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复习课评课稿

合集下载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港北区荷城小学陈务坚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摆一摆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

3、通过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操作,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课件,一平方分米大的纸、一平方米大的纸学具:每小组一套(两张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纸,小正方形、小长方形纸若干;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瞧!老师自制的这幅奥运福娃图画漂亮吗?生:漂亮!师:这么好看的福娃,我想给它镶上一个金边,需要多长的金边,得算出它的什么?生:周长。

师:真不错!那我还想给它配上一块玻璃,要知道玻璃的大小,得根据什么呢?好好想想!生:根据这幅画面的大小来配玻璃。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哪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面的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理解面积的含义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师:小朋友们,每个物体都有表面,下面就请同学们摸一摸咱们周围物体的表面,比如咱们的课桌、书本、文具盒的表面,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好吗?生A:我发现课桌的表面比书本的面大。

生B:我发现课桌的表面是长方形的。

生C:我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师:同学们的发现真多!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取一个新名字叫面积。

这可是个新朋友呢,课桌表面的大小叫课桌的面积。

同学们能选一样物体说一说什么是它的面积吗?生A: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书的面积。

生B:黑板表面的大小叫黑板的面积。

2、感知封闭图形的面积师:刚才我们说的黑板的面、课桌的面都是什么形状的?生:长方形。

师:我们还学知道平面图形呢?生:正方形。

生:三角形。

生:平行四边形、圆形、梯形…师:课件出示学生所说的图形。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
临江城东小学王俊祥
听了王老师上了第六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第一课时后感触颇多,主要体会如下:
1、吴老师能较好把握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将“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趣化,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本节课教师通过让学生摆、说、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知面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环节设计松紧有度。

比如朱老师借助教室里又的物品,如黑板,桌子,窗户,等等物品,让学生体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与平方米的大小。

还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找找。

另外,教室大概有多少平方米等都从生活实际出发,有效的将数学运用于生活,并从生活中学习数学。

2、本节课王老师用了演绎的方法让学生体验从“观察法”到“重叠法”再到“贴格子法”最后引出面积单位。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了如果不统一单位就很难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3、王老师比较重视数学概念在学生脑中的记忆,多次提到平面图形,面积,长度,物体等概念,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4、营造了轻松欢快的氛围学习数学。

将本有点枯燥的数学课变得既生活化,又十分好玩。

其中有个游戏是让学生让在地上的大概有一平方米的方框内,看有多少人能站得下。

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涨,还出主意,要站一只脚,让更多同学站进来。

这种游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不去。

5、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王老师设计的让学生摆小正方形,因为每个学生都课前准备了图片,在小组合作时,每个同学都不会闲,把手里的图片在桌上摆,同时也照顾了学困生。

总之,本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学效果显著,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的概念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板块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节课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的过渡,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上,孙老师始终站在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度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真正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可以说,这节课真正把数学教学设置成了一种活动,把原来静态的学习内容以“动态生成”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搭建了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的平台。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注重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真正理解。

1、注重对面积认识的直观性和层次性。

对面积的直观感知包括两步:首先是认识“面”,然后是“面”的大小,即面积。

课始,孙老师通过创设两个小朋友涂墙面比赛的故事情境引入,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获胜的因素取决于涂色的墙面的大小,从而引出物体是有面的,而且面是有大小的。

再通过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面,摸一摸桌面、书本等物体的面、比一比它们面的大小、说一说你的感受等一系列的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多依赖与直观这一矛盾,加深了学生对面积概念的感悟和理解。

2、注重对面积概念认识的全面性。

由于学生常常误认为只有平平的,光滑的面才有面积,所以孙老师,就精心设计了以下环节:茶叶罐有面吗?人的脸有面吗?从而进一步完善了面积的概念从平面、曲面再到凹凸的面,突出了面积概念的本质,特别是曲面,平时我们在教学时并没有关注到,其实,曲面是以后学习圆柱体、球体、圆锥面积的基础,为以后的教学埋下了种子,从而使面积的概念更加地多维,更加地立体。

最后从物体的表面延伸到封闭图形面的大小上,让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面积概念。

二、让学生经历确定面积单位的全过程。

学生对于新知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精选5篇)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精选5篇)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精选5篇)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

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

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篇1我们数学团队的张**老师本周为大家呈现了一节精彩的数学课《面积和面积单位》。

在这节课中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1、创设整体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课伊始教师创设了小猴子和小松鼠到小兔子开的玻璃店给镜框镶玻璃的故事导入新课。

很快的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展开学习。

效果很好。

2、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

在学习面积的概念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什么是面积,并在教师有层次的习题设计中,不断完善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概念,使我们感到概念的形成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3、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例如,比较黑板和电视机的屏幕的大小,用的是观察法;比较数学书和田字本封皮的大小,用的是重叠法;比较两个不同的长方形的大小,用的是拼摆法……这些学习方法的传授是非常必要的。

4、环节清晰,探究目标明确。

5、多媒体的运用为本节课情景的创设,重、难点的突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建议:在学生探究之后应多给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应有意识的去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相信学生经过小组合作一定会解决这些问题。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篇2有效评价是建立在执教者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对教学活动的合理的、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设计上,也就是当我们的教学目标把握准确到位时,我们的教学评价就会发挥出它巨大的作用,这时有效的教学评价就会促进教学目标在数学课堂上完美达成,当我们教学活动设计的合理、顺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时,我们的有效教学评价就会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猜想、实践、交流、推理、验证、抽象、概括等过程,学生在老师为他们提供的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各种能力。

面积与面积单位评课稿

面积与面积单位评课稿

面积与面积单位评课稿
创设矛盾情境,发现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的发现和提出除了源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外,还有解决数学内容矛盾的需要。

在教学面积单位时,陈老师在引入中就创设了一个“用数方格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问题情境。

第一组的两个图形方格数不一样多,但每个方格的大小相同;第二组的两个图形方格数一样多,但每个方格的大小不相同。

这个矛盾的情境,目的性很强,即能激发学生一定的认知冲突,又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为什么第一组的两个图形,谁的方格多就说谁的面积大,而第二组的两个方格数相同,但不能说它们的面积同样大呢?于是,在这个矛盾情境中、在这个认识冲突下,通过学生的分析和思考,有发现了一个新的数学问题。

计量面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也就是面积单位。

创设矛盾情境,使问题具有一定的障碍性,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从中发现和提出新的数学问题,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种策略。

陈老师这节《面积与面积单位》的教学,引入新知识“面积”与“表面”比较直观、简明,起到了开门见山的作用。

怎样比较两个面的大小,陈老师创设情景,设计得比较合理,让学生亲自动手演示、观察、重叠、
测量,特别是数格子法这一环设计得比较别具一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面积单位的教学重视生活中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让学生通过举例更加深了这些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校本《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

校本《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

校本《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侯文华老师执教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感触颇深。

面积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侯老师在教学时充分展现了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善于评价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侯老师的教学中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

1、语言优美,思路清晰,课件精美。

侯老师准备了许多图形,可见课前做了充分准备。

在教学中,侯老师抓住了孩子们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完成的特点,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侯老师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先让学生找一找、摸一摸周围物体的表面,让学生充分感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

接着程老师又让学生利用观察方法比较黑板的面和课桌的桌面,谁大?谁小?通过学生回答顺势揭示出:黑板的面大,也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大,课桌桌面小也就是课桌桌面的面积小。

2、在充分的动手操作活动中,理解概念。

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张纸面积的大小,学生在操作中,用重叠法比较出面积的大小,充分理解测量物体面积要用统一的标准,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交流中构建知识,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探索规律,有利于学生面积单位这一知识的形成。

3、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4、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学习是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它必须以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实现知识的建构。

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向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评课稿(共五则范文)

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评课稿(共五则范文)

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评课稿(共五则范文)第一篇: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评课稿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评课稿司老师的课,我听过很多次,每次都给人别样的感觉。

面带微笑,亲和力极强,课堂上激情澎湃,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能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功底深厚,善于思考,对课标钻研得透,教材重点难点把握得准,教学效果很能好。

下面我就上午听的《面积单位》这一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的想法,这节课的特点,我用三个字概括:新、活、实。

一、新理念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也展示了一年多来,我们进行“三公开”教学的成果。

新课程的教学观就是自觉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体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从而建立起新型教与学的关系。

这节课,学中做、做中学,学生充分动了起来。

“瞧一睢”、“摸一摸”、“找一找”、“做一做”等环节设计适时巧妙,通过小组的互帮互学,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充分感受到了1cm2、1dm2/、1m2究竟有多大,并能准确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做,便于学生树立空间观念,增强几何直观,达到课标所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目的。

二、活:1.教法灵活,用启发式教学,学生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学习,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口、动手、动眼等各器官参与学习。

2.用活教材。

教师不拘限于教材,注重挖掘课程资源。

教师能利用周围环境中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形成资源,教室中的钟表、开关盒、粉笔盒、墙上的卡片、窗台上的机器人等能为我所用。

数学变得不再空洞,不再是干巴巴的数字、符号和抽象图形,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行培养对数学的兴趣,进而喜欢上数学,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3.教活学生。

只有课堂活起来,学生才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司老师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

只有思维动起来,才是真正的生动课堂。

三、实1.教学过程真实。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玉田实验小学冯占亚二00八年十二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11月29日上午聆听了刘玉英老师所执教的小学数学第六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现谈谈自己的听后体会,与老师们共同交流。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单位到学习面积单位,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及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为突破难点,体现理念,刘老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有效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展现了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现成知识,还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具体表现在: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刘老师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先让学生找一找、摸一摸周围物体的表面,让学生充分感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

接着刘老师又让学生利用观察方法比较黑板的面和课桌的桌面,谁大?谁小?通过学生回答顺势揭示出:黑板的面大,也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大,课桌桌面小也就是课桌桌面的面积小。

然后教师提问:“你还能比较其它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吗?”学生汇报交流时,有的同学用数学书的封面与课桌桌面比,通过观察发现数学书封面面积小,课桌桌面面积大;有的同学比较的是数学书的封面与练习本的封面,用重叠的方法发现数学书封面面积小,练习本封面面积大,这一环节使学生感悟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认识了物体表面的面积后,刘老师又出示了两组图形,第一组(长方形、三角形)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大。

当学生比较出长方形的面积大时,教师相机指出“像这样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再出示第二组图形(长方形和没有封口的图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图形谁大谁小。

我评《面积和面积单位》

我评《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学生学习求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知识,是学生学习面积这块内容的起始知识,在几何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他们以后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为突破难点,体现理念,钟老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有效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展现了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现成知识,还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具体表现在: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始,创设了羊村喜羊羊它们刷墙比赛的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意义做铺垫。

2、强化感知,主动参与。

小学生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说一说、摸一摸、想一想、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3、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原形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就应该适当选择学生熟悉的、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学生学会在探索这些现实的情况和问题中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是抽象的面积单位,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指甲、手掌的大小来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这样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

4、注重活动的有效性。

纵观整节课,钟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活动空间,不断地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小心求证。

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的活动中进行有效引导,逐步形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策略。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同行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分享我的课堂教学经验,与各位共同探讨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内容。

首先,请允许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课程设计。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面积单位进行计算。

通过“理论讲解-示例演示-小组探究-个人实践”的教学模式,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在课程设计中,我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首先,我通过有趣的启发式问题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然后,我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解释了面积的定义,并逐渐引入面积单位的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我设计了一些具体的实物例子,并和学生一起进行了操作实践。

通过比较不同面积单位的大小,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单位的区别和应用场景,从而巩固了概念的理解。

此外,我还引入了网上工具和游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针对本节课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我在课堂上采取了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

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探究任务,在合作学习中,他们互相讨论,各抒己见。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得到了积极参与和交流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因材施教,给予个别指导和辅导。

在课堂互动中,学生们除了学会如何正确运用面积单位外,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广泛的交流能力。

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价,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科素养。

学生们不仅熟练掌握了面积的定义和计算,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自主性得到了提高。

而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为他们提供了个别辅导和巩固练习,帮助他们逐步克服了困难。

评价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主体地位,通过启发问题、示例演示、小组探究和个人实践等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三年级数学《面积认识》评课稿3篇

三年级数学《面积认识》评课稿3篇

三年级数学《面积认识》评课稿三年级数学《面积认识》评课稿3篇三年级数学《面积认识》评课稿1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学习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

人教版教材将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放在一课时进行课堂教学比较充实。

而新课标教材认识面积独立成节。

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编写意图,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来教学,在学习本课知识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熟识的事例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从而为后续的面积单位的学习和面积计算的学习做好准备。

罗老师的课让我回味无穷:一、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本节课上,罗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体会,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首先结合学生自己找的身边的具体实例,通过摸一摸书桌面的动作,找一找身边还有什么有面积等活动,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其次通过找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感受面积并认识到平面图形也有面积,又出示开口图形,学生学生在对比中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以完整的认识面积的含义。

二、在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中深化概念。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

罗老师根据中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各种梯度的习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面积之后,既巩固了面积的概念,又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追问学生能不能一下子比出来,在摆铺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第三个练习让学生估测图形的面积应该是有多少个小方格,其实是在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理解面积是二维的,通过课件的逐步演示,用小方块填充整个图形,进一步丰富了面积的概念。

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本节课上,无论是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还是让学生用不同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罗老师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拼摆等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加深学生对建立统一测量单位重要性的体验。

面积的认识评课稿11篇

面积的认识评课稿11篇

(荐)面积的认识评课稿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评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优秀的评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面积的认识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面积的认识评课稿1宋老师讲这节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听了之后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效果。

有许多地方设计很是让人耳目一新。

1.激发学生挑战的心理。

首先教师给与学生出示例题,学生猜测鸟巢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0让学生猜测单位。

虽然学生用了自己学过知识,进行猜测试填,但是学生们都结合自己的实际掌握的知识,认为自己填的单位不合适。

这个时候,老师再适时的给与学生一个没有学过的单位。

这样进入新课即使学生感觉有挑战性,又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在已有的知识上进行猜测,这样学生已经有了经验,能够较容易的`进行学习。

2.给与学生建立脚手架。

学生的学习需要有支撑。

在上本课内容之前,教师给与学生进行适当进行复习。

这样能够在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能够较好的进入新知识情景,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的脚手架建立起来,或者是重新树立起来。

这样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去学习和理解本节课的知识。

3.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

教师的在教学中举了很多的例子,而这些例子都是学生周围现实世界接触的地方,这样学生能更好形成自己的数学形象,进行更为容易的形象思维,建立学生的表象。

4.本节课,教师在教学中,重在学生感受。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受,才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和掌握。

这样非常容易给以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5.建议在最后不知一下作业,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下相关的面积,这样学生能够在有意识的观察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面积的认识评课稿2“面积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几何概念教学课,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为面积单位教学及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__《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上午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梁老师的这节课。

听了梁老师执教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我受益匪浅,下面我浅谈一下我自己的见解.3本节课梁老师的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

这个理念在这节课里表现的淋漓尽致,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梁老师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一上课就让学生伸出小手跟着老师摸一摸我们的手掌面、脸面,然后去找身边的面,找到后自己摸,同桌摸,集体摸,这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知物体的表面。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内容上看,本节课的概念比较多,教师不是生搬硬套的交给学生什么是面积,什么是面积单位。

而是在充分操作、合作交流中建立和理解面积和面积的。

课刚开始,教师让学生找一找——摸一摸等一系列活动中,直观体会和发现了物体的表面,然后涂一涂叶子的表面,感受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揭示了面积的第一层含义。

在教学封闭图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画下来,然后让学生观察,最后出示两组图形让学生比较,知道什么才是封闭图形的面积。

这就揭示了面积的第二层含义。

这样,面积概念的形成是层层深入的,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面积的概念,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深刻的了解了面积的概念。

5、善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从学习材料上看,教师善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例如:教师所选择的手掌面、脸面、黑板面、电视机的面、桌面、课本面等都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材料,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既减轻了学习的难度,又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运用于生活的这一理念。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学生在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又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在几何与图形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他们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对于这种抽象的面积知识接受起来相对困难。

然而,他们又对“有用”的数学开始感兴趣。

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要注重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

下面就王老师这一课,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充分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内容上看,本节课是概念教学,面积概念的建立要遵循直观性原则,对物体面积的描述要做到动作表征与语言表征相结合,以此增强对面积概念的直观认识。

新课开始,教师就让学生在动手摸一摸的比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摸一摸数学书的面,再摸一摸文具盒的面,哪个大?摸课桌的面、数学书的面,教师摸一摸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哪个大?这样很好的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进行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了铺垫。

通过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引出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先让学生来观察黑板上两个图形的大小。

学生一眼就能看出。

接着让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和桌面,有什么感觉?再比一比他们的大小。

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感知面积的内涵之后,在“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这一环节,老师出示刚才学生猜测的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激发认知冲突。

让学生通过“观察、重叠、数格子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

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猜一猜笑脸后面两个图形的大小,体验到没有统一的面积单位不便于交流,从而自然地导出统一的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__《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上午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梁老师的这节课。

听了梁老师执教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我受益匪浅,下面我浅谈一下我自己的见解.3本节课梁老师的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

这个理念在这节课里表现的淋漓尽致,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梁老师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一上课就让学生伸出小手跟着老师摸一摸我们的手掌面、脸面,然后去找身边的面,找到后自己摸,同桌摸,集体摸,这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知物体的表面。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内容上看,本节课的概念比较多,教师不是生搬硬套的交给学生什么是面积,什么是面积单位。

而是在充分操作、合作交流中建立和理解面积和面积的。

课刚开始,教师让学生找一找——摸一摸等一系列活动中,直观体会和发现了物体的表面,然后涂一涂叶子的表面,感受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揭示了面积的第一层含义。

在教学封闭图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画下来,然后让学生观察,最后出示两组图形让学生比较,知道什么才是封闭图形的面积。

这就揭示了面积的第二层含义。

这样,面积概念的形成是层层深入的,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面积的概念,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深刻的了解了面积的概念。

5、善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从学习材料上看,教师善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例如:教师所选择的手掌面、脸面、黑板面、电视机的面、桌面、课本面等都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材料,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既减轻了学习的难度,又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运用于生活的这一理念。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__谢小萍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__谢小萍

《面积和面积单位》评课稿谢小萍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听了蒋老师执教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我受益匪浅,下面我浅谈一下我自己的见解,与老师们共同交流。

本节课蒋老师的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

这个理念在这节课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蒋老师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一上课就拿出一个透明的玩具球,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学生摸到的只是球的表面,而球里的动物是摸不到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知到什么是物体的表面。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面积单位的形成过程)学习了数格子法后,教师课件出示两个长方形,问: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呢?——学生小组讨论,通过讨论活动,体验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让学生经历和提议了运用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后,再出示一平方厘米,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引导得出一平方厘米和指甲盖大小差不多,然后在生活中找一找什么物体的面近似一平方厘米,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建构了属于自己的知识。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一平方分米、一平方米。

)蒋老师让每个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整节课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这节课学习气氛活跃。

本节课教师精心设计了大量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小组活动等多种开放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愿学、爱学。

因此,学习气氛比较活跃。

4、善于将练习穿插在活动中。

例如:(1)在学习重叠法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比一比数学课本与练习本的大小;(2)找一找生活中的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一平方米;(3)估一估;(4)猜一猜等这些练习穿插在活动中,练习不集中,学生学得不乏味,不疲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复习
课评课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复习课》的评课稿
今天由我来评池老师这节《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复习课》,很多人喜欢把复习课比喻成一碗冷掉的饭,如何将一碗冷掉的饭炒得香气十足,又有滋有味确实需要花很多心思。

所以我对于池老师的勇气致上无比的钦佩:池老师您辛苦了。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池老师是如何把一碗冷饭炒得这么香的。

一、以练带理,梳理知识——“将冷饭闷热”
池老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问这两个图形是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你能估一估它们面积吗一个任务指示,学生就展开积极的估算之旅,孩子们永远能带给我们惊喜,我们看孩子们想出来很多办法:有估边长的,有画格子或短线的等等,在这基础上池老师要求学生计算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对面积公式进行了复习,之后池老师追问的:除了平方厘米,我们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接着让孩子们对于面积单位的大小进行排序很好的复习了面积单位,面积进率。

从最简单的两个几何图形出发,唤醒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在池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下,一步步梳理所学知识,一环扣一环,有效、自然地把本单元的知识点沟通起来,脉络清晰,在边练边理中,形成了面积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

第二步
二、紧抓重难点,有的放矢——“将冷饭炒透”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虽然不是本册的知识,但是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却是这个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们看看池老师是怎么突破重难
点教学的。

池老师在孩子们算出面积的基础上又提出另一个任务你能分别算算它们的周长是多少好,学生算出来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正方形是16厘米,这时池老师问的好啊,算式4×4=16厘米与前面的面积算式(4×4=16平方厘米)一样吗4和4有什么不一样一石惊起千层浪,孩子们马上进行积极的讨论,课堂活跃了,孩子们的思维有了新的生命力。

课堂教学显得有意义。

但是有效的教学不应停于此,池老师继续引导:长、宽是整厘米数,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所有长方形中,周长最短的,长方形是怎么样的周长最长呢你能想象出它们长宽分别是多少吗多好的问题啊,在这些有目的的引导下学生长出想像的翅膀,学生的空间能力的等到了发展,也使得这节复习课富有深度,也富有生命力。

三、练习层次性强,富有深度——“将冷饭炒香”
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池老师在练习设计上肯定花了不少功夫,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设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参与,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新的提高。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练习和第二个:填写合适单位和填写单位之间的进率,这两个练习既帮助大部分学生复习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同时也是保证本单元的考点的一个加强练习。

之后的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中,池老师在一根铁丝上做足了功夫,先是求用一根铁丝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咱们心细如发的池老师,在这根铁丝的长和宽的长度上做了一点点小文章,第一是长和宽的的长度单位不统一,第二没有直接告诉孩子宽是多少,这不仅增加
了题目的灵活性,同时也教育孩子们平时审题要细心。

紧接着,池老师要孩子们求出用这根铁丝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沟通面积和周长之间的联系,在算出正方形的面积基础上,池老师又把正方形的长增加了2厘米,宽不变,求出新图形的面积。

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使得我们的练习层层递进,孩子的思维在不断加深的练习中碰撞出火花。

整节复习课,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延伸、升华的过程,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梳理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