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ppt.ppt
合集下载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33张PPT)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3ab232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b.png)
明确:太白;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仙;奔放飘逸;想象丰富;色彩绚丽; 形式多样。
【走近诗歌】解题:1.吟:本指吟咏、作诗,后为诗体名。和“歌” “行”相仿,其音 节格律较自由,有五言、七言、杂言等,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 《梦游天姥吟留别》。2. 留别:临行赠言。 “送别诗”和“留别诗”都写离别时的离愁别绪;送别 诗是送者所作,留别诗是离者所作。
【赏析诗歌】
wwWirjo
1.梦境部分可以分为几个画面?每幅画面各有什么特点?明确:(3)夜间景象:离奇险怪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 石和泉水中间。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黑云沉沉 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
【赏析诗歌】
1.梦境部分可以分为几个画面?每幅画面各有什么特点?明确:(4)神仙洞府:壮丽辉煌电闪雷鸣,山峦崩塌。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 打开。青色的天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 筑成的宫阙。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中的神仙啊 纷纷降下。老虎弹奏瑟啊鸾鸟驾着车,排列的仙人啊象 麻一样难以数清。
【赏析诗歌】
【赏析诗歌】内容探究三 梦因
1.“世间行乐亦如此”中的“此”指什么?>明确:指上节所写的梦境如烟,瞬息即散。这表 明了作者陷入重重矛盾后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和 伤感情绪。“世间”两句,是作者在当时的社会 矛盾里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
【课文详解】
Wrnwsj Yg oo
【走近诗歌】朗读正音: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走近诗歌】朗读正音: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56张ppt)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5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a6b4a7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6.png)
①特点:天姥山的神奇、高大、雄伟
②情感:表达作者神往之情。
③作用:为下文的梦游作铺垫。
内容赏析小结
梦游 之因
瀛洲难求
以 虚 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
天姥可睹
烟涛微茫
对比、夸张、衬托
向天横
拔五岳 掩赤城
峻拔雄伟
倾天台
热情向往
课本研读
三读——置身诗境飞入梦
再读第二段,根据图表中的景点提示,按 照要求寻找 “梦中五境”的所写景物,所 绘意境特点,品析字里行间体现的作者心 情。
研读第一段(“梦前”部分) 海客谈瀛洲①,烟涛微茫信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 霞明灭或可睹。
①瀛洲:古代传说东海三座仙山之一。 ②信:副词,确实、实在。 东海三座先山:蓬莱、方丈、瀛洲
译文:航海的人们谈起仙山瀛洲,觉得大海波涛渺 茫,确实不易寻求。 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 说是云霞忽明忽暗间,(天姥山)有时可以被看到。
急切兴奋 流连忘返
山中夜景 熊咆、龙吟、深林、 离奇险怪 云青青、水波荡漾)
洞天奇景
悚然惊奇
仙人盛会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部分——梦游
天姥奇景——洞天仙境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 金银台。
明确:(3)①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 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 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 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 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
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 情山水、鄙弃俗世。 ②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
资料:明代王思任《天姥》节选:“天姥(比之于天台), 仅当儿孙内一魁父,焉能‘势拔五岳掩赤城’耶?……” 魁父:小丘。
②情感:表达作者神往之情。
③作用:为下文的梦游作铺垫。
内容赏析小结
梦游 之因
瀛洲难求
以 虚 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
天姥可睹
烟涛微茫
对比、夸张、衬托
向天横
拔五岳 掩赤城
峻拔雄伟
倾天台
热情向往
课本研读
三读——置身诗境飞入梦
再读第二段,根据图表中的景点提示,按 照要求寻找 “梦中五境”的所写景物,所 绘意境特点,品析字里行间体现的作者心 情。
研读第一段(“梦前”部分) 海客谈瀛洲①,烟涛微茫信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 霞明灭或可睹。
①瀛洲:古代传说东海三座仙山之一。 ②信:副词,确实、实在。 东海三座先山:蓬莱、方丈、瀛洲
译文:航海的人们谈起仙山瀛洲,觉得大海波涛渺 茫,确实不易寻求。 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 说是云霞忽明忽暗间,(天姥山)有时可以被看到。
急切兴奋 流连忘返
山中夜景 熊咆、龙吟、深林、 离奇险怪 云青青、水波荡漾)
洞天奇景
悚然惊奇
仙人盛会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部分——梦游
天姥奇景——洞天仙境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 金银台。
明确:(3)①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 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 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 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 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
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 情山水、鄙弃俗世。 ②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
资料:明代王思任《天姥》节选:“天姥(比之于天台), 仅当儿孙内一魁父,焉能‘势拔五岳掩赤城’耶?……” 魁父:小丘。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7def7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d3.png)
登山奇观图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 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 听到天鸡啼鸣。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 向)。(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
“白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常骑白鹿或乘白鹿所驾之 车,所谓“才骑白鹿过苍海,复跨青牛入洞天”。所以,“骑 白鹿”,就象征着隐士的生活,象征着仙人的风范。
及时行乐,坚定而迫切的决心
3、如何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积极意义?
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 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是诗中的思想精华。这锵铿有力 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 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 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
悬崖勒马,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作者的情绪随之沉静
心身
— —
“热闹是他们的, 我什么也没有。”
一直
落 坠 失落
千深 丈渊
一场盛大的宴会刚刚开始却戛然而止,是开始,也是结束,一如 李白的仕途。
第三段: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 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意境:雄奇壮美 感情:陶醉其中, 乐而忘返
山中夜景图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像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声音震荡着岩石和泉水,使幽 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 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48张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48张](https://img.taocdn.com/s3/m/879bb0d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9.png)
震动 使动用法,使……震惊
熊咆龙吟 岩泉,栗深林兮惊 。
使动用法,使……战栗
层层山峰
黑沉沉地
波浪起伏的样子
云 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名作动,下雨
山中夜景图
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声音在岩泉中震响,使幽静 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的将要下雨, 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
列缺—闪电
通“裂”,分裂。
1.再次齐读并思考: 前四句诗写了什么?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什么要从
瀛洲写起?
①前四句写了天姥山的神秘飘渺、迷离恍惚。 ②以瀛洲来陪衬天姥(侧面描写)。天姥山像传说中的瀛 洲一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 与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 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 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知识链接:
游仙诗是指以遨游仙境为主题的
诗歌,是古代借描述仙境以寄托个人思想感 情的诗歌。 • 思想上,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强烈愿望; • 艺术上,想象奇特,善于运用夸张、拟人、
象征等修辞手法。
天姥(mǔ)山 剡(shàn)溪 殷(yǐn)岩泉 訇(hōng)然
瀛(yíng)洲 渌(lù)水 栗(lì)深林 悸(jì)
提示:以地点和时间作为划分依据
月夜渡湖
山之日景
山之夜景
仙人登场
明月 照 送 月夜 度
清猿 清 啼
清幽 寂静
山 海日 见 之 日 景 天鸡 闻
壮美雄奇
熊咆龙吟
山 之
深林层巅
黑云密布 水面升烟
夜 雷鸣电闪
景 山崩地裂
石门中开
夸张、拟人 光怪陆离阴郁凝重
神奇迷离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39张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39张](https://img.taocdn.com/s3/m/3c88ca6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9.png)
05
诗歌文化内涵探讨
道家思想在诗中体现
追求自然与自由
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如“天姥连天 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等句,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 的思想。
顺应自然规律 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如“列缺霹 雳,丘峦崩摧”等句,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超越现实束缚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现实束缚的超越,如“安能摧眉折腰 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句,体现了道家追求精神自 由的思想。
民族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评估
代表了浪漫主义诗歌的高峰
该作品以奇特的想象、华丽的辞藻和奔放的情感,代表了浪漫主 义诗歌的高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展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作品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和浪漫,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 格和魅力,对李白诗歌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丰富了唐代诗歌的宝库
该作品是唐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为唐代诗歌的繁荣和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
佛家思想在诗中体现
因果报应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因果报应的认同,如“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等句,体现 了佛家“因果报应”的思想。
禅意境界
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融入禅意境界,如“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等句,体现了佛家 “禅定”的思想。
超越生死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生死的超越,如“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等句,体现了佛 家“涅槃重生”的思想。
景象。
梦境与现实交融呈现
01
02
03
诗中的梦境描绘
通过诗句“我欲因之梦吴 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等, 展现诗人梦游天姥山的情 景。
梦境与现实的交融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d973755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6d.png)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 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 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
第11页,共49页。
阅读课文,感知文本
1.哪句话揭示本诗的主旨?表达诗人怎样的
情感?
2.全诗的写作思路是什么?写了几部分内容?
第12页,共49页。
诗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
(《早发白帝城》)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第47页,共49页。
李白诗名句欣赏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关山月》)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梦
梦前
入梦缘由
游
天
姥
梦游
梦游历程
吟
留
别
梦醒
留别抒怀
梦游镜湖
梦游山景
梦入仙境 梦醒长嗟卒 章显志
第15页,共49页。
填 空:
•入梦的原因是: “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忽魂悸以魄动,……
失向来之烟霞”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 世。
第24页,共49页。
天姥奇景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第11页,共49页。
阅读课文,感知文本
1.哪句话揭示本诗的主旨?表达诗人怎样的
情感?
2.全诗的写作思路是什么?写了几部分内容?
第12页,共49页。
诗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
(《早发白帝城》)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第47页,共49页。
李白诗名句欣赏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关山月》)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梦
梦前
入梦缘由
游
天
姥
梦游
梦游历程
吟
留
别
梦醒
留别抒怀
梦游镜湖
梦游山景
梦入仙境 梦醒长嗟卒 章显志
第15页,共49页。
填 空:
•入梦的原因是: “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忽魂悸以魄动,……
失向来之烟霞”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 世。
第24页,共49页。
天姥奇景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31张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352d81e08a1284ac950435b.png)
离开长安,到东鲁一带游历。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 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解内心 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 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 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D
A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风雨不动安如山
B 越人语天姥// 语不惊人死不休
天姥连天向天横 C 失向来之烟霞
我欲因之梦吴越 D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梦 游天姥 吟留别 》课件 (31张P PT)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梦 游天姥 吟留别 》课件 (31张P PT)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 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 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 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 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 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 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 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 来之烟霞。
解题: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留别”,
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 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
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这首诗是借 “留别”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 度。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
姥山别东鲁诸公》。
简介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 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 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 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 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 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 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 于哪一种呢?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 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D
A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风雨不动安如山
B 越人语天姥// 语不惊人死不休
天姥连天向天横 C 失向来之烟霞
我欲因之梦吴越 D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梦 游天姥 吟留别 》课件 (31张P PT)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梦 游天姥 吟留别 》课件 (31张P PT)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 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 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 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 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 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 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 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 来之烟霞。
解题: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留别”,
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 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
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这首诗是借 “留别”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 度。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
姥山别东鲁诸公》。
简介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 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 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 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 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 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 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 于哪一种呢?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20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20页)](https://img.taocdn.com/s3/m/cf8e13c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3.png)
消极因素:
诗人也流露出人生如梦和逃避现实的思想, 表现出消极的一面。这是作者在当时社会里陷 入重重矛盾之后无可奈何的解脱。
李白曾写过留别诗<赠汪伦>,此中只 叙简单的离情别意,比较平直,而这首
较特别,谈谈不同点?
❖ 这首诗是借〞留别〞来表示自己不事权贵 的政治态度,想告诉朋友,他南下吴越为的是 不事权贵,而是想远离他们,并把自己的理想 的游历境界写出来,使朋友们更好的理解自 己的心愿.
❖ 诗歌 (以五四 为界)
新诗 旧体诗
唐律诗绝句 宋词
元曲
古体诗 古体诗
诗
乐府诗
❖ 中国 古典诗歌
近体诗 绝句 始于唐 词
曲
律诗
近体诗:押韵,律诗首句可押可不押,二四六句要押韵,绝句第三句
不押韵,二四押韵. 对仗,首尾联可不押韵,但颔联颈联必需对仗.
平仄,一三五不管,二四六分明
古体诗又称古风,古诗,多数通篇是五或七言,平仄没有严格的限定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诗词赏析
作者简介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 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 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 楚 河 流 域 ), 2 5 岁 始 离 川 在 各 地 漫 游 。 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 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 击黑暗现实的诗篇。晚年飘泊困苦,卒 于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 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 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 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 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们仿佛看到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酷无情和李白的境况的孤
危。虽然仙人们的场面其乐融融,但桀骜不逊的李白却难与 合拍。他的梦的及时醒来说明了与这种生活的彻底决裂。
诗人也流露出人生如梦和逃避现实的思想, 表现出消极的一面。这是作者在当时社会里陷 入重重矛盾之后无可奈何的解脱。
李白曾写过留别诗<赠汪伦>,此中只 叙简单的离情别意,比较平直,而这首
较特别,谈谈不同点?
❖ 这首诗是借〞留别〞来表示自己不事权贵 的政治态度,想告诉朋友,他南下吴越为的是 不事权贵,而是想远离他们,并把自己的理想 的游历境界写出来,使朋友们更好的理解自 己的心愿.
❖ 诗歌 (以五四 为界)
新诗 旧体诗
唐律诗绝句 宋词
元曲
古体诗 古体诗
诗
乐府诗
❖ 中国 古典诗歌
近体诗 绝句 始于唐 词
曲
律诗
近体诗:押韵,律诗首句可押可不押,二四六句要押韵,绝句第三句
不押韵,二四押韵. 对仗,首尾联可不押韵,但颔联颈联必需对仗.
平仄,一三五不管,二四六分明
古体诗又称古风,古诗,多数通篇是五或七言,平仄没有严格的限定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诗词赏析
作者简介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 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 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 楚 河 流 域 ), 2 5 岁 始 离 川 在 各 地 漫 游 。 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 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 击黑暗现实的诗篇。晚年飘泊困苦,卒 于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 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 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 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 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们仿佛看到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酷无情和李白的境况的孤
危。虽然仙人们的场面其乐融融,但桀骜不逊的李白却难与 合拍。他的梦的及时醒来说明了与这种生活的彻底决裂。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5b3b5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f.png)
整体感知
1.思考:这首诗是围绕着哪个字来写的?
梦
2.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 梦游之由(起)—— 叙述
梦 梦游之景(见)—— 描写
梦醒之感(叹)—— 议论、抒情
梦游之因
海客①谈瀛洲②,烟涛微茫③信④难求,越人语天姥,云 霞明灭或⑤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⑥,势拔五岳⑦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放还”为名,逐
出京城。 离开长安后,他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临行作
本诗,留赠给友人。 故本诗又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 山别东鲁诸公》。
天姥山位于浙东新昌,不仅以天神叫“姆妈”知名,
而且以高雅文化名山著称。晋朝前为人迹罕至的莽地区, 南朝谢灵运“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风 光绮丽的天姥山,正处于此通道险要地段。古驿道由会 稽来,从嵊州黄泥桥入新昌境,由新昌城旧东门到天台 县界。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写出怎样一幅景象?
峰回路转,花美迷人,让人流连忘返(视觉、静); 熊咆龙吟,山鸣水啸,气势惊天动地(听觉、动)。 静动结合,一幅美丽、惊奇险怪的壮丽景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注解】 ①海客:航海者 ② 瀛yíng洲:古代传说中的东 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外两座是方 丈、 蓬莱。 ③烟涛微茫:烟波渺茫,远看像 烟雾笼罩。 ④信:实在
⑤或:有时 ⑥横:遮住,遮住天空
⑦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 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第一段
思考: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ppt课件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4bafa5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3.png)
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 理解诗歌情感和意境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李白其他作 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
预习下一课内容,做好笔记和思 考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格。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想象和 象征手法,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
情感。
诗歌语言流畅自然,韵律悠扬,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02
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
全文概述及结构划分
引言部分
简要介绍诗人李白及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
创作背景。
梦境描绘
详细描绘诗人梦中的天 姥山景象,展现神秘、
壮美的自然风光。
情感抒发
表达诗人对现实世界的 无奈与对理想境界的向
• 游仙诗的特点:游仙诗通常描绘仙人、仙境和游仙活动,表达对长生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 避现实的情感。
• 游仙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游仙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题材 之一,它不仅丰富了古代诗歌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民 对长生不老、自由无拘的向往和追求。游仙诗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中唐时期
在中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
中国古代文学中“游仙”题材探讨
• 游仙诗的起源:游仙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题材,起源于汉代乐府中的 《郊祀歌》和《仙人篇》。
• 游仙诗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游仙诗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优 秀的作品和代表诗人,如曹植、郭璞等。
往。
结尾部分
诗人告别梦境,回到现 实,留下无尽的遐想。
重点句子解读与赏析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ccc0a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b.png)
李 白
导
入
导
入
他喝起酒来“天子呼来不上船”; 他作起文章来“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 靴”; 他去五岳寻仙,浪迹山水。 他是“梦长庚星而诞”,死又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 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政治上却屡屡受挫,他就 是伟大的诗仙李白。
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排挤出京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 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天
得名。
姥
古诗体式——吟:诗体名称,多有悲愁慨叹之意, 属于歌行体。
吟
特点:篇幅较多,容量大。形式活泼,不拘一格,
留
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别
说明写作目的:告别,写诗赠给留在此地的朋友。
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诗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
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
留别诗
知识链接
乐府 歌、行、吟、曲、引等,都属于乐府诗。
歌
有纵情歌唱的意思,如《敕勒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行
是在歌唱中铺叙记事,通常是一种可以歌唱的叙事诗,如《短
歌行》《兵车行》
吟
重在吟咏情性,多含悲愁慨叹之意,如《游子吟》《梦游天姥吟留
引
别》《李凭箜篌引》
贰 整体感知
朗读感知
梦游天姥mǔ吟留别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关于李白的生平经历及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2、理清梦游线索,鉴赏梦游的意境。 3、领悟诗人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感情。 4、认识和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 夸张。
壹 知人论世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导
入
导
入
他喝起酒来“天子呼来不上船”; 他作起文章来“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 靴”; 他去五岳寻仙,浪迹山水。 他是“梦长庚星而诞”,死又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 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政治上却屡屡受挫,他就 是伟大的诗仙李白。
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排挤出京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 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天
得名。
姥
古诗体式——吟:诗体名称,多有悲愁慨叹之意, 属于歌行体。
吟
特点:篇幅较多,容量大。形式活泼,不拘一格,
留
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别
说明写作目的:告别,写诗赠给留在此地的朋友。
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诗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
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
留别诗
知识链接
乐府 歌、行、吟、曲、引等,都属于乐府诗。
歌
有纵情歌唱的意思,如《敕勒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行
是在歌唱中铺叙记事,通常是一种可以歌唱的叙事诗,如《短
歌行》《兵车行》
吟
重在吟咏情性,多含悲愁慨叹之意,如《游子吟》《梦游天姥吟留
引
别》《李凭箜篌引》
贰 整体感知
朗读感知
梦游天姥mǔ吟留别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关于李白的生平经历及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2、理清梦游线索,鉴赏梦游的意境。 3、领悟诗人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感情。 4、认识和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 夸张。
壹 知人论世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26465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e.png)
04
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 动的描绘,展现出浓郁 的浪漫主义色彩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01
02
03
04
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长篇古诗
诗中描绘了庐山的壮美景色,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
往
通过与卢侍御的对话,抒发了 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谊的
珍视
展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和 深厚内涵
《夜泊牛渚怀古》
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代表作
虽然人生短暂且充满挑战,但诗人倡导一种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即 珍惜当下、追求真理、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对时代精神反映
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诗人通过梦游的形式,逃避现实世界的封建礼教束缚,表 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不满。
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在诗中,诗人追求个性解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反映了当 时社会思潮中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诗歌体裁与风格特点
诗歌体裁
古体诗,属于长篇叙事诗。
风格特点
李白的诗歌风格独特,以豪放、奔放著称。本诗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浪漫主义 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天姥山的壮美和神秘。同 时,诗歌语言简练、生动,富有音乐美感和感染力。
02
诗歌内容解读与赏析
全文概述及结构分析
梦游天姥山的奇幻之旅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 件
目录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歌内容解读与赏析 • 艺术特色探讨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挖掘 • 知识拓展:唐代其他类似作品欣赏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浪漫主义诗歌比较 • 课堂互动环(701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唐代著名诗 人。
通过古今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历史 的思考
诗中描绘了牛渚夜景的清幽和历史的沧桑,表达了作者 的怀古之情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38张PPT).ppt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38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043a02b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0.png)
思考:“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
第三段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思考:本段写了什么内容?
梦后感慨。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 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有蔑视权贵、 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后者是主要的感情。
4.奇特的构思: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 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
第二段 第五部分
梦醒神伤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猛然一惊而起,不 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还在, 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梦境消失,失意留恋,痛苦惆怅
补充注音
瀛 yíng 剡shàn 渌lù 著 zhuó 屐 jī
暝 míng 栗 lì 澹dàn 訇hōng 霓ní
鸾 luán 悸 jì
恍 huǎng
冥 míng
解释下列加点词:
• 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的确、实在) • 云霞明灭或可睹 (灭,暗)
• 势拔五岳掩赤城 (超出 遮掩 )
• 栗森林兮惊层巅 (使…颤栗;使…惊)
第二段 第一部分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
明月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
我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
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
清。
意境:清幽宁静 感情:愉悦神往
即使遭遇了排挤和流放,也矢志不渝,梦是他 壮志难酬时的安魂曲,是他怀才不遇时的精神 家园,他的骑鹿远游里深藏的是对现实的不满, 对权贵的不屑,对自由的追求。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
第三段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思考:本段写了什么内容?
梦后感慨。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 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有蔑视权贵、 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后者是主要的感情。
4.奇特的构思: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 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
第二段 第五部分
梦醒神伤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猛然一惊而起,不 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还在, 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梦境消失,失意留恋,痛苦惆怅
补充注音
瀛 yíng 剡shàn 渌lù 著 zhuó 屐 jī
暝 míng 栗 lì 澹dàn 訇hōng 霓ní
鸾 luán 悸 jì
恍 huǎng
冥 míng
解释下列加点词:
• 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的确、实在) • 云霞明灭或可睹 (灭,暗)
• 势拔五岳掩赤城 (超出 遮掩 )
• 栗森林兮惊层巅 (使…颤栗;使…惊)
第二段 第一部分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
明月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
我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
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
清。
意境:清幽宁静 感情:愉悦神往
即使遭遇了排挤和流放,也矢志不渝,梦是他 壮志难酬时的安魂曲,是他怀才不遇时的精神 家园,他的骑鹿远游里深藏的是对现实的不满, 对权贵的不屑,对自由的追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232df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0.png)
思考
3、有人认为,这两句表现了李白消极避世、向往自由的思想;也有人认为表
现了李白蔑视权贵、讥讽现实的思想。你怎么看?
梦境消失,诗人于惊悸中返回现实,方知“古来万事东流水”。 诗人认 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 样转瞬即逝。这些诗句包含了诗人对人生多少失意的感慨! 这种对人生的伤感 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
形、 梦 醒 情
5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场面动魄惊心,诗人由 梦想回到现实。在全文形成 了起伏的波澜。引出下文诗 人内心的感慨。
第三层 梦后感慨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梳理全诗,了解思路
一、梦游之 因(起)—— 叙述
梦
游
二、梦游之 景(见)—— 描写
三、梦游之 吟(叹)—— 议论、抒情
三、分层赏析
第一层:梦游之因
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海客谈”“越人语”表明天姥山与瀛洲都让人心驰 神往,说明“云霞明灭”的天姥山与“烟涛微茫”的瀛 洲同样神秘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 天姥山的“或可睹”就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瀛洲” 原是传说中东海三神山之一,把天姥山与神山并提,以 此陪衬,表现了天姥山的神奇色彩,而且勾起了作者神 游天姥的念头。
第二幅:至“空中闻天鸡” 第四幅:至“仙之人兮列如麻”
赏析每一幅图景,并用1-2个双音节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方法提示:
1、景——寻意象 2、境——组画面概括意境特点。雄浑开阔、雄奇瑰丽、 恢弘高远、浩翰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 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 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 3、情——品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行作本诗。
瀛洲 yí ng 剡溪 shàn 渌水 lù 脚著谢公屐 zhuó . 石扉 fē i 澹澹 dàn 訇然 hōng 魂悸 jì
jī
文言词语
烟涛微茫信难求 云霞明灭或可睹 势拔五岳掩赤城 的确、实在
有时
拔,超出 凭借 原来 暗 通“裂” 掩,压倒
我欲因之梦吴越
失向来之烟霞
云霞明灭或可睹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 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 /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
阅读课文,感知文本
1.哪句话揭示本诗的主旨?表达诗人怎 样的情感? 2.全诗的写作思路是什么?写了几部分 内容?
诗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 我不得开心颜? ——揭示主旨,表现诗人追求个 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描写了哪些意象? 意境有何特点? 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一、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 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衬托,以虚衬实。 增添天姥山神话色彩, 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二.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 山?有何作用?
明确:五岳、赤城、天台。 衬托天姥山的高大雄伟。
(《望天门山》)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诗名句欣赏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列缺霹雳
虎鼓瑟兮鸾回车 云青青兮欲雨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越人语天姥 訇然中开 对此欲倒东南倾 古来万事东流水 栗深林兮惊层巅
名词作动词 弹奏 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名词作动 词,侍奉 名词作动词,谈论 名词作状语 ,从中间
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向东,名词作状语 使……颤栗;使……惊, 使动用法
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 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梦游: 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
一种想像手法。
天姥: 所梦内容
吟: 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其形
式较为自由,节奏多变,有四字、五字、七字等句 式。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 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的三个特点: 1、用韵自由 2、平仄不讲究 3、字数不一 留别: “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另名 《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局 限 性 进 步 性
世事虚幻无常,人生如梦, 行乐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
傲视权贵,追求自由。
总
结
一. 全诗脉络:
现实(梦由)—梦幻(梦中)—现实(梦后)
二.感情基调:消极情绪寓于积极豪迈之中.
入梦缘由:
特点:雄峻巍峨
手法:夸张、衬托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梦中见闻: 想象奇特
局限性
梦后感慨
(《赠汪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李白诗名句欣赏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填
空:
“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入梦的原因是:
“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忽魂悸以魄动,……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失向来之烟霞” 使我不得开心颜”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意境赏析
在赏析中注意思考下列问题:
★ 诗歌记述了哪些事?
★ ★ ★ ★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雪。 (《将进酒》)
李白诗名句欣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天姥山景有什么特点?
明确:特点:恐怖、奇险
洞天仙境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作者描绘洞天一个什么场面? 有什么特点?
进步性
艺术特色:
1、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 (浑浊、冷酷)到梦境(美妙、欢 乐),又回到现实。
2、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像。
3、语言精炼清新,长短句式参差多 变,四言、五言、六言、九言交错运用、 节奏有缓有急,富有音乐美,具有极强 的表现力。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关山月》)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 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 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 /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 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 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 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 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明确: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 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 俗世。
天姥奇景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人 用什么手法写出了天姥山什么特点?
明确:手法——夸张 特点——高峻
阅读课文,感知文本
1.全诗的写作思路是什么?写了几部分 内容?
找出诗歌中关键性的过渡性语句。
由现实转入梦境: “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梦境转入现实: “忽魂悸以魄动…… 失向来之烟霞”。
总
结
一、 全诗脉络: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梦前 入梦缘由 梦游镜湖 梦游历程 留别抒怀
梦游
梦醒
梦游山景
梦入仙境 梦醒长嗟 卒章显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学习目标
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的深远影响
和意义,增进对唐诗的认识。
2.掌握文中文言词语,朗诵、熟背全诗。
3.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
文气势, 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 想情绪。
李白的
诗酒 剑
诗仙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酒仙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明确:场面:群仙相聚
特点:辉煌、神奇、热闹非凡。
思考讨论: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 来描绘梦境呢?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 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 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 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自由的追求。
作者所描写的梦境体现了诗人的什 么风格? 明确: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像, 集中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
背景简介: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 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 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 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 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 “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 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
思考: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 叹。“世间”两句,抒发作者怎样的感 慨? 明确: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伤 情绪。
思考:“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 性格和精神?
明确:蔑视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诗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揭示主旨,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描写 神仙世界,诗人之所以向往神仙世界, 是因为他鄙弃黑暗的现实世界。这句话 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表现李白追求 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和豪迈 气概。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
剑客 他“十七好剑术”,曾经“仗剑去国”,而
且写下了“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锦” 的诗 句。 对于李白的诗、李白的酒、李白的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 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 “诗仙”之称,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 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风: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 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他被贺知章 称为“诗仙”,他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 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手法:李白诗中常将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 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 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