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暨南大学攻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卫生综合”考试大纲
暨南大学《353卫生综合》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暨南大学《353卫生综合》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c86d0c6389eb172ded63b7e9.png)
B. 形态或机能达到成人水平 D. 形态、生理和心理发育达到成人水平
35.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实验室方法
C. 甲基汞
D. 硝酸盐
考试科目:卫生综合(B 卷)
共 7 页,第 1 页
12. 洛杉矶烟雾事件形成时的气象条件是 A. 气温逆增 B. 太阳辐射 C.两者皆是
D.两者皆不是
13. 评价化学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A. 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 半数致死剂量(LD50)
C. 最小致死剂量(LD01)
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 SO2 的生物学效应 A. 刺激作用 B. 呼吸阻力作用
C. 促癌作用 D. 水解作用
9. 下列空气污染物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是哪一项
A. SO2
B. CO2
C. CO
D. HCN
10. 地方性氟中毒的早期灵敏指标是 A. 尿氟↑ B. 尿钙↓ C. 斑釉齿
D. 骨质疏松
11. 下列哪项是水俣病的致病因子 A. 酸雨 B. 水体富营养化
D.分散度
23.驱汞治疗的首选药物是 A. 硫代硫酸钠 B. 二巯基丙磺酸钠
C. 美蓝 D. 依地酸二钠钙
24. 一般来说,膳食营养供给量比营养生理需要量 A.稍低 B. 稍高 C. 相等 D. 低得多
25. 食物中毒与流行性传染病的根本区别在于
A.人与人之间有无传染性 B. 较短时间内有大量的病人出现
海天课堂
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知名品牌
暨南大学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353 卫生综合
2012 年《353 卫生综合》专业课真题试卷 2013 年《353 卫生综合》专业课真题试卷 2014 年《353 卫生综合》专业课真题试卷 2016 年《353 卫生综合》专业课真题试卷 2017 年《353 卫生综合》专业课真题试卷 2018 年《353 卫生综合》专业课真题试卷 2019 年《353 卫生综合》专业课真题试卷 2020 年《353 卫生综合》专业课真题试卷
2023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笔试大纲
![2023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笔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5f774c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15.png)
公共卫生与防止医学类笔试大纲一、流行病学1.流行病学定义、常见流行病学分支、研究方法与策略。
2.疾病分布;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疾病的人群分布、地区分布、时间分布的内容。
3.流行病学研究的类型;常见方法的合用范围、组织实行、优缺陷与注意事项;关键指标的计算方法、常见偏倚与控制。
4.流行病学病因和常见的病因模式;流行病学病因研究过程和方法;因果推断方法和准则。
5.疾病监测的定义、种类和用途;疾病监测的内容和设计;监测系统的评价;积极监测与被动监测的区别。
6.暴发及其调查;流行曲线。
7.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止控制措施;疾病三级防止。
8.免疫规划的基本概念、监测与评价;我国免疫防止接种的实行;疫苗相关疾病流行病学概况;我国重要疾病免疫防止进展;WHO对免疫防止策略;全球重要疾病免疫防止进展。
9.艾滋病防止与控制,我国艾滋病监测系统、重要防控策略、流行病学概况;艾滋病发病和行为因素监测系统及其运营。
10.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特性、调查要点与防止控制措施。
二、急性传染病的防止与控制1.传染病报告管理传染病报告的负责人与义务报告人;法定传染病的种类与报告时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与分类。
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治法相关内容。
2.传染病的防止控制传染病的防止和控制策略;流行过程的概念、三个基本环节及其影响因素;重要防止控制措施;疾病监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防止接种的定义与分类,我国的免疫规划程序,不良反映的报告与解决;常见传染病的诊断、疫情的调查与解决。
三、卫生记录学1.记录学基本概念,定量资料与定性资料的记录描述;常用概率分布的种类、指标计算与意义;参数估计基础。
2.假设检查的概念与原理、常见方法及其合用范围。
3.常见记录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科研设计的种类、原理与优缺陷。
5.分析流行病学研究的种类、定义与合用范围;记录指标的计算,记录结果的解释。
6.调查设计的环节,调查表制定的要点,常见抽样方法的种类与应用范围;样本量的估算方法。
暨南大学卫生综合考研真题试题2019、2020年
![暨南大学卫生综合考研真题试题2019、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2fc88b9310661ed9ac51f389.png)
)。
第2 页 共5页
23、 假设检验中的检验效能是指( )
A. I 型错误
B. II 型错误
C. 1-
D. 1-
24、 Wilcoxon signed-rank test 的无效假设是( )。
A.差值的总体中位数为 0
B.两总体中位数相等
C.差值的总体均数为 0
D.两总体均数相等
25、 对两个数值变量同时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r 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则(
A.b 无统计学意义
B.b 有统计学意义
C.不能肯定 b 有无统计学意义 D.以上都不是
)。
26、 根据观测结果,已建立回归方程Yˆ 8.0 2.0X 。该方程中回归系数的统计意义是:当 X
增加 1 个单位时,Y 平均增加的估计值为( )
A. 8.0.
B. 2.0
C. 10
D. 1.0
27、 在多元线性回归中,欲评价模型中自变量对应变量的相对贡献大小,常使用 ( )指标。
16、汞的主要蓄积部位是( ) A. 骨骼 B. 肝脏 C. 肾脏 D. 神经组织
17、下列关于等响曲线,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条等响曲线上各点的音响感觉一样 B. 一条等响曲线上各点的声波能量相等 C. 从曲线可知,人耳对高频音敏感 D. 是声级计中频率计权网络设计的主要依据
18、蔬菜、水果中不能提供的维生素是( ) A. 叶酸 B. 维生素 B C. 维生素 E D. 维生素 D
8、常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频率指标为( )
A. 发病率
B. 发病密度
C. 罹患率
考试科目: 353 卫生综合
D. 感染率
第1 页 共5页
345 353 卫生综合 暨南大学考试大纲
![345 353 卫生综合 暨南大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64b510d4b73f242336c5f5e.png)
一卫生学1. 人和环境了解: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人类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掌握: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水体富营养化、生物浓(富)集作用、LD50、Zac、Zch、剂量-反应关系、生物半减期、协同作用的概念;环境及其与人的辩证统一关系;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影响环境污染物健康损害的因素。
2. 生活环境与健康了解:空气的物理化学形状及其卫生学意义,大气污染与疾病,室内空气污染来源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水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水源选择的基本卫生要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地质环境与疾病,土壤污染与疾病,土壤的卫生防护原则。
掌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光化学烟雾、多环芳烃、二噁英等对健康的影响;常用的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标准;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及细菌学指标,水污染与疾病,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方法,饮用水氯化消毒的原理,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
3. 食物与健康了解:特殊人群的营养,各类营养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食物来源;食物中毒的分类,防止农药残留的措施,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及相关卫生问题。
掌握:膳食营养与疾病,营养调查及其评价,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副溶血性弧菌、甲醇、三氧化二砷、毒覃食物中毒的临床特征及其预防,食品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来源和危害,有机氯农药残留及其危害,食品添加剂的相关卫生问题;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食品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的概念、食物中毒的共同特征,常见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黄曲霉毒素的毒性、食品污染情况以及防霉去毒措施。
4. 生产环境与健康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其造成的职业性损害,职业性损害的防制原则和措施;农药及农药中毒的预防;生产性粉尘的健康损害及其控制措施。
掌握:职业病的定义、特点及其诊断原则;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和驱铅治疗的方法;汞中毒和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刺激性气体与窒息性气体对人体的危害;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的概念,矽肺的基本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其常见并发症;高温作业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中暑的临床表现型;噪声与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公共卫生专业研究生考试大纲
![公共卫生专业研究生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b17e50759eef8c75fbfb395.png)
卫生综合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卫生综合考试是为招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必需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评价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择优选拔,确保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卫生综合考试范围包括预防医学学科中的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劳动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和环境卫生学。
重点考查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相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流行病学约20%、医学统计学约20%、劳动卫生学约20%、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约20%、环境卫生学约20%。
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选题,第1-30题(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劳动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和环境卫生学各6题),每题1.5分,共45分。
多选题,第31-50题(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劳动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和环境卫生学各4题),每题3分,共60分。
名词解释,第51-65题(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劳动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和环境卫生学各3题),每题5分,共75分。
问答题,第66-75题(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劳动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和环境卫生学各2题),每题12分,共120分。
Ⅳ.考查内容一、流行病学绪论(一)流行病学绪论1.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与任务。
2.军队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与任务。
3.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分类: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
(二)疾病的分布1.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频率指标的概念和意义: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患病率、感染率、病死率、死亡率、生存率。
暨南大学考研723基础医学综合考试大纲2020
![暨南大学考研723基础医学综合考试大纲2020](https://img.taocdn.com/s3/m/07ea59265acfa1c7aa00ccf8.png)
暨南大学攻读基础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基础医学综合”考试大纲为选拔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暨南大学基础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按照“考查基础,公平竞争,择优录取,优质高效”的原则,特制订本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考试内容覆盖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两门学科的主要部分。
考试目的在于测试申请攻读基础医学硕士学位的本科生对基础医学主要科目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掌握程度,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知识储备和潜质。
第二部分考试形式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满分300分,分值比例:生理学约5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约50%四、题型及分值比例单项选择题约50%名词解释约20%问答题约30%五、参考书目1. 《生理学》第8版朱大年、王庭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03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8版查锡良、药立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03第三部分考查要点生理学一、绪论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的三个水平,正反馈,非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熟悉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掌握内环境稳态和负反馈控制系统及其生理意义。
(一)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1.生理学及其任务2.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3.生理学研究的方法4.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1)器官和系统水平(2)细胞和分子水平(3)整体水平(二)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机体的内环境2.内环境与稳态(三)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1.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自身调节。
2.体内的控制系统(1)反馈控制系统(2)前馈控制系统二、细胞的基本功能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熟悉肌肉收缩的原理、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信息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方式与原理。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1.细胞膜的结构概述2.物质的跨膜转运(1)单纯扩散(2)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①通道介导的跨膜转运(经通道的易化扩散)②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3)出胞和入胞(二)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1.通过具有特殊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1)化学门控通道(2)电压门控通道(3)机械门控通道(4)细胞间通道(缝隙连接)2.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3.酶联型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兴奋性1.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2.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3.局部电位4.兴奋性(1)兴奋和兴奋性(2)阈刺激和阈强度(3)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的变化(四)肌细胞的收缩功能1.骨骼肌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2.骨骼肌收缩的机制(1)肌丝滑行理论(2)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2.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1)前负荷(2)后负荷(3)肌肉收缩能力(4)收缩的复合三、血液循环功能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熟悉心电图的意义及心音成因;掌握心脏泵血功能,心肌生物电,心肌生理特性,动脉血压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静脉回流量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生理功能,组织液的生成,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护理综合”考试大纲.doc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护理综合”考试大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e245c19c102de2bd960588e4.png)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护理综合”考试大纲为选拔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暨南大学护理硕士学位研究生,按照“考查基础,公平竞争,择优录取,优质高效”的原则,特制订本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考试内容覆盖了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与儿科护理学等内容。
考试目的在于测试申请攻读护理学硕士学位的本科生对临床护理学的理论知识于临床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应用护理学知识和方法来为各种常见疾病病人提供适当的护理措施的能力,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知识储备和潜质。
考试要求达到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预防医学理论基础和科研潜质。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护理学基础1.绪论了解:《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反思学习法的概念。
掌握:护理学概念。
2.环境了解:良好的医院环境应具备的特点及其分类;如何通过调控医院环境满足患者的需要。
掌握:环境的含义,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环境、健康与护理的关系。
3.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了解:患者单位及所包含的设备,人体力学的概念。
病人入院的护理,病人出院的护理。
掌握:分级护理的概念,住院病人的分级护理内容。
4.安全与舒适了解:舒适与不舒适的概念,引起患者不舒适的常见原因,护理不舒适病人的原则,舒适卧位的基本要求。
疼痛的概念,疼痛的发生机制,疼痛的原因和影响疼痛的因素。
影响病人安全的因素,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
掌握:卧位的分类,常用卧位的适用范围及临床意义。
疼痛病人的护理评估与护理措施。
5.患者的清洁卫生了解:压疮发生的原因及易患人群、危险因素、易患部位的评估。
掌握:压疮的概念,预防压疮发生的护理措施;压疮的分期和压疮的治疗与护理。
6.休息与活动了解: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活动受限的原因和对机体的影响;病人活动的评估。
掌握:睡眠的生理、睡眠的需要与睡眠的评估;肌力分级和活动功能分级。
7.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和发生的条件;熟悉消毒灭菌注意事项及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医院感染现状和类型。
2023年暨南大学全国硕士真题353 卫生综合
![2023年暨南大学全国硕士真题353 卫生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3156ce1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0.png)
202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招生专业与代码: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1、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2、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3、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100404、卫生毒理学100405、公共卫生(专业学位)105300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卫生综合353
考试科目:卫生综合353 共8 页,第 1 页
考试科目:卫生综合353 共8 页,第 2 页
考试科目:卫生综合353 共8 页,第 3 页
考试科目:卫生综合353 共8 页,第 4 页
考试科目:卫生综合353 共8 页,第 5 页
考考试科目:卫生综合353 共8 页,第 6 页
考试科目:卫生综合353 共8 页,第7 页
考试科目:卫生综合353 共8 页,第8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暨南大学攻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
“卫生综合”考试大纲
为选拔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暨南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按照“考查基础,公平竞争,择优录取,优质高效”的原则,特制订本考试大纲,由暨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系2019年6月21日审定通过。
第一部分考试性质
卫生综合考试是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一门入学专业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覆盖了大学本科阶段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与卫生学(含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部分)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目的在于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申请者对预防医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考查其运用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知识储备和潜质。
考试要求考生达到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的水平,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理论基础和科研潜质。
第二部分考查内容
一、流行病学
本部分大纲根据沈洪兵、齐秀英主编《流行病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
(一)绪论
1.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2.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
3.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4.流行病学的应用。
5.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6.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
(二)疾病的分布
1.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
2.疾病流行的强度:散发、流行、暴发。
3.疾病分布的形式。
(三)描述性研究
1.现况研究概念、应用、类型、实施、偏倚。
2.现况研究的优缺点。
3.生态学研究。
(四)队列研究
1.定义、基本原理、目的、固定队列、动态人群、类型及适用条件。
2.设计与实施、资料整理与分析。
3.偏倚及其控制。
4.优缺点。
(五)病例对照研究
1.定义与基本原理。
2.类型与实施。
3.数据资料整理与分析。
4.偏倚及其控制。
5.优缺点。
(六)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1.定义、基本原则、类型。
2.研究设计与实施、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3.优缺点。
(七)筛检与诊断试验的评价
1.定义、筛检的分类、筛检的目的、筛检实验和诊断实验的区别、筛检实施原则。
2.评价试验的原理、真实性、可靠性指标的计算与意义。
3.偏倚领先时间偏倚、病程长短偏倚。
(八)偏倚及其控制
1.常见的三类偏倚及控制。
⑴选择偏倚的定义、类型。
⑵信息偏倚的定义、类型。
⑶混杂偏倚的定义、判定原则。
(九)病因与因果推断
1.流行病学的病因概念、病因模型、生态学模型、疾病因素模型、病因网络模型。
2.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Mill准则及应用。
3.统计关联到因果关联:统计关联、因果关联。
4.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
(十)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1.疾病预防的策略与措施。
2.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
3.疾病的三级预防定义及实施、双向策略定义。
4.疾病监测。
(十一)传染病流行病学
1.传染病和传染流行病学的概念、传染病流行过程。
2.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
3.传染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4.计划免疫及其评价。
(十二)循证医学及系统评价
1.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循证医学证据的评价。
3.系统评价和 Meta-分析的基本概念。
二、卫生统计学
本部分大纲根据李晓松主编《卫生统计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
(一)认识数据
1. 统计学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同质与变异、变量的类型、参数与统计量。
2. 描述定量资料集中趋势的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
件、描述定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掌握常用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3. 相对数(频率、强度和比)及常用指标、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动态数列常用指标(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定基比、环比、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标准化率的概念与计算。
(二)概率与推断基础
1. 三个常用概率分布(正态分布、二项分布和Poisson分布)的概念、医学参考值的计算。
2. 均数及频率抽样误差的概念和标准误的计算、总体均数95%和99%置信区间的计算及适用条件、正态近似法计算总体概率的95%和99%置信区间及适用条件、标准差与均数标准误的区别。
3.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与步骤。
(三)常用推断方法
1.不同设计类型的t检验。
2.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变异和自由度的分解方法 (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
3. χ2检验及其应用条件。
4. 不同设计类型的秩和检验的实施方法及其应用条件。
5. 散点图与线性关系、Pearson积差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的应用条件,相关系数的计算与假设检验。
6.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与回归有关的基本概念、回归系数检验的意义与方法、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四)统计设计与卫生统计常用指标
1.调查设计:常用的调查与抽样方法、调查表的制定与考评等。
2.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基本原则、几种常用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三、卫生学
本部分大纲根据朱启星主编《卫生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
(一)人类和环境
1. 环境及其基本构成、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 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人类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3.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富集作用、环境污染物常用毒性参数。
4.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特点、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二)生活环境与健康
1. 空气的物理化学形状及其卫生学意义、大气污染与疾病。
2.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常用的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代表性环境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光化学烟雾、多环芳烃、二噁英等对健康的影响。
3. 水源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水源选择的基本卫生要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及细菌学指标、水污染与疾病、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方法、饮用水氯化消毒的原理、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
4. 地质环境与疾病、土壤污染与疾病、土壤的卫生防护原则。
(三)食物与健康
1. 营养素和能量、合理营养。
2. 特殊人群的营养、孕妇、乳母的营养需求与合理膳食原则、特殊年龄人群的营养需求与合理膳食原则。
3.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品污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最近似数的基本概念、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和预防措施、食品腐败变质及防止措施等。
4.农药和兽药的残留及其预防、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5.食品添加剂的相关卫生问题、其他常见的食品卫生问题。
(四)职业环境与健康
1. 职业与健康、职业有害因素和职业性病损的概念及种类、职业病发病条件、特点及诊断原则、常见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有害因素早期健康损害、职业损害的三级预防。
2.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基本概念(毒物、中毒、生产性毒物、职业中毒)、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存在形式、接触机会、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毒物在
体内的过程。
3.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联合作用,个体易感性。
4. 职业中毒的临床类型、职业中毒的诊断原则、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
5.金属与类金属的中毒、接触机会和中毒原因、毒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中毒的诊断、刺激性气体与窒息性气体对人体的危害。
6. 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的概念、矽肺的基本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其常见并发症。
7.物理因素及其危害、高温作业及其对机体的影响、中暑的临床表现型、噪声与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五)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1. 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心理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2. 常见影响健康的心理因素。
(六)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
1. 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与三级预防策略。
2. 初级卫生保健与全球卫生策略。
第三部分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每年根据实际出题情况可稍作调整)
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和卫生学部分各占1/3。
四、试卷题型结构(每年根据实际出题情况可稍作调整)
名词解释50分
选择题150分
问答题或论述题60分
分析计算题40分
五、参考书目
1.《卫生学》(第8版,朱启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流行病学》(第8版,沈洪兵、齐秀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3.《卫生统计学》(第8版,李晓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