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组织理论与组织管理原则
【学习】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5种要素,14项原则。
【学习】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5种要素,14项原则。
一、理论介绍: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是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和马克思·韦伯(Max Weber)突出的理论。
法约尔是最早的一般管理理论家之一。
人们认为他是管理理论之父。
法约尔把企业的全部活动分为6种: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他把管理定义为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法约尔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著名的14项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利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权、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这些原则都与合作有密切的关系。
二、理论内容:(一)管理要素法约尔认为“管理的过程就是预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过程”。
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由5种要素构成,即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
这是法约尔在管理学理论上最突出的贡献。
它奠定了管理学的基础,建立了管理学的主要框架。
1.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订行动方案。
计划是法约尔着重强调的一个重要要素。
他认为制订计划需要组织中所有人的共同参与。
一个良好的计划应该具有统一性、连续性、灵活性、精确性4个特点。
法约尔还认识到了制订长期计划的重要性。
2.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
包括有关组织体系、结构框架、活动内容与规章制度、职工的选拔、任用、奖惩、培训。
组织可以分为物质的和社会的组织。
法约尔还认为组织中的管理人员要具备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道德品质、教养、管理能力和一般业务知识这6种才能和条件。
成员的素质和首创精神决定了组织的效率。
对于职工的培训方面他主张注重管理培训,减少技术培训。
3.指挥简单说就是使员工发挥自身潜力的一种领导艺术。
法约尔主张在组织管理中采用参谋职能制而不是泰罗的职能工长制,这样可以确保对员工进行统一指挥。
法约尔认为指挥人员应具备8个条件:①对自己的手下人员有深入的了解;②淘汰不胜任的人;③制定约束企业和员工的合同;④树立榜样;⑤定期检查账目;⑥召集主要助手参加会议以便统一指挥和集中精力;⑦不要把精力浪费在细节琐事之中;⑧要使员工保持团结努力、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
组织管理的原则
组织管理的原则组织管理是企业管理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
对于成长中的小企业来说,发展业务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固然是第一要务,但有效的组织是业务发展的根本保障。
组织管理的原则第一,组织一定要承接企业战略方向和经营目标企业战略的重要性怎样强调也不过分。
战略决定了企业短期经营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
而战略的落地实现是靠组织的有效运作才能完成的。
1.理清战略方向和经营目标是解决组织管理问题的前提为聚焦问题讨论,我们姑且简单地把战略方向认为是长期目标;经营目标认为是短期任务,那么组织必须同时承担完成短期任务和实现长期目标。
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层必须先明确长期目标和短期任务到底是什么,以及实现的路径是什么。
在我们服务的众多成长中企业来看,大多数成长企业决策者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短期什么业务赚钱干什么,长期就把赚钱的业务规模做大。
这样模糊不清的战略思路必然导致组织管理的自由度太大,似乎这样也行,那样也好,显然无法实现如臂使指那样的有效状态。
应对这一问题的思路是组织专家和管理团队一起,就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目标进行认真梳理、充分研讨并达成共识,并形成书面描述文件,作为公司战略和组织安排的指导。
2.任务目标—职责权限—绩效考核—全面激励相对应这是承接的第一层意思。
在清晰明确并达成共识的战略方向和经营目标指导下,组织对战略的承接将通过任务目标分解、职责权限明确、绩效考核管理和全面激励兑现进行落实。
关键点是从任务目标出发的分解和一一对应。
下表以某企业年度经营目标为例,简单展示组织对经营目标承接的基本思路:3.战略方向和经营目标调整时,组织必须及时调整到位这是承接的第二层意思。
相对于大企业,成长中的小企业面对市场的大风大浪,企业这艘船太小,要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不可避免地在具体的业务经营中不断进行试错或调整。
业务的试错和调整,必然要求组织的及时调整跟进。
应对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管理和服务部门(人力、行政、财务等)相对稳定,业务部门(销售、市场、研发等)相对灵活;另一个是调整不要简单只是调整了部门,要目标、职责、权限、绩效和激励同时对应调整。
组织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组织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组织管理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学科。
组织管理涉及了人员管理、资源管理、决策管理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组织管理的内涵、本质及其实践应用。
一、组织管理的理论组织管理的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向,即管理学和组织学。
管理学是从管理角度出发,研究管理的规律、方法和技能,扩展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能力,使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预定目标。
而组织学是从组织结构角度出发,研究组织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化以及组织中人类行为的影响和作用。
是这两个方向,对组织管理理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 管理学理论管理学理论又分为传统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两个阶段。
传统管理学主要是以普通体验和成功企业家的经验为基础,与生产发展水平相应,系统地提出生产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行政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等方法,致力于经营管理知识的科学化和制度化;而现代管理学则更加重视人的思想和行为,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管理活动。
现代管理学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理论方案。
例如,管理学创始人 Taylor 的科学管理观点主张,管理要强调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协调协作和实施标准化制度;同时,管理者还会通过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此外,行政管理学派希望通过实施完整的纪律、制度、程序和行动,使组织改进、高效率地运转,为组织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
2. 组织学理论组织学对组织管理理论做了许多深入分析和探究,从根据组织行为学到的经验来研究组织体系的一些重要问题。
理论学派主要包括传统的机械形式理论和更现代的有机形式组织理论。
机械形式组织理论认为组织的成员结构如同机械,通过各个部分的协同作用,完成产生和分配气流的任务;有机形式组织理论则认为组织的成员结构具有更灵活的协作性,持续地协商和协商角色的形成关系,使组织和工作目标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二、组织管理的实践管理理论虽然成熟而完备,但组织管理的科学化和操作化还需要实践。
实践中,如何运用组织管理的理论准确分析组织运作情况,有效地制定管理策略,推行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组织具有综合效应,这种综合效应是组织中的成员共同作用的结果。
组织管理(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就是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组织管理是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也称组织职能。
工作内容组织管理的工作内容,概括地讲,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确定实现组织目标所需要的活动,并按专业化分工的原则进行分类,按类别设立相应的工作岗位;第二,根据组织的特点、外部环境和目标需要划分工作部门,设计组织机构和结构;第三,规定组织结构中的各种职务或职位,明确各自的责任,并授予相应的权力;第四,制订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组织结构中纵横各方面的相互关系。
依据制度经济学,“道”是理想与“器”是体制;企业管理的政策制度化,才能实施可操作性管理。
组织管理,应该使人们明确组织中有些什么工作,谁去做什么,工作者承担什么责任,具有什么权力,与组织结构中上下左右的关系如何。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由于职责不清造成的执行中的障碍,才能使组织协调地运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理论发展组织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F·W·泰勒、法国的H·法约尔和德国的M·韦伯等人。
这一阶段的前期,泰勒等人重点探讨了组织内的企业管理理论,后期,以韦伯为代表的管理理论重点,探讨了组织内部的行政管理。
这一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经济人”理论,他们认为人们工作是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
为了满足人们工作的经济利益,他们提出科学管理方法以追求组织的生产效率和合理化,因此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原则来指导和控制组织及成员的活动。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G·E·梅奥,F·赫茨伯格等人。
管理学入门知识组织管理和领导力原则
管理学入门知识组织管理和领导力原则管理学入门知识:组织管理和领导力原则管理学是指通过学习和应用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理论和技巧,以提高组织效率和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
其中,组织管理和领导力原则是管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管理学入门知识中的组织管理和领导力原则。
一、组织管理1.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如企业、机构等)内部各个部门、职能和岗位之间的关系和相互配合方式。
良好的组织结构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明确责任和权力,并促进协作与沟通。
在构建组织结构时,应考虑组织的规模、任务、人员等因素,并采用合适的形式(如功能性、事业线等)。
2. 工作分配与协调在组织管理中,工作分配是指将任务和工作岗位分配给不同的员工或团队。
合理的工作分配可以发挥员工的专长和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协调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协调可以减少冲突和重复劳动,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3.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在组织中通过制定目标、评估绩效和提供反馈的过程。
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激励员工,提高整体绩效和实现组织目标。
在绩效管理中,应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员工进行改进和发展。
二、领导力原则1. 愿景与目标设定领导力是指影响他人,并使他人共同追求一个共同目标的能力。
作为领导者,应该设定明确的愿景和目标,并激励员工共同追求。
愿景和目标的设定应该具备挑战性、可行性和激励性,并与组织的价值观和战略相一致。
2. 激发员工动力激发员工的动力是领导力的重要方面。
领导者应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并采取合适的激励措施,如奖励制度、晋升机会和培训发展等。
通过激发员工的动力,可以提高员工的投入和表现,同时增强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 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机制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是领导力的关键要素。
领导者应促进组织内外的沟通,建立开放和透明的沟通渠道,从而保持组织内部的信息流通和员工的参与感。
此外,领导者还应倡导团队合作和共享知识,激发员工之间的协作和创新精神。
浅析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
浅析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引言概述:组织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良好的组织管理体系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析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包括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权责明确、信息畅通和激励机制。
一、目标明确1.1明确组织的使命和愿景:组织的使命是组织存在的根本目的,愿景则是对未来的期望和愿望。
明确使命和愿景能够为组织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1.2设定具体的目标和指标:将组织的使命和愿景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和指标,能够为组织提供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衡量标准。
1.3制定可行的计划和策略:根据目标和指标,制定可行的计划和策略,确保组织能够顺利实现目标。
二、分工合理2.1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每一个岗位应该明确的职责和权限,避免职责不清、权限不明造成的混乱和冲突。
2.2合理划分组织结构:根据组织的目标和任务,合理划分组织结构,确保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2.3优化工作流程: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减少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权责明确3.1明确权力和责任的界限:明确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权力和责任,避免权责不清导致的决策不当和责任逃避。
3.2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确保决策能够及时、准确地制定和执行。
3.3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对组织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四、信息畅通4.1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建立多种沟通渠道,促进组织内部的信息流动和共享,避免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
4.2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及时提供组织内外的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匡助组织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4.3建立开放的沟通氛围:营造开放、公正、互信的沟通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参预和贡献意见,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五、激励机制5.1制定公平合理的激励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评估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工作和创造价值。
5.2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
组织理论与组织管理
第4章组织体系4.1组织概述4.1.1组织的含义组织的含义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古今中外的管理学家也对此作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
巴纳德(C.I.Barnard)将组织定义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协作系统〞。
一些学者将组织区分为有形与无形,即组织机构与组织活动。
其中,作为组织活动结果的那种无形“组织〞的概念,有别于作为有形实体〔如工商组织、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机构或组织〕存在的“组织〞概念。
为区别起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将有形的组织体称作组织机构,而将那种无形的、作为关系网络或力量协作系统的组织,称作组织活动。
无形的组织活动与有形的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也就是说,作为“力量协作系统〞存在的无形的组织,本身并不具有自己的目的,它不过是为了完成组织机构的目标而存在,是作为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
〔1〕实体组织。
从实体角度看,组织是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群集合系统。
这个概念具有三层含义:•组织必须具有目标任何组织都是为实现某些待定目标而存在的,不管这种目标是明确的,还是隐含的,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和根底。
最根本的目的是有效地配置内部有限的资源。
如大学的目标是传授知识,培养高级人才,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而一些非正式组织,它们隐含的目的就是使组织成员受到保护,满足成员在某些方面的特殊要求。
•组织必须有分工与协作分工与协作关系是由组织目标限定的。
一个组织为了到达目标,需要有许多部门,每个部门都专门从事一种或几种特定的工作,各个部门之间又要相互配合,这就是一种分工和合作。
只有把分工与合作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效率。
例如,剧场里的观众具有相同的目的,彼此没有分工与合作,不能称其为组织,而剧场的全体工作人员那么构成了一个实体组织。
•组织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力与责任制度组织内部必须有分工,而在分工之后,就要赋予各部门及每个人相应的权力,以便于实现目标。
组织理论管理理论的发展及主要学派观点
组织理论组织理论(Organiz ationTheory)组织理论的概述组织理论是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研究组织结构、职能和运转以及组织中管理主体的行为,并揭示其规律性的逻辑知识体系。
组织理论的演进与社会存在和管理实践的需要有密切的关系,其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也是辨证的否定过程。
组织结构理论是组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印证了组织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
组织理论的发展自泰罗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辟了组织理论以来。
系统的组织理论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到现代组织理论的发展进程。
组织理论的演进与社会存在和管理实践的需要有密切的关系。
其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
也是辨证的否定过程。
一、古典组织理论的演进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和欧洲。
资本主义企业取得一定的发展。
对管理的要求日益强烈。
这一时期,组织理论的研究分为三个派别:科学管理学派、行政管理学派、官僚体制学派。
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主张实行职能管理制。
不仅要单独设置职能管理机构。
还要在职能管理机构内部的各项管理职能之间实行专业化和标准化的分工。
使所有的职能人员只承担1至2项管理职能;提出权利下放的例外原则。
使上下级之间实行合理分工,上级把一般性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只保留例外特殊管理事务的决策权和对下级工作的监督权。
法约尔是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管理的五个基本的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并认为组织职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同时他又提出了直线一职能制的组织模式.设计了一种为解决上下级之间跨越统一的指挥链而进行直接联系的组织形式,即“法约尔跳板”:他也概括了包括组织职能在内的14条一般管理原则。
韦伯的科层制理论认为组织治理机制有三种基础:其一是理性基础。
浅析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
浅析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是组织运行的基础,它涉及到组织结构、流程、制度等方面,对于组织的发展和运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进行浅析。
一、合理性原则1.1 灵活性:组织管理体系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1.2 透明度:组织管理体系应该具有透明度,使组织成员清楚地了解组织的运作机制和决策过程。
1.3 效率性:组织管理体系应该具有高效率,能够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和任务。
二、协调性原则2.1 一体化:组织管理体系应该具有一体化的特点,各个部门之间要能够协调合作,形成整体效应。
2.2 协同性:组织管理体系应该具有协同性,各个部门之间要能够相互配合,共同推动组织的发展。
2.3 信息共享:组织管理体系应该具有信息共享的机制,各个部门之间要能够共享信息,促进信息流通。
三、激励性原则3.1 激励机制:组织管理体系应该具有激励机制,能够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组织活动,提高工作效率。
3.2 奖惩分明:组织管理体系应该奖惩分明,对于员工的表现要有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
3.3 职业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应该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为员工提供发展空间和机会。
四、责任性原则4.1 透明责任:组织管理体系应该明确责任分工,使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责任范围和任务目标。
4.2 追责制度:组织管理体系应该建立追责制度,对于责任不明确或失职的情况进行追责处理。
4.3 自我监督:组织管理体系应该具有自我监督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管理中的问题。
五、创新性原则5.1 创新机制:组织管理体系应该具有创新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法,推动组织的创新发展。
5.2 开放思维:组织管理体系应该具有开放思维,能够接受外部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和改进管理体系。
5.3 持续改进:组织管理体系应该持续改进,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和制度,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综上所述,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是组织管理的基础,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确保组织的高效运行和持续发展。
浅析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
浅析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是组织运作的重要基础,它直接影响到组织的运转效率和绩效。
在设计组织管理的体系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浅析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
一、灵活性和适应性1.1 灵活性: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变化做出调整和变化。
1.2 适应性:体系设计应该能够适应组织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以满足组织的需求和目标。
1.3 可调整性:体系设计应该具有可调整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协调性和一致性2.1 协调性: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应该能够协调各个部门和职能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体运作的协调和一致性。
2.2 配套性:各个管理子系统之间应该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
2.3 一致性:体系设计应该保持一致性,避免出现冲突和混乱,确保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效果。
三、透明度和可追溯性3.1 透明度: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应该具有透明度,让组织成员清楚地了解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
3.2 可视性:体系设计应该能够让组织成员清晰地看到整个管理体系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3.3 可追溯性:体系设计应该具有可追溯性,组织成员能够追溯管理决策的过程和原因,确保管理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四、激励性和约束性4.1 激励性: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应该具有激励机制,能够激励员工积极工作和创新。
4.2 约束性:体系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约束性,防止员工违规行为和不当操作。
4.3 激励与约束的平衡:体系设计应该平衡激励和约束,以确保员工的积极性和组织的规范运作。
五、持续改进和学习5.1 持续改进: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应该具有持续改进的机制,能够不断优化和完善管理体系。
5.2 学习机制:体系设计应该鼓励组织成员学习和提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市场竞争。
5.3 创新意识:体系设计应该培养组织成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
浅析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
浅析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是指在建立和优化组织管理体系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准则。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组织能够高效地运作,实现组织的目标,并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组织结构设计、职权和责任分配、沟通和协作、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对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进行浅析。
一、组织结构设计原则1. 简洁明确:组织结构应简洁明确,避免过多的层级和冗余的职能,以提高决策效率和信息传递效率。
2. 灵活适应:组织结构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业务的发展,以便快速调整和适应变化。
3. 协调协作:组织结构应能够促进不同部门和员工之间的协调和协作,避免信息孤岛和资源浪费。
二、职权和责任分配原则1. 权责一致:职权和责任应相互匹配,确保每个岗位和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权限,避免权责不对等的问题。
2. 分权分责:职权和责任应适度分散,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和员工积极性不高。
3. 适度集中:职权和责任也需要适度的集中,以确保重要决策的高效执行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沟通和协作原则1. 信息畅通:组织应建立高效的沟通渠道和机制,确保信息在组织内部流动畅通,避免信息滞后和误解。
2. 横向协作:组织应鼓励和促进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的横向协作,以促进知识共享和问题解决。
3. 上下沟通:组织应建立良好的上下级沟通机制,使员工能够与领导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反馈。
四、人力资源管理原则1. 人才优先:组织应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体系,以确保组织具备竞争力的人力资源。
2. 激励机制:组织应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薪酬、晋升、培训等方式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绩效评估:组织应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客观评估,以便激励优秀员工和改进绩效不佳的员工。
综上所述,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涉及组织结构、职权和责任分配、沟通和协作、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组织能够高效运作,实现组织目标,并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浅析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
浅析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是指在建立和优化组织管理体系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
通过合理的体系设计,可以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和执行能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实施。
本文将从组织结构设计、职权划分、信息流动和决策层级等方面对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进行浅析。
一、组织结构设计原则1. 原则一:适应组织目标和战略组织结构应与组织的目标和战略相一致,确保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与组织战略的实施相匹配。
例如,如果组织的战略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那么组织结构应该是扁平化的,便于信息流通和决策的快速执行。
2. 原则二:明确责任和权力组织结构应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避免职责模糊和权力过分集中。
每个岗位应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权限范围,以便员工能够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并能够自主决策。
3. 原则三:合理分工和协作组织结构应合理划分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实现协同工作和高效运作。
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能和工作流程应有明确的划分,同时要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利用。
二、职权划分原则1. 原则一:权责一致原则职权划分应与职责相一致,即给予相应的权力和责任。
职权划分应基于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确保员工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拥有相应的权力来履行职责。
2. 原则二:适度集中和分散职权划分既要避免权力过分集中,也要避免权力过分分散。
权力过分集中可能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和员工的积极性不足,而权力过分分散则可能导致决策失衡和资源浪费。
3. 原则三:灵活性和可调整性职权划分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以适应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
当组织目标和战略发生变化时,职权划分也应相应调整,确保组织的管理体系能够适应变化的需求。
三、信息流动原则1. 原则一:信息共享和透明化组织管理体系应建立起信息共享和透明化的机制,确保各级管理者和员工能够及时获得必要的信息。
信息共享和透明化可以提高组织内部的沟通效率和决策质量,促进组织的协同工作和创新能力。
浅析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
浅析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是指在建立和运营组织管理体系时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和准则。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组织能够高效地运作,实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浅析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包括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工作流程的设计原则、人力资源管理的设计原则和信息管理的设计原则。
一、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1. 清晰的层级关系:组织结构应该明确划分不同层级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级管理者和员工都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上下级关系。
2. 合理的分工与协作:组织结构应该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和工作特点,进行合理的部门划分和岗位设置,同时要注重部门间的协作与沟通,确保信息流动和工作协同。
3. 灵活的适应性:组织结构应该具备一定的适应性,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组织发展的变化。
二、工作流程的设计原则1. 简化流程:工作流程应该尽可能简化,避免繁琐的流程和冗余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
2. 明确流程责任人:每个工作流程都应该明确指定责任人,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避免责任模糊和工作漏洞。
3. 强化流程监控:建立有效的流程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流程中的问题和瓶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设计原则1. 公平公正:人力资源管理应该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保障,避免任人唯亲和人事腐败现象的出现。
2. 激励和奖励:建立激励和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
3. 持续培训和发展:为员工提供持续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组织的长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四、信息管理的设计原则1. 数据安全与保密: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组织的数据和信息得到安全保护,防止泄密和数据丢失的风险。
2. 信息共享与流通:建立信息共享和流通机制,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提高组织内部的协同和决策效率。
3. 信息化支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降低组织管理的成本和风险。
浅析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
浅析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
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是指在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体系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则和原则。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进行浅析。
一、明确组织目标和战略方向
1.1 确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1.2 确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优势
1.3 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和执行路径
二、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2.1 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和层级关系
2.2 确定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2.3 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三、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
3.1 设定明确的绩效指标和考核标准
3.2 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估体系
3.3 设计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强化组织文化和价值观
4.1 建立符合组织特点和行业特点的文化氛围
4.2 倡导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
4.3 塑造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组织文化
五、持续优化和改进管理体系
5.1 定期评估和调整组织管理体系
5.2 关注员工反馈和建议,及时改进管理方式
5.3 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成功组织的管理经验,持续优化管理体系
综上所述,组织管理的体系设计原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组织的目标、结构、绩效、文化和改进等多个方面因素。
只有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才能建立一个稳健、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6.组织理论与组织管理原则
课堂讨论
• 讨论内容: 谈谈你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它在现
代是否仍是有效的管理方法?
联合邮包服务公司的科学管理
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PS)雇佣了15万员工, 平均每天将900万个包裹发送到美国各地和180 个国家。为了实现他们的宗旨,“在邮运业中 办理最快捷的运送”,UPS的管理当局系统地 培训他们的员工,使他们以尽可能高的效率从 事工作。
埃及的金字塔
• 平均每座要动用230万 块石料,平均每块石料 约重两吨半,需10万多 个劳动力干20年,这样 巨大的工程在生产力不 发达的古代,从设计、 施工到组织管理都是了 不起的杰作。
二、西方古典管理理论
1、泰罗与科学管理理论 2、法约尔与组织管理理论 3、韦伯与行政组织理论
返回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14项管理原则的具体内容
▪ 劳动分工原则
▪ 权利与责任原则 ▪ 纪律原则 ▪ 统一指挥原则 ▪ 统一领导原则 ▪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 ▪ 人员的报酬原则
▪ 集中的原则
▪ 等级制度原则 ▪ 秩序原则 ▪ 公平原则 ▪ 人员的稳定原则 ▪ 首创精神 ▪ 团队精神
简
评
• 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架(从
简 评
人际关系学说修正了古典管理理论的缺 陷,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为现代 行为科学奠定了基础。
马斯洛与需要层次论
• 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 1908-1970), 美国人。
• 需要层次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理论
• 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人是 有需要的动物,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 响行为;人的需要有层次之分。
•
1、照明试验(1924—1927)
7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
------新视角企业管理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六、组织行为模式
1、独裁专制型 2、经济保健型 3、支持帮助型
4、协同合作型
020--33015986
------新视角企业管理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七、企业的基本职能与部门划分
1、企业的六种基本职能
(1)技术职能:指的是生产以及与生产有关 的技术、 开发及工艺。
(2)商业职能:采购、销售与交换等。
(3)财务职能:资本的筹集与运用。 (4)安全职能:企业的财产与人身安全。 (5)会计职能:会计与统计工作。 (6)管理职能:组织、指挥、监督、控制。
------新视角企业管理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020--33015986
七、企业的基本职能与部门划分
2、部门划分的原则
四、组织管理的禁忌
总经理
※错位管理
导致矛盾丛生; 导致权力界限混淆; 导致出现管理盲点; 导致管理效率下降。
组
成 了 比上级的 权更大 成了
直 接 管 理
副总经理 部门经理
长
成 了
成了
员
工
020--33015986
------新视角企业管理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五、组织气氛
1、定义:
组织气氛是指组织内部的人际环境。
------新视角企业管理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以企业的“生产计划制定”为例,说明各层次人员的工 作
(二)审批:
生产计划表
月份:
订单号码 产品编号 产品名称 花色 计划数量 计划完 成日期 产值
备料
各工序计划完成日期
机加 砂光 油漆 包装
备注
批准:
审批:
复核:
制表:
组织管理原则
组织管理原则一、组织的概述(一)组织的定义: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相互结合、确定职位、明确责任与义务、分工合作、协调行动的人工系统及其运转过程。
(二)组织的特征组织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组织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
组织包括不同层次的分工与合作。
组织的功能在于协调人们的活动去实现共同的目标。
(三)组织的四层次决策层:领导对近期与远期的计划与决策项目选择。
控制层:高层管理者(领导班子)对各部门建立有效的控制体系。
管理层:(从高层到各中层干部)知道自己的职责与权力是什么,发挥其管理作用。
经营层:经营层(各部门)执行决策,动员全体人员完成组织的总体目标。
二、组织管理原则任何社会活动都应是有组织的活动,任何组织都有一个与其功能与目标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及其设置原则。
尽管由于客观条件和所承受的任务不同,不同层次的企业其具体的社会职能有所侧重和差异,但组织设置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组织的功能能否有效发挥,组织管理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任务目标原则任何组织都有特定的任务和目标,每个组织及其组成部分,都应当与这一目标相关联;组织的调整、增加、合并或取消,都应该以能否实现目标为标准。
做到分工合理,协作明确。
每个部门及员工的工作范围、相互关系、协作方法、权利责任等,都应有明确规定。
2、因人设岗与因事设岗辩证使用的原则从管理学的角度讲,因事设岗是正确的,而因人设岗是不科学的。
但是,事实上中国的很多企业都是在采用因人设岗的原则。
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一些咨询公司为客户按照“因事设岗”原则设计的组织结构遭到了失败。
而一些公司灵活运用“因人设岗”取得了成功。
⑴对于高层岗位要采用因人设岗原则。
因为高层管理人员,属于职业经理人阶层。
可以说这个阶层在中国还没有真正地形成,属于稀缺资源,企业能够找到完全适合自己的人才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一个公司无法从人才市场上招聘到合适的管理者,咨询公司提供的科学规范的因事设岗方案就无法推行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营活动中独立出管理活动、提出管理活动
的五大职能、提出14项管理原则)
• 组织管理理论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
基础
马克斯· 韦伯与行政组织理论
组织理论之父——韦伯
• 马克斯· 韦伯(Max Weber,1864-1920),德国人 • 曾担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 • 他提出的理想行政组织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 其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正是德国企业从小规模 世袭管理向大规模专业管理转变的关键时期 • 韦伯与泰罗、法约尔同为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 三位先驱
工厂
工厂
工厂
工厂
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 泰罗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 学,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 • 提出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倡导调查研究的 科学方法 • “泰罗制”仅解决了基层的作业效率问题, 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 理的问题。 • “经济人”假设:人的行为动机是追求个人 的经济利益。
厂 长
直 线 职 能 制 组 织 结 构
财务部
人事部
行政部
质检部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质检组
研发组
班组长
班组长
班组长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公司经理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事业部A
事业部B
事业部C
职能 部门 经理
职能 部门 经理
职能 部门 经理
职能 部门 经理
职能 部门 经理
职能 部门 经理
工厂
工厂
工厂
工厂
工厂
•
1、照明试验(1924—1927)
• 设计思想:检验工作环境与生产效率的 关系。 • 试验结果:照明强度的变化对生产率几 乎没有什么影响。 • 结论:工作条件(环境)的好坏与生产 效率没有直接关系。
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1928)
• 分布引入条件改善供应因素(如改进材料供 应方法、增加工间休息、供应午餐和茶点、 缩短工时、实行团体计件工资制、工作时间 内可自由交谈) • 试验结果:工作条件的改善可使产量上升。 • 结论:社会条件和监督方式的改善能促使工 人改变工作态度、增加产量。
简 评
人际关系学说修正了古典管理理论的缺 陷,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为现代 行为科学奠定了基础。
马斯洛与需要层次论
• 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 1908-1970), 美国人。
• 需要层次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理论
• 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人是 有需要的动物,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 响行为;人的需要有层次之分。
埃及的金字塔
• 平均每座要动用230万 块石料,平均每块石料 约重两吨半,需10万多 个劳动力干20年,这样 巨大的工程在生产力不 发达的古代,从设计、 施工到组织管理都是了 不起的杰作。
二、西方古典管理理论
1、泰罗与科学管理理论 2、法约尔与组织管理理论 3、韦伯与行政组织理论
返回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科学管理理论与现代管理实践
• 你认为科学管理理论在当今的管理实践中 应当怎样应用? ——在工作任务简单、人员素质较低的劳动 密集型企业(如服装加工、玩具组装等) 适合采用科学管理理论。
亨利· 法约尔与组织管理理论
管理过程之父——法约尔
• 法约尔(Henry Fayol, 1841-1925),法国人
4、接线板工作室试验(1931—1932)
• 接线板小组的行为规范:
不要干得太多否则就是“害人精” 不要干得太少否则就是“懒惰鬼” 不要告诉监工同伴的事否则就是“告密者” 不要试图对别人保持距离或多管闲事
• 原因:一怕定额提高,二怕失业,三要保护同伴 • 结论:生产效率不但受物质条件和环境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受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紧急应对: 1、谋求与非正式组织领袖的合作
2、迅速建立通畅的正式沟通渠道
3、迅速采取内部公关政策 4、坚决清除极具破坏性的 5、工作调动
长远之策: 1、监控非正式组织
2、工作团队小型化
3、消除同质化
4、改善正式沟通渠道
5、引导非正式沟通
6、培养团队协作性文化
7、管理者施加影响
霍桑试验的结论
• 提高效率的关键是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安 全感、归属感、友情等)。 • 新型领导通过增加员工“满意度”来提高 “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14项管理原则的具体内容
▪ 劳动分工原则
▪ 权利与责任原则 ▪ 纪律原则 ▪ 统一指挥原则 ▪ 统一领导原则 ▪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 ▪ 人员的报酬原则
▪ 集中的原则
▪ 等级制度原则 ▪ 秩序原则 ▪ 公平原则 ▪ 人员的稳定原则 ▪ 首创精神 ▪ 团队精神
简
评
• 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架(从
人们在正式组织所安排的共同工作和在相互接触中, 必然会以感情、性格、爱好相投为基础形成若干人群, 这些群体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限制, 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也会形成一些 特定的关系结构,自然涌现出自己的“头头”,形成一 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可以从“安全性”和“紧密度”两方面来考察非正式组织的划 分: 这里所谓“安全性”是与破坏性相对立的,凡是积极的、正面 的、有益的活动都是“安全”的,比如满足成员归属感、安全 感的需要,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有益于组织成员的沟通,有助 于组织目标的实现等;凡是消极的、反面的、有害的都是“危 险”的,比如抵制变革,滋生谣言,操纵群众,阻碍努力使高 素质、高绩效员工流失等。 所谓“紧密度”是与松散性相对立的, 凡是有固定成员、有活动计划、有固定 领导而小道消息又特别多的,都是“紧 密度”高的;相反则是“紧密度”低的。
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从对管理人员的要求看——科学管理四原则 从对工人的要求看——作业管理原则 从管理制度建设看——三项制度(原则)
科学管理四原则 作业管理原则 三项制度(原则) 1.动作的科学研究 1.定额管理 1.职能化原则 2.挑选工人并培训教育 2.作业标准化 2.激励工资制度 3.劳资的亲密合作 3.例外原则 4.劳资职责相等
需要层次理论(1)
自我实现需要 自尊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2)
需要层 次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满足方式
挑战性项目, 创新与 创造机会, 培训 重要项目, 赏识, 显赫的办公位置 朋友, 权贵, 上级, 顾客 工作保证; 医疗人寿保险; 安全规则 基本工资, 工作机会, 温暖, 饮水, 工作餐
• 1860年从圣艾蒂安国立矿业学院毕业进入康塔里· 福 尔香堡采矿冶金公司工作
• 从采矿工程师一直做到公司总经理 • 1916年发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 其管理理论不但可用于工商企业,还可用于政府、 教会、慈善团体和军队 • 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组织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 区别了经营和管理两个不同的概念 • 明确了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控制五大职能 • 归纳了管理的一般原则:14项管理原则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 弗雷德里克· 温斯洛· 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856-1915),美国人 • 曾任学徒、组长、工长、车间管理员、技师、设计 室主任、总工程师 • 持续研究操作方法和动作时间而形成科学管理理论 体系
• 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
阐述了科学管理理论。
3、大规模访谈(1928—1931)
研究发现,影响生产率最重要的因素是 工作中形成的人群关系,而不是待遇和工作 环境。工人的工作效率不完全取决于自身, 还要受小组内其他同事的影响。
4、接线板工作室试验(1931—1932)
• 设计思想:试图通过焊接任务量完成多 的“快手”与“慢手”之间的压力,提 高整体工作效率。 • 试验结果:工人们自行限制产量,既不 当“快手”,也不当“慢手”。
霍桑试验的结论
•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 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 组织,即由共性形成的要求个人服从的行为 准则或惯例的体系。
问题: 1.什么是“非正式组织”? 2.你认为非正式组织有哪些类型? 3.管理者该如何有效管理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的对称。最早由美国管 理学家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是人们在共同的工 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 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
要点
1、泰罗与科学管理理论 • 侧重于基层作业的管理 2、法约尔与组织管理理论 • 针对整个组织的管理 3、韦伯与行政组织理论 • 现代组织结构的设计 4、共同局限性: • “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就是以完全追求物 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 的主体,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 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 并为此可不择手段。 "经济人"意思为理性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这是 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看法,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 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 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简 评
• 韦伯对组织理论的贡献:明确系统地指出 有效维系组织连续和达成目标的基础是 “理性——法律的权利”。 • 强调制度、能力、知识的行政组织理论为 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理性的管理体 制。
复习题
• • • •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有哪些流派? 其代表人物是谁? 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局限性?
三、行为管理理论
• 梅奥:人际关系理论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麦格雷戈:人性假设理论
埃尔顿· 梅奥
梅奥与霍桑试验
• 梅奥(George Elton Mayo, 1880-1949),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