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抒情散文写作思维训练策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叙事散文阅读理解应对技巧

高中语文叙事散文阅读理解应对技巧

高中语文叙事散文阅读理解应对技巧把握文意,概括要点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其目的都是为了抒“情”明“理”。

在阅读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把握这类文章的写作目的、写作思路以及作者运用材料在谋篇布局表达主题的思想轨迹。

这样对作品有了整体的了解,才可以进入答题状态。

应考策略1、理清思路(1)把握线索:①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2)疏理脉络: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

叙事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来组织文章的结构。

2、概括文段要点(1)注意开头结尾句:文段开头句有时起总该段内容的作用,文段结尾句有时起总结该段内容的作用。

(2)注意过渡句(段):段落间的过渡句(段)对段落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确定文章的中心(1)看标题。

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据标题确定中心。

所以也可以根据中心拟写标题。

(2)看注释。

注释有时会交代作者思想、写作背景及写作动机等,文章的中心往往与这些背景有关。

(3)看过渡句(段)。

文章的过渡句(段)对文章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4)看开头结尾句。

文章开头句有时起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句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5)看抒情议论句。

叙事散文的目的就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6)看反复出现句(段)。

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进采用反复这一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注意: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

如果文章找不到关键句,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可以使用这样的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练习与解析海边荒石高立群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附近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

高考散文的思路结构 作文指导(人教版高三)

高考散文的思路结构 作文指导(人教版高三)

高考散文的思路结构作文指导(人教版高三)乐天天散文的最大特色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

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

“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景一物,乃至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

当然,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如巴金的《灯》;(2)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3)以事物的发展或以对事物的认识或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

(4)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5)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6)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7)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散文的形散,往往是靠展开联想完成的。

联想的方式有: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③假托式:如《白杨礼赞》;④屏风式:如《风景谈》。

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现出文章的神韵,表达到更深刻的道理。

散文的结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①纵向结构:(时间)如《背影》,《落花生》、《藤野先生》。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与答题技巧(套路),适用所有高中生!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与答题技巧(套路),适用所有高中生!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与答题技巧(套路),适用所有高中生!题型一行文思路分析题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行文思路分析算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

高考设置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截了当考查,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答题步骤】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依照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截了当梳理行文思路,依然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要依照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

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情词)”。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模式一(采纳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环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终写了×××。

模式二(采纳分条表述):①写×××;②写×××;③写×××;④全文整体上写×××。

题型二线索作用分析题先清晰线索与行文思路的区不: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啥、后写啥的咨询题;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环绕啥展开的咨询题。

尽管在“行文思路分析题”中已涉及线索,但这种涉及不过将线索作为解题的一种手段,环绕线索去梳理行文思路,并别是考查线索本身;而高考却常就散文线索自身方面设题,考查的重点往往是线索的作用。

【答题步骤】第一步:找出线索——“四看”定线索寻觅线索看标题有点标题就揭示了线索。

如《白杨礼赞》标题所揭示的对白杨树的赞叹算是文章的情感线索。

高考散文构思特点题答题思路

高考散文构思特点题答题思路

高考散文构思特点题答题思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考散文的构思特点是要求考生立意明确,主题突出。

在散文写作中,要有明确的立意,不能模糊不清,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知道作者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主题要突出,不能在文中躲躲闪闪,不露头脚。

考生在构思时,要明确散文的中心主题,确保内容紧扣主题,不偏离主题,这样才能让文章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高考散文的构思特点是注重细节描写,塑造生动形象。

细节描写是散文的灵魂,是构建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考生在构思时,应该注重观察生活,注意细节,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细节,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要善于塑造形象,通过细节描写和比喻象征等手法,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高考散文的构思特点是要注重情感表达,富有感染力。

散文是一种情感的抒发,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展示和表达,在构思时应该注重情感表达,让情感贯穿全文,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共鸣。

情感是散文的灵魂,只有通过情感表达,才能打动读者,引起共鸣,让读者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高考散文的构思特点是要求言简意赅,语言清新简洁。

散文虽然是散文,但并不代表可以言之无物或语词繁复。

相反,高考散文要求语言简练,表达清晰,不做无用的废话,让文章通俗易懂,让读者一目了然。

考生在构思时要注意语言的质朴和简洁,不要追求华丽的修辞,而要追求言之有物,意义深刻。

高考散文的构思特点是要求考生在立意明确、主题突出、细节描写、形象生动、情感表达、言简意赅等方面进行着重考虑。

只有在构思时解决这些问题,并将其融入到写作过程中,才能写出一篇富有内涵、感染力强的高质量散文,从而取得高分。

希望考生在备考时多加注意这些构思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取得好成绩。

【字数:662】第二篇示例:高考作文是考生在高考语文科目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考试题型,而其中的散文构思特点题更是考查考生综合思维能力和文采的重要环节。

在应对高考散文构思特点题时,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和答题思路,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一篇高分作文。

高考专题复习: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

高考专题复习: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

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一、认识和掌握散文的相关知识1.什么是散文?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

我们常说的是狭义的散文,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2.散文的分类。

我们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例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鲁迅的《藤野先生》。

这类散文,虽然也有风物、场景的记写,但它不是纯客观的记写,而是将内情与外物融合,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

例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

文学色彩浓,但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散文。

3.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4.阅读散文应注意的问题(1)抓住“神”。

“神”就是作者在文中的情感体验,就是作者借助语言文字表的“情”,达的“意”。

抓住了“神”即把握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主旨。

(2)抓住线索。

线索就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

明确了线索,也就基本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理。

线索有的是标题,有的是开头一句话,有的是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

线索有以时间为线的;有以人物活动为线的;有以情感为线的;有以事物为线的等。

高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

高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

高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第一步——做题之前的读文。

这一步要求有“三读”。

“一读”文章主题。

“二读”——文章结构。

“三读”——读出重点词、句、段。

首先,一定要读出文章的主题。

现在的现代文阅读大多是阅读鉴赏散文。

散文“形散而神聚”,是指散文取材广泛而主题集中。

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围绕文章的中心来选材,一定要读出文章的中心。

另外,很多问题表面上没有考文章的主题,但是回答的时候必须答出主题。

例如,问文章的某段材料什么作用。

文章的材料能有什么作用呢?其中必答的一点是,它一定是为了表达中心服务的,尤其是正面的材料的时候,就必须答出这段材料为某某中心服务,很好地表达了某某中心。

因此,第一步中一定要尽量读出文章的主题。

其次,要读出文章的结构,作者的思路。

理解了文章的思路对理解文章主题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两个问题要同时解决。

而且,理解了文章的结构思路,对于常出现的大分值概括信息题是必要的,可以避免出现遗漏信息点。

再者,读清楚了某些结构,例如,总括段、过渡段等,可以帮助回答某些问题。

再次,要勾画出文章的重点词句。

何谓重点呢?例如各段的中心句、中心句中的中心词,例如段落中的抒情或者议论的句子,因为它们常常是作者最直接表达主题的地方,也常常是后面做题时的最主要的参考信息。

因此,在读文章时应该把它们做个简单地勾画标明。

第二步——化题所谓“化题”是指,我们接触文后的问题时应该清晰明了出题人的命题意图,至少知道这道题目具体考的是什么。

例如,题目问:文章开头写了某某内容,你来分析评价一下。

这样的问题实质考的是什么呢?我们进行一下化题:文章开头内容分析评价——考察散文开篇选材的作用——可以从对内容、结构和主题三方面的作用来回答。

那么我们化完的题目实际是问:这篇文章开头所选的材料对文章的内容、结构、中心所起的作用。

高考散文答题思路技巧

高考散文答题思路技巧

高考散文答题思路技巧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

所谓“形散”,是指散文选取材料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组织材料,结构成篇自由;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下面是高考散文答题思路技巧,欢迎参考阅读!一.作用分析题1、语句作用题2、段落结构作用题3、艺术技巧作用题4、人称作用题5、标题作用题6、景物描写的作用7、写作内容作用题¤ 第一,语句、段落命题特色1、作用分析题是指题干带有“作用”或“好(妙)处”等词语,命题指向于分析综合的一种常见题型。

2、这种题型具体的命题指向有二:一是某处句子(位置或在开头或在结尾)的作用;二是文中所用材料,如详写的内容、引用的材料或其他穿插性材料。

3、这种题型考查角度分单向和多向两种。

单向考查为只考内容或结构或表达技巧。

多向考查为同时考查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用,或结构表达和表达技巧两方面作用。

单向考查题干中直接出现“结构(内容)作用”,双向考查题干只笼统地问“有什么作用”或“对文章的表达作用”。

4、常见提问方式(1)句、段作用分析:画线句子(或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好处)?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变式提问:开头为什么从××写起?作者写这些句子(节)的用意是什么?(2)文中材料作用分析:文章写××××内容有什么作用(好处)?变式提问: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5、无论哪种命题指向或提问角度,答题时必须联系文章整体,答案要具体、周全。

语句、段落作用分析题总结:作用分析题主要是针对分析综合考点而设置的常见题型。

要做好这种题型,须从三个方面建立模式:(一)、知识模式(储备)(1)句段常见作用:或总领全文,提纲挈领;或总结上文,眉目清楚;或引出下文,脉胳有致;或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或前呼后应,结构谨严;或点明(深化、升华)主旨,激人深思。

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

高中语文散文万能答题模板与格式

高中语文散文万能答题模板与格式

高中语文散文万能答题模板与格式高中语文散文怎么读,答题有固定模板与格式吗,有没有统一答案?解题思路是怎样的,需要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吗?下面是散文做题方法,供参考。

高中语文散文答题模板1高中散文答题方法与模板第1招: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学会和文本、作者对话阅读中值得强调的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过程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但前提是要能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只有具备了整体阅读的能力,才能完成和文本对话过程中的多元思考,才能根据文意和题干的要求回答好阅读试题。

具体说,首先要快速阅读全文,捕捉文章各段的关键语句和词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文中心、主旨、行文思路和情感基础。

例如:说明文要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这些方法有什么作用?文中渗透了哪些科学精神和科学道理;议论文要明确文中论述的什么问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说理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运用了哪些典型的论据材料;记叙文主要写了什么人和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线索是否明显等。

这些内容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要思考到位并且一定要准确,若有一点偏差后面答题全盘皆错。

整体感知立足全文,强调于“感”,落实于“知”,“感”与“知”也就是信息筛选整合的过程。

接下来要依据整体感知的内容,深入思考文章的主体和局部,重点是对关键语段和关键词语的理解,努力思考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最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再从局部回到整体思考,对全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圈锁题干要求回答的内容,完成和文本的对话。

第2招:多角度思维,缜密筛选信息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考生要根据不同文体的具体要求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不同文体思考的角度也不同,我们要善于筛选各题干要求的明显信息,更要学会筛选隐含在文章字里行间包含在文章内容和主旨之中的隐含信息。

以现代文散文阅读《被遗忘的稻草》第18题为例:第3段中加点词语“战栗”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回答这道题我们从语段中能读出“稻草”在田野中急切地想被人发现,他因兴奋而颤动。

2022届高考散文行文思路分析建模与训练

2022届高考散文行文思路分析建模与训练

2022届高考散文行文思路分析建模与训练考点:1. 陈忠实《在河之洲》2. 简默《浮来一棵树》3.刘成章《高低陕北石》4.冯骥才《冬日絮语》5.梁实秋《寂寞》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

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表达和深化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行文思路分析”题中涉及线索,常常围绕线索去梳理行文思路。

一、“行文思路分析”定式模式(一)循环答题法1.考题类型——明考型(直接梳理行文思路),暗考型(梳理人物心理(情感、态度等))2.内容上——划分文章层次(层次与段意);“心理词(情感词)”(心理(情感、态度等)变化)。

3.结构上——线索(文章围绕×××展开)4. 表述模式(1)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总分式】(2)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①写×××;②写×××;③写×××;④全文整体上写×××。

【分总式】(二)答题模式1.手法句(线索)+材料句(情节内容,人物内容,物象内容)+分析句(人事物特点与作用,思想情感,艺术效果)2.两个对接(1)材料句(情节内容,人物内容,物象内容)——分析句(人事物特点与作用,思想情感)(2)手法句(线索)——分析句(艺术效果)太阳梦晓浩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里。

那境界好动人啊。

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漫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桨轻轻一拨,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

高考散文构思特点题答题思路

高考散文构思特点题答题思路

高考散文构思特点题答题思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考散文是高考作文中一种常见的文体,其特点是具有自由的写作结构和灵活的表达方式。

在高考作文中,散文构思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材料或主题进行构思,撰写一篇完整且有思想性的文章。

以下是关于高考散文构思特点题的答题思路。

一、理解题意在写高考散文构思特点题时,首先要准确地理解题意。

题目会给出一个主题或话题,要求考生根据该主题进行构思,写一篇具有思想性和逻辑性的文章。

考生需要认真阅读题目,明确主题,抓住重点,确保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准确无误。

二、分析材料在一些高考散文构思特点题中,会给出一些材料或观点,要求考生根据这些材料展开构思。

考生要仔细分析所给材料,提炼出其中的主要观点和思想,从而建立自己的构思框架。

在构思时,可以结合材料中的观点,展开思考,扩展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三、构建思路在写高考散文构思特点题时,需要构建清晰的思路,确保文章结构合理,逻辑严谨。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构思:1.明确主题:根据题目确定文章的主题,概括文中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提出论点:根据主题提出自己的论点或立场,明确要表达的观点和观念。

3.展开论证:在文章中展开论证,通过具体的事例、数据或引用权威观点来证明自己的论点。

可以结合个人经历、社会现象或历史事件等展开论述。

4.引出结论:在结尾部分对文章进行总结,重新强调主题和论点,让读者对文章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四、注意表达方式在写高考散文构思特点题时,要注意表达方式,注重语言的精准和润色。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来提升文章的质量。

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五、注意结构规范在写高考散文构思特点题时,要注意文章结构的规范性。

一般来说,一篇散文应包括“引言-主体-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引出文章的主题,主体部分展开论述,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内容。

保持文章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是写作高考散文时需要注意的重点。

高中散文答题技巧

高中散文答题技巧

高中散文答题技巧一一、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

“线索”常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

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二、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

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

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

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

阅读《兽·人·鬼》(2000年春季),就必须认真阅读注释,分析背景材料。

抗战胜利后,国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战运动,国民党当局却大行不义,倒行逆施,制造了臭名昭著的“一二·一”惨案。

闻一多先生十悲愤,坚决主张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对个别教授畏首畏尾,保全小我的做法极为不满,于是写了这篇文章。

透视创作历程,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再对照原文,试卷中的问题就不难找到答案。

三、局部把握,抓住关键。

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

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

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

把握住这些语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四、明确技巧,提高答题效率。

阅读散文,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常见有的:①比喻。

如“兽”“鬼”各指什么(《兽·人·鬼》);②反衬。

如《报秋》中用太阳花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③对比;如《青菜》(1993年)中,“高高翘起的狗尾巴草”,“自我炫耀的灯笼草”,“凌空悬挂的黄瓜”,与紧紧依靠大地,朴素沉着的青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④象征。

语文高考散文答题思路

语文高考散文答题思路

语文高考散文答题思路语文高考散文答题思路:找线索,理思路,明确*主旨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物(时间、地点、道具),或为情感。

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地理清*思路,明确*主旨。

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的结构入手了。

分析*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明确*主旨。

⑴语段结构分析。

一个语段,一般有起始、展开、终结三个层次。

通常的情况起始是一两句话,同时这往往就是段落的中心句;接着展开对本段的具体记叙、描写或议论,最后用一两句话对本段小结.⑵全文层次分析把握全文结构层次,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理清*思路,理解*内容的重要方法。

分析全文层次,首先可抓标志性句子或词语。

有的*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处会有结构大致一致的句子反复出现,这就是标志性句子。

语文高考散文答题思路:析词语,明情感,挖掘隐含信息*是由词语和句子构成的。

词语在*中不是孤立出现的,它要跟其他词语组合成句才能表达意思。

所以,对于文中词语的理解,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

特别是散文,她承载了作者充沛的情感,作为*的组成成分——词语就必然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有时还可能蕴含着非常含蓄的隐含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对词语进行语义和情感等方面的辨析,努力挖掘出其中的隐含信息。

语文高考散文答题思路:抓开头,重结尾,寻找关键语句古人形容*的开头和结尾是凤头豹尾,可见其重要。

散文的开头是很讲究的,甚至有的*开头就是“文眼”。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台湾作家琦君的《水是故乡甜》结尾的最后一句话揭示了*的中心,赞美了蚕的结茧并不是它们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下一个轮回,是以另一种方式不断地延续生命;而那些像蚕一样的父老乡亲在完成自己的生命历程时实际上也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的优秀品质会不断传续,人类发展的历史也会因此而不断延伸。

抒情散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训练初探

抒情散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训练初探

生才能在写作中加以学习运用,做 到条理清晰,结构分明。如我在教
如 《 紫藤萝瀑布》一文,不少 教师把重点放在通过品读鉴赏紫藤
《 荷叶母亲》一课时 ,发现本文有 萝花的多种描写手法 ,引导学生理 章的写作模式,非常适宜让初一的 盛 ,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永
学生学 习并掌握这种 “ 以小见大” 的写作方法。于是在授课时与学生
强调从整体上来欣赏文章 ,使得现
在的散文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走
向 了另一个 极端——抒 情散 文 教学
分析意境组合 、探究关键词句含义
搏 ,深入理解散文的内在底蕴。换
几乎不谈逻辑 ,只讲形象。从许多
教师作 为备课 依据 、教学参考的
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 等逻辑思维方法把握作者跳动的脉


在抒情散文教学 中进行逻
所以我们在抒情散文阅读教学中要
重 视逻辑 思维 能力 的培养 ,这样 学
辑 思维训 练的必 要性
( 一)通过剖析行文思路培养 学生归纳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 一)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决定 抒情散文教学不能忽视逻辑思维训 练 说: “ 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放 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上。 ” 这句话切实地指出了语文教学的任 务 :利用教材教会学生思考 ,训练 学生的思维 ,教会学生掌握阅读的 意的抒情散文包含着丰富的思维因
二. 根据抒情散文的特征培养
学生 的逻辑 思维 能力
抒情散文是借助具象、尤其是 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的文章。 其创作十分强调用具象反映抽象 ,
可以说它是形象与抽象 ,虚与实的
结合。作品的文意、作者的思想往 往潜藏在文字的背后,需要透过表
过程中不能只着眼于学生的形象思 维训练 ,也要关注培养和训练学生 的逻辑思维能力。 ( 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离 不开阅读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训练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 能力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指导学 生 写作 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 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

抒情散文思路,情感,写法把握训练

抒情散文思路,情感,写法把握训练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 衬托 对比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咏物寄情 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 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 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 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 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 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抒情散文思路、情 感、写法把握训练
二、实战演练
做一朵携来彩贝的海浪

1、思路:物——人 2、情感:赞美具有高尚品质并惠及他 人的人,愿社会上有更多这样的人。 3、写法:借物抒情 由物及人

心田上的百合花

1、思路:百合花的生命历程 2、情感:赞美有坚定信念、自强不息 的人 3、写法:以物(花)喻人
(二)、理解特点:

形散神聚

形散:1、 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 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 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 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 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 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 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 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 深刻意义。
(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 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 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 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 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 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三)那条河流

1、思路:河流的今夕变化 2、情感:对破坏美好家园现象的愤怒 和反思,渴望人们都来珍惜美好家园。 3、写法:借物喻理

高中语文散文答题技巧是什么

高中语文散文答题技巧是什么

高中语文散文答题技巧是什么高中语文散文答题技巧高中语文散文答题技巧一、散文的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高中语文散文答题技巧二、散文分类1、记叙性散文:(1)特点: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2)典型的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2、状物性散文:(1)特点: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2)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3、议论性散文(哲理散文)(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2)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高中语文散文答题技巧三、读懂散文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1. “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2.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拓展:学好高中文言文的方法学好高中文言文的方法一文言文阅读考查重点1.词汇量包括实词和虚词,词汇量的掌握当然越大越好。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散文有哪些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散文有哪些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散文有哪些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方法及流程1.知识模式(储备)(1)、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

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2)、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2、思维模式(1)、位置定位。

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

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

这些都是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

(2)、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提。

(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

即使题干上没有要求说“具体”作用,在答题中也切不可笼统回答“承上启下”。

(4)、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比”“衬托”等。

3、答题模式结构上:常见的表现手法1.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转而写到……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3.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4.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x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效果(2)、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抒情散文写作思维训练策散文历史源远流长,作家作品众多;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历史时期,散文有着不同的含义和所指。

现代文艺散文五四时期传入我国,是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等相提并论的文学样式,它具有“真”、“美”、“散”三大美学特征,包括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抒情性散文三个类别。

高中抒情散文写作研究,来源于高中作文教改实际。

本选题的提出,主要是基于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新精神、高中语文新教材写作的新安排、抒情散文备受高中学生喜爱的客观现实三方面的考虑。

一、抒情散文的定性分析1.抒情散文的内涵与分类“文章不是无情物”。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1]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具有波动性和感染性两个基本特征。

“情感是写作的原动力”。

[2]以抒情散文为代表的高中文学体裁类文章写作,以记叙文为代表的高中常用文体类文章写作,必须以情感人;文章要是没有感情,即使再精彩的人、事、景,也必难于成文。

情感是抒情散文文本构成的主体,无论是在激发学生作文学语文的兴趣,还是在培育学生思维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上,还是在落实自主写作要求倡导个性化作文诸方面,抒情散文有着自身的优势。

抒情散文的分类是写好抒情散文的前提条件;但在传统的写作训练中,关于抒情散文的分类困难。

谢志礼教授和湛江师院祝德老师作过有益的探索,本文采用他们的观点,将抒情散文划分为具象式抒情散文和抽象式抒情散文两类。

2.抒情散文写作思维的特殊之处(1)抒情散文和其他文体写作思维没有质的区别。

写作过程思维的基本环节和思维能力培育项目完全相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培育的目的任务完全相同。

(2)抒情散文写作思维具有特别的要求。

具象式抒情散文写作思维的特别要求:细心观察,摄取思维新形象。

捕捉感受,寻觅思维动情点。

缘物思索,发掘多样化意蕴。

这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让思维充分发散,拓宽立意途径;第二步,比较分析,选择最佳写作角度;第三步,溶入个人体验,注意立意定向聚焦。

抽象式抒情散文写作思维的特别要求[3]:超越造华,抓住关键突出神韵。

具象式抒情散文强调的是写“形”(形似)而点“神”(神似),抽象式抒情散文强调的是写“神”(神似)而点“形”(形似)。

不拘一格,多方拓宽立意途径。

这可从“情味”方面立意,从“趣味”方向立意,从“理味”方面立意。

根据特征,谋篇布局因情而异。

二、高中抒情散文写作思维状况探究学生思维的毛病,是学生学习的毛病,但更多是教师和教育的毛病。

究其根本,除了历史原因,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思维教育的不达标外,主要有:(1)思维训练的或缺;(2)教材的负面影响;(3)写作训练和指导的模式化;(4 )成人思维和思维定势的缺憾;(5 )“应试教育”环境的制约。

三、高中抒情散文写作思维训练价值探究(1 )英、美发达国家高中写作训练的启示。

国外也有抒情散文写作的传统。

国外当代有比较成熟的“四大写作模式”和“三大训练方式”,前者包括观察指导模式、认知指导模式、文学指导模式、日常生活指导模式,后者包括规范性写作训练方式、塑造性写作训练方式和创造性写作训练方式。

[4]从英、美国家文学指导模式和创造性写作训练方式及其所共有的具体训练方法来看,“头脑风暴”与“自由式写作”给我们以有益启示,可以说为中国高中抒情散文写作提供了极好借鉴。

(2 )国内高中抒情散文写作和理论研究的演变。

我国高中生的作文训练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51年至1965年学生以写命题作文为主(包括全命题、半命题作文等),1978年至1998年学生以写材料作文为主(含图画作文、情景作文),1999年至现今学生以写话题作文为主。

无论哪一种写作训练方式,其中都包含有大量的抒情散文类习作与指导;写作中思维的重要性渐成共识,但真正从思维训练入手对学生散文写作指导的研究却还有待于具体、系统和深入。

四、高中学生抒情散文写作思维训练策略1 寻找感情流向,训练同向思维(1 )选材按同向思维的要求进行最佳取舍。

无论具象式抒情散文也好,还是抽象式抒情散文也好,文章立意既定,面对澎湃的情感,学生不能不加思考去将手中收集的和大脑中库存在的众多零散的材料一古脑儿地写出;所有材料都必须从属于“思想情感”,都必须经过学生“思想情感”的选择并能积极能动地反映“思想情感”,与立意思想情感同向的材料就选取,与“立意”思想情感不同向的材料就舍弃。

(2 )组材按同向思维的要求进行有机组合。

经过同向思维的取舍留下大量的素材,也不是一一罗列在文中。

散文“形散而神聚”,许多材料看似很散,但它们都按照作者立意“思想感情”的红线有机组织在一起,它们的排列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学生习作成品思想情感是“经”,所选用的材料是“纬”,二者和谐交织在一起,就会形成一幅色彩斑斓,气韵流畅的完美图画;否则就会“形”乱而害“意”。

(3 )谋篇布局受同向思维制约选好“形”“神”结合点。

具象式抒情散文,其中的借景抒情类、托物言志类,易于找到“形”“神”的结合点。

抽象式抒情散文以及具象式抒情散文中描形绘景类,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形”与“神”的结合点;因前者多直抒胸臆,后者似乎有“形”而无“神”。

其实,细究起来情况并非是这样。

它们中的每一篇成功的散文都有自己的“基调”——色彩的基调,感情的基调,或宁静,或优美,或清淡,或浓艳,有的较低沉,有的则高昂、乐观,“散”与“不散”也能有机地统一起来,文章思想情感流向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同向思维的特点。

2 讲究个性独特,训练发散思维(1 )以小见大。

高中生写着抒情散文要注意选题小,开口小,篇幅小,深挖掘,或者面对重大主题、重大题材,举重若轻,以大取小,小中见巧,便于自己更好的驾驭。

当然,不能任意拔高,要防止说大话、假话、套话。

(2 )善于联想。

想象和联想是表现作者主观色彩的两种手段,是发散思维的重要途径。

”联想一般分为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

(3 )大胆想象。

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要将抒情散文写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要着重做好两点:第一点,散点透视,选出最好和最爱。

结合抒情散文的文体特点,命题作文围绕命题,话题作文围绕话题,给材料作文围绕所给定的材料,以此为中心让思维向四面八方发散,从中选出最好和自己的最爱的立意,迅速连缀成文。

第二点,以纵横想象为重点。

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是思维想象的三维,抒情散文是最见作者性情的习作样式之一,应努力穿越时间遂道和空间遂道,以纵横想象为重点。

(4 )多层次多角度立意抒情。

独立思考,努力写出“人人身边有,他人笔下无”的东西,是达到多层次多角度立意抒情的衡量标准之一。

许多优秀散文就是靠多角度多层次立意抒情增强作品的内涵和读者鉴赏的多义性、不确指性,从而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高中生抒情散文写作,自主练习“同题作文”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5 )力求个性化。

本文所指的个性化主要是抒情散文写作表达形式的个性化,一批成功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他们的实践已给世人开拓了道路。

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语言别具一格;云南考生《父亲,我爱你》是一篇书信体抒情散文;湖北学生戴宙航的抒情散文《我与黄河对话》是难得的对话体;安徽高考满分作文《无悔五丈原》为了强化抒情效果,增强感染力,全文采用第二人称笔法,在表现形式上创新有个性。

3 追求意境新颖,训练逆向思维(1 )大胆质疑,勇于反向思考。

曹植的《七步诗》是文坛上的一则佳话,郭沫若别出心裁,反向思考写出了一首《反七步诗》,富于新意。

在抒情散文写作中,勇于反向思考,成功运用逆向思维,常能使抒情散文易于出彩,意境新奇,别具一格。

(2)活用典故。

尽管写作中要不要用典是长期有过争论,但梁衡在其《文章五诀》中总结说“笔下无典,其文必浅”,可以说是散文写作的一大秘诀。

当代活跃的“文化散文”作家余秋雨、周涛、厚夫,其抒情散文中巧用、活用的典故(明典、暗典)随处可见,梁衡等人格散文作家更是不用说。

活用典故,运用逆向思维,可以反映作者的人文素养,增强作品的文化内涵,使抒情富于生动、深刻,使作品更具有可读性。

近几年,学生活用典故写出的包括抒情散文在内的各类优秀作文不少。

(3 )打破思维定势,敏于表达创新。

打破思维定势不是一种轻而易举的事。

整个逆向思维都是在打破定势的前提下进行。

在抒情散文的写作中要特别防止雷同,特别讲究个性,讲究意境新颖,抒情散文作者要自觉形成打破思维定势的习惯,勇于表达创新。

生活,李健吾另辟溪的《雨中登泰山》、徐迟的《黄山记》是自出机杼的美文典范。

4 锤炼优美语言,训练比较思维(1 )工于炼字,追求形象之美。

(2 )巧于炼句,追求句式之美。

(3 )精于构段,追求篇章之美。

(4 )推敲辞格,追求辞章之美。

5 宣泄丰富情感,训练推进思维(1 )因“实”出“虚”。

“诗境尚虚,文境征实”。

抒情散文的“实”是指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

散文的真正作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即“虚”。

抒情散文因“实”出“虚”,写精神的“内宇宙”,刘锡庆教授在《中国现代散文欣赏》一文中作过较好的归纳,有五个层面:情感层面,性灵层面,心灵层面,生命体验层面。

抒情散文写作是一种“虚”、“实”结合的艺术。

只有虚实结合,因“实”出“虚”,更注重内(从情感到心灵都是内宇宙)或虚(从情感到精神都是超越实生活),才能真正触发散文作者抒情的“激活点”和思想、精神的“闪光点”,确保作品魅力所在。

(2 )巧用误会、巧合、对比,将抒情推向多彩。

初中生的学习以“记忆”、“模仿”为主,高中生的学习以“实践”和“创造”为主。

从名家散文写作的成功方法中,我们看到了高中生作文的一条路径。

通过大量的阅读、模仿、内化、实践,学生写出了一批有创见有新意的抒情散文。

(3 )探究因果,将抒情推向理性。

抒情散文写作易于表现才情,易于富有个性。

曹禺的《我是潜江人》、大卫的《生命是一支铅笔》是因探究因果而精彩的抒情散文。

所谓探究因果,抒情散文写作中如果所抒之情是“果”的话,那么探讨、寻找这一“情感”形成与抒发的各种缘由和条件就是“因”。

在日常的话题作文抒情散文类写作练笔中,我要求学生坚持向茨威格、曹禺等“大家”学习,注意探究因果,将抒情推向理性,避免任性“胡诌”而给人滥情之嫌。

(4 )逐层递进,将抒情推向深刻。

避免识见的片面和浅陋,保证抒情的独到与深刻,逐层递进,层层深入,是成功的抒情散文所显示的有效措施之一;当然这一“递进”包括范围上的扩大或缩小、气势上的增强或减弱、语意上的递增或递减等。

在长达一年的抒情散文写作实验中,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我指导学生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是在抒情散文写作前的立意上,要求学生注意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偶然到必然、从低级到高级、从主观到客观、从表层到精神去多思多想,力求悟出新意,力求逐层深入,从而将情感推向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