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革兰氏阳性球菌

合集下载

第8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

第8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

一般特征: 圆形,排列成葡萄串状,在脓汁或液体培养
基中成双球或短链排列,用青霉素可诱导成L型,
无芽孢,无鞭毛,某些菌形成荚膜或粘液层,G+
需O2兼性厌氧,接触酶+,氧化酶-,不运动,营
养要求不高,不在麦康凯上生长,致病株产生金 黄色色素。
二、培养及生化特性
1. 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湿润,隆起的圆形
菌落,直径1-2mm,有时达4-5mm。菌落颜 色依菌株而异,初为灰白色,继而为金黄 色,白色柠檬色。
2. 血平板上生长更佳,菌落较大,明 显β溶血,溶血菌株多为致病菌。
3、普通肉汤:均匀沉浊,管底有絮状沉 淀,培养2-3天后,产生菌环,管底形 成多量粘稠沉淀。
4. 高度耐盐 5. 分解葡、乳、麦、蔗糖, 产酸不产气, 致病菌株能分解甘露醇。
β毒素:引起绵羊、牛红C溶解,兔、鸡、马
红C不溶解,与乳腺炎有关,具有热冷溶血 现象(37℃溶血,移至4℃时溶血)。动物 分离株多产生β毒素。
γ毒素:引起多种动物红C溶解。
δ型:培养时CO2浓度增加时出现溶血现象,
引起各种动物红C溶解。
2.肠毒素(enterotoxin)
按抗原性不同,分为A、B、C1、 C2、C3、D和E 7个血清型,均可引 起急性胃肠炎即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 物中毒。
人源菌株含SPA(Staphylococcus protein A), 能与许多动物血清中的IgG分子的Fc段非
特异性结合,结合后的IgG仍能与相应抗
原进行特异反应。这一现象已广泛用于
免疫学及诊断技术。 。
四、抵抗力
抵抗力较强,能在干燥
脓汁或血液中存活数月,
80℃ 30min可杀死,煮 沸迅速死亡,对多种抗 生素产生耐药性。

8球菌

8球菌
2)假膜性肠炎:其本质是一种菌群失调症。
侵袭性感染
三、微生物学检查 根据疾病的不同而采集不同的标本 1.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2.分离培养和鉴定 3.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查
第二节 链球菌属
链球菌属是化脓球菌中的另一大类常见 细菌。分布广泛,存在于水、乳、粪便 以及动物病灶,健康人的鼻咽部,大多 数不致病。在临床可引起各种化脓性炎 症(如扁桃体炎、丹毒、亚急性心内膜 炎、咽喉炎、气管炎等),毒素性疾病 (猩红热)以及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 超敏反应性疾病。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肠毒素、 表皮剥脱毒素、耐热核酸酶
血浆凝固酶的生物学作用: 1.抗吞噬。 2.保护细菌免受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损伤。 3.使感染局限化及形成血栓。
肠毒素形成条件:
1.存放温度:37℃内,温度越高,产毒时间越短; 2.存放地点:通风不良氧分压低易形成肠毒素; 3.食物种类:含蛋白质丰富,水分多,同时含一
淋球菌还可侵入血流造成菌血症,损伤 皮肤、心脏、眼、脑膜或侵入关节。初 生儿通过患淋病母体的产道,发生新生 儿眼结膜炎,甚至造成失明。淋病痊愈 后易反复感染,不产生免疫性。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染色:
球形或卵圆形,直径0.5-1um。呈链状排 列,长短不一,短的4-8个,长的20-30 个细菌。革兰染色阳性。
革兰染色阳性,球形,链状排列,无芽胞、鞭毛, 培养早期有由透明质酸构成的荚膜,后期荚膜消失。
(二)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较高,需加 入葡萄糖、血液、血清或腹水等。最适 温度37℃,pH7.4-7.6,在液体基中呈沉 淀生长,在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半透 明、表面整齐的菌落。
产生金黃色色素,血浆凝固酶阳性, 分解甘露醇,产生耐热核酸酶和溶血素, 致病力强。 • 表皮葡萄球菌 • 腐生性葡萄球菌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染色法的意义就在于鉴别细菌,把众多的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革兰氏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而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它们产生内毒素,靠内毒素使人致病。

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病菌,如何将这些病菌加以鉴别、分类,并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这是很革兰氏阳性菌重要的问题。

革兰氏染色法,能够把细菌分为两大类:采用这种染色方法,是先用龙胆紫(亦称结晶紫)来染细菌,所有细菌都染成了紫色,然后再涂以革兰氏碘液,来加强染料与菌体的结合,再用95%的酒精来脱色20~30秒钟,有些细菌不被脱色,仍保留紫色,有些细菌被脱色变成无色,最后再用番红或沙黄复染1分钟,结果已被脱色的细菌被染成红色,未脱色的细菌仍然保持紫色,不再着色,这样,凡被染成紫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阳性菌(G﹢菌);染成红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菌(Gˉ菌)。

实际意义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

在治疗上,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都对青霉素敏感(结核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但奈瑟氏菌中的流行性脑膜炎双球菌和淋病双球菌对青霉素敏感),而对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

所以首先区分病原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阴性菌,在选择抗生素方面意义重大。

结构特点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约20~80nm。

肽聚糖含量丰富,有15~50层,每层厚度1nm,约占细胞干重的50~80%。

此外,尚有大量特殊组份磷壁酸(teichoic acid)。

磷壁酸是由核糖醇(ribitol)或甘油(glyocerol)残基经由磷酸二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

磷壁酸分壁磷壁酸(wall teichoic acid)和膜磷壁酸(membrane teichoic acid)两种,前者和细胞壁中肽聚糖的n-乙酰胞壁酸连结,膜磷壁酸又称脂磷壁酸(l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ipteichoic acid)和细胞膜连结,另一端均游离于细胞壁外。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染色法的意义就在于鉴别细菌,把众多的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革兰氏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而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它们产生内毒素,靠内毒素使人致病。

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病菌,如何将这些病菌加以鉴别、分类,并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这是很革兰氏阳性菌重要的问题。

革兰氏染色法,能够把细菌分为两大类:采用这种染色方法,是先用龙胆紫(亦称结晶紫)来染细菌,所有细菌都染成了紫色,然后再涂以革兰氏碘液,来加强染料与菌体的结合,再用95%的酒精来脱色20~30秒钟,有些细菌不被脱色,仍保留紫色,有些细菌被脱色变成无色,最后再用番红或沙黄复染1分钟,结果已被脱色的细菌被染成红色,未脱色的细菌仍然保持紫色,不再着色,这样,凡被染成紫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阳性菌(G﹢菌);染成红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菌(Gˉ菌)。

实际意义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

在治疗上,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都对青霉素敏感(结核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但奈瑟氏菌中的流行性脑膜炎双球菌和淋病双球菌对青霉素敏感),而对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

所以首先区分病原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阴性菌,在选择抗生素方面意义重大。

结构特点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约20~80nm。

肽聚糖含量丰富,有15~50层,每层厚度1nm,约占细胞干重的50~80%。

此外,尚有大量特殊组份磷壁酸(teichoic acid)。

磷壁酸是由核糖醇(ribitol)或甘油(glyocerol)残基经由磷酸二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

磷壁酸分壁磷壁酸(wall teichoic acid)和膜磷壁酸(membrane teichoic acid)两种,前者和细胞壁中肽聚糖的n-乙酰胞壁酸连结,膜磷壁酸又称脂磷壁酸(l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ipteichoic acid)和细胞膜连结,另一端均游离于细胞壁外。

8 革兰阳性球菌

8 革兰阳性球菌

血平板上葡萄球菌菌落
金黄色葡.2 生 物 学 特 性 ------特别之处

葡萄球菌分布最广泛; 是最容易发生耐药性变异(对青霉素耐药株高达90% 以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经成 为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 是无芽孢菌中抵抗力最强;

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当
皮肤粘膜发生损伤或机体免疫力降低时才易引 起感染。病后能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作用不 强,一般认为不足以预防再次感染。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

存在于健康人的皮肤、口腔及肠道中,因其不产
(5)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 1, TSST-1)
由噬菌体Ⅰ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类蛋白 质。 引起机体发热,增加对内毒素的敏感性。 可引起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或毒性休克综 合征(TSS)。


1.2 生 物 学 特 性 ------致病物质 ------酶类
第八章 病 原 性 球 菌
李迎丽
♦球菌(coccus): 指个体形状呈球形或椭圆形 的一大类细菌。 ♦ 病原性球菌(pathogenic coccus): 球菌中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球 菌。
葡萄球菌属 链球菌属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
革兰 阳性 球菌
革兰 阴性 球菌
淋病奈瑟菌
革兰阳性球菌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生血浆凝固酶、α-溶血毒素等毒性物质,原以为
无致病作用。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细菌进入非 正常寄居部位时,CNS可引起多种感染,各类感 染中仅次于大肠埃希菌,居病原菌的第2位,造成 诊治困难,引起临床微生物学工作者关注。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第八章 球菌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第八章 球菌
33
2. 检查程序
脓液、咽拭子、穿刺液 尿液、痰液
脑脊液
血液
粪便、呕吐 物
直接涂片染色
初报
分离培养 (血平板)
色 血浆凝固酶 耐热核酸酶 其他鉴定试验
取可疑菌落
鉴定试验
药敏试验
报告
34
3. 检查方法 • 直接涂片镜检
适用于:正常情况下无菌的标本(如脑脊液) 伴有炎症细胞的其他体液标本、脓液等
食物中毒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SSS 毒性休克综合征TSS
26
27
福建泉州“医院保温箱烤死婴儿”事件
2013年,7月18日,有网友爆料在福建泉州一家医院内的女 婴在恒温箱内烤死的事件,引来了很多网友的关注。
据悉,一名刚刚出生12天的女婴在恒温箱内死亡,其家属称 孩子是被活活烤死,孩子的背部和腿部均有严重的溃烂,并且 全身焦黑惨不忍睹。死婴的家属找医院要说法,院方出面解释 称,恒温箱的最高温度在37度,根本不可能将初生的婴儿烤死 ,因此也不能百分百的确定女婴的死与恒温箱有直接关系。
A群链球菌引起的疾病约 占人类链球菌感染的90%
淋巴管炎、 (1)化脓性感染 蜂窝组织炎、
扁桃体炎等。
病灶界限不清,脓汁稀薄
(2)中毒性疾病 猩红热
(3)超敏反应性疾病 风湿热 急性肾小球肾炎
59
3.免疫性
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主要是抗 M蛋白抗体。
型别间无交叉免疫,故常发生反复感染 。
2007年11月: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对耐甲氧西 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病例监测与控制方案》的通知
2010年,MRSA在医院内感染的分离率已高达60% 以上。
16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 致病物质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多种侵袭性酶与外毒素。 ① 侵袭性酶 :凝固酶; ② 外毒素: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 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 ③ 表面结构或蛋白:如粘附素、荚膜、肽聚糖和 SPA等。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章 球菌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章 球菌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章球菌第八章球菌球菌(coccus)是细菌中的一个大类。

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病原性球菌(pathogenic coccus)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故又称为化脓性球菌(pyogenic coccus)。

根据革兰染色性的不同,分成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两类。

前者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后者有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

第一节葡萄球菌属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的细菌是一群革兰阳性球菌,常堆聚成葡萄串状。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例如空气、水、土壤、物品以及人和动物的皮肤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

大部分是不致病的腐物寄生菌。

有些人的皮肤和鼻咽部可带有致病菌株,一般鼻咽部带菌率为20%~50%,医务人员的带菌率可高达70%以上,是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源。

葡萄球菌能引起皮肤粘膜、多种组织器官的化脓性炎症,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

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高达90%以上,由该菌所致的败血症或脓毒血症仍占居首位。

葡萄球菌有的菌株还可引起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征等疾病。

一、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球形或略呈椭圆形。

直径0.5~1.5m,平均0.8m。

典型的葡萄球菌排列呈葡萄串状,此因在繁殖时向多个平面不规则分裂所致。

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形态,一般常呈典型排列;在脓汁或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者,常为双球或短链状。

葡萄球菌无鞭毛,无芽胞,体外培养时一般不形成荚膜。

易被常用的碱性染料着色,革兰染色为阳性。

当衰老、死亡或被中性粒细胞吞噬后的菌体常转为革兰阴性。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基础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含有血液或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更为繁茂。

兼性厌氧或需氧。

最适生长温度为37℃。

最适pH为7.4。

在肉汤培养基中经37℃孵育24h,呈均匀混浊生长,管底稍有沉淀。

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孵育24~48h后,形成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不透明的菌落。

直径在2mm左右。

菌落因种不同而出现金黄色、白色或柠檬色等色素。

革兰氏阳性菌是什么

革兰氏阳性菌是什么

革兰氏阳性菌是什么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细菌,革兰氏阳性菌通过产生外毒素使人患病,而革兰氏阴性菌由于其所含的脂多糖使人患病,又称为内毒素。

而且,两者在许多方面都有区别,常见的有两者的细胞壁结构、染色结果显示结果、包含种类、发病症状、易患疾病和药物敏感性等。

1、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胞壁主要由肽聚糖、磷酸盐等组成,细胞壁比较坚硬,而阴性菌主要由肽聚糖、脂蛋白、磷脂层等组成,比较松散。

阴性菌层数较多,阳性聚糖层数较少;
2、结果:革兰阳性菌染色后呈蓝紫色,阴性菌呈红色;
3、包括类型:肺炎双球菌、链球菌、破伤风杆菌等是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肺炎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是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
4、症状:革兰氏阳性菌感染起病较急,易出现高热,还可伴有化脓性症状。

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后会有发热症状,还可能会有腹泻等症状;
5、容易发病:革兰氏阳性菌可导致蜂窝织炎、心内膜炎、感染性关节炎、脓肿、细菌性肺炎等疾病。

革兰阴性菌可导致尿道炎、肠炎、脑膜炎、腹膜炎等疾病;
6、药物敏感性: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药物敏感,而阴性菌则不敏感。

对链霉素、四环素类药物均不敏感,而革兰氏阴性菌对这两种药物敏感。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是一类常见的细菌,其名称来源于丹麦微生物学家Hans Christian Gram。

革兰氏阳性菌包括很多种类,其中一些是人体正常的共生菌,而另一些则是致病菌。

本文将介绍革兰氏阳性菌的基本特征、分类、对人类的影响以及预防方法等方面。

革兰氏阳性菌细菌的基本特征是其细胞壁能够接受革兰染色。

革兰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根据染色结果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一层厚的胞壁组成,其中含有大量的多聚肽和磷脂负离子。

这使得革兰氏阳性细菌在革兰染色中保持蓝色的染色结果。

从分类的角度来看,革兰氏阳性菌包括多种细菌属。

常见的属有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等。

这些细菌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分布,其中有些是人体中的正常菌群。

革兰氏阳性菌对人体的影响有正面和负面两方面。

一些革兰氏阳性菌是人体的正常共生菌,它们居住在人体的皮肤、口腔、肠道等部位,与人体一起维持着共生关系。

这些菌群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它们可以抵挡一些致病菌的入侵,并参与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另一方面,某些革兰氏阳性菌也是人体的致病菌。

例如,葡萄球菌属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可以引发多种感染,包括皮肤感染、肺炎、败血症等。

预防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方法主要包括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减少病原菌传播途径。

首先,定期洗手是最基本的预防措施之一。

正确的洗手方法应当采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并注意用力搓搓双手、指缝、指甲等部位。

其次,保持身体清洁也很重要,特别是对于皮肤常见的感染如葡萄球菌引起的脓疱疮,应及时进行有效的个人卫生清洁。

此外,对于一些特定的感染风险较高的人群,如医疗工作者或接触动物的人群,可以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等。

在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时,常用的方法是抗生素治疗。

第八章阳性球菌-文档资料

第八章阳性球菌-文档资料
第二篇 细菌学各论 第八章 G+球菌
《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第 9 版将 G+ 球菌分为 24 个 属 ,大部分为非致病菌,其中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某 些成员能引起人、动物致病。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一、一般特征 圆形,排列成葡萄串状,在脓汁或液体培 养基中成双球或短链排列,用青霉素可诱 导成L型,无芽孢,无鞭毛,某些菌形成荚 膜或粘液层,G+需O2兼性厌氧,接触酶+, 氧化酶-,不运动,营养要求不高,不在 麦康凯上生长,致病株产生金黄色色素。
二、分类:
1 .过去按色素分:金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柠 檬色葡萄球菌。
2.《伯杰手册》(1974)8版,将该属分为3个种: 金色萄球菌、表皮萄球菌、腐生萄球菌。
3. 《伯杰手册》 9版(1986)将该属分为20多个种, 有:金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中间葡萄球菌、猪 葡萄球菌、山羊葡萄球菌、鸡葡萄球菌、海豚葡萄球菌、 金色葡萄球菌。
三、生化特征
多数分解:乳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 产酸不产气致病菌株多分解:甘露醇,硝酸 盐还原阳性,靛基质-,接触酶+。
四、抗源性及变异性 抗原性比较复杂,含有多糖抗原和蛋白 质抗原两大类:
1.多糖抗原:是一种半抗原,具有型特异性。据多 糖抗原将葡萄球菌分3个型: A型多糖抗原:来自致病菌。(金葡萄球菌)[磷壁 酸中的核糖酵残基]
2.根据抗原结构分: 链球菌抗原结构比较复杂,包括属特异性、群特异性、型特异 性三种抗原。 ①群特异性抗原:又称 C 抗原,是细胞壁的多糖成分,具有群 的特异性,是多糖类半抗原,位于链球菌细胞壁内。兰氏分类 法即以此为基础,将链球菌分成 A-W 21个血清群。 ②型特异性抗原:又称表面抗原,是细胞壁的蛋白质成分,位 于 C 物质外层。据其理化学性质又分为 M , T, R , S 等蛋白质 抗原.M蛋白与链球菌致病性及免疫性有关。据M抗原不同,将 A群分为60多个血清型。 ③属特异性抗原:又叫核蛋白抗原,又称P物质,是链球菌的 提取物,由链球菌菌体主要成分组成,与葡萄球菌核蛋白抗原 有交叉反应。

革兰氏阳性球菌

革兰氏阳性球菌

(2)接溶血作用分类 a:甲型(α)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有狭窄的不 :甲型(α)溶血性链球菌: 透明草绿色溶血环。(α 透明草绿色溶血环。(α溶血的甲型溶血)此类又 称草绿色链球菌。链球菌为条件性致病菌。 b: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形成宽大透 :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 明的溶血环,称(乙型溶血或β 明的溶血环,称(乙型溶血或β溶血),此类细菌 又称为溶血性链球菌,此类细菌致病力强。 c:丙型(γ)链球菌 菌落周围无溶血环,又称不 :丙型(γ 溶血性链球菌,常存在于粪便和乳类中,偶尔引致 病。
SPA本身与致病性没有关系 SPA可同哺乳动物IgG分子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接合, 封闭吞噬细胞与抗体(IgG)包被的细菌的接合,从而抑 制抗体介导的调理吞噬作用,助长本菌的致病作用。 不同菌株SPA含量不同, Cowan I含量最高, Wood46 SPA阴性
酶或荧光素 Fab段 抗原 Fc段
SPA
⑤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TSST-1) 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 ) TSST-1可引起机体发热,增加对内毒素的敏感性。 可引起机体发热, 可引起机体发热 增加对内毒素的敏感性。 感染产毒菌株后可引起机体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或毒性休 克综合征。 克综合征。 TSST-1可能不是引起 可能不是引起TSS的唯一病因,革兰阴性杆菌内毒素 、 的唯一病因, 可能不是引起 的唯一病因 革兰阴性杆菌内毒素、 葡萄球菌肠毒素和溶血素等与TSS的发病也有密切关系 葡萄球菌肠毒素和溶血素等与 的发病也有密切关系
三、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形态染色 (二)培养特性 1. 营养要求不高 , 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S型菌落,产色素。 型菌落,产色素。 型菌落 2. 在含有血液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更佳 , 有的菌 在含有血液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更佳, 株菌落周围形成明显的全透明溶血环( 溶血) 株菌落周围形成明显的全透明溶血环(β溶血)。 3.在肉汤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生长,形成很薄的菌环。 在肉汤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生长, 在肉汤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生长

《革兰阳性球菌》课件

《革兰阳性球菌》课件
症状
感染后可引起多种疾病症状,如皮肤 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 具体症状因感染部位和病菌种类而异 。
传播方式与流行病学
传播方式
革兰阳性球菌可在人体内或环境中长 期存活,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呼吸 道、消化道或皮肤伤口,或接触被污 染的物品、环境表面而传播。
流行病学
革兰阳性球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暴 发流行,如医院感染、社区感染等, 其流行病学特征与病菌的毒力、传播 途径及人群易感性有关。
链球菌
总结词
广泛分布,部分种类致病
详细描述
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动物体内。部分链球菌种类具有致病性,可引起人类和 动物感染,如咽峡炎、肺炎、败血症等。
肠球菌
总结词
肠道正常菌群,机会致病菌
详细描述
肠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是肠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在某些情况下,肠球菌可成为机会致 病菌,引起尿路感染、败血症等疾病。
耐药性与抗生素治疗
耐药性
部分革兰阳性球菌对常用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 菌(MRSA)等。
抗生素治疗
对于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需注意抗 生素的不良反应和交叉耐药性。
04 革兰阳性球菌的检测与诊 断
实验室检测方法
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
公众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 及革兰阳性球菌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措 施,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自我保护意识。
健康生活方式倡导
鼓励公众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 避免接触患者等,同时倡导均衡饮食、适量
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身体免疫力。
加强监测与疫情报告
要点一

革兰氏阳性球菌

革兰氏阳性球菌

肉汤:均匀混浊,形成菌环。
第一节 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㈢ 生化反应
第 八
活泼,分解糖类,大多数⊕。
章 不产生H2S,不分解尿素。
肠 吲哚试验和M. R试验均为(+)

菌 V. P试验为(-)

第一节 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㈣ 抗原构造
第 八
O、H、K抗原、菌毛抗原和ECA抗原。
肠 ➢ 不耐热肠毒素(LT) (heat-labile enterotoxin)
杆 菌
作用部位:小肠
科 2. 粘附素(定居因子) (adhesin)
产肠毒素E. coli (Enterotoxigenic E. coli,
ETEC)
第一节 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㈥ 致病性
第 八
1. 肠毒素
球 菌
蔗糖(+), H2O2酶阳性,致病菌株
多能分解甘露醇,不产生靛基质。
金黄色葡萄球菌
第 ㈢ 抗原构造
七 章
主要为细胞壁多糖和蛋白质,其中的
革 蛋白质抗原称为葡萄球菌蛋白A
兰 (SPA)。

性 球
SPA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IgG的Fc段
菌 非特异性结合,而结合后的IgG分子的
Fab片段仍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性 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


第三节 肠球菌属 (Enterococcus)

七 ➢粪肠球菌

革 ➢屎肠球菌
兰 阳 性 球 菌
概况
共同特点:
第 八
①G-、兼性厌氧;
章 ②有周鞭毛,或无鞭毛;
肠 ③不形成芽胞,有或无荚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革兰氏阳性球菌
第一节葡萄球菌属(Genus staphylococcus)
葡萄球菌广泛分步于自然界、动物体表和腔道内,致病性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球菌中最常见的化脓菌。

该属有三个种,即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进行介绍。

一、形态及染色特性
革兰氏染色阳性,球形,呈葡萄状,菌体直径0.7-1.0um,无芽胞和鞭毛,有些菌株有荚膜。

菌体个体越小,越整齐,其致病性越强。

二、培养及生化特性
1、本菌对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中等大菌落,菌落呈金黄色。

2、兼性厌氧菌,10-15%氯化钠培养基(高盐)上可生长,血平板上有溶血环。

3、具有活泼的生化反应,多数菌株能分解甘露醇。

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生化反应区别
菌株甘露醇凝固酶DNA酶明胶液化过氧化氢酶致病菌(厌氧)+ + + +
非致病菌- - - - -
三、抗原构造
1.蛋白质抗原
(1)完全抗原,具有种属特异性,无型特异性。

(2)为细胞壁表面上的一种蛋白质,称为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
(3)所有来自人的菌株均含有SPA,而来自动物的菌株则少见。

(4)SPA可与IgG的Fc片段结合。

2.多糖抗原
(1)半抗原;(2)具有型特异性,可用此抗原将葡萄球菌分为三个型(A、B、C型)。

金黄色葡萄球菌目前主要采用噬菌体进行分型,共分成5个群(组)22(23)个型。

3.细胞壁上磷壁酸亦具有抗原性
四、抵抗力
是无芽胞细菌中抵抗力较强的一种细菌,80℃30分死亡;对抗生素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常用消毒剂有效;临床上用1-3%龙胆紫治疗有本菌引起的化脓,效果很好。

五、致病性
(一)致病因素
1.溶血毒素:外毒素,分四种,可使动物红细胞溶解,培养时出现溶血环。

2.杀白细胞素:使寄主白细胞崩解死亡,毒性蛋白。

3.肠毒素:可溶性蛋白,分A、B、C1.C2.C3.D、E 7型,以A型引起的食物中毒最多。

耐热,100℃30分钟不破坏。

4.血浆凝固酶:使血浆中纤维蛋白凝固在菌体表面,保护细菌。

5.DNA酶、溶纤维蛋白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等,使细菌具有侵袭力。

(二)所致疾病
1.败血症;2.皮肤脓肿,伤口感染,泌尿道感染;3.心内膜炎;4.食物中毒。

六、微生物学诊断分离鉴定出葡萄球菌,同时应确定其具有致病性
病料:脓汁,创口分泌物,血液,肝脏,脾脏(败血症),剩余食物,呕吐物等1.涂片染色镜检2.分离培养3.纯培养4.鉴定5.药敏试验
病料 1 涂片染色镜检初诊(G+菌,葡萄状,菌体小,整齐)2
10-15%氯化钠琼脂平板
分离培养疑似菌落涂片染色镜检
鲜血琼脂平板
纯培养(普通琼脂板或鲜血琼脂平板)
4 生化试验
肠毒素试验
鉴定血浆凝固酶试验
血清学试验:琼脂扩散试验,ELISA,免疫荧光试验等
5 噬菌体分型试验:葡萄球菌分型主要靠噬菌体
动物试验:可用家兔或小白鼠进行
药敏试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G+球菌,葡萄状,菌体小,菌形整齐,菌落金黄色,血平板上溶血,血浆凝固酶试验和甘露醇试验阳性,产生肠毒素,可使实验动物发病死亡。

表皮葡萄球菌:为动物皮肤及粘膜的常在菌,一般无致病性,但随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起侵入机体后可导致动物化脓性炎症。

腐生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为非病原菌,少数菌株可引起尿道感染。

第二节链球菌属(Genus streptococcus)
本属细菌是一类呈链条状排列的G+球菌,是化脓球菌中另一类常见菌。

一、形态及染色特性
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呈链状排列,菌体直径0.5~1.0um(不超过2.0),无芽胞,多数无鞭毛,血清肉汤中的幼龄菌多具有荚膜。

链球菌链的长短:(1)液体培养基中长,固体培养基及脓汁标本中多为短链;(2)病原菌链长,非病原菌链短;(3)体内长,体外短。

二、培养及生化特性
1、需氧或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较高
2、血清肉汤中为上清透明,有灰白色沉淀
3、鲜血琼脂平板:灰白色,露珠样小菌落
(1)α溶血(半溶血):菌落周围形成不(半)透明的草绿色溶血环
(2)β溶血(完全溶血):菌落周围形成完全透明的溶血环
(3)γ溶血:菌落周围无溶血现象
4.生化反应:比较复杂(链球菌种特别多),是鉴定链球菌的一个主要指标
三、抗原构造
1.群特异性抗原:又称C抗原(多糖抗原),是细胞壁的多糖成分,具有群特异性,据此可将链球菌分为18个群。

2.型特异性抗原:又称表面抗原,是细胞壁的蛋白质抗原(M蛋白),位于C抗原的外层,为分型的根据,基于M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可将A群链球菌区分为100多个不同的血清型。

3.核蛋白抗原:又称P抗原,无群、型的特异性,不能用于分类。

四、抵抗力
不强,对抗生素、消毒剂敏感,易产生耐药性。

五、分类
(一)根据溶血能力分类
1.甲(α)型溶血性链球菌:半溶血环,致病性弱
2.乙(β)型溶血性链球菌:完全溶血环,致病性强,又称溶血链球菌
3.丙(γ)型链球菌:无溶血环,一般为非病原菌
(二)根据抗原结构分类
1.据C抗原的不同,将链球菌分为20个群(A、B、C、D、E、F、G、H、K、L、M、N、O、P、Q、R、S、T),以A群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为主。

2.据表面抗原的不同,将群内细菌又分成若干个血清型
目前链球菌的分类,主要是根据血清学试验来进行
六、致病性
链球菌种类多,致病复杂,毒力强弱决定于分泌的毒素和酶。

(一)链球菌产生的毒素和酶
1.溶血素:分为溶血素O和溶血素S,可破坏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红疹毒素:外毒素,可引起红疹
3.透明质酸酶,链激酶,DNA酶等
(二)所致疾病
1.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化脓性炎症,淋巴管(结)炎等
2.其他系统的感染:扁桃体炎,咽炎,鼻窦炎,中耳炎,肾炎等
3.猩红热:是由产生红疹毒素的溶血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表现为全身红疹和全身中毒症状。

4.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病(心肌炎,关节炎)、肾小球肾炎(Ⅲ型变态反应)
七、微生物学诊断
病料:脓汁,血液,炎性分泌物,渗出液及脏器等
病料 1 涂片染色镜检G+,链球菌,链较长,菌体小
2
分离培养(鲜血琼脂板)可疑菌落(有溶血环,菌落小)
涂片染色镜检
纯培养保存菌种
4 生化试验:较重要
群、型的鉴定(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
鉴定血清学试验(SPA协同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免疫荧光)
动物试验:小白鼠,家兔
药敏试验
对流免疫电泳:用已知的抗体去检测标本中的链球菌抗原;荧光抗体技术:用制备的
A、B、C…等荧光抗血清检测标本中的链球菌。

八、免疫防治
病畜可用抗生素(一定要做药敏试验)或高免血清进行治疗,亦可用菌苗预防接种。

九、常见的动物致病性链球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