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大学》诵读有感
《大学》读后感精选(5篇)
![《大学》读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38181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1c.png)
《大学》读后感精选(5篇)读完《大学》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读后感篇1近日无事,便拿起闲置已久的《大学》细细品读。
品读中,被其中儒家先贤的大智慧所折服,产生写读后感的冲动。
奈何个人水平有限,在此便与诸君讨论其中皮毛。
书中,我最喜欢这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便是儒家所追求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处。
在这段话中,明德天下者,既大贤与圣人,必先治国。
国不能安定,何以明德?而治国又必须齐家,齐家在于管理好家族,使家族和睦。
家人知礼而友善,从而社会人人皆仁。
齐家在于以小见大,以家印国,一家不治,何以治大国?齐家又在于修身,以身印家,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如何修身?明心见性,格物致知,养成一腔浩然正气,此谓养性!宋有大儒张载,修一身仁义之躯,养一身浩然正气。
以此发下大宏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立那“天理之心”,立那仁孝之心;做那安身立命之事,做那国泰民安之事。
到了新时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如何齐家是未来我们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对于有意官场的大学生来说该如何治国又是一个问题。
现在我们自问,届时该如何齐家?又该如何治国?回首过去,我们是否修身?又是否养性?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为当代青年,我认为,我们要做,就做那,修得一身仁义礼智信,养的一身浩然正气,做事问心无愧又胸怀壮志并且心系国家的人。
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等生来不凡,何必平庸一生?我等壮志凌云,何苦今生无悔!《大学》读后感篇2我这个人不喜欢看书,特别是那种很厚的书,看几页就不想看了。
国学《大学》感悟心得体会(3篇)
![国学《大学》感悟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ccf97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4.png)
第1篇一、修身《大学》开篇即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修身放在首位,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过于关注外在的成功,而忽略了内心的修养。
通过阅读《大学》,我明白了修身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1. 培养良好的品德。
品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石。
《大学》中提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这四种品德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我们要时刻保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行为的指南,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方向。
《大学》中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我们要关注事物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3. 培养良好的心态。
心态决定一切,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大学》中提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说明,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二、齐家《大学》认为,治国平天下之前,必须先齐家。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
以下是我对齐家的感悟:1. 爱国爱家。
家庭是国家的基础,我们要珍惜家庭,关心家人,为家庭付出。
《大学》中提到:“一家仁,一国兴;一家让,一国治。
”家庭和谐是国家兴旺的基石。
2. 尊老爱幼。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尊重长辈,关爱晚辈。
《大学》中提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礼之礼,所以厚人伦也。
”这表明,我们要遵循传统礼仪,传承家族美德。
3. 传承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族的精神支柱,我们要传承家族的优秀传统,弘扬家族文化。
《大学》中提到:“教民以孝,则民有所归;教民以仁,则民有所依。
”这说明,我们要注重家庭教育,培养良好的家风。
三、治国治国是《大学》的核心内容,它强调国家治理要以仁政为本。
以下是我对治国的感悟:1. 实施仁政。
仁政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我们要关心民生,关注百姓疾苦。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9篇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9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696c7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b.png)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9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大学》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1几年前已经把《大学》背诵得滚瓜烂熟,现在略微有点生疏,但也基本能背诵。
虽然背诵完成,但是一直隐隐约约,不解其意。
又不敢直译,直译明显是错误的。
翻看了很多解读,不敢苟同。
直到看了因缘生老师的《学庸衍义》、雪庐老人的《大学表注》、憨山大师的《大学直指》、南怀瑾老师的《原本大学微言》,有一点感觉貌似懂了。
但实则还没有真正搞懂。
后来,听了一些课程,明白了一切经典皆在化心。
以圣人之心,方能读懂经典。
小人之心,读出来,只能读出小人的味道。
我非圣人,也非君子,距离圣贤经典还有十万八千里。
好在,虽然自己不是君子,但能明白一点圣贤君子的标准。
以圣贤君子的标准去解读,应该离圣人本意不远矣,不敢误人,请君斟酌学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大学开篇第一句,三句话提纲挈领,统领全文。
朱子定此三句为三纲。
大学,这里指的肯定不是我们现在读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机构。
古时童蒙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行,及礼乐射御书数之业,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修己治民、治国安邦之学。
这里是以年级来划分。
宋儒朱子晦庵曰: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愚以为,这个解释更加贴切。
什么是大人?但从拆字来看,人得一则为大。
一为道,为开悟,为性德。
当一个人开悟之后,称为大人。
古代对于做官的人,下级称呼上级,同级互相称呼,也是某大人。
我觉得本意应该是,开了一定悟之后才有资格做官,当年理想状态和现实还有很多差距。
具体什么级别才有资格称为大人,没有考证,不知道。
大人一词最早见于《周易乾卦》的九二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里的大人,指圣贤君子,在位的贤达。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小人,小人的.意思,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理解的小人。
《大学》读后感(15篇)_1
![《大学》读后感(15篇)_1](https://img.taocdn.com/s3/m/caf28bf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d.png)
《大学》读后感(15篇)《大学》读后感1一提到四书五经,我们极有可能将愚昧、封建、老古董与其相联系。
这是由于当今社会的浮躁性,风行的快餐式、碎片化的阅读使得大多数人不能沉下心去研读经典。
但若你静下心来捧读经典就像品一壶好茶,意蕴绵长,回味无穷。
纵观浩瀚书海,中国的古典文学极具魅力,《大学》就是这样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大学”即大人之学,亦为未来之君主、栋梁领导天下的必修之学。
它主要讲述了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正直无邪的人和怎样治理好一个国家,怎样治理好社会。
被朱熹认为是古代大学教书育人的纲要和典范。
它也为个人、社会、国家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
《礼记》开篇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显示本有的清明德行,在于把这种修养取得的成就恩泽人间百姓,从而使人人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主要是为了说明弘扬人性美好的品质从古代就已开始,并不是现代发展下的标新立异,我则认为它包含了一种“人之初,性本善”的意蕴在其中,上帝赋予每个人的品性是一样的,但可能由于后天的环境和自身的修养而导致人的品性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只有加强自身的修养,才能改变命运,把握自己的人生。
修身,即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文化修养。
在我看来,修身是完成一切宏伟蓝图的基础,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充分彰显着人格魅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发展。
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拥有与世无争的魄力。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道德修养,当今社会出现了极其恶劣的道德滑坡现象,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亟待提高,这也给道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难题。
所以我们应当自觉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社会主义好公民。
我们还应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积极践行所谓“学到老活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
齐家,即要求家庭和睦。
这是由于儒家从小农经济的基本单位--家庭出发,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构想,家庭是各种人际关系的缩影,父子关系可推广为上、下级关系;兄弟关系可推广为朋友或平辈关系;夫妻关系可推广为异性关系。
国学经典《大学》心得感悟
![国学经典《大学》心得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c8c8d81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8.png)
国学经典《大学》心得感悟《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是儒家教育的纲领性论著,是一篇中国古代论述修身治国的佳作,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国学经典《大学》心得感悟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国学经典《大学》心得感悟篇一读了《大学》这本书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大学》原属《礼记》中的一篇,在唐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并把《大学》排在了“四书”的首位。
我最喜欢《大学》中“止于至善”的一段话:“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这就是说,作为君主,应当广施仁政;作为臣民,应当敬事君王;作为子女,应当孝敬父母;作为父母,应当慈爱子女;与人交往,应当坚守诚信。
读了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南宋时期爱国将领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在1126年,金兵攻打中原,岳飞要抗击金兵,精忠报国。
岳飞的母亲十分高兴,就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刺在岳飞的背上,教导儿子要精忠报国。
岳飞投军后,打了很多胜仗,无数金兵闻风而逃……。
但后来昏庸的皇帝却听信小人的话把岳飞杀害了,但岳飞的美名却流传于世。
我特别敬佩岳飞,不只是他的勇敢和武功,而是他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岳飞为什么能做到精忠报国呢?就是因为岳飞孝敬母亲,听从母亲的话。
岳飞在国难当头之际,不仅做到了“为人臣,止于敬”,也做到了“为人子,止于孝”。
读了《大学》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我们从小就要认真听父母的教诲,不能跟父母顶嘴。
对兄长要敬重,看到长辈和老师要敬礼。
对人要有仁有义,不能骗别人,也不能把我所知道的别人的秘密告诉他人。
在学校要认真听讲,上课不说悄悄话。
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完成作业,学习上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定要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大学》这本书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只要我们从孝敬父母开始,努力尽到做儿子的责任,尽到做学生的责任,从一点一滴做起,长大后,就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2024年《大学》读后心得(二篇)
![2024年《大学》读后心得(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d560a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f.png)
2024年《大学》读后心得2024年,我读完了经典著作《大学》。
这本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
下面,我将就这些感受,谈一谈我的读后心得。
首先,我被《大学》所阐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深深吸引。
书中明确指出,一个人要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首先要从修身做起。
只有做到自己的修身,才能够影响到家庭,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
这一思想让我深思,我认为个人修身,就是要做到道德品质高尚,言行合一,做到真实、善良和正直。
我深信,只有个人具备了这样的品质,才能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因为只有自身品格端正,才能够影响到家庭,使家庭更加和谐稳定,才能够在治理国家时发挥良好的作用。
进而,通过整个社会每个人的努力,才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一思想给了我启示,让我更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其次,我被《大学》所弘扬的教育思想深深感动。
儒家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人才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建设的基石。
《大学》中提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种教育思想告诉我,只有通过教育,让人们明白自己的定位和责任,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同时,《大学》也强调了教育的普及和公平性,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接受教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一思想引起了我对教育的深思,我意识到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每个人才能够得到发展和进步。
教育的广泛普及能够使社会更加和谐,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光发展。
我认为,这一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在读《大学》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念。
儒家注重人的品德修养,提倡人的情感和心灵的升华。
书中提到,对于仁、义、礼、智、信这五个方面的追求,可以使人达到一个完善的人格。
仁是关怀他人,宣扬大爱的精神;义是有道德伦理底线的行为准则;礼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智是人的智慧和学识积累;信是言行一致、诚实可信。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3篇)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e7977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7.png)
《大学》读书心得体会《大学》是一本经典的儒家思想著作,深受广大读者所喜爱。
在读《大学》过程中,我受到了很多启发和影响,从中汲取了丰富的人生智慧。
下面是我在阅读《大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以供参考。
第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内外圣修,外圣修者,必先内圣修。
”《大学》强调修身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内心纯洁,自身修养过硬,才能做到言行一致,发挥正面示范作用。
在家庭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家人互相尊重、和睦相处,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
而治国平天下也是如此,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领导国家,为人民谋福祉。
第二,知行合一的思想。
“知者动而行之,行者知而愈进。
”《大学》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以贯彻。
只有在行动中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这一点对于我在学习和工作中都有很深的影响,让我明白了知识不仅仅是为了掌握,更是为了运用。
只有勇于实践,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三,习惯养成与人格塑造。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
”《大学》中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观点,强调了习惯的重要性。
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日益进步;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道德,才能不断减少缺点,优化自己的品格。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了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天人合一的思想。
《大学》认为天地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人应当和谐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种观点对于我来说,启示了我需要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融入周围的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发现自己的使命,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培养人的品德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一观点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触动,让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发展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品格。
只有通过教育,人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和独立,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孔子《大学》感悟心得体会(3篇)
![孔子《大学》感悟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9be58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1.png)
第1篇《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由孔子的弟子曾子编撰,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阐述了君子修身养性的道理,以及如何将个人修养扩展到家庭、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治理之中。
在阅读《大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修身养性,做人的根本《大学》开篇即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里的“明明德”即明德,指的是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
在我看来,修身养性是做人的根本,是成就事业、治理国家的前提。
1. 坚定信念,追求道德《大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里的“修身”即是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坚定信念。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在家庭、国家乃至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底线,追求道德至善。
2. 谦逊有礼,尊重他人《大学》中说:“君子必慎其独也。
”这里的“独”指的是一个人独处时,无人监督的状态。
在独处时,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谦逊有礼,尊重他人。
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自省慎独,不断进步《大学》中提到:“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必败。
”这里的“自省慎独”指的是一个人在独处时,要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做到慎独。
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勇于改正,从而不断进步。
二、齐家治国,肩负责任《大学》认为,修身养性是齐家治国的基础。
一个家庭、一个国家,都需要有德行高尚的君子来引领。
以下是我对齐家治国的几点感悟。
1. 家风传承,重视家庭教育《大学》中提到:“教民以孝,教民以悌,教民以忠。
”家庭教育是齐家治国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注重培养下一代的道德品质,传承家风,让家庭成为国家发展的基石。
2. 仁爱之心,关爱他人《大学》强调:“仁者爱人。
”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必须具备仁爱之心。
我们要关心他人,关爱弱势群体,让社会充满温情。
3. 严谨治学,提高自身素质《大学》中说:“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必败。
读《大学》心得体会
![读《大学》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3c1f3e06137ee06eff918f1.png)
读《大学》心得体会【篇一:学习《大学》心得体会】“心怀敬意,明心见性”——《大学》心得体会《大学》是国学“四书五经”之首。
相传《大学》最早是由孔子收集、整理编入《礼记》的文章之一。
后人把它和其中的另一篇——《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单独成书,并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四书”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重要著作,其内容和著述目的不仅在告诉人民怎样做人?怎样齐家?而且还告诉有邦有国者怎样安邦治国?同时还提示天子怎样做才能国泰民安,明德于天下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此书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看,可谓一部全方位的理论教科书。
因为他的教育对象下从庶民起,中到诸侯、士大夫、上到天子,都包括了。
而且他的理论对谁都适用。
首先想谈一下个人对《大学》这部经典的感悟,此经开篇便挑明主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全围绕着发扬德性的原则,是为《大学》三纲,随后展开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大学》八目,而八目却是以修身为中心,阐发修身方法与修身目的的全部内容,由此可见,修身,是儒家极为重要的一个核心理念,唯修身才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中融入仁义礼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读《大学》时绝不能把“大学”这个概念理解为国民教育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大学”。
《大学》的“大”是高大的大,是至高无上或第一的意思。
《大学》是研究和探讨人和人类社会最高大、最高深道理的教科书。
书中既教给老百姓如何做人?如何齐家?如何修身?的方式方法,又向君主和君主阶层讲了如何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回顾我国五千年历朝历代,下从平民上至国君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无不证明《大学》讲述的道理非常准确。
哪个成功人物不以修身起家?哪个兴国之君不以爱民为本?从成功与失败的古今人物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觉不自觉地遵照《大学》所说的“修身是为人之本”的要求修炼过自己。
《大学》读后感【优秀10篇】
![《大学》读后感【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46db8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a.png)
《大学》读后感【优秀10篇】大学读后感900字篇一中国的古典文学向来是极具魅力的,而《大学》更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
这里的“大学”并不是我们现代的大学,《大学》里讲的是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以及怎样治理好一个国家,怎样治理好社会。
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的第一句写道“《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
”意思是说《大学》这本书是后代大学教书育人的纲要和准绳。
由此可知《大学》对后人的意义重大。
初读《大学》,仿佛置身云海,完全摸不着北,一头雾水,甚至厌烦其长篇大论,十分乏味,只记得开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然而等到真正静下心来细细研读时,才发现全文虽短短二千来字,但是字字珠玑,包罗万象,揭示了许多深刻的人生道理,我也受益匪浅。
《大学》的总体框架为“三纲八条七证”。
“三纲”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七证”则为“知,止,定,静,安,虑,得。
”将篇章捋顺后,会发现整篇结构紧凑而又逻辑清晰,理解起来也就没那么难了。
读完《大学》,有两处让我印象比较深刻。
一是“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至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
”它的大概意思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想要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
”多数人读书都带着功利性,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寒窗苦读十余载,只为博得一张好文凭,到头来却忘记了获取知识的初衷。
只有少数人愿意潜心做学问,将问题理个透彻,研究明白其原理。
而我们只有正确的认识万物,将其研究透彻之后,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现在许许多多学校里都贴有“格物致知”的标语,我想这也是呼吁我们回归到获取知识的最初做法去吧。
二便是《大学》中引用的《诗经》中的一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大概意思是风度高雅的君子,好像切磋过的象牙,好像琢磨过的美玉。
在我看来不止君子如此,我们平时在很多方面都应如此。
读《大学》心得体会(通用20篇)
![读《大学》心得体会(通用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60512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3.png)
读《大学》心得体会(通用2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读《大学》心得体会(通用20篇)读《大学》心得体会(通用20篇)在我们通过反思,对于生活有了更多的观点时,能够思量把它写到心得体会中,这样就能梳理出具体工作经验和看法。
《大学》读后心得(精选7篇)
![《大学》读后心得(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0ddbc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d.png)
《大学》读后心得(精选7篇)《大学》读后心得篇1用了几天时间,把《大学》精读了几遍,真有一种相见恨晚、醍醐灌顶的感觉。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也。
”大学是千百年来读书人做学问必读的第一部书,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是来士子们做人做学问的标杆。
程颐先生还说,大学是做学问第一部,《论语》《孟子》到在其次,学者做学问必须从这本书学起。
大学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觉得这条可以作为所有大学的校训,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人生的意义吗?再看看当今的大学,仿佛离这三条基本的方向还相差的挺远,大学的教育不仅仅是授人以技,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道。
之后这本书还说了实现这三条基本方向,实现天下大治的方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这八条途径又以修身为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意修身为本。
”如果修身搞不好,治国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
关于做学问,《大学》里引用了一句《诗经》中的话“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意思是做学问就像磨制一块精美的玉器那样,需要反复的为之,精益求精。
做学问如此,磨练德行也是如此。
接着又提到了诚意的根本“勿自欺也”,所以说君子在独处的时候,更要小心谨慎,不敢随便。
最后,《大学》里提到几条关于“治国”“平天下”,摘抄几条经典的,“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
”意思是听案子的最佳状态就是没有案子,有点像中医里的理论“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大家都没有纠纷了,自然和谐社会就成就了,非常高。
还有“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以利为利,即是以利为目标,那么上下交争利,国危矣!以义为利,即是以义为目标,方为长治久安之道。
《大学》读后心得篇2大学之道讲的既是成人之道,更是儒家“入世”之道。
作者曾子本人就是传承道统的中坚骨干,所以将人伦作为维系整个社会行为和政治规范的微观基础。
《大学》卷首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所谓“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意指理解掌握;而后一个明为形容词或名词,强调儒家的道统而非其它的歪门邪道。
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精选5篇)
![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87106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3.png)
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精选5篇)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篇1】悠久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文化。
上下五千年,无数圣人贤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一路传承,薪火相传,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大学语文老师让我们读一本关于古代的道理之书。
我选择了《大学》。
曾今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闲暇之余,游弋其间,细细品读,感。
悟人生,于物欲横流、亲情疏远、道德偏失之今日,不失为国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功立业的一剂良方猛药。
”借老师的安排,重拾“四书”之《大学》,于自身之修养是一次很好的锤炼。
《大学》为“四书”之一,作者是孔子的弟子曾子。
宋朝的朱熹把《大学》的原文进行了重新编排,分为“经”和“传”。
“经”是曾子记录的孔子的原话,“传”是曾子学生记录下来的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
开篇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个纲目”,然后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方面阐述了实现“三纲目”的途径。
通篇文辞简约,条理清晰,内涵深刻,对我们如何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功立业等问题都具有深刻而实用的指导意义。
在《大学》中阐述的八个方面中,我对于“诚意”感受颇深。
升入大学,我面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迷茫彷徨,我不知所措。
而那时我就告诉自己:“不用害怕,以诚意待人就好,做最真实的自己。
”在大学里,我做的每一件事情基本都是以诚心诚意之心。
怀着诚意之心我交到一群好朋友。
诚意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厚;诚意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诚意是鲜花,送之人手有余香。
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门多么需要诚意这把钥匙打开呀!诚意让我拥有很多。
读完《大学》后,我更坚信“诚意”会让我在人生道路上更加成功。
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篇2】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
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
![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2ad2aa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6.png)
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精华】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1“学而优则仕”,取得一定的成绩就得给予相应的官职,否则便是重视不够关怀不到。
当然,没有一官半职也无法说明你取得了成绩。
正是这一句辛辣的书评吸引了我,从头至尾,一气呵成!书中对人物的刻画可以说做到了极致,心理描写更彰显了人物百态,然而读罢给我最深的感觉却是:这里不是校园。
没有莘莘学子的朗朗读书声;没有青春校园的生机和活力;没有学术论坛的笔剑争锋。
这里是一个工厂,专门负责生产经营的地方;这里是一个围城,城里城外的人们各显神通;这里更是一个集市,到处都是呼喊叫卖的声音。
文章还在陆续的连载之中,我还没有读到故事的末尾,我不知道文章的作者会以什么样的结局来结束这所谓的大学。
暂且不去谈那些领导们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杜小春的见异思迁,高歌的形骸放荡,马长有的拾阶而上,这哪里是大学教师的模样!正如一位网友评论的那样,到底是我上了大学,还是大学上了我?在这样的校园里,这样的潜规则作用下,我不禁感到非常的悲哀。
文章开头的杜小春很像现实中的我,所以读到她出现的地方,我是一路同情,直到我再也不能忍受——因为我知道,我是永远不会成为杜小春那样的人。
我可以与名利无缘,我可以生活得辛苦贫寒,但我要永葆我心中的明灯不灭,走过悠长的黑暗,迎来的定会是灿烂的黎明。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人生最好的境界莫过于此吧!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2《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
《大学》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君子必慎其独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在独处独知的时候也一定要言行谨慎啊!读了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故事。
南北朝时期,齐国有一个叫甄彬的人,有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
诵读《大学》心得体会
![诵读《大学》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4ec49d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1.png)
诵读《大学》心得体会《大学》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篇目。
《大学》中所阐述的思想和道理,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学习仍然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诵读《大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诵读《大学》的意义诵读《大学》并不是为了背诵它的内容,而是为了理解它所传达的思想和道理。
通过诵读《大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思想,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和思想。
此外,诵读《大学》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挑战。
《大学》中的思想和道理《大学》中所阐述的思想和道理非常丰富和深刻,其中最重要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我们可以获得知识和智慧;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真诚和正直的心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和智慧。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思想和道理,比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等等。
这些思想和道理都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诵读《大学》的方法和技巧诵读《大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努力和耐心。
以下是一些诵读《大学》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 分段诵读《大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和深刻,一次性读完可能会感到疲惫和无法理解。
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分成若干段落,每次只读一段,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其中的思想和道理。
2. 多次重复诵读《大学》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事情,需要我们多次重复,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其中的内容。
因此,我们可以每天花一些时间诵读一段,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多次重复,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3. 理解背后的含义《大学》中的每句话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思想,我们需要通过理解其背后的含义,才能更好地掌握其中的思想和道理。
因此,在诵读《大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其中的含义和思想,而不是仅仅背诵其文字。
《大学》读后感(精选10篇)
![《大学》读后感(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2f20c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2.png)
《大学》读后感(精选10篇)《大学》读后感1《大学》作为四书之一,是古人必修的科目,千年之后,再读《大学》,也能从中感受到当时的思想风潮。
可以说它影响着千万古人,也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具有中国色彩的思维方式与做人原则。
其中某些道理沿用至今,我们的思维方式仍受其影响。
《大学》中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止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简而言之,即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
这是它的核心。
再直白些,他讲的就是做人,做学问。
众人皆知,人性本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行只是因为成长的环境不同。
但我们所崇尚的都是做一个有道德,修养,品行的君子。
做君子的基础首先要做到正心,诚意,修身。
首先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都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使自己有一颗正直的内心。
这样就算外界环境何其复杂,也不能扰乱你的判断,动摇你正确的态度。
俗话说:脚正不怕鞋歪。
再看看如今,不少官员因贪污受贿纷纷被抓。
其实他们缺钱而贪,而是没有正心,被欲望所迷惑。
盲目追求名利,脸面。
认为受贿很有成就感,是自己权力的体现。
再说现在的大学生,不少皆沉迷于网络,或是游戏,或是小说,或是不良影片。
这显然也是不正心的表现。
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当然仍是学习。
学习理论知识,学习为人处事,而不是学习如何花着父母的钱娱乐,消遣。
其余次之。
其次做人要讲诚意。
“所谓诚意,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心慎独也。
”王守仁说:“大学之要,诚意而己矣。
”又曰“君子之要,诚意为主。
”做人要诚意,可是诚心诚意去修养道德却很艰难。
它既需要人们对诚意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愿意过有诚意的人生,同时还要逐渐养成习惯,以诚意人生为幸福,以违反诚意道德为痛苦。
这样才会实实在在去追求诚意。
从善改过,不断完善自己,在各种非诚意的诱惑面前不动心,这是对君子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大学》诵读有感
读了《大学》这本书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大学》原属《礼记》中的一篇,在唐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并把《大学》排在了“四书”的首位。
我最喜欢《大学》中“止于至善”的一段话:“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这就是说,作为君主,应当广施仁政;作为臣民,应当敬事君王;作为子女,应当孝敬父母;作为父母,应当慈爱子女;与人交往,
应当坚守诚信。
读了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南宋时期爱国将领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在1126年,金兵攻打中原,岳飞要抗击金兵,精忠报国。
岳飞的母
亲十分高兴,就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刺在岳飞的背上,教导儿
子要精忠报国。
岳飞投军后,打了很多胜仗,无数金兵闻风而逃……。
但后来昏庸的皇帝却听信小人的话把岳飞杀害了,但岳飞
的美名却流传于世。
我特别敬佩岳飞,不只是他的勇敢和武功,而
是他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岳飞为什么能做到精忠报国呢?就是因
为岳飞孝敬母亲,听从母亲的话。
岳飞在国难当头之际,不仅做到
了“为人臣,止于敬”,也做到了“为人子,止于孝”。
读了《大学》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我们从小就要认真听父母的教诲,不能跟父母顶嘴。
对兄长要敬重,看到长辈和老师要敬礼。
对人要有仁有义,不能骗别人,也不能把我所知道的别人的秘密告
诉他人。
在学校要认真听讲,上课不说悄悄话。
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完成作业,学习上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定要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大学》这本书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只要我们从孝敬父母开始,努力尽到做儿子的责任,尽到做学生的责任,从一点一滴做起,长
大后,就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
《大学》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君子必慎其独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在独处独知的时候也一定要言行谨慎啊!
读了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故事。
南北朝时期,齐国有一个叫甄彬的人,有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
有一次,他用一束苎麻到荆州长沙的当铺作抵押换钱,后来赎
回苎麻时,发现在苎麻中包着五两金子。
甄彬看到金子后二话没说,立即送还当铺。
当铺的人非常吃惊,于是用一半金子作为酬谢,并
让甄彬把名字详细的告诉他,两人往复推辞了十多次,甄彬坚决不
肯接受。
从此,甄彬还金的美名远播。
甄彬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把金子还给了当铺,就做到了“慎独”。
《大学》中说,君子必慎其独也,因为君子在人前人后表现
如一。
而小人正相反,常常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通过学习《大学》,我知道了,要做君子,不当小人,自己在独处独知的时候也
要做到“慎独”。
比如,在朋友家,如果看到喜欢的玩具,不能偷
偷拿走。
在商店里如果看见了喜欢的文具,又没有带零花钱,不能
趁店主不注意偷偷拿走。
学习《大学》,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学到了许多其他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今后,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好孩子,做一个乖女儿。
《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在唐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
朱熹把它从《礼记》中抽出,单独成篇,并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
儒家经典。
大学开篇便提出了自己宗旨,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把它称之为“三纲领”。
实现三纲领的途径是“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在“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要做到修身,就必须心正意诚,改掉自己不好的习惯,养成美好的品德。
对于子女来说,修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孝敬父母。
一个
人在家里孝敬父母,将来在工作上才能够做到忠和义。
在中华民族
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比如,赵善应就是这样的人。
赵善应是宋朝人,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
有一次,赵善应的母亲得了一种怪病,他四处寻医为母亲医疗,但母亲的病还不见好转。
后来靠皇室亲族的关系,请来御医为母亲诊治,御医说要用人血和药,赵善应二话没说,便用刀刺破手臂,用他的血和药一起给母亲
服下,不久,母亲的病就好了。
但却留下了心悸的病根,害怕雷鸣。
所以一到打雷下雨天,赵善应就去陪伴母亲。
曾经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赵善应出远门回来,手下人要敲门,却被赵善应给制止了,他说:“不要敲了,我怕惊动母亲。
”就这样,赵善应和手下人在门
沿下过了整整一夜。
赵善应做到了“百善孝为先”,也正因为赵善
应孝敬母亲,才被大家拥护称赞,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这也正应了《大学》中的那句话:“孝者,所以事君也。
”只有在家孝敬父母,在外才能有所成就。
与《大学》提出的修身要求相比,与古代圣贤相比,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比如在家里,我有时会不听话、和家长顶嘴;有时家长让我
写作业,我想出去玩;还有时会挑食。
在学校,我有时会因一些鸡毛
蒜皮的事和同学闹不和,还有……。
《大学》提出:“为人子止于孝,与国人交止于信”。
所以说,作为青少年,在家听家长的话,做力所能及的活;在学校,见到老师
要问好,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学习考高分;与同学交往言而有信,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学习。
做到这些,就做到“止于至善”了。
我爱《大学》这本书,爱里边的名句,爱圣贤的智慧,更爱《大学》提出的人生境界。
今后,我要努力钻研这本书,以古代圣贤为
榜样,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