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育种方案.doc

合集下载

种猪场育种计划书

种猪场育种计划书

种猪场育种计划书合同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条:项目概述a. 项目背景① 当前养猪业面临着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挑战。

② 优质种猪的培育是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

③ 甲乙双方联合开展种猪场育种项目,以满足市场需求。

b. 项目目标① 在一定时间内实现高品质种猪的培育。

② 通过科学的育种技术提高种猪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

③ 推动种猪品质的持续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

c. 项目范围① 包括种猪的选择、配种、繁殖及后期管理。

② 涉及种猪的健康检查与疫病预防。

③ 设定详细的育种计划和管理制度。

第二条:双方责任a. 甲方责任① 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和技术支持。

② 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实施监控。

③ 保障项目所需资金的按时到位。

b. 乙方责任① 负责种猪的日常管理与护理。

② 提供相关的育种技术培训与指导。

③ 协助甲方进行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

c. 双方共同责任① 定期召开项目进展会议,及时沟通信息。

② 共同研究制定育种标准及评价指标。

③ 确保信息共享,促进双方合作关系的良性发展。

第三条:保密条款a. 保密义务① 双方承诺对在本协议中获取的所有商业秘密予以保密。

② 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相关信息。

③ 本保密义务在本协议终止后仍然有效。

b. 保密信息的定义① 包括但不限于技术资料、育种方案、市场数据等。

② 所有与本项目相关的书面及口头信息均视为保密信息。

③ 双方在实施协议过程中产生的任何新信息也应保密。

c. 保密责任的界定① 任何一方如违反保密条款,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目录第一章、育种目标第二章、核心群组建的遗传基础第三章、种猪育种计划第四章、种猪性能测定第五章、遗传进展评估第六章、育种进度安排第七章、环境保护附件一、养猪管理软件开发方案二、种猪性状测定技术规程三、种猪数据测定记录标准四、种猪遗传测定评估模型五、人工授精技术标准六、种猪质量测定管理章程种猪育种方案第一章种猪育种目标优质猪肉的确定一是凭消费者的口感判断猪肉好吃,好吃的猪肉是口感细嫩多汁,鲜香味浓。

我国的地方猪种具有这种特点,其不足之处是生长慢,耗料多,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我国新培育的猪种其猪肉具有上述特点。

但口感有众口难调、各有所好的不足之处。

二是根据多数学者意见总结,影响猪肉风味的主要因素是猪肉单位面积内肌纤维的根数与直径、大理石纹状(雪花肉)和肌肉脂肪含量(好吃的主要条件)。

外种猪单位面积中肌纤维根数少、肌纤维粗,大理石纹状少,其中结缔组织比例大,脂肪比例小,肌内含脂肪量低,长白与大白都在2%以下,口感风味当然不佳。

我国地方猪种肌内脂肪含量在3.7%~5.42%,新培育的猪种均达到3.6%~4.6%,其瘦肉率达到57%以上。

以丹麦优质种猪作为育种核心基础群,种猪性能测定和选择方法等方面采用世界先进育种技术手段,建立1800头GGP基础母猪、9200头GP基础母猪、年出栏父母代种猪100,000头的育种基地,每年保持5‰—10‰遗传进展。

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速度前提下,以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提高繁殖性能、改良肉质,提高抗逆性、产品的一致性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为育种目标,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宝种猪育种体系。

根据国内外育种现状和中宝种猪生产实际,确定中宝种猪育种目标是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率基础之上重点提高:(1)生长肥育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主选日增重);(2)胴体瘦肉量和肌肉品质;(3)母猪的繁殖力和育成率(主选母猪年育成幼猪数)。

(4)乳头数、腿的结实度和抗逆性(或健康状况)。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随着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食品质量和供应的要求日益提高,猪肉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肉类消费品之一,其养殖与育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种猪育种方案是为了提高猪的育种效果和改良猪种质量而制定的计划。

本文将介绍一种科学且可行的种猪育种方案。

一、背景介绍猪是人类重要的食源性动物之一,对猪的育种需求主要体现在提高肉质、生长速度、抗病能力和生殖性能等方面。

种猪育种方案旨在通过选择优良的猪种、合理的配种和科学的管理来提高猪的遗传品质,满足不同需求的市场。

二、优良品种选择在种猪育种方案中,选择优良的品种是关键步骤之一。

根据养殖目标和市场需求,可以选择生长速度较快、饲料转化率高、肉质好的猪种作为种猪。

目前国内常用的优良猪种有杜洛克猪、大白猪和长白猪等。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养殖条件,选择适应力强的品种进行育种。

三、合理的配种方案为了提高种猪的遗传优势,合理的配种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进行品种间的杂交,可以提高猪种的雜交优势,如杜洛克猪和大白猪的杂交,往往会有更好的生长速度和肉质。

其次,根据遗传学原理,选择具有良好遗传特质的种猪进行繁殖,可以帮助提高下一代猪只的品质。

这需要准确测定种猪的遗传背景和遗传特质,利用现代遗传育种技术和方法进行繁殖。

四、科学管理和环境控制在种猪育种方案中,科学的管理和环境控制是确保育种效果的重要因素。

包括饲养管理、用药和疫病防控等方面。

合理的饮食、饲料配方和饲养密度等,可以帮助猪只获得足够的营养和生长空间。

同时,科学的用药和疫病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常见疾病,保证种猪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五、精细化管理和数据分析为了更好地跟踪和监测种猪的遗传品质和生产性能,精细化管理和数据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对种猪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肉质指标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挖掘,可以更好地了解种猪的遗传特征和性能,并提供科学的育种建议和决策支持。

六、市场营销和推广种猪育种方案不仅要关注育种效果,还要考虑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

猪的育种方案

猪的育种方案

品系选育方法
1
2
3
4
5
基础群的组建方案
遗传评估和测定
1.1评估和测定的主要性状 达100kg体重日龄和30――100kg日增重 达100kg体重的活体背膘厚 总产仔数(TNB) 21日龄窝重(LW21) 1.2评估和测定辅助性状 肥育性状:饲料转化率,活体眼肌面积 繁殖性状:产活仔数,繁殖间隔,初产日龄,产仔间隔 胴体性状:眼肌面积,后腿比例,肌肉pH值,肉色,滴水损失,大理石纹。 体型性状有:体长,体高,体型评分
1
异。
2
从体型来看HN201杂交种猪较为清秀,体躯较长。同时从肢蹄来
3
看,HN151系种猪不于HN161系种猪结实,考虑种猪的利用率等,
4
宜选择HN161系作为母系母本。
5
品系筛选、配合力测定及配套系组装
A
B
品系筛选、配合力测定及配套系组装
1
在配套系组合上,选择了以HN111和HN121为终端父本,以HN201为母本的三系配套;以及以HN121为终端父本,以HN201和HN202为母本的四系配套开展杂交试验。
遗传评估数据记录系统
个体记录
ID
BREED
SEX
BDATE
SIRE
DAM
NOTE
字符
字符
字符
日期
字符
字符
备注
16
2
1
8
16
16








见附件
遗传评估模型
03
02
01
父系HN111和HN121以生产肥育性状为主选性状;HN111注重应激和体型的选择,HN121则注重体型选择;

猪的育种方案..

猪的育种方案..

专门化品系育种目标
HN111 系:
(1) 体型外貌:前后躯特发达,头型小,腰背平阔、腹平,四肢有力 ,毛色花白为主。 (2) 肥育性状:30--100kg日增重,公猪达800g,母猪750g以上。 (3) 胴体性状:100kg背膘,公猪14.0mm,母猪15.0mm。胴体瘦肉率 大于68% 。
(4) 群体氟烷应激基因频率控制在0.15以内。
专门化品系育种目标
HN121 系
(1) 体型外貌:前后躯发达,头中等大,腰背平阔,腹平,四肢 粗壮有力,毛色以棕红为主。 (2) 肥育性状:30--100kg日增重,公猪达820g,母猪780g 。 (3) 胴体性状:100kg背膘,公猪15.0mm,母猪16.0mm。 胴体瘦肉率大于63%。
专门化品系育种目标
是由市场和消费需求而决定的,它强调了三点:
育种的最终目标在生产群实现 ●目标的制定是以未来可预见的生产条 件和市场需求为基础 ●目标的着眼点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值

猪的育种目标—过去与现在
1 98 0 ±Ö · ³ Ð Ô × ´ ú × ² Ð Ê ý ¸ Ö Ä í É ú ² ú Á ¦ ä Ë Æ ü £ ¨Ê ¹ Ó Ã Ä ê Ï Þ µ È £ © ú ² É ú Ð Ô × ´ ú ³ É ¤Ë Ù ¶ È Ç Á Ë Ï × ª » ¯ Â Ê Ý È Ê â Â Ê â Ö È Ê ¬ · Ö ¾ Ö Ê Á ¿ ¨ £ O lliv ier È µ ,1 99 0 © £ + 0 0 ++ + ++ + ++ + 0 1 99 0 ++ + 0 ++ ++ ++ ++ 0 2 00 0 + ++ ++ ++ ++ ++ + + ++ +

xx种猪育种

xx种猪育种

XX种猪育种目录目录 (1)1. 背景——XX种猪 (1)2. XX猪育种方案 (1)2.1育种背景 (1)2.2育种目标 (2)2.3育种思路 (2)3. 种猪性能测定 (4)4. 育成品种的生产性能特征与优点 (5)5. 应用的育种知识 (5)5.1杂交育种概念 (5)5.2杂交育种方法分类 (5)5.3杂交育种的步骤 (6)6. 经验教训和未来方向 (7)6.1环境保护 (7)6.2杂种改良 (8)1.背景——XX种猪XX年XX月XX公司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XX种猪育种体系,在保持我国的地方猪种脂肪含量高,猪肉口感细嫩多汁,鲜香味浓优点的基础上,克服了生长慢,耗料多,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的缺点。

以丹麦优质种猪作为育种核心基础群,种猪性能测定和选择方法等方面采用世界先进育种技术手段,建立1800头GGP基础母猪、9200头GP基础母猪、年出栏父母代种猪100,000头的育种基地,每年保持5‰—10‰遗传进展。

2.XX猪育种方案2.1育种背景优质猪肉的确定一是凭消费者的口感判断猪肉好吃,好吃的猪肉是口感细嫩多汁,鲜香味浓。

我国的地方猪种具有这种特点,其不足之处是生长慢,耗料多,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我国新培育的猪种其猪肉具有上述特点。

但口感有众口难调、各有所好的不足之处。

二是根据多数学者意见总结,影响猪肉风味的主要因素是猪肉单位面积内肌纤维的根数与直径、大理石纹状(雪花肉)和肌肉脂肪含量(好吃的主要条件)。

外种猪单位面积中肌纤维根数少、肌纤维粗,大理石纹状少,其中结缔组织比例大,脂肪比例小,肌内含脂肪量低,长白与大白都在2%以下,口感风味当然不佳。

我国地方猪种肌内脂肪含量在3.7%~5.42%,新培育的猪种均达到3.6%~4.6%,其瘦肉率达到57%以上。

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速度前提下,以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提高繁殖性能、改良肉质,提高抗逆性、产品的一致性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为育种目标,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XX种猪育种体系。

种猪场育种方案、测定方案、饲养规程、卫生防疫

种猪场育种方案、测定方案、饲养规程、卫生防疫

安徽XXXXX科技有限公司原种猪场种猪选育方案<一>杜洛克种猪选育方案一、选育工作总体规划首先对引进的杜洛克种猪进行扩群,时间一年左右。

在扩群基础上,通过生产性能测定和系谱审查,分别挑选一批优秀种猪(含后备种猪),建立美系杜洛克核心育种群,然后进行选种选育工作,不断提高杜洛克种猪生产性能,使其各项生产指标达到制定的选育目标。

核心育种群种猪3年换群一次,第一年淘汰30%,第二年淘汰30%,第三年淘汰40%,淘汰的同时选留优秀后备种猪进入核心育种群,保持核心育种群的规模,不断提高其整体生产性能。

二、选育目标杜洛克种猪选育目标以达100kg体重日龄、背膘厚为主,以活产仔数、21日龄窝重等为辅,其具体选育目标如表1。

表1 杜洛克种猪选育目标三、选育方法分别建立多层次的群体:核心群(育种群)、繁殖群(生产群)和商品群,形成一个高效的品系繁育、繁殖扩大与商品生产相结合的繁育体系。

(一)核心群的建立通过严格系谱审查,体型外貌、生产性能鉴定,选择符合本品种育种要求的、选择指数高的优秀公母猪组建核心群。

核心群组建的好坏是选育成败的关键,要重视选好核心群,其具体要求是:1、公母猪血缘来源广泛,公猪最少8~10个不同的血统,母猪10个以上不同血统;2、生产性能高,品质好,主要性状表现值应超过全群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以上;3、每世代近亲系数增量控制在2%以内,6世代不超过12%;4、体型外貌好,无遗传缺陷;5、公猪要求选择强度在5~10%,母猪要求选择强度在30~50%。

(二)品系繁育方法实行开放式选育法,核心群(育种群)种猪3年换群一次,第一年淘汰30%,第二年淘汰30%,第三年淘汰40%。

在选配上,采取避免近交情况下进行随机交配,同时结合同质或异质选配的方案。

各公猪所配母猪数大体相同,后裔参与全群测定,50~60kg时依据血缘关系,综合选择指数以及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现场选留,按指数高低结合体型留下优秀个体留作种用,继续参与达100kg时的测定,不留种的当种猪销售。

种猪育种专项方案

种猪育种专项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1目标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使正大种猪选种选育逐走上标准化、规范化轨道,特制订本《方案》。

2 参考文件《中国畜牧法》、国务院《种畜禽管理条例》、《全国种猪遗传评定方案》《GB22283- 长白猪种猪》、《GB22284- 大约克夏猪种猪》、《GB22285 - 杜洛克猪种猪》、《NY/T820- 种猪登记技术规范》、《NY/T822-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

3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适用于兰州正大食品景泰分企业下属原种场、扩繁场、站。

4 职责4.1 本《方案》由兰州正大食品景泰育种中心负责组织编制、修订善。

4.2 各养殖场负责实施,并在过程中提出改善、修订意见和提议。

4.3 育种中心负责指导、监督。

4.4 企业其它相关部门给予配合。

5 繁育体系计划及职能关键群扩繁场扩繁场商品场商品场商品场商品场公猪站商品场5.1 关键场:全部喂养美国引进纯种猪,在金字塔最高端。

10 资料统计、整理保留10.1 数据资料由专员负责搜集、保管和整理。

10.2 全部数据资料,均需正确地进行统计。

统计表一式两份,一份归档保留,一份现场使用。

10.3 全部育种相关数据全部录入到电脑猪育种软件,并进行立即遗传评定。

10.4 采取国家猪联合育种标准,进行系谱档案和测定数据登记格式登记。

10.5 附:数据登记样式*公猪用M、母猪用F 表示。

生长性能测定统计A表示A超系列、B 表示B 超系列。

母猪繁殖性能统计* 以最终配上日期和公猪为准。

** A 为人工授精,N 为自然交配,B 为同一情期同时使用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

11 种猪档案登记11.1 基础群种猪判定和登记:根据品种标准,对本场关键群和繁殖群种公、母猪逐头进行判定,并将结果填入《种猪档案卡》中。

11.2 制订系谱图:根据种猪亲缘关系,编制系谱图,并依据系谱图标明亲缘关系,制订本场种猪选配方案,进行选种选配,控制近交系数。

11.3 耳号编制:种猪按全国统一编号,编号在出生后12 小时内进行,实施终生制。

猪育种方案

猪育种方案

猪育种方案一、选材1.选取优质种公猪和母猪作为繁殖材料。

选择体型匀称、外貌健康、毛色光亮、耳朵挺立、繁殖力强、肉质细嫩的种公猪。

母猪要选取体型健壮、泌乳量高、抗病能力强、繁殖力强、饲养管理好的种母猪。

2.进行鉴定和评估。

通过鉴定和评估,筛选出优质的种公猪和母猪。

鉴定项目包括体型指标、繁殖力指标、疾病抗性指标等。

3.注意血缘关系。

在选材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近亲交配,避免因基因血缘关系过于接近导致的遗传缺陷。

二、育种管理1.健康管理。

猪群的健康状况对育种效果起到关键作用。

做好疫苗接种、定期验血、隔离防疫等工作,控制猪群健康状态。

2.饲养管理。

提供合理的饲料,保证猪群的营养供给。

合理的饲养密度、饲水管理、环境温度控制等也是重要的饲养管理措施。

3.繁殖管理。

采用合理的繁殖措施,包括发情检测、人工授精等,提高繁殖效率。

对于不育猪、无效交配等情况要及时处理。

4.标记和记录。

为每只种猪进行个体标记,并建立完整的血统记录。

记录种猪的生长情况、繁殖情况、疾病情况等,为后期的育种选择提供依据。

三、育种目标1.生产性能。

生产性能是育种的核心目标之一,包括肉质优良、泌乳量高、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指标。

2.抗病能力。

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猪种,提高免疫力,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

3.外观特征。

外观特征包括体型大、肌肉发达、背膘良好等,以满足市场对于肉品外观的要求。

4.饲料利用率。

提高猪群的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猪肉产量。

四、基因改良1.基因筛选。

通过基因检测和筛选,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猪种,提高繁殖效率和肉质品质。

2.基因编辑。

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对特定基因进行修饰,促进有益基因的表达,提高猪群的育种效果。

3.基因信息管理。

建立完善的基因信息管理系统,对猪群的基因信息进行录入和管理,为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五、育种评估和选择1.综合评价。

通过对种猪的生长性能、繁殖性能、饲料利用率、抗病能力等指标的综合评价,确定哪些猪适合继续繁殖。

猪场里种猪选育方案

猪场里种猪选育方案

猪场种猪选育方案在影响养猪生产众多因素中,关键因素是品种,只有性能优良的品种,才能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获得最大的产出和经济效益。

我国每年从国外引进大量的种猪,同时由于重引种,轻选育,猪选育工作总体上不到位,繁育体系不完善,猪群遗传水平逐年下降,最终不得不淘汰种猪群,重新引进大量种猪,陷入“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局面。

只有重视种猪选育,切实开展场内种猪选育以及联合育种工作,才能提高种猪选育水平,使种猪群遗传水平逐年提高或培育出新品系,避免从国外频繁引种,提高生猪总体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因此,种猪选育是种猪场的一项核心工作。

首先要持续地开展好场内种猪选育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种猪选育方案,才能提高种猪场的核心竞争力和商品猪市场竞争力。

一、科学制定选育目标种猪引进后,要根据种猪特点以及猪场管理水平,制定各相应性状的具体选育目标。

父系选育目标应以日增重(或达100 kg体重日龄)、瘦肉率(或背膘厚)为主攻目标。

母系选育以日增重(或达l00 kg体重日龄)、瘦肉率(或背膘厚)、总产仔数为主攻目标。

以培育繁殖性能优秀、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适应性强和高健康水平的种猪为目的。

二、制订选育工作总体规划选育目标制定后,可以进行选育工作总体规划,确定选育对象,重点改进的种猪生产性状,确定参与种猪选育工作的人员及分工,划分每一阶段主要选育工作重点及目标,制定育种数据定期处理及遗传进展分析制度,利用遗传进展分析评价育种工作及改进育种工作。

三、选育方法大型种猪场选育方法一般采用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法(向繁殖群开放及有条件的严格引种),相对闭锁。

据现代数量遗传学原理,采用个体、家系、后裔综合性能测定技术,运用GBS育种软件进行遗传评估,用BLUP 法估算性状育种值,将多个目标性状综合在一起,制订综合选择指数,按综合选择指数的高低,同时结合体型外貌及健康状况把最优秀、符合本品种育种要求、选择指数最高的公母猪个体,组建成基础核心群。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猪,作为我国重要的家畜之一,其育种工作关系到整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种猪育种方案,这是一场关乎未来养殖业的探索之旅。

一、育种目标我们要明确育种目标。

种猪育种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生产性能,降低料肉比,增强抗病力,改善肉质,提高繁殖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要培育出长得快、吃得少、抗病力强、肉质好、繁殖能力强的种猪。

二、育种材料1.种猪选择选择优质的种猪是育种工作的基础。

我们要从国内外引进优秀种猪,对其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同时,要对种猪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健康状况。

2.繁殖材料繁殖材料的选择同样重要。

我们要选用优秀的公猪和母猪进行交配,以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

还要关注繁殖技术的研究,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以提高繁殖效率。

三、育种方法1.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最基本的育种方法。

我们要根据种猪的性能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具体来说,就是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个体作为种猪。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利用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培育出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品种。

我们要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进行杂交育种。

3.育种技术育种技术是提高育种效果的关键。

我们要关注育种技术的研究,如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以便更准确地预测种猪的性能。

四、育种流程1.种猪引进引进优质种猪,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2.繁殖管理对种猪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健康状况。

同时,开展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殖技术研究。

3.选择育种根据种猪性能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4.杂交育种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进行杂交育种。

5.育种技术关注育种技术的研究,提高育种效果。

6.后代测定对后代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7.品种推广将培育出的新品种推广到生产实践中,提高整个养殖业的水平。

五、育种成果1.培育出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种猪新品系。

2.降低料肉比,提高饲料利用率。

xxxxxx有限公司种猪育种方案

xxxxxx有限公司种猪育种方案

XXXXXX有限公司种猪育种方案一、目的和意义为加快猪群遗传进展,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培育优质、安全、高效的种猪,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制订本方案。

二、选育目标1、大白选育目标着重选育繁殖性能、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

窝总仔数年均进展0.1头;100kg体重日龄年均进展Id;母系指数年均提高1。

2、杜洛克选育目标着重选育生长速度、瘦肉率。

100kg体重日龄年均进展1.3d;校正背膘维持在10.0mm以下;窝产总仔数年均进展0.05头;父系指数年均提高1。

3、长白选育目标着重选育繁殖性能、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

窝总仔数年均进展0.1头;100kg体重日龄年均进展Id;母系指数年均提高lo三、种猪选留标准1、大白选留标准以母系选育为主,主选繁殖性能,兼顾生长性能。

①、母系指数:公猪3110,母猪N95②、总产仔数:>11头;EBVN0.1③、100公斤体重日龄:公猪W170d;母猪W175d;EBVWT.0④、21日龄重:^7.0kg⑤、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特征。

头部清秀,无肉腮,皮毛光亮,体形匀称;肢体粗壮,背腰宽平直;有效奶头14个以上,排列均匀,腹线良好;生殖器官发育良好。

2、杜洛克选留标准以父系选育为主,主选生长性能①、父系指数:公猪N110,母猪,95②、100公斤体重日龄:公猪W168d;母猪W175d;EBVW—1.0③、校正背膘:公猪^9.5mm,母猪^10.5mm;EBVW-0.1④、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特征。

毛色以棕红色为主,肢体粗壮,腿臀肌肉丰满发达,体躯高大;有效奶头数12个以上,排列均匀;生殖器官发育良好。

3、长白选留标准①母系指数:公猪3110,母猪N95②总产仔数:>11头;EBVN0.1③100公斤体重日龄:公猪W170d;母猪W175d;EBVW-1.0④21日龄重:^7.0kg⑤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特征。

头部清秀,无肉腮,皮毛光亮,体形匀称;肢体粗壮,背腰宽平直;有效奶头14个以上,排列均匀,腹线良好;生殖器官发育良好。

猪育种饲养方案

猪育种饲养方案

猪育种饲养方案一、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环境等条件的优良品种,如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等。

同时,要注重品种的遗传改良和选育,提高品种的产肉量、瘦肉率、生长速度和繁殖性能。

二、饲养管理1.饲养密度:合理控制猪的饲养密度,保证猪舍内空气流通,避免拥挤和过度应激。

2.饲料和水源:保证饲料和水源的清洁卫生,避免病原菌和毒素的污染。

3.饲料管理: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猪的营养需求。

同时,要定时定量饲喂,避免过量或不足。

4.饮水管理:保持饮水清洁卫生,保证猪随时能够饮用到新鲜的水。

5.疫病防治:定期对猪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预防疫病的传播。

同时,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

三、饲料配方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

饲料中应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同时,要注重饲料的品质和适口性,提高猪的食欲和消化吸收率。

四、疫病防治1.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和猪的免疫状况,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保证猪的健康生长。

2.驱虫:定期对猪进行驱虫处理,预防寄生虫病的传播。

3.消毒: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处理,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

同时,要注重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猪造成不良影响。

五、繁殖技术1.配种:根据猪的品种特性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配种时间和配种方式。

同时,要注重配种的卫生和安全。

2.产仔:在母猪产仔前后,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护理措施,保证母猪和仔猪的健康生长。

3.断奶:根据仔猪的生长情况和母猪的奶水质量,确定合适的断奶时间和方法。

同时,要注重断奶后的饲养管理。

六、猪舍建设1.选址: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猪舍。

同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等因素。

2.布局:合理布局猪舍内的设施和设备,保证空气流通、光照充足、湿度适宜等环境条件。

同时要考虑人畜分居的要求。

3.设施:建设适宜的饮水设备、饲喂设备、消毒设备等设施,保证猪的正常生长和健康管理。

种猪选育方案

种猪选育方案

种猪选育方案选留母猪,必须看其上一代母猪的生产性能。

选留符合本品种特征、身体健壮、产仔数多、泌乳力强、护仔性能好,仔猪成活率高和采食力强的母猪。

具体内容建议就是:头颈较重而俊俏,下颚平坦无肉垂,头长约为体长的18-24%。

若头大身小或头小身大都不能留作新母猪。

头的额部要宽(额部宽的,发育较快),耳以薄且耳根稍硬为宜,嘴筒要齐。

眼要圆、大、明亮而有神。

颈应当具备中等长度,头与颈以及颈与躯干应当贯通较好并无突起。

选留母猪时,应注意外形一般要求体躯宽大,背腰平直,后躯宽而发达,四肢结实而稍长,身体各部分发育匀称,被毛光泽,不肥不瘦,有效乳头6对以上,各乳头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并且排列整齐,没有副乳头或发育不良的乳头。

在选留不好优良公、母猪后代的基础上,特别注意存有目的、存有计划地在哺乳期重点培育2-3头仔猪,把初选仔猪紧固在母猪前侧2-4对乳汁较多的乳头上吃奶,并搞好疾病防治工作。

3乳头排列整齐,两行乳头的排列应对称或呈品字形,无瞎乳头、翻乳头或无效乳头,按品种特征规定至少应有几对发育正常的乳头。

同时还要注重乳头的形状,可有“泡通奶”,说实话“钉子奶”。

所谓泡通奶,是形容乳头的形状如泡通(即通草),形状长,大而钝;所谓钉子奶,是形容如乳头象铁钉,形状比泡通奶短,小而尖。

特别就是临产前和哺乳期中的乳头,区别更为显著。

泡通奶乳丘蓄积繁盛,泌乳机能不好;乳池部管状,蓄奶多;乳头管较粗,排乳慢。

钉子奶则恰好相反。

两种乳头哺乳仔猪的差异,在母猪哺乳的中后期表现比较明显。

选留的母猪使用年限4年左右,即分娩7-8胎后就要淘汰更新。

崭新领母猪断奶后,应当逐渐以较好的青粗饲料居多饲料。

用青粗饲料喂后备母猪,可以锻炼其胃肠功能,到成年后能适应繁殖力高、泌乳力高的需要。

豆科牧草所含雌性激素,能够提升母猪的繁殖力,喂食后备母猪的青粗饲料以豆科牧草为尽如人意。

为确保营养全面,还应适当地配搭糠麸类饲料,迁调一定的油饼、鱼粉等蛋白饲料。

育种方案

育种方案

贵州台万猪业养殖有限公司种猪育种方案本公司根据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着实提高经济效益,并促进本区域生猪品种改良,将以繁殖杂交二元母猪、杂交三元商品猪为主。

1、育种目标(1)育种核心群基础群生产性能水平状况。

育种核心群基础群大约克、杜洛克、长白三个品种猪的繁殖性能结果显示a:三个品种猪的繁殖性能较高,遗传性能稳定。

b:生产性能水平比较低,逐代退化严重。

c:种猪体型好,前胛、后躯丰满,显示胴体性能与肉质较好。

(2)育种目标根据育种核心群基础群生产性能水平状况,大约克、杜洛克、长白三个品种的选育以提高重要的经济性状——生长性能为重点,稳定繁殖性能和酮体性能。

品种产仔数(经产)达100千克体重日龄活体背膘厚瘦肉率近郊系数大约克13 160-165d 1.5-1.7cm 62% 0.02 长白14.4 155-166d 1.4-1.6cm 65% 0.01 杜洛克10.5 150-155d 1.0-1.2cm 66% 0.022、测定指标种母猪繁殖性能:产仔数、活仔数、断奶育成数、初生窝重、断奶窝重后备公猪生产性能测定:达100千克体重日龄、料肉比、100千克体重背膘厚。

3、选育阶段及选育方法断奶阶段选种:主要性状——繁殖性能、重要的质量性状选种依据——须做好产仔记录、种猪档案记录、系谱登记选种方法——大窝♀全留、♂不留。

小窝♀留1-2头、♂不留档案调查全同胞、半同胞、父、母的质量性状遗传信息,凡出现非白毛、锁肛、脐疝、阴囊疝、五抓猪、背旋毛、阴阳猪、小阴户、无效奶头时,全窝♂♀均不留。

(2)六月龄选种:主要性状——生长性状、体能外貌,结合酮体性状(由背膘厚间接选择瘦肉率)选种依据——需做好后备母猪性能测定(达100千克体重日龄、料肉比、100千克体重背膘厚)选种方法——♀:由以上测定指标计算综合选择指数,按指数高低排队留种,结合外形评定,以外形淘汰为主,(乳房、阴户、毛色缺陷)结合生长速度选择。

♂:将不再留种,不再进行选种。

种猪选育方案

种猪选育方案

种猪选育方案一段选育:待配阶段选育依据种猪的系谱资料、血缘特色、父系指数、母系指数、和体型表面评分,联系公猪的父系指数、母系指数表面特色、待改善点,进行同质异质相联系的选配办法,后备母猪120kg以上参加配种,背膘不低于15mm,初情期不超8月龄,二次发情参加配种。

若接连两胎窝产仔数低于8头、任何一窝中呈现遗传缺点个别且数量在两端以上者进行挑选。

二段选育:出生阶段选育仔猪出世打个别耳缺号,查乳头数,个别称重,查看是否有遗传缺点,对以上数据进行挂号。

产后1天内做寄养记载。

仔猪7~12日龄时,把不契合种类特征、有遗传损征、同窝仔数低于6头的公仔猪去势。

一切信息及时输入育种软件。

三段选育:断奶阶段选育对契合本种类特征、健康、乳头摆放规整且14个以上(杜洛克12个)、生殖器官发育杰出、四肢粗大强健、无遗传损征的种猪在21日龄称窝重及个别重,挑选个别断奶重(断奶日龄22天)低于6kg的种猪。

断奶后及时把母猪断奶信息及个别断奶信息输入育种软件。

四段选育:保育阶段选育下保育转群前一天,对契合本种类特征,体质强健,乳头摆放规整且14个以上(杜洛克12个以上),生殖器官发育杰出,四肢粗大强健,成长速度快,发育杰出,同窝仔数10头以上的种猪选留。

五段选育:性能测定选育体重达25~35千克转入测定舍开端生产功能测定,85~115kg体重期间完毕。

始测时用电子磅逐头称重,结测时用B超测定猪左边倒数3~4肋骨、离背中线4~5厘米处背膘厚度和眼肌深度,用电子笼秤称个别重,做测定记载。

测定数据在测定完毕后一天内悉数输入育种软件。

六段选育:遗传指数选育用育种软件对生产功能测定数据运用BLUP法履行育种剖析,核算父系指数及母系指数,在遗传评估陈述中对种猪进行排序挑选,打印待选陈述。

任一指数低于85的个别,不予选留。

七段选育:外貌指数选育安排育种小组成员(3人以上),对待选陈述中的每一头猪逐头进行体型表面评分,对种猪的生殖器官、肢蹄、体型、步态、腹线、健康等进行鉴定打分,总分低于3分的不予选留。

种猪育种方案[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方案]
3、测定A超、B超(马蹄形或长方形探头)各一台
4、电子笼称2台(带笼)(50-100Kg1台、100kg-200kg1
台)
5、皮尺、有角尺各一个
6、GBS最高级别软件1套(能与猪场联网、升级)Headsman育种软件1套
7、进口不锈钢耳缺钳四个
8、耳孔钳四把
9、耳标及耳标钳(安乐福)
10、选猪记号笔若干(蓝、黑、绿、橙、紫各一盒)
显病患、体型有严重损征者如体长过短、肚囊过肥、后躯欠发达等先行淘汰出售。在符合质量性状要求前提下,以100千克重日龄、背腰厚、总产仔数,以及眼肌面积、眼肌厚为选择重点,结合体尺测定和外貌评分,同时结合父母成绩、同胞或半同胞测定指标、资料进行综合评定,并按指数高低进行严格的选优汰劣。
第四第五阶段选育由育肥舍组长、育种小组负责,组长、统计员、场长对猪只选育进行确定并填写测定耗料记录表等表格。要求每周对(85—105千克)体重范围内的育种测定猪进行测定,由育种员育成舍组长组织本组饲养员共同完成。育种录入员及时将测定记录入育种软件进行育种值的计算,并将数据备份上传总部。<6>、第六阶段选择与淘汰
6、优秀血缘尤其是血缘稀少者
后代全留。
G、在10日龄左右去势1次,一般产仔数>7头(上白、大
白)公猪留2—4头,杜洛克原则上不去势,除非有疝
气,竖耳等遗传缺陷的进行去势。<2>、第二阶段选种与淘汰(断奶二选)
在断奶前7天(21—28日龄)进行二选,去势、佩戴耳牌。此时主要对同窝仔猪的整齐度和个体的生长发育,体质外形等进行选择。根据选择结果进行挂牌(进入核心群)
猪的性状是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显现的,因此要求按“周上产节律”安排工作,对各阶段进行严格选留,以求适时选择生产性能高的种猪。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讨论稿)罗牛山种猪育种公司2005年12月目录第一章、世界种猪育种动态与发展趋势第二章、国内种猪资源与育种现状第三章、罗牛山种猪育种目标第四章、核心群组建的遗传基础第五章、罗牛山种猪育种计划第六章、种猪性能测定第七章、遗传进展评估第八章、育种进度安排第九章、环境保护第十章、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附件一、罗牛山养猪管理软件开发方案二、种猪性状测定技术规程三、种猪数据测定记录标准四、种猪遗传测定评估模型五、人工授精技术标准六、罗牛山种猪质量测定管理章程罗牛山种猪育种方案养猪业的发展随市场机制的建立和日益完善而发展壮大,消费者对优质健康的绿色猪肉生产和需求量不断增加。

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积极开展种猪的联合育种,有效地解决我国优质猪肉生产中存在的系列不足和缺点,利用集团化养猪企业的规模化生产优势,建立完善的种猪繁育体系和种猪性能测定制度并进行良种的科学规范测定与登记管理,是实现优质猪肉生产的必由之路,科学的育种计划对于推动种猪生产性能的提高,改进猪肉品质将起着重要作用。

海南是全国最大的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畜牧业年增长量多年均达到15%以上,年出栏量商品猪350多万头,年猪肉总产量30.61万吨、大型规模化原种猪场20多个、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基本完善、良种体系初步形成、畜牧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形成了以罗牛山等大型畜牧龙头骨干企业为主导的优质猪生产体系。

海南将做大做强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在商品猪生产基地建设,猪存栏数、出栏数,标准无公害化生产及优质猪人工授精推广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人均猪肉拥有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优质猪产业化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海南养猪业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和重大成就但与发达国家和我国养猪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热带地区独特的气候与地理环境,海南优质猪生产和种质资源体系建设具有其独特的局限性,尤其是猪的胴体瘦肉率相对较低,猪肉品质市场竞争力不强,对一般性疾病抵抗能力弱,繁殖性能相对较差,这些均严重制约了海南猪产业优势的发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猪育种方案2009年8月目录第一章、育种目标第二章、核心群组建的遗传基础第三章、种猪育种计划第四章、种猪性能测定第五章、遗传进展评估第六章、育种进度安排第七章、环境保护附件一、养猪管理软件开发方案二、种猪性状测定技术规程三、种猪数据测定记录标准四、种猪遗传测定评估模型五、人工授精技术标准六、种猪质量测定管理章程下载:Feed mix 反刍营养百分百饲料软件(奶牛、肉牛、肉羊等饲料计算)/netdisk/download.php?id=304f6054c43f1652c93b6c2b2e3c9430f5下载:Genetic Algorithm饲料软件(计算符合·最佳氨基酸比例模型配方)/netdisk/download.php?id=8923bdc24c531b3594a39ab66415d83016qq:1400072515种猪育种方案第一章种猪育种目标优质猪肉的确定一是凭消费者的口感判断猪肉好吃,好吃的猪肉是口感细嫩多汁,鲜香味浓。

我国的地方猪种具有这种特点,其不足之处是生长慢,耗料多,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我国新培育的猪种其猪肉具有上述特点。

但口感有众口难调、各有所好的不足之处。

二是根据多数学者意见总结,影响猪肉风味的主要因素是猪肉单位面积内肌纤维的根数与直径、大理石纹状(雪花肉)和肌肉脂肪含量(好吃的主要条件)。

外种猪单位面积中肌纤维根数少、肌纤维粗,大理石纹状少,其中结缔组织比例大,脂肪比例小,肌内含脂肪量低,长白与大白都在2%以下,口感风味当然不佳。

我国地方猪种肌内脂肪含量在3.7%~5.42%,新培育的猪种均达到3.6%~4.6%,其瘦肉率达到57%以上。

以丹麦优质种猪作为育种核心基础群,种猪性能测定和选择方法等方面采用世界先进育种技术手段,建立1800头GGP基础母猪、9200头GP基础母猪、年出栏父母代种猪100,000头的育种基地,每年保持5‰—10‰遗传进展。

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速度前提下,以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提高繁殖性能、改良肉质,提高抗逆性、产品的一致性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为育种目标,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宝种猪育种体系。

根据国内外育种现状和中宝种猪生产实际,确定中宝种猪育种目标是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率基础之上重点提高:(1)生长肥育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主选日增重);(2)胴体瘦肉量和肌肉品质;(3)母猪的繁殖力和育成率(主选母猪年育成幼猪数)。

(4)乳头数、腿的结实度和抗逆性(或健康状况)。

育种目标同时结合生物学和经济学方法注重对各个性状进行加权,考虑市场需求及成本价格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取得理想育种效果。

通过系统的育种措施,使培育的猪能在未来预期的生产条件下,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

育种目标主要考虑两个问题:(1)选择目标性状;(2)计算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或经济重要性)。

育种目标同时强调:(1)育种的最终目标是定在生产群,而不是核心群,因为大多数肥育猪是杂种猪,既存在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的互作,又存在纯种与杂种性能的遗传相关。

(2)目标制定以未来可预见形势为基础。

(3)目标的落脚点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突出育种工作的经济性,根据市场生产趋势不断调整各目标性状的经济权重,从而控制群体遗传素质的变化。

第二章核心群组建及遗传基础1、丹育种猪育种体系(1)以丹麦种猪为基础,采用与丹麦丹育公司同步的种猪育种策略,建立中宝丹麦种猪同步育种计划,主要进行猪肉产品质量的遗传改良。

(2)为了成功地执行育种计划,丹育联合了42个农场主的71个种猪场进行联合育种。

丹育的育种目标是通过改良四个猪种(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和汉普夏猪)以期达到整个养猪业(包括:养猪生产和屠宰加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丹育主要通过种猪的生长育肥性能、繁殖性能、体型评定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进行选种。

每年71个核心群测定的种猪头数超过100,000头,测定中心测定的候选人工授精公猪有5,500多头,为丹育遗传改良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丹育的10个人工授精站拥有1,800多头特优级种公猪。

180多个种猪扩繁场也在执行育种计划,为提高遗传改良速度,向商品猪场提供大批量的优秀种猪做出了巨大贡献。

(3)丹育核心群丹育71个核心群的纯种生产母猪存栏为9,200头,并且彻底净化了氟烷(应激)基因。

纯种母猪的存栏头数分布如下:丹育长白猪3,600 头母猪丹育大白猪2,600 头母猪丹育杜洛克猪2,100 头母猪丹育汉普夏猪900 头母猪核心群的种猪2、丹育种猪种质特性丹育的育种目标是通过改良四个猪种(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和汉普夏猪)以期达到整个养猪业(包括:养猪生产和屠宰加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养猪生产者和屠宰厂共同合作制定、修改丹育种猪的选择标准。

父系猪和母系猪的选择标准是不同的,下表为丹育种猪的每个生产性状的选种标准。

母系猪的选择指数包括了总产仔数,父系猪的选择指数包括了屠宰损失率;母系猪的选择指数中体型的选择权重是父系猪的两倍多。

为满足不断的遗传改良导致的遗传参数的变化,以及生产、市场的不断变化,每隔3年或4年的时间,就要对遗传参数和被选性状的经济权重进行适当调整。

选择标准日增重(1.5-30 kg) 0.016 $/克日增重(30-100 kg) 0.020 $/克料肉比14 $/kg 耗料/头猪瘦肉率 1.1 $/% 瘦肉率/头猪产仔数(母系猪) 3.4 $/产仔数/头猪体型母系猪 4.3 $/分/头猪父系猪 2.1 $/分/头猪pH值0.7 $/0.1 pH屠宰损失率-0.7 $/kg/头猪对父系猪和母系猪的被选性状不同的遗传改良期望如以下图表所示丹麦猪育种计划的四个猪种是: 丹育长白、丹育大白、丹育杜洛克和丹育汉普夏.(1)丹育长白丹育长白在丹育杂交计划中作为母系猪使用,生产父母代母猪一丹育L丫/丫L,丹育长白的繁殖性能和母性非常优秀.丹育长白体型长、四肢强壮,以优秀的胭体品质闻名于世.(2)丹育杜洛克丹育杜洛克来源于美国和加拿大,于1977-1979年进口.在丹育杂交计划中用作终端父本.自进口以来,一直对丹育杜洛克进行改良,尤其是瘦肉率、屠宰率改良显著.现在丹育杜洛克的群体数量位居欧洲第一,作为终端杂交公猪,丹育杜洛克与父母代母猪一丹育LY/丫L的杂交配合力最好,产仔数多、商品猪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瘦肉率高;另外商品猪的胭体品质极其优良,肉色鲜红.(3)丹育大白丹育大白在丹育杂交计划中也作为母系猪使用.丹育大白是一个非常好的全能品种.丹育大白在丹育杂交计划中主要用于生产父母代母猪一丹育LY/YL,同时也可以生产终端父本一丹育丫D. 丹育大白的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月同体品质优秀.丹育大白的繁殖力和母性也非常优秀.(4)丹育汉普夏丹育汉普夏于1970年代末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在丹育杂交计划中用作终端杂交父本.丹育汉普夏主要用于生产终端杂交公猪.在丹麦普遍使用的终端公猪是丹育杜洛克和丹育汉普夏的杂交公猪一丹育日 D.商品猪生产者使用丹育日D与丹育L丫//YL杂交生产商品猪,可获得最佳的杂交优势.丹育汉普夏的优势是瘦肉率高、肉质好.第三章中宝种猪育种计划根据育种目标要求拟订本方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内容、方法、单位、人员分工及研究进度作出统一安排,以保证按质按量地全面完成育种的各项任务指标。

3.1、育种内容和任务指标:3.1.1、种猪(长白猪、约克夏、杜洛克)品种选育:3.1.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一期选育计划结束时(五年),各品种选育群种猪性能达到以下标准:达100千克体重的日龄: 160天达100千克体重时活体背膘厚: 15毫米或胴体瘦肉率: 60.1%料肉比: 2.6:1经产母猪产仔数: 12头3.1.1.2、规模:选育核心群总规模1500头,第一期选育计划结束时(五年),全育种公司范围内形成拥有5000头种猪的超级核心群,具有年提供优质瘦肉型种猪10万头的能力。

品种承担任务猪场选育基础群第一期选育计划结束时(五年)长白猪原种猪场1 300 500原种猪场2 250 500原种猪场3 250 450原种猪场4 260 350原种猪场5 150 350约克夏原种猪场1 250 550原种猪场2 150 450原种猪场3 150 450原种猪场4 260 350原种猪场5杜洛克原种猪场1 150 350原种猪场2 100 250原种猪场3 120 250汉普夏原种猪场 1 50 1003.1.2、主要育种内容在全育种公司范围内采用开放式超级核心群联合育种方式,以种猪性能测定技术为基础,提高遗传评估的准确性;以人工授精技术为支撑,将外源优秀基因导入选育核心群,并在促进场间遗传材料的交换的同时通过共同种公猪的使用,建立各基础群体间的遗传联系,实现全育种公司种猪超级核心群的形成;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各种猪场间遗传信息共享,最终达到联合育种的目的。

在整个选育过程中,坚持对核心群个体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确保无应激抵抗选育群的形成。

同时,还对一些影响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和标记基因进行研究,为实现种猪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技术支撑。

3.2、选育方法:以数量遗传和群体遗传为理论指导,运用现代联合育种技术,对全育种公司各种猪场内彼此具有遗传联系的核心群体进行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

选育中以品系核心群作为育种单位,以实现全育种公司性超级核心群联合育种。

3.3、选育基础群的管理:以现各种猪场已有的猪群作为选育基础群,各群体在选育过程中不封闭,对选育群以外的优秀个体(包括公猪和母猪)可引入选育群。

但在引入外血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所引个体必须是具有优异的性能,且体型外貌与选育群个体一致,以保持整个选育群体的一致性。

在继代选育的过程中应将各世代群体的近交系数控制在0.02以内,各选育群内全部实现人工授精技术并按选育标准选留后备种公猪,以保证公猪数量和质量。

为保证这一规模的实现,在实施过程中,母猪应按所需数量增加20%选留。

为了更好地实现联合育种,各选育群体间进行种猪的交换,以密切各群体间的遗传联系。

3.3.1、选育基础群个体的选择:基础群的优劣是选育的关键。

在组建选育基础群的过程中,要以下列标准对个体进行选择。

3.3.1.1、生产性能:具有完成育种目标的遗传潜能,即应选择性能高或某一性状优异的个体。

3.3.1.2、亲缘关系:为避免群体近交系数增长过快,要求公猪个体间、公猪和母猪间无亲缘关系,母猪个体间尽量避免有亲缘关系,使遗传基础广泛。

3.3.1.3、外貌特征:符合品种特征,体型外貌良好、四肢健壮、体长、体高、后躯发育良好,健康无病。

外生殖器发育正常,有效奶头数不少于6对。

3.3.1.4、无遗传疾病:凡有遗传疾病或隐性有害基因携带者,均不能选入基础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