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课案

合集下载

某学校供配电课程设计

某学校供配电课程设计

某学校供配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力系统组成、电力传输和配电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了解供配电系统中常用设备的功能、原理及运行维护要点。

3. 帮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中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供配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进行简单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正确使用供配电设备,进行安全、高效的供配电线路搭建。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进行供配电系统的模拟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供配电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电力科学的精神。

2.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供配电系统运行中的安全风险,并掌握预防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供配电系统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课本,注重实用性,旨在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供配电理论基础,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选择以下内容进行科学、系统的组织:1. 供配电系统概述:包括电力系统组成、电力传输与配电的基本原理,涉及课本第一章内容。

2. 供配电设备:介绍常用供配电设备的功能、原理及运行维护要点,如变压器、断路器、配电柜等,对应课本第二章。

3. 电力参数计算:讲解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单相和三相电路的计算,涉及课本第三章。

4. 供配电系统设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简单供配电系统设计和分析的能力,涵盖课本第四章内容。

5. 供配电线路搭建与操作:教授学生动手操作供配电设备,进行安全、高效的供配电线路搭建,涉及课本第五章。

6. 供配电系统模拟与优化: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进行供配电系统的模拟与优化,对应课本第六章。

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供配电系统的基本运行原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供配电系统的定义、分类和组成;–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五个环节;–理解供配电系统的基本运行原理,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参数的传输和分配。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简单的供配电系统,识别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和组件;–能够计算供配电系统中的基本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故障排查、设备选型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供配电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电力知识的热情;–使学生认识到供配电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供配电系统的定义、分类和组成;2.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五个环节;3.供配电系统的基本运行原理,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参数的传输和分配;4.供配电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和组件,如变压器、开关设备、线路等;5.供配电系统的基本计算方法,如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行方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供配电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3.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供配电系统的基本参数,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供配电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专业参考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4.实验设备:准备供配电系统实验所需的设备,如变压器、开关设备、线路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 (1)第二章负荷计算及无功补偿...........................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负荷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无功功率补偿.................................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供配电方案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负荷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无功功率补偿.................................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变压所位位置的选择. (5)第五章变电所主变压器及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6)4.1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 (6)4.2变电所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7)第六章线型的选择 (9)第七章短路电流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等效图 (10)7.2短路电流计算电路 (11)7.3确定短路计算基准值 (11)7.4计算供电系统中各主要元件的电抗标幺值 (12)7.5 k-1点(10.5kV侧)的计算 (13)第一章设计任务一设计要求按照国家标准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及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等规范,进行工厂供电设计。

做到“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的基本要求。

并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以便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注意电能和有色金属的节约等问题。

二设计依据2.1 工厂负荷及电源情况2.1.1工厂负荷性质本厂车间为三班制,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为5600h,日最大负荷持续时间为24h。

该厂除装配车间、办公负荷和生活负荷三级负荷外,其余均属二级负荷。

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方案设计一、课程名称:供配电技术二、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

它是一门基于职业岗位群和工作任务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供配电系统中的高压部分和低压部分、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为载体,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技术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供配电技术有关知识和技能。

电路分析基础、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等课程为本课程基础,和后续的供配电技术设计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一起构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为后续的毕业综合实践做准备。

贯彻工学结合的理念、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结合专业教学经验与专业工作过程特点,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的就业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准绳,以供配电技术涉及的专业知识学习领域为课程主线,以供配电系统中的高压监控、低压维护和线路巡视等所需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从学生的认知与技能特点出发,采用由易到难与设计项目相结合的方式来展开教学;通过学习领域、知识点、技能点的典型案例分析与讲解等情境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掌握供配电技术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实际工作过程的专业技能。

四、课程目标经过工作过程导向下的供配电技术项目训练,使得高等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了解供配电技术的学习领域和工作领域等专业知识与技能,能正确使用供配电相关的资料手册和工程标准,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运行维护、安装检修及设计等工作技能,培养学生供配电系统用电安全意识及安全操作意识,为学生日后从事供配电技术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1.能够读懂和绘制供配电系统的电气原理图,掌握其中电气设备的性能和相关操作的技能;2.能够进行供配电系统的负荷设计计算,具备高低压设备选型、导线截面计算及线材选取的能力;3.熟悉供配电系统过流、过压的保护知识,掌握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的能力;4.了解防雷和接地知识,能够设计和安装避雷针及接地装置的能力;5.具有供配电系统运行、维护、检修和试验能力;6.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工程实例结合,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供配电技术教学设计

供配电技术教学设计

供配电技术教学设计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配电系统、电力负载特性、配电系统基本结构和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供配电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具备基本的维护和规划能力。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供配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掌握配电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设计;•理解各类电力负载的特性并了解其对配电系统的影响;•具备配电系统的基本维护和规划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章:配电系统概述本章主要介绍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配电系统通路、配电系统隔离等内容,让学生了解配电系统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配电变压器本章主要介绍配电变压器的结构、原理、型号和选型原则,并讲解变压器组合方式、接线方式和变压器故障处理等内容。

第三章:低压配电系统本章主要介绍低压配电系统的结构、列线方式、线路保护和开关设备等内容,并讲解配电系统的故障诊断和排除。

第四章:特殊负载及其处理本章主要介绍各类电力负载的特性,包括电动机、电磁炉、照明负载等,并针对不同负载特性介绍其处理方法。

教学模式本课程采用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师将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实验授课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教学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学生还将参与到现场考察、课后作业、实验设计等环节中,以提高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分为考试成绩和实验成绩两部分。

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50%。

其中实验设计、实验报告和实验综合成绩分别占实验成绩的30%、30%、40%。

课程教材本课程的主要参考教材是《电力工程基础》、《变电所设计》、《高压配电自动化》等书目,并辅以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和电气专业期刊等资料。

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专业兴趣自行搜索相关资料进行学习。

实验设计本课程的实验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配电系统负载特征实验2.配电系统实验设计3.配电系统故障排查实验4.电动机启动与控制实验结束语供配电技术是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学生对于此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其日后的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

供配电技术大学课程设计

供配电技术大学课程设计

供配电技术大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供配电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供配电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理解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运行维护方法;–熟悉电力系统中常用的设备和设施及其参数选择;–掌握电力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供配电系统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电力系统的负荷分析和设计;–能够进行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和保护设计;–能够进行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运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电力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供配电系统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维护。

具体内容包括:1.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运行维护方法;3.电力系统中常用的设备和设施及其参数选择;4.电力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5.电力系统的负荷分析和设计;6.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和保护设计;7.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运行维护。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供配电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维护方法;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供配电技术》作为主要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供配电技术实训课程设计

供配电技术实训课程设计

供配电技术实训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供配电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供配电系统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了解供配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供配电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具备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供配电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增强对供配电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供配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

2.供配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电力传输的基本原理,电力分配的基本原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3.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方法:供配电系统的规划方法,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方法,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方法,供配电系统的维护方法。

4.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供配电系统的维护技术,供配电系统的故障处理,供配电系统的优化。

5.供配电技术的发展趋势:智能化供配电技术,绿色供配电技术,高效供配电技术,安全供配电技术。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供配电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方法和维护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供配电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学校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学校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学校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学校供配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路构成、电力传输和分配等。

2. 掌握供配电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如变压器、断路器、保护装置等。

3. 了解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以及在学校供配电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阅读和分析学校供配电系统的电路图,并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计算。

2. 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进行供配电设备的检查、维护和故障排除。

3. 能够针对学校供配电系统的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校供配电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明白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合作。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培养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技術人才。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并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1. 学校供配电系统概述:介绍学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 供配电系统概述- 内容列举:电路构成、电力传输与分配、学校供配电系统的特点。

2. 供配电设备及其功能:详细讲解变压器、断路器、保护装置等主要设备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 供配电设备- 内容列举:变压器、断路器、继电保护、配电设备。

3. 供配电系统设计及计算:学习如何进行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 教材章节:第三章 供配电系统设计- 内容列举:电路设计、设备选型、短路计算、负荷计算。

4. 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管理:了解学校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及故障排除。

- 教材章节:第四章 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管理- 内容列举:运行管理、维护保养、故障排除、安全操作。

5. 案例分析与实践:分析学校供配电系统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现代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现代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现代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现代供配电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电力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 掌握电力变压器、高低压开关设备、保护装置等关键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 了解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故障处理及安全操作规程。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电路,并进行简单的设计计算;2. 学会使用供配电设备进行实际操作,具备初步的设备检查、维护和故障排除能力;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供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进行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现代供配电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电力科学领域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现代供配电技术课程的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力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输送合格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概述:介绍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其功能,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五个环节。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力系统概述内容: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2. 供配电设备原理:讲解电力变压器、高低压开关设备、保护装置等关键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 供配电设备原理内容:变压器的构造与原理、高低压开关设备、保护装置及其功能。

3. 供配电系统设计:学习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及主要设计内容,进行简单的设计计算。

教材章节:第三章 供配电系统设计内容:供配电系统设计原则、设计流程、主要设备选型及计算。

4. 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介绍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故障处理及安全操作规程。

教材章节:第四章 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内容:运行维护的基本要求、常见故障处理、安全操作规程。

《供配电技术》课程教案

《供配电技术》课程教案

第一讲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知识
第二讲电力负荷与负荷计算
第三讲供电电压与电源的选择
第四讲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
第五讲变电所的二次接线
第六讲高低压配电网
第七讲短路
第八讲低压配电网中短路电流的计算
第九讲供电系统中电气设备选择与校验
第十讲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第十一讲电力变压器的保护
第十四讲电压的偏差及其调节电压波动和闪变及其抑制
第十五讲高次谐波及其抑制的问题
第十六讲供电系统变电所的自动化
第十七讲工厂供电电气接线图的认知实验
第十八讲无功补偿装置实验
第十九讲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实验
第二十讲自动重合闸前加后速保护实验。

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供配电技术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涉及电力系统中配电系统的设计、运行、保护等方面。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生对供配电技术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操作,加深对电力系统、供电设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1.理解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运行原理;2.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方法;3.学习常见的供配电系统故障处理和维护技术;4.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课程内容3.1 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环节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供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2.供电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3.配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方法;4.供配电系统的保护技术介绍;5.供配电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处理;6.供配电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在实验操作环节中,主要包括以下实验:1.电力继电保护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学习继电保护原理,了解电力系统保护的重要性;2.配电系统设计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实验了解不同负载类型的配电系统设计方法;3.绕组接线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学习电机绕组接线的方法和技巧;4.模拟供配电故障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学习供配电故障检测与排除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安排4.1 理论教学本课程的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教师会在课堂上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4.2 实验操作本课程的实验操作主要分为四个实验,每个实验时间约为3课时。

实验过程中,教师会进行实验安全说明和技术解释,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实验操作、数据记录、结果分析和总结报告撰写。

五、考核方式5.1 理论考核课程的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占总成绩的60%。

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重点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实验考核采用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方式,占总成绩的40%。

实验操作考核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安全意识;实验报告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供配电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供配电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供配电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供配电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路理论、电力传输和配电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生应能够理解并应用电路分析和电力系统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生还应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的基本知识,了解电力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技能方面,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应培养对电力系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路理论、电力传输和配电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首先,介绍电力系统的组成和分类,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框架。

然后,讲解电路理论,包括电路元件、电路定律和分析方法,让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

接下来,介绍电力传输和配电的基本原理,包括功率传输、电压降和短路分析等,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

最后,讲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包括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要求。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运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理论,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力系统的运行案例,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利用实验法,进行电力系统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首先,教材《供配电技术基础》作为主要的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其次,参考书和论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案例分析。

再次,多媒体资料,如教学视频和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

供配电技术 教案

供配电技术 教案

供配电技术教案教案标题:供配电技术教案目标:1. 理解供配电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方式。

3. 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供配电技术的实际应用。

教案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供配电技术的概念,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他们对该主题的初步认识。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供配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电力系统的分类、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方式等。

2. 解释不同类型的供配电系统,如交流供电系统和直流供电系统,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的供配电技术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供配电技术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如住宅、商业建筑和工业设施等。

第四步:实践操作(3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供配电技术实验的任务,如使用电表测量电流和电压、绘制电路图等。

2. 指导学生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实践操作,并解答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第五步:总结归纳(10分钟)总结供配电技术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展示他们的实践成果。

教案评估:1. 在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环节,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或小测验,检查他们对供配电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案拓展:1. 鼓励学生参与供配电技术相关的实习或实地考察,增强他们对实际应用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加供配电技术相关的竞赛或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以上是一个供配电技术的教案示例,你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学生水平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供配电技术的基本原理,理解电力系统中的配电设备和线路的构成及功能。

2. 使学生了解供配电系统中的主要参数及其相互关系,能够分析简单供配电网络的基本特性。

3. 引导学生掌握电力系统中短路计算及保护配合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供配电系统设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供配电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对供配电系统进行简单设计和优化。

2. 提高学生运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供配电系统仿真的技能,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供配电技术问题进行有效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供配电技术领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2. 引导学生关注供配电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实践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 教育学生遵循职业道德,树立安全意识,养成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供配电技术基础知识,提高实际操作和工程应用能力,同时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

二、教学内容1. 供配电技术基本原理: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电力系统中的主要电气设备。

- 教材章节:第一章 供配电技术概述- 内容: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供配电系统各级电压等级、主要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

2. 供配电系统参数及特性分析:涉及电压、电流、功率、阻抗等参数的计算及相互关系,简单供配电网络的特性分析。

- 教材章节:第二章 供配电系统参数及特性- 内容:参数计算方法、网络特性分析、功率分配与损耗计算。

3. 短路计算与保护配合:短路故障分析、短路电流计算方法、保护装置的选择与配合。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短路计算与保护- 内容:短路故障类型、短路电流计算、保护装置参数选择、保护配合原则。

《供配电技术》全套教案

《供配电技术》全套教案

供配电技术模块一教案模块一供配电技术基本知识本模块主要内容:电力系统的概念:供配电技术的发展概况、电力系统的组成概念、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供配电系统的构成及运行:供配电系统的构成、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方式、供配电系统的布置、工厂变配电所的作用及运行;学习单元一电力系统的概念一、供配电技术的发展概况供配电技术主要研究电力用户的电力供应和分配问题。

电力系统是生产、输送、使用电能的统一整体,供配电系统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系统的电能用户,也是用电设备的电源。

电力系统和供配电系统的基本任务是安全、可靠、优质、经济地供电。

供配电技术目前在向高电压、大容量、自动化程度高的方向发展,而且发展越来越迅速。

20世纪70年代,欧美各国对1 kV级交流高压输电技术进行了很多研究开发。

中国的供配电技术在近50年的研究开发中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已建成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北、川渝、南方7个跨省电网,以及山东、新疆、福建、海南、西藏5个独立省区网。

二、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力系统:把由各种类型发电厂中的发电机、升降压变压器、输电线路和电力用户连接起来的一个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统一的整体。

(1)动力系统。

电力系统和发电厂的动力部分所构成的整体称为动力系统,它是将电能、热能的生产、消费联系起来的纽带。

(2)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机及其配电装置、变压器、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和用电设备组成的统一体,是动力系统的一部分,完成电能的生产、输送、变换、分配和使用。

(3)电力网。

各级电压的电力线路及各类变电所总称为电力网,它是电力系统的一部分,是输送电能、变换电能和分配电能的通道。

1. 发电厂1)火力发电厂是将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工厂。

其能量转换过程为燃料的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火力发电厂可分为凝气式火力发电厂(又称坑口电厂或区域电厂)和供热式火力发电厂(又称热电厂或热电站)。

2)水力发电厂是利用水的势能和动能转变成电能的工厂,其能量转换过程为水的势能→机械能→电能。

教室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教室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教室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教室供配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安全、合理使用电力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教室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2)掌握电源线路的敷设、配电箱的安装与调试方法;(3)熟悉教室电力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2.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识别教室供配电系统中的各类设备及部件;(2)具备电源线路敷设、配电箱安装与调试的基本技能;(3)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对教室电力设备进行维护与管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力资源的敬畏之心,增强节能意识;(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投身于电力事业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教室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2.电源线路的敷设方法及注意事项;3.配电箱的安装与调试方法;4.教室电力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教室供配电系统的基本原理、设备功能及操作方法;2.讨论法:分组讨论电源线路敷设、配电箱安装与调试的注意事项;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解决教室电力设备问题;4.实验法:动手操作,实践电源线路敷设、配电箱安装与调试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教室供配电技术》;2.参考书:相关电力工程资料;3.多媒体资料:教室供配电系统示意图、操作视频等;4.实验设备:电源线路、配电箱、工具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2.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考试:进行一次课堂小测,测试学生对教室供配电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

供配电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供配电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供配电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供配电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部分;2. 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结构、运行原理及其安全稳定控制方法;3. 了解供配电系统中常用的设备、元件及其功能;4. 掌握供配电系统中故障分析与处理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供配电系统进行简单设计和计算;2. 能够分析供配电系统中出现的故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3. 能够熟练使用供配电设备,进行安全操作和维护;4. 能够阅读和分析供配电系统的相关图纸和技术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供配电技术领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4.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了解供配电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供配电技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明确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供配电技术概述:介绍供配电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 教材章节:第一章 供配电技术概述2. 电力系统基本结构:讲解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运行原理及稳定性分析;-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力系统基本结构3. 供配电设备与元件:介绍常用供配电设备、元件的类型、结构、功能及选型;- 教材章节:第三章 供配电设备与元件4. 供配电系统设计:讲解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流程、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供配电系统设计5. 故障分析与处理:分析供配电系统中常见故障类型,介绍故障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教材章节:第五章 故障分析与处理6. 安全操作与维护:讲解供配电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方法;- 教材章节:第六章 安全操作与维护7.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供配电系统设计、设备操作与故障处理等实践活动;- 教材章节:第七章 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按照教材章节顺序,逐一进行讲解和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

供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电能用户。

电能可以方便的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源,例如:机械能、热能、光能、磁能等等;并且电能的输送和分配易于实现,可以输送到需要它的任何工作场所和生活场所;电能的应用规模也很灵活。

以电作为动力,可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保证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

同时提高电气化程度,以电能代替其他形式的能源,是节约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供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供配电系统的任务就是向用户和用电设备供应和分配电能。

用户所需的电能,绝大多数是由公共电力系统供给的,所以供配电至关重要,切实保证工厂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要,并做好节能工作,就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 安全在电能的供应、分配和使用中,不应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2. 可靠应满足电能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3. 优质应满足电能用户对电压和频率等质量的要求.4. 经济供电系统的投资要少,运行费用要低,并尽可能地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的消耗量。

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

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电能的输送的分配既简单经济,又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因此,电能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

在工厂里,电能虽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但是它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很小,除电化工业外。

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不在于它在产品成本中或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多少,而在于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以后可以大大增加产量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工厂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发展工业生产,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能源节约是工厂供电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能源节约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节约能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作用。

第二章供配电的要求2.1供配电系统设计的一般规定(1)配电电压应采用220/380V。

(2)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规模、设备布置、负荷容量及性质等综合考确定。

(3)配电系统应满足生产和使用所需的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接线简单,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操作安全,检修方便;另外,还要考虑节省有色金属消耗、减少电能损耗。

(4)自变压器二次侧至用电设备之间的低压配电级数不宜超过三级,但对非重要负荷供电时,可超过三级。

(5)由公用电网引入建筑物内的电源线路,应在屋内靠近进线点便于操作维护的地方装设电源开关和保护电器。

若由本单位配变电所引入建筑物内的专用电源线路,可装设不带保护的隔离电器。

(6)当用电设备容量大,或负荷性质重要,或在很潮湿、有腐蚀性环境的车间及建筑物内,宜采用放射式配电。

(7)各级低压配电屏(箱),应根据发展的可能性留有适当的备用回路。

2.2 多层建筑的低压配电的一般原则(1)应满足计量、维护管理、供电安全、可靠的要求,应将照明与电力负荷分成不同配电系统。

(2)确定多层住宅低压配电系统及计量方式时,应与当地供电部门协商,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单元总配电箱设于首层,内设总计量表,各层配电箱内设分户表,由总配电箱至各层配电箱宜采用树干式配电,各层配电箱至各用户采用放射式配电;②单元不设总计量表,只在分层配电箱内设分户表,其配电干线、支线的配电方式同上项;③分户计量表全部集中于首层(或中间层)电表间内,配电支线以放射式配电至各户。

(3)多层住宅照明计量应一户一表。

(4)除多层住宅外的其他多层建筑,对于较大的集中负荷或较重要的负荷,应从配电室以放射式配电;对于向各层配电间或配电箱的配电,宜采用树干式和分区树干式的方式。

2.3 高层建筑的低压配电的一般规则(1)选择变压器时,一般选用SCL型环氧树脂干式变压器。

(2)将照明与电力负荷分成不同的配电系统;消防及其他防灾用电设施的配电宜自成体系。

(3)对于容量较大的集中负荷或重要负荷从配电室以放射式配电;对各层配电间的配电宜采用下列方式:①工作电源采用分区树干式,备用电源也采用分区树干式或首层到顶层垂直干线的方式;②工作电源和备用电源都采用由首层到顶层垂直干线的方式;③工作电源采用分区树干式,备用电源取自应急照明等电源干线。

(4)对经常处于备用状态的消防泵、喷淋泵、事故排烟风机等设备,不作为计算负荷的一部分来选择变压器容量。

(5)高层建筑的配电箱设置和配电回路划分,应根据负荷的性质和密度、防火分区、维护管理等条件综合确定。

(6)自各层配电箱至用电负荷的分支回路。

(7)高层住宅的照明计量表应采用一户一表,公用楼梯、公用走道的照明及公用电力计量宜单独设表。

第三章电力系统接地的介绍3.1 高压系统的接地介绍1、按接地方式分类1)直接接地制式,即将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直接或通过小电阻与接地装置相连。

这种接地制式的系统,当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接地电流很大,所以又叫大电流接地制式。

2)不接地制式,即将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不与接地装置相连或通过保护、测量、信号仪表、消弧线圈以及具有大电阻等接地设备与接地装置相连。

这种接地制式的系统,当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接地电流很小,所以又叫小电流接地制式。

2、按接地设备分类1)不经接地设备的接地制式,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不经任何接地设备直接接地或不接地。

2)经电抗或消弧线圈的接地制式,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通过消弧线圈与接地装置相连。

3)经电阻的接地制式,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通过电阻器与接地装置相连。

电阻器为高阻值者称为高电阻接地制式,电阻器为低阻值者称为低电阻接地制式。

4)经电抗补偿、电阻并联的接地制式,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通过电抗器与电阻器并联接地,其中电抗器宜采用标准规格的消弧线圈。

3.2 低压系统接地介绍3.2.1 IT接地系统IT系统与大地间不直接连接,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接地线与接地极连接。

在lT系统内:(1)电气装置带电导体与地绝缘,或电源的中性点经高阻抗接地;(2)所有的外露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导电部分经电气装置的接地极接地。

由于该系统出现第一次故障时故障电流小,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不会产生危险性的接触电压,因此可以不切断电源,使电气设备继续运行,并可通过报警装置及检查消除故障。

IT系统内发生第二次故障时应自动切断电源:当在另一相线或中性线上发生第二次故障时,必须快速切除故障。

IT系统特点(不引出中性线)-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时,接地故障电流仅为非故障相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外露导电部分对地电压不超过50V,不需要立即切断故障回路,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发生接地故障时,对地电压升高1.73倍;-220V负载需配降压变压器,或由系统外电源专供;-安装绝缘监察器。

使用场所: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如应急电源、医院手术室等。

IT 方式供电系统I 表示电源侧没有工作接地,或经过高阻抗接地。

第二个字母 T 表示负载侧电气设备进行接地保护。

IT 方式供电系统在供电距离不是很长时,供电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一般用于不允许停电的场所,或者是要求严格地连续供电的地方,例如电力炼钢、大医院的手术室、地下矿井等处。

地下矿井内供电条件比较差,电缆易受潮。

运用 IT 方式供电系统,即使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一旦设备漏电,单相对地漏电流仍小,不会破坏电源电压的平衡,所以比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还安全。

但是,如果用在供电距离很长时,供电线路对大地的分布电容就不能忽视了。

在负载发生短路故障或漏电使设备外壳带电时,漏电电流经大地形成架路,保护设备不一定动作,这是危险的。

只有在供电距离不太长时才比较安全。

这种供电方式在工地上很少见。

图3-2-1-1 IT接地系统图3.2.2 TT接地系统TT 方式供电系统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称为保护接地系统,也称TT 系统。

第一个符号T 表示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第二个符号T 表示负载设备外露不与带电体相接的金属导电部分与大地直接接地,而与系统如何接地无关。

TT系统的主要优点是:(1)能拟制高压线与低压线搭连或配变高低压绕组间绝缘击穿时低压电网出现的过电压;(2)对低压电网的雷击过电压有一定的泄漏能力;(3)与低压电器外壳不接地相比,在电器发生碰壳事故时,可降低外壳的对地电压,因而可减轻人身触电危害程度;[1](4)由于单相接地时接地电流比较大,可使保护装置(漏电保护器)可靠动作,及时切除故障。

TT系统的主要缺点是:(1)低、高压线路雷击时,配变可能发生正、逆变换过电压;(2)低压电器外壳接地的保护效果不及IT系统.(3)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相线碰壳或设备绝缘损坏而漏电)时,由于有接地保护,可以大大减少触电的危险性。

但是,低压断路器(自动开关)不一定能跳闸,造成漏电设备的外壳对地电压高于安全电压,属于危险电压。

(4)当漏电电流比较小时,即使有熔断器也不一定能熔断,所以还需要漏电保护器作保护,困此TT系统难以推广。

(5)TT系统接地装置耗用钢材多,而且难以回收、费工时、费料。

图3-2-2-1 TT接地系统图3.2.3 TN接地系统TN系统中所有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到保护线上,与配电系统的中性点相连。

保护线应在每个变电所或变电站附近接地。

配电系统引入建筑物时,保护线在其入口处接地。

将保护线与附近的有效接地极相连,必要时可增加接地点并均匀分布。

中性线的检测与相应切断导线的要求与TT系统相同。

根据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否合并的情况,将TN接地系统分为TN-C、TN-S和TN-C-S。

1)TN-C接地系统保护线和中性线合并为PEN线的系统,具有简单、经济的优点。

接地短路故障时,故障电流大,采用一般的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

对于单相负荷或三相不平衡负荷以及有谐波电流负荷的线路中,PEN线有电流,其产生的压降呈现在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线路金属套管上,对敏感设备不利。

此外,PEN线上的微弱电流在爆炸危险环境也可能引起爆炸,因此在爆炸危险环境中不能采用这种系统。

由于PEN线在同一建筑物内相互有电气连接,所以当PEN线断线或相线直接与大地短路时,都呈现相当高的对地故障电压,会扩大事故范围。

图3-2-3-1 TN-C接地系统图2)TN-S接地系统保护线和中性线分开的系统。

正常情况下PE线不通过负荷电流,所以与PE线相连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在正常时不带电,所以可用于精密设备以及有爆炸危险的环境中。

但是TN-S系统仍存在相线对大地短路引起电压升高和对地故障电压的蔓延问题。

图3-2-3-2 TN-S接地系统图3)TN-C-S接地系统PEN线从某点开始分为保护线和中性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