明晰戏剧本质的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实现对戏剧文学的生命力的创造。
二、戏剧文学的内在生命——文学性由于剧本最初是为执行而创建的,因此其主要含义显然超出了文学范畴。
全面审查戏剧过程,尽管我们可以找到戏剧性文字的许多特征,但主要特征是文学性和戏剧性。
文学性和戏剧性是戏剧文学创作的两个基本要素,但戏剧尤为重要。
戏剧文学是戏剧的本质,是戏剧文学创作的关键。
(一)戏剧文学性的界定在学术界,对文学没有单一的理解,其根本原因是人们对文学的本质持有不同的看法。
戏剧的剧场性的名词解释
戏剧的剧场性的名词解释戏剧是一种古老而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表演来展示故事、情感和人类经验。
戏剧的剧场性是指戏剧作品在演出时所呈现的特征和特点,包括演员的表演、剧本的结构、舞台布景和灯光等各方面的元素。
剧场性是戏剧的本质特征之一,它鲜明地区分了戏剧与其他文学或艺术形式。
戏剧不像小说或诗歌那样只是文字的组合,而是需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将故事呈现给观众。
观众在剧场中能亲身感受到戏剧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能量。
在戏剧的剧场性中,演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通过表演技巧、姿态、语言和动作,将戏剧作品中的角色赋予生命。
演员的表演直接影响着观众对戏剧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演员的演技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引发情感共鸣,从而使观众更加投入和参与到戏剧的世界中。
此外,剧本的结构也是戏剧剧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剧本不仅包含了角色对话和情节的发展,还涉及到舞台的布景、道具和灯光的设计等方面。
剧本的结构需要合理地安排戏剧的情节,使得故事脉络清晰、紧凑,并且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舞台的布景和灯光设计则为戏剧场景的呈现提供了画面感和氛围感,进一步增强了观众的观赏体验。
此外,观众在戏剧的剧场性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观众的参与可以使戏剧作品拥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沟通力。
观众在剧场中的各种反应和情绪变化,比如掌声、笑声、喝彩或沉默,都能够对演员和剧目产生积极的影响。
观众的参与不仅可以让戏剧作品的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也可以促使演员和剧目在演出中不断进步和创新。
总之,戏剧的剧场性是戏剧艺术的核心特征之一。
它使戏剧作品通过演员的表演、剧本的结构和观众的参与,呈现出丰富多样的人类情感和体验。
戏剧的剧场性不仅仅是观众欣赏戏剧的方式,更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方式,让人们在剧场中享受到戏剧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
作者:姜南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13期
【摘要】“戏剧”这一概念内涵本质的规定性,也即“戏剧”艺术的本质,明确地规定了“戏剧”必须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形式。
有论者为强调这一本质特征,还进一步地解释和说明:“戏剧”是“由演员扮演成剧本中的登场人物出现在观众面前、并在舞台凭借其形体动作和语言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
”
【关键词】戏剧;表演;特征
中图分类号:J8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046-01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艺术,具有构成“戏剧”所需的“四要素”,这就是作为戏剧艺术所不能缺少的:演员、剧本、观众、剧场。
戏剧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染人的能动艺术。
“戏剧”内涵这些质的规定性,就是“戏剧”艺术最本质的特征。
也正是戏剧这一本质特征,将“戏剧”与“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乃至“电影”、“电视剧”等其它艺术形式区别开来。
即使它们很相近或十分相似,也不至于相互混淆。
一、戏剧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区别
电影、电视剧与戏剧有很多相似、相近之处,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也是由演员扮演剧中人物,根据剧本中的提示和要求拍摄而成的。
观看时也需要有观众、剧场或一定的场所。
虽然看似戏剧的“四要素”齐全,但它们仍不是上述严格意义的戏剧。
因为戏剧艺术本质特征除有“演员扮演剧中角色”外,还有“在舞台上当众表演”这一质的规定性。
“戏剧”艺术要求演员在舞台上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有血有肉的真人观众。
演员和观众之间可以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沟通。
而电影或电视剧演员面对的则不是观众,而是冰冷的、没有情感的镜头。
演员不可能与镜头进行交流,只能借助放映机、银幕或荧屏等物质媒介,将剧情传递给观众。
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而不能与演员进行直接面对面的交流。
这就是“戏剧”必须“在舞台上当众表演”这一本质特征的规定性,将戏剧与电影明显地区分开来的。
当然,能够把它们区分开来的还有一些其它方面,诸如在各自的艺术语言上,在表现方法和艺术手段上也都不尽相同。
戏剧主要是通过构设尖锐的矛盾冲突,演示直观的舞台动作,运用独特的人物语言来表现和反映社会生活。
艺术语言讲求矛盾冲突的尖锐性、舞台表演的动作性和人物语言的性格化等等。
在具体表现方法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诸如,依靠“幕”、“功”、“暗转”等来实现时空转换等等。
而电影或电视剧依靠的则主要是由镜头和画面为中心构成的“蒙太奇”式的镜头语言,讲求的是镜头上的远、近、中景,大、小特写等景别,镜头的推、拉、摇、移等不同拍摄方法的运用,以及叠印、淡出、画外音、内心独白等等。
影视时空转换更为容易,只要将不同时间、地点拍摄的画面,运用蒙太奇的方法组接在一起即可。
上述例证说明,戏剧与电影、电视剧等艺术样式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这是戏剧相对于电影或电视剧而言,戏剧相对于其它艺术样式亦然,真正能
够将戏剧同其它任何艺术形式区分开来的、最根本的就是戏剧的本质特征。
正是戏剧的本质特征使戏剧决不会与其他艺术样式相互混淆。
二、戏剧形式的大众化通俗化
众所周知,从某种意义上说戏剧艺术相对于其它通俗艺术形式,属于高雅艺术。
欣赏戏剧艺术,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并需要具备相关的戏剧知识。
同时,还需要有较为适宜的空间和环境等。
戏剧艺术除了具有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外,还具有经济价值。
如今“戏剧小品”的产生及其表现出的大众性、通俗性和娱乐性等本体特征,就体现出了这种联系和影响。
无论有意或无意,这种潜在的内在联系是割不断的。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不断深入,人们社会生活的节奏明显地加快,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社会竞争显得愈加激烈。
社会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和纷繁复杂,在社会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的同时,社会文化生活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趣昧和审美习惯,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加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过度紧张疲惫的心理承受,就使得人们需要在精神生活中得到调节和补偿,使某种紧张的情绪和心理得到缓释与放松。
这样就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较多的轻松自然、富于情趣的精神生活关照,而冗长和严肃的大型戏剧对此是难以胜任的,这是因为欣赏一部大型的戏剧,一是需要较长的时间,刚刚步入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及随之而来的浮躁心理,很难使人们安静地坐下来看一出完整的大戏;二是观赏戏剧需要一定的欣赏能力,相对而言,戏剧在某种意义上说属于高雅艺术,观赏需要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艺术鉴赏活动,进而与演员交流沟通,并在欣赏时参与戏剧的创作。
特别是观赏大型戏剧,这种欣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戏剧小品则以其短小的形式,诙谐的情趣,雅俗共赏等特点,适应了人们这方面的审美需求。
它不仅适应了当今人们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和欣赏习惯,还可以使人们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能观赏完一、两个戏剧小品,并在身心愉悦中,使紧张工作中产生的疲惫心理得到一定的缓释与放松。
于是,在借鉴其他姊妹艺术的基础上,形式短小的“戏剧小品”便应运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