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2020年考研真题试题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2020年考研真题试题

中国美术学院2020考研分数线已公布

中国美术学院2020考研分数线已公布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 要求(学术学位类).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 要求(专业学位类) 备注: *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一区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 二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工学照顾专业:力学[0801]、冶金工程[0806]、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水利工程[0815]、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矿 业工程[0819]、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核科学与技术[0827]、农业工程[0828]。 *中医类照顾专业:中医学[1005]、中西医结合[1006]。 *享受少数民族政策的考生:①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且毕业 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 本科毕业生考生;或者②工作单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定向就业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

*工程照顾专业:冶金工程[085205]动力工程[085206]水利工程[085214]地质工程[085217]矿业工程[085218]船舶与海洋工程[085223]安全工程[085224]兵器工程[085225]核能与核技术工程[085226]农业工程[085227]林业工程[085228]航空工程[085232]航天工程[085233] *临床医学中医类照顾专业:中医内科学[105118]中医外科学[105119]中医骨伤科学[105120]中医妇科学[105121]中医儿科学[105122]中医五官科学[105123]针灸推拿学[105124]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105125]中西医结合临床[105126] 近日,教育部公布《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招生主管部门和研究生招生单位严格执行《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切实做好复试录取工作,提高研究生招生选拔质量,同时加强规范管理,确保公平公正。 教育部要求,招生单位在复试中要坚持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着力加强对考生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考查;注重考生一贯表现,既重视初试成绩,也重视既往学业表现和潜在能力素质;要充分发挥和规范导师群体在复试选拔中的作用。同时,2015年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将继续加强规范管理,深化信息公开,招生单位须在本单位网站对所有拟录取名单公示不少于10个工作日,并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平台”(网址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总结实践经验和群众创造、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理论创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掀开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新的光辉篇章。新中国成立后,党把工作中心转向城市,成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设想,第一次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确立社会主要矛盾,提出了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强大国家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事关社会主义生存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近期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强调以人为本为核心,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一次创新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回顾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进入小康、走向繁荣的历史轨迹,每一步都深深地留下了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烙印。二、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成功探索9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播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年又一年地坚持下来,一代又一代地发展下去,一次又一次地飞跃起来,不断走向新的境界,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分不开,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无限忠诚分不开,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求实精神和创新意识分不开,与创造性地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分不开。90年间,中国共产党对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1.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有效地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首先提出并实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任务,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天地,确立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领域,开启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 高度,再次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要求,在深刻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基础上,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从新的高度和新的视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和实践觉醒。90年间,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想,化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新空间,化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化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新纪元。 2.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理论品格,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同当前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才能拓宽马克思主义的新视野,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新内涵,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理解和认识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就明确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虽然可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崭新武器,却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还需要做到将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也就是如何认识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最终在党的七大上,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客观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古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古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结智慧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时,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家安设的理论也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这个“承”和“进”恰恰就体现在这些新的思想、观点和论断上。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二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也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共同的理论基础。同时,他们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绝不意味着贬低或抛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是体现和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代中国又有了新的成果,体现和强调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悲惨现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悲惨现状 在写下这篇文章之前,有几句话需要事先声明,在我写下这个题目之时,我的内心其实有一丝惶恐,因为这个题目看起来是如此不和谐,带点愤世嫉俗,带点哗众取宠,甚至带点反动的意味。但在一篇有些偏激的文章背后的我却并不反动,只是感于现状,不得不说。因为,当我在写这样一篇涉及政治的课堂论文之时,却有那么多顾虑,这正是中国的现状,也正是我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悲惨的初始诱因。总而言之,我之所以以一个如此的标题写下一篇如此的文章,是因为我爱中国,但中国不该是如此。 以下为正文: 既然要讨论一个题目,必然先得明确题目的意思,本文的题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悲惨现状》可拆分为三个名词与一个形容词,分别为马克思主义、中国、现状和悲惨。 首先解释“马克思主义”,参考课本第二页得:“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后又有解释:“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由上可知,马克思主义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领导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似乎可以用武侠小说中的一句话:“得马克思主义者得天下”,但归根结底,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主义、一种哲学流派,众多哲学论点之中的一种而已。插句题外话,在我看来,哲学是最有用也是最无用的学科,有用之处不用多说,它是万事万物的本质,而无用之处则在“知行合一”四字,知易而行难,知而不行,又有何用? 回归主题,继续解释中国,这是个没有也不能有什么异议的,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也。 之后便是现状,在此文中即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现状。如何呢?看起来可谓是风光无上的地位崇高。坐在这个教室中正奋笔疾书的几十个人就是最好的例证了。但在这表面的风光之下却是题中的那个形容词——悲惨。何谓?下文解释: 悲惨现状之一——高高在上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地位过高正是其悲剧的源头。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在前文谈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时就已经提到,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仅仅只是众多哲学理论中的一种而已,也许它是最科学、最有指导意义的,但也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即任何一种学说都只有在不断地被讨论、被批判之中才能成长、完美。但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却失去了这种被批判的“权利”。这当然不是说在中国不能议论马克思主义,(事实上我怀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论文搞不好是全世界最多的),而是指在中国论马克思主义时只能站在一个立场一个角度之上,论来论去也只能是符合官方定义的论调,否则就是不科学的,有局限性的。甚至在引入外国学者的观点时,也要在最后加上几句:此种观点虽有可取之处,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云云。 以上做法用四字概括就是“唯我独马”。只有中国官方定义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最科学最正确最接近马克思本意的马克思主义。这对于一种学说而言,无疑是悲惨的,其进步的空间被扼杀了。君不见,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可还有能与孔孟相比肩的学者?儒学可有与时俱进? 悲惨现状之二——不被信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试题及答案 转自安徽立知教育 6.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实行改革开放c.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D.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做出科学评价的历史文献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8.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 ) A.改革开放B.实事求是 C.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9.邓小平首次正式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的是( ) A.党的十三大报告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党的十四大报告 D.党的十二大报告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的一个主要理论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什么是党的指导思想 6.【答案】 D 【解析】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7.【答案】 B 【解析】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做出科学评价的历史文献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是在这一决议中,对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总结。故答案为B项。8.【答案】 D 【解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9.【答案】D 【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党的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故答案为D项。 10.【答案】B 【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如何执政问题进行思考的结果。也就是说,是要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党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政治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政治 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位居榜首。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各国以及人类的巨大影响,这其中中国尤为突出。当代,在资本主义笼罩全球的大背景下,作为硕果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头羊——中国,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的优秀继承者与发展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可谓是息息相关。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下面,我想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当代政治的关系谈一谈。 中国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直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无产阶级当家作主。而这一切都有个前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许多外界人士以此来攻击共产党,认为中国由“家天下”进入了“党天下”,这是专制的体现。首先我不否认一党专政滋生了一大批中国官员的不作为和贪 污腐败。但我们要看到历史原因,中国几千年来实行的都是君主专制制度,官本主义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扎根了几千年,这种影响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根除的。更何况中国是个大国,多民族,地区差异大,这种复杂程度远不是外国可比的。不然,我们大可以学习香港或者新加坡,建立一个政治清明的

社会。所以中国的反腐倡廉必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正如前文所说,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既未曾有过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民主政治,也未经历过启蒙思想的洗礼,“皇帝“的观念似乎深入人心。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国,乍然推行多党制度,会给中国的社会各界带来混乱和纠纷,因为”皇帝“不但代表了一种制度,更代表了这种制度下的一大批人。事实证明,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而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立刻就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但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拥护,而且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既保证了民众的合法利益,也维护了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知识分子的合法地位。它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所谓的“发展中”就是“落后“。中国正处于几千年未曾有过的变革与发展时期,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个政府,一个政党更能全面而充分的调动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社会经济建设当中,从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这才有了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有了改革开放翻天覆地的变化。德国从一战战败到二战开始,短短的二十年时间内,发展到几乎以一国之力横扫世界。我们必须看到纳粹党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德国军政的高度统一,也就是一个意志,给德国的崛起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不必担心德国的悲剧会发生在中国身上。因为深受几千年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务实,都是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C) A.发展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 2.党的思想路线的创立者是(A) A. 毛泽东 B.邓小平 C.毛泽东和邓小平 D.江泽民 3.党的思想路线的正式阐述者是(B)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毛泽东和邓小平 4.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根本方法和精髓的人是(C)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江泽民 5.创造性地提出解放思想,并且规定为思想路线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是(B)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邓小平、江泽民 6.江泽民为党的思想路线增加的新内容是(B) A.解放思想 B.与时俱进 G.创新 D.执政为民 7.与时俱进的实质是(B)、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G.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创新 8.实事求是的前提是(D) A.实践 B. 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一切从实际出发 9.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重新确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讲话是( C)指 A.《坚持四项基础原则》 B.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 《“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10.为了指导和带领全党恢复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率先抵制和批评的错误方针是(C ) A.抓纲治国 B.洋冒进 C.“两个凡是” 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二、多项选择题 1.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是因为(ABCDE ) A.体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有机统一 B.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 C.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根本要求和原则 D.是实现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基本前提 E.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 2.“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AE ) A.是在毛泽东同志的《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 B.是在毛泽东同志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出的 C.是在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中提出的 D.是在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中提出的 E.说的是一切要经过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 3.奠定了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著作是( BC ) A.《反对本本主义》 B.《实践论》 C.《矛盾论》 D.《改造我们的学习》 E.《整顿党的作风》 4.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是指(AB ) A.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B.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首先我们说说马克思主义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统一而完整的思想体系。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的阐述自一战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国内因素一随着一战的结束,五四运动的开始,中国已经具备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多种因素。 其一,中国已经有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其二,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提倡学习科学、用科学的观点看待一切客观事物,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指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 其三,中国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革命斗争的迫切需要,加速了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日益广泛和深入。 其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也有利于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古代中国人就有追求人类共同幸福的大同世界的理想,它和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有相似之处如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财产公有、人人平等、生活富足安定而言又有相似之处。 国际原因二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除了 国内因素外,还有国际因素的影响,即有利的“世界大气候”。 其一,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其二,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先进分子眼中黯然失色,使他们把眼光投向苏俄,投向马克思主义。 其三,世界工人运动的澎湃,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鼓舞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因素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也是它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因素。 马克思主义不仅能够科学地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性,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后马上把它付诸实践,用于指导发动工农,开展革命斗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也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宣传和实践活动分不开。 由上所述可见自一战以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广泛传播是有许多因素促成的。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促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诸多因素中,中国国内的因素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实践是第一位的,是起决定作用的,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其他国际条件固然是重要的,但这些因素是第二位的,它们要通过中国国内的条件才能起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后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后练习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A.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旧中国半殖半封、落后具有特殊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不行)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做出呵护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B.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外来需要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1.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2.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试题和答案

模拟试题 一、填空 1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相结合的产物。 2 .毛泽东对()理论的完整论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 3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 4 .()的发表,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已经成熟。 5 .()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组织机构。 6 .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7 .正式确立“三步走”战略是在党的()大上。 8 .“三步走”是战略目标是到()基本实现现代化。 9 .“台阶式发展”的关键是()。 10 .()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和前提。 1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关系。 12 .在效益和公平中居于首位的是()。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1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最完整的概括是()。 15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 二、单项选择题 1、克思主义在中国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是 A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毛泽东思想 D 列宁主义 2、誉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是 A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毛泽东思想 D 列宁主义

3、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的 A 八大 B 七大 C 一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4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评价是 A 过大于功 B 功过相当 C 功大于过 D 功不抵过 5 、当今社会时代的主题是 A 战争与革命 B 和平与发展 C 科技与人才 D 合作与竞争 6 、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的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四大 C 十五大 D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7 、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8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 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社会主义革命 C 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新式的社会主义革命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A 资本主义 B 社会主义 C 共产主义 D 封建社会 10 、统一战线中最重要的联盟是 A 工农联盟 B 全体领导者和非领导者的联盟 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盟 D 无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11 .共产党领导军队的最基本原则是 A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 党指挥枪 C 枪指挥党 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2 .标志着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重大事件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三大改造顺利完成

中国美术学院,硕士考试,参考书目

附表:中国美术学院(10355) 专业代码及名称研究方向导师 计划 数 考试科目 (含初、复试) 主要参考用书 050403 美术学中国书法创 作和理论研 究 王冬龄 朱青生 2名 1、命题论文 2、书法基础 3、命题书法创作 4、外语(英、日、德、 法任选) 5、综合面试 1、《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2、《现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3、《中国美术通史》王伯敏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 版。 4、《中国“现代书法”论文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祝遂之1名 1、《说文解字》许慎著,中华书局。 2、《观堂集林》王国维著,中华书局。 3、《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4、《中国书法史图录》沙孟海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5、《印学史》沙孟海著,西泠印社出版社。 6、《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7、《历代印学论文选》,西泠印社出版社。 陈振濂1名 1、《大学书法创作教程》,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2、《学院派书法创作理论大系》,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线条的世界——中国书法文化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现代中国书法史》,河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画创作 实践与理论 研究 王赞 尉晓榕 何加林 林海钟 闵学林 范景中 6名 1、命题论文 2、专业技法 3、创作与阐述 4、外语(英、日、德、 法任选) 5、综合面试 1、《画学集成》王伯敏、任道斌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年版。 2、《思嘉室集》任道斌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 3、《中国绘画史》王伯敏著。 4、《中国画论类编》俞剑华编。 5、《古画品录》、《历代名画记》、《画史》、《宣和画谱》、《画 禅室随笔》、《石涛画语录》(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书 画全书》)。 雕塑形态学 龙翔 曾成钢 孙振华 2名 1、命题论文 2、专业技法 3、创作与阐述 4、外语(英、日、德、 法任选) 5、综合面试 1、《美学概论》王朝闻主编,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3、《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著,1985年版。 4、《西方美学史》朱光潜,1979年版。 5《中国美术史》洪再新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 6、《美的历程》李泽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7、《外国美术史》潘耀昌、欧阳英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7年版。 8、《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 版社1988年版。 9、《中国雕塑史》孙振华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年 版。 10、《中国当代雕塑》孙振华著,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版。 11、《中国美术史图像手册·雕塑卷》孙振华编著,中国美 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12、《世界雕塑史》雷·H·肯拜尔等著、钱景长译,浙江美 术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13、《现代雕塑简史》赫伯特·里德著、余志强译,四川美 术出版社1988年版。 14《西方美术史图像手册·雕塑卷》欧阳英编著,中国美术 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绘画创作实 践与理论研 究 许江 司徒立 焦小健 3名 1、命题论文 2、专业技法 3、创作与阐述 4、外语(英、日、德、 法任选) 5、综合面试 1、《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著,版本任选。 2、《司空图及其诗论研究》张少康著,学苑出版社。 3、《中国画论类编》俞剑华编。 4、《艺术作品的本源》,选自《林中路》海德格尔著,上海 译文出版社。 5、《形式显示的现象学: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文选》海德格 尔著。 6、《当代艺术的哲学分析》瓦尔特·比梅尔著,商务印书馆。 050403 美术学 视觉文化与 策展研究 范迪安 许江 高士明 张颂仁 3名 1、中外美术史 2、文艺理论 3、文化研究 4、外语(英、日、德、 法任选) 5、综合面试 1、《艺术与错觉》贡布里希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伽达默尔著,上 海译文出版社。 3、《文心雕龙注》刘勰、范文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东方学》爱德华·萨伊德著,三联书店。 5、《文化研究导论》阿雷恩·博尔德温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6、《哲学当务之急:当代法国思想六论》陆兴华著,同济大 学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 与外国美术 史 范景中 邵宏 3名 1、中国美术史 2、西方美术史 3、美术史理论 4、外语(英、日、德、 法任选) 5、综合面试 1、《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著,天津人民美术学院出版社。 2、《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3、《中国美术史》洪再新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4、《画论丛刊》。 5、《美术史的形状》,范景中主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美术史与美 术理论 曹意强2名 1、欧美艺术史学史 2、中国绘画史 3、艺术理论 4、外语(英、日、德、 法任选) 5、综合面试 1、《理想与偶像》贡布里希著、范景中等译,上海人民美术 出版社。 2、《艺术与历史》曹意强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 版。 3、《中国美术史》洪再新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4、《艺术史的视野》,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视觉文化与 近代中外美 术传统研究 洪再新1名 1、欧美艺术史学史 2、中国绘画史 3、视觉文化理论 4、外语(英、日、德、 法任选) 5、综合面试 1、《美术史的形状》I、II,范景中主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 社2003年版。 2、《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雷德侯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 3、《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1949—1987)》洪再新编,上海 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4、《维多利亚时代的中国图象》黄时鉴编著,上海辞书出版 社2008年版。 中国思想与 绘画 金观涛 毛建波 2名 1、中国哲学史 2、中国绘画史 3、中国近代思想史 4、外语(英、日、 德、法任选) 5、综合面试 1、《新编中国哲学史》(全四卷),劳思光著,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国美术通史》王伯敏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3、《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王而敏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3年版。 050404 设计艺术 学 工艺发展与 文化遗产 郑巨欣1名 1、设计艺术史论 2、文化遗产保护 理论 3、造型艺术基础 及理论 4、外语(英、日、德、 法任选) 5、综合面试 1、《工艺文化》柳宗悦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中国工艺美学史》杭间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3、《中国设计理论辑要》郭廉夫、毛延亨编,江苏美术出版 社2008年版。 4、《技术发展与文化遗产》》张柏春等主编,山东教育出版 社2008年版。 5、《设计造型基础》宋建明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 艺术设计理 论与实践 宋建明 吴海燕 王雪青 郑巨欣 3名1、命题论文 2、设计造型基础 3、设计表达 4、外语(英、日、德、 法任选) 5、综合面试 1、《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著,学林出版社。 2、《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上、下册)李砚祖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中国工艺美学史》杭间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版。 4、《设计造型基础》宋建明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 5、《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著,1985年版。 王澍1名 1、《园冶》(明)计成著,各种版本均可。 2、《江南园林志》童寯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修订本,上下卷)俞剑华编,人 民美术出版社。 4、《建构文化研究》(英)弗兰姆普著,王俊阳译,中国建 工出版社。 动画理论与 实践 林超 吴小华 1名 1、命题论文 2、动画基础 3、动画创作与阐述 4、外语(英、日、德、 法任选) 5、综合面试 1、《中国动画艺术史》主编:孙立军,张宇,海洋出版社2007 版。 2、《动画的时间掌握》(英)哈罗德.威特克等著、陈士宏等 译,中国电影出版社。 3、《国产动画电影传统美学特征及其文化探源》肖路著,上 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著,学林出版社。 5、《中国美术史》洪再新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2000年版。 6、《中国画论类编》俞剑华编。 注:1、同等学力者须加试覆盖本专业研究方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参考书目:《古文观止》;中、外美术史的任一版本。2、外国留学生须考中文。 3、选考德语、法语的考生必须具有相应语种硕士学位外语水平,进校后学位外语自学。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教材分析]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后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在经历了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将它作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指导中国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师要做到化远为近、变抽象为具体;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并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本课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一线索可分成四个阶段:开始传入——正式传播——争鸣竞逐——广泛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学习要联系模块I和 II的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问题;课后设计一些探究活动,史论结合。联系模块I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内容分析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了解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基础是中国革命的历史选择,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在纷繁的新思潮中脱颖而出的历程及它的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历史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已在模块Ⅰ中学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内容,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观察、分析、自主学习、搜集史料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并展开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 课前准备 1.教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等收集相关的史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教师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认真准备辩论会材料,分析学生可能提出或遇到的问题。 3.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图书查找本课相关名词术语的含义,并收集相关史料,进行整理。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假如我们能够回到过去,作为一名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努力的青年学生,在20世纪20年代我们会崇拜谁呢? 学生的选择很多(孔子、孙中山、华盛顿、列宁等等) (1)利用多媒体播放李大钊等革命家的相关视频资料; (2)利用多媒体放映材料“马克思主义学说很符合中国国情,很能够指导中国革命找到一个正确的道路,它是经过种种选择比较之后,它不是某一个人,是一批人,是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其中主要是思想先进的青年人,要救国救民,大家共同认定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明(引自《思想解放史录》)师:马克思主义在纷繁的新思潮中是怎样脱颖而出的?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的理论武器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选择我们就去寻找马克思和他的主义在中国的足迹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