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民间传统建筑形式探究_赵伟

合集下载

满族 建筑纹样-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满族 建筑纹样-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满族建筑纹样-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满族建筑纹样的概念和背景入手,介绍它的意义和在满族文化中的重要性。

可以如下编写:概述满族建筑纹样是中国满族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满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满族建筑纹样作为满族传统建筑的装饰元素,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象征。

在满族文化中,建筑纹样被视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满族建筑纹样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这些纹样不仅仅是建筑装饰的元素,更是满族人民对于生活的理解和对于自然、宇宙的敬畏。

满族建筑纹样融合了自然界的各种元素,如花、鸟、兽等,展现了满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满族建筑纹样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多样的意义。

这些纹样形态各异,有的寓意吉祥幸福,有的象征着人们对丰收和繁荣的祈愿。

同时,满族建筑纹样还常常融入了传统的符号和象征,如龙、凤、葫芦等,体现了满族人民对于神圣和吉祥的追求。

满族建筑纹样的保护和传承对于满族文化的繁荣和传承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满族建筑纹样的保护任务愈加紧迫。

只有通过加强对于满族建筑纹样的研究和传承,才能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下来,让后代子孙能够感受到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满族建筑纹样的历史背景和起源,以及其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对于满族建筑纹样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以期为满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贡献。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满族建筑纹样的相关内容:1.2.1 满族建筑纹样的历史背景和起源在本部分,将介绍满族建筑纹样的历史背景和起源。

探讨满族建筑纹样在满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关的历史文献、考古发现或口述传说。

1.2.2 满族建筑纹样的特点和意义本段将详细描述满族建筑纹样的特点和意义。

通过分析满族建筑纹样的形式、色彩和图案等方面,揭示满族建筑纹样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东北满族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开发

东北满族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开发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8.02东北满族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开发崔 莹【摘 要】满族文化的发展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东北满族特色文化,影响深远。

满族居民建筑文化的发展,对于东北区域的环境、经济以及建设等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东北 满族民居 传承发展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东北地区的满族民居文化逐渐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经受历史的磨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

起初,满族先辈挖穴而居,由于地处高寒,生产力地下,生活艰苦,故其居室一般为长方形地穴式或半地穴式建筑。

[1]随着时间的流逝,民居建筑历经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原始到发达的过程,形成当前的满族民居文化,并随着地域文明的传承与居民建筑的发展而受到广泛关注。

一、东北满族民居建筑本土文化的体现满族民居建筑文化具有独特性,其风格可概括为“口袋房,万字炕,窗户纸糊在外,烟囱出在地面上”,[2]具有传统的满族特色。

(一)满族居民建筑受区域影响在实际的建筑建造过程中,首先要使其符合当地的气候特点,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

居住功能是建筑的最基本功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与生活环境,例如,满族先辈最开始的挖穴而居主要是用来遮风挡雨、躲避野兽,以满足生存的需求。

同时,穴居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符合东北干燥寒冷的气候,帮助人们抵御冬季的严寒。

区域对民居建筑的影响还体现在建筑的选址、院落组成等方面,例如,满族民居的选址逐渐从山地演变为平原,多为向阳地带,以便于人民的生活。

(二)满族居民与民居建筑满族民居建筑是满族人民在生活过程中结合实际的生活情况逐渐演变而来的,可以直观的体现出满族居民的整体观念与思想。

与传统的设计有所不同,满族居民在建造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感受进行大小设计,属于自身观念的无意识体现,例如,与鸟类的筑巢本能相似,具有独特的生命力。

在满族民居建筑与自然之间存在一种观念性的关系,在居民建造过程中深刻体现,利用人体自身的尺度,将民居建筑形化,以合适为标准,建造出独具特色的满族民居建筑[3]。

辽宁满族民间历史文化遗存调查分析

辽宁满族民间历史文化遗存调查分析

辽宁满族民间历史文化遗存调查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辽宁的民间满族民居建筑满族民居老建筑体现出其先民对自然的认知。

为了抗拒北方山区冬季暴雪压顶而引起塌顶的袭扰,祖先采用了人字顶,雪积攒到一定的厚度,在重力作用下,会顺斜而滑下,不会形成大量积雪。

同时雨天和雪化时,水能更顺利快捷的流到地面,流而不积,避免了顶漏。

再者,满族民居的烟囱独立于房子主体而单设,除了防止意外烟火燎着屋顶苫草外,更利于清洁烟道及拔烟助燃。

在最早也是出于对房屋整体结构考虑,而采用的最佳解决方案。

如今,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城里零散的老宅荡然无存。

而农村侥幸留存下的老宅,随着使用的停止,年代的悠长,已经弱不禁风,也将走向消亡。

辽宁满族近代居住房屋多建筑在依山傍水及相对平坦的地势。

普通人家多利用山上的毛石和林木为材料,住房以毛石砌墙,以木柱支撑房梁,房高八尺,屋顶起脊人字型。

庭院以毛石砌矮墙或以胡科植物夹成杖子。

由于这种建筑结构简单,为17至19世纪中期辽宁省满族聚居地区农村较普遍的建筑形式。

它的问题是不同材料间的结合较差,从而导致结构张力不稳,建筑保持年份短。

目前,已经很难见到。

砖结构与毛石结构的效果对比。

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相对完整的老式满族民居建筑,多为大户人家的砖瓦式结构。

建筑年限都在百年以上。

结构表现为:房屋四角,把角均有立石,其上横卧三块拉石。

门口两边也有立石与门框交代,使断档处的承重由立石完成。

这种立石承千斤,拉石似圈梁的运用,使房屋结构更加牢固。

这也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结构方式。

建材采用了更加坚硬的花岗岩条石和硬杂木,有些民居在南北立石立面赋以雕刻,这些既提高了建筑质量又提升了建筑艺术的美观效果,经过对满族聚居地区的调查,我们发现岫岩满族自治县现保存的民国前满族老宅子较多。

而这些老宅子绝大部分都分布在相对偏僻的乡下,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能存留下来,实属不易。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研究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研究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研究作者:赵国威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8期摘要:少数民族民居是传统建筑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不仅形制多样而且展现了当地的人文风貌。

黑龙江流域横跨三国,流域面积近200万平方公里,有着著名的松花江以及乌苏里江等。

在黑龙江流域中有很多少数民族,如满族、朝鲜族等,传统民居建筑成为彰显特色的重要载体。

对于少数民族来说,民居建筑装饰既丰富了建筑样式,还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承和保护。

在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建筑设计给传统民居建筑带来较大冲击。

因此,对民居建筑装饰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还可以加大传播力度,推动少数民族民居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0 前言在新时期,社会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民族融合进一步加深。

尽管经济发展有效改善了少数民族的经济条件,使得少数民族的生活愈加舒适,但与此同时少数民族文化逐渐消亡,其中传统民居在少数民族地区是较为重要的彰显当地特色的载体,不仅凸显了本地区独有的文化魅力,还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传统民居建筑既满足了人们的居住需求,而且有效传承了民族文化。

在分析民居建筑装饰时,可以更好地研究少数民族文化以及民俗等,具有深远意义。

1 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概况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并且这些少数民族分布较为广泛,使得民居形式较为多样化。

例如,蒙古族的毡帐可以反复拆装,有效解决了迁徙途中的居住问题;藏族的碉房主要是依山而建,其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大多运用木结构,外墙通过石块砌筑,整体形状类似碉堡,有着良好的防寒以及防震效果;[1]苗族的吊脚楼,下层架起,有着较强的通风效果,能够达到防潮的目的。

通过对上述民居建筑的了解可知其不仅是地域环境中独特的产物,还使民族智慧得以充分展现。

传统民居中的格局以及建造方式都全面反映了地域文化。

其中,家族结构对于传统民居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鄂伦春族不仅保留了以大房子为主的格局,还体现了大家族聚居的场景,从中可以看到文化属性渗透带来的结果。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东北地区是我国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满族民居作为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东北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满族传统民居文化面临着严重的被破坏和失传的风险。

对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以及将其融入民宿设计之中,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满族民居文化的特点满族民居是满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满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满族传统生活方式的体现。

满族民居的建筑风格独特,通常采用木结构和青瓦覆盖的屋顶,建筑形式简洁大方,结构牢固,能够很好地适应东北地区的恶劣气候条件。

民居内部布局合理,通常包括正房、厢房和门厅等功能区域,能够满足家庭日常生活的需要。

满族民居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形式上,更体现在生活习俗、风俗文化以及家具装饰等方面。

满族人民崇尚勤俭节约的传统,他们注重家庭和睦,对待客人热情好客。

在满族民居内,家具装饰常常简单而实用,室内布置讲究舒适典雅,传统的文化符号和装饰品也随处可见。

二、满族民居文化保护的现状与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建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传统满族民居面临着被拆除或改建的压力。

传统满族民居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经常无法满足现代化的生活需求,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也会对满族民居进行改造和拆迁,导致传统文化的严重损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满族村落人口外流,传统民居的维护和修缮工作也逐渐被忽视。

传统民居的损毁和废弃,导致了传统文化的逐渐失传,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三、满族民居文化与民宿设计的融合在满族民居文化面临严重挑战的当下,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满族民居文化,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将满族民居文化融入到民宿设计之中,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作用。

民宿设计需要充分尊重和保护满族民居原有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将满族民居原有的形式与现代的设计理念相结合,打造出具有传统特色和现代舒适度的民宿空间。

满族建筑民居分析

满族建筑民居分析

外墙
材料
墙体作为建筑中重要的组成元素,不但起到维护和分
割空间的作用,而且是保温隔热的重要环节。东北满族 民居的墙体厚重而且在维护结构中所占面积比例很大, 满族民众历来就非常注重墙体的保温,形成了独特的做 法。在北方冬季寒冷,以东北风为主,所以对墙体的保 温要求很高。
根据墙体建筑材料分为砖墙和土墙,传统满族民居中

尺度
满族民居的房屋的正门一般是双层门,外面的门是独扇的木板门,有木制的插销,门板上半
部分为镂空式花格装饰,有菱形回形等窗格,糊上和窗户一样的窗纸。下半部分是三块木板拼 接而成,外面门一般朝外开;内门是双扇木板门,多没有装饰,就是整块木头制成,开向向内。 满族民居的门扇的门枢装在门框两侧上下的门碗里,转动灵活自如。房间的屋门一般就是对开 双扇门,上半部分是如意或者方格等简单装饰,糊上高丽纸,下半部分是整块木头制成。满族 民居的门上的装饰较南方一些民居的装饰线条粗犷,不拘小节。
占主要位置的草房墙壁分为:垡瓮、土筑、叉泥墙、拉 核墙等不同垒筑方法和叫法。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 满族民居更多的采用砖墙保温。
外墙
装饰
满族建筑就如满族人一般,粗 犷中透着细腻,简约中透着大 气,同时也与满族的信仰和崇 拜联系在一起。满族人多喜欢 在砖石民居中在外侧山墙的内 嵌石狮或者是屋檐的吉祥图案 的砖雕。这些装饰的图案纹饰 多是采用吉祥寓意的纹样,不 仅在贵族宫廷中如此,在民间 的房屋中装饰纹样中也喜欢使 用。
单体平面
东北地区天气寒冷,各民族的居室住宅自然形成以防寒为主的特点。满族多居住在山区谷地,尤其 注重御寒防冷的问题,并因此形成了满族特有的居住习俗。在民间有一句话能简要形象的概括满族民居
的居住特点,那就是“口袋房,万字炕,烟筒座在地面上”。

满族传统民居—“马架子”、“窝棚”

满族传统民居—“马架子”、“窝棚”

满族传统民居—“马架子”、“窝棚”
满族传统民居—“马架子”、“窝棚”
民居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现象,能够反映出其民族的文化特质。

满族传统民居的样式历经漫长的演变过程,方在清代得以最终形成。

透过满族传统民居及人们在民居中进行的活动,我们可以看出满族兼具渔猎、农耕双重的生计方式,好客、重血亲的交往风俗以及具有萨满教特征的传统观念。

早期,满族人为了适应游猎生活,创造了一种叫“撮落”的房子,“撮落”是满语,汉语称“马架子”、“窝棚”。

冬季住的是半穴式住房,也叫“地窨子”。

到了明代才开始定居。

马架子是我国东北的一种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

在东北,从辽宁到黑龙江,都有很多村落,名字就叫“马架子”。

居民搭建的马架子,介乎窝棚和正房之间,也能长期居住。

它和土墙茅草房一样,都是土坯砌墙,草苫顶,也有门窗。

马架子的形状像一匹趴着的马,它只有南面一面山墙,窗户和门都开在南山墙上,这是昂着的马头,屋脊举架低矮,“马屁股”上搭拉着厚厚的茅草。

这些盖在屋顶的茅草,用的也是东北出产的“洋草”。

或是由几根木头简单搭建。

从正面看呈三角形,侧面看呈长方形。

上面笘草,门开在三角形一面。

窝棚能避风雨的简陋的小屋。

由于简单易建,冬暖夏凉,使过去东北常见的一种民居建筑。

马架子还有两个特点:
一个是黑。

它的窗户极小,不少马架子都没有窗户,太阳一偏西,屋里就黑透了;
二是贴地潮气重,屋里的东西很容易发霉,有时还能长出蘑菇来。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一、前言中国东北地区是满族的主要分布区域,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满族文化资源。

满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保护和利用满族民居文化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本文将围绕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和民宿设计展开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满族民居文化,同时如何将其融入民宿设计中,提升旅游体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满族民居文化特点1. 建筑风格满族民居受到当地气候、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其主要特点是采用木结构建筑,屋顶覆盖青瓦,建筑外墙涂以白灰。

在建筑形式上,多为四合院或多间相连的平房式建筑,大门朝南,布局严谨有序。

2. 装饰特色满族民居在建筑装饰上注重线条的简洁和对称的美感,善于利用彩绘、雕刻等手法进行装饰。

常见的装饰元素有龙凤、莲花、花鸟、瑞兽等图案,符号着满族人的美好愿望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3. 生活方式满族民居内部空间以厢房和天井结合的布局形式为主,分为正厅、床房、客厅、厨房等功能区域。

家具用具简洁朴素,布局合理,体现了满族人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1. 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升加强对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意识培养,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对满族民居文化价值的认知和重视。

2.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范围和标准,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专业团队,确保对满族民居文化的科学、系统、全面的保护和传承。

3. 加强民居保护工作通过加强满族传统民居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特色,防止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流失,为后人留下更多的满族传统文化遗产资源。

四、满族民居文化与民宿设计的融合1. 设计理念融合在满族民居文化保护的前提下,将其文化特色与现代旅游需求相结合,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和设施设备,保持满族传统民居的原始风貌,同时满足当代游客对居住条件的要求。

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研究

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研究

4、影响因素:分析影响闽南地区传统建筑装饰风格的主要因素,如地理环境、 人文历史、宗教信仰等。
四、组织论文
根据大纲结构,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按照引言、发展历程、特色 元素、影响因素四个部分进行组织。每个部分都包含了相关的历史背景、流派 特点、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五、撰写和修改
在完成论文的组织后,开始逐步修改和润色文章。首先,检查文章的语言表达 是否清晰,逻辑是否紧密;其次,确认文章是否符合学术规范,如引用文献是 否准确、格式是否规范等;最后,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确保各部分内容之间 的衔接自然、流畅。
面对现代化的冲击,对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 重要。以下是对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的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1、建立保护机制:政府应加强对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的保护力度,建立完 善的法律法规和保护机制,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
2、开展学术研究:鼓励学术界加强对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的研究力度,深 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同时,通过举办相关学术会议和展览活动, 推动对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的认知和重视。
3、促进传承与创新:在保护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的基础上,应积极推动其 传承与创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既保留历史韵味,又符合现代审 美需求。
4、加强公众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公众对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 的教育力度,提高大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尊重。
5、结合旅游开发:在保护的前提下,可将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与旅游开发 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些美丽的文化遗产,同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 展。
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 色研究
目录
01 一、满族传统建筑装 饰的特色 三、对辽宁地区满族

“隐性置换”——满族传统民居当代发展模式初探

“隐性置换”——满族传统民居当代发展模式初探
m en,c n t e od M a c e i nta e rh. t a h l n hu rsde ilrbi t
K y o ds e w r :M a c u t d t n lh u e fa rs o tm- n h r i o a o ss e t e c n e a i u
c 1o a o lc r ce n e i a.I e e as se o— a ft n t na haa t ra d r gon 1 n r c ntye r.a c he i no i veo m c de l pm e t n ,M a hu r sd nt lb l i ih ot e ei nc ei e i uidng w t h rr s— a de ila e sb o e n l i g,l ui n to m pa t nt ra y m d r i n a v i b l g asr ng i ke di c .Thi s atceho d ha h ei n si h ” dd n r p a e e ”i t e ril lst tt e r s de t n t e hi e e lc m nt s o r — g i he vtlt ei e ilM a c u es nt lwa .O nl h o h an t iai ofr sd nt y a n h se i y a y tr ug
“ 隐性 置 换 ’ ’
满 族 传 统 民居 当代 发 展 模 式 初 探
I v s l e l c m e : o e nD e e o m e od s o a h ra r a u a el g n ii e b R p a e ntM d r v l p nt M e r f M nc u inVe n c lr Dw l n s i

关于辽宁省满族民居建筑风格的调查研究

关于辽宁省满族民居建筑风格的调查研究

关于辽宁省满族民居建筑风格的调查研究作者:高明月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12期摘要:辽宁省是满族分布的主要地区,满族在历史的变迁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风格。

本文采用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的方式,对辽宁省满族民居的建筑风格进行调查研究。

关键词:满族民居;建筑风格;调查研究引言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满族与汉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其它各个民族都有着非常广泛的交流,特别是在民居与建筑风格上,在保留自身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又对其它民族的建筑风格进行了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辽宁省是满族大省,其辖区内的满族人口在整个满族人口中拥有着近一半的数量。

近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满族的民居也在面临着不断被城市与城镇建设所融并的问题。

研究满族的民居建筑风格,对于丰富关于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与我国的民族建筑的史料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辽宁省为例,对其满族民居建筑风格进行调查研究。

一辽宁省满族民居的主要建筑风格。

1满族基本分布概况介绍在进行辽宁省的满族民居的建筑风格调查以前,我们有必要对满族分布的地理位置、人口规模、包括独有的民族文化进行初步的了解。

根据国家最新的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目前满族的人口数量有10410585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其中以辽宁省居多,按照国务院的统计的行政区域划分,在辽宁省境内有八个满族自治县。

另外,由于历史及人口迁移等原因,在我国其它地区包括台湾在内的很多省份都有满族人群的分布。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满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包括自己服装、语言、信仰与建筑,都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很多学者对于满族的图腾、信仰、服饰等方面都做了比较深入调查与研究,但关于建筑风格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2 满族民居主要建筑风格的基本介绍满族的民居建筑是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特有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在笔者走访的辽宁省锦州市北镇满族自治县的过程中,虽然在时代的变迁中,满族民居的建筑材料由原来的土培与茅草,渐渐地发展为钢筋混泥土,但是从整体的建筑布局与设计风格来看,还是沿袭了原有的民族特色。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东北地区,满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的发展,东北地区满族民居面临着严重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困境。

研究对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深入挖掘和研究东北地区满族民居的文化特点和保护现状,可以为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满族民居文化提供参考和建议。

结合民宿设计与文化保护的关系,探讨如何利用民宿设计的手法来促进满族民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有助于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和地区旅游的融合发展。

本研究将在此背景下展开,探讨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的相关问题,旨在为推动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的关系,分析当前满族民居文化保护的现状,探讨民宿设计在促进满族民居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特点的梳理和分析,以及民宿设计与文化保护的关系探讨,探讨东北地区满族民宿设计的特点和文化保护的结合方式,可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的发展与改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为推动满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的关系,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针对当前满族民居文化遭受现代化风险的情况,探讨如何通过民宿设计来保护和传承满族传统文化。

本研究将为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提供新思路和方向,为相关保护工作提供实用性建议。

通过探讨民宿设计与文化保护的关系,本研究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融合,促进地区文化旅游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增长。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东北地区是我国满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满族传统民居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满族民居文化逐渐受到重视,民宿设计研究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结合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的特点,探讨民宿设计对满族传统民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一、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特点满族传统民居呈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木结构建筑:满族民居多采用木结构建筑,通过榫卯结构进行连接,具有很高的抗震和抗霉蚀能力。

建筑的外墙多为原木打磨而成,保留了木材的天然纹理和色泽,给人一种朴素而又温馨的感觉。

2. 四合院式布局:满族传统民居以四合院式布局为主,院落内有正房、厢房、偏房等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院落景观,展现出家族的世代传承和家庭的温馨氛围。

3. 装饰艺术:满族民居的室内外装饰艺术非常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在壁画、雕刻和家具上。

壁画多以吉祥图案和传统民间故事为主题,雕刻也多以龙凤、花鸟等祥瑞图案为装饰,家具则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

二、民宿设计对满族传统民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 民宿设计中的文化体验在民宿设计中,可以通过重新打造满族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和布局,使游客能够在体验传统民居的也感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和舒适。

通过在室内外的装饰上融入满族传统文化元素,如壁画、雕刻和家具等,让游客在住宿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和感受满族民居文化的魅力,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2. 民宿设计中的保护与修复在民宿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在保护满族传统民居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和改造,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在保留原有建筑结构和风格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室内外设施进行改善和升级,增加舒适度和实用性,使民宿更符合现代人的居住标准,同时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了满族传统民居文化。

三、民宿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进行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保护与改造的平衡:在进行民宿设计时需要保持满族传统民居的原汁原味,同时要考虑现代生活的需求,合理进行改造和升级,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满族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发展的推动,许多满族民居面临着严重的文化保护困境。

许多传统的满族民居被拆除或改建,传统文化逐渐消失,这引起了学者和保护者们的重视。

东北地区作为满族聚居区域,拥有大量的传统满族民居。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些传统建筑面临着重大的文化保护挑战。

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成为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东北地区满族民居的特点和文化保护现状,分析民宿设计在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中的作用,结合实践案例,探讨满族民居文化与民宿设计的有机结合之道。

通过研究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与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本研究旨在探讨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的相关问题,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当前满族民居文化保护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总结存在的矛盾与不足,为今后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2. 深入研究东北地区满族民居的特点与传统建筑风格,探讨其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为民宿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3. 探讨民宿设计理念,探索将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相结合的可行性和方法,为保护工作注入新的活力;4. 分析民宿设计实践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探讨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满族民居的文化价值;5. 总结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的启示,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满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东北地区满族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特色,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地方特色的传播与交流。

通过研究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可以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民宿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符合现代人的居住需求,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浅析满族传统民居建筑的艺术性

浅析满族传统民居建筑的艺术性

浅析满族传统民居建筑的艺术性民居是反映民族文化的建筑物,乌拉街满族镇的传统民居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当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社会文化与经济水平的反映。

本文以吉林市乌拉街镇的“三府”为例,在分析其历史与地理背景的基础上,从建筑造型、建筑材料、建筑装饰三个方面阐述了满族传统民居建筑所体现出的艺术价值,为更好地实现满族传统民居文化的传承、弘扬有满族特色的装饰文化,希望借此有助于展开满族传统民居保护研究的进一步工作,也为激发本土化设计的生命活力提供借鉴。

标签:满族;传统民居;艺术性引言位于吉林市中东部龙潭区的乌拉街镇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明朝曾是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乌拉部所在地,清朝时,乌拉街镇成为松花江航线重要的组成部分,清政府在乌拉街设立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管理东北的贡品,是全国四大贡品基地之一。

乌拉街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现存有相当数量的民居建筑,其中最具满族特色的“三府”[1]保存至今,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建筑学领域内以文化的视角观察民居,需要转换思维把民居当作历史与文化的载体,而不单单是物质实体。

乌拉街镇满族民居不仅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也蕴含着该地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艺术内涵。

一、乌拉街镇概述“三府”中的后府最早原为打牲乌拉总管赵云升的私人府邸,始建于光緒八年,位于乌拉街镇东北隅,占地近万平方米。

据史料记载,后府为前后两进式院落,为三府中最为精美的一所宅院,如今后府的庭院早已没有轮廓,南院和两花园也荡然无存,仅存的正房与西厢房一片荒凉破败之感。

支撑房屋的几根梁柱还是原物,柱础部分的汉白玉保存完好。

西厢房内“兀”字型的万字炕和通过墙壁通到室外的跨海烟囱充分体现了满族民居的建筑特点。

但是房屋的木质窗框的底部年久失修,已经腐朽不堪。

虽然后来后府的门窗及回廊经过重新修建,也早已不复当日模样,细节之处的精细程度难以媲美当时。

后府作为乌拉文化遗产的见证,如今沦落至此实属悲哀。

与后府相比,魁府保存相对完整,位于乌拉街镇政府西侧,始建于1875年,曾为乌拉街公社招待所。

满族建筑民居案例

满族建筑民居案例

历史沿革
不同时期的建筑
五、风俗习惯
1.历史发展 3.穿衣
2.吃饭
4.节日
风俗习惯
分布原因
2.单体平面
功能分布

规划平面
分布原因
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 辽宁满族民居主要是以行列式 分布,根据其造房先后顺序, 房屋坐北朝南形成了东西走向 的步道。 这种布局的特点是绝大部分 建筑物都可获得良好的朝向, 从而有利于建筑争取良好的日 照、采光和通风条件。而且东 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相 对丰富也是采用行列式布局的 一个原因。

窗户
工艺
东北满族民居多采用“窗户纸糊在外”的做法。 1.东北地区冬季风大雪多,气候寒冷,室内外温差大,这样做可以防止风吹坏窗纸,防止下雪时窗棂积雪。 融化后,浸透窗纸,造成窗纸的损坏。 2.东北地区春季多风沙,窗户纸糊在外面,也防止沙土堆积在窗棂处,这就能保持室内的清洁明亮。 3.窗纸上抹油,以增加室内亮度,还能增加防水防潮性能。 窗户纸糊在外就是“草坯房子篱笆寨,窗户纸糊在外,烟囱安在山墙外,晚上睡觉头朝外,大姑娘出门衔 烟袋。这关东五大怪中一怪,这其实是满族人适应长白山区自然条件的一种发明。窗户纸每年换季时要重糊 一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些人家将窗户换上了玻璃,采光效果更好,但有些上扇窗户仍糊以窗纸,因 为上扇窗随时支挂或摘下,纸窗比较轻便。里屋的后(北面)墙也有窗户,其结构样式与前窗大致一样,但 一间屋只有一个窗户(上下两扇),也有后面没有窗户或窗户比较小的,这要视其房屋的大小和繁简而定。 但后窗在冬季一般用秸杆、草屑或泥坯封住,以便更好的抵御风寒。相比较南方的窗户的艺术性,北方的窗 户更加重视因地制宜的功能性的应用。

外墙
装饰
满族建筑就如满族人一般,粗 犷中透着细腻,简约中透着大 气,同时也与满族的信仰和崇 拜联系在一起。满族人多喜欢 在砖石民居中在外侧山墙的内 嵌石狮或者是屋檐的吉祥图案 的砖雕。这些装饰的图案纹饰 多是采用吉祥寓意的纹样,不 仅在贵族宫廷中如此,在民间 的房屋中装饰纹样中也喜欢使 用。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东北地区是中国满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而满族民居作为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对于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和民宿设计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的特点,探讨其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以及民宿设计的相关研究。

一、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的特点1. 建筑风格东北地区的满族民居建筑以“四合院”为主要形式,这种建筑形式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

四合院以天井为中心,四周是厢房和厅堂,构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能够有效地保护人们免受寒冷的侵袭。

与此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和风格也展现了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了古老的建筑智慧和审美情趣。

2. 装饰艺术东北地区的满族民居在装饰艺术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表现。

民居的门窗、屋檐、天花板等处常常精心雕刻着各种图案和图腾,这些图案和图腾都是满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体现了满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居住方式东北地区的满族民居以其宽敞、明亮、舒适的居住环境而闻名。

四合院以天井为核心,形成了自然通风、采光良好的居住空间,人们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丰富的家庭生活,体验到传统文化的沉淀和传承。

二、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 保护意义满族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其建筑风格、装饰艺术等方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传统村落、民俗风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保护满族民居文化不仅是对于满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

2. 传承方式为了保护和传承满族民居文化,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

首先是对民居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确保其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其次是对满族民居文化的研究和挖掘,通过对历史文献、专家学者的调研和咨询,全面了解满族民居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内涵。

最后是加强对满族民居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满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实现其传承与发展。

东北满族传统民居营造与可持续保护策略研究

东北满族传统民居营造与可持续保护策略研究

东北满族传统民居营造与可持续保护策略研究目录1. 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1.4 文献综述 (6)2. 东北满族传统民居概述 (7)2.1 满族文化与历史背景 (8)2.2 东北地区地理环境与民居特点 (9)2.3 满族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与结构 (11)3. 东北满族传统民居营造技术 (12)3.1 材料选择与加工 (13)3.2 施工工艺与施工流程 (14)3.3 建筑特色与功能 (16)4. 东北满族传统民居面临的挑战 (17)4.1 自然条件与气候影响 (18)4.2 社会变迁与文化传承 (19)4.3 经济发展与保护意识 (20)5. 可持续保护策略研究 (22)5.1 文化保护与社区参与 (23)5.2 技术保护与创新发展 (24)5.3 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25)5.4 教育和科普活动 (27)6. 案例分析 (28)6.1 成功的保护案例研究 (30)6.2 问题与挑战分析 (31)6.3 经验总结与启示 (32)7. 结论与建议 (33)7.1 研究成果 (35)7.2 存在的问题 (36)7.3 未来研究方向 (37)7.4 政策建议 (38)1. 内容描述本研究聚焦于东北满族传统民居的营造技艺及其可持续保护策略。

通过文献回顾、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东北满族民居的建筑风格、结构特点、材料选用、生活功能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同时,该研究将分析东北地区环境变化、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发展对传统民居的影响,并结合国内外可持续保护实践经验,探讨建立并实施东北满族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传承机制。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开展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民居进行精准修复和维护;开发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将传统民居融入到乡村旅游开发和文化体验中;引导合理利用传统建筑材料及其衍生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满族建筑调研报告

满族建筑调研报告

满族建筑调研报告满族建筑调研报告一、引言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文化和建筑风格独特而独特。

本篇调研报告旨在对满族建筑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通过调研满族建筑的形式、结构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满族文化的独特之处。

二、满族建筑的类型和特点1. 行宫满族建筑中最为显著的类型之一是行宫,也称为故宫或皇宫。

行宫通常作为满族皇族的居住和办公场所,代表着满族的权力和地位。

行宫通常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壮观,结构复杂精巧。

它们通常由多个建筑群组成,包括宫殿、庙宇、花园和围墙等。

2. 四合院在乡村和城市居民中,四合院是满族建筑的常见形式。

这是一种传统的中式庭院住宅,具有独特的布局。

四合院的特点是围绕一个中央花园布置四个建筑翼楼。

四合院通常采用木材和砖块结构,具有较高的隔音和保温性能。

3. 寺庙满族建筑中的寺庙也很常见,透露出满族人民的信仰和宗教文化。

寺庙通常建在靠近山岭或河流的地方,其中一些也被用作住宅。

满族寺庙通常采用中式建筑风格,具有曲线和屋脊的独特造型。

三、满族建筑的结构特点1. 木构建筑满族建筑通常使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

木材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和可再生性,适应了满洲地区丰富的森林资源。

木构建筑结构通常采用榫卯结构,使建筑能够经受住自然灾害的考验。

2. 斗拱结构满族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是斗拱结构,这是一种不需要使用钉子或木工胶水的建筑技术。

斗拱结构能够提供较强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使建筑能够经受住风和震动等自然环境的影响。

3. 装饰和雕刻满族建筑通常以其细致的装饰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

建筑物的屋顶、门窗和梁柱都会进行精心的雕刻和装饰,以展示满族的独特文化和艺术风格。

四、满族建筑的现状和保护满族建筑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减少和消失。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推进,传统的满族建筑逐渐被现代建筑所取代。

为了保护和传承满族建筑的独特文化和艺术,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保护区、提供专门的资金支持和进行相关的传统技艺培训。

五、结论满族建筑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形式、结构和装饰。

浅议满族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浅议满族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浅议满族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肖剑
【期刊名称】《美术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6(0)5
【摘要】满族建筑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既保留了满族典型的传统文化元素精华,又通过不断吸收汉族、回族、蒙古族等其他民族的艺术手法,进而创造出具有较强民族装饰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符合民族生活习性的珍贵建筑文化遗产。

【总页数】1页(P170-170)
【作者】肖剑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J], 张婷
2.海南黎族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民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J], 庞艳萍;焦斌
3.传统茶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J], 肖聚贤
4.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J], 赖明飞
5.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J], 李路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1月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Nov.2012第18卷第6期Journal of Inner M ong olia U niversity for N ationalities Vo l.18N o.6
满族民间传统建筑形式探究*
赵伟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1摘要2满族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主要以狩猎为生。

满族人生活在寒冷干燥的北方地区,其本民族对神的崇拜以及祭祀活动都需要一个场所。

因此,满族人民根据自身特点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住宅。

满族先民
的民间传统建筑最初是由他们的生活区域以及文化环境所决定的,因此满族民间传统建筑形式应得到更进
一步的探究。

1关键词2满族;传统文化;建筑形式
1中图分类号2T U-09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8-5149(2012)06-0167-02
一、满族文化起源以及/萨满0教
明代/女真0为满族的直系先民。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后建立/后金0,/八旗制度0就此诞生,这也是努尔哈赤在军事上所创建的满族特有制度。

又进一步创建了满族自身的文字。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努尔哈赤所领导的女真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意识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

尤其在民族意识形态上,女真民族的特征不断增强。

其后,皇太极登基后,1635年正式将/女真0改为/满洲0,新中国成立后才正式称/满洲0族为/满族0。

满族先民所信奉的则是萨满教,极力推崇萨满文化的传承。

萨满教是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萨满内容主要体现在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祖先崇拜以及相应的祭祀活动仪式等,将萨满看作人和神之间的媒介。

随着时代的推移,/满洲0族日益强势崛起,直到清军入关统一中原后,满族的萨满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

满族实现大一统之后,萨满文化得到了汉文化强有力的冲击,在此环境下,萨满文化与汉文化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交流与融合,最终出现了新的文化模式被传承。

这种文化的交融不但在民间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在宫廷中也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力。

二、满族传统民居发展史及概况
满族传统民居的乡间宅屋多为草顶土墙,房顶则是使用茅草铺垫而成,居室多为开敞宽阔为主,其形状态势犹如口袋,因此俗称为/口袋房0。

在传统满族室内布局中,北、西、南三面设炕,俗称万字炕,室内的被褥以及家具皆靠西北墙放置。

其窗门多用高丽纸在外封糊用以抵挡雪雨。

整体住房多采用三间构造,中室设有开门,并安置厨灶,其门均采用向外开,以便防止野兽闯入。

在山墙两侧外的一米处搭建有/满洲烟囱0。

基本不设院墙和东西厢房,仅用木栅或秫秸围起,并饲养牲畜,如猪、羊、牛、狗等。

以此可以看出满族房屋的典型特征是:口袋放、万字炕、外置烟囱。

在先秦时期,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满族先民被称之为肃慎人,时至汉朝被称之为挹娄人。

在当时,满族先民的文化水平相比中原地区比较低下,所以建筑技术以及构建水平能力十分有限,并且结合其地域气候等因素,建筑能力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所以,地穴以及洞穴多为挹娄人过冬的首选居住场所。

在夏季,生擒猛兽出没十分频繁,满族先民则将房屋构架在树干之上,这种/巢居0的方式也是当地人们的在夏季的首选,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躲避猛兽的袭击,也可避免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扰。

随着满族先民文化程度不断的提高,建筑形式也逐渐有了长足进步。

女真族日益强盛,从区域竞争中优势凸显,最终建立了金国。

此时的建筑形式以及建筑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在当时的满族先民已将居所移至地面之上,房屋的正门面朝东向,这样能更好地吸收阳光。

房屋整体采取木构架形式进行建造,外墙面则用树皮包裹,再用木板增加墙体厚度,在树皮和木板之间灌入泥草混合物质,从而形成墙体内部夹层,并留出空隙用以隔绝外界空气,这样可以起到室内保温作用。

在整体房屋的内部构造中,满族先民最先发明了/火炕0,以此来抵御东北地区冬季的寒冷气温。

/火炕0的主体材料则是泥土,用土坯垒砌,下面留出烟道用以取火。

/火炕0的出现是满族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地域环境中长期生活积累的产物。

#
167
#
*1基金项目2牡丹江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QY201113)。

到了明代,满族先民不断向南迁移,并且与周边的汉族人有了各方面的交流,在生产生活方式上逐渐从游牧狩猎文化向农耕文化过度,建筑形式也有了重要变革。

这一点最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上,满族先民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开始由单纯的木材转变为普通的砖瓦材质,为了更好地通风和采光,墙体上开始设置窗户,为了更好地取暖和保温,烟囱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房屋的周围也开始用栅栏围合,在接受汉文化以及生活习惯的过程中,满族先民的建筑形式也逐渐改良、完善,这种建筑形式对清代的满族建筑形式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并且逐渐成为了清代满族建筑体系的雏形。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女真的活动范围仍处于我国东北地区,此时的建筑形式继承了明代女真的建筑风格,在院落中的房屋坐北朝南,墙体上设有窗户,东向开房门,屋内已无堂屋,在西、南、北向仍采用万字炕。

其中,朝西的方向设有供奉祖先的宗牌位,这也就是俗称的/口袋房0。

金兵入关,改制清朝后,清统治者立志于满汉文化的交融,其融合程度进一步增强。

其后,满族住宅建筑不断发展、改进,最终形成四方形的院落式住宅,在设定中轴线为基准,并在正房两边还建造了东西厢房,并在房屋外建造砖砌的围墙取代木质栅栏,形成了俗称的/三合院0、/四合院0,这种形式并且一直保留至今。

三、满族传统建筑外部形态特征
在外部建筑形式上,满族传统建筑屋顶大多为硬山顶,是中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的其中一类。

其特征为:屋面与两侧山墙平齐,其功能可谓保暖与防火并重,但是随着不断吸收汉族文化,在满族建筑中不断出现了带有/八字型0的单檐歇山顶,通过对硬山顶的发展与变革最终形成了这种简化的歇山顶。

歇山顶同样是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其规格仅次于庑殿顶,其特点主要体现为:主体屋顶是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在正脊两端到屋檐中间折断而分为垂脊和戗脊,一般上部为硬山顶或是悬山顶样式,下部为庑殿顶样式。

通过长期的汉族与满族杂居生存方式,满族人民从汉族学来了先进的建筑技术,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并未能完全地掌握歇山顶的收山技法,便在住宅硬山顶的基础之上额外架造明柱架戗脊,最终使得歇山顶的山墙与外墙相接在同一个面上,这种弄巧成拙的建筑构架方式也可以算是满汉文化融合的产物。

另外,通过北方满族人民的改良与创新,形成了非常适用于北方气候的仰瓦屋顶,其形成特点有助于防止东北地区春季积雪融化对瓦片脱落的保护,在形式上,瓦片的仰面铺设在一定坡度上大大帮助了积雪融水和雨水的排放。

这种形式有别于汉代建筑中的合瓦垅,是东北满族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满族传统建筑的门窗也十分具有代表性,其形式大概分为单开式与双开式两种,在门窗的外部装饰上也具有浓厚的本民族特征,门与窗的外部装饰全部为棱条直柱装饰,通常称之为/满洲窗0。

建筑主体的大门多采用双开式,并且向外开启,(可避免野兽突袭)窗纸同样糊在外面,这样可以减少风对外窗口的阻力,同时也避免了东北地区的冬季风将窗纸吹破,窗纸上又涂抹了植物油,这样可以做到防潮保暖功效。

满族建筑另一显著特征是竖立在院子东南方向的/索伦杆0。

在祭祀的时候放置五谷及牲畜肠肚于顶端的锡斗之中喂食乌鸦喜鹊,可见萨满教对满族人民生活的影响。

此外,因满族民居的屋顶为草屋顶,同时为取暖室内布置有/火炕0,必须设置排烟的烟囱,为避免草屋顶与烟囱相加叠盖引起火灾,满人将烟囱设立在远离建筑山墙以外(约1米左右)的方位,然后设置一堵矮墙作为烟道的联通环节。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满族先民在应对地域性生活困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结晶。

满族民间传统建筑形式在各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变化,无论在建筑领域还是设计领域,对满族民间传统建筑的研究与思考都有着巨大意义,同时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文明的继承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

1参考文献2
112吕丽辉./渤海国0景区满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1J2.满语研究, 2007,(1).
122韩聪.气候影响下的东北满族民居研究1D2.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132赵慧勇.清代东北移民文化与传统风俗变迁1D2.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8.
142鲍明.满洲族思想文化源流考1J2.山东师大学报(社会学科版), 1996,(5).
152宁昶英.满族居室古今谈1J2.满族研究,1985,(2).
162李自然.生态文化与人1M2.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1责任校对王立平2
# 16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