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2)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
目录
• 留守儿童现状及问题 • 精选案例一:四川某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实践 • 精选案例二:河南某初中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实
践 • 对比分析两个案例异同点 • 留守儿童教育策略探讨与建议
01
留守儿童现状及问题
Chapter
留守儿童定义与分布
定义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 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 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 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 同关注和努力,学校、家庭、政府和 社会各方面应形成合力。
加强心理辅导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关键 环节,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和 心理素质。
个性化教育计划是留守儿童教育的重 要措施,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 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
家校合作是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 重要途径,应积极加强家校之间的沟 通和联系。
心理辅导策略制定和实施过程
学校组织专业心理教师团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测评,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需 求。
根据测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计划,包括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课程 等多种形式。
在实施过程中,心理教师积极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引导他们表达内心感受,学习 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的方法。
实践效果评价及反馈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 乏,留守儿童难以获得优 质的教育资源和辅导。
心理健康问题突
孤独感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 关爱,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遗弃
感。
自卑心理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不在身边 等原因,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心 理。
情绪问题
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 长。
03
精选案例二:河南某初中留守 儿童心理辅导实践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农村留守儿童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一起来看看吧!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一本人是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从教多年,发现目前我们学校的留守儿童是越来越多了,这同样也是其他中小学校都存在的普遍现象。
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及管理却又是我们教师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我现任班级有一名学生叫李俊林,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他由爷爷奶奶照看。
李俊林同学生性贪玩,经常不做作业,有时候完成一半,每次考试都只能完成一小部分题目。
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动作总是比别人慢半拍。
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所以在班上同学们中的印象很差。
个案分析:对于本班李俊林同学的情况我认为这属于留守儿童中的例案。
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学习状况一般。
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
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
2、心理情感不健全。
“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3、道德行为差。
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
例如:经常说谎,爱说脏话,不服管教,悄悄拿同学的东西。
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1、要求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用“心”走近 以“爱”感化—留守儿童“关爱”案例
用“心”走近以“爱”感化—留守儿童“关爱”案例每种色彩都应该开放,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
担任班主任工作的23年里,我所做之事看起来都极为平凡,可它的价值一点都不平凡。
我不是孙悟空,没有三头六臂,也没有金箍棒,但我凭借自己的满腔热血与博大爱心在为农村留守儿童上演着七十二变与绝活,播撒着该有的阳光与雨露。
以下是我工作中有关留守儿童的爱与引导案例和大家进行分享。
案例一:马俊豪、男孩、生于2017年6月17日,于2022年8月24日入园。
特点;对入园有强烈的抗拒情绪,即使被强行留下,也是一个人远远的待着,在教室也不愿意入座,静静地靠墙而立。
刚开始,我点名时,他会看着我,但不出声,情绪一直很低落,我几次尝试走近,他立马会哭闹着喊:我爷爷怎么还不来接我?我们班留守儿童占50%,而马俊豪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孩子入园迟,怕生、不合群的现象呢?案例剖析1、亲情的缺失马俊豪自出生不久后,妈妈就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爸爸长期在银川打工,一年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只有春节几天,爷爷一直忙于打零工,并饲养了七头牛,只有奶奶照顾他和哥哥,不幸的是,在马俊豪3岁时,奶奶又因病去世,自此照顾马俊豪和哥哥的只有忙碌不堪的爷爷,因为没有时间,精力有限,无法接送孩子入园,导致孩子直到5岁才上幼儿班。
2、入园焦虑症因新入园,孩子离开熟悉的家与信赖的爷爷,一下投入到陌生的新环境,内心紧张、恐惧,处于分离焦虑期。
实际做法1、深入了解,建立信任利用接园离园时间,跟孩子爷爷交谈,从侧面了解,对孩子、家庭生活状况及当前面临的困难进行深入了解,并与村干部衔接,争取最大的政策照顾及临时关照,与家长联手,着手解决眼前的小困难。
2、用“心”走近,示弱求助通过几天的了解及细心的观察,发现这个孩子不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很多时候,他都在观察,无论是孩子们做游戏还是做手工,他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好奇的看着,而我上课或者讲故事时,他对我的关注并不低于其他孩子。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材料在我们村儿啊,有个叫小花的孩子,她就是留守儿童。
小花的爸妈为了赚钱,到大城市打工去了,就把小花留在了家里,跟着爷爷奶奶过活。
小花这孩子啊,刚开始可内向了。
每次看到别的孩子有爸妈陪着,眼睛里就满是羡慕。
她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只能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像学习上的事儿啊,就有点力不从心。
小花的成绩也不太好,她自己心里也着急,可又不知道该咋办。
后来啊,村里的张婶儿发现了小花的情况。
张婶儿可是个热心肠,她就想着得帮帮这孩子。
张婶儿经常把小花叫到自己家里,给她做好吃的。
一边吃一边跟小花聊天,就像亲妈一样。
张婶儿还会辅导小花做作业呢,她虽然文化程度也不是特别高,但教小花这个小学生还是绰绰有余的。
张婶儿知道小花想爸爸妈妈,就想办法让小花能经常跟爸妈联系。
她把自己家的电脑拿出来,教小花怎么用视频通话。
小花第一次和爸妈视频的时候,那眼泪就止不住地流,可把张婶儿心疼坏了。
从那以后啊,小花脸上的笑容就渐渐多起来了。
村里还有个王大爷,他是个老木匠。
他看小花整天闷闷不乐的,就给小花做了好多小玩意儿,像木头的小鸭子、小帆船啥的。
小花可喜欢这些小物件了,整天拿在手里把玩。
这时候啊,小花开始变得开朗了,也愿意和村里的其他孩子一起玩了。
学校里的李老师也没闲着。
他发现小花在绘画上很有天赋,就专门鼓励小花参加学校的绘画比赛。
李老师还利用课余时间给小花指导,小花特别努力,最后在比赛里还拿了奖呢。
这对小花来说,可是个特别大的鼓舞。
现在啊,小花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她不再是那个自卑内向的小女孩了,变得自信又阳光。
她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这多亏了张婶儿、王大爷和李老师这些人的关爱啊。
他们就像一束束温暖的光,照进了小花这个留守儿童的心里,让小花感受到了满满的爱。
在咱们这个社会里啊,像小花这样的留守儿童还有很多很多。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爱,都需要有人去拉他们一把。
咱们大家要是都能像张婶儿、王大爷和李老师那样,多关心关心这些留守儿童,那这些孩子的世界啊,肯定会变得特别美好。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关爱留守女童典型案例之阳早格格创做一、案例介绍:何凤玉,女,该共教上课简单走神,不爱接流,对付于大人的话,很多时间不予答理,正在她上一年级的时间,尔虽不教她,但是对付于她尔已经有深刻的影像.那时尔以为她是自关症孩子.今年接脚那个班.刚刚启初她也是一句话不道.面名她不问,读课文她也不弛嘴.更别道背诵课文了.她整天少止鳏语,目光忧伤,心事沉沉的.正在留守女童中又属于比较特殊的了.是什么本果制成那样的局里呢?两、案例分解:1、亲情的缺得:何凤玉共教的母亲正在其很小的时间离启她.女亲少久正在中务工,取子女相处甚少,女亲闲于处事的不理不睬,祖女母的隔代概念,让她感触自己是那个天下上多余的人,伴伴她的除了孤独除中,更多的便是泪火了.2、教习不人指挥:何凤玉自己便不爱道话,任教授怎么问,她皆是不做声的.徐徐天,她的教习险些被教授搁弃了.今年两年级尔接脚那个班.尔创制她连拼音字母皆不认识,更别道识字、写字了.三、真施搞法:1)接流道心,从内心熏染正在通常的处事中,尔会时常走近何凤玉,戴她所有读课文,所有取她分解当前的教习情景,教她写字,饱励她先进.正在此历程中.尔多次正在其焦急的脸上暴露了“柳暗花明”的笑容.2)共教的典范熏染为了让孤独、正在教习上自亢的何凤玉走出启关的自尔,尔先后让班上特出的共教(包罗留守女童)去主动靠近她,取她所有道心、教习战搞活动.正在思维公德,止为习惯战教业本领等圆里帮闲她,齐力让其找到乐成的喜悦,促进其正在各圆里先进.3)普遍的作用温温良佳的普遍是教死收展的摇篮,普遍的作用战温温对付一个教死的收展具备极其要害的效率,为此,尔利用班上启展各项活动的机会,让她主动的介进进去,齐班共教为其加油帮威,既让她感触普遍的温温,又让其尝到乐成的喜悦.让她感触自己本去不孤单,齐班共教皆是自己的伙伴.四、个案培养深思——“爱”的力量有多大?当前的何凤玉,正在课堂上不妨收止了,央供背诵的课文基础上能背掉了,战共班小伙伴们的接流也是越去越多了.瞅到她的笑容不再是易事.从何凤玉前后的对付比不妨瞅出:无论是正在教习、止为习惯仍旧正在接流本领圆里,她皆有一个较大的转化,而那十足的转化,该当要归功于书院、家庭战社会等多圆里的“爱”.爱不妨为枯萎的小草戴去所有秋天;爱不妨让搞涸的土天沉新焕爆收机;爱不妨给孤独的小鸟一个众多的天空.尔念,只消咱们多面爱心,多面耐性,多面恒心,为留守女童共共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她们将会演绎更多的粗彩!正在此,尔也期视所有的农村西席正在遇到特殊的留守女童时,应多给她们一份爱心取耐性!。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远离家乡,在家乡外的城市打工,只能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料,长期处于缺乏亲子陪伴和健康教育的状态下。
为了关心和关爱这些留守儿童,社会各界开展了一系列的关爱行动。
下面我就以一个典型案例来介绍一个家庭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的经历。
小明(化名)是一个留守儿童。
他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
小明现在正上小学三年级,平时他一个人在家自己做饭、洗衣服。
他每天都过着孤单的生活,没有父母的陪伴和呵护。
幸运的是,小明家所在的社区开展了一项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活动。
该社区组织了一支由社区居民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每天晚上都会有志愿者轮流到小明家去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志愿者们帮助小明做饭、洗衣服,并且还帮他完成作业。
每天晚上,志愿者们还与小明一起玩游戏、聊天,为他提供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
除了日常的关心,志愿者团队还为小明参与了各种课外活动。
他们组织小明参加社区的绘画班,培养小明的艺术兴趣和才能,让他可以在艺术创作中找到乐趣。
此外,志愿者们还为小明开设了学习俱乐部,每周定期组织小明和其他留守儿童一起做游戏、学习知识,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能力。
通过社区志愿者团队的关爱和照顾,小明逐渐从一个孤独而自卑的留守儿童变得开朗自信。
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志愿者们的陪伴让他感到温暖和关爱,让他更加有信心面对生活的困难。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关爱留守儿童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社区和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给了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让他们在孤独中找到了依靠和希望。
这种关爱行动不仅改善了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温暖和快乐。
在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不仅需要社区的支持和组织,还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和奉献。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给留守儿童带去更多的关爱和希望。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并行动起来,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其他孩子一样的关心和关爱。
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共7篇)
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共7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留守儿童典型案例的资料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留守儿童帮扶典型案例篇一奇迹在爱心与呵护中诞生——留守儿童帮扶案例个案表现:留守儿童是城市竞争化而产生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因各种原因这个群体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我的班里也有这样一名留守儿童,他叫朱永杰,是一名十二岁的男孩。
该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四年级时,其父亲外出务工,该生随母亲在家中,在其就读五年级时,他的父母就都出外经商务工,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由爷爷奶奶监护,经过我长久细心地观察和分析,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时不时有厌学的情绪出现。
当该生身体有一点不适时,就让他的奶奶请假,不来学校上学,尤其星期一,他的座位经常是空的。
经过多次的家访和与该生谈心,我发现朱永杰同学的厌学心理成因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首先,该生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有依赖心理,如迟到了一定要爷爷把他送进教室,生病了一定是让爷爷来请假;其次,平时没有亲人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养成了他说谎骗家长说作业已完成了,爷爷奶奶均已年迈,除了给予他基本的物质供给之外,很难在精神上鼓励。
(2)懒散的学习心理:该生在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
(3)成绩不理想,有自卑的心理:该生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竞争意识淡泊,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
3、有孤僻的心理倾向,与同学交往困难。
该生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
原因分析: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他和他的家人。
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1、隔代监护出现的溺爱过度,爷爷奶奶对他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该生,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该生做,甚至连整理书包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都包办了。
小学教育实践典型案例
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地区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加,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实践活动。
本文以某小学为例,介绍其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实践案例。
二、案例简介某小学地处农村,学生中留守儿童占比超过50%。
为了关注留守儿童,该校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助力健康成长”的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老师、同学和社会的关爱,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学校首先对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录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学习状况、心理状况等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关爱他们。
2. 开展亲情陪伴活动学校定期组织老师、学生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开展亲情陪伴活动。
志愿者们与留守儿童一起学习、游戏、聊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增进彼此感情。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邀请专业心理老师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提高心理素质。
4. 开展关爱活动学校组织开展了“手拉手,心连心”关爱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关心。
同时,学校还开展“我为留守儿童献爱心”活动,让学生为留守儿童捐赠书籍、文具等物品。
5.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了解家长对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四、案例效果1. 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得到改善通过开展亲情陪伴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他们变得更加自信、乐观,愿意与他人沟通交流。
2. 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学校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辅导,使他们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3. 家庭关系更加和谐通过家校合作,家长对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在爱的雨露中健康成长( 原创)——关爱留守小孩典型事例一、事例介绍:朱某某,女,该同学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走开了她。
她向来和祖父亲母亲,父亲在一同生活。
父亲年级较大,不认识字,长年在外打零工。
祖父有病,平生吃药,家庭经济较困难,是个低保户家庭。
该生刚才进入一年级时,因为没有经历过学前教育,成绩一度跟不上。
她上课老是静静无语,不肯和老师同学沟通,显得心事重重,给人感觉性格郁闷。
可是三年过去了,此刻的她在讲堂上踊跃讲话,课下与同学们快乐的嬉戏,踊跃参加学校班级展开的各项活动,并且各门学科成绩都很优异,是一个品学兼有的勤学生。
总结这三年来对她的耐心教育,我感觉自己的付出有所回报——她的进步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二、事例剖析:刚开始认识到这个孩子的家庭出身,我就从多方面剖析,找到问题症结,有针对性地思虑解决方案。
1、亲情的缺失,心灵的空白。
朱某某同学的母亲在其很小的时候就走开了她,从小缺乏母亲的关爱,缺乏一种温暖和安全的感觉。
父亲长久在外务工,与她相处甚少,又不认识字,祖父亲母亲的年老,思想观点落伍,让她的心灵缺乏有效的、丰富的沟通,和生动的感情注入。
在日志中,她常常表达出这类孤单和孤独。
所以,关于这样的留守小孩,学校和班级在其生活中的地位更是比其余孩子重要的多。
2、学习缺乏有效的指导。
朱某某自己就不爱说话,不太愿意主动和老师同学沟通。
在学习中碰到难题,在家也无人能够指导帮助。
所以,刚进入学校时,学习特别费劲,跟不上节奏。
但这个孩子虽不太喜爱说话,但关于老师的教育能仔细地听并确实地去做。
三、实行做法:剖析了她的状况,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她进行耐心教育。
1)在学习上多帮助她,培育自信。
学生首要的任务是学习,一个成绩优异的孩子会在学校生活中充满信心,进而带动其余方面的发展。
所以,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会常常走近朱飞霞,带她一同读课文,教她一笔一划写好字,帮她剖析此刻的学习状况,指导她怎样仔细听课,达成作业。
关于她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闪光点都全力赞叹鼓舞。
小学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小学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1. 引言留守儿童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被迫与父母长期分离生活在农村的儿童。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孤独、缺乏关爱和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与这些留守儿童打交道成为我的日常工作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位班主任如何通过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以及一个典型案例的经历和成果。
2. 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性留守儿童身处一个独立的环境中,他们缺乏亲情、友情和师生情的支持,易陷入情感孤独和心理压力。
因此,关爱留守儿童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小学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应努力支持和辅导留守儿童,提供他们所需的爱和关怀。
3. 典型案例介绍小明是我班的一位留守儿童。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在家中和奶奶相依为伴。
一开始,小明在学校表现非常内向和孤独,与同学之间交流不多,情绪常常低落。
4. 班主任关爱行动4.1 建立信任关系作为小明的班主任,我首先要做的是与他建立起信任关系。
每天放学后,我会主动和他交流,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通过这些互动,我逐渐赢得了小明的信任,他开始慢慢地打开心扉与我分享他的内心世界。
4.2 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了帮助小明融入班级,我创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我结合小明的兴趣及特长,布置任务给他,并给予他积极的鼓励和赞扬。
同时,我也邀请其他同学与小明合作,使他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提高他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4.3 定期主题活动为了让小明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我定期组织主题活动,并让小明全程参与其中。
这些活动包括班级聚餐、户外运动、主题课程等。
通过这些活动,小明与同学们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他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4.4 与家长保持沟通我与小明的奶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每周我会给奶奶打电话,询问小明在家里的情况,给予她一些教育和引导方面的建议。
与家长的沟通不仅增进了我们之间的了解,也使我能更好地针对小明的需求提供帮助。
5. 结果与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逐渐打开了心扉,他在班级中展示了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各项活动,与同学们真诚友好相处。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2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案例一、案例背景:我所从事的是农村教育工作,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农村小学又是整个教育的关键和难点。
近几年,经济飞速发展,农民外出打工已成热潮。
可是,在农民背井离乡,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新的问题即“留守儿童”的问题却日渐突出。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
身为一名一线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面我想就工作中的一个案例,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二、案例描述刘欣雨,从小活泼可爱,乖巧伶俐。
可在她上一年级时爸爸妈妈为了让一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双双外出打工。
她从此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妈妈每年只来家两次,就是中秋节和春节。
小张琪成了一名留守儿童。
2016年新学期我接这个班的时候,她经常不完成作业,通过观察,我发现她课堂上几乎不发言,经常走神;课外几乎不说话,独来独往,而且眼神中略带忧郁。
即使老师问她问题,她也只是点头或摇头,要不就是简短的几个字。
8岁的孩子,该是天真烂漫的时刻,为何孩子小小年纪,眼中有一种忧郁?这不是一个8岁孩子所有的,孩子内心是一种怎样的痛啊!如何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还原一个健康快乐的她,成了我困扰于心的一个难题。
三、主要做法(一)经过调查后,我决定召开“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队会,营造一种氛围,给孩子创造倾诉的机会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上“请关爱留守儿童”几个大字,告诉大家什么叫“留守儿童”。
然后我说:“孩子们,不管是爸爸妈妈在外打工,还是父母离异,亦或父母亲不健在,其中的过错都不在我们。
爸爸妈妈在外打工时为了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看到孩子们涨红的小脸,我趁热打铁,说“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你们多么的不容易啊,老师打心眼里佩服你们。
关爱留守儿童辅导典型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辅导典型案例舒城县河南初级中学王强,男,14 岁,现就读于舒城县河南中学八年级家住杭埠镇河南村。
母亲病逝多年,父亲也一直未给他找个后妈,且长年在外打工。
王强在家一直由他70 多岁身患重病的爷爷代为照顾。
由于农村生活条件限制,他的爷爷虽年老体衰,但也不得不坚持在田地里干活,由此来贴补家用。
爷爷除了给孙子洗衣、做饭这些简单的照顾以外,其他的像什么作业辅导,心理疏导等也就根本无从谈起,自然也就没多少时间陪伴王强,使他长期生活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
久而久之,他也就养成了许许多多的坏习惯,如在家里不听爷爷的话,经常顶撞祖辈,做任何事情都是我行我素;在学校老师反映他不是干坏事,就是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等现象发生;最可气的是本来家里条件就不是很好,却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恶习,并且敲诈低年级同学的钱财。
在老师和同学眼里他可是出名的调皮蛋,谁看到他都恨不得躲得越远越好。
针对张敏这一情况,学校留守儿童项目组平日里做了很多工作,既有多次的单独谈话,也有多次的笔谈交心。
不管是专门等无人时在办公室的私下交谈,还是在校园内相遇时的问题交流,我希望能给他造成受到关心和重视的印象。
另久与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密切配合,以求他的支持,走进他的心灵世界。
结果出人意外的是,我的这一举动不仅得到了他班主任老师的大力支持,就连他班上的班干部也主动参与到了其中。
由此可以看出,其实大家早就很关注他,只可能是大家都苦于还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和有效措施。
但就这一现象无疑是给我们课题组吃了一颗定心丸,也充分说明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接下来的事情进展也比较顺利。
在我们课题组老师的帮助带领下,他们班的大多数同学都有意无意地更加关注他,常和他玩耍、交谈。
但好景不长,刚一开始王强同学还能一配合我,可是慢慢地他的热情过去后,就有点显得不耐烦了,有点和我对着干,自然收效甚微。
这孩子身上似乎天生有种逆反的精神,总喜欢和大家对着干,在集体的成长里再次表现出不和谐。
留守儿童案例
关怀备至深感亲切--八角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材料2009-12-28 19:49:59|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有这样一群孩子,当别的孩子依偎在父母怀中撒娇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却远离家乡到外地务工,这些被留在家乡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
在我校,留守儿童数量将近二十人。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代管,这些人缺乏科学育子经验,留守儿童中或多或少存在家教缺位、亲情缺失、交流缺少、监护缺乏等问题,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主要是学龄儿童,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具有无可替代和无可比拟的优势。
为此,学校一方面,为每一个留守儿童都建立了成长档案,成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开设了亲情电话、心灵信箱。
另一方面,经常召开留守儿童主题班会,邀请有打工经历的学生家长向学生讲述背井离乡在外打工所经历的痛苦与磨难,以此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拼搏向上教育,留守儿童们逐渐理解了父母,开始尊重父母,想法回报父母。
如我校肖昌梅老师,自觉担当二个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爱心妈妈,除了上课期间对留守儿童给予关心呵护外,每周末都把各自关爱的留守儿童领到自己家中共同生活一天,让这些孩子在自己家里写作业、玩耍,让孩子们时常体会到家的暖和,使留守儿童深受感动.正如留守儿童杨娜梅写给爸爸妈妈的信中所说:“亲爱的爸爸妈妈,自从你们离开了家,家里又来了一位好妈妈。
在她的帮助下,我学会了烧菜做饭,学会了养猪喂鸡,学会了自己梳头,学会了自己洗衣。
爸爸、妈妈,女儿现在知道,离开我你们有许多无奈,为儿女你们吃尽了苦头。
请不要为我担心,不要为我牵挂,家中不但有爷爷奶奶,还有像你们一样疼我爱我的代理妈妈!”代表了许多留守儿童的心声,更使肖昌梅老师流下了幸福和欣慰的泪水。
关爱无边,亲情漫漫。
在学校关工委组织的关爱留守儿童的亲情网上,其作用日益凸现,同时也使留守儿童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更加灿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典型案例一关爱留守孩莲花中心小学叶瑞联说起李志刚,许多老师都头疼,是的,他确实有点顽劣,甚至有时显得不可理喻。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一、案例介绍:何凤玉,女,该同学上课容易走神,不爱交流,对于大人的话,很多时候不予理睬,在她上一年级的时候,我虽不教她,但对于她我已经有深刻的印象。
那时我以为她是自闭症孩子。
今年接手这个班。
刚开始她也是一句话不说。
点名她不答,读课文她也不张嘴。
更别说背诵课文了。
她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的。
在留守儿童中又属于比较特殊的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呢?二、案例分析:1、亲情的缺失:何凤玉同学的母亲在其很小的时候离开她。
父亲长期在外务工,与子女相处甚少,父亲忙于工作的不闻不问,祖父母的隔代观念,让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她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
2、学习没有人指导:何凤玉本身就不爱说话,任老师怎么问,她都是不做声的。
渐渐地,她的学习几乎被老师放弃了。
今年二年级我接手这个班。
我发现她连拼音字母都不认识,更别说识字、写字了。
三、实施做法:1)交流谈心,从内心感染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常常走近何凤玉,带她一起读课文,一起与她分析现在的学习状况,教她写字,鼓励她进步。
在此过程中。
我多次在其焦虑的脸上露出了“柳暗花明”的笑容。
2)同学的榜样感染为了让孤独、在学习上自卑的何凤玉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包括留守儿童)去主动接近她,与她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
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她,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
3)集体的感化温暖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班上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让她主动的参与进来,全班同学为其加油助威,既让她觉得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
让她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的朋友。
四、个案教育反思——“爱”的力量有多大?现在的何凤玉,在课堂上可以发言了,要求背诵的课文基本上能背掉了,和同班小伙伴们的交流也是越来越多了。
15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一、案例介绍:张子芳,女,该同学上课容易走神,不爱交流,对于大人的话,很多时候不予理睬,在她上一年级的时候,我虽不教她,但对于她我已经有深刻的印象。
那时我以为她是自闭症孩子。
今年接手这个班。
刚开始她也是一句话不说。
点名她不答,读课文她也不张嘴。
更别说背诵课文了。
她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的。
在留守儿童中又属于比较特殊的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呢?二、案例分析:1、亲情的缺失:张子芳同学的母亲在其很小的时候离开她。
父亲长期在外务工,与子女相处甚少,父亲忙于工作的不闻不问,祖父母的隔代观念,让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陪伴她的除了孤独之外,更多的就是泪水了。
2、学习没有人指导:张子芳本身就不爱说话,任老师怎么问,她都是不做声的。
渐渐地,她的学习几乎被老师放弃了。
今年二年级我接手这个班。
我发现她连拼音字母都不认识,更别说识字、写字了。
三、实施做法:1)交流谈心,从内心感染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常常走近张子芳,带她一起读课文,一起与她分析现在的学习状况,教她写字,鼓励她进步。
在此过程中。
我多次在其焦虑的脸上露出了“柳暗花明”的笑容。
2)同学的榜样感染为了让孤独、在学习上自卑的张子芳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包括留守儿童)去主动接近她,与她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
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她,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
3)集体的感化温暖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班上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让她主动的参与进来,全班同学为其加油助威,既让她觉得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
让她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的朋友。
四、个案教育反思——“爱”的力量有多大?现在的张子芳,在课堂上可以发言了,要求背诵的课文基本上能背掉了,和同班小伙伴们的交流也是越来越多了。
看到她的笑容不再是难事。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留守儿童教育典型案例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留守儿童教育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一:小明是一名小学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地工作。
在学校里,小明刚开始
适应不良,经常缺席和迟到,成绩也很差。
学校通过多方面的教育措施帮助小明逐渐
改善了情况。
首先,学校与小明的家长积极沟通,了解小明的家庭背景和困境,与家
长共同制定了学习和生活规划。
其次,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小组,由班主任、心
理辅导员和志愿者组成,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和关爱活动。
同时,学校教师对小明进行
个别辅导,将学习内容分解细化,并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帮助小明提高学习兴趣和
自信心。
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小明逐渐适应了学校生活,缺勤和迟到情况显
著减少,并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绩进步。
典型案例二:小红是一名小学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打工,她由奶奶独自照顾。
开始时,小红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学校通过多方面的教育
手段帮助她改善了状况。
首先,学校加强了对小红的关爱和照顾,班主任和同学经常
与她交流、关心她的生活情况和学习进展。
其次,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小组,为小红提供个别心理辅导,帮助她缓解情绪压力和困惑。
此外,学校还组织了各种文
体活动,加强了小红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她的社交能力。
在学校和家庭
的共同努力下,小红逐渐变得开朗活泼,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与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逐渐适应了学校生活。
学校开展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案例 (2)
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案例
开展时间:2023年6月
地点:学校操场
人物:学校全体师生、困境儿童等
在六一儿童节前夕,学校组织了一场特别的关爱活动,为困境儿童送去温暖和祝福。
活动当天,学校操场上布置得温馨而欢乐。
学校为困境儿童准备了新书包、文具、书籍等学习用品,以及一些生活用品。
在活动现场,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鼓励困境儿童要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随后,老师们为困境儿童发放了礼物,并与他们一起做游戏、唱歌、跳舞。
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感受到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此外,学校还组织了师生捐款活动,为困境儿童筹集了一笔爱心基金。
这笔基金将用于帮助困境儿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困难,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通过这次关爱活动,不仅让困境儿童感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关爱,也增强了全体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意识。
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当前受改革开放城市化建设进程影响,农村及偏远县城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大多数滞留在农村,于是教育就面临一个新的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关心教育,成长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或行为偏激,而我县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留守儿童。
这些学生在校表现有可能不尽如人意,让班主任头痛不已。
我也遇到过这些学生,我总是告诉自己先静下心来,身为曾经的学生,现在的母亲和班主任的我,经常这样想,假如我是这个孩子,我希望老师怎样教育我呢?假如这是我的孩子,我希望老师怎样教育呢?对于留守问题学生,如果放弃,就全班而言只是几十分之一,就全校而言更是几千分之一,但是对于一个家庭、一个母亲而言,放弃的却是百分之百啊!学校把最重要班主任工作交给我们,家长把家中唯一的希望交到我们手中,我们的肩上是沉甸甸的责任与信任啊!因此,我认为从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角度,教师要勇于发现和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以赏识教育为主要的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并由此激发学生自身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克服自己的缺点,最终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下面我以自己的真实案例来阐述我的教育理念,表达我的教育思想,并说明赏识教育在教育当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自从踏上教师工作岗位至今,十几个春秋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许多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有一位叫李博的学生,他是个与众不同的学生,记得新学期开学不久,我就注意到了李博身上的种种不良习惯:他经常迟到,上课不认真听讲,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要么睡觉,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不完整;有时干脆不交作业,没人愿意和他做同桌,都担心他影响自己学习,他爱扔垃圾,直接塞在桌框里或扔在地上,值日生对此怨声载道,他还喜欢捉弄胆小的女生,和男孩子爱打闹,甚至打架,他的情绪也不稳定,好冲动,时常乱发脾气,还喜欢破坏同学的文具书本等。
为了让他能够有所转变,我决定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做一个同学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
关工委进万户调研典型案例
关工委进万户调研典型案例案例一:小山村的教育希望。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关工委的成员们开启了他们的进万户调研之旅。
这个小山村交通不便,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关工委的李大爷是个热心肠,他一到村子就和村民们唠上了。
他们首先来到了村东头老赵家。
老赵有两个孩子,都在村里的小学上学。
李大爷一进门就看到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奖状,可老赵却愁眉苦脸。
原来,村里的小学师资力量薄弱,好老师留不住,孩子们想多学点知识都难。
关工委的成员们详细记录下这个情况,然后又走访了好几户有孩子上学的家庭,发现这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他们没有只是记录就了事,而是开始积极想办法。
李大爷联系了自己以前在城里教育系统工作的老同事,经过多方协调,城里的一所学校决定和这个小山村的小学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城里的优秀教师定期到山村小学来上课、做讲座,还带来了很多课外书籍和学习用品。
这一下,小山村的孩子们可高兴了,家长们也都乐开了花。
这个案例就像是在教育的沙漠里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在关工委的努力下,开始慢慢发芽。
案例二: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灵世界。
在一个经济发展较快但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的乡镇,留守儿童的问题相当突出。
关工委的王奶奶和一群志愿者来到这里调研。
他们走进了小敏家。
小敏是个三年级的小女孩,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王奶奶发现小敏很内向,不太愿意和人交流。
爷爷奶奶说小敏平时就自己在房间里写作业,很少出去玩。
王奶奶深知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善,对小敏的成长非常不利。
于是,关工委组织了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他们在村里的活动中心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定期请心理老师来给孩子们做心理辅导。
同时,还组织了各种兴趣小组,像绘画小组、书法小组等。
小敏参加了绘画小组,在那里她结识了很多小伙伴,开始变得开朗起来。
她的画还在镇上的比赛中得了奖呢。
这个案例让大家看到,关工委就像温暖的阳光,照进了留守儿童孤独的心灵,让他们重新绽放出自信的笑容。
案例三:助力青年创业的贴心指导。
在一个小镇上,很多年轻人有创业的想法,但缺乏经验和资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爱的雨露中健康成长(原创)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一、案例介绍:
朱某某,女,该同学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她。
她一直和祖父母,父亲在一起生活。
父亲年级较大,不认识字,长年在外打零工。
祖父有病,终生吃药,家庭经济较困难,是个低保户家庭。
该生刚刚进入一年级时,由于没有经历过学前教育,成绩一度跟不上。
她上课总是默默无语,不愿和老师同学交流,显得心事重重,给人感觉性格忧郁。
但是三年过去了,现在的她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课下与同学们快乐的玩耍,积极参加学校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而且各门学科成绩都很优异,是一个品学兼有的好学生。
总结这三年来对她的耐心教育,我感到自己的付出有所回报——她的进步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二、案例分析:
刚开始了解到这个孩子的家庭身世,我就从多方面分析,找到问题症结,有针对性地思考解决方案。
1、亲情的缺失,心灵的空白。
朱某某同学的母亲在其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她,从小缺少母亲的关爱,缺少一种温暖和安全的感觉。
父亲长期在外务工,与她相处甚少,又不认识字,祖父母的年迈,思想观念落后,让她的心灵缺乏有效的、丰富的交流,和生动的情感注入。
在日记中,她常常表达出这种孤独和寂寞。
因此,对于这样的留守儿童,学校和班级在其生活
中的地位更是比别的孩子重要的多。
2、学习缺乏有效的指导。
朱某某本身就不爱说话,不太愿意主动和老师同学交流。
在学习中遇到难题,在家也无人可以指导帮助。
因此,刚进入学校时,学习非常吃力,跟不上节奏。
但这个孩子虽不太喜欢说话,但对于老师的教导能认真地听并切实地去做。
三、实施做法:
分析了她的情况,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她进行耐心教育。
1)在学习上多帮助她,培养自信。
学生首要的任务是学习,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会在学校生活中充满信心,从而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
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常常走近朱飞霞,带她一起读课文,教她一笔一划写好字,帮她分析现在的学习状况,指导她如何认真听课,完成作业。
对于她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闪光点都尽力赞美鼓励。
每一次的表扬,我都能在其没有表情的脸上发现一丝隐隐的微笑。
经过我悉心的指导,耐心的等待,还有她自己的努力,在一年级期末她终于赶上了同学,考到了90分,而我也大大的表扬了一番。
而接下来的两年学习,我一直时时地关心她,单独辅导她作业,教导她要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争取更好的成绩。
她也很认真地把老师的教导记在心里,认真完成作业,在家常常主动学习。
记得去年暑假去家访,我来到她家,简陋的房子里,她一个人在认真地学习。
我很欣慰,知道主动学习的孩子不会差。
我的不断表扬和同学们一点点的佩服成了她一直不断进步的动力。
2)在生活上多关心她,远离孤独。
针对她时时刻刻流露出的孤独,我用多种方式来化解。
首先,让书本成为她永久的朋友。
一年级的时候我经常讲绘本故事给她听,并让她把书带回家看,教育她要把书当成自己最好的伙伴。
志愿者们和各级关心她的人也都经常赠送一些书籍给他,让她的心灵有了依托。
记得,后来的日记在谈到周末一个人在家感觉孤独时,她就会拿出书来读,书真的成了她的好朋友。
另外,我班另外一个孩子和她家住得很近,我就常常让她们在一起多交流,多玩耍。
现在她们是最要好的朋友,经常放学一起写作业,周末一起玩耍,在日记中我看到了她真真切切的快乐。
3)融入团结友爱的集体,感受温暖。
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留守儿童以及特殊儿童来说,一个温暖的集体将为其一生奠下温暖的色调。
为此,我不懈余力地创建一个有着团结友爱,爱好读书的良好班集体。
她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不知不觉地耳濡目染,收到良好的熏陶。
同时,我利用班上和学校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让她主动的参与进来。
她参加了语文、英语学科比赛,她参加了跳绳比赛,她参加元旦联欢节目表演,她被评为“校园之星”,班级的“学习之星”等等。
在这些活动中,全班同学为其加油助威,既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
她终于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的朋友,班集体就是自己温
暖的一个大家庭。
同时,针对她的家庭情况,帮她申请的多项援助,志愿者的帮助,妇联的帮助,还有学校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更让她体会到了这种人人关心她的温暖感觉。
四、个案教育反思——学校的关爱和教育是爱的雨露,让留守儿童能健康成长。
现在的朱某某,无论是在学习、行为习惯还是在交流能力方面,她都有一个很大的转变。
她衣着整洁,懂事有礼貌,学习优秀,与人相处和谐。
而这一切的转变,应该要归功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爱”。
爱,可以为枯萎的小草带来整个春天;爱,可以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爱,可以给孤独的小鸟一个浩瀚的天空。
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她们将会演绎更多的精彩!
201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