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共182页

合集下载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符号分别是l和ml。
使用量筒时,请注意: (1)量筒须水平放置。 (2)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读数时,以液面的最低点为准。
我们用体积(volume)来表示物体所 占空间的大小。体积的单位有立方米 (cubic meter),符号是m3;立方厘米 (cubic centimeter),符号是cm3等。 形状规则的物体,例如长方体,只要 利用刻度尺量出长度、宽度和高度,然后 代入公式,便可计算出体积。
使用中注意:
• 刻度尺上有刻度的一边应紧靠被测物体,并放正刻度尺位置。 • 零刻度线应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观察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 测量值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记下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测量结果。 与同学讨论,并完成下列测量活动,数据记入以下空格。 (1)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2)选出适当工具,测量实验桌的长度 (3)思考一下,如何测量自己的胸围 ,宽度 ,宽度 ,厚度 。 。 。
发生意外怎么办?
想一想:把意外情况及应对的措施用连线配对。
玻璃试管破碎 烫伤了手指 化学试剂沾到手臂上 实验桌发生大面积着火 酒精洒到桌面小范围起火
用扫帚扫到畚箕里 用蓝油烃涂抹 用灭火器扑灭 用湿抹布扑盖 用大量的自来水冲洗
实验室的科学活动
世界上各种事物的特征、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相 互作用和联系,可以用数字、字母或各种符号等记录 下来。以下我们利用实验室的条件来完成“建立个人 的信息资料包”的活动。 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测量手段,如:测身 高、体重、胸围等。请把个人的已知数先填入以下表 格内,以后再逐步完善。
科学是一项有趣而艰苦的事业,它包含了无数科学家的创 造性活动。为了获取成果,科学家不畏艰辛、积极向上、勇敢 而又无止境地攀登着……
王选院士被誉为当代“毕昇”,他对 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不断创新,使中国的印 刷技术从铅与火的时代迈入电和激光的新 纪元,引发了全球华文报业和出版印刷业 的深刻变革。当站在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最 高领奖台上时,他说:“对我来说,科学 研究本身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酬,而实 现科技报国的宏伟志愿是我此生最大的欣 慰。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命的奥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1节)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第2节)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第3节)2.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第1节)地球的内部与外部结构(第2节)宇宙的探索(第3节)3. 能量与能源能量守恒定律(第1节)简单电路(第2节)新能源的认识(第3节)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掌握植物和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3. 了解地球与宇宙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5. 掌握简单电路的原理,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6. 认识新能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地球与宇宙、能量守恒定律。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简单电路、新能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命的奥秘: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地球与宇宙:播放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动画,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

能量与能源:讨论生活中常见的能源,导入新能源的认识。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穿插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生命的奥秘:讲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举例说明植物和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特点。

地球与宇宙:介绍地球的内部与外部结构,分享宇宙探索的趣事。

能量与能源: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电路。

六、板书设计1. 生命的奥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生长与繁殖2.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内部与外部结构宇宙的探索3. 能量与能源能量守恒定律简单电路新能源的认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命的奥秘:描述一种你熟悉的动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特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全册完整课件(最新版)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全册完整课件(最新版)
目录:
一 工具和机械 二 形状与结构 三 能量 四 生物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复习 第四单元复习
什么叫机械
当第一次听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看看下面这些物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些物品都有什么共同的作用,你知道吗?
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像钳子、筷子、针、水果刀这样的机械,结构比较简单,它们属于简单机械;
像电钻这样的机械,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的,比较复杂,它们属于复杂机械,也可以叫做机器。
简单机械
复杂机械
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支点
用力点
阻力点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
杠杆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 ;
用力点
阻力点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 ;
用力点
阻力点
省力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 ;
用力点
阻力点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 ;
用力点
阻力点
费力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 。
用力点
阻力点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 。
第一单元 工 具 和 机 械
斜面的作用
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能省力吗?
实验计划
实验名称: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研究斜面作用
斜面、重物、测力计
1.搭好实验装置。2.先测出直接提升物体的力,再测出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3.改变物体的重量,按步骤1重复做。4.讨论、整理实验发现。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世界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 动物与生态动物的生存智慧生态系统与食物链3. 植物的力量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植物与人类的关系4.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形成与构造宇宙探索与航天科技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起源,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帮助学生了解动物与植物的生存智慧,认识到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态素养。

3. 培养学生对地球与宇宙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生态系统与食物链、地球的形成与构造。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动植物的生存智慧、宇宙探索与航天科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生命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本学期学习内容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结合实物模型、实验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以提纲形式呈现,列出每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

2. 板书布局:左侧列出章节,右侧详细列出每个下的具体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简述生命的起源过程。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动物的生存智慧:分析一个动物适应环境的具体例子。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简述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地球的形成与构造:描述地球的内部结构。

宇宙探索与航天科技:简述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2. 答案: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的过程。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种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第一章:人体的运动系统1.1 骨骼和肌肉教学目标:了解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掌握骨骼和肌肉的相互作用。

教学内容:介绍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

讲解骨骼和肌肉的功能。

展示骨骼和肌肉的相互作用。

1.2 骨骼的分类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骨骼的分类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骨骼的分类。

讲解骨骼的功能。

1.3 肌肉的类型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肌肉的类型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肌肉的类型。

讲解肌肉的功能。

第二章:人体的呼吸系统2.1 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呼吸道的组成。

讲解呼吸道的功能。

2.2 肺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肺的结构。

讲解肺的功能。

2.3 呼吸的过程教学目标:了解呼吸的过程。

教学内容:讲解呼吸的过程。

第三章:人体的消化系统3.1 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消化道的组成。

讲解消化的功能。

3.2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内容: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讲解食物的吸收过程。

第四章:人体的循环系统4.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心脏的结构。

讲解心脏的功能。

4.2 血管的类型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血管的类型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血管的类型。

讲解血管的功能。

4.3 血液循环的过程教学目标: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内容:讲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第五章:人体的泌尿系统5.1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泌尿系统的组成。

讲解泌尿系统的功能。

5.2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目标: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内容: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讲解尿液的排出过程。

第六章:人体的内分泌系统6.1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理解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掌握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它们的作用。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课件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课件
科学是一项有趣而艰苦的事业,它包含了无数科学家的创 造性活动。为了获取成果,科学家不畏艰辛、积极向上、勇敢 而又无止境地攀登着……
王选院士被誉为当代“毕昇”,他对 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不断创新,使中国的印 刷技术从铅与火的时代迈入电和激光的新 纪元,引发了全球华文报业和出版印刷业 的深刻变革。当站在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最 高领奖台上时,他说:“对我来说,科学 研究本身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酬,而实 现科技报国的宏伟志愿是我此生最大的欣 慰。
拓展天地
你认识这两位科学家吗?请上网查找他们的 事迹。当然你也可关心更多的科学家。
谢 谢
科学活动
科学实验室
我们进行科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校内的实验室(laboratory)。
认识各种仪器
找出潜在的危险
学习科学,不能忽略安全问题,必 须确立安全意识。 分组讨论:看右图,一起找找不安 全的地方,用记号“×”标上。
(二)体积与体积测量
体积=长度×宽度×高度 1立方米=1,000升 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升=1,000立方厘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在实验室里,我们使用量筒(measuring cylinder)量度液体的
体积。液体的体积一般用升(litre)和毫升(millilitre)做单位,
符号分别是l和ml。
使用量筒时,请注意: (1)量筒须水平放置。 (2)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读数时,以液面的最低点为准。
我们用体积(volume)来表示物体所 占空间的大小。体积的单位有立方米 (cubic meter),符号是m3;立方厘米 (cubic centimeter),符号是cm3等。 形状规则的物体,例如长方体,只要 利用刻度尺量出长度、宽度和高度,然后 代入公式,便可计算出体积。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种多样的植物植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植物的生命周期与繁殖方式2. 动物世界动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3. 地球宇宙与空间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宇宙的奥秘与探索4.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掌握植物生命周期及繁殖方式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理解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知识,了解宇宙的奥秘与探索理解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2. 过程与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等综合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与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责任感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分类与生命周期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地球宇宙知识物质性质与变化2. 教学重点:植物与动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地球宇宙的基础知识物质性质与变化的理解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地球仪、天体模型等2. 学具:彩色笔、剪刀、胶水、实验器材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讨论植物的多样性观察身边的动物,探讨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观察夜空,引发对地球宇宙的思考进行简单的物质实验,激发学生对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兴趣2. 例题讲解:以具体的实例,讲解植物的分类、生命周期与繁殖方式以动物为例,解释动物的分类、行为与适应环境结合地球仪、天体模型,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宇宙的奥秘通过实验,解释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植物分类、动物观察、地球宇宙知识问答等练习开展物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2. 动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3. 地球宇宙与空间4.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植物的分类与生命周期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地球自转与公转物质性质与变化2. 答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作业题目,编写详细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2. 拓展延伸:开展植物种植、动物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博物馆等地,拓宽知识视野推荐相关的科普读物、视频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4.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5. 随堂练习的设计6.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编写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教学难点:针对植物分类与生命周期、动物行为与适应环境、地球宇宙知识、物质性质与变化等难点,教师应深入剖析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学1.4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观察和记录教学课件牛津上海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学1.4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观察和记录教学课件牛津上海版
• 3.正确对待实验过程中的错误
•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错误,这时也尽量不要立 刻停止而应继续完成实验,记录和保留所有的 现象和数据,并在这些出错的记录上做好标记。 这也是客观事实的反应,不仅对得出的最后结 论具有参考价值,而且也可以作为一个警示, 提醒我们注意一些容易出错、容易被忽略的 “陷阱”。
• 2.该实验的假设是什么?自变量是什么?如何 操纵自变量?如何检测自变量?
• 存在问题 • 1.对于“温室效应”原理的理解出现偏差,致
使实验假设得不到验证。
• 2.没有有效操纵自变量。 • 3.没有设置对照组。
• 修改方案
• (1)将装有二氧化碳的容器置于室外太阳光 下或利用红外线进行照射,使二氧化碳接收红 外辐射。
明朝未及,我只有过好每一个今天,唯一的今天。
昨日的明天是今天。明天的昨日是今天。为什么要计较于过去呢(先别急着纠正我的错误,你确实可以在评判过去中学到许多)。但是我发现有的人过分地瞻前顾后了。为 何不想想“现在”呢?为何不及时行乐呢?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是时候该重新考虑一下了。成功的最大障碍是惧怕失败。这些句子都教育我们:不要惧怕失败。如 果你失败了他不会坐下来说:“靠,我真失败,我放弃。”并且不是一个婴儿会如此做,他们都会反反复复,一次一次地尝试。如果一条路走不通,那就走走其他途径,不 断尝试。惧怕失败仅仅是社会导致的一种品质,没有人生来害怕失败,记住这一点。宁愿做事而犯错,也不要为了不犯错而什么都不做。不一定要等到时机完全成熟才动手。 开头也许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渐渐熟悉你的事业。世上往往没有完美的时机,所以当你觉得做某事还不是时候,先做起来再说吧。喜欢追梦的人,切记不要被 梦想主宰;善于谋划的人,切记空想达不到目标;拥有实干精神的人,切记选对方向比努力做事重要。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 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鱼搅不浑大海,雾压不倒高山,雷声叫不倒山岗,扇子驱不散大雾。鹿 的脖子再长,总高不过它的脑袋。人的脚指头再长,也长不过他的脚板。人的行动再快也快不过思想!以前认为水不可能倒流,那是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认 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这是还没住到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这个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 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奇正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 无穷。机遇孕育着挑战,挑战中孕育着机遇,这是千古验证了的定律!种子放在水泥地板上会被晒死,种子放在水里会被淹死,种子放到肥沃的土壤里就生根发芽结果。选

2024年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

2024年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

2024年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1.1 生活中的简单机械1.2 力与运动1.3 简单电路2. 第二章生物的奥秘2.1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2.2 动物的生存与适应2.3 人体的重要器官3.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3.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3.2 地球的构造与现象3.3 宇宙的探索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简单电路、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等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观察、实验、探究方法的培养,科学知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实验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感和逻辑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活中的简单机械有哪些?举例说明。

描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

简述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 答案:生活中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斜面等。

例如,开瓶器、剪刀、自行车等都是利用简单机械原理。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心旋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人体的主要器官有心脏、肝脏、肺、胃等。

心脏负责输送血液,肝脏具有解毒、储存营养物质等功能,肺负责呼吸作用,胃负责消化食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科学领域的最新动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过程、生物的分类及特征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三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能量转化3. 光与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4. 电与磁电流的产生、电路、磁场的性质、电磁感应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命的起源、进化过程以及生物分类和特征。

2. 掌握物质的三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能量转化的基本概念。

3. 了解光与声的传播原理及相关现象,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例。

4. 初步认识电与磁的基本性质,了解电路原理及电磁感应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进化过程、物质的变化与能量转化、光的折射与反射、电磁感应2. 教学重点:生物分类及特征、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光的传播、电路原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进化模型、物质变化实验器材、光学实验器材、电磁实验器材2. 学具:生物卡片、实验报告册、画图工具、电路元件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物进化模型,引导学生探讨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2.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物质的变化与能量转化,使学生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3. 随堂练习:进行光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物分类、进化过程、生物特征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三态、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能量转化3. 光与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4. 电与磁:电流、电路、磁场、电磁感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生物进化的过程,并举例说明生物分类及特征。

分析一个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实例,并解释能量转化的过程。

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原理,并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绘制一个简单电路图,并说明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过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对生命起源、物质变化、光与声、电与磁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与科学第一节:身边的科学第二节:科学在我们身边2. 第二章:生物的奥秘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第二节:生物的基本特征3. 第三章:人体的秘密第一节:人体的外衣——皮肤第二节:人体的支架——骨骼与肌肉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认识到科学在我们身边的作用。

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知道皮肤、骨骼与肌肉的作用,关注人体健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增强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多样性。

人体皮肤、骨骼与肌肉的作用。

2. 教学重点:科学在我们身边的作用。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录音机、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引言(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知识讲解(20分钟):按照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5分钟):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与科学:身边的科学科学在我们身边2. 生物的奥秘:形形色色的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3. 人体的秘密:人体的外衣——皮肤人体的支架——骨骼与肌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课后习题1、2、3。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道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题目。

2. 答案:课后习题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如生物观察、环保志愿者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021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共138页)

2021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共138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1新版)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师班级日期教学时间安排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1新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单元概述“微小世界”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神奇的未知世界。

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让学生看到了很多日常生活中未曾关注或不易观察到的微小物体,这个陌生的微小世界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的视野从宏观的物体及现象拓宽到微观的细胞、微生物等,认识世界的视野不断扩大和深入,探索科学的道路越来越有挑战性。

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和观察视野的不断扩大这条线索编写,引导学生利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从而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进步历程,以及在探索微观世界进看中出现的卓越人物和研究成果。

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微小物体、查阅微小世界相关资料等形式,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认知,同时体会到观察工具的重要作用。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涉及光学、生物、物质的结构、科学发展史等多个方面。

教学时要把握单元学习主线,紧紧围绕利用工具观察各种微小物体的探究活动,串联起多领域的学习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在观察多种多样的微小物体的过程中,感悟使用工具观察的好处,深切体会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同时,本单元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单元,课堂上的学习只是一个开端,希望学生能把观察延续到课外,继续利用观察工具,拓展到更多方面。

特别要指出的是,由于观察条件和学生理解水平的限制,本单元不涉及分子、原子和电子及其以下尺度,将重点介绍利用放大镜和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的微小物体,如较小的昆虫及其器官、生物细胞和常见的微小生物等。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

7.4说出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7.5.1知道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5.2知道感冒、痢疾是由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生物引起的。

本单元共7课。

第1课“放大镜”,学生在这一单元起始课中将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学习观察工具的演变奠定基础。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一、第一章教案:物质与材料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特性和变化。

2. 教学内容a. 物质的定义和分类b.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c. 物质的观察和实验3. 教学步骤a. 引入物质的定义和分类b. 讲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c. 进行物质观察和实验4. 教学资源实验材料和仪器,如显微镜、试管等。

二、第二章教案:地球与宇宙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位置和结构,掌握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

2. 教学内容a. 地球的位置和结构b. 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c. 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3. 教学步骤a. 引入地球的位置和结构b. 讲解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c. 观察和实验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4. 教学资源地球仪、天文望远镜、气候图表等。

三、第三章教案:生物与环境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

2. 教学内容a.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b.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c. 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3. 教学步骤a. 引入生物的特征和分类b. 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c. 观察和实验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4. 教学资源生物标本、生态瓶、观察工具等。

四、第四章教案:人体与健康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

2. 教学内容a.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b. 健康的生活方式c. 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3. 教学步骤a. 引入人体的结构和功能b. 讲解健康的生活方式c. 观察和实验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4. 教学资源人体模型、健康宣传资料、实验器材等。

五、第五章教案:科学与技术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掌握科学方法和技术应用。

2021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共138页)

2021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共138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1新版)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师班级日期教学时间安排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1新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单元概述“微小世界”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神奇的未知世界。

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让学生看到了很多日常生活中未曾关注或不易观察到的微小物体,这个陌生的微小世界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的视野从宏观的物体及现象拓宽到微观的细胞、微生物等,认识世界的视野不断扩大和深入,探索科学的道路越来越有挑战性。

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和观察视野的不断扩大这条线索编写,引导学生利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从而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进步历程,以及在探索微观世界进看中出现的卓越人物和研究成果。

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微小物体、查阅微小世界相关资料等形式,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认知,同时体会到观察工具的重要作用。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涉及光学、生物、物质的结构、科学发展史等多个方面。

教学时要把握单元学习主线,紧紧围绕利用工具观察各种微小物体的探究活动,串联起多领域的学习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在观察多种多样的微小物体的过程中,感悟使用工具观察的好处,深切体会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同时,本单元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单元,课堂上的学习只是一个开端,希望学生能把观察延续到课外,继续利用观察工具,拓展到更多方面。

特别要指出的是,由于观察条件和学生理解水平的限制,本单元不涉及分子、原子和电子及其以下尺度,将重点介绍利用放大镜和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的微小物体,如较小的昆虫及其器官、生物细胞和常见的微小生物等。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

7.4说出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7.5.1知道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5.2知道感冒、痢疾是由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生物引起的。

本单元共7课。

第1课“放大镜”,学生在这一单元起始课中将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学习观察工具的演变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