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心排血量[cco]监测的意义贾树山讲解
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讲义[专家学习]
CO
× 80
正常值:<250 dynes/sec/cm-5
一类特制
10
CO生理学原理(每搏量的调节)⑨
心肌收缩力
心肌的变性肌力状态 心肌纤维缩短的速度和舒张
一类特制
11
CO生理学原理(每搏量的调节)⑩
增强心肌收缩性的因素
兴奋交感神经→收缩↑ 心率↑ 抑制副交感神经→心率↑ 使用增强心肌收缩性的药物
SvO2 ↑ ← CO↑ SvO2 ↓ ←CO ↓
一类特制
16
CO的综合概念②
CO与DO2-VO2
管理危重病人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最大化 氧运输来预防组织缺氧的发生。
DO2=CaO2×CO VO2=(CaO2-CvO2)×CO
DO2↓←CO↓
DO2↑
20
一类特制
21
一类特制
22
一类特制
23
STAT 模式 / CCO显示法 时间平均法
一类特制
24
CCO的临床意义和应用①
CCO 和 Bolus 比较
和标准的肺动脉导管一样安全 消除了任何和 bolus 技术有关的潜在的感染控
制问题 心内不注入冰水 比 bolus 心排量更加准确 相对于 bolus 心排量,节约了医务人员的时间 排除了和 bolus 技术相关的一些不准确性
心率增快 左心室容量增加(前负荷↑ ) 回心血量增加 外周血管扩张(后负荷 ↓) 内、外性儿茶酚胺
心率变慢(兴奋副交感) 前负荷↓ 后负荷↑ 心肌收缩性减退
一类特制
15
CO的综合概念①
CO与SvO2
SvO2↓是组织氧合受损害的有代表性的最早的指标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系统在重症监护室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研究进展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系统在重症监护室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研究进展蒋争艳【摘要】介绍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系统在重症监护室(ICU)中的临床应用及PICCO 置管前、置管间及置管后的护理,指出PICCO系统在 ICU危重症病人临床救治中有确切应用价值,护理人员应掌握 PICCO 监测原理与操作技巧,掌握置管前、置管期间以及置管后的护理要点,以获得准确且可靠的PICCO 数值,为 ICU 病人临床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8(016)035【总页数】3页(P4365-4367)【关键词】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重症监护室;护理【作者】蒋争艳【作者单位】53002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系统是临床全新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之一,具有微创性、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数据可靠等一系列优势[1-3],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血管外肺水含量、心排血量连续监测等相关领域中,应用价值确切。
既往报道中指出:PICCO系统可更好地适宜于手术室以及ICU重症监护室的高端应用需求[4-5],而护理人员对PICCO系统监测技术的掌握将直接对PICCO监测数值的正确性以及PICCO系统使用寿命产生影响[6-8]。
为总结PICCO系统在重症监护室(ICU)中的临床应用以及护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查询与分析近年来有关PICCO系统在ICU临床应用以及护理方面所对应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期刊文献资料,对有关问题进行全面归纳与总结。
现报告如下。
1 PICCO系统在ICU中的临床应用PICCO系统对ICU收治危重症病人有良好适用性。
有相关研究人员报道了PICCO 系统在严重脓毒症病人输液管理中的应用与护理要点,验证经PICCO系统所监测ITBVI以及GEDVI等相关参数能够在病人容量状况变化评估方面提供可靠指导,为病人临床液体治疗提供可靠依据[9]。
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
PICCO监测关键词:血流动力学监测,参数,运用,PICCOPICCO是英文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或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的缩写,即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已经广泛应用于危重症,但是有些医护对它理解得仍不够透彻。
本文较全面的综述了PICCO的操作、护理、优点、缺点以及其参数的意义等等,以指导临床。
一.简介德国Pulsion医疗系统公司将肺热稀释法与动脉脉搏波形(pulse contour)分析技术结合起来制造出PICCO系统,该系统同时具备了CO连续监测功能和容量指标,并可监测血管阻力的变化。
经肺热稀释法测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 CI、胸内容量指数ITBI、全舒张末容积指数 GEDI、血管外肺水指数 ELWI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
通过经肺热稀释法对动脉脉搏轮廓法初次校正后,可以连续监测脉搏轮廓心输出量pulse contour cardiac output ,PCCO 、心率HR、每搏输出量 SV 、平均动脉压MAP 、容量反应(每搏输出量变异性SVV,脉搏压力变异性 PPV)、系统性血管阻力指数SVRI 、左心室收缩力指数dPmax。
临床参数及其意义:CI 3.5-5.5L/min/m2 CI低于2.50l/min/m2时可出现心衰,低于1.8l/min/m2并伴有微循环障碍时为心源性休克;ITBI 850-1000ml/ m2:小于低值为前负荷不足,大于高值为前负荷过重.GEDI 680-800ml/ m2:小于低值为前负荷不足,大于高值为前负荷过重.ELWI 3-7ml/kg :大于高值为肺水过多,将出现肺水肿.PVPI 1-3:反映右心室后负荷大小.SVV<=10%, PPV <=10%:反映液体复苏的反应性.SVRI 1200-2000dyn.s.cm-5.m2 : 反映左心室后负荷大小;体循环中小动脉病变,或因神经体液等因素所致的血管收缩与舒张状态,均可影响结果。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
石 2 0 1 5 丽 N O . 0 4 。 。 。 . 。
临床医学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P i C C O) 在脓毒症休克 患者血流 动力学监测 中的临床价值
陈 涛
本溪市 中心 医院综合 I C U. 辽 宁本溪
1 1 7 0 0 0
s i s p a t i e n t s a d mi t t e d t o 4 0 c a s e s f o r t h e s t u d y , d e p e n d i n g o n t h e a d mi s s i o n o f h e mo d y n a mi c mo n i t o in r g me t h o d s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 o
【 中图分类号】R 5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0 7 4 2 ( 2 0 1 5 ) O 2 ( a ) 一 0 0 1 4 — 0 2
l  ̄ l l s e I n d i c a t o r Co n t i n u o u s Ca r d i a c Ou t p u t f o r He mo d y n a mi c s Mo n i t o r i n 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 n Pa t i e n t s wi t h S e p t i c S h o c k
CHEN T a o De p a r t me n t o f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Un i t , t h e Ce n t r a l Ho s p i t a l o f B e n x i C i t y , L i a o n i n g P r o v i n c e , Be n x i 1 1 7 0 0 0 , C h i n a
2022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原理及操作(全文)
2022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原理及操作(全文)一、概述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ulseindicatorContinousCadiacOutput,PiCCO)是将经肺热稀释技术与动脉搏动曲线分析技术相结合,采用热稀释法测量单次心输出量,并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型曲线下面积与心输出量存在的相关关系,获取个体化的每搏量(SV)、心输出量(CCO)和每搏量变异(SVV),以达到多数据联合应用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目的。
二、PiCCO监测的基本原理利用经肺热稀释技术和脉搏波型轮廓分析技术,采用热稀释方法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CO),并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型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输出量(PCCO)。
同时可计算胸内血容量(ITBV)和血管外肺水(EVLW)°ITBV已被许多硏究证明是一项可重复、敏感、且比肺动脉阻塞压(PAOP)、右心室舒张末期压(RVEDV)、中心静压(CVP)更能准确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指标。
三、适应症及禁忌症适应症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存在可能引起这些改变的危险因素。
任何原因引起的血管外肺水增加,或者存在引起血管外月市水增加的危险因素。
如急慢性心功能衰竭、各种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水中毒、严重感染、重症胰腺炎、严重烧伤、大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监护等。
禁忌症无绝对禁忌症,有些为相对禁忌症,如:肝素过敏,穿刺局部感染;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病人,出血性疾病;还有一些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如主动脉瘤,大动脉炎;动脉狭窄,肢体有栓塞史;肺叶切除,肺栓塞,胸内巨大占位性病变;体外循环期间;体温或血压短时间变差过大;严重心律紊乱;严重气胸,心肺压缩性疾患;心腔肿瘤;心内分流等。
四、操作方法:1、置入上腔静脉导管和股动脉导管(大动脉常选择股动脉或腋动脉,小儿只能置入股动脉);2、连接电源线,温度探头与中心静脉导管连接;3、PULSION压力传感器套装与PiCCO机器连接,连接动脉压力电线;4、打开机器电源开关,输入病人参数;5、换能器压力调零;6、适当容量的冰盐水,快速、均匀以5s最佳从中心静脉导管注入,经过上腔静脉f右心房f右心室f肺动脉f血管外肺水f肺静脉f左心房f左心室f升主动脉f腹主动脉f股动脉fPiCCO导管接收端,计算机可以将整个热稀释过程画出热稀释曲线,并自动对该曲线波形进行分析,得出一基本参数;然后结合PiCCO导管测得的股动脉压力波形,得出一系列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临床参数。
持续心排血量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知识问答健康宣教
持续心排血量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知识问答健康宣教何为心排血量?(1)心排血量(CO)是指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容量,它可以反映整个循环系统的功能状况。
(2)CO代表单位时间内心脏的射血量,心排血量二每搏输出量X心率,其正常值为4~6L∕min0哪些患者需要持续进行心排血量的监测?心排血量监测的目的是判断心功能、指导患者的治疗和观察病情进展,是临床上了解循环功能最重要的基本指标之一。
主要用于:①肺动脉高压的患者;②急性心肌梗死伴休克的患者;③不明原因的严重低血压患者;④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患者;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⑥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
怎样通过心排血量来分析患者的心功能?心排血量在不同个体间的差异较大,尤其与体表面积密切相关,所以在比较不同个体的心脏射血功能时,通常以心指数(CI)作为参考标准。
心指数=心排血量/体表面积,成人Cl的正常值为2.6~4.0L/(min∙m2)o(1)当CIVL8L∕(min∙m2)时,表示组织重度灌注不足,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源性休克,表现为昏迷、呼吸浅快、口唇发给、四肢厥冷、脉搏细弱、低血压甚至无尿。
(2)当Cl在L8~2.2L/(min∙n?)时,表示组织灌注下降,患者会出现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如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及少尿等。
(3)当Cl在2.3~2.6L/(min∙m2)时,表示组织灌注下降,但患者尚无临床表现。
(4)当Cl在2.7~4.0L∕(min∙m2)时,表明组织灌注正常。
影响心排血量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心排血量的因素有心脏的容量负荷、心肌收缩力、外周循环阻力、心率和心肌收缩的协调性等。
在这五个决定性因素中单个或多个的改变均可影响心功能,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监测在临床上使用的优势有哪些?临床上通常使用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0),其临床上应用较广泛,优势在于以下方面。
(1)创伤小,只需要经一条中心静脉导管建立一条动脉通路,由于不需要使用右心导管,所以更安全,除此之外还可用于儿童与婴儿(2kg以上)。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定义】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ulse-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PICCO)是一种较新的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采用热稀释法可测得单次的心排出量,并通过动脉压力波型曲线分析技术测得连续的心排出量(PICCO)。
临床上使用的PICCO监测仪(Pulsion,Germany)只需置 1 根特殊的动脉导管和及 1 根中心静脉导管,既可进行 CO、胸腔内血容量(ITBV)及指数(ITBI) 、血管外肺水 (EVLW)及指数(ELWI)等指标的测定 ,并能进行连续心排出量(CCO)及指数(PCCI)、每搏量 (SV)及指数(SVI)、ABP等的连续测定。
【护理要点】⑴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变化,准确记录病人的出入量。
持续监测心排出量 PCCO 及指数 PCCI 、每搏量 SV 及指数 SVI 、SVR等变化,定时进行 CO、胸腔内血容量 ITBV 及指数 ITBI 、血管外肺水 EVLW 及指数 ELWI 等指标的测定 ,根据观察及监测结果指导输液量和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⑵PICC0管路护理:穿刺成功后正确连接管路,注意观察两条管路是否通畅以及监护仪中所监测到的波形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导管有无阻塞、脱出、移位等异常情况。
用肝素盐水(肝素钠25mg加生理盐水500 ml)以5ml每小时的速度持续管道冲洗。
在日常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每天更换测压生理盐水及管道冲洗液。
PICC0留置时间可达10天。
若患者出现高热、寒战等表现,应立即拔除导管,留取导管尖端做细菌培养。
⑶PICC0穿刺部位护理:患者术侧肢体保持伸直,妥善固定导管,防止病人翻身或躁动时导管移位或滑脱。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淤血等情况,对凝血机制相对差的患者,股动脉置管处需用沙袋压迫6~8小时。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症休克合并心肌损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症休克合并心肌损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左小淑;朱睿瑶;周晨亮;周青山【摘要】目的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对脓毒症休克合并心肌损害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将37例脓毒症休克合并心肌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C组)18例和PiCCO组(P 组)19例.C组放置中心静脉导管,P组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和股动脉PiCCO导管,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指导患者的液体复苏、血管收缩药物(多巴胺)和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的应用.记录两组患者复苏6h后相关参数(CVP、MAP、ScvO2、尿量、血乳酸水平)、心功能指标(NT-proBNP,cTnI)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6、24、48h的液体正平衡量、血管收缩药物(多巴胺)和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的用量.结果与常规对照组(C组)相比,P组治疗6h后ScvO2升高、血乳酸水平降低,心功能指标cTnI降低,液体正平衡量增加(P均<0.05);P组治疗6、24、48h多巴酚丁胺用量增加、多巴胺用量减少(P均<0.05);治疗24、48h两组液体正平衡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VP、MAP、尿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iCCO监测可以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在指导正性肌力药物应用的同时还可以减少血管收缩药物的应用、减轻心肌损害.【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6(045)011【总页数】5页(P74-77,86)【关键词】脓毒症休克;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心肌损害【作者】左小淑;朱睿瑶;周晨亮;周青山【作者单位】43006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43006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43006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43006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脓毒症休克是ICU常见的危重疾病,是以全身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
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讲义课件
操作人员需按照设备说明书和临床操作规范进行。一般流程包括启动设备、设 置参数、开始监测、记录数据等。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反应,确保 操作安全。
数据获取与分析方法
数据获取
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设备会实时生成心排血量、心率、血压等监测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设备自带的软件或导出 至其他分析工具进行进一步处理。
治疗方案。
监测方法
通过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用药 前后实时监测心排血量等指标, 评估药物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临床意义
为医生提供客观、量化的药物疗 效评估依据,指导医生调整治疗
方案,实现个体化治疗。
04 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的局限性和挑战
技术局限性
监测精度问题
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某些情况下 可能受到如信号干扰、传感器误差等 因素的影响,导致监测结果的精度下 降。
未来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CCOM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进一步提高,同时 其在临床应用的范围和深度也将不断拓展。例如,通过与电子病历、智能决策支持等系统 的集成,实现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优化。
02 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与方法
监测设备与技术
设备介绍
连续心排血量监测通常使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仪(PiCCO)等设备。这些设 备采用先进的生物阻抗技术,通过测量动脉脉搏波形来推算心排血量。
与其他监测方法的综合运用
联合应用
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可以与其他监测方法如动 脉血气分析、中心静脉压监测等联合应用, 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生理状态。
互补作用
各种监测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通过 综合运用,可以起到互补作用,提高临床诊 断和治疗水平。例如,在休克患者的救治中 ,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可以提供心功能信息, 而中心静脉压监测可以反映血容量状况,两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引言: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是一种重要的护理工具,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血管状态的连续变化。
这种监测技术已经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本文旨在总结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的最佳证据,并探讨其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一、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的原理和方法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是通过插入导管进入动脉来实现的,常用的插管部位为股动脉。
插管后,可以通过连接监测设备,实时地监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等指标,并计算出心排血量等参数。
这种监测方式不仅能够提供连续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还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循环系统的异常情况。
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的优势和局限性优势:1. 提供连续的监测数据: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可以实时地提供患者的心血管参数,包括心率、心排血量、无创动脉压差等等,这些数据有助于护士全面评估患者的循环系统状态。
2. 及时发现和处理循环系统异常:通过监测连续的心血管参数,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循环系统的异常情况,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从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 个体化护理和治疗: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可以帮助护士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和治疗,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局限性:1. 操作复杂度高: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需要插入导管等操作,操作复杂度较高,并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和监测。
2. 风险性较大:插入导管等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血管损伤、感染等,并且需要密切观察和护理。
三、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1. 监测循环系统功能: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可以及时获得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管状态的连续变化,从而帮助护士做出科学的护理判断。
2. 指导液体管理:连续监测心排血量可以帮助护士评估患者的容量状态,并指导液体管理,避免液体超负荷和液体不足。
3. 动态调整药物治疗:通过连续监测心排血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帮助护士及时发现和纠正患者循环系统的异常情况,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picco
1.Harald PK,Marcus S, Dierk R,etal. High-resolution transthoracic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quantitation of cardiac volumes and function using semi-automatic border detecion and comparison with cardiac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 Am Coll Cardio,l 2004,43(11):2083
优点总结
1.创伤小 2.初始设置时间短 3.动态、连续测量 4.无需胸部X线 5.效费比高 6.参数更明确 最大的潜在优势体现在它能够连续动态的测量和 整合多种血流动力学数据阵列的能力。
4、与APACHE II和SOFA评分比较
Huber等[2]人分别用APACHE II和SOFA评分和 PICCO来指导感染性休克和ARDS的患者的液体 复苏,其中PICCO联合SOFA评分检测指导的液 体复苏患者的死亡率最低,仅使用PICCO指导液 体复苏患者与前hel B, Schmid RM, Haller ments on Zhang et al.: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based on PiCCO parameter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and/or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tensive Care Med. 2015 Jul;41(7):1389-90.
PICCO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
PiCCO(pulse - 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即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是一种较新的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采用热稀释法可测得单次的心排出量,并通过动脉压力波型曲线分析技术测得连续的心排出量( PCCO) [ 7 ] 。
临床上使用的PiCCO 监测仪( Pulsion ,Germany) 只需置1 根特殊的动脉导管和及1 根中心静脉导管,既可进行CO、胸腔内血容量( ITBV) 及指数( ITBI) 、血管外肺水( EVLW) 及指数( ELWI) 等指标的测定,并能进行连续心排出量( PCCO) 及指数( PCCI) 、每搏量(SV) 及指数(SVI) 、IBP 等的连续测定[ 8 ] 。
与Swan - Ganz 导管相比, PiCCO 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PiCCO 无需置管到肺动脉及肺小动脉,极大的减轻了对人体的损伤,减少和避免了Swan - Ganz 导管的一系列问题和并发症,而且留置时间可延长至10d[ 8 ] ;第二,PiCCO 采用了新的监测指标。
Swan - Ganz 导管通过监测PAP、PAWP 及CVP 来评价血管容量和心脏前负荷的状况,可是易受到血管壁顺应度、心内瓣膜功能、胸腔内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9 ] ,而且不能反映血管外肺水的量,使其准确性倍受质疑。
PiCCO 引入ITBV 及EVLW 这两个指标的测定,大量研究表明连续监测ITBV 及EVLW 能够更准确、及时的反映体内液体的变化[ 10 ] ;第三, PiCCO 整合了IBP 监测,一举两得,使用方便,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而且顺应了技术医学发展的潮流;第四,PiCCO 能连续反映一些高变异度但临床价值大的指标,能捕捉瞬息变化的信息供医生参考,并提供直观、简便、安全的界面和操作要求[ 8 ] 。
4 PiCCO 的启示从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时代起,西方医学几乎就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
PICCO监测_护理
PICCO监测_护理PICCO(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监测是指通过使用肺动脉导管连续监测心输出量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插入一根导管到肺动脉,测量心输出量和其他相关参数,提供有关患者心血管状态的详细信息。
PICCO监测在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评估和指导患者的治疗,优化液体管理和持续监测患者的病情。
在PICCO监测中使用的导管可以插入到患者的中心静脉或股静脉,并通过心脏到达肺动脉。
导管的末端被放置在肺动脉的分叉处,并测量输送至肺部以及心脏中的血液流速。
这些监测参数可以提供给医生和护士了解患者的循环状态,以及对药物和液体治疗的反应。
PICCO监测最主要的一个参数是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
心输出量是指每分钟从心脏泵出到全身循环系统的血液量。
这个参数可以用来评估心功能,并指导心血管的治疗。
心输出量的测量可以通过热稀释(Thermodilution)方法或锂离子稀释(Lithium Dilution)方法实现。
热稀释法是使用冷静水作为稀释剂,通过在导管中注入一个恒定温度和恒定流速的稀释剂,然后测量进入肺动脉的稀释剂温度变化来计算心输出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密切注意温度变化和导管插入位置。
锂离子稀释法是使用含有锂离子的溶液作为稀释剂,通过测量稀释剂中锂离子浓度的变化来计算心输出量。
这种方法不受温度和导管插入位置的影响,但需要一个特殊的设备来测量溶液中锂离子的浓度。
除了心输出量,PICCO监测还可以提供其他循环参数的测量,包括全身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SVR)、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cvO2)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指数(Cardiac Index, CI)等。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评估循环状态,指导液体管理和调整治疗方案。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体会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PICCO)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价值及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2020.01~2021.01的70例人员作为此次的观察目标,按照均分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及观察两组,35名人员为一组。
前组应用传统方法治疗,后组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
结果:治疗24小时,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小时观察组患者的hs-cTnI、NT-proBNP、APCHEⅡ明显比对照组理想,(P<0.05)。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运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当前伴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及大众工作压力的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逐渐向年轻化的趋势发展[1]。
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常见的危重并发症之一[2]。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0)技术是对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进行连续性监测的工具,它是一种新的脉搏轮廓连续心排量监测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量联合应用技术,其主要的特征即简单、便携和微创[3]。
基于此,本院此次研究了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体会,下面进行报告分析。
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取2020.01~2021.01的70例人员作为此次的观察目标,按照均分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及观察两组,35名人员为一组。
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8、17例,年龄范围45岁--70岁,均值(57.52±12.25)岁。
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0、15例,年龄范围46--71岁,均值(58.54±12.27)。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总结第一部分(监测的意义及常见问题)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总结第一部分(监测的意义及常见问题)参数正常值单位CI(心指数) 3.0-5.0 L/min/m2ITBL(胸内血容量指数)850-1000 ml/m2ELWI(血管外肺水指数) 3.0-7.0 ml/kgCFI(心功能指数) 4.5-6.5 l/minHR(心率)60-90 b/minCVP(中心静脉压)2-10 mmHgMAP(有创平均动脉压)70-90 mmHgSVRI(系统血管阻力指数)1700-2400 dyn.seccm-5.m2SVI(每博输出量指数)40-60 ml/m2SVV(每博输出量变异)≤10%PVPI(肺血管通透指数) 1.0-3.0 ml/kgGEDI(舒张末期容积指数)680-800 ml/m2——问题解答汇编——问:压力调零时,AP出现负数?答:检查显示屏上压力波形是否正常;如果正常,检查是否在调零的时候把压力传感器通机器端关闭; 如果是,调整压力传感器的开关,关闭病人端,按压调零键; 压力传感器复位,进行压力监测。
问:导管接上电缆线之后,机器上压力波形不出现/心率不出现?答:检查PiCCO导管是否正确置入动脉,抽回血是否顺畅,确认是动脉后;请检查压力电缆线与PiCCO机器之间连接是否正确;检查压力传感器与动脉导管之间有没有连接好;检查压力传感器的芯片是否有气泡;用注射器抽一点生理盐水从压力传感器调零三通模拟压力波形向芯片方向注射,看是否出现压力波形,如果没有,更换一条压力电缆线,还是不出现波形,更换压力传感器。
问:动脉导管接上电缆线之后,压力波形不正常,出现尖峰或者没有重搏切迹?答:首先检查导管置入哪个动脉;动脉端抽回血是否顺畅;导管尖端是否有贴壁的情况;病人是否有动脉血管瘤;超声检查动脉导管走形。
问:进入热稀释界面,按压开始测量,基线出现锯齿状,为什么?答:TB是否稳定;看一下患者有没有降温治疗;如果没有,监测动脉导管置入位置: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如果是桡动脉置管,一定会出现锯齿状;导管贴壁,调整患者体位及动脉导管位置。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8-03-26T15:08:24.87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6期作者:吴宝珍陈志鹏[导读] 临床医师可以PICCO监测数值更合理、客观地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改善患者预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福建漳州 363000)【摘要】目的:探讨 PICCO用于脓毒性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意义。
方法: 选取在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接受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39例,根据患者经济承受能力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19例给予传统液体复苏治疗,实验组20例通过PICCO 监测数值指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动脉血乳酸水平(Lac)、尿量、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等指标。
结果:当复苏后24h,两组患者Scvo2、Lac、尿量、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
结论:PICCO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能避免盲目补液对机体造成损害,为临床治疗脓毒性休克提供更为客观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PICCO;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107-02 脓毒性休克是指严重脓毒症患者在给予足量液体复苏后仍存在组织低灌注,即无法纠正的低血压状态或血乳酸浓度≥4mmol/l,其致病因素主要为毒素或炎症因子对机体的作用,是ICU致死率较高的因素之一。
而导致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难治性低血压和心血管功能衰竭,组织脏器长时间处于低灌注及缺氧状态,导致后期并发症较多,这亦是临床治疗的难度所在。
因此,对于脓毒症休克患者需要准确有效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对体液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进行指导。
近年出现的PiCCO是一项全新的脉搏轮廓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量监测联合应用的技术,能精确、连续监测心排量及血流动力学、血管外肺水(EVLW)的变化。
(picco)脉搏分析连续心排量监测
容量反映值 SVV / PPV
灌注压 CVP / PCWP不能正确的评估心脏前负荷
影响因素: 心室顺应性 33 机械通气
导管的位置 (PAC) 腹腔内高压
压力不是容量!
容量的前负荷参数GEDV / ITBV反映前负荷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 GEDV = 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
经肺温度稀释法理论
• 温度指示剂可透过血管壁,会受肺间质液体 量(即血管外肺水)的影响。当指示剂为温度指 示剂时,该容量即为胸内温度容量(ITTV),它 包括胸腔内血容量(ITBV)和血管外肺水 (EVLW)。ITBV包括四个腔室舒张末期容量的 总和,即全心舒张末期容量(GEDV),和肺血 容量(PBV)。 • ITTV=MTtTDa X COTDa • =ITBV+EVLW • ITBV=GEDV+PBV
脉搏分析连续心排量监测
Pulse indicate Contour Cardiac Output
王志栋 中心医院ICU
学习内容
• • • •
概述 监测技术原理 监测参数意义 护理
一 概
述
PiCCO ( Pulse indicate Contour Cardiac Output) PiCCO是一种技术பைடு நூலகம் 脉搏分析连续心排量监测 是一种简便、微创、 高效费比的,对重症病人 a. 经肺热稀释技术 b. 动脉脉搏轮廓分析技术 主要血流动力学参数 进行监测的工具。
PiCCO技术参数能实时回答以下问题:
心血管状况如何? 心输出量 (CO) 前负荷如何?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 (GEDV) 扩容治疗会增加心输出量吗? 每搏量变异 (SVV) 心脏收缩功能如何? 左室最大收缩力指数(dpmax) 全心射血分数 (GEF) 是否会发生或是已经出现了肺水肿? 血管外肺水(EVLW) 心脏后负荷如何? 外周血管阻力(SVR)及指数(SVR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生理学原理(每搏量的调节)⑨
心肌收缩力
心肌的变性肌力状态 心肌纤维缩短和舒张的速度
CO生理学原理(每搏量的调节)⑩
增强心肌收缩性的因素
兴奋交感神经→收缩↑ 心率↑ 抑制副交感神经→心率↑ 使用增强心肌收缩性的药物
抑制心肌收缩性的因素
兴奋副交感神经→收缩 ↓ 心率↓ 抑制交感神经→阻断儿茶酚胺 心肌缺血、梗死,低氧血症和酸中毒 使用抑制心肌收缩性药物
Hb
9
SaO2(%)
100
SvO2(%)
75
9
Grams
100
%
52
%
病例研究:稳定的血压和心排量并 不反映 SvO2 的改变
患者,男,59 岁,进行冠脉搭桥 CABG
和瓣膜置换后
病例研究:心排量改变 而 SvO2 不变
心排量的改变可能没 有临床意义
总结
相关实验证实CO-CCO数据的一致性 有创CCO不易反复进行,缺乏对病人
CCO的临床意义和应用②
连续心排量和 SvO2 的临床应用
提供对心脏功能的自动、连续的评估 排除了手动 Bolus 测定心排量的需要 提供更多的最新的信息来预防危象 发生病情变化时,马上干预 评估病人对于干预的反应
CCO的临床意义和应用③
分析临床CCO的原则
坚持临床病人个体差异性原则 综合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 对有心内异常压力、分流和心律失
PAWP/LAP正常值: 6~12 mmHg
CO生理学原理(每搏量的调节)⑥
后负荷
定义:心室收缩期射血进入体循环或肺 循环时心肌纤维的压力或阻力,它受心 室容量、室壁厚度、外周血管阻力等因 素影响。
RV:肺循环阻力 LV:体循环阻力
CO生理学原理(每搏量的调节)⑦
后负荷的临床测定
左心室后负荷
常的病人要具体分析 注意自主呼吸和机械呼吸的差别
CCO的临床意义和应用④
例1 房颤对心排量的影响
规则的窦性节律
CCO的临床意义和应用⑤
例 2 前负荷改变:血浆
CCO的临床意义和应用⑥
例 3 气管插管拔除后
CCO的临床意义和应用⑦
例4-1 CCO 合适吗?
一个 56 岁的老年男性,“常规”冠脉搭桥手术 (CABG)。送到 ICU 时状态稳定
(外周动脉)
CCO . . . 直接从动脉监测线路中获得
微创 直接与已有的外周动脉导管连
接 减少监测过程并发症的发生 更加快速地设置并应用 提供更多的方法手段,对危重
病人进行监测 无需人工校正,使用方便 用户输入病人年龄,性别,身
高和体重来开始 CCO 监测 自动计算主要的血流动力学参
多普勒超声
无创,病人易接受 人为因素干扰
温度稀释法
上世纪七十年代Dr Swan和 Ganz用特殊的温 度敏感肺动脉导管证明了热稀释法的可行 性.自从那时起热稀释法就成为测心输出量 的金标准.
微创(动脉波)测量法
PreSEP 导管
(中心静脉) ScVO2
Vigileo
仪器
心排量
FloTrac 传感器
氧动力学的综合反映 反映的是机体氧供应与氧消耗的平衡关系 反映机体氧需求与实际氧消耗是否平衡
CO的综合概念①
CO与SvO2
SvO2↓是组织氧合受损害的有代表性的最早的指标
SvO2=SaO2-
VO2
CO·K·HB
SvO2 ↑ ← CO↑ SvO2 ↓ ←CO ↓
CO的综合概念②
CO生理学原理(每搏量的调节)⑿
心室壁异常活动
左心室壁运动异常:可呈现收缩性低下,收缩消 失以及收缩失常。心肌壁出现活动失常能使前后 负荷、每搏量和收缩性均降低,冠心病、二尖瓣 狭窄。
瓣膜动能异常:房室瓣狭窄(如二尖瓣狭窄), 由于前负荷减少,致使SV下降。而半月瓣(主动 脉或肺动脉瓣)狭窄,因后负荷增加,能使SV下 降。
Fick质量守恒定律
菲克法曾是测心输出量的金标准,其原理由 阿道夫.菲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提出,其 原理是:通过测量物质经过器官后动静脉 血中的同一物质的差值来计算心输出 量.菲克法利用氧做为被测物质,心排量(L /min)=O2吸收(CC·/min)÷动脉O2—混合 静脉O2(CC·/L)
染料指示剂法
和房室结 心室受体接受有髓鞘迷走神经传入纤维
的支配
CO生理学原理⑤
每博量的调节
CO生理学原理(每搏量的调节)④
前负荷定义:心室在舒张末期的血液容量,受静脉 系统容量、心室顺应性,胸内压力、心包膜腔压 力、静脉张力等因素影响。
前负荷
RV 前负荷
CVP/RA正常值: 2~6 mmHg
LV 前负荷
时间 温度
SV HR MAP CVP PAWP CCO Hb SaO2(%)
7:00 pm 36 43 84 90 10 16 3.4 9 100
8:00 pm 36.4 44 86 86 12 14 3.8 9 100
单位 ℃
ml BPM mmHg mmHg mmHg L / min Grams
%
CEDV=SV/EF
CVEDV↑→CO↑
CVEDV↓→CO↓
连续心排量测定 (CCO)
CCO 的原理
热稀释 导管的热敏阻丝加热周围的血液 产生温暖的注射来代替冷注射 产生一条冲刷曲线 曲线下的面积仍然和心排量相等
STAT 模式 / CCO显示法 时间平均法
CCO的临床意义和应用⑧
例4-2 CCO 合适吗?
一个 56 岁的老年男性,“常规”冠脉搭桥手术 (CABG
)时 间
7:00 pm
8:00 pm
单位
温度
36
36.4
℃
SV
43
HR
84
MAP
90
44
ml
86
BPM
86
mmHg
CVP
10
PAWP
16
CCO
3.4
12
mmHg
14
mmHg
3.8
L / min
远期影响的评价 微创CCO尚缺乏随机前瞻性研究 有创CCO和微创CCO在临床上的应用
将平分秋色
Thank you!
数 对于病人血管的生理学改变进
行连续的校准
其他方法
心电阻抗、 CO2吸入法 心室造影法
CO生理学原理②
心排量(CO)的调节
每搏量
心率
前负荷 后负荷 心肌收缩力 心室壁异常活动
CO生理学原理③
心率的调节
正常心率=118次/min-0.57×年龄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自主调节窦房结
连续心排血量[CCO]监测的意义 与临床应用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 贾树山
Dr. Jeremy Swan and Dr. William Ganz •1970年Swan-Ganz导管在爱德华实 验室诞生
CO生理学原理①
心排血量(CO)
心室每分钟输出到周围循环的血量 CO=SV×HR=4~8L/min CI=CO/BSA=2.5~4.0L/(min·m2)
体循环阻力(SVR× 80 CO
正常值:800~1200 dynes/sec/cm-5
CO生理学原理(每搏量的调节)⑧
后负荷的临床测定
右心室后负荷
肺循环阻力(PVR)
PVR=
MPAP-PAWP
CO
× 80
正常值:<250 dynes/sec/cm-5
Stewart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提出此方法.后 被Hamilton修正.理论基础为:将已知浓度的 指示剂注入体内经过足够时间混匀,指示 剂稀释的程度说明了加入的液体量 ,通过测 量持续的血流样品,得到一个“指示剂- 稀释曲线”的时间-浓度曲线.可以通过 Stwart-Hamilton方程计 算出CO.试剂吲哚花青绿。
CO生理学原理⒀(END)
CO增加的原因 CO减少的原因
心率增快
心率变慢(兴奋副交感)
左心室容量增加(前负荷↑ ) 前负荷↓
回心血量增加
后负荷↑
外周血管扩张(后负荷 ↓) 心肌收缩性减退
内、外性儿茶酚胺
CO与SvO2
混合静脉血中的携带氧的血红蛋白的饱和度百分 率
CO生理学原理(每搏量的调节)⑾
心肌收缩力评估
收缩力
每搏量
右心室 每搏功指数 (RVSWI = SVI x (MPAP- RAP)x 0.0136)
正常值: 5~10 gm-m/m2/beat
每搏指数
左心室 每搏功指数 (LVSWI = SVI x (MAP- PAWP)x 0.0136)
正常值: 45~65 gm-m/m2/beat
CO与DO2-VO2
管理危重病人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最大 化氧运输来预防组织缺氧的发生。
DO2=CaO2×CO VO2=(CaO2-CvO2)×CO
DO2↓←CO↓
DO2↑←CO↑
CO的综合概念③
CO与RVEDV
EDV是心室收缩前或在舒张末期时伸展心肌纤维 的血液容量,RVEDV是前负荷的最重要标志。
CCO的临床意义和应用①
CCO 和 Bolus 比较
和标准的肺动脉导管一样安全 消除了任何和 bolus 技术有关的潜在的感染控
制问题 心内不注入冰水 相对于 bolus 心排量,节约了医务人员的时间 比 bolus 心排量更加准确,排除了和 bolus 技术相
关的一些不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