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_1_Ang_2和Tie_2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_何胜利

Ang_1_Ang_2和Tie_2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_何胜利
Ang_1_Ang_2和Tie_2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_何胜利

Ang -1、Ang -2和T ie -2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1 233000 安徽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外科

200240 上海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肿瘤内科

何胜利,高 勇,刘道永1

,沈 婕

=摘 要> 目的:检测血管生成素1(Ang -1)、血管生成素2(A ng -2)及其共同受体T ie -2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肝癌血管

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 法)对53例肝癌标本、30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A ng -1、A ng -2、T ie -2及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 VD )进行检测,分析它们与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A ng-2及T ie -2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9%、751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313%、4213%和正常肝组织2010%、2010%(P <0105);A ng -1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 >0105);CD 31标记的M VD 与A ng -2、T ie -2表达密切相关。CD31标记的MV D 与A ng -2、T i e -2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P <0105)。结论:A ng-1、A ng -2和T ie -2的表达在调节肝癌的血管生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 T i e -2

; 肝癌; 血管生成中图分类号:R 735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460(2009)05-0439-04

R elationship of expression of Ang -1,Ang -2and T ie -2and angi o genesis i n hepat oce llular carcino m a H E Sheng-li ,GAO Yong,LI U Dao -yong,S HE N J ie .D epart m ent of Oncolo gy ,the Affiliated C ancer H os p ital M inhang B ranch,Shangha i 200240,Ch ina

=Abstract > O bjective :T o investi gate the expressi on of ang iopo i nti n 1(Ang -1)and its an tagonist,ang iopo i nti n 2(Ang -2)and

T ie -2recept o r in hepato ce llular carci no m a(HCC)and the re l a tion w it h tu m or ang i ogenes i s .M ethods :The expressi on o f the A ng -1/2and T ie -2prote i ns w as perfor m ed i n ten nor m a l li ver tissues,30per-i cancer tissues tissues and 53HCC spec i m ens .The i m m unoh isto -che m i ca l technique w as app lied t o detect t he express i on o fA ng -1/2and T ie -2pro te i ns .R esu lts :T he po siti ve rates o fA ng -2and T i e -2in HCCS w ere 6719%and 7515%,si gn ifican tly h i gher t han those in no r m al tissues and per-i cancer ti ss ues(P <0105).T he w as a pos-i ti ve correlati on bet w een m i c ro -vessel density(M VD )and T he strong expression of T i e -2and Ang -2(P <0105).Conc l usion :These da -tas show tha tA ng -1/2and T i e -2expression p l ay an i m portan t role i n t he ang i ogenesi s i n HCC .

=K eyW ords > Ang i opo i nti n ; T ie -2; H epatoce llular carci no m a(HCC ); A ng i ogenesis

血管生成素(Ang i o po ieti n ,A ng)在机体和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Ang -1、Ang -2两个配体与它们共同的受体T i e -2与血管生成密切有关。肝癌是典型的富血管性的肿瘤,其生长和转移都依赖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调控。血管生成不仅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了营养,并为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提供了通路。本研究旨在探讨Ang -1、Ang -2及T i e -2表达和肝癌组织中血管生成关系。1 资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4~2007年及外院外科手术切除标本共53例,男性40例,女性13例;30

例癌旁组织均为肿瘤周围未见肿瘤细胞浸润的组织,男性17例,女性13例;正常肝组织10例,男性8例,女性2例。每例标本均经常规病理确诊为肝细胞肝癌。

112 方法 所有的标本均经4%的中性甲醛固定,常规脱水、透明、浸蜡和石蜡包埋,4L m 厚连续切片,分别做HE 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试剂Ang -1、Ang -2、T ie -2和CD31抗体及免疫组化试剂盒均购于SANTA CRUZ 公司,免疫组化采用SP 法,兔抗人CD31抗体(Santa Cruz 公司产品)。Ang -1、Ang -2、T ie -2及CD31的工作浓度均为1B 100。

Ang -1、Ang -2和T ie -2表达阳性者在细胞膜和(或)胞质见棕黄色颗粒沉积为准。染色强度根据

显色细胞百分比:显色肿瘤细胞占计数细胞<25%为(-);\25%为(+)。

微血管密度(m icro -vessel density ,MVD )计数方

法采用Son ja 等介绍的方法[1]

,先在低倍(@100)镜下全面观察整个视野,选择CD31染色阳性内皮细胞最多、微血管形成最丰富的区域,然后转至高倍镜下(@400)计数3个视野的微血管数,标准为:任何染色为棕黄色的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簇都记为独立的血管,厚壁血管及直径较大者(>8个红细胞直径)不计数,每张切片上都随机选择10个不同高倍视野,计数MVD,取其平均值。

1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110统计软件处理,应用V 2

检验,两样本间相关性分析用Spear m an 秩相关检验。P <0105为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

211 Ang -1表达 53例肝癌组织中Ang -1,呈阳性表达17例,阳性表达率3211%;30例癌旁组织中,Ang -1呈强阳性表达9例,阳性表达率3010%;10例正常肝组织中,Ang -1呈阳性表达4例,阳性表达率4010%。Ang -1表达与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

肝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V 2

=317,P >0105)。见图1。

212 Ang -2表达 53例肝癌组织中Ang -2呈阳性表达36例,阳性表达率6719%;30例癌旁组织中,Ang -2呈阳性表达13例,阳性表达率4313%;10例正常肝组织中,Ang -2呈阳性表达2例,阳性表达率2010%。Ang -2表达与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

肝组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 2

=9117,P <0105)。见图2。

213 T ie -2和CD31表达 T ie -2在肝癌组织中阳性率为7515%(40/5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213%(13/30)和正常肝组织2010%(2/1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105);所有肝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根据CD31阳性表达血管进行计数,CD31在癌组织表达明显,尤其在肝癌组织的边缘部分呈高表达,在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呈弱阳性表达。见图3、图4。

214 Ang -2、T i e -2与MVD 的关系 CD31标记的MVD 在36例Ang -2阳性表达肝癌组织中表达为28

例,MVD 计数为1126?0119,CD31标记的MVD 在

图1 Ang -1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SP @200)

图2 Ang -2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SP @200)

图3 T i e -2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SP @200)图4 CD31单抗标记的肝癌MVD (SP @400)

17例Ang-2阴性表达肝癌组织中表达为8例,MVD 计数为0152?0107,Spear m an秩相关分析结果, Ang-2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1738,P< 0105);CD31标记的MVD在40例T ie-2阳性表达肝癌组织中表达为31例,MVD计数为1137? 0124,CD31标记的MVD在13例T ie-2阴性表达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仅为5例,MVD计数为0164? 0113,Spear m an秩相关分析结果,T ie-2表达与MVD 呈正相关(r=01497,P<0105)。

3讨论

肿瘤组织是由肿瘤细胞和血管两部分有机构成,肿瘤细胞可促进血管生成,而血管生成又促进肿瘤发展,并为肿瘤转移提供必须的路径。Ang在机体和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发现Ang-1、Ang-2、Ang-3及Ang-4四种配体[2]。生理条件下,Ang/T ie-2系统这一不同于VEGF的血管调节途径,Ang主要在胚胎发育期表达,对于胚胎的塑型和稳定胚胎的血管生长起到关键的作用。Ang-1、Ang-2及其共同受体T ie-2在女性怀孕期的胎盘组织中呈高表达,对促进血管生成具有重要作用[3]。Ang在肿瘤的血管新生中作用明显,尤其是Ang-2的特异表达于肿瘤组织的血管重建区参与肿瘤血管的新生,并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4]。在肺癌组织中,Ang-2及T i e-2基因也存在过度表达,表明二者对肺癌肿瘤血管新生也可能起着调节作用[3]。

在本研究中,肝癌组织Ang-2表达明显增强,尤其在进展期富血管的肝癌组织中。同时发现,Ang-2表达在癌组织的边缘部分尤为明显,这可能与Ang-2在诱导肿瘤血管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Ang-1在正常肝组织中呈高表达,其与T ie-2受体维持正常的血管稳定性。E tosh等[6]研究表明VEGF存在时,Ang-2可拮抗Ang-1促血管结构稳定,消除血管基底膜和管周细胞对血管形成限制,并增加内皮细胞对VEGF的敏感性,有利于血管的出芽、生长。在VEGF缺乏时,Ang-2抑制Ang-1则有利于肿瘤的生长和新生血管形成[7]。此外,缺氧诱导因子-1a (H I F-1A)可促进肿瘤细胞的VEGF、Ang-2以内皮细胞T ie-2等基因表达[8]。因此,Ang-2信号传导通路被认为与H I F-1、VEGF一起参与调节肿瘤血管新生。

T i e-2表达分布与Ang-2一致,在肿瘤的边缘部分表达尤为明显。同样,在正常肝组织和癌旁组织血管内皮细胞上也见T ie-2表达,这可能是作为Ang-2的受体并与Ang-2一起对血管的塑型起着重要的作用[9]。正常的肝组织中,T ie-2作为Ang-1、Ang-2一起调节内皮细胞与周围间质细胞的相互作用而发挥维持血管稳定、促进新生血管成熟化的作用。T ie-2受体在激酶磷酸化情况下,促进血管长度的增加和毛细血管前端散在的移动性内皮细胞的增加,促进血管的生成及增生。Ahm ad等[10]研究发现,Ang-1促进血管成熟并维持血管的结构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力,抑制凋亡,减少血管的通透性和退化的发生。而Ang-2与T ie-2受体结合后并不引起受体磷酸化,从而竞争性阻断T ie-2的效应[11]。本研究表明,T ie-2不仅表达血管内皮细胞上,而且在肝癌组织中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上,提示肝癌组织中,通过Ang-2和T ie-2信号传导通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增生、塑型及毛细血管出芽,形成新的血管。

Ang系统在肝癌的血管新生过程中起作重要作用,Ang-2和T ie-2信号通路可能作为肝癌血管新生的启动和加强的重要靶位,并在肝癌的侵袭转移机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以后在针对肝癌的治疗中,是否需要针对Ang-2和T ie-2信号通路靶点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Son j a L,H enn i ng C,U ta R,et a.l Deter m i nati on ofm icrovessel

den sit y by quan ti tative rea-l ti m e PCR i n es oph ageal can cer:Cor-

rel ation w ith h istol og i c m et hod s,ang i ogen i c gro w t h f actor exp res-

s i on,and l y m ph node m etastas i s[J].C li n icalC ancer Research,

2007,13:76-80.

[2]San t os RA,S i m oes E,S ilva AC,et a.l Angiot en si n-(1-7)is an

endogenous li gand for t he G protei n-coup l ed receptor M as[J].

ProcN atlA cad S ciUSA,2003,100(14):8258-8263.

[3]SevalY,SatiL,Celi k-O zenci C,et a.l Th e d i stri bu ti on of an-

giopoieti n-1,angiopoieti n-2and their receptors T ie-1and T i e-2

i n the very earl y hum an placenta[J].Placenta,2008,29(9):

809-815.

[4]T s u t su i S,Inoue H,Y asuda K,et a.l Angiopoieti n-2expression

i n i nvas i ve ductal carci no m a of t he b reast:i ts rel ati onsh i p to the

VEGF expression and m icrovesseld ensity[J].BreastC ancer Res

T reat,2006,98(3):261-266.

[5]何胜利,董竞成,王中吉,等.促血管生成素1、2及T i e-2受体

mRNA在肺腺癌中的表达[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

26:317-318.

[6]E toh T,Inou e H,T anak S,et a.l Angiopoieti n-2is rel ated to

tu m or angiogenesisi i n gastri c carci no m a:poss-i b le i n vivo regu l a-

tion vi a indu cti on of proteas es[J].Can cer Res,2001,61(5):

2145-2153.

[7]Tang D,Nagano H,Ya m a m oto H,et a.l Angiogenes i s I cholan-

g i ocell u lar carci no m a:expression of vas cu lar endot heli al grow t h

factor,angi opo i eti n1/2,thro m bos pond i n-1and cli n i copat holog-i

cal si gn ifi cance[J].Oncol Rep,2006,15(3):525-532.

[8]C lai re EL,RussellH.In fl a mm ati on and b reast cancerm i croenvir-

on m en tal factors regu l ati ng m acrophage f uncti on i n b reast

tu m ou rs:hypoxi a and angiopoieti n-2[J].B reast C ancer Res,

2007,9(3):209-212.

[9]M its uhas h i N,Sh i m i zu H,Oh ts uka M,et a.l Angiopoieti n and

T ie-2express i on i n angi ogen es i s and prolif eretion of hum an h epa-

tocell u lar carci no m a[J].H epatol ogy,2003,37(5):1105

-1113.

[10]Stoelt z i ng O,Ah m ad SA,L i u W,et a.l Angi opoi eti n-1i nh i b i ts

vascu l ar per m eab ilit y,angi ogen es i s,and gro w th of h epatic colon

cancer tumors[J].C ancer Res,2003,63(12):3370-3377. [11]Tang D,N agan o H,Ya m a m oto H,et a.l Angi ogen es i s i n cho l an-

giocell u l ar carci no m a:exp ressi on of vasc u lar endothelial gro w th

f actor,an

g i opo i eti n-1/2,t

h ro m bos pond

i n-1and cli n icopathol og-i

ca l s i gn ificance[J].On colRep,2006,15(3):525-532.

收稿日期:2008-10-27;修回日期:2009-02-12

5临床肿瘤学杂志6网上投稿系统正式开通自2009年5月1日起,5临床肿瘤学杂志6已正式启用网站在线投稿系统,广大读者和作者均可以自由浏览本刊网站,登录网址:www.lczl x.co m,我们期待您的积极参与。网站在线投稿具有快捷、互动、方便等优点,突出的优势在于能够将文章从投稿到刊出的时间缩短1~2个月,作者可以通过登录该系统随时查询到稿件的录用情况,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可通过了解专家的审稿意见,提高自己的文稿质量和学术水平。随着我们工作的逐步展开,我们还将为广大读者和作者提供更多的服务。

网站在线投稿系统启用后,我们仍将以往投稿的专用邮箱(lczlx@)保留一段时间,敬请广大读者和作者注意。请勿再以寄纸稿的方式投稿。

5临床肿瘤学杂志6编辑部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八日

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原发性肝癌为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因有黄曲霉菌,酒精性、病毒性肝炎等,其中最常见为病毒性肝炎,尤为乙型病毒(HBV)感染与肝癌的关系密切,HBV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首要病因。国外资料表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HBV 在染色体上的整合及整合后染色体的重排有关[1]。HBV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是随机的,整合于染色体上的HBV - DNA是不完整的,病毒基因组多有一定程度的缺失。HBV - DNA整合后引起肝癌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HBV - DNA整合后通过激活癌基因或导致抑癌基因失活而引起细胞癌变,通过整合基因片段研究封闭HBV X或Pre - s基因对阻断HBV后肝癌发生尤为重要[2]。 1 ItBV感染与HCC发生的流行病学研究 几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除了极少例外。慢性HBV感染区与HCC发生区有极大的相似之处[1I ,在低HBV感染的区域HCC的发病率也比较低[3]。还有另外一个证据支持HBV感染与HCC发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那就是80%HCC患者都伴有HBV 的感染,无论这些患者是否生活在高HBV感染的地区,在他们的血液中检测到了HBsAg 和抗一HBc阳性。此现象说明HBV感染与HCC发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4]。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大约有60%左右的人群感染过HBV.其中10%的人群为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达1.2亿),l 200万为慢性肝炎患者。每年有80~100万人患急性肝炎;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每年有30万人死于与乙肝有关的肝癌及肝硬化[5]。我国肝细胞癌患者的HBV感染指标阳性率很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在我国有70%~90%的PHC病人HBsAg(+),其中约1/3可以PCR 白血清中检出HBV—DNA,提示仍有低水平病毒复制。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可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原发性肝癌与HBsAg携带者的发生率相平衡;②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液中常有HBV感染抗原抗体之一种和数种,其中以HBsAg与抗一HBc双阳性最为常见.近年发现抗一Hbe阳性亦多见;③原发性肝癌的家族聚集现象亦见于HBV感染聚集的家庭;④HBs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其癌旁组织的细胞内亦可检出HBsAg;⑤组织培养的人肝癌细胞可分泌HBsAg和AFP;⑥肝癌患者的癌细胞内有HBV—DNA整合。目前,诊断乙型肝炎最常用的指标是HBV血清标志物(俗称“两对半”),其组合模式多种多样,各项指标不同阳性与HBV复制及疾病不同阶段有关[6]。本文研究资料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率高达98.6%,表明本地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发生与乙肝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与近期文献报道相似,近年有研究证明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度是对照组的1 1.61倍,这说明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HBV是部分双链的DNA 病毒,含有S、c、P、x。肝细胞癌患者AFP升高与HBV感染关系密切[7]。肝细胞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测定,结果显示肝癌细胞中,存在HBsAg、AFP,两者都主要存在于细胞浆中,提示AFP产生与HBV感染直接相关。提示AFP产生与HBV复制无直接关系,可能与HBV - DNA整合有关[8] , HBV - DNA与肝细胞DNA的整合可引起肝细胞遗传特性异常,推测肝细胞遗传特性的改变可能会引起AFP调控基因的改变,在其他因素如肝细胞炎症、坏死等影响下,带有AFP调控基因改变的肝细胞再生,AFP合成再次活跃,从而合成大量AFP。慢性乙型肝炎发生HBeAg 自发血清学转换的确切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乙型肝炎病毒前C 区变异可发生在HBeAg 自发血清学转换之前、之中或之后, 但前C 区的变异不是HBeAg 自发血清学转换的必须条件[2]。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自然病程中, 3岁以前较少出现HBeAg 自发血清学转换, 每年仅有2% ; 3 岁以后, 这种自发转换率逐渐增加到每年

肝癌发生的高危人群

肝癌的高危人群 肝癌在我国的发生率高,并在地区分布、人群分布和流行趋势上呈一定的规律性。从以上分布特点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肝癌发生在一定的群体中,也就是说,一部分群体发生肝癌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其它群体,医学上把这部分群体称之为肝癌高危人群。 医学关注高危人群,旨在有效地预防和早期发现肝癌,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大众了解高危人群,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肝癌高危人群包括以下几部分人群: 1.慢性肝炎患者 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我国肝癌病人中约90%有乙型肝炎背景,日本肝癌病人中丙型肝炎阳性率达50%~83%,意大利等西欧国家高达60%~70%,而我国仅为8.3%~29.2%。可见,乙型肝炎病毒是我国肝癌发生的最重要原因,丙型肝炎病毒是发达国家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慢性肝炎患者发展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阶段,肝癌发生的倾向明显增大。这时,除了病毒的因素外,脾功能亢进所致的血细胞降低、免疫功能低下将大大增加肝细胞癌变的可能性。临床上许多肝癌患者的血白细胞总数不足正常的1/5,甚至1/10。 2.生活在肝癌高发区 我国肝癌的地区分布特点是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和东北高于西南和西北,沿海岛屿和江河海口地区又高于沿海其它地区。我国的研究表明,这些高发区肝癌高发生率与玉米、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密切相关。黄曲霉毒素已证明为动物和人体的致癌剂,一般以玉米、花生、高粱等霉变食物中含量较高。同时,黄曲霉毒素与乙型肝炎、酗酒有协同作用。

饮水污染是肝癌的另一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形成地区性肝癌高发的重要原因。 3.有肝癌家族史 肝癌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作者曾遇到不少家族中的几个人相继患肝癌的案例。现代研究表明,肝癌发生的家族性是由肝癌相关基因的遗传决定的。 4.性别差异 统计表明,肝癌群体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两者比例约为4:1,如果单就原发性肝癌而言,这一比值可能会更高。 5.性格因素 内向型性格抑郁、寡欢,这不但会对机体的生理和代谢产生影响,还会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癌发生的防御机制被消弱,因此,内向型性格与其它肝癌发生因素具有很明显的协同作用。 综上所述,肝癌高危人群的特征是多样性的。对一个大群体而言,具备以上因素越多,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则越大,但对某一个人来讲,就不一定是这样。这篇短文旨在为网友的健康保健提供一点医学常识,希望朋友们不要对号入座,更不要背上什么思想包袱。如果您确属于肝癌高危人群,希望您能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积极地治疗,从以上几方面的因素看,现代医学是可以把“高危”变为“低危”,甚至“不危”的。 解放军302医院肝病外科 孙文兵 20010109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完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完整版) 1概述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2017年6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主持制定和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该规范的颁布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诊疗的临床行为、改善肝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7年至今,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国内外新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目前肝癌临床研究的实际,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本规范参照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按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进行分级(附录1)。 2筛查和诊断

2.1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借助于肝脏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3]。 2.2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各有特点,应该强调综合应用、优势互补、全面评估。 2.2.1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US): 超声检查因操作简便、实时无创、移动便捷等特点,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常规灰阶超声可早期、敏感地检出肝内占位性病变,可鉴别其是囊性或实质性、良性或恶性,并观察肝内或腹腔内相关转移灶、肝内血管及胆管侵犯情况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观察病灶内血供,同时明确病灶性质及与肝内重要血管的毗邻关系。超声造影检查可提示肝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帮助鉴别诊断不同性质肝肿瘤,在评价肝癌的微血管灌注和引导介入治疗及介入治疗后即刻评估疗效方面具有优势。超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为肝癌的精准定位和实时微创消融提供了有效的手段[4](证据等级3)。术中超声及术中超声造影检查能更敏感地显示肝内直径约

Ang_1_Ang_2和Tie_2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_何胜利

Ang -1、Ang -2和T ie -2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1 233000 安徽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外科 200240 上海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肿瘤内科 何胜利,高 勇,刘道永1 ,沈 婕 =摘 要> 目的:检测血管生成素1(Ang -1)、血管生成素2(A ng -2)及其共同受体T ie -2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肝癌血管 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 法)对53例肝癌标本、30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A ng -1、A ng -2、T ie -2及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 VD )进行检测,分析它们与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A ng-2及T ie -2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9%、751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313%、4213%和正常肝组织2010%、2010%(P <0105);A ng -1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 >0105);CD 31标记的M VD 与A ng -2、T ie -2表达密切相关。CD31标记的MV D 与A ng -2、T i e -2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P <0105)。结论:A ng-1、A ng -2和T ie -2的表达在调节肝癌的血管生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 T i e -2 ; 肝癌; 血管生成中图分类号:R 735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460(2009)05-0439-04 R elationship of expression of Ang -1,Ang -2and T ie -2and angi o genesis i n hepat oce llular carcino m a H E Sheng-li ,GAO Yong,LI U Dao -yong,S HE N J ie .D epart m ent of Oncolo gy ,the Affiliated C ancer H os p ital M inhang B ranch,Shangha i 200240,Ch ina =Abstract > O bjective :T o investi gate the expressi on of ang iopo i nti n 1(Ang -1)and its an tagonist,ang iopo i nti n 2(Ang -2)and T ie -2recept o r in hepato ce llular carci no m a(HCC)and the re l a tion w it h tu m or ang i ogenes i s .M ethods :The expressi on o f the A ng -1/2and T ie -2prote i ns w as perfor m ed i n ten nor m a l li ver tissues,30per-i cancer tissues tissues and 53HCC spec i m ens .The i m m unoh isto -che m i ca l technique w as app lied t o detect t he express i on o fA ng -1/2and T ie -2pro te i ns .R esu lts :T he po siti ve rates o fA ng -2and T i e -2in HCCS w ere 6719%and 7515%,si gn ifican tly h i gher t han those in no r m al tissues and per-i cancer ti ss ues(P <0105).T he w as a pos-i ti ve correlati on bet w een m i c ro -vessel density(M VD )and T he strong expression of T i e -2and Ang -2(P <0105).Conc l usion :These da -tas show tha tA ng -1/2and T i e -2expression p l ay an i m portan t role i n t he ang i ogenesi s i n HCC . =K eyW ords > Ang i opo i nti n ; T ie -2; H epatoce llular carci no m a(HCC ); A ng i ogenesis 血管生成素(Ang i o po ieti n ,A ng)在机体和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Ang -1、Ang -2两个配体与它们共同的受体T i e -2与血管生成密切有关。肝癌是典型的富血管性的肿瘤,其生长和转移都依赖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调控。血管生成不仅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了营养,并为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提供了通路。本研究旨在探讨Ang -1、Ang -2及T i e -2表达和肝癌组织中血管生成关系。1 资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4~2007年及外院外科手术切除标本共53例,男性40例,女性13例;30 例癌旁组织均为肿瘤周围未见肿瘤细胞浸润的组织,男性17例,女性13例;正常肝组织10例,男性8例,女性2例。每例标本均经常规病理确诊为肝细胞肝癌。 112 方法 所有的标本均经4%的中性甲醛固定,常规脱水、透明、浸蜡和石蜡包埋,4L m 厚连续切片,分别做HE 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试剂Ang -1、Ang -2、T ie -2和CD31抗体及免疫组化试剂盒均购于SANTA CRUZ 公司,免疫组化采用SP 法,兔抗人CD31抗体(Santa Cruz 公司产品)。Ang -1、Ang -2、T ie -2及CD31的工作浓度均为1B 100。

肝癌与肝硬化的关系

肝癌与肝硬化的关系 肝癌伴发肝硬化据各地的报告从60-80%不等,差别悬殊,其原因有二: (1)各作者所收集的肝癌类型不尽相同,有些作者将肝细胞肝癌和胆管细胞癌放在一起进行统计,我们知道胆管细胞癌很少伴发肝硬锡故将两者混在一起进行统计,必将降低全组的肝硬化伴发率,如单纯以肝细胞肝澎来进行统计可发现各地肝硬化的伴发率都较接近,多在80%以上; (2)各作者采用的肝硬化诊断标准不一,也是造成统计数字差异的另一因素。在各类肝硬化中以大结节性肝硬化(包括坏死后性肝硬化、肝炎肝硬化或混合性肝硬化)最常伴发肝癌,约占40-60%,而小结节性肝硬化较少,仅占10%左右。在肝癌的高、低发区中常见的肝硬化类型有显著的差别,如东南亚地区以大结节性肝硬化为多见,而欧美地区以小结节性肝硬化为多。日本Shikata和北美Gall对肝硬化的统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见下表。 鉴于大结节性肝硬化具有更大的癌变危险性,因而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肝细胞肝癌的发病率较欧美为高是有其病理基础的。

大结节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较为密切。据国内某肝癌高发区的调查发现68例肝癌中有77.9%件发肝炎肝硬化,其中98.2%同时有典型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病变,血清HBAg检出率达64%,至于癌周肝细胞内HBsAg阳性率在我们的56例肝癌中达74.1%,这些结果反映肝癌常伴发的肝硬化与乙型肝炎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不少是直接从慢性活动性肝炎发展而来的。Blumberg对84例肝硬化病例进行随访,发现其中有些发展为肝癌,其发生率与HBsAg有关,84例肝硬化中有24例为HBsAg阳性,其中6例(2800)发展成肝癌,而抗-HBs阳性的17例中无一例演变为肝癌,HBsAg和抗-HBs两者都是阳性的14例中仅1例发生癌变。 以上随访结果表明HBAg阳性的肝炎后肝硬化容易发展为肝癌,在肝硬化形成的过程中肝细胞反复遭受损害,发生增 生和间变,显然为肝癌的发生提供了基础。 除了肝硬化之外,不少作者均注意到肝癌也常伴发肝纤维化,Shikata等报告17例肝癌伴有肝纤维化,其中10例呈阳性地衣红染色,显然不少肝纤维化是从乙型肝炎发展而来,在这些病例中肝癌与肝炎的关系除了偶然巧合外,也可 考虑是同一病因所致的两种不同的病变。

慢性炎症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慢性炎症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我们大家对肝癌与乙肝的关系并不陌生,患有乙肝病史的患者罹患肝癌的几率比其他正常人几率要高。那临床上慢性炎症患者会促使肝癌发生吗?慢性炎症与肝癌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 江苏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专家指出,慢性炎症可以促使肝癌的发展,而众多的炎症因子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许多组织可由慢性炎症反应发展演变成癌性病变,在恶性组织内残存大量的炎性细胞,它们对癌细胞的增殖、生存、转移和血管生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典型的炎症相关性肿瘤,发病速度很快,且大多数肝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并对外科手术、射频消融或化学药物等治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差。慢性病毒感染是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一个最重要的促癌因素,长期持续的肝脏炎症损伤、肝细胞再生、修复等,容易诱发肝癌的发生。因此慢性炎症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LTD4和其受体在炎症诱发的癌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白三烯D4(LTD4)是一种经5-脂氧合酶(5-LOX)途径代谢发生四烯酸(AA)衍生的炎症介质,通过与特异性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活性。大量研究已证实,LTD4作为半胱氨酸白三烯中(CysLTs,LTC4、LTD4、LTE4)作用最强的炎症因子,参与了许多炎症性过程,包括过敏性疾病、炎症性肠病和心血管、皮肤及免疫等病理状态。它可直接引起炎性细胞聚集、支气管平滑肌剧烈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粘液分泌及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等过程,是哮喘和过敏性鼻炎中的主要炎症介质。此外,还能与受体CysLT1R结合上调细胞和组织中COX-2、5-LOX、β-Catenin和Bcl-2蛋白的表达,共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慢性炎症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肝癌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癌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陆建平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原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X线影像学,它是一种多参数成像的新技术,软组织对比优良,提供的信息量最为丰富,能做任意方向的断面成像。十年多的实践证明,MRI具众多突出的优点而对肝内病变的检出、定位和定性,较其他影像学有其独到之处,正逐渐成为大部分肝脏占位病变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部分病变甚至是首选检查。 肝脏是全身最大的器官,结构复杂,病变的种类繁多。MRI有多种检查方法,取决于扫描序列参数的变化组合,也可选择不同种类的造影剂作特殊的增强检查,然而全部MRI扫描方法都用于每一例检查是不现实的,因此检查前当班医生明确检查目的、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至关重要。例如对疑有肝脏占位的患者,MRI检查通常要明确病灶的有无、多少、精确的部位、内部质地、病灶内血供、门腔静脉有无受累甚至组织的特异性等等。要达到这些目的,检查前应详细了解病史及体征,与临床医生作必要的沟通,深入研究其他已经完成的影像检查材料,然后选择有针对性的扫描方法及序列。此外,当今国内MR机的品牌很多,场强高低不一,图像质量参差不齐,每一位医生必须熟知所使用机器的特性,从诊断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机器优势,避免无效的检查,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精神及经济负担。我们认为中高场MR机的肝脏检查才能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 一、肝癌的MRI检查技术 随着MR机性能的改善,可供选择的扫描条件、序列很多,参数变化很大,何为肝脏MRI最佳常规扫描方法确实难以规范,基本原则是优先保证图像质量,力争获取更多病灶信息,兼顾省时快速。 (一)扫描前准备 1.病人须禁食检查前一餐,以防胃肠道内容物与病变相混淆或掩盖病变。检查前30分钟可口服0.1~0.2mmol/L浓度的枸缘酸铁胺溶液500~1000ml,作为阴性对比剂,以区别胃肠道与肝脏。也有使用阳性对比剂,如钆-二乙烯五胺乙酸(Gd-DTPA)的稀释液,其效果不如阴性对比剂。 2.病人取仰卧位,将肝脏部位放置在体部线圈或相控阵线圈的中央,嘱病人不必紧张,平静呼吸。如果采用非屏气扫描序列,最好用腹带加压上腹部,减少由腹式呼吸引起的伪影,过分肥胖者使用腹带效果不甚理想。目前在多数大型教学医院,通常拥有新颖的高场MR机(场强1.5T以上),一般选择使用腹部相控阵线圈,可明显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肝脏检查因此而被改进为常规的屏气扫描。 3.对需作屏气扫描的患者,宜先训练屏气方法,并告知大约屏气时间。 4.对需作增强的患者可预置非金属针管及抗凝导管,也可预接高压注射器。 (二)平扫 横断面成像是肝脏扫描的基本方位,层厚要求在8mm 以下,层间距1mm左右,共15~20层覆盖整个肝区,扫描野头足侧各加一个饱和区可减少呼吸运动及血管搏动伪影。 1.T1加权像

uPAR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第22卷第3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Vol.22No.3 2012年1月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Jan.2012 收稿日期:2011-10-29在肝细胞肝癌的预后影响因素的大量临床研究 中,已发现了众多与肝癌预后有关的临床影响因素, 包括性别、年龄、肝硬变程度、AFP 、肿瘤大小、门静 脉癌栓、肿瘤包膜及Edmondson 分级等。近年来,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uPA )系统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编号:1005-8982(2012)03-0047-04 ·临床论著· uPAR 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 肝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刘双海1,李德春2 (1.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肝胆外科,江苏江阴214400; 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江苏苏州215006) 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受体(uPAR )在肝癌中的表达意义,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 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uAPR 在肝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对uPAR 在肝 癌中的表达水平和肝癌的诸多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癌中的uPAR 表达显著高于相应的癌 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 <0.05),uPAR 的表达随肝癌分化程度的降低有上升趋势,并且和肿瘤包膜侵犯及门脉 癌栓密切相关(P <0.05);与瘤体大小、年龄大小、性别差异、有无肝硬变、AFP 高低及HBsAg 状况无明显关系 (P >0.05)。结论uPAR 可能在肝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肝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密切 相关。 关键词: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受体(uPAR );肝细胞性肝癌;侵袭;转移;预后 中图分类号:R 735.7文献标识码:A Expression of uPAR in HCC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PAR and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factors of HCC LIU Shuang-hai 1,LI De-chun 2 (1.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Jiangy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edical schoo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Jiangyin,Jiangsu 214400,P.R.China;2.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to Suzhou University,Suzhou,Jiangsu 215006,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uPAR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uPAR and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factors of HCC,and to assess the role of uPAR in prognosis of HCC.【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uAPR in HCC,adjacent tissue to HCC and normal liver tissue was detected immunohistochemically,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factors of HCC was an - alyzed.【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uPAR in HC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adjacent tissue and normal liver tissue(P <0.05),uPAR expression was rising whe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CC decreasing,the level of uPAR ex - 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he tumor capsular invasion and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 (PVTT)(P < 0.05),but it ha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tumor size,age,sex,cirrhosis,AFP level and HBsAg status (P > 0.05).【Conclusion 】uPAR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CC invasion and metastasis,uPAR expression wa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malignant biological behavior and prognosis of HCC. Key words: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uPAR);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invasion; metastasis;prognosis 47··

肝癌与喝酒的关系

为何在美国的中国人也容易得肝癌? 润涛阎 1-7-2010 听到一位朋友得了肝癌,在难过之余想写点科普知识,很多国人不知道的研究成果一直躺在图书馆的书本里,了解这些知识对很多人是有好处的。 (一)肝癌与喝酒的关系 一直有人用西方的研究结果反驳日本学者和中国学者的研究结果,那就是:超过半数的肝癌是喝酒喝出来的。日本的研究差不多六成,中国的统计研究表明:58% 的肝癌是喝酒喝出来的。西方白人得肝癌的比例低,而且与喝酒关系不大。 那么,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说到肝癌,必然要提到乙肝病毒。要提到环境污染,必然提到CH2:CHCl(氯乙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个化合物是啥玩意,其实您家里所有的下水道都是用的叫PVC的塑料管,而制造这个塑料管的材料氯乙烯就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厉害的致癌化学物质。要提到生物致癌物质,必然提到黄曲霉素,它是知道的最毒的致癌生物大分子。 然而,对比试验表明,这些环境因素并非是中国人得癌症全球第一(不仅仅是总数第一,更重要的是按人口比例算也是世界第一)的全部根源。氯乙烯的空气污染和水源污染会增加肝癌和胃癌甚至食管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吃发酵的食品中含有黄曲霉素也会增加肝癌等癌症的发病率,但我们知道,并非带有乙肝病毒的人都得肝癌。得肝癌的也不是都带有乙肝病毒。最直接的数据来自于美国的统计。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肝癌发病率要比美国白人高,要以倍数来计算的。 也就是说,中国人(严格地说亚裔黄种人)携带者与喝酒有关的突变基因也是导致肝癌的原因之一。那么,遗传基因与喝酒有何相干呢? (二)“亚裔红脸病”的由来 什么是“亚裔红脸病”呢?它的英文名字是Asia flush. 就是喝酒后脸红,甚至脖子都是红的。为了说明这个病与肝癌的关系,我得先把酒精喝进肚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说起。 在文字表达上,专业人士用的跟老百姓用的不是一套。但很多时候,土话容易理解。比如这喝酒后的事儿吧,生物学家管那叫代谢途径,而老百姓的话就容易懂了,那叫“去毒”。所以,当过工农大众的润涛阎喜欢让俺的读者容易搞明白,就是让没学过生物学的文科读者也能清楚这里边的猫腻。 酒精,就是乙醇,对人体没啥毒性。当然,要是没完没了地喝,那也会死人的。酒精的主要作用是对神经功能的干扰,干扰过分了就导致醉酒的症状:有的胡说八道,有的钻桌子,有的脱裤子,有的做爱霸王硬上弓,有的半昏迷。但酒精本身对癌症没啥引导作用。酒精进入体内,立刻被乙醇脱氢酶抓住,然后把它氧化,它就不是乙醇了,而成了乙醛。

乙肝与肝癌的关系

乙肝与肝癌的关系 文章目录 乙肝与肝癌的关系 1、乙肝与肝癌的关系 肝癌(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癌症,据普查资料证明,肝癌年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和肺癌,居第三位。而肝脏是人体多种重要物质的代谢中心,同时肝脏还有解毒、分泌、排泄等重要功能,一旦肝脏出现癌肿,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 临床上注意到肝癌患者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病史,可见肝炎与肝癌关系极为密切。国内对肝癌的研究中还注意到:肝癌高发区人群中肝炎比例高,肝癌患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显着高于HbsAg阴性者。慢性肝炎还可不经过肝硬变阶段直接导致肝癌的发生。

2、乙肝怎么检查 ALT及胆红素 反复或持续升高,AST常可升高,部分患者r-谷氨酰转肽酶、精氨酸琥珀酸裂解酶(ASAL)、碱性磷酸酶也升高。胆碱酯酶及胆固醇明显减低时提示肝功严重损害。靛青绿留滞试验及餐后2小时血清胆汁酸测定可较灵敏地反映肝脏病变。 中、重度慢性肝炎 患者清蛋白(A)降低,球蛋白(G)增高,A/G比值倒置,γ球蛋白和IgG亦升高。凝血酶原的半寿期短,可及时反应肝损

害的严重程度,凝血因子V、Ⅶ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类风湿因子及狼疮细胞等阳性。 3、乙肝的用药原则 用药不宜过多过杂很多药物经过肝脏解毒,用药过多过杂增加肝脏负担,对肝病不利。 根据慢性乙肝病人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用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明显的病人用抗病毒药物;有免疫功能紊乱的用调整免疫功能的药物;有肝细胞损伤的用保护肝细胞的药物;有

肝脏微循环障碍的用活跃微循环的药物。中医在我国历史悠久,其精髓在于辩证论治。通过辩证论治,可改善慢性乙肝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他们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促进免疫系统清除病毒,促进疾病恢复。 乙肝如何预防 1、阻断血液传播:了解传染途径后,预防传染就要阻断传染途径。像血液传播,平时生活中就要注意下,如果身体部位流血了,要及时处理。尤其是患有乙肝的朋友们更要注意这点,莫要让自己的血液成为了传染源,从而增加亲朋好友感染病毒的概率。 2、阻断母婴传播:母婴传播这种传播途径是比较广的,但也是可以阻断的。患有乙肝的女性朋友们,在怀孕前要咨询医生,医生或根据你的情况给你制定方案,比如什么时候怀孕最好、什么时候打乙肝免疫球蛋白、孩子出生后多久打乙肝疫苗等等。 3、阻断“性”传播:如果夫妻一方有乙肝的话,那么在过“性”生活的时候就要注意最好防护措施,戴避孕套。

腹腔镜精准左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腹腔镜精准左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9-01-10T15:09:08.14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36期作者:罗宏波1 陈春雷2(通讯作者) [导读] 原发性肝癌采用腹腔镜精准左半肝切除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广东医科大学广东湛江 524000) (2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湛江 524000)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采用腹腔镜精准左半肝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30例行常规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30例行腹腔镜精准左半肝切除治疗,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入住ICU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入住ICU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采用腹腔镜精准左半肝切除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腹腔镜精准左半肝切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193-02 原发性肝癌是肝胆外科常见的肿瘤疾病类型,对患者身心健康均具有严重影响,临床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一般采用手术切除,常用的手术方式主要有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出血量较多,并且术后需要大量使用止痛药来缓解疼痛,而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经验越来越完善,相关器械设备也不断改进,腹腔镜精准左半肝切除已成为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术式[1]。本次研究对原发性肝癌采用腹腔镜精准左半肝切除治疗,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范围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对象为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组别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最小53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62.5±8.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最小54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63.5±8.5)岁。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均在研究标准内(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行常规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之后持续进行心电监护,进行常规消毒铺巾,然后在病灶部位进行切口,逐层分离皮肤以及皮下组织,扫查病灶并彻底切除,同时对相关淋巴结进行清扫。 1.2.2观察组行腹腔镜精准左半肝切除治疗全身麻醉之后让患者仰卧头高足低位,进行持续性心电监护,然后在其脐上进行1cm切口,穿刺成功之后在其中置入气腹针,并为患者建立人工气腹,将气腹压力保持在12~15mmHg,然后置入10mm Trocar,对患者腹腔内的具体情况进行探查,明确病灶的位置、大小、分布情况以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之后在右锁骨中线、左肋缘下锁骨中线以及右肋缘下腋前线进行穿刺,穿刺时需要围绕病灶进行,分别置入5mm、10mm以及5mm Trocar。之后解剖第一肝门并对门静脉左支以及左肝动脉进行游离,之后采用钛夹将其夹闭,然后采用超声刀切断肝组织,距离第二肝门较近时使用超声刀对肝静脉进行分离,之后将其离断,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切割闭合器来降低手术难度,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2]。 1.3 疗效观察指标 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入住ICU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17.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相关指标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入住ICU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详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n(%)]

MCT1在肝癌中表达的意义

MCT1在肝癌中表达的意义 摘要】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肝癌中MCT1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肿瘤 临床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2009年间40例肝癌手术切除标本,对 照组30例为正常肝组织。将肝癌标本和对照正常肝组织标本制成石蜡切片并进 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不同病理级别及临床分级肝癌组织标本和对照标本MCT1 的表达水平。结果肝癌标本中有MCT1高表达,且临床病理级别高的肝癌组中表 达水平低于临床病理级别低的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中存在MC T1的高表达,且M C T1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程度密切相关。MCT1与肝癌患者临 床预后相关,表达水平高,更易复发,且生存期较短。 【关键词】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 肝癌 肝细胞癌(H C C)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是目前发病率高、治疗困难、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我国肝癌的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如何预测 和防治肝癌的侵袭转移和复发是当今肝癌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在宫颈癌及恶性 黑色素瘤细胞上已经证实,M C T s与肿瘤细胞的糖酵解及细胞外低P H密切相关,而通过s i R N A抑制M C T s的表达可以导致细胞糖酵解代谢能力下降,细胞泵出 乳酸能力下降,细胞外P H上升,从而导致细胞凋亡,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1]。而目前国内外在肝癌上进行M C T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希望通过免疫组化 方法检测人肝癌中M C T1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肿瘤临床及病理学的关系,从而为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本院病理科正常肝组织标本30例(肝良性病变旁的正常肝 组织),外科肝癌(H C C)手术切除组织标本(2002-2009年)40例,肝癌组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34.8-68.5(51.2±10.5)岁。所有肝癌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 1.2实验试剂及设备 M C T1鼠抗人单克隆抗体(浓缩型,工作浓度1:100)(S A N T A公司);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化试剂盒(北京中山生 物有限公司);D A B显色试剂盒(北京中山生物有限公司)。 1.3实验方法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均制作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 染色,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1.4结果判定 M C T1阳性表达表现为主要在细胞膜上的棕黄色线条状染色, 在细胞浆内亦可见少量黄色点片状染色,但比胞膜染色浅。M C T1表达强度根据 阳性表达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来判断:<20%细胞呈阳性表达为阴性“-”;≥20%细胞 呈阳性为阳性“+”,阳性标本中若≥40%细胞呈阳性则再定为强阳性“++”[2]。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 P S 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 p e a r m a n等级相关 性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M C T1的表达以“-”,“+”,“++”来表示为计 数资料,统计3种表达等级各自的切片数量,所得数据资料进行x2检验。 2 结果 2.1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例情况分析 实验组及对照组在性别构成、年龄构成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 性(P>0.05),详见表1。 2.2 MCT1在肝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表达

肝炎和酗酒是诱发肝癌的主要因素

肝炎和酗酒是诱发肝癌的主要因素 安普先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世界范围内肝癌死亡率列第五位。我国普查每十万人口中有15~46人罹患肝癌。在我国,原发性肝癌更为常见,每年新发患者40万人以上,死亡人数超过37万。“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如此之高,但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对于肝癌的预防和早期检查就显得相当重要。” 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黄帝内经》就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而对于肝癌三级预防中的一级预防就是预防各种肝癌易感因素。肿瘤专家认为:“虽然肝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已经证实与肝炎病毒感染、长期大量饮酒、环境以及饮食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肝癌的预防就要从规避这些高危因素做起。 1控制乙肝病毒感染 流行病结果显示,乙肝感染率高的地区也是肝癌高发地区,如东南沿海地区,其中乙肝病毒与肝癌关系更为密切。人感染乙肝病毒之后,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对肝脏造成损害。长期的这种损害导致肝硬化,进而引发肝癌。 预防乙肝,在某种程度上说也预防了肝癌发生;对于已感染乙肝病毒且处于慢性肝炎者,采用恰当的抗病毒治疗,可减少肝癌的发生。

2戒酒或者限量饮酒 长期酗酒也会导致肝癌。因为酒中的乙醇需要通过肝脏来完成体内代谢过程。而乙醇代谢的中间产物乙醛对肝脏细胞有直接性毒害作用。同时乙醇的代谢还会干扰脂肪代谢、激素代谢等体内多种物质的代谢过程。乙醇代谢不仅破坏肝脏细胞,造成肝脏损害;还会加重肝脏解毒和代谢的负担,导致肝细胞脂肪病变,进而发展成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最后发展成肝癌。 3健康饮食 长期食用霉变、含亚硝胺食物,卫生条件差等也是促发肝癌的重要因素。多种研究均表明,黄曲霉毒素是最强的化学致癌物,在诱发肝癌的能力上,它比已知的二甲基亚硝胺致癌性强约75倍。其中黄曲霉素B致癌性最强,而其中的黄曲霉毒素B1又和肝癌密切相关。 安普先生提醒大家,注重饮食健康,尤其是已霉变食物,坚决不碰。少饮酒,坚决不酗酒,浅尝辄止。按时入睡,少熬夜保持充沛的体力,平衡膳食、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对肝癌的预防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备注:部分资料摘自凤凰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