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分类剖析
网络新闻专题分类及策划研究
网络新闻专题分类及策划研究作者:王琦来源:《艺术科技》2020年第23期摘要:随着互联网用户日益增长,为实现更好的信息供给,主流网站的网络新闻专题变得愈发详尽和周密,数量上也如同热潮一般呈现不断井喷增长的趋势。
本文通过对网络专题的基本概念、制作过程和当前发展现状等方面的分析,对网络新闻专题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思路。
关键词:网络专题;专题策划;传播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3-0-02在网络技术全球应用和普及的今天,2017年我国网民数量就已达到了7.5亿并且总量还在继续膨胀。
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我国整体受众更加网络化,从传媒业角度来看,信息过于单调的狀况渐渐已满足不了受众的有关需求了。
当大事发生时,大家都想获悉事情的原委并深入了解,此时传统媒体只能通过播报等形式来满足观众的信息需求。
但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发展,网络专题横空出世,此类模式已成为突出各大网站特点、增强网站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如何策划和制作网络专题已成为业界备受关注的话题。
1 网络专题概述与分类网络专题也叫在线专题,是媒体利用互联网传播的独特方式。
今天,它还没有得到确切的定义,某些有关资料中提出,网络专题是基于互联网这一平台载体,使用各种传媒方法来对特殊主题或一系列事项开展报告的组合;一些文献指出,在线专题属于新的报道方式,涉及网络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某些问题和主题的归纳传播,如多媒体。
实际上,这些都没有说出网络专题的基本特点,特殊主题或一系列报告的组合并不局限于网络专题这种方式,网络专题不仅是组合的形式和关于特定主题的综合报告。
纵观许多知名网站,在我们打开新闻专题页面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种新闻被划为多个具体种类,囊括国内国际专题、体育专题,科教专题、娱乐专题、经济专题等,不过,当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分类标准。
通常我们会把网络新闻专题分成事件类专题、主题类专题和栏目类专题[1]。
社会网络媒体使用心理效应剖析
社会网络媒体使用心理效应剖析社会网络媒体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交流、获取信息和参与社交的主要渠道之一。
然而,社会网络媒体的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心理效应,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剖析社会网络媒体使用心理效应,并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社会网络媒体使用引发了沉迷和成瘾的心理效应。
社会网络媒体以其无限的信息流和社交交流功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容易沉迷其中。
研究表明,沉迷社交媒体的人更容易忽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对日常任务的完成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社会网络媒体成瘾还与精神健康问题(如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增加相关。
其次,社会网络媒体使用对自我形象和自尊心产生了心理效应。
社交平台上广泛存在的理想化展示和社交比较现象,使人们容易对自己形象产生不满和自卑感。
研究表明,频繁使用社会网络媒体的人更容易对自己的外貌和身体造型产生负面情绪,并感受到社交压力。
这种对比和自我评价的心理效应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包括自尊心下降、焦虑和抑郁。
另外,社会网络媒体使用还对社交关系和亲密关系产生影响。
社交平台上的虚拟社交行为使得人们更多地依赖在线社交,而减少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这可能导致个体的社交技能退化,影响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此外,社会网络媒体的使用还可能导致婚姻和亲密关系的问题,如婚外情的出现和沟通不畅。
此外,社会网络媒体使用还对个体的注意力和认知产生心理效应。
社交平台上无休止的刺激和信息流使人们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难以进行深度思考和集中注意力的任务。
这可能导致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进而影响他们在学业和职业生涯中的表现。
最后,社会网络媒体使用也对社会产生了影响。
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迅速而广泛,使得虚假信息和谣言更易传播。
这对社会的舆论和态度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群体冲突和社会恐慌。
此外,社会网络媒体的使用也加剧了信息过载和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安全和道德隐患。
学校危机管理:基于网络传播媒介的分析
的挑 战 , 为有效 应对 危机事 件做好 充足 的准 备 。
高 网络 媒体环 境 下危机 的恢 复和评估 机制 。
关 键词 : 学校 危机 ; 危机 管理 4 R模式 ; 网络媒 介
社会 转 型时期 的学校 与社 会联 系 日益紧 密 , 比以 往任 何 时候 更易受 到各种 危机 的冲 击 , 严重 影响学 校
( 一) 网络 媒 体 的 特 点
众 多学校危机 事件 。本 文在 分析危机 管理 4 R 模 式的基 础上 , 探 讨 了网络媒 体对 学校危 机 管理 影 响 , 结合有 关典 型案例进 行 了深入 剖 析 , 为此 学校要 高度 重视 热 点敏 感领 域 的 网络 舆情 , 妥善 应 对 , 建 立
健 全在 网络媒 体环 境 下危机 管理 的 缩减与 预警机 制 ,完善 网络媒体 环境 下危 机 管理的 应对机 制 , 提
价 的过 程 。l l l 网络 媒体 是一 个集通 讯技 术 、 计 算机 、 数 运用 “ 防、 疏、 导” 的方 法 , 将 不 利 于学 校危 机 的处 理 , 据库 以及相 关 电子 产 品于一体 的 ,能将 大量 的 文本 、 影响学校 声誉 。 声音 、 图像 等信息 随时 随地传 递 到任何 地方 的 电子信
王 洋 洋/ 南京 信 息 工 程 大 学公 共 管 理 学 院
2O一
曲性 信息就 会 占据 主要 地位 ,谣 言 由此形成 并传播 ,
“毕福剑言论不雅视频”网络传播框架分析
广。美国学者盖伊·塔奇曼在《做新闻》中
视频于 4 月 6 日发布于互联网,4 月 7
和原因分析等,不是重点。因此,媒体在确
日至 10 日逐渐进入讨论高潮,7 月底之后
定了报道主题的方向之后,其报道框架的
提出,
“ 新闻是一种框架”,新闻框架就是
事件沉寂。在此期间,凤凰网共发布了 32
选择也就集中于事件的评论和后续发展。
是文化、饭局、政治宣示、道德等。如下:
评,用词严厉,语句严肃。这些新闻的主题
统计发现,主要事件、结果结构的新
“经常参加饭局的人,很有可能会,变
闻都可以归于客观报道,部分评论结构的
得异常谨慎。”——《媒体:毕福剑事件或
关键词包括毫无禁忌、口无遮拦、信仰缺
新闻也是客观报道。主要事件的报道以陈
将打破中国饭局文化的默认规则》
新闻文本所呈现出来的某种模式化、固定
条相关的新闻。其中 4 月 8 日至 11 日为集
三、
中层次结构:
报道结构框架分析
化、普遍化的表达方式。因此,
“框架”是媒
中爆发期,4 月 9 日达到峰值,共 11 篇;4
根据臧国仁对中层次框架的划分,凤
体在多篇报道中所呈现出的某种一致性
月 13 日以后偶见一篇。该事件在刚爆发
和道德的高度去批判当事人,而是希望就
的探讨,
并且以此引导受众的观点。
事件本身来进行讨论,在事件的基础上对
架构微观层次框架,具体的语言表达建构
了媒体想表达的世界。因此,
“特定句式或
我们将这类报道总结为“公众议题框
文化和公众舆论的发展进行思考。不是从
词语的选择都代表了记者如何认知或了
架”,符合公众议题讨论的范围和步骤。在
浅谈媒体经营:内容为王-受众为本
浅谈媒体经营:内容为王,受众为本多年媒体圈中的摸爬滚打,耳濡目染形形色色的媒体,不得已熟习了各类媒体的运作。
作为曾经的“收视率杀手”(翻译成关联词:点击率,到达率,收听率,发行量等等,等等),多年媒体人经验告诉我媒体成功经营的秘诀无外乎:内容为王,渠道是金,受众为本,客户制胜。
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同探讨.分享思考自从金融危机蔓延到中国以来,传媒行业已经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媒体受到的冲击程度不同,但总体来说,中国的经济还是向正面发展的.从历史发展来看,每当经济不景气,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和消费行为等都会发生变化,使得如口红这类廉价化妆品和文化类的产品出现热卖,反而使文化产业上扬,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口红效应"。
也就是说,此时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增加,为传媒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可能。
但“口红效应”只是一个契机,传媒产品要想成为消费者心仪的那支口红,还必须有足够好看的颜色.相对于其他行业,媒体这块最后开放的沃土有很多投资机会.金融危机对传媒业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传媒业造成了冲击,另一方面是对传媒业重新洗牌,优化升级的过程,是投资整合的好时机. 既然是好时机,我们不妨深度探究一下媒体的经营之道,剖析剖析他们的盈利模式。
无论是哪种媒体,都是媒体,不要因为外形和表现形式的不同,而只看到他们之间的差异。
其实,只要是媒体,只要是靠交易为经营载体的,其本质都一样。
任何经营内容都可以产品化,既然是产品,其盈利模式就跟任何产品一样,看不到盈利模式上的共同点,你就无法真正超越行业固有的陈见,真正阻碍媒体的高盈利模式的正是人们对这些媒体的产品特殊化,从盈利模式来说在产品层面上都一样。
不要认为你是高科技或者传统产品,就认为盈利模式不一样,高科技仅仅使得你盈利模式的选择范围更宽,实现的可能性更高而已。
媒体凭什么让别人为你掏钱?这是核心,这个问题决定了构建的媒体盈利模式的性质,就是到底建立的是个什么,也是媒体建设的根基.媒体最直接的盈利是信息供应,一般媒体盈利模式都是免费或廉价信息供应,凝聚特定的人群人气,直接把“人头数量”打包卖给客户,这就是典型的卖广告的原理。
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
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与展望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人们正处于一个以多媒体和多模态信息交流为特征的时代。
多媒体、多模态学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通过整合多种感官通道,充分挖掘人类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深入剖析多媒体、多模态学习的定义、特点、实现原理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传统的单一文本或视觉学习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人们需要一种能够充分调动多种感官通道的学习方式。
多媒体、多模态学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通过整合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感官通道,提高学习效果。
多媒体、多模态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多种感官通道(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获取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认知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具有以下特点:多感官协同: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通道,实现多感官协同,提高学习效果。
多元化呈现:多媒体、多模态学习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和学习风格,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式。
在教育领域中,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具有以下优势:提高学习兴趣:多媒体、多模态学习通过多种感官通道刺激学习者,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理解和记忆:多媒体、多模态学习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学习内容,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培养创新思维:多媒体、多模态学习鼓励学习者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多媒体学习多媒体学习是指通过整合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的方式。
其实现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图像处理技术:用于处理和解析图像信息,如识别图像中的文字、图形等。
(2)音频处理技术:用于处理和解析音频信息,如语音识别、音频分类等。
(3)视频处理技术:用于处理和解析视频信息,如视频目标检测、视频字幕识别等。
当前网络“泛娱乐化”现象分析
丝 路 视 野一、引言(一)选题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我国网络自媒体也不断涌现,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缺少的一部分,随之而来的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屡禁不止。
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得各种信息渠道,网络媒体为满足社会群体的需求不断进步,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
在丰富的网络信息中,鱼龙混杂的消息也扑面而来。
(二)“泛娱乐化”现象的本质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当前网络媒体“泛娱乐化”现象的剖析。
“泛娱乐化”思潮的本质是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色彩的社会思潮,表现为资本的趋利本性无限侵占社会大众闲暇时间的异化现象,呈现出“娱乐”商品的丰富性与社会公众精神的贫瘠性二者之间的矛盾,具有意识形态渗透的隐秘性、形式内容的灵活性、各类思潮相互耦合的兼容性等特点,严重影响当今青年价值观的观念形成与行为自觉,危机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三)选题研究意义透过“泛娱乐化”思潮的现象,分析其本质特征及当前“泛娱乐化”思潮对青年价值观从思维方式到行为自觉的消极影响,探求应对“泛娱乐化”思潮,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对策。
针对泛娱乐主义所带来的实用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侵蚀青年内在的精神信仰追求,需要通过培养青年的美学鉴赏、反思与批判力以提升青年的娱乐品位、娱乐涵养,进一步积极引导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网络“泛娱乐化”现象的突出表现(一)恶搞经典,戏谑历史许多中华优秀经典作品、英雄人物、历史文化也深受“泛娱乐化”思潮的影响,被戏谑恶搞或随意篡改,将对历史经典的敬佩之心抛之脑后。
比如,网上一些娱乐视频给经典影视中的人物配音,滥意改成低俗搞笑的对话内容;或是通过剪辑篡改视频,把本是一心取经的唐三藏剪辑成结婚、抽烟的形象;甚至有些网友把国歌娱乐化、戏谑化,滥改歌词等,这种对民族灵魂的践踏只为“博君一笑”,吸引关注,我们都应深刻反省这种娱乐文化对我们精神的不健康影响。
(二)热点低俗,恶意炒作近几年来,网络直播平台发展,涉黄、吸毒等直播也频频出现,这严重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导致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年纷纷效仿,引发未成年犯罪。
社交媒体案例分析
交际媒体事例剖析【篇一:交际媒体事例剖析】2016年交际媒体三大趋向与十大事例|界面新闻??jmedia只服务于独立思虑的人群长辈尤物摩尔app◇关注◇互动◇2016年交际媒体三大趋向与十大事例交际媒体内容由图文化走向视频化。
从2013年起,每一年的年末我都会写当年的十大社会化媒体营销案例,2013年第一年写《》的时候仍是微博营销刚才迸发的年成,那一年极罕有其余媒体做有关的文章。
而到了2014年则有愈来愈多的媒体做有关的文章,所以我换了个角度写了《》,从事例和这些案例的特色来看这一年的交际媒体大趋向:1.产品创新驱动营销,2技术驱动营销,3内容驱动营销。
2015年我写的是《》,副标题代表了这一年的大趋向。
2017年已经开始,相信在这从前大家已经看到许多诸如十大社会化营销事例的文章,所以我不打算在今年再做相同的事情。
在交际媒体趋向巨变的今日,我打算聊一下2016年交际媒体的趋向,我感觉这个趋向在接下来几年也将连续连续。
这个趋向简单来讲就是交际媒体内容由图文化走向视频化,实现这个趋向自然有前提条件,这个条件我在从前的文章中有过说明:1是硬件条件即智好手机硬件的发展,愈来愈强盛的手机相机功能让视频内容能够表现更清楚的画面,让受众获取优秀的观看体验。
2是软件条件即挪动4g网络的出现,它的出现,让手机几乎能够随时随处进行视频内容创作,能够想象将来5g的出现将更为促使交际媒体视频内容的发展。
以下是对这个趋向的详细解读。
1.全民直播盛行从交际媒体新闻流传内容的角度来看,能够说走过了3个阶段,1是博客时代的公民记者,2是微博时代的所谓“人人都是记者”,3是直播时代的“全民直播”。
只管此刻各大直播平台仍是个人秀场直播占有主要内容,但也能够看到在一些专业领域手机直播正在浸透,我们看到各大公布会邀请直播网红坐在第一排进行直播,也看到许多自媒体人努力转型加入直播阵营,相同在一些公布会等场合,很多以前的的记者直接用手机直播公布会现场。
2024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大纲
程大纲•网络与新媒体概述•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新媒体内容创意与制作•数据分析与精准营销应用•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要求•实战演练与项目实践网络与新媒体概述网络与新媒体定义及特点定义网络与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特点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共享性、个性化与社群化等。
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发展趋势移动化、智能化、社交化、视频化、产业化等。
前景展望随着5G、AI、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与新媒体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涉及领域将更加广泛,形式将更加多样。
职业素养与技能要求职业素养良好的政治素养、法律素养、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
技能要求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多媒体制作等技能,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1 2 3阐述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和发展历程。
网络传播的定义与特点分析网络传播的主要模式、传播机制以及影响因素。
网络传播模式与机制介绍网络传播效果评估的方法、指标和实例。
网络传播效果评估网络传播基本原理介绍社交媒体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型和特点。
社交媒体概述与特点制定社交媒体运营目标、策略和计划。
社交媒体运营规划介绍社交媒体内容创作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及内容传播的策略和渠道。
社交媒体内容创作与传播分析社交媒体数据,优化运营策略,提升传播效果。
社交媒体数据分析与优化社交媒体运营策略网络舆情概述与特点介绍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
网络舆情监测方法与工具阐述网络舆情监测的主要方法、工具和流程。
网络舆情分析方法与技巧介绍网络舆情分析的主要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策略制定网络舆情应对和引导策略,提升舆情应对能力。
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新闻短视频布局问题分析
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新闻短视频布局问题分析【摘要】在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新闻短视频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形式。
本文首先介绍了融媒体时代的背景和电视媒体新闻短视频的特点,分析了目前电视媒体新闻短视频面临的布局问题。
在内容策略方面,探讨了如何提升短视频的吸引力和播放量。
文章还对技术应用进行了探索,探讨了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提升新闻短视频的质量和效果。
文章展望了电视媒体新闻短视频的未来发展趋势,总结了新闻短视频在融媒体时代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可以更好地了解电视媒体新闻短视频在融媒体时代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新闻短视频、布局问题、内容策略、技术应用、发展趋势、总结反思1. 引言1.1 背景介绍融媒体时代是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其核心特征。
在这个时代里,传统媒体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电视媒体作为传统主流媒体之一,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大众媒体消费习惯的改变,短视频迅速崛起成为一种新型媒体形式,成为人们获取实时信息和娱乐的重要途径。
电视媒体新闻短视频作为融媒体时代的重要内容形式,具有信息传递快、内容简短、易于分享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布局上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如何创新内容形式、提高传播效果,成为电视媒体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对电视媒体新闻短视频的布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既有助于把握新媒体发展趋势,又有助于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转型升级。
1.2 问题概述在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新闻短视频成为了新的传播风口,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喜爱。
随着媒体形态的不断更新和媒体竞争的加剧,电视媒体新闻短视频的布局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布局电视媒体新闻短视频成为了媒体从业者面临的重要议题。
问题概述部分将从电视媒体新闻短视频的发展现状出发,深入探讨当前电视媒体新闻短视频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媒介文化概述(20210317)
麦克卢汉——“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媒介即万物,万物皆媒介 (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一般而言,媒介是指处于信息传播者和 接受者之间,借助传播符号,用以承载 、传输信息的物质实体,例如书信、报 刊、广播、电视、手机等。
我们能使用和接触媒介,是为了达到传 播信息的目的。
(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
一 何谓媒介文化
▪ 1,媒介文化——别一种文化分类原则
▪ 媒介文化概念的提出是遵循别一种文化分类 原则,它强调文化的媒介呈现方式,而不是以往 的分类原则,如文学、哲学、历史、宗教、艺术 等等 。以往的有关研究中,研究者们关注“作 品”和“文本”,但很少涉及它们的媒介方式, 例如普希金的《欧根 奥涅金》,无论它是诗歌、 音乐、电影还是舞蹈,或者别的什么,它们都出 自同一部作品,有着共同的属性。
▪ 大众媒体在组织大众方面的特殊感召力决定了媒 介文化的魅力,媒介文化与商业的结盟决定了它 的市场占有率
▪ 在媒介文化时代,以往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各自 形成的条件和种种区分的界限正逐渐泯灭或被打 破
▪ 媒介文化一词的好处在于,了它意味着我们 的文化是一种媒介文化,说明媒体已经拓殖 了文化,表明媒体是文化的发行和散播的基 本载体,揭示了大众传播的媒体已经排挤掉 了诸如书籍或口语等这样的旧的文化模式, 证明了我们是生活在一个由媒体主宰了休闲 和文化的世界里。因而,媒体文化是当代社 会中的文化的主导性形式和场所。
众媒时代 (WE ARE MEDIA)
一个全新变革时代,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边 界”逐渐消弭,万物兼媒,人人兼媒体,大平台 上撒满了小碎片。跨屏跨介、去中心、去层级、 同步传播与人人表述是众媒时代的特征。
众媒时代 (WE ARE MEDIA)
数字媒体作品剖析 读后感
数字媒体作品剖析读后感数字媒体作品剖析读后感1本学期的数字媒体实务对我最重要的影响我想就是增强我对新媒体应用的认识,使我在生活的各个细节当中,都会注意运用数字媒体进行编辑加工,达成一定的宣传效果。
尤其在这门课程当中,我第一次开始学习了ps的应用技巧,出去课堂同学分享之外,我再私底下也有自学。
在这方面我的提升还是蛮大的。
期末的大作业,我和我靠谱的队友们合作完成了“中韩学生生活方式的对比”的微信平台推送。
在大作业的完成过程当中,我主要负责申请和维护微信公众平台,进行maka实际操作和发布等等内容。
虽然耗费了不少时间,但是看到小组作品的诞生我的心底里还是很开心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也发现了我对色彩的搭配,整体构图的感觉把握还是不够到位,给小组同学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此在这个方面我还有待改进。
另外,在摄影作业方面,我的表现也不够好,之前对摄影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虽然在这门课程当中收获了一些摄影技巧和理念,但是更多的能力还是要在实践当中提升。
我认为我的优势主要在于文案写作方面,因此我会在今后新双的学习当中,发挥我自己的优势并且通过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
同时,在这门课过程当中,我非常感谢蒋xx,金xx,吴xx同学和我的齐心配合,也非常感谢这门课给我带来了三个这么漂亮又靠谱的小伙伴,一学期的课程很开心,很充实!同时也希望在这门课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当中,刘老师能够更多增加技术方面教学的比重,减少小组展示的过程,会使得课堂更有效率。
毕竟很多同学来到这门课上,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学习各种图像音频视频编辑技术。
希望老师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更加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数字媒体作品剖析读后感2五月的花海,分外迷香。
在这一年中承上启下关键性的季节,我们相约武局党校,集中培训网络新媒体相关知识,总结过去工作经验,学习当下先进媒体知识,把握未来宣传工作要领,助力铁路媒体宣传工作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为服务铁路发展营造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口碑。
新媒体栏目分类
新媒体栏目分类一、科技新闻科技新闻是新媒体栏目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关注科技领域的最新发展和突破。
通过对科技创新、科学研究、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报道,科技新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科技进步的窗口。
二、互联网资讯互联网资讯是新媒体栏目中另一个重要的分类,它关注互联网行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通过对互联网公司、互联网产品、互联网技术等方面的报道,互联网资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互联网行业的窗口。
三、数字媒体数字媒体是新媒体栏目中一个重要的分类,它关注数字媒体技术和应用的最新发展。
通过对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数字媒体产业等方面的报道,数字媒体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数字媒体领域的窗口。
四、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新媒体栏目中一个热门的分类,它关注社交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应用的最新动态。
通过对社交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应用、社交媒体营销等方面的报道,社交媒体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交媒体领域的窗口。
五、娱乐新闻娱乐新闻是新媒体栏目中一个吸引眼球的分类,它关注娱乐圈的最新八卦和热门事件。
通过对明星、电影、电视剧、音乐等方面的报道,娱乐新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娱乐圈的窗口。
六、体育新闻体育新闻是新媒体栏目中一个备受关注的分类,它关注体育界的最新赛事和选手动态。
通过对足球、篮球、网球、田径等方面的报道,体育新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体育界的窗口。
七、财经新闻财经新闻是新媒体栏目中一个重要的分类,它关注经济和金融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通过对股票、基金、房地产、国际贸易等方面的报道,财经新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经济和金融领域的窗口。
八、健康养生健康养生是新媒体栏目中一个备受关注的分类,它关注健康和养生领域的最新资讯和健康知识。
通过对健康饮食、运动健身、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报道,健康养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健康和养生领域的窗口。
九、旅游资讯旅游资讯是新媒体栏目中一个热门的分类,它关注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的最新动态和推荐。
通过对国内外旅游景点、旅游线路、旅游攻略等方面的报道,旅游资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旅游领域的窗口。
“毕福剑言论不雅视频”网络传播框架分析
“毕福剑言论不雅视频”网络传播框架分析作者:杨唯汀来源:《新闻世界》2015年第12期【摘要】本文在搜集凤凰网发布的关于“毕福剑言论不雅视频”的相关报道后,对全部新闻文本进行分析,结合框架理论的相关内容,从新闻框架的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剖析网络媒体对事件发展的评价、态度和看法,进而得出新闻报道的框架。
【关键词】框架理论新闻框架新闻文本2015年4月,央视节目主持人毕福剑从央视节目中消失。
事件源于4月6日开始在网络上流传的一段视频。
毕福剑在好友聚餐时唱起了经典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选段,语气戏谑,还涉及对已故领袖大不敬。
这一段言论被录下来并发布在网络上,最后导致了其被停职。
一、理论阐述与研究方法近年来,新闻传播研究对于框架理论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美国学者盖伊·塔奇曼在《做新闻》中提出,“新闻是一种框架”,新闻框架就是新闻文本所呈现出来的某种模式化、固定化、普遍化的表达方式。
因此,“框架”是媒体在多篇报道中所呈现出的某种一致性的视角,或者是固定的报道模式。
由于概念的复杂多样,框架分析的方法也十分繁杂。
本文将借用台湾学者臧国仁在《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一文中的分类,从框架的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
利用搜狗新闻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选择2015年4月7日至9月这一时间段中凤凰网所有相关新闻报道作为研究的文本,从不同的层次进行新闻框架分析,进而分析其报道模式。
二、高层次结构:报道主题框架分析1、报道量报道量反映了媒体对一个事件的重视程度,越是重视的事件其报道力度也就越大。
“毕福剑不雅视频”引发大范围讨论是名人身上的特有现象,牵扯出名人隐私、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媒体必然对其进行关注和报道。
视频于4月6日发布于互联网,4月7日至10日逐渐进入讨论高潮,7月底之后事件沉寂。
在此期间,凤凰网共发布了32条相关的新闻。
其中4月8日至11日为集中爆发期,4月9日达到峰值,共11篇;4月13日以后偶见一篇。
网络媒体在宣传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网络媒体在宣传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录入:中共安县县委宣传部 aabb 2009-7-15 人气:2250近年来,中国网民以每月800至900万的速度增长, 近月,全国网民数量已经突破3亿,网民数量领跑全球。
中国目前庞大的上网人群,使得任何消息在网络上传播的速度和社会影响力都已经远远超过传统的报纸、电台、电视等传统的宣传方式,成为新的一种最大众化的媒体传播形式。
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在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网络媒体的特点网络媒体作为传播方式具有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特点。
一是网络媒体是智力媒体,使用的工具体系中采用了计算机这类智能工具,网络的发展也是依靠不断改进的知识和技术来实现的。
二是网络媒体是全球性媒体,覆盖地域广,传播速度快。
地理距离的阻碍不复存在,人类活动的空间变大,竞争成为全球化。
三是信息获取者真正主导传播过程。
信息获取者利用网络与信息创造者直接取得联系,改变了传统媒体把信息推给受众的局面,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择网络资源,于是受众可以决定什么是网络先锋,什么是网络垃圾。
二、网络的积极作用一是网络媒体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以及很高的信息共享度。
网络面对的是一个信息的海洋,普通的网络使用者都可以为互联网络提供信息,它承载信息的扩充性是无限的。
网络媒体可以依靠这些宝贵的资源,用“超链接”的方式将各方面的信息在允许的范围内收为己用,这种信息共享无疑大大丰富了网络媒体的信息量,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增强,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
随着网络媒体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优势体现得也就越明显。
二是网络媒体具有便捷检索性和互动性.人们在浏览互联网查阅信息时,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主动的查找信息资料,各取所需。
有了互联网,受众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者,甚至还可以借助电子邮件、BBS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回馈给传播者,这是网络媒体最突出的优势所在。
“网上无国界”,与互联网连接的主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只要你知道IP地址或域名,都可以访问任何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尽管它在地球的另一半。
媒体使用行为的自我剖析
媒体使用行为的自我剖析我的媒体使用行为习惯:手机:日均5.2小时电脑:日均4.5小时iPad:日均2.8小时书籍:日均1小时麦克卢汉早在50年前就曾说过,“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在大众日常生活中,受众接触不同的媒介有助于受众文化身份的认同。
或者在另一方面说,这是因为受众所拥有的文化身份的不同会影响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媒介选择,进而影响到受众对媒介选择的时长和频次。
媒介对社会发展、文化形成的影响力已经由媒介环境学派理论家们详尽论述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媒介对人的习惯的影响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开篇记录的日常媒介使用习惯中可以看到,本人使用手机这种媒介的时长在所有媒介中排行第一,进一步分析,主要使用该种媒介中用于聊天联络的即时通讯软件和用于了解不同信息的娱乐资讯软件,例如微博、抖音等等。
以手机作为主要媒介不仅仅是笔者个人的使用习惯,在大多数年轻人中均有此种与特定的社会文化相关的媒介习惯。
在当下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每条新闻或事件都可能通过网络的推波助澜迅速传播,在这种信息爆炸的环境中,大众处于担心遗漏信息或错过热点事件的焦虑中,所以无时无刻不在刷新、获取最新信息,以期减缓压力、“跟上时代”。
手机这个媒介,就以其独有的轻巧、便利、获取信息方便快捷且成本较低的优势,满足了大众的这种心理需求,顺势成为包括笔者在内很大一部分人的最常使用媒介。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人们总是感到孤独。
按理来说,人们的生活条件已经得到改善,也有一定的自由时间进行社交、参与感兴趣的活动,精神应该得到很大程度地充实才对,为什么孤独感这么常见呢?这是因为大众媒介方式的改变,相比于传统人与人、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使用手机媒介的习惯越来越普遍。
缺乏真正了解自己、愿意花时间倾诉倾听的对象,避免可能出现的冷场、尴尬,或者忙于生活琐事身心疲惫……所以,大众就需要手机这种能及时排遣孤独感、转移注意力的工具。
计算机媒体分类
计算机媒体分类:
计算机媒体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媒体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媒体的呈现方式,媒体可以分为动态媒体和静态媒体。
动态媒体是指能够在特定时间内改变自身状态的媒体,如动态图像、视频和音频等;静态媒体则是指不会在特定时间内改变自身状态的媒体,如文本、图片等。
根据媒体的存储介质,媒体可以分为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
纸质媒体是指以纸张为载体的印刷品,如报纸、杂志等;电子媒体是指通过电子技术手段进行传播的媒体,如电视、广播、电影等;网络媒体则是指基于互联网进行传播的媒体,如网站、社交媒体等。
另外,根据媒体的传播方式,媒体可以分为单向传播媒体和双向互动媒体。
单向传播媒体是指信息从媒体向受众单向传播的媒体,如报纸、广播等;双向互动媒体则是指信息在媒体和受众之间进行互动传播的媒体,如网站、社交媒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广纳网络民意,完善政府决策 政府官员在网上露面。官员对于网络有一个从轻视、延误到震 撼、被动介入的过程,采取合作姿态。 大河论坛 洛阳城事 建议帖 2、重视网络举报,开辟反腐新途径 视频 实名上网,网络反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了2009年77 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发现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 注的有23件,约占全部事件的30%。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 行 的《中共党建辞典》将“网络反腐”一词收录其中,这是网络 监督在反腐败中的作用得到中央高层认可的一个重要标志 性 事件。《人民日报》发表《党政官员,直面网络时代(刊载于 2007年8月14日《人民日报》)中称互联网为堵不得的信息渠 道,以及《一位网民与市委书记的两次约见》《宿迁干部集体 “开博”》。
顺口溜
• 一张老脸,三年不换 • 内容陈旧,文件过时 • 看过后悔,错则误事 • 现代工具,纯当摆设
• (四)政府如何运用网络 • 背景: • 我国社会政府机构面临严重贯彻危机,中间梗 阻,造成贯彻不力,损害中央权威,降低民众社会 信任,“不好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 • 网络传媒催生了网上公共信息平台和舆论监督 机制。一些网络媒体通过开设民众舆情收集、热线 服务、市长信箱等栏目,及时转到政府,与突发性 事件互动频繁,通过专家咨询、部门解答、领导批 示等方式,反馈到民众。 • 网络已成为中国特色的公共领域,有助于形成 一定的社会共识。网络争论是一个持续过程,网民 应产生自我约束意识,发表网络意见需要负责任、 有理性和反思精神。
第三讲 网络媒体分类(广义)
• 3.1 网络媒体的优势与不足 • 网络媒体,一是指利用网络这样一种媒介从事新闻与信息传 播机构或个体,二是指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网络。网络主力 的结构性要素是,有传统媒体背景的网站、商业性新闻网站 和网民。 • 一、优势 • 1、超越时空限制 • 时效性、报道数量,适合突发事件报道 • 2、海量信息 • 数据库,作为信息平台 • 3、多媒体数字一体化的信息传播 • 方便获得信息,对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带来影响• • • •源自• • • • • • •
3.2 网络媒体类型 一、个人网站 ㈠定义 指个人(大多是一些因特网爱好者)在网上设立的站点, 利用业余时间从各种信息源中寻找有价值的资料,大多挂 在提供个人主页空间服务的商业站点上,以获得别人的肯 定或寻找某种机遇,体现设立者的个人兴趣和爱好,或发 财目的。比如,姚明 菜青虫 ㈡特点 1、平民化 对访客有感染力,精致、深度,融入自己的思想性格,满 足明确类型用户的明确需求 菜青虫之家 2、缺少充足的时间和资金 购买廉价空间服务的质量不好,影响使用心情 3、缺少团队合作和技术含量 崔宏远个人工作室 中小网站通常都是兼职维护,没有专人团队24 小时管理
• ㈠含义 • 指政府有效运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创新政府治理和服 务,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为政府机关、企业等提供 自动化信息服务,建立虚拟政府,即跨越时间、地点、部 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电子化政府的应用主要有,电 子商务、电子采购及指标、电子福利支付、电子邮递、电 子资料库、电子化公文、电子税务、电子身份认证。此外, 政府官员也通过开博客进行‘网络问政’。上网察民情, 更需下网解民忧,这是网络民主兴起的重要表现。 • 例如,湖北省人事考试网 网上投诉 • ㈡作用 • 1、加强了政府系统与民众的联系和交流,削弱了政府官僚 体系 • 如,2008年,湖南省株洲市纪委出台中国首个网络反腐办 法——《关于建立网络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的暂行办法》。
• ㈢现状 • 据 CNNIC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域名总数下降为1121万,.CN在域 名总数中的占比从80%降至 64.7%。另外,网站数量也由 一月份的323万降为279万,减少了44万。这是自2006年 统计以来,中国域名数量首次出现下降。 • 1、当下网络监管中,中小网站缺乏社会资源而抗风险能 力不足 中国站长论坛 • 2、扫黄风暴 • 个人网站的备案和监管更加严格,包括交互类、新闻类、 视频类、药品类、音乐类、博客类,无广电网络视频许可 证的中小影视网站无法在内地备案。 • 3、提供服务器的服务商切断服务器 • 由于站点属于起步阶段,基本靠内容留住人气,一旦遭遇 突然关站,导致用户长时间无法浏览站点,人气损失很大。 因此,出现海外托管服务,如香港IDC200M空间的服务 器价格为258/12个月(500元),新世界和电讯盈科(原 香港电讯)基础运营商,拥有自己的铺设的物理链路和国 际出口,系统比较稳定,相对贵些,服务一般。
• • • • • • • • • • •
4、交互性 信息的传者和受者,受者和受者的交流更容易加强 5、小众化、个性化服务功能 用户可按照自己的需求来控制获得信息的顺序,进 行有效的反馈,控制传播内容 二、不足之处 1、缺乏严谨性 网络媒体在导向的把握、事实的把握和语言文字的 运用上易出错,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公信力易产生 怀疑。 2、缺乏深刻性 尚未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的网络新闻采编队伍。 3、新闻公信力低 4、技术依赖性强
• 2、政府网上向公众公开名称、职能、机构组成、 办事章程等 • 3、公众行使对政府的民主监督权利 • 4、政府内部联系,并向属下作出指示、指导工作 • 例如,湖北省财政厅公众网 • ㈢问题 • 政府网站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管理混乱无序、内容 更新不及时、服务功能不健全、发布信息无时效, 政府网站形同虚设。 • 1、网络安全 • 2、网上个人隐私权保护 • 3、许多网站缺乏必要维护更新
二、电子化政府(网络与政治)
• 导入: • 1993年戈尔在国家竞争力的评论中首次提出要实现政府信 息化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政府上网、实施电子政务的热潮高。 大众传媒在塑造舆论时,常把电子化政府理解为网络政府或 政府上网。实际上,电子化政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政府 管理中的应用程度在不断变化和扩展。 • 七八十年代,办公自动化主要指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处理 办公室内部业务,偏重于文件的制作、传送和储存。80年 代,管理信息系统是适应管理者决策和有效履行职能的需要 而建立的信息加工和处理系统,重点是支援决策和满足政府 管理职能对适时、准确、相关信息的需求。 • 90年代,提出电子化政府或网络化的政府管理,主要指在 政府内部行政电子化与自动化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等信息与 通讯技术,连接政府各单位以及各资料库,整合各系统,建 立电子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通过政府网 络体系的建立,为社会公民提供信息和其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