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演化的自然教案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第4节生物的进化教学初中九年级下册自然科学
②遗传变异 生物产生的后代会发生变异(biànyì),产生各种不同于亲代的性状。
生物的变异(biànyì)有的比亲代更适应环境,有的却不适应环境!
第五页,共二十四页。
③适者生存
适应环境的个体(gètǐ)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个体(gètǐ)被淘汰。
长颈鹿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gètǐ)比颈和前肢短些的个体(gètǐ)有更多
我国辽宁省 北票市四合 屯发现(fāxiàn) 的中华龙鸟 化石,也是 有力证明。
第十页,共二十四页。
(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xué shuō)理论解释实际问题。 桦树尺蛾群体中不同体色个体(gètǐ)数量变化的原因。
在19 世纪的英国,博物学家观察到桦树尺蛾黑化的现象。最 初,树林里的一群尺蛾中,大部分体色是浅色的,只有几只是黑色
第十二页,共二十四页。
3.自然选择学说理论(lǐlùn)解释。 遗传(yíchuán)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桦树尺蛾产生(chǎnshēng)后代时都会出现灰色蛾和黑色蛾。
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在1850年以前,树林的树干均为灰色,浅色尺蛾体色与环境相似,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四页。
第十九页,共二十四页。
直立人生活在距今200万~20万年前,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如我国发现的北京(běi jīnɡ)猿人。早期智人生活在距今20 万~5万年前,如我国广东的马坝人;晚期智人生活在距 今5万~1万年前,如北京(běi jīnɡ)的山顶洞人。
第二十页,共二十四页。
1.通过查阅中华龙鸟的化石(huàshí)资料,我们知道中华龙鸟属于 ( )D之间的过渡类型。
第十八页,共二十四页。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第1章演化的自然复习教学课件教学课件(16张ppt)
A、遗传变异
B、过度繁殖
C、生存斗争
D、适应环境
8、自然界的生物都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的特征。冬天,槐树的叶片都落下,而松树却郁 郁葱葱,从而两者对寒冷环境的反应而言,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槐树比松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树比槐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C、槐树与松树一样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章演化的自然复习
基础回顾
1、 哈勃 通过对星系光谱研究发现:所有星系都 在 远离我们而去 ;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的扩大, 人们以此为依据提出宇宙起源的学说是 大爆炸 理论,该理论认为宇宙在 原始火球 爆炸中诞生。
2、太阳系中行星运动的特点是:行星的 公转 方 向与太阳的 自转 方向相同,人们以此为依据提 出了太阳系形成的 星云 学说,该学说认为太阳 系由 星云 演化而来, 星云 中心的物质收缩成 太阳 ,剩余的物质收缩演化成 行星 。
3、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降雪推迟,白色老鼠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这 说明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
(2)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多,白色老鼠的数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浙教2011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1章 演化的自然 第1节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_0
学生自主阅读,领悟科学精神
学生自主阅读。
交流分享心得和感悟。
六、讲解和分析现代宇宙学说
教师讲解哈勃等科学教观察星系的运动情况,学生分析星系的运动方向、速度,得出宇宙的运动(不断在膨胀)
教师讲解观察到的星系运动后,学生看图分析、结合教师讲解做推断,推测宇宙的变化
人类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探索,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说法。看看古代人的宇宙观。
教师组织学生发表各自认识,适当归纳分类。
1、盘古开天辟地;2、上帝创造宇宙万物;3、盖天说;4、浑天说;5、宣夜说……
思考与讨论:古代人为什么会对宇宙的起源形成这样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古代观察天空的工具仅仅是眼睛,而现代科学家能借助更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宇宙的起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才发现了许多关于宇宙起源的证据。所以说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是和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四、学习“日心说”
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文,学会看图分析,学会正确评价和分析
指导阅读课文,了解日心说的提出、内容及其意义。
引导学生感悟科学进步的不易,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究精神。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哥白尼的宇宙体系,让学生明白科技进步对人类认知的促进,感受大胆质疑和坚持不懈探究的科学精神。思考与讨论日心说的不足,并用自己知道的知识解释或修改。
小组讨论,
交流分享
七、活动:模拟宇宙膨胀的实验
指导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预测结果
学生展示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研讨,得到结论
思考与讨论,宇宙膨胀的类比
学生选器材、设计实验,交流后确定方案,同时预测实验结果。
学生上台展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演化的自然》每课教学反思
这课堂上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展示了本合作小组对东方的女娲造人、 西方的上帝造人的观点以及 46 亿年前的地球的状况。学生展示的文字、录像、 视频,资料,激发了学生之间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再结合老师 的点拨,学生一下子了解生命起源的全过程,了解了原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等等。 美国科学家米勒的的实验又充分证明了从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小分子的形成过程。 结合我们科学家 1965 年的“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和 1981 年我国科学家的人工合 成胰岛素的实验。充分证明生命起源的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漫长的化学进化而来的 可能性,深造论不攻自破。
课堂中有两个小组展示的小故事,虽具有迷信成分,但也调节了课堂的氛围, 而且以前人的愚昧衬托出现在学生对待事物的科学发展观。
本堂课学生兴趣盎然,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高,听课效率较好。这也给了我一 个启示:1、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
性学习。2、加强生活知识和生物知识的联系,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充分与否,很关键,教师要想上好小组合作学习课,要在这 多下功夫。
第 5 节 遗传与进化
课堂教学重在打算,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 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1、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2、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对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 性进行思考,主要包含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只有全面了解学生,依据学生 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俯视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 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 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 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方案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 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根 本规律”结合。③教学组织,包含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应策略。④总体评价。 以下是我在以后的课堂中自己应该完善的地方。 1.应该多做练习,这样能迅速把握重点、难点和常考点。 2.每节课都给学生安排一道放开性练习,比方,讲到生物的特征时,就要求 学生课后商量:结合本节知识,人作为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提高学生的兴趣。 3.每节课讲完后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相关重点知识背下来。 4.对平常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本、不带课本的同学及时补救。可以让他们 在放学后留下来抄笔记或课本,或者背课本。 5.想尽方法寻觅实物让学生形象地了解知识。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第4节-生物的进化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4节生物的进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区分神创论与进化论,列举生物进化现象。
(2)比较拉马克和达尔文进化观点的异同。
(3)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及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
2.过程与方法(1)运用自然选择理论解释自然界中一些生物进化现象。
(2)领悟“假说、演绎、比较”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提高建立假设、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读图识图等方面的能力。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建立的生物进化的思想。
(2)树立唯物主义辩证和统一的自然观。
(3)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能较好理解本节中具有较强的逻辑思辨性内容,但在运用所学理论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比较缺乏;对科学史的学习也较感兴趣,但往往停留表面认知,缺乏对蕴含其中的科学观、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领悟。
本节课要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生物进化的原因,形成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能力,建立正确的自然观、科学观,体会“科学发展史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正确与错误的斗争,新旧理论的替代也并不绝对代表正确的取代错误的;有时一种新的观点,即便是正确的,要被认同也是十分不容易的。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化论的演变;自然选择学说。
教学难点:拉马克和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比较分析;运用自然选择理论解释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现象。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课前自学(一)课前自学课前下发介绍布丰、拉马克、达尔文三位科学家的生平和其对生物进化的研究材料,学生通过自学,大概了解进化论的演变,并注意比较三种观点的异同。
通过给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科学史资料,使学生对进化论不同观点的了解更加充分,对相关科学家的认识更加立体,能较深刻体悟科学家在研究领域所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和科学发展的不易,提升学生对科学以及科学发展的敬仰度,进一步端正学习科学的态度。
同时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支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能力。
活动2【导入】复习导入(二)复习导入不可能完成任务:多媒体呈现“人、猪、牛、兔、鸡”等动物不同时期的胚胎,让学生区分。
浙教2011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1章 演化的自然 第5节 遗传与进化》_3
第5节遗传与进化(第一课时)[学情分析]“遗传与进化”是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5节的教学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生殖及生物进化的有关知识。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认识到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通过对“遗传物质的传递”的层层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使学生弄清染色体、DNA、基因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既能稳定又能不断进化的原因。
因此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现象提高科学素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史资料与实验资料,不仅让学生了解到遗传物质发现的一个历程,同时也激发他们从中体会科学精神,如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等等。
教学中还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不断体验提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2.了解遗传物质的作用;3.认识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认一认同一家庭中的成员以及对自己性状的一些调查,让学生感知什么是性状,以及性状的遗传、异现象;2.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科学家探究遗传物质事例介绍以及DNA模型的观察,认识生物遗传变异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遗传物质基础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2.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科学精神;3.通过运用科学史资料与实验资料,让学生体会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重、难点]重点:遗传和变异现象,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难点:基因在亲代与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方法]对比法、渗透法、模型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学准备]学生母亲和妹妹的照片、DNA结构模型、学案稿、视频、课件[教学设计](板书)问:生物遗传与变异对生物来说有何意义?现在的物种是由低等物种逐步进化而来,在形态结构和生理习性上存在很大差异,也就说,变异是绝对存在的,而遗传只发生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后代与祖先在性状上会出现很大的差异。
第1章演化的自然第4节生物的进化-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册(浙教版)上课课件
学说
原始祖先
进化原因
核心思想
布丰进化学说
相同
环境改变(气候、食物)
物种可变
拉马克进化学说
不同
用进废退
物种可变、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进化论
相同
自然选择
物种可变(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4.教材第26页探究——桦树尺蛾群体中不同体色个体数量变化的原因
生活背景
1850年前(工业污染前),树林里桦树尺蛾的体色大部分是浅色的,少数是黑色的。1900年(工业污染后),桦树尺蛾的体色大部分是黑色的,少数是浅色的
古代两栖类(坚头类)出现
泥盆纪
鱼类繁盛
蕨类植物繁盛裸子植物出现
昆虫类繁盛
爬行类出现
石炭纪
两栖类繁盛
二叠纪
裸子植物繁盛被子植物出现
最早的恐龙出现
地质年代
纪
距今年数(百万年)
生物进化
植物
动物
中生代
三叠纪
裸子植物繁盛被子植物出现
爬行类繁盛
侏罗纪
鸟类和高等哺乳类出现
白垩纪
被子植物繁盛
本节知识归纳
[解析] 首先,只有满足化石形成的条件,才可以形成化石,其次不同地层结构中,动物化石的结构也不同,故A选项错误;越古老的地层中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故B选项错误;因为地壳会发生变动,所以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也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故D选项错误。
知识点2 进化论的演变
1.布丰的直线式进化论
内容
过度繁殖:各种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的后代,远远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
生存斗争:在自然界中,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如气候的变化、捕食者的捕食以及与同类竞争配偶和食物等,在差异,同种个体之间并不都是一样的,这种差异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的能适应环境,有利于生存,并通过繁殖将这种特征传递给后代,有的则不能适应环境
2024年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2024年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第一节:宇宙与星际物质第二节:恒星与行星第三节:宇宙的起源与演化2. 第二章《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第一节:生命的起源第二节:生物的进化第三节: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提高学生对天文现象的认知能力。
2. 使学生理解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3.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多样性,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过程的理解;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科学原理。
2. 教学重点:宇宙和生命的演化过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天文望远镜;宇宙演化模型;生物进化挂图。
2. 学具:九年级科学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宇宙的认识和疑问。
2. 例题讲解:解析宇宙起源的学说,以实例说明恒星、行星的形成。
3. 随堂练习:学生绘制宇宙演化过程图,加深对宇宙起源与演化的理解。
4. 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以互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生命起源的假说。
通过挂图、模型等教具,讲解生物进化的过程。
5. 生物多样性与环保: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措施。
六、板书设计1.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宇宙大爆炸理论;恒星、行星的形成过程。
2. 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生命起源假说;生物进化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过程。
请谈谈你对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认识。
2. 答案:宇宙起源:大爆炸理论;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深入了解宇宙的奥秘。
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过程的理解;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科学原理。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1章 演化的自然 第5节 遗传与进化(第2课时)教学课件
第十七页,共二十四页。
4.太空(tàikōng)育种 太空育种(yù zhǒng)即航天育种(yù zhǒng),是将种子搭乘卫星送到太 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 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太空育种具有有益 (yǒuyì)的变异多、高 产、优质、抗病力 强等特点。
基因的变异往往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化。 例如:白化病
第三页,共二十四页。
三、进化(jìnhuà)理论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后,随着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 从基因的角度来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细胞内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异的。同一物种的生
物群体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基因。基因从亲代传递到子代并保持 着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也发生着某些变异。
第十二页,共二十四页。
2.基因工程(gōngchéng) 人们设想用一些优良的基因组合起来,创造出一些具有优良性状的 新生物(shēngwù)。这种完全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的技术叫基 因工程。
这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施工的。
新兴的基因工程提供了一种更直接改造动物、植物(zhíwù)遗传物 质的技术。如,转基因技术。
第八页,共二十四页。
2001年2月12日美、英、德、俄、 日、中国(zhōnɡ ɡuó)向全世界公布完 成了人类基因核苷酸物理图谱测定。
“人类基因组计划”有什么(shén
me)意义?它会带来什么问题?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从而解读所有遗 传密码,揭示生命的所有奥秘的科学工程。人类基因组测定的完成为人的 DNA破译奠定了基础,对人类的发展将产生重大(zhòngdà)影响,但也要充分 考虑到它可能带来的弊端,甚至会产生可怕的后果。
浙教版九下第一章演化的自然知识点复习讲课教案
九(下)第一章演化的自然基础知识第1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古代人的宇宙观2.托勒密与“地心说”;地心说理论为: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太阳与其它天体都是绕地球运转的3.哥白尼与“日心说”。
日心说理论内容: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地球与其它天体都是绕太阳运转的。
4.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a.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b.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c.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5.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
该理论认为大约137亿年前宇宙在原始火球爆炸中形成。
6.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说明宇宙在膨胀。
宇宙无中心。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恒星的演化1.太阳系的形成:“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
理论依据: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与太阳自转方向相同(同向性);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共面性);4.太阳系的形成假说还有:灾变说5.恒星的演化:太阳的光和热是靠太阳内部的氢核发生热核反应而产生的。
6. 中小恒星(如太阳)——红巨星(晚年期)——白矮星—暗矮星;大恒星——超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黑洞)7. 黑洞的密度非常大,强大的引力使任何物质,甚至光线都无法逃脱它的吸引。
因此,远处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来自黑洞的光,但天文学家可以测出黑洞的存在。
第3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1.地球的演化。
46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的球。
在距今约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原始海洋中诞生。
2.生命的诞生。
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米勒在实验室用充有甲烷、氨气、氢气和水的密闭装置(注意不含氧气),以加热、放电来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PPT教学课件
高密度的原始物质,温度超过几十亿度,那
时的宇宙中充满的是辐射和基本粒子;随着 宇宙膨胀,温度逐渐下降,物质逐渐凝聚成 星云,再演化成今天的各种天体。
“外面”;第二,宇宙不是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和边界的
一般系统。 永远膨胀下去 霍金预言宇宙有两种结局:一是它可以_____________ ;二是 大挤压处 它会塌缩而在________ 终结。 3.你是如何理解大爆炸宇宙论的?谈谈你的观点。
第1章 演化的自然
第2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一、太阳系的形成
大爆炸宇宙论为什么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
学说? 宇宙的膨胀有观测事实的支持,又得到众多科学家的理论 阐释。大爆炸宇宙论仍然遇到了不少的疑难问题。 如为什么早期宇宙会有如此高的温度?为什么宇宙在空间 中的大尺度上会如此均匀?膨胀后的宇宙会不会坍缩?
乔治·伽莫夫
乔治·伽莫夫(1904~1968)是美籍俄裔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天文
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
等行星。
理论依据:八大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
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 质组成的巨大云雾状天体。 直径大多十几光年。
一、原始的太阳星云是一个扁平的、自转的气体尘埃圆盘。
50 亿年前原始太阳星云因万有引力作用而收缩凝聚。
二、凝聚的星云,绕着中轴旋转,形成中间增厚的大园盘。
宇宙是怎样诞生的?宇宙最终是否会走向终结?
2.宇宙的起源传说 (1)我国古代“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宇宙原来是混沌的一团气,
后来盘古用神斧把这一团混
浙教版九年级下第一章演化的自然(教材分析)[下学期]
学情分析与教学建议:
1、对于宇宙中不同发展阶段的“恒星”如红巨星、 白矮星、暗矮星、超新星、中子星与黑洞等,因为 学生时极少关注,非常的漠生平。因此这部分内容 的教学须有大量的实物照片和视频支持学生的学习。
红巨星
暗矮星 超新星
中子星 黑洞
2、由于解释不同演变阶段的恒星之间的转化机理会涉及到 许多很深奥的天文学、物理学的专业知识。(如氢聚变成氦 的热核反应、碳聚变成氖和镁。然后又是硅和硫,最终硅成 为铁;恒星内部的辐射压、辐射压将抵挡不了它本身的引力 等),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本节教学中利用天文照片、视 频、动画时,对出现的名词一带而过不要作任何的说明。
二、本章内容的主要特点:
1、本章大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也比较抽 象。学习中很难找到直观的实验和真实的模型支持, 对9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特别是空间想像 能力要求较高;但同时也为学生发展想像力和创新 精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本章内容的取材,充分注意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和 能力,提供了许多具有一定深度的探究素材,包括 理论性的探究活动和科学假说的建立(如黑洞理论、 自然选择学说)等,为学生在科学探究领域中提升 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自然产生论”——古代中国、埃及、希腊都曾经有过“腐草化萤”、 “腐肉生蛆”、“污泥生鼠”等说法,认为生物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产生出 来。
“宇生论”——认为地球上生命来自宇宙空间别的星球。但是,仍然遇 到在外星空间生命如何起源的问题。
“生命化学起源”——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通过漫长的化 学变化过程演变而来(从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小分子、到有机高分子、到多分 子体系,最终演变为原始生命),这是目前被广泛认同的一种学说,但仍有 待于进一步证实。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教学说课课件
的第一步形成了( B )
A.原始大气
B.有机小分子
C.有机大分子
D.原始细胞
四、课堂小结
生命起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说
神创论: 生命是由神或上帝创造的。 自生论: 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发地产生的。 生生论: 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 化学进化论: 有机小分子的形成是生命发生的开端。 宇宙生命论: 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其他星球。
二、讲授新课
(二)生命的起源 化学演化学说
二、讲授新课
(二)生命的起源 宇宙生命论
小行星撞击地球
地球上的陨石坑
原始生命物质也有可能来自外星球。
三、课堂反馈
1.下列哪一项不是原始大气的成分 ( D )
A.水蒸气、甲烷
B.甲烷、氨气
C.水蒸气、氨气
D.氧气和二氧化碳
2.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
第1章 演化的自然
第3节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
第3节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
考纲要求: 1.从地球的演化、生命的演化中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2.知道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重要提示: 1.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 热的球,随着温度不断下降,固态地壳逐渐形成。 2.科学家推测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海洋中诞生。 3.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主要区别: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
生物种类
藻类
昆虫、鱼类、两栖类 、裸蕨类等生物
裸子植物和爬行类动 物
鸟类、哺乳类动物和 被子植物;人类
第3节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科学下第一章第五节第二课时进化论的演变教学设计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第一章第五节第二课时进化论的演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区别神创论和进化论,列举生物进化现象,比较拉克与达尔文观点的异同。
2、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运用自然选择理论解释自然界中的生物进化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十分奇妙的。
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引导学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难点是知道自然淘汰、物竞天择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引言猜猜他是谁(投影)信息1:晕船信息2:近亲结婚,和自己舅舅的女儿(亲表妹)结婚生下了10个孩子,三个夭折目的:除作引之外,信息1是初步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和科学家的坚韧不拔的态度。
信息2是为后面讲进化论时的一些不足埋下伏笔,因为人们对遗传学了解甚少,对某些现象无法科学解释,由后人完善它。
学生基本都能从以上信息中知道他就是达尔文。
教师:那你知道他最重要的著作是什么吗?学生谈已知的信息并交流二、新课教学教师:如果让达尔文早出生300年是否能更早使人们认识生物的进化呢?请先独立思考而后讨论,最后将小组派代表将最完美的回答呈现给大家好吗?主要从能否提出、别人能否接受两方面思考。
学生讨论并回答(小组讨论要基于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有意义)。
引导学生的回答出:1.当时的社会中人们虔诚的信仰,以及JD教会的势力对进化论的阻碍,为接下来讲解神创论即物种不变论做准备;2.任何理论的得出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也就是前人的学术研究成果对推出达尔文的进化论的作用。
教师:当时JD教会有很强大的势力,如哥白尼等人在提出进步学说后就因何JD教的教义不符而遭受迫害,你知道在JD教中认为生物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回答,而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神创论即物种不变论教师:如果仅达尔文一个人突然提出生物进化的观点人们一定无法接受,如果没有前人的研究达尔文也无法提出这样的观点,就如牛顿所说的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这些巨人是谁呢?物种真的是不变的吗?材料1:19世纪初,法国解剖学家和古生物学乔治·居维叶(Georges Cuvier,1769~1832) 2 在研究巴黎近郊地层的过程中,发现不同地层里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动物,且处于较上面的地层的化石与现代动物的结构较相似,而处于较下面的地层的化石与现代动物的结构相差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演化的自然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教案——演化的自然【知识点1】宇宙的起源1、星系的运动特点: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了关于宇宙起源的证据,发现星系的运动有如下特点:(1)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2)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越快;(3)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的扩大。
用星系运动特点作为证据,可以了解实际上宇宙时不断膨胀的。
2、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全部以极高的密度和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爆炸中诞生的。
【例题精讲】【例1】科学家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这说明()A.宇宙处在不断的膨胀中 B.银河系是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C.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D.太阳和太阳系最终也会走向“死亡【例2】关于气球充气胀大过程的实验,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这一实验证明了大爆炸宇宙论B、这一实验可以作为大爆炸宇宙论的证据C、这一过程是模拟星系运动现象,不能作为大爆炸宇宙轮的依据D、气球具有中心,说明宇宙是有一个中心的【例3】下列关于“日心说”宇宙体系的阐述正确的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是绕太阳转动的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天体都是绕地球转动的C、月亮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行星都是绕月亮转动的D、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行星都是绕太阳转动的【例4】恒星的热能主要来自()A、内部核裂变反应B、内部核聚变反应C、星云的收缩D、超新星爆炸【中考连接】(2010.浙江衢州)1.如图所示,在一只气球上画一些小圆点,充气使气球不断膨胀,观察此过程中各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变化。
该实验是模拟()A.板块的运动 B.细胞的生长 C.分子的运动 D.宇宙的膨胀(2010.浙江义乌)6.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错误的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C.地球是太阳系的行星之一D.宇宙是有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2010.浙江衢州)2.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A.托勒密 B.哥白尼 C.牛顿 D.哈勃【知识点4】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1、地球的形成(46亿年前):温度下降使岩浆凝固——形成固态地壳;2、岩浆喷发释放的气体——形成原始大气;3、温度下降使水气凝结——形成原始海洋。
4、2、在距今约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海洋中诞生。
5、(1)25~6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大片陆地和山脉,海洋中的藻类释放氧气,大气中氧气含量逐渐增多。
(2)6亿~2.5年前的古生代,地球上的陆地大面积增加,原始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露出海面,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裸蕨类等生物。
6、(3)2.5~0.7亿年前的中生代,大西洋和印度洋形成,中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裸子植物和爬行类动物出现。
(4)0.7亿前年至今,地球在第三纪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等许多世界上的高大山脉,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鸟类、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出现。
7、8、3、生命的诞生生命诞生的条件:1.场所: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2.物质:CH4、NH3、H2O、H2、H2S、HCN、CO、CO23.能量:闪电、紫外线、宇宙射线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米勒利用甲烷、氨气、氢气、水模拟原始生命的诞生实验,合成了原始生命物质。
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化学进化假说:化学进化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原始地球上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在原始地球的自然条件作用下,从无机到有机、由简单到复杂,通过一系列化学进化过程,成为原始生命体。
宇宙胚种说:宇宙胚种说则认为,地球上生命的种子来自宇宙,还有人推断,是同地球碰撞的彗星之一带着一个生命的胚胎,穿过宇宙,将其留在了刚刚诞生的地球之上,从而地球上才有了生命。
(澳大利亚的一颗陨石中发现了多种氨基酸和有机物)【例题精讲】【例1】下列对于早期地球的演化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地球温度下降B 岩浆凝固,形成地壳C、岩浆释放甲烷 D 形成原始海洋【例2】大多数人认为原始生命的摇篮是()A 原始陆地B 原始海洋C 原始大气D 原始土壤【例3】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A 氢气、水蒸气、臭氧、氧气、甲烷B 氢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氨气、氧气C 氢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氨气、甲烷D 氢气、水蒸气、氨气、氮气、二氧化碳【例4】下列生物在距今6亿到2.5亿年前的古生代未出现的是()A 鱼类B 裸蕨类C 两栖类D 爬行类【例6】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形成的大分子物质,最主要的是()A 淀粉和蛋白质B 蛋白质和脂肪C 蛋白质和核酸D 淀粉和核酸【例8】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A 古代鱼类B 古代两栖类C 古代鸟类D 古代爬行类【例9】下列动物类群中,在地球上先出现的是()A 原始的无脊椎动物B 水生脊椎动物C 原始脊椎动物D 陆生脊椎动物【中考链接】(2010.浙江台州)12.最初,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没有土壤。
下列生物最早参与土壤形成的是A.原始苔藓类B.原始蕨类C.原始两栖类D.原始人类【知识点3】生物的进化1、化石及类型: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遗迹,都称为化石。
分为遗物化石、遗迹化石、和遗体化石。
2、通过大量的各类化石研究,古生物学家认为自然界的生物不断地进行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缓慢演变,我们称之为生物演化。
目前科学家开始通过分析比较某些生物遗体和生物化石的DNA和蛋白质的差异,来推测其相互间的亲缘关系。
细胞色素C 是一种缓慢进化的蛋白质,常用作比较生物进化和分类的依据。
3、19世纪在欧洲中部的地中层发现始祖鸟(位于爬行类与鸟类的过渡类型)化石,它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3、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A、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生动物——→肠腔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B、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C、植物的进化历程:藻类——→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例题精讲】【例1】下图是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图中表明两个地层中曾发掘出物种A和物种B的化石。
下列关于物种A、B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B、物种A比物种B结构简单C、在Ⅱ层内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D、物种B的出现早于物种A【例2】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生物进化的是()A、孔雀蛋变成孔雀B、幼虫变成蝴蝶C、古猿变成人D、蝌蚪变成青蛙【例3】始祖鸟具有两翼,身被羽毛,翼端有爪,喙内有齿,以上特征可说明()A、古代爬行动物由古代鸟类进化而来B、古代鸟类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C、古代哺乳动物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D、古代爬行动物由古代哺乳动物进化而来【例4】根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鲸没有牙齿,是因为它们吞食浮游生物B.长颈鹿是采食高处树叶反复伸颈的结果C.羚羊听觉灵敏.奔跑快是因为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蛇身体细长无足,是经常出入鼠穴捕食的结果【中考链接】(2011台州卷)16.科学家通过比较如图与马相似动物的骨骼化石,以及它们的生存时期,认为它们是现代马的祖先。
科学家不能直接从图中获得的演化证据是A .腿骨结构大部分相同B .足趾个数逐渐减少C .中足趾逐渐变得发达D 、遗传物质基本相近(2010.浙江杭州) 22.据《自然》杂志介绍:地球上树木生长的最高极限约为122米~130米。
下列关于树木长高有极限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 .高空空气稀薄,影响了树冠的光合作用B .高大的树木更容易招致风折雷劈C .树木长高有极限的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重力的存在制约了水分在树木内向上运输的高度细胞色素C 是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经过对其化学结构的测定,发现各种生物细胞色素C 之间存在着差异。
下表是以人的下表色素C 的氨基酸系列作为标准,其他若干种生生物名称 氨基酸差别 生物名称 氨基酸差别 黑猩猩0 金枪鱼 21 猕猴1 鲨鱼 23 袋鼠10 天蚕蛾 35 马12 小麦 35 响尾蛇 14 酵母菌 44(1)从单细胞的酵母菌到高等脊椎动物的黑猩猩均含有细胞色素C ,这一事实可以从分子水平说明这些生物起源于共同的 .(2)表中的数据中,细胞色素C 的差别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 ;差别越大,则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 。
可以推测,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2010.浙江嘉兴)26.自2009年8月起,云南遭遇了60年未遇的三季持续干旱,广西、贵州局部地区也遭遇50年来罕见的极端干旱,导致数百万人受灾,几千亩农田受旱。
在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同学们谈论到了干旱与农作物的问题,请你参与讨论并作回答。
(1)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弱 作用。
(2)西南干旱地区农民采用“水田旱种”进行抗旱保收成,在水田种上大葱、玉米等耐旱作物。
从生物进化角度看,耐旱作物能够生存是 的结果。
(3)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
下表四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 。
(选填编号)叶片 表面积/mm2 体积/mm3 表皮厚度/um A 292 64 14 B 144 63 24C 301 62 15D 593 121 13【知识点4】遗传和进化1、遗传: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相似的现象。
变异: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2、遗传物质的传递:A、染色体:细胞核内存在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同一物种的不同生物个体间,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种类几乎完全相同,形状也很相似。
不同物种的生物个体间,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和种类有一定的差异性,性状也有较大差异。
B、DNA是决定生物体遗传性状的遗传物质。
结构:沃森和克里克“DNA双螺旋结构”,由有两条长链组成双螺旋的空间结构。
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由脱氧核糖、碱基、磷酸)C、基因:DNA上起遗传作用的片段成为~。
生物体内的基因是可以改变的,基因的变异往往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变化。
3、进化理论的发展:亲代的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发生着自然选择。
4、育种与优生:A、育种:人工选择、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技术(完全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的技术)B、优生:直系血亲和三代之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遗传病:由于人体内的DNA、基因或染色体变化而引起的。
【例题精讲】【例1】染色体上起遗传作用的物质是()A、DNA分子 B 蛋白质 C 脂肪 D 糖类【例2】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错误的是()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 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C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基因是染色体上的一段【例3】下列疾病中,是因为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是()A.流感B.艾滋病C.沙眼D.先天愚型【例4】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B 基因在DNA分子上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DNA分子D 每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例5】人类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A 细胞质中B 细胞膜中C 细胞核中D 细胞的各个部分【例6】一只雌猫一次生产了四只小猫,这四只小猫在毛色上不完全相同,这说明生物具有()A 遗传性B 变异性C 进化性D 适应性【例7】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A、产生了有利变异B、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C、产生了不利变异D、产生了不遗传的变异【中考链接】(2010.浙江衢州)11.2010年5月,美国科学家将人造DNA植入到一个细菌中,几个小时内,人造DNA"取代”了原细菌中的DNA,且该细菌还能不断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