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中国-西方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教学论文】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教师职称评定】

【教学论文】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教师职称评定】

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现代化”[1],一般是指欧洲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急剧变革、工业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指经济落后国家以发达国家现代化生产力为发展目标,努力追赶的过程。

对这个历史过程的学术研究早就开始了。

“欧风美雨”、“西学东渐”,指的就是中国的现代化过程。

“现代化”(或者“近代化”)这个词,20世纪20年代就出现在汉语里了。

30年代,中国思想界还就“中国现代化”问题为题展开过讨论,那时已经较为全面地论及中国现代化的内外部条件、中国现代化应该走什么道路、现代化与政治统一的关系、现代化的资金与人才问题、现代化中的“工化”与“农化”的关系、现代化中的文化建设等等。

[2]但是在学术上建立“现代化”的研究框架,从现代化的研究视角来研究现代化过程,则是20世纪60年代才起步的。

我国研究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学者、北京大学教授罗荣渠对现代化理论的形成过程作过认真研究。

他指出,从社会思潮的角度看,现代化理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性工业化高潮阶段形成的关于社会变迁的新理论架构。

战后西方出现的这一社会思潮,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美国社会思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衰败了,18—19世纪形成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只有美国充分享受了战争的胜利果实,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达到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顶峰。

美国学者纷纷著述,大吹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现代世界体系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体系。

现代化不仅是“西方化”,首先是“美国化”。

这些观点反映了美国在战后已处于世界的中心地位,带有强烈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色彩。

在这种氛围下形成的现代化理论思潮,是乐观的社会进化论思潮的产物,是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产物,是战后“美国第一”的自大狂思潮的产物。

美国学者认为:“现代化概念主要是一个美国式的概念。

”[3]这是现代化理论产生的基本的社会背景。

现代化理论产生的另一个国际背景是,战后东西方尖锐对峙,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间形成了长期“冷战”的局面。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与路径读后感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与路径读后感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与路径读后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与路径读后感1. 引言中国作为一个全球重要的经济大国,其现代化发展战略与路径备受瞩目。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与路径》是一本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著作,作者从多个维度探讨了中国在现代化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

本文将对该书进行评估,并分享个人对中国式现代化战略与路径的理解。

2. 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与路径》的评估本书的初始部分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全面而系统的解读。

通过深入剖析中国的发展历程,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角度,作者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与路径的核心要义。

书中通过引用大量实证研究,充实了内容,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3.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与路径的核心观点根据本书,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与路径具有以下几个核心观点:3.1 政府发挥关键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注重政府的引导与干预。

作者认为,政府在国家战略制定、规划实施、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的决策与政策具有长远、整体性,能够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3.2 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是关键驱动力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中国在高速铁路、通信网络、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中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成就。

3.3 产业升级与改革开放相辅相成中国通过产业升级和改革开放相辅相成的方式,实现了现代化发展。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引进了外国资本、技术和市场,为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持。

产业升级也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形成良性循环。

4. 个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与路径的理解个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与路径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4.1 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共存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面临着众多挑战,如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社会不平等等。

然而,在挑战中也蕴藏着机遇。

通过应对问题,中国能够探索出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路径,进一步推动现代化进程。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

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如何理解“求同存异”的方针? (1)提出背景: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以及与会国之间因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 (2)“同”:共同的遭遇,即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共 同的任务,即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共同的愿望”,即都要求加强团结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反对侵略战争。“异”: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 宗教信仰、生活习俗都存在差异。 “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 同的利益加强团结与合作。 (3)影响:“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间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和 首次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 平 提出: 再次发展: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共 最终完善:1955年亚非国际(万隆)会议上 处 五 后期修正(完善) 项 内容: 原 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相互之间的关系? 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其中,领土完整是主权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 平等互利是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 国家间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 影响: 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基础和前提条件。

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背景、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国家政权有哪些本质区别?
主权、政权
(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1.内容
2.确立过程 3.确立意义
《共同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比较 项目 背景不 同 不 制定主 同 体不同 点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特点:
经验教训:

中国近现代化的历程

中国近现代化的历程

中国近现代化的历程【背景材料】2005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的新年贺词。

胡锦涛说,2004年是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开拓前进的一年。

2005年是中国全面实现第十个五年计划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一年。

【知识归纳】一般认为,近现代化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与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等。

中国的近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是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目标,其实质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把中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先进国家。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百多年的努力和奋斗,经历了艰难漫长的历程。

这一历程在近代史上,我们称之为近代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称之为现代化。

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840年到1919年,这一时期是旧民主主义时期,中心内容是争取国家和民族独立。

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二个阶段:1、起步阶段。

最早的近代化活动萌芽于鸦片战争前后。

林则徐积极仿制西方战船,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但是,这些活动只是个别人的行为,当时还没有成为一项系统工程。

中国近代化成为一种系统的行为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化的先河,在工业、科技、军事、教育、外交等方面都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2、初步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时间从是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初。

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教科技现代化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此起彼伏。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最大成果,它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的正式产生和新的生产力代表之一的民族资产阶级正式诞生,预示着中国的近代化道路和进程将发生重大变化。

第二时期:从1919年到1949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化的徘徊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中国近现代化进程彻底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的重要时期。

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及其研究目的。

随着中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介绍中国式现代化的含义,探讨其背后的动力和挑战,并分析中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种种独特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并不仅仅是照搬西方模式,而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

这种独特的现代化路径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使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许多独特的挑战。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概念,并分析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为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启示和反思。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依次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并为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贡献我们的力量。

例: ___。

(2021)。

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中国学术杂志。

12(3)。

45-67.]()例: ___。

(2020)。

中国式现代化的挑战与机遇。

社会科学研究。

30(2)。

89-102.]()中国式现代化是指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独特模式和风格。

它不仅包含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发展,还融合了中国特色、中华文化和国情国力等因素。

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是指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走的发展道路和取得的成就。

它包括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政治制度的现代化、社会文明的现代化等方面。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注重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结构的优化升级。

通过推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现代化管理,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质量的提升。

政治制度: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制度上强调稳定和发展的统一。

通过坚持___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现了政治体制的稳定和效能的提升。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阶段特征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阶段特征
(一)先天的不利条件: 资金、市场、技术和管理经验准备不足; 思想准备不足;
(二)面临三大政治障碍: 外国列强的阻挠破坏; 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官僚资本主义的束缚。 (三)缺乏正确的道路和安定的环境。
三、世界历史现代化进程
第一次浪潮(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叶) 经济工业化 :英法美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完成;
特征: (1)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
发展,经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 国营到私营的发展过程。(2)仅仅停留在表层,政 治体制的现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3)向西方学 习(4)过程艰难
整体发展阶段(1895-1915年)
经济现代化
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思考五:
在政治领域里欧美现代化 的道路各有不同,试结合18- 19世纪后期的有关史实,概括 不同道路的表现,分析其原因。
思考六:
社会转型是一个漫长而动荡的 过程,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 变过程。以美国和中国为例,简述 这一过程的主要表现,比较其异同。
(4)曲折发展阶段:(1919——1949)
四、世界历史现代化进程
(一)孕育阶段(15世纪后期-18世纪中期) 经济:各国商业资本和大西洋贸易兴起 政治:王权兴起及随之而来的重商主义和中 央集权加强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国际:列国争雄、优胜劣汰 思考1:中国现代化是否经历这一阶段?为什么? 它给中国现代化带来什么影响?
四、世界历史现代化进程
思考题: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 位20世纪的历史巨人在中国近代化方 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孙中山: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 资产阶级共和国; 毛泽东: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为我国的工业化扫清了障碍; 邓小平:改革开放的设计师,探索出一条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进程探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进程探析

6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进程探析郑爱花( 万州区委党校,重庆 404100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两步走”、“三步走”、 新“三步走”以及“两个阶段”等发展战略,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推进和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关键词】现代化;发展战略;历史演进新中国成立以来,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两步走”、“三步走”、 新“三步走”以及“两个阶段”等发展战略,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推进和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两步走”战略新中国成立后,针对我国生产力水平落后且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在设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骤问题上,毛泽东在1952年到1957年,提出了分“两步”走的设想。

当时的“两步”即第一步,是通过“一化三改造”建成社会主义;第二步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而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提前完成,致使原来设计的“两步走”战略不得不作新的改变。

再加上毛泽东也逐渐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也开始有新的认识。

1957年2月毛泽东就讲过,社会主义应该分“建立”和“建成”两个阶段。

1964年,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提出分两步到20世纪末实现现代化,即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两步走”发展战略的设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成果,成为后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先声。

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三步走”战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了毛泽东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制定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

世界现代化历程

世界现代化历程

世界的近代化与现代化历程一、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过程1、17-—19世纪:亚非拉受到西方殖民者的奴役,只有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一种模式。

但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先发内生型,如英法美;后发外生型,如德意日俄)本时期,政治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翻了封建制度,通过颁布一系列法令(如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拿坡仑法典、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等)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实现了政治民主化;经济上,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实现了工业化;思想上,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使得民主自由平等等观念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准则,理性取代了愚昧和迷信。

2、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突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单一模式,发展为多种现代化道路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以俄国十月革命为代表,产生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以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为代表,产生了民族独立国家现代化模式.3、二战后:现代化模式更加丰富多彩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产生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民族独立国家探索出适合自身国情的多种现代化道路,如韩国与新加坡利用发达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印度吸收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长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模式,西亚国家形成了以石油和石油化工为特色的工业结构二、政治民主化——-—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资本主义政治发展阶段概况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初步建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2、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扩张: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日本明治维新3、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民主与专制两种政治道路:(1)、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道路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②法国民主共和政体:1791年确立君主立宪政体;1792年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称帝又重行君主专制;民主与法制交替,直到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民主共和政体.③美国共和政体:《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度和三权分立制及总统制;南北战争后,废除黑人奴隶制,共和政体相对完善。

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

政府公关理论版16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文/吴晓云(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广西桂林..541000).摘要: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言,其是中国共产党执着追求的目标,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使命。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群众,大刀阔斧地开展现代化建设,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是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对此,本研究简单归纳总结了现代化建设重要进程,并分析出基本经验,进而更好地指导今后地工作。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进程 经验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可以看出我国摸索出了经济落后国家在短时间内达到现代化发展的良好道路,使得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途径得到了拓展。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建党的初衷在于带领广大群众独立与解放,并渐渐地实现国富民强。

纵观整个全球发展格局,现代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共产党经历了很多曲折,也在不断地前进,获得了累累硕果。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初步确立与实践(1949—1978年)梳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轨迹和趋势可以看出,其起点始于1949年国家成立,其为我国国家现代化建设发展注入了鲜活的政治动能。

实际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毛泽东同志就从国家各种发展领域理清了我国现代化发展和党队伍建设之间的联系和共性,其认为新民主主义事业完成后,党应依据国内轻工业和重工业实情,挖掘新的发展方式,以加速我国工业化建设进程。

虽然毛泽东同志在这一过程中,并未直接提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路径,但从本源上看农业和工业本身属于支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支柱,具有现实而积极的意义。

尤其是在毛泽东同志看来,我党革命的最终目的是优化我国发展力,提升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而这又在无形中体现了现代化发展出重要性。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围绕当时国际环境,毛泽东同志立足国家发展现状,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相应部署,具体而言:首先,战略部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程一、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历史意义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它标志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从封闭自守向对外开放转变。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正式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这一决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的核心思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确立,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得到了新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

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使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随后,中国逐步推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1984年以后,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了金融、财政、价格等领域的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就开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实行领导干部终身职务制,加强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2.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监督和决策职能。

3.改革行政体制,实行地方政府责任制,加强地方政府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权限。

4.推进民主监督和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公民权利和法治建设。

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专题提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变革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之后虽步履维艰,但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末迈出了大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知识拓展】1.中国早期工业化发展历程■阶段特征: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突出事件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前期以“求强”为旗号,兴办了“三局一所”等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三局一厂”等近代民用工业。

这一时期,政治体制现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现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主要表现为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现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从外国人手中夺回了“关税主权”;设立了国家银行,实行币制改革;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工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现代化的进程。

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民营工业的发展。

抗战期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下遭到严酷摧残。

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现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突出特点:中国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现代化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1)现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或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840~1895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在经济领域①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②经济上: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③阶级关系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思想文化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派人出国留学。

⑤军事领域: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⑥外交领域: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外交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资产阶级,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

①政治上: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

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想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一是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思想文化上:维新思想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的产生等,民主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几乎陷入绝境。

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①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

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

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总结

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总结

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总结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发展历程中关键的一个时期。

四十年来,中国经历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变革,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全球化、现代化等重大国家战略在不断落实。

现在,我们回首历程,深入总结,谋求未来,以更为崭新的姿态迎接中国发展的下一步。

一、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为世界引领了一次成功的大型经济转型。

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GDP从367.9亿元到82.7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蓝图、十年、三十年、百年纲领和全球发展战略,被制定。

中国经济在这种形式下的快速增长是经济史上的奇迹,不仅在中国违背了所谓的发展规律,也颠覆了有些理论对发展的标准看法。

二、发展与开放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外来投资,发展外贸,利用国外先进经营理念和工艺技术,積極整合世界經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透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经贸组织,逐渐了解国际贸易规则和文化,从而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的重要一环。

中国坚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开放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沿线各国共同发展。

三、内部制度和社会发展问题40年中,中国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建设了现代国家体系、获得使人民满意现代化的生计,增加核心技术和国际竞争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善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保证人民健康讓国际社会看到了真正的中国。

而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

可以看到,目前中国在走向发达国家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问题,譬如环境污染、土地承载力、人口老化等等。

四、国家哲学和国家文化在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中国也努力实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国民素质“全面提高”战略,推进新时代的中国化,在人物、精神、深层次价值观等方面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

对于文化、哲学传统的继承,中国必须加以重视,不仅促进文化交流,同时也应寻找发展中国的途径。

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之路摘要:与我国过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不同,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以扫清障碍为主要任务的革命时期以及早期积极探索的建设时期、初步确立的改革时期、不断推进拓展的新时代等多个不同时期,它是一条更加符合中国国情与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的道路。

本文在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与优势基础上,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和发展以及促进我国新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实现的具体路径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探索;道路纵观全球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发展中,是以西方现代化道路为主要的方向和路线,这种现代化发展一共经历三次变革与发展浪潮,并逐步从西欧向整个欧洲以及北美、甚至全球扩散。

与西方的现代化发展不同,我国的现代化发展中,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基本路线和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旗帜进行不断探索和发展形成的,它遵循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从国内外局势以及国内主要矛盾、人民的实际需求等出发,与中国国情以及中国发展实际相符合,为全球的发展以及人类进步都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形态与方式,具有十分显著的研究和探索意义[1]。

为此,下文将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优势分析,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新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目标的促进路径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1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优势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发展历程,不仅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具体实施路径以及战略部署的全景展示,而且为我国社会经济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支撑,它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社会发展的历史特征与现实状况,通过对世界现代化发展宝贵经验的有效借鉴,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原则、坚持创新发展等基础上所实现的理论和实践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部分。

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优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开始走上了一条与西方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不同的道路。

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这条道路的理论基础和指引,它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一、探索与实践阶段(1978-1992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经济开始探索与实践各种新模式、新路线。

“摸着石头过河”成为了指导思想。

经济深刻改革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推进市场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成为中心任务。

在这一时期,我国学者针对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创立了一系列经济理论,如沈传体的“小康经济理论”,蒋作君的“渐进式改革理论”,郑文锋的“打破平衡点理论”、张五常的“比较优势理论”等。

通过这些理论的指导和实践,我国经济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

二、新时期探索阶段(1992-2007年)1992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正式确立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要求。

随之而来的是“三步走”战略,以及诸如建设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等一系列重要措施。

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进入新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被赋予了新的拓展与深化。

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要求不断提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逐渐统一。

如转变政府职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协调发展、宏观经济调控、国有资产管理、人民生活保障、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等理论,成为了这一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方面。

三、新时期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2007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发表决定,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发展阶段。

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快建设和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进一步实现了由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进一步深化和丰富。

2023 年高考湖南卷思想政治真题

2023 年高考湖南卷思想政治真题

湖南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思想政治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但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认识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应该拉长时间尺度,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中去把握。

从这一历程来看()①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并已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④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状态得到了根本改变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这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全面描绘②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前提③追求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的价值旨归④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将摆脱传统分工的束缚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 从期盼"第三新文明”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昭示()①第三新文明的设想为推动人类文明繁荣发展贡献了最佳道路②各国历史的多样性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反映出来的③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力量④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4. 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如不加以干预,就会对未来人口和经济社会安全构成潜在风险。

【发展战略】中国-西方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发展战略】中国-西方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业也相应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基础。而中国是从重工业开始的,农业一直是传统农业, 拖了工业化后腿。
⑸缺乏安定的政治环境:近代史上,战争、革命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不利于近
思考:
为什么说中国早期工业化发展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提 示
A
B
C
D
1、中国早期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问题引导]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渐 进过程,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近代化进程 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各个阶段所涉及的领域及主 流是什么?
阶段
领域
主流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经济
先进技术
甲午战争-辛亥革命
原因:
总结与提升
[思考]你认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 有哪些有利的因素?
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的瓦 解;洋务运动诱导;外商企业刺激 民族资产阶级的自身努力;自然经济进一步瓦 解;清政府放宽限制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 时放松;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
[讨论] 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
临时大总统就职誓词*
(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
倾 覆 满 洲 专 制 政 府, 巩 固 中 华 民 国, 图 谋 民 生 幸 福, 此 国 民 之 公 意, 文 实 遵 之, 以 忠 于 国, 为 众 服 务。 至 专 制 政 府 既 倒, 国 内 无 变 乱,民 国 卓 立 于 世 界, 为 列 邦 公 认, 斯 时 文 当 解 临 时 大 总 统 之 职。 谨 以 此 誓 于 国 民。
阅读材料,请判断以上三则材料中提及到的企业分别属于什 么性质的企业。
A、经济的近代化
(一)实质:
从传统的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化 (二)表现: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1840年的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封建上千年来封闭的大门,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

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华民族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遭受着各国列强的欺辱与蹂躏。

在艰难的生存斗争中,中国人民一直在寻找一条脱离苦海的道路。

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

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以往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

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乃是“亡国灭种之病根”。

因此,“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此次运动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中国带来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再次,俄国十月革命也给困顿中的中国带来了一丝清凉的气息,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救国的希望,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也开始走向了政治舞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早期,各种思潮在中国的土地上蔓延,在比较了各种主义的发展前景后,中国共产党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在此后与各种思想斗争中,党逐渐发展壮大。

成为带领中国走向强盛的一支中坚力量。

深厚的群众基础,为以后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建立了新中国,成就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站了起来,可是这也并不代表着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初期,也会有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

刚成立的新中国留给共产党的是一堆烂摊子,我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恢复,需要我们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使我们国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世界。

这是一个宏伟而又艰巨的任务,西方的发展会给我们带来些经验,但更多的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现代化理论与高考
导 学 提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历程 纲
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历程
现代化理论与高考
近几年中国的现代化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 点和热点,现代化理论已成为新一轮历史高 考命题的主导理论。
通常情况下,现代化与近代化的意思相同, 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 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 个领域。这一过程,包括(1)物质生产方式 的改变(工业化),(2)民主政治体制的确 立(民主化),(3)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 (城市化),人们思想意识的演变(理性 化)。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军事工业— 经费: 产品: 管理:
民用工业— 经费: 产品:
南通大生纱厂
(三)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时间: 1、工业化的起步: 表现:
影响:
时间:
2、工业化的初步发展:
表现: 发展的原因:
影响:
时间: 表现: 3、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发展的原因: 特征: 影响:
时间: 4、工业化的曲折: 表现:
知识网络
中国近现代史分期
旧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 过渡 革命时期 时期
1919
1956
社会主义 建设时期
1840 中国近代史
1949

中国现代史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资本主义现代化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一、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阶段(1860-1949) 1.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在近代中国,近代化也就 是指工业化(机器大生产)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阶 级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其实质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 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近代中国前 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 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 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阅读材料,请判断以上三则材料中提及到的企业分别属于什 么性质的企业。
A、经济的近代化
(一)实质:
从传统的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化 (二)表现:
前期:自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
后期:求富--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过程 时间 条件/原因 影响 备注
产生
主要企业 及分布
原因:
总结与提升
[思考]你认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 有哪些有利的因素?
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的瓦 解;洋务运动诱导;外商企业刺激 民族资产阶级的自身努力;自然经济进一步瓦 解;清政府放宽限制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 时放松;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
[讨论] 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
在此过程中,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近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区别
经济
政治
人本身
传统社会 自然经济 以君主为代表 的贵族特权
近代社会 商品经济 以法律为标志 的国家权力
臣民 公民
人类文明史的进程
近代化
内涵: 从农业社会转化为工业社社会
生产力方面: 手工操作——机器生产 生产方式方面:作坊和工场——工厂
1 .社会主义现代化曲折发展之路
2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பைடு நூலகம்
一、近代化的含义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近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 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 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 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一 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①经济现代化(工业化) ②政治现代化(民主化) ③思想现代化(民主化、科学化、理性化)
2、中国近代化的层次 3、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4、近代化与民族民主革命的关系 5、中国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比较 6、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7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奋斗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阶段(1949-
材料2 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军械所,任用中国工 匠,仿制西式枪炮;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了轮船招 商局,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
材料3 1866年,方举赞以200元资金,在上海虹口创办 发昌机器厂。这个厂开始时只有打铁炉一座,工人四五人, 三年以后,开始使用车床,由一个手工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1、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近代中国人一直梦寐以求的,但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却屡 遭挫折。结合近代工业化发展的历程,分析屡遭挫折的因素有哪些?无从发展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因素: ⑴先天不足:①资金准备不足: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 ②技术准备不足: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 ③人才准备不足:缺乏现代化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 ④思想准备不足:重农抑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
主要表现: 政治制度方面:封建专制——资产阶级民主
思想方面 :自由、民主等资产阶级思想兴起 ……
基本内容: 经济上工业化、政治上民主化
(使近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二、近代化的主要内容
阅读材料:
材料1 鸦片战争以后,来华商船的日益增多,为了维修船 舶,外商投资擅自设立船坞。接着,为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剥 削廉价的劳动力,外商创办了各种加工厂,如砖茶厂、缫丝 厂等。
念,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
⑵面临三大政治障碍:①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与破坏 ②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③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⑶缺乏政治前提:发达国家工业化之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为工业化提供了
保证。而中国直到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才掌握政权,开始大规模工业化。这就限制了工
业化的规模和速度。
⑷没有科学的决策:发达国家工业化一般从轻工业,而后延伸到重工业。同时,农
现代化理论与高考
纵观中外历史,现代化有两种类型: 原发型,即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传导型,即 内部条件不成熟,受西方资本主义冲击而走 上现代化的国家,如日本、中国等。
现代化进程又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 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 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 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 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启动的新型现代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