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有关时间的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时间的计算(3)-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时间的计算(3)-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时间的计算(3)-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用普通计时法表示24时计时法;会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2.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方法。

2. 区分上午的时刻与下午的时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学习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出示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对照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

- 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总结两种计时法的相互转化方法。

- 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教师总结并给出正确答案。

(2)区分上午的时刻与下午的时刻- 出示几个具体的时间点,让学生判断它们属于上午还是下午。

- 引导学生发现,上午的时刻与下午的时刻在24时计时法中的表示方法相同,但在普通计时法中需要区分。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表示以下时间:- 上午7:30- 下午3:00- 晚上8:30(2)让学生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以下时间:- 19:00- 12:00- 16:304.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布置作业(课后作业)- 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表示自己一天中的三个重要时刻。

-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相互转化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时间的计算。

六、板书设计1.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方法。

《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时间的计算》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包括时、分、秒,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实际计算的能力,包括加减乘除运算。

3. 引导学生通过时间的计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3. 时间加减乘除运算4. 实际问题解决教学重点:1.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2. 时间加减乘除运算教学难点:1. 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2. 时间加减乘除运算的熟练运用教学准备:1. 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2. 教学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时间知识,如时钟的认读、时间的表达等。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时间是如何计算的么?”引起学生对时间计算的思考。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通过实例,讲解时间加减乘除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3. 引导学生进行时间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时间计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实际应用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时间计算知识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通过时间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所学的时间计算知识进行总结。

2. 强调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时间计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时间计算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时间的计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关注的细节: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小学数学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时、分、秒)一等奖创新教案

小学数学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时、分、秒)一等奖创新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时、分、秒)一等奖创新教案解决问题(时、分、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第5 页例2 【教材简析】教材通过一个生活常见的例子“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在探索求经过的时间过程中,列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的知识,并初步掌握了简单的时间换算,知道了1 时=60 分,同时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历探索求经过时间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掌握各种有关时间的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主题图,从图中找出求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所需要的信息。

观察钟面,得出小明离家时间7:30 和到校时间7:45。

二、探究新知,分析解答(一)阅读与理解,理解“时刻”和“经过时间”。

将7:30 和7:45 放在同一个钟面内观察,这两个时间所在的位置表示时刻,而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表示两个时刻经过的时间。

(二)分析与解答,体会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1.方法一:数格子直接数钟面上的格子,从7:30 到7:45,分针走了3 个大格是15 分钟。

直接数时间轴上的格子,从7:30 到7:45,一共有3 小段,经过了15 分钟。

2.方法二:计算: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计算时,因为两个时刻都是7 时多,可以直接用分钟相减,列式是45—30=15(分)。

(三)回顾与反思,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检验:用“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来检验。

回顾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三、基础练习(一)已知每个钟面的具体时间,求相邻两个钟面的经过时间。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与数学》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与数学》教案三篇

【导语】“时间与数学”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的最后⼀个内容,是根据学⽣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学⽣的⽣活实际设计的⼀系列数学活动情境。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法:在观察⽐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步提⾼观察能⼒和发现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的观察能⼒和开放性思维能⼒。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在观察⽐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步提⾼观察能⼒和发现的能⼒。

教学⽅法: 观察、交流 教学准备: 投影、挂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学⽣活动⼆次备课 ⼆、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领会情境中的问题 奇思的⽗亲每天⼯作3天休息⼀天,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母亲每⼯作⼀天休息1天,你⼜是怎样理解呢? 2、让学⽣按要求在⽇历上分别标出⽗亲、母亲、奇思的休息⽇,可以分别⽤不同的符号表⽰,然后进⾏反馈。

3、进⼀步引导学⽣:根据奇思⼀家3⼝的休息⽇,我们还能知道什么? 三、⽇历中的规律 1、观察⽇历可以先看上下,再看左右,然后再看对⾓线上的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历表中的4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的发现 3、观察⽇历表中有阴影的9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4、你还能在⽇历中找到什么规律?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篇⼆ 教学⽬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的⽣活都是有规律的。

每天我们到⼀定的时间就会做⼀定的事情。

在这样的作息时间⾥就存在这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有兴趣研究吗? ⼆、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飞飞的⽗亲是⼀名⽕车司机,每⼯作3天后休息1天。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时、分、秒《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时、分、秒《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时、分、秒《解决问题》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时、分、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2. 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1.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2. 运用时、分、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图片演示时间单位时、分、秒的关系。

3.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交流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时间有关的图片,如钟表、日历等,引导学生关注时间。

2. 提问:你们知道时间有哪些单位吗?学生回答:时、分、秒。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通过实物或图片演示时间单位时、分、秒的关系。

3. 举例说明时、分、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强调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方法。

2. 举例说明时、分、秒换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强调运用时、分、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设计一些与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1.2时间的计算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1.2时间的计算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1.2时间的计算人教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包括时、分、秒,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会使用钟表来读取和计算时间。

3.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时间的计算,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时间单位时、分、秒的认识和换算。

2. 钟表的读取和计算。

教学难点1.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2. 钟表计算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时间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 演示法:使用钟表模型,演示时间的读取和计算。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时间的计算方法。

4. 互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时间场景,如起床、上学、吃饭等,引导学生关注时间。

2. 提问: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吗?我们是如何知道时间的?二、新课导入1. 介绍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2. 讲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3. 利用钟表模型,演示如何读取和计算时间。

三、课堂练习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答案,重点讲解易错点。

四、巩固提高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时间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 强调钟表读取和计算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时间的运用,与家长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演示、练习和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了时间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学会了使用钟表读取和计算时间。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热烈,教学效果良好。

但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计算经过时间- 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计算经过时间-  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计算经过时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经过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经过时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经过时间的基本概念2. 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3. 经过时间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经过时间的概念,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实例导入,例如:小明从家出发去学校,走了20分钟,到达学校的时间是8:00,问小明从家出发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小明从家出发到学校的时间,引出经过时间的概念。

2. 讲解经过时间的概念- 经过时间:从一个时间点到另一个时间点所经过的时间。

- 举例说明:小明从家出发到学校用了20分钟,这20分钟就是经过时间。

3. 讲解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方法一: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得到经过时间。

- 方法二:开始时间加上经过时间,得到结束时间。

- 方法三:结束时间减去经过时间,得到开始时间。

4. 演示计算经过时间的实例- 出示多个实例,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方法计算经过时间。

- 例如:小红从家出发去图书馆,用了30分钟,到达图书馆的时间是10:00,问小红从家出发的时间是什么时候?5. 练习计算经过时间-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计算方法。

- 例如:小明从家出发去公园,用了40分钟,到达公园的时间是下午3点,问小明从家出发的时间是什么时候?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经过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强调计算经过时间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7. 布置作业-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讲解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和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案(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针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段目标,结合教材求经过时间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1.明确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分清时刻与时间段。

学生已经对时、分、秒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几秒,因此在教学例1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牢牢记住已经掌握的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同时让学生通过具体生活情境理解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2.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借助钟面模型,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钟面,帮助学生理解经过的时间,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交流探究找到解题方法,即“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教师准备 PPT课件、钟表学生准备钟表模型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出示PPT课件)1.出示复习题。

(1)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有( )个小格。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1圈是( )分钟。

(3)1时=( )分(4)1分=( )秒2.出示古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交流:这是一首描述什么的古诗?你是怎么知道的?(2)小结:这是写珍惜时间的诗句,光阴就是时间。

3.揭示课题:时间的计算。

⊙探究新知1.学习例1。

2时=( )分想:1时是60分,2时是60分加60分,即120分。

做一做。

(1)5时=( )分,怎么想?[用5个60连加的方法;也可以这样想:在120分的基础上再加3个60分,即120+180=300(分)](2)( )时=240分(3)3分=( )秒(4)4分=( )秒设计意图:例1比较简单,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时间的计算。

《时间的计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时间的计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时间的计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概念:时、分、秒的认识。

2.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1时=60分,1分=60秒。

3. 时间计算的应用:实际问题中的时间计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时间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谜语、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时间的概念,让学生认识时、分、秒,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换算教学:通过讲解、举例,让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方法。

4. 实践环节:设计时间计算题目,让学生动手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环节:讲解时间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环节: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时间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布置相关的时间计算题目,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2. 拓展作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时间现象,提出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3. 定期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时间计算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时间的概念,熟练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时间计算,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换算教学”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换算的关键,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换算教学换算教学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时间的本质和时间的精确度量。

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三篇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7:10-7:30 起床.刷牙.洗脸;7:40-8:20 早锻炼;8:30-9:00 吃早饭;9:00-_:00 看书.做作业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1)分组学习.(2) 集体交流.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 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1)学生尝试练习9:00-_: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2)交流计算方法:_时-9时=2小时.3.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1)明明从7:40到8:20进行早锻炼用了多少时间呢? 出示线段图.师: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早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锻炼的时间. 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早锻炼的时间吗?(7:40-8:40用了一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3)练习: 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几十分钟?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做这几件事情用了几十分钟吗?你是怎么算的?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1.想想做做1:图书室的借书时间. 你知道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 学生计算.(1)学生尝试练习,交流计算方法.(2)教师板书.2.想想做做2.(1)学生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3.想想做做3.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4.想想做做4.(1)学生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5.想想做做5.(1)同桌交流.(2)集体交流.(3)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2.看来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时间的知识,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体会到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你还想知道有关时间的其他知识吗? 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5页〝你知道吗〞的内容.师:那你知道其他有关时间的知识吗?(学生提问) 其实这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从课外书.电视上和网络中去搜集更多这方面的知识.3.布置作业.(1)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2)用24时记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4.出示本课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这节课的时间.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范文二教学目标:1.知道时间可以分钟面时间.经过时间两个方面,从而正确把握有关时间计算的概念.2.正确计算一天之内的经过时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 认识两种时间概念:1.我们学习了两种记时法,老师这儿有一句关于时间的话,来看一下:妈妈上午8时,上班一天工作8小时.(板书:8时.8小时 )(1)读一读,问: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请你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2)教师要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加以规范:8时:它表示上午的一个时刻,那时我们正在上课,它还可以写成8:00;8小时:它指的是一段时间.出示钟面(画一画)指出:8时,是表示的某一时刻,用〝时〞来说,它是一个钟面时间.(板书:钟面时间时 )而8小时,是从8:00开始数8个小时,到下午4时下班,这一段时间里经过了8个小时,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时刻.) (板书:经过时间小时)(3)指板书说:时,一般是指钟面上的几时,它表示的是钟面时间;小时,它一般表示的是从某一个时间开始到另一个时间结束,它是一个经过时间. (用点●和箭头在钟面旁加以区分)2.判断,仔细听老师说的话,想:这是钟面时间还是经过时间?老师晚上10时睡觉;老师晚上睡10小时.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通过一些钟面时间来简单地算经过时间.二.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1.出示:老师今天早上7:00上班,一直到中午_时下班,上午要上班几小时?(1)出示题目:这里的早上7:00.中午_时是什么时间?问题求上午要上班几小时是什么时间?(2)学生计算.(3)交流:用什么方法比较好? (实物投影反馈)板书:_-7=4(小时)_:00-7:00=4(小时)讨论:4的单位是时?还是小时?可以写成4:00吗, 为什么?(4)结:像这样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直接用后面的几时减前面的几时.2.王师傅上午7:30上班,中午_:00吃饭,他上午工作了多少时间?(1)独立思考(2)全班交流,说说怎样计算:要求的是什么时间?(经过时间)还能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吗?你是怎么减的?教师借助0 24小时图帮助学生理解.体会不同方法.7:30 10:30 3小时,再加30分钟,是3小时30分7:30 _:30 4小时,再减30分,是3小时30分教师重点介绍横式书写方法,先减分再减时,分不够减想时借1作60._:00(10:60)-7:30=3小时30分3.练一练:同学们下午1:00开始上课,下午4 :25放学,同学们下午在校有多长时间?三.综合练习1.想想做做第2题示图,补充银行营业时间:上午8:30 下午5:00(1)计算每个商场的营业时间说说所标内容是什么意思?尝试练习(2)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计算每个商场的营业时间的?(3)比较得出结果师结:用普通记时法表示时,若两个时间都在上午或下午,就可以直接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若两个时间,一个在上午,一个在下午,就要把下午的时间先化成24时记时法,再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四.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求经过时间只要怎样计算?该注意什么?(单位;下午时间转化成24时记时法;退1作60来计算)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范文三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时间的问题.教学对策:以口答为主,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借助直观的线段图或钟面帮助理解,相互启发,体会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时间.教学准备:节目预报表.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24时记时法:出示节目预报:节目预报上午8时50分金色的童年上午9时30分儿童英语下午2时六一剧场下午4时美术星空下午4时40分七巧板晚上6时30分大风车晚上7时新闻联播你能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吗? 同桌两人练习.出示节目预报表.二.新授:1.这是小红暑假一天生活中的部分时间安排记录表,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出示:6:30 起床7:00 7:30 吃早饭7:30 8:00 做家务8:00 9:00 做作业9:00 _:00 到新华书店购书_:00 _:20 吃中饭_:20 _:40 饭后休息_:40 _:40 午睡_:40 _:00 在家休息片刻_:00 _:30 游泳馆游泳_:30 _:20 看电视┈┈2. 小红的生活活动有些是从整时开始整时结束,有些是从几时几分开始到几时几分结束,你能将上面的活动时间按这样的情况分分类吗?(引导学生将活动时间分成三类:1)整时整时2)几时几分几时几分(几分是一样的)3)几时几分几时几分(几分是不一样的)3.你能算出小红什么活动所用的时间?你是怎样计算的?同桌或小组讨论.4.小结交流计算方法.整时的比较容易理解,只要用后面的时刻减前面的时刻,_-_=2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一样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不一样的,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计算可借助钟面图或借助线段图.有两种思路:例_:30 _:20 看电视(1)先算从_时30分到_时是30分,再算从_时到_时20分是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钟.(2)先算从_时30分到_时30分是1小时,_时30分与_时20分比,超过了10分,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10分=50分.三.练习:1.节目预报表(1)回到复习的节目预报表(24时记时法)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看的节目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播放了多少时间? 交流汇总.2.书上53页想想做做第1题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交流怎样想的.有两种思路:(1)分别算出上午和下午各有多长时间,再加起来._:00到_:30是1小时30分,_:40到_:00是1小时20分,合起来是2小时50分.(2)先算_:00到_:00是5小时,再从5上时中减去不借书的一段时间_:30到_:40是2小时10分,所以是2小时50分.四.小结:(略)板书设计: 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_-_ = 2 口答:播放了2小时.想:从_时30分到_时是30分,再过20分是_时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重要地位.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小学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一堂好的数学课,当然应当生动.有趣,课堂活跃,吸引学生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但这仅仅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合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一起看看。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一天的时间》教案(精选10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一天的时间》教案(精选10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一天的时间》教案〔精选10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一天的时间》教案〔精选10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一天的时间》教案篇1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2、程与方法:借助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3、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某一时刻。

教学难点:知道晚上12时既是24时又是0时。

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学法教学准备:钟面模型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1、师:上个星期六,我有个外地来的朋友来咱们这儿旅游,他提早一天已经买来了车票,第二天9点到西安我听了很快乐。

第二天我一大早起来,9点以前赶到火车站,结果等到很久也没等到这位朋友,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猜猜看。

2、正如同学们所猜,我这位朋友买的是晚上9时到西安,闹了个小误会,那么,一天中终究有几个9时?你有方法防止这种误会吗?3、老师板书:晚上9时上午9时4、师:我知道了,大局部同学都是在时间前面加上上午、中午、晚上这些表示时间的方法来区分两个不同的学生说说晚上9时是怎样变成21时的?时刻。

这种方法教普通记时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记时法,他比普通记时法更简单,它叫24时记时法。

二、探究新知1、关于24时记时法你还有什么问题吗?2、看书。

3、自学反应。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一天有多少小时?在一天里时针要转几天?新的一天是从什么什么时候开场的?4、接下来我们看看一天时间是怎样过去的?三、课堂总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怎样计算经过时间?在书上找一找,可是你能不能从书上找到你需要的答案。

把自己认识重要的句子画下来。

学生自由反应。

四、作业设计完成数学书71页的2、3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一天的时间》教案篇2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经历,认识24时记时法,使学生发现和理解24时记时法与12记时法之间的联络与区别。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精选6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精选6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精选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篇1第一课时: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引导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多种感官参与,帮助学生建立“1秒”概念;2、创设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几秒”,并从中培养学生估算时间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现“1分=60秒”;3、通过对秒的体验、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景导入同学们,在今年十月一日国庆节这一天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把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让我们再重新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火箭马上就要发射了,我们一起跟着倒计时。

)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所有中国人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所以同学们才这么激动和兴奋。

同学们,我们刚才倒数的5、4、3、2、1用的什么时间单位?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需要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这个时间单位。

板书:秒的认识。

对于秒这个新朋友,你了解多少?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用秒来计时的?二、学习新知:1、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秒,咱们看看钟面上哪根针是表示秒的?请看大屏幕,叫什么针?秒针是什么样的?同桌互相说说看。

这根最细最长走的最快的针就是秒针。

秒针是怎么走的?(一小格一小格的走的)秒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呢?(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多说几遍。

板书。

咱们再来感受一下一秒你能不能用一个动作一个手势来表示1秒这个时间呢、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2、一秒的价值。

一秒很短一下就过去了,其实1秒钟能干好多事情呢。

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看一看。

想不到吧,短短的一秒钟那么有价值,不仅如此有时候一秒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第2课时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第2课时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认识,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换算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换算: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2. 时间的计算:时间的加减法计算。

3. 时间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认识和换算,时间的加减法计算。

2. 教学难点:时间的换算及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时间的换算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理解时、分、秒的概念。

讲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等。

(2)时间的计算通过举例,讲解时间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如:2小时30分钟 1小时20分钟=3小时50分钟。

(3)时间的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时间换算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如:小明每天上学需要30分钟,他从家出发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时间的换算及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时间的应用,举例说明。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时间换算及计算方面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时间的换算及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时、分、秒——解决问题 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1时、分、秒——解决问题 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教案标题:1时、分、秒——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时、分、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时、分、秒的认识。

2.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3. 运用时、分、秒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时、分、秒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火车时刻表、电影播放时间等,引导学生关注时、分、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时、分、秒的概念(1)讲解时、分、秒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它们的意义。

(2)引导学生观察钟表,了解时、分、秒的表示方法。

3. 学习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1)讲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等。

(2)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4. 解决实际问题(1)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需要多长时间,让学生运用时、分、秒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的重要性,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时、分、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时、分、秒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价学生对时、分、秒换算的掌握程度。

3.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灵活运用时、分、秒进行计算,以及是否能合理安排时间。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2.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时、分、秒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7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7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7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

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

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 1分=()秒 4时=()分 9分○9秒 36分○2时5分=()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三、全课总结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四、布置作业“练习一”的第10、11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练习课,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

学生在倾听与表达中,可以学到的时间计算方法,体验到将数学知识应用与生活的快乐。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解决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时间的计算(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1.会解决有关时间的实际问题,会计算经过时间。

2.培养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前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解决有关时间的实际问题,会计算经过时。

教学难点会区分经过时间和时刻,以及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建立时间观念。

1.谈话:大家喜欢听音乐吗?我们来一起欣赏一首歌曲吧。

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2.你们从刚才的歌里知道了什么?预设:关于时间的;时间过得很快;要珍惜时间。

3.小结揭题:大家听得很认真,发言也很精彩。

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有关时间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在课堂上珍惜时间,认真听讲,积极动脑思考,尽快的掌握新知识。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自主探究,体会经过时间算法的多样化。

1.创设情境:多媒体出示教材第5页例2的情境图2.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从中能够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3.提出要求: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请你独立思考,将自己的思路写在练习本上。

4.暴露资源方法一:借助钟面数格的方法。

观察钟面分针从数字6走到数字9,走了3个大格,是15分。

方法二:计算法。

因为都是7时多,我直接用45-30=15(分)方法三:7:30过15分钟就是7:45,因此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

方法四:画图法。

....7时30分35分40分45分5.组织研讨:你能看的懂同学们的想法吗?6.提升认识:1)大家说的真好!这么多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好呢?说说你的理由。

归纳:大家认为用算式计算比较方便,以后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还可以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的计算)2)解答的正确吗?示解题步骤:回顾与反思学生说是如何检验的的?说说方法。

小结:检查是我们数学学习中的好方法,7.练习1)能用今天学习的方法解决吗?2)你是怎么算的,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时间的计算年级:数学三年级教材: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1. 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时间计算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时、分、秒的换算。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时钟模型或实物。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时钟,让他们说出时钟的三个指针分别代表什么。

2. 提问:我们知道一天有24个小时,那么一个小时有多少分钟呢?一分钟有多少秒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通过课件或黑板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3. 举例说明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一部电影播放时间为1小时50分钟,那么这部电影播放了多少秒呢?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呢?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用所学知识,计算自己每天上学、放学所需的时间,并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

2. 请学生用所学知识,计算一部喜欢的电影或动画片的总播放时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时、分、秒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时间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教师应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1 时、分、秒(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 时、分、秒(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时、分、秒年级:三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2.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能够正确读取时间。

3.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时、分、秒的认识及换算关系。

2. 时钟的读取方法。

教学难点:1.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时钟读取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 时钟模型或挂图。

2. 时钟学具(学生人手一份)。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会用到时间,比如上学、放学、吃饭、睡觉等。

那么,你们知道我们是如何计量时间的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通常使用时钟来计量时间,时钟上有三个指针,分别表示时、分、秒。

二、探究新知(20分钟)1. 认识时、分、秒(1)教师出示时钟模型或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时钟的三个指针。

(2)学生交流观察到的时针、分针、秒针的特点。

(3)教师讲解:时钟上的时针、分针、秒针分别表示时、分、秒。

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分针指向几,就是几分;秒针指向几,就是几秒。

2. 时、分、秒的换算关系(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时钟,发现1时=60分,1分=60秒。

(2)学生举例说明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3)教师总结: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时=60分,1分=60秒。

三、实践运用(15分钟)1. 教师出示时钟学具,指导学生读取时间。

2. 学生分组练习读取时间,互相交流。

3. 教师选取几名学生汇报练习成果,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时、分、秒的认识及换算关系。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认识了时、分、秒,知道了1时=60分,1分=60秒,还学会了读取时间。

二、实践运用(20分钟)1. 教师出示时钟学具,指导学生进行时间读取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初步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2.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3. 情感目标: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1. 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具、学具:
投影仪、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创设情境。

1)同学们外出旅游时都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2)投影出示一张从北京到石家庄的火车票。

3)观察火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下午14时40分从北
京坐火车,17时45分到达石家庄)
4)根据你所了解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做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板书)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
的时间计算
(板书:时间的计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

2:20和2时20分
A:2:20是指晚上2:20或下午2:20那一刻。

即这2:20表示时刻
B:2时20分是指某一活动经过的时长有2小时20分。

即这2时20分表示时间。

这是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慢慢自己总结。

2. 学习简单的时间计算。

(1)出示例题。

一列火车本应 11 : 40 到达,现在要晚点 25 分钟。

它什么时候到达?
(2)读题,理解题意
(3)重点词语:“晚点”是什么意思?
(4)思考如何列式,注意什么?
11:40+25分=12:05
答:
(5)检验后作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小明从家到学校至少要25分钟,学校8:10上早自习,小明要在什么时候前出发才不会迟到?
8:10-25分=7:45
答:
2:一场电影从14:30开始放映,放到16:10结束,这场电影放了多长时间?
16:10-14:30=1时40分
答:
对比以上两题,你有什么发现?在今后作业中我们该注意哪些地方和细节?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