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的艺术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城》的艺术特色
作者:指导教师: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海口,571158)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与“美”的天国;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关键词】边城艺术魅力爱情悲剧乡土风情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但有部分苗血统,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沈从文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其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边城》就是沈从文先生以湘西生活为题材的代表作。
一、《边城》的艺术魅力
沈从文的小说具有浪漫主义倾向,它表现在作家对生活中美丑关系的认识与取舍上,倾心于从生活中感受到的美。他说:“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些!丑的东西虽不是罪恶,可是总不能令人愉快。”从思想内容上看,《边城》寄托着沈从文先生“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边城》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边
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边城》写以歌求婚、兄弟让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
(一)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与“美”的天国
《边城》是一幅人情风俗画,这幅画秀美别致,地方色彩鲜明,与作品语言的朴实明快,自然生动,形象化以及适当采用方言土语是分不开的。沈从文注重作品的内容与语言的和谐统一。他说:“神只创造美和爱,却由人来创造赞誉这神工的言语。向美说一句话,为爱下一个注解,要适当合宜,不走失感觉所及的式样,不是一个平常人的能力所能企及。”(沈从文:《月下小景》)在《边城》这幅人情风俗画里,饱含着美和爱,和谐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就像是生活之神所创造和赋予的。作者用语言不走样地恰切地赞颂这种神工似的美和爱。他的语言如他笔下的酉水一样,顺着山川地势,或急或缓,自然流去,毫无矫揉造作之感;他的语言也和他描写的人物一样,自然朴实,散发着泥土气息。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对翠翠的描写,作者静观、揣摩少女在青春发育期性心理所表现的各种情态,通过粗线条的外部刻画与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从而把羞涩、温柔的个性突现出来。
(二)简朴自然的文字描述
《边城》把活人嘴里有生命的语言搬到纸上来,写人绘景,都极富色彩、平和、恬谈、优美,像一首婉转动人的甜美的散文诗,处处洋溢着诗的意境和韵味,潇洒飘逸,俏丽多姿。例如写元宵之夜的爆竹和烟火: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从悬到长竿尖端的空中落到玩灯的肩背上,锣鼓催动急促的拍子,大家皆为这事情十分兴奋。鞭炮放过一阵后,用长凳绑着的大筒灯火,在敞坪一端燃起了引线,先是咝咝的流泻白光,慢慢的这白光便吼啸起来,作出如雷如虎惊人的声音,白光向上空
冲去,高至二十丈,下落时便洒散着满天花雨。这段文字简朴自然,口语话又形象化,把元宵之夜的欢乐场景描绘得活灵活现,绘声绘色。沈从文很讲究遣词造句的准确。他认为:“一句话,一个字,也要它在可能情形上用得不多不少,妥帖恰当,文学作品上的真善美条件,便完全从这种恰当中产生。”(沈从文:《小说的作者和读者》)《边城》正体现出作者力图用简洁的文字来表现湘西的生活风尚和人情世态的美所下的功夫。如写翠翠母亲:“眉毛长,眼睛大,皮肤红红的。也乖得使人怜爱——也懂在一些小处,起眼动眉毛,使家中长辈快乐。”短短几十个字,既未重复描写翠翠时使用过的笔墨,又写出了翠翠母亲“原和翠翠一样可爱”的本质;写祖父不服老:“把手膀子弯曲起来,努力使筋肉在局束中显得又有力又年轻。”;描写小饭店的老板娘:“眉毛扯得极细”;形容端午节的龙船:“如一支没羽箭”;写雨后放晴的天气:“日头炙到人肩臂上,已有了点力量”。无论摹人绘景,都能做到既准确又传神。在人物对话方面,作者多采用民间谐趣,既注意体现人物的性格,又显得新鲜活泼,不落窠臼。如翠翠与祖父的许多对话,老船夫和肉店老板的对话等等。沈从文的文字讲究音节美。他的句子长短参差,错落有致。如:“痴着,忽地站起来,半簸箕豌豆便倾倒到水中去了。伸手把簸箕从水中捞起时,隔溪有人喊过渡。”又如:祖父理葱,翠翠却摘了一根大葱呜呜吹着。有人在东岸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占先,便忙着跑下去,跳上了渡船,援着横溪缆子拉船过溪去接人。一面拉船一面喊祖父:“爷爷,你唱,你唱!”祖父不唱,却只站在高岩上望翠翠,把手摇着,一句话不说。祖父有点心事。心事重重的,翠翠长大了。写翠翠天真活泼,一连用“跑”、“跳”、“援”、“拉”、“喊”等几个动词,组成节奏紧凑而又灵活的句式;写爷爷心事重重,则用字数大致相等的几个短句,一句一顿,给人以沉重之感。
(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效果
《边城》的艺术风格,是一首抒情的诗,一曲浪漫主义的牧歌。小说涉及的人事和头绪颇多,以老船夫和孙女相依为命为主干,触类旁通而泾渭分明。作者善于剪裁,从两年前翠翠在酉水河边看龙船竞赛,与傩送第一次见面而播下情种开始,写了爱情的种子在少女的心灵上如何孕育,萌发,滋长,以至夭折。整个过程写得繁简有致,浓淡相宜。交待两年来爱情种子的孕育,萌发,滋长极为简略,仅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