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平仄格律及常见诗病(精校版)

合集下载

当今诗病三十品

当今诗病三十品

当今诗病三十品一、韵表混用平仄有规休乱融,古今韵表范非同。

强和毕竟难成曲,分道归宗各自通。

二、貌合神离今人雅集频酬唱,风马牛兮不相宗。

应者无关呼者意,各山和尚各撞钟。

三、无情应制频频社课困芸窗,依旧钟声依旧。

虽有霜晨残月在,不听哀雁唳寒江。

四、无端疑叹标点源头非汉出,舶来岂可乱为之。

相言本欲抛肝胆,怎使无端起叹疑?五、瘦骨嶙峋萧索满园花不肥,参差春色影微微。

宴无隽永何言味,携得豚鹅始醉归。

六、粗制滥造为求宣泄乱吹嘘,百句吟来似嚼蛆。

未识明珠冠上宝,文章万卷一诗书。

七、有句无章碎地玻璃断线珠,似生华彩辨还无。

勾连不见难成势,枉费丹青枉绘图。

八、图解时政新颁时政必诗题,如表如图解剖齐。

入境无闻山涧水,春深不见燕衔泥。

九、气隔意阻断弦丝竹岂调阶,塞管长箫自不谐。

倘使周天通任督,延绵气脉韵音佳。

十、涩梅苦李枝头青涩谁堪品?苦李蹊旁枉自栽。

诗罢通篇如叠石,吟之句句似猜枚。

十一、史野错乱史野从来认假真,胡编终究乱红尘。

三分天下堪题咏,台锁二乔糊弄人。

十二、不接地气诗书满卷九霄云,不见人间烟火熏。

纵有厥藜蒸与煮,无将笔墨悯芸芸。

十三、颠鸾倒凤沉浮清浊见乾坤,循序依规各有门。

莫使文词颠倒用,轩辕硬是说辕轩。

十四、随意分拆玻色清清璃色寒,萄藤架架透葡酸。

分明缱绻鸳鸯梦,非说绻鸯鸳缱欢。

十五、剽声窃意百首诗成无我在,古人骨骼古人颜。

柱梁换尽瓴依旧,窃意偷声似作奸。

十六、无精打采山笼雾霭水笼烟,陌上难寻一树鲜,踏遍长湾神不振,欲吟堤柳已催眠。

十七、重字必病长空搏击自逍遥,叠影双飞岂病枭?倘使孤单伤意气,反将窠臼困残雕。

十八、矛盾迭出秋风萧瑟暖江哮,湖上新荷映远郊。

徙雁一群惊掠去,啄泥双燕舞青梢。

十九、洋文乱道卖萌作秀乱风骚,夹带洋文令吐槽。

中外从来言有别,莫教高雅落魔曹。

二十、涛声依旧每逢佳节必吟哦,一样黄鹂一样歌。

不老时空依序转,黯然鞘里剑无磨。

二一、闭门造车作诗忌造闭门车,背道离经尺寸差。

无病呻吟翻瞽目,海南漫赋雪飞花。

格律规则与诗病

格律规则与诗病

格律规则与诗病1荒村人无几,背井卖儿郎。

人物皆尧舜,长缨锁恶狼。

狼与郎同音同调,犯了鹤膝的毛病。

5、大韵是指五言诗两句之内有与韵脚同一韵部的字。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联之内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

例如: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胡与垆同韵部,犯了大韵的毛病。

6、小韵是指两句之间有同属一个韵部的字。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联之内用了同一韵部的字。

例如: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树与露,连与泉同韵部,犯了小韵的毛病。

7、旁纽是指两句中有同声母文字。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联之内用了同声母的字。

比如:鱼游见风月,兽走畏伤蹄。

鱼与月的声母同属古音疑纽,犯了旁纽的毛病(另外兽走同韵,犯小韵)。

8、正纽是指两句内用了声母、韵母相同的四声各字。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联之内用了同声母、同韵母的字。

比如:轻霞落暮锦,流火散秋金。

锦与金声母韵母相同,只调不同,犯了正纽的毛病(流与秋小韵)。

对于八病理论,历来都认为前四个必须遵循,后四个参照执行。

具体说,就是失对、错调、平仄不谐、韵脚同音同调,这四种诗病必须避免。

至于韵脚之外,一联之内要避免同韵母的、同声母的、同音的、同声调的字,这在《隋韵》《平水韵》中,虽然难度大,但可以做到。

而在《中华新韵》中,则无法做到,所以长期以来在创作中并没有真正地执行过。

二、允许的出格在长期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中,人们约定俗成地允许了几种违反格律规则的现象。

1、折腰体。

折腰体就是平仄上的失粘。

它最早出现于唐代高仲武编选的《中兴间气集》。

该书选录了崔峒的《清江曲内一绝》: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

极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阳城。

题下注明“折腰体”。

关于折腰体,唐代并没有明确的定义。

宋人的多种诗话中,亦提及过一说,大致定义为“中失粘而意不断”。

也就是说,第一,要“从中”失粘;第二,虽格律上“从中”失粘,但在诗意上并不截断。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云:“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

”这里的“八句”,就是指律诗,包括七律、五律,不包括长律。

诗词平仄格律及常见诗病精校版

诗词平仄格律及常见诗病精校版

诗词平仄格律及常见诗病(精校版)————————————————————————————————作者: ————————————————————————————————日期:ﻩ诗歌平仄格律及常见诗病(精校版)一、五绝平仄1.五绝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例:《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五绝仄起,首句入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例:《哥舒歌》西鄙人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3.五绝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例:《听筝》李瑞ﻫ鸣筝金粟柱ﻫ素手玉房前ﻫ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4.五绝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闺人赠远》王涯ﻫ花明绮陌春ﻫ柳拂御沟新ﻫ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二、五律平仄1.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3.五律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可改为平平仄仄平2.五律仄起,首句入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例:《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ﻫ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4.五律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诗词平仄格律及常见诗病(精校版)

诗词平仄格律及常见诗病(精校版)

诗歌平仄格律及常见诗病(精校版)一、五绝平仄1.五绝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例:《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五绝仄起,首句入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例:《哥舒歌》西鄙人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3.五绝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例:《听筝》李瑞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4.五绝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闺人赠远》王涯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二、五律平仄1.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3.五律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可改为平平仄仄平2.五律仄起,首句入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例:《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4.五律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风雨》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诗词平仄格律及常见诗病(精校版)

诗词平仄格律及常见诗病(精校版)

诗歌平仄格律及常见诗病(精校版)一、五绝平仄1.五绝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例:《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五绝仄起,首句入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例:《哥舒歌》西鄙人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3.五绝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例:《听筝》李瑞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4.五绝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闺人赠远》王涯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二、五律平仄1.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3.五律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可改为平平仄仄平2.五律仄起,首句入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例:《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4.五律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风雨》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唐诗三百首》律诗绝句格律校验(三)

《唐诗三百首》律诗绝句格律校验(三)

《唐诗三百⾸》律诗绝句格律校验(三)《唐诗三百⾸》律诗绝句格律校验(三)(2011-02-27 17:10:37)五⾔绝句(28⾸)1、《⿅柴》作者:王维空⼭不见⼈,但闻⼈语响。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返影⼊深林,复照青苔上。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韵)2、《⽵⾥馆》作者:王维独坐幽篁⾥,弹琴复长啸。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深林⼈不知,明⽉来相照。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韵)3、《送别》作者:王维⼭中相送罢,⽇暮掩柴扉。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4、《相思》作者:王维红⾖⽣南国,春来发⼏枝。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5、《杂诗》作者:王维君⾃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韵)6、《送崔九》作者:裴迪归⼭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7、《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三连平)林表明霁⾊,城中增暮寒。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8、《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移⾈泊烟渚,⽇暮客愁新。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野旷天低树,江清⽉近⼈。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9、《春晓》作者: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夜来风⾬声,花落知多少。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韵)10、《夜思》作者:李⽩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11、《怨情》作者:李⽩美⼈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但见泪痕湿,不知⼼恨谁。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12、《⼋阵图》作者: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阵图。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江流⽯不转,遗恨失吞吴。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13、《送灵澈》作者:刘长卿苍苍⽵林寺,杳杳钟声晚。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三连平)古调虽⾃爱,今⼈多不弹。

格律诗平仄格式

格律诗平仄格式

格律诗平仄格式曲阜孔儒风.mp35:04来自闲看落雨yu格律诗平仄格式五言律绝的平仄格式:五言律绝一般以平声为韵,共有四种平仄格式:一、仄起仄落式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二、平起仄落式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三、仄起平落式中仄仄平平,平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四、平起平落式平平中仄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另有以仄声为韵的五言律绝: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

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仄。

以上“中”字处为可平可仄,下同。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和五言律绝的平仄格式完全一样,只是加了一番而已。

一、仄起仄落式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二、平起仄落式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三、仄起平落式中仄仄平平,平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四、平起平落式平平中仄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一、平起平落式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二、仄起平落式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三、平起仄落式中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四、仄起仄落式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一、平起平落式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二、仄起平落式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免费下载】诗词平仄格律及常见诗病精校版

【免费下载】诗词平仄格律及常见诗病精校版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3.五绝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例:《听筝》李瑞
鸣筝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4.五绝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例:《闺人赠远》王涯 花明绮陌春 柳拂御沟新 为报辽阳客 流芳不待人
1.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
四、七律平仄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完整版)律诗平仄押韵

(完整版)律诗平仄押韵

(完整版)律诗平仄押韵古體詩與近體詩之間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第一,從詩的句數上看,古體詩沒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少的可以只有二、三、四句,多的可達百句以上。

律詩一般是八句,少於八句的只能是四句,那叫“絕句”,又叫“律絕”;多於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從理論上說可以無限長,但無論多長,都必須是偶數句。

第二,從每句詩的字數上看,古體詩每句的字數沒有嚴格限制,一般是五、七言,但也有一、二、三、四、六、八、九、十一等字數的情況;句與句之間的字數更沒有規定。

律詩一般只有五言或七言,而且同一首詩每句的字數必須相等。

第三,從詩的押韻情況看,雖然都是要押韻的,但是,古體詩的用韻比較靈活,沒有嚴格要求,可以句句押韻,也可以隔句押韻;可以隔一句,也可以隔幾句;可押平聲韻,也可押仄聲韻;可以整首詩一韻到底,也可以中間換韻;而且,古體詩所押的韻是依口語實際的語音,也正因為這樣,古體詩在音韻研究上具有較高價值。

律詩押韻要求比較嚴格,一般只押平聲韻;韻腳一般在偶數句末尾,首句可入韻,也可不入韻,其他奇數句都不得入韻;而且一韻到底,中間不得換韻;律詩的用韻嚴格按照韻書(《唐韻》、《廣韻》、《平水韻》等),否則科舉考試便不會被錄取。

因為律詩是按韻書規定來選韻腳字的,有時,實際語音已與前代韻書不同了,而寫律詩卻只能按韻書押韻,因此,律詩並不一定是實際語音的反映,所以對於研究當時的語音,價值就低些。

也正因為實際語音與前代韻書之間有差異,所以後代也在不斷對韻書進行修改,規定某兩個或幾個韻“同用”,這種“同用”反映的就是語音的演變。

第四,從平仄情況看,古體詩對字的平仄沒有要求,可平可仄。

律詩對字音的平仄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同一句內平仄要相間隔,尤其是在節奏點上的字,該平的一般不用仄,該仄的一般也不用平聲,如果不得已“拗”了(即違反了平仄規則),有時還要加以補救;律詩同一聯內出句和對句平仄要求相對,兩聯之間(即上一聯的對句跟下一聯的出句之間)平仄要相粘。

常见诗病

常见诗病
病害:只在形式上哗众取宠而在表达主题方面却毫不相关
病因:作者恃才弄巧,故做文字游戏
病例:乔吉《天净沙》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五、句法类
诗歌创作,在炼字的基础上要求得佳句。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之所以费尽心机寻觅佳句,是因为佳句是形成佳篇的重要因素。诗篇因佳句而生辉,缘佳句而全诗振响。诗中无佳句如树上无花,池中无鱼。
病名:27.有句无篇
病害:只有佳句,忽视全篇的立意与境界
病因:作者先得一妙句,然后凑成全篇
病例:贾岛多犯此病。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2.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病名:28.出语突兀
病害:造成全篇不连贯,使读者不知如何得出
病因:对仗中会有此病,语句凭空
病名:43.情景不谐
病害:描写的自然景色与作者当时的感情不融洽。
病名:44.写景泛泛
病害:所描写的景色不能反映出景物本身的特征,作者的感情失去个性
病名:45.情意直露
病害:使读者想象的空间太少
病名:46.虚情假意
病害:非作者自身体会得到的,而是靠作者想象杜撰的,今人多犯此病。
病例:现存唐诗中只两首犯此病:1.李颀《野老曝背》;2.高适《淇上送韦司仓》
今人犯此病者较多:天涯孤舟的“梦还在小楼”
病名:11.三平调 *指句尾三字都为平声
病害:破坏音律美,读来别扭
病因:不懂规则
病例:1.王维《终南别业》笑谈无还期;2.庐鱼(今人)《秋夜三唱》晨声耕人鸡 *居然五平调
病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病名:33.血脉不贯
病害:使读者迷茫
病因:作者对字句过于讲究而不管章法
病例:李贺、贾岛经常犯此病《泥阳馆》

诗词平仄格律及常见诗病(精校版)

诗词平仄格律及常见诗病(精校版)

诗歌平仄格律及常见诗病(精校版)一、五绝平仄1.五绝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例:《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五绝仄起,首句入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例:《哥舒歌》西鄙人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3.五绝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例:《听筝》李瑞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4.五绝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闺人赠远》王涯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二、五律平仄1.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3.五律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可改为平平仄仄平2.五律仄起,首句入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例:《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4.五律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风雨》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诗歌的平仄——精选推荐

诗歌的平仄——精选推荐

诗歌的平仄诗歌的平仄⼀、近体诗的平仄(⼀)近体诗调平仄的⼀般规则调平仄是近体诗与古体诗⼀个重要标志。

近体诗调平仄的⼀般规则可归纳为四条: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2、平仄在⼀联中的对句与出句间是相反的3、平仄在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间是相粘的4、⼏偶句最后⼀字必须是平声(按:应是“⼀般是平声”)(⼆)近体诗的平仄格式1、律诗的平仄格式(1)七⾔律诗的平仄格式(四种)①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脚,是平起⾸句起韵的②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脚,是平起⾸句不起韵的③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脚,是仄起⾸句起韵的④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脚,是仄起⾸句不起韵的以这四个类型的句式为基础,再按照近体诗调平仄的⼀般规则进⾏调配,就构成了七⾔律诗的四种基本平仄格式:①平起⾸句起韵(以刘长卿《寄友⼈·新年草⾊远萋萋》⼀⾸为例)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注:加括号表⽰可平可仄,加⽅框的为韵脚。

下同。

)②平起⾸句不起韵(以⽩居易《城上夜宴·留春不住登城望》⼀⾸为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③仄起⾸句起韵(以刘禹锡《西塞⼭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为例)(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④仄起⾸句不起韵(以杜甫《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为例)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七⾔律诗以⾸句⼊韵为正规。

因此,在这四种格式中,①和③是最基本的格式;②是只把①式⾸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没有变化;④是只把③式⾸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也没有变化。

诗词格律平仄 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

诗词格律平仄 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

诗词格律平仄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诗词格律平仄,以及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如下:1、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2、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3、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4、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5、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6、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7、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诗词格律平仄一览表诗词格律平仄一览表仄仄平平仄(平仄脚)平平仄仄平(仄平脚)仄仄仄平平(平平脚)平平平仄仄(仄仄脚)第一种平仄格式诗词格律平仄:平仄脚 + 仄平脚 + 仄仄脚 + 平平脚《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诗词格律平仄,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诗词格律平仄,更上一层楼。

《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诗词格律平仄:“撷”为入声字,为仄声。

第二种平仄格式,首句用韵,在第一种诗词格律平仄的基础上将首句改为平平脚:平平脚 + 仄平脚 + 仄仄脚 + 平平脚《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黑”为入声字,为仄声。

格律诗的平仄规定格律诗的平仄规定格律诗诗词格律平仄的平仄规定主要包括上仄下平、平仄相对、不能失替等。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诗词格律平仄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七律平仄格式表可平可仄

七律平仄格式表可平可仄

七律平仄格式表可平可仄
平仄是诗歌的基本要素,而七律是汉语诗歌中最为严格的形式之一。

在写作七律时,平仄格式的掌握尤为重要。

下面是七律平仄格式表,供大家参考。

平仄格式表:
一、平仄
1. 平平仄仄平平仄(上平下平下仄上平下仄)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平平仄仄平平仄)
2. 平仄平平仄仄平(上平下仄上平下平下仄)
例:雨打梨花深闭门(平仄平平仄仄平)
3. 平平平仄仄平仄(上平上平下仄下平上仄)
例:岳阳楼记(平平平仄仄平仄)
二、重平
1. 重平平仄仄平平仄(上下平平仄上下平仄)
例:登鹳雀楼(重平平仄仄平平仄)
2. 重平仄平平仄仄平(上下平上下平下仄上平)
例:静夜思(重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跨度
1.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上平上平下仄下平上平下仄)
例:满江红·七律·其一(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2.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平下平下仄上平下仄上平下仄下平)
例:长恨歌(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总结:
七律平仄格式表中可平可仄的部分,包括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重平平仄仄平平仄、重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重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熟练运用这些格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写出符合七律规范的诗歌作品。

平仄格律表

平仄格律表

平仄格律表
平仄格律表是一种描述中国古典诗词声韵格律的工具,通常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下面是一个简化的平仄格律表,主要为一首诗中的每个位置标注平仄。

在平仄格律表中,“平”表示平声字,“仄”表示仄声字。

“中”表示可平可仄。

以下是一个以五言绝句为基础的平仄格律表。

七言律诗或绝句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

●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注意,这只是一种基础的平仄格律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诗词类型和韵脚进行调整。

另外,格律诗的平仄格式还有四种基本类型,包括平起首句入韵式、平起首句不入韵式、仄起首句入韵式和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以上给出的两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格律诗的句式病汇总

格律诗的句式病汇总

格律诗的句式病汇总格律上的诗病是格律诗所独有的,是轻微违背了格律规则造成的,在创作中应该积极规避。

句式病有哪些?四平头、相重、相滥、傍犯、骈拇、重位、摞眼、重字、落调、叠砌、缺偶、失衡、悖理、直陈。

1、四平头什么是四平头?就是律诗中间对仗的四句(承句、转句)皆用一类词语起头。

还必须强调的是,上述所说的“平头”是清代的诗人学者借用了南朝“四声八病”里“平头”一词,但词义绝非指声律瑕疵,而专指遣词造句的毛病。

平头,原意是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

近体诗是讲究平仄相对,所以不存在沈约提出的平头一说。

准确地讲,是指律诗四联,特别是颔联、颈联四句开头第一个音步的字(词)都使用了名词,特别是工对名词,从而形成词性一致,意义重叠。

从本质上看,属于诗病里“犯复”的一种,这应该是“四平头”的含义。

你要说古人怎么有犯呢?其实四平头的说法始于清代,是清代诗人、学者或诗评家、文学研究者常用的概念。

对这一概念都认可使用且达成共识:作诗者尽量避免碍格,评诗者遇到时一定会指出。

所谓“四平头”或“平头”的说法,只是散见在古人评诗的零星笔墨中,没有人专门对它明确而严谨地进行文字定义。

虽然这个概念在诗评中屡屡出现,但没有任何人为之下定义,成了圈内人人知,笔下人人无的东西。

例一:陆游《雪中二首之一》春昼雪如簁,清羸病起时。

迹深惊虎过,烟绝悯僧饥。

地冻萱芽短,林深鸟哢迟。

西窗斜日晚,呵手歛残棋。

纪昀评曰:“中四句平头。

”(《瀛奎律髓汇评》)。

例二: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沈德潜评曰:“落日、初月,平头之病。

”合前后两句,也是“四平头”。

例三:韩元吉《记建安大水》孤城雨脚暮云平,不觉鱼龙自满庭。

讬命已甘同木偶,置身端亦似赢甁。

浮家却羡鸱夷子,弄月常忧太白星。

当日乘槎便仙去,故人应罪曲江灵。

纪昀评曰:“中四句平头,碍格。

”例四:如高适的《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

五绝的平仄格律

五绝的平仄格律

五绝的平仄格律
2020-06-07
四个句型组合起来就是五绝。

它可以有四种不同的组合,这样就构成了五绝的四种平仄格式。

但是不论哪一种格式,第一联末句第二个字的平仄,一定要和第二联第二字的平仄相同否则就叫做失黏,是做律诗的大忌。

五绝类型一: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韵)
五绝类型二: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

(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韵)
五绝类型三: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韵)
五绝类型四: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

(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韵)。

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

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

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仅供格律诗词爱好者参考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平韻詩十六式,仄韻詩十二式表:五绝1、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3、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仄起首句入韵,首句换成“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律1、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仄起首句入韵,首句换“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说明:五言绝句以仄起、首句不入韵为较常见。

有括号者为可平可仄,下同。

七绝1、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词之57条常见诗病

诗词之57条常见诗病

诗词之57条常见诗病总则:这些病是对格律诗来说的,指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对古风诗、词不全适用。

一、用韵类.押韵是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几个字放置在一首诗中固定的位置,使诗产生一种声音的回旋美。

其目的是利用韵增加诗歌的和谐与美感,便于诵读和记忆。

韵是诗歌音乐美的基本条件,是诗的最重要的组成因素,不论古体诗还是近体诗都要押韵,没有韵就不是诗。

在清人袁枚《随园诗话》中,就指出刘长卿、杜甫、李隆基、李商隐等作品中邻韵通押的韵脚,并"唐人不以为嫌也"。

窃以为作诗讲究一韵到底,还是受了历代官方科考的影响。

所谓“邻韵”,除“江”与“阳”,“佳”与“麻”,“蒸”与“侵”为罕见的特例以外,大约总依诗韵的次序,以排列相近而音又相似的韵认为邻韵。

所谓“相近”,不因上平声和下平声的界限而有所间隔。

标准的格律诗,一般都是一首诗只能押一个韵,这种严格要求有时会给诗的创作带来不便,于是唐朝中期以后出现了一点松绑的现象,引入了“邻韵”概念,即分属不同韵部的字,如果读音近似,就称为“邻韵”,如“声”和“音”,就是互为邻韵。

这一时期出现了“轳卢格”和“进退格”(含“葫芦格”)两种用韵方式,不过未被正格接纳,将其称为“变体”,应用并不普遍。

到了宋代,出现了“衬韵”(又称“探头韵”、“借韵”、“孤雁出群”),即律诗第一句若用韵,就用邻韵,以衬托后面的本韵。

这种使用邻韵的方式仅限于第一句,被大多数诗人接受并风行一时,成为了一种正格。

江阳互为邻韵,位置排列上却相差甚远。

这是由于语音变化的缘故。

我们可以从东冬二韵与江韵中有些字音是相通的这一点上推测出其原来的读音应该是相同或相近的。

如:鏦、淙、跫、惷等字既为冬韵又为江韵,玒、韸、悾等既为东韵又为江韵,虹字既为东韵又为绛韵(即江韵的去声部)。

十三元的情况比较复杂,这是由于平水韵对韵部归并不合理造成的。

元韵在唐宋韵部里分属三个韵部:元韵、魂韵和痕韵。

元韵可与寒删通而魂痕可与真文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平仄格律及常见诗病(精校版)一、五绝平仄1.五绝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例:《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五绝仄起,首句入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例:《哥舒歌》西鄙人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3.五绝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例:《听筝》李瑞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4.五绝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闺人赠远》王涯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二、五律平仄1.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3.五律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可改为平平仄仄平2.五律仄起,首句入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例:《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4.五律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风雨》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

三、七绝平仄1.七绝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七绝仄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例:《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七绝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例:《南游感兴》窦巩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4.七绝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例:《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四、七律平仄1.七律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七律仄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例:《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另一式,首句可改: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3.七律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例:《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4.七律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另一式:第一句可改: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注:平起或仄起,根据首句第二字字音的平仄判断。

诗词平仄格律的特殊格式及诗病一、“粘对”规则: 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

1.五律的“对”,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七律的“对”,也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1)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如果首句用韵,则首联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对立的。

由于韵脚的限制,也只能这样办。

这样,五律的首联成为:(1)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或者是:(2)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首联成为:(1)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或者是:(2)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4.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1)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

(2)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粘的规则十分严格。

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并帮助了解长律的平仄。

在王维等人的律诗中,由于律诗尚未定型化,还有一些不粘的律诗。

如:《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第三、第二句不粘)后代失粘情形非常罕见,失对也为诗人们所留心避免。

二、常见诗病:1.失粘:前后两联平仄雷同2.失对:上下两句平仄雷同3.合掌指联中对仗出句和对句同义或类义。

如:长空展翅,广宇翔云。

4.四平头指诗中对仗四句皆用一类字起头。

如:陆游《雪中二首》其一:春昼雪如簁,清羸病起时。

迹深惊虎过,烟绝悯僧饥。

地冻萱芽短,林深鸟哢迟。

西窗斜日晚,呵手歛残棋。

(中四句平头)贾岛《暮过山村》(“落日、初月”颔联颈联两连句平头)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注:好诗尽量不犯四平头,但代表犯四平头就不是好诗。

5.重韵:是指一首诗用同一个字重复押韵,是近体诗中大忌。

古体可不避如杜甫《杜鹃》“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问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6.出韵指韵脚不合,或新旧韵表混用注:《平水韵表》和《中华新韵》可择其一,不可混用。

用新韵则不押邻韵,且须在二、四、六、八句句尾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首句如为平声收,亦应押平声韵。

7.孤平如王力所述,孤平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

具体表现: (1)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声(2)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用了仄声(3)全句除了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

若上述句型,五言第一字或七言第三字,遇到必须用仄声,则需“拗救”。

三、拗救1.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中,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称为“拗句”,不合格律的字称为“拗字”。

2.拗救规则(1)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应补上一个平声,也叫“救平”,但注意补救的字不能在句末。

凡经过拗救的句子,都算合律。

注:一些特定格式,如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认为是拗句的一种,但由于比较常用,则跟一般拗句不同论。

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出句自救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因为是仄声字在句末,所以这句诗肯定是出句。

这种格式又可变成“平平仄平仄”,即第三字位置该用“平”而用了“仄”,于是在第四字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叫做“三拗四救”。

如果是七律,就是“五拗六救”了,但也可“三拗五救”。

例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的首句:凉风起天末平平仄平仄王维《观猎》的尾联出句回看射雕处平平仄平仄以及杜甫的《咏怀古迹》之尾联出句庾信平生最萧瑟仄仄平平仄平仄注意:出句自救只限于这种情况,不是任何出句都可乱随意变化的。

②孤平拗救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中,句末平声字是押韵的要求。

此外本句就只有前两个平声字。

这时若首字为仄声,就叫做犯孤平。

那么就必须把第三个字变成平声来进行补救。

这就叫做“孤平拗救”。

在对句增加一个平声字来弥补出句中缺少的平声字,即第三字必须变成平声字。

所以叫“对句救出句式的孤平拗救”。

如“仄仄平平仄”(七律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式,又可写成“仄仄仄平仄”(因为五律第三字、七律第五字可平可仄), 但这样,对句就必须变成“平平平仄平”(七律为:仄仄仄仄平平仄)”。

如:白居易《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对句第三字变为平声,“吹”救“不”陆游《夜泊水村》: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对句第五字变成平声,“无”救“万”③两救如果“平平仄仄平”用于对句,那么,它的出句就是“仄仄平平仄”。

这种格式又可以变成“仄仄仄平仄”甚至“仄仄仄仄仄”。

这时就要把对句第三个字变成平声字以相补救。

这属于对句救出句。

但如果这个出句又是个“孤平拗救”式,则第三个平声字既救出句的第三或者第四字,又救本句的第一字,这就是两救。

如陆游《夜泊水村》: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无”既救出句“万”(孤平拗救),又救本句“向”,此为“两救”。

附:南朝沈约所提,五言诗在四声运用上的“诗词八病”1.平头:五言诗的第一、二字不能与第六、七字声调相同如:芳时淑气清,提壶台上倾。

2.上尾:五言诗的第五字(出句末字)与第十字(对句末字)不能声调相同。

如:乐府中: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3.蜂腰:指五言诗一句内第二字与第四字的声调不能相同;或第二字与第五字不能同是浊音声母而第三字是清音声母,如:饮马长城窟、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4.鹤膝:对于这一条各文献说法不一,拣录两条:其一:五言诗的第五字与第十五字声调不能相同。

其二:与蜂腰第二点正好相反5.大韵:指五言诗两句之内不能有与韵脚同一韵部的字。

如:汉乐府: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6.小韵:五言诗两句各句之间不能有同属一个韵部的字。

如: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树与露,连与泉同韵部,7.旁纽:指五言诗中两句各字不能同声母。

如:鱼游见风月,兽走畏伤蹄。

鱼与月声母同属古音疑纽,这就犯了旁纽的毛病(另外兽走同韵,犯小韵)。

8.正纽:五言诗两句内不能杂用声母、韵母相同的四声各字。

如:梁简文帝诗、轻霞落暮锦,流火散秋金。

锦与金声母调不通韵母相同。

注:沈约的说法规范了诗赋声韵,但在当时就受到钟嵘等人的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