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
城市群
中国15个城市群竞争力其强弱依次是:1.长三角城市群、2. 珠三角城市群、3. 京津冀城市群、4. 半岛城市群、5. 辽中南城市群、6. 海峡西岸城市群、7. 中原城市群、8. 徐州城市群、9. 武汉城市群、10. 成渝城市群、11. 长株潭城市群、12. 哈尔滨城市群、13. 关中城市群、14. 长春城市群、15. 合肥城市群7所谓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目前,我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城市群。
除了上述十大城市群之外,以长珠潭为中心的湖南中部、以长春、吉林为中心的吉林省中部、以哈尔滨为中心的黑龙江中北部、以南宁为中心的北部湾地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地区等都有希望发展成为新的规模较大的城市群。
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在未来20年仍将主导中国经济的发展。
-大势观察-肖金成袁朱进入21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城市群的出现。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已形成城市群发展格局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要继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
”这是党和国家对促进城市化进程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且深远的影响。
一、城市群的概念所谓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第九届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
第九届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一、2020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就是一个城市整合自身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环境资源与文明资源参与区域资源配置竞争及国际资源配置竞争的才干。
«GN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目的体系»涵盖经济、社会、环境、文明四大系统,由包括综合经济竞争力、产业竞争力、财政金融竞争力、商业贸易竞争力、基础设备竞争力、社会体制竞争力、环境/资源/区位竞争力、人力资本教育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和文明笼统竞争力等在内的10项一级目的、50项二级目的、217 项三级目的综算计算而成。
2020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排名城市分数排名城市分数排名城市分数1 香港15128.39 11 澳门5198.63 21 无锡3460.042 上海13688.09 12 重庆5035.37 22 佛山3269.663 北京13089.83 13 青岛4774.29 23 烟台2842.874 深圳9361.22 14 东莞4370.61 24 昆明2765.825 广州8235.86 15 大连4356.47 25 济南2697.496 台北7496.48 16 武汉4236.28 26 郑州2657.157 苏州6621.2 17 宁波4073.75 27 西安2592.68 天津6226.51 18 成都3872.72 28 哈尔滨2517.459 杭州6000.62 19 沈阳3778.08 29 福州2512.7210 南京5231.79 20 厦门3753.82 30 长沙2496.7二、2020中国城市生长竞争力排行榜城市生长竞争力就是城市在静态开展的进程中,充沛开掘其潜在的潜能,不时完善城市的社会组织体制,展现其创新生机并依据城市可继续开展的内在规律逐渐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才干。
«GN中国城市生长竞争力评价目的体系»由实力指数、潜力指数、生机指数、才干指数四大目的综合而成,包括4项一级目的,29项二级目的,67项三级目的。
中国城市群竞争力研究
中国城市群竞争力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大城市也正式展开竞争。
中国城市群竞争力研究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城市群是指由一定数量的城市因为地理位置相近、经济联系紧密或者同一文化地域而形成的一个相互协调、互补、互通有无的大型城市空间集群。
城市群是中国城市化的新形态,它代表着中国的新经济增长模式和自主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方向,而城市群的竞争力则是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中国的城市群发展在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城市群逐渐成为了发展的新动力。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些高效发达的城市群,如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西南城市群等等。
这些城市群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
城市群的竞争力城市群的竞争力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因素,如地理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等等。
地理优势是城市群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城市群在相互联通程度上的区别将会影响城市群的竞争力,比如南京、苏州、杭州、上海四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经济规模都很接近,但他们之间的相互链接程度却不同,这会对各自的竞争力产生影响。
此外,一些城市群还拥有独特的文化优势,如西藏城市群、丝绸之路城市群等。
这些文化优势成为城市群在竞争中不可忽视的优势。
人才是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群的核心资本。
人才的吸引能力决定了城市群的发展速度和竞争力。
高素质的人才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能带来巨大的创新动力。
产业优势是城市群竞争力的核心,产业优势强的城市群在发展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城市群在产业结构方面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有些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如杭州城市群;有些重点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如珠三角城市群;有些城市群专注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如成渝城市群。
这些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各自的城市群带来了不同的利润和竞争力。
城市群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城市群发展是在全球范围内借鉴其它国家和地区先进的城市群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探索出来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1. 简介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的城市。
这些城市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具有竞争力。
本报告将分析中国城市的竞争力,包括城市排名、经济发展、交通建设、文化影响等方面。
2. 城市排名根据最新的城市竞争力指数,以下是中国排名前十的城市:1.上海2.北京3.广州4.深圳5.成都6.南京7.杭州8.重庆9.武汉10.天津这些城市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城市环境等方面都表现出色,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的重要城市。
3. 经济发展中国城市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强劲增长。
这些城市在产业布局、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放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3.1 产业布局中国城市的产业布局多样化,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科技创新等各个领域。
例如,上海和深圳成为了全球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则以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主。
3.2 技术创新中国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大量的科技企业在这些城市迅速崛起,推动了中国的科技发展。
例如,北京的中关村、深圳的南山区、上海的张江科技园等地聚集了众多的创新型企业。
3.3 市场开放中国城市的市场开放程度逐渐提高,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跨国公司进入。
这些城市成为了外商投资的热门目的地,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 交通建设中国的城市交通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高速铁路、城市地铁、公路和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城市之间和城市内部的交通更加便捷。
4.1 高速铁路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已经成为世界最发达的之一。
不少城市间都有高速铁路连接,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
4.2 城市地铁中国的城市地铁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了地铁系统,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效率。
4.3 公路和机场公路和机场的建设也同样得到了重视。
中国的高速公路网已经发展到全国范围,城市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加紧凑。
同时,各大城市的机场也进行了扩建,提升了国内外交通的便利性。
5. 文化影响中国的城市文化对于国内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中国六大城市群,第一实至名归。
中国六大城市群,第一实至名归。
6、成渝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位于成渝地区,是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枢纽,对长三角的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缓冲作用,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这里旅游业十分发达。
5、中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是中部地区承接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
是国家规划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4、山东半岛城市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城市群之一,地处我国环渤海区域,位于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最前沿,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突出。
滨海景色宜人。
3、京津冀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北方经济的重要核心区。
承载着带动整个北方经济发展的重任。
是我国的三大特大城市群之一,文化气息浓厚,古迹文物众多。
2、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中经济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
也是我国三个特大城市群之一,也是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只从经济总量来看“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
1、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是中国第三产业最发达的地方。
也是唯一一个入选世界6大城市群的中国城市群。
竞争力:中国24个城市点评
比有一定蠹距。
北京:综合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城市 近年来,北京竞争力正 全国最快的 速度提升,申奥成功和奥运会的举行,将 进一步加快其竞争力的提升速度。北京聚 集了全国最多、 黾优秀的知识和技术精英, 人才竞争力屑全国第一;资本实力、金融 产业的 硅谷” 。 控制力均仅攻于上海:科技实力居全国之 广州: 业管 争力 企 理竞 最强的 市 城 首,高新技术产业及产业区迅速发展. 在 广州综合资本存量、 金融控制力居全国 结构竞争力中,第三产业发达,技术密集 前列, 资本竞争J J 居全国第五。 科技转化力 性从业人员比例在全国最高: 拥有现代化、 比较强, 叉拥有规模较大的水陆空立体交通 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政治区位是最大的优
势,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吸 f 着海内外的 人才、 资源和企业, 企业数量迅猛增长. 跨 国公司纷至沓来。 但是北京要成为科技创新的中 还必 心, 须改善人居条件, 加快制度创新, 提高管理 水平, 用具体措施吸引外地人才, 积极培育 鼓励个性发展和创造的文化环境。
厦门: 期平 济 长 均经 增长率 的 最高 城市 厦门城市综台竞争力居全国第五, 但长 期平均经济增长率高居全国第一。 作为气候
速提升: 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繁重, 高新技术 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不够快, 市民兼 容心理缺乏,高级人才薪酬偏低等。 深 圳:开放竞争力 最强的 城市 深圳在实现城市创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 方面, 拥有许多不可替代的、 非流动性竞争 优势。资 车竞争力居全国第三, 在资率获得 的便利性上表现更佳:科技转化能力特别 强, 高科技产业集群初现端倪;毗邻香港, 经济区位优越, 热中赚钱的商业观念, 积极 的劳动态度, 强烈的竞争意识, 不安现状的 进取精神,以及新移民交忙所形成的开放、 宽容、 创新氛围, 使其文化蛀具竞争力。 深 圳的 对外贸易依存度远高于其他城市, 开放
中国城市竞争力分析doc22(1)
中国城市竞争力分析一城市群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框架城市群的概念,源自一种目前比较热门的区域竞争力学说。
该学说认为,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一个国家能真正参与到国际竞争的,实际上是城市群。
城市群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它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影响一个国家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对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世纪初以来,人们对于城市群这种特殊的区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相继出现许多相关概念,主要有:城市群(UrbanCluster;UrbanAgglomerations)、大都市带(Megalopolis)、都市圈、大都市区(MetropolitanArea)、有卫星城的大都市(Conurbation)、城镇功能组合区(Desakota Area)、城镇群(TownCluster)、大都市管区(Metropolitan District)、城市功能区(Urban FunctionArea)、城市场(Urban Field)、城镇体系(Urban System)、城市地区(CityRegion),等等。
这些概念大体来讲都是对城市群发展状态的描述,但其间又有一定的区别。
其实不同的概念产生的背景不同,不仅体现了城市群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且还代表不同的城市群发展模式。
所谓城市群(UrbanAgglomerations),是指由在一定距离内可以频繁往返、进行商务活动的若干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城市所组成的、高密度的、关联紧密的城市群体,这种城市群体所占的国土面积虽小,但其人力资源的聚集度和产业聚集度却相当高。
群内城市间的经济、社会、文化联系密切。
规模等级最高的中心城市对群内其他城市有较强的经济、文化辐射和聚集作用。
1.散状城市群、带状城市群和圈状城市群通常按城市群空间形态进行划分,城市群可以分为散状城市群、带状城市群和圈状城市群三种类型,散状城市群的特征是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很低,大城市不多,中小城市高度发达,分布均衡,城市密集度极高。
中国50个城市分项竞争力排名点评
中国50个城市分项竞争力排名点评按照200个都市的比较数据运算,中国都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居于前10位的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杭州、天津、宁波、南京、温州,最后10位依次是晋城、宿州、铁岭、巢湖、宣城、汉中、保山、亳州、延安、池州。
毫无疑问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都市多位于三大都市圈内。
东部沿海某些省份的一批地级市竞争力较强,提升也较快。
在本次研究中,综合竞争力指标由人才本体竞争力、企业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4大类指标综合而成,按50个都市比较数据运算,各分项指标的排名状况依次如下(详细数据及排名见第二部分有关内容)。
一人才本体竞争力在人才本体竞争力排名中,列前10位的分别是北京、深圳、广州、上海、苏州、厦门、温州、镇江、常州、佛山,最后10位依次是芜湖、郑州、呼和浩特、威海、南昌、天津、福州、石家庄、秦皇岛、徐州。
总体上看,人才本体竞争力比较好的是特大都市和大都市,小都市相对较弱,同时一些中小都市如温州、镇江、常州、佛山等挤入全国人才本体竞争力前10名中,说明随着都市经济进展水平提高,加大了对人才体系的建立,为都市可连续进展提供了条件。
人才本体竞争力指标由健康水平指数、知识水平指数、技术水平指数、能力水平指数、价值取向指数、创业精神指数、创新意识指数、交往操守指数8个指标综合而成。
这八类指标的差不多排名状况如下:①健康水平指数排名。
健康水平指数由人口平均寿命、婴儿死亡率、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例三个指标组成。
列前10位的分别为深圳、珠海、北京、哈尔滨、秦皇岛、青岛、威海、石家庄、广州、上海-南宁(并列),最后10名依次是:芜湖、温州、乌鲁木齐、长沙、合肥、南昌、成都、泉州、重庆、台州。
②知识水平指数排名。
知识水平指数由成人识字识字率、大专以上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知识水平综合指数三项组成。
列前10名的是北京、上海、苏州、镇江、深圳、南京、厦门、南通、哈尔滨-西安、无锡-合肥,最后10位分别是:温州-台州、中山、南宁、天津、呼和浩特、徐州、重庆、惠州、泉州、东莞。
中国30个城市群竞争力排名
- 0.22114 18
- 0.14879 16
- 1.18457 26 - 0.16575 17 - 0.09909 14
- 0.77947 23
- 0.02598 13
- 0.68764 22
决策 & 信息 2009 年第 2 期 总第 291 期
特别视点
城市群名称
综合竞争力
指数
排名
汕头城市群 - 2.6099 24
针对存在的问题该报告提出了中国城市群未来发展的 四点战略建议:
1.国家应制定 2030 年全国城市群发展规划,城市群应 制定到 2030 年的一体化城市群发展规划。
2.改革户籍、金融、财政、土地、社会保障和市场监管制 度以促进区域之间和城市群之间人员、资金、技术等生产要 素和商品、服务的自由流动和相互开放,以创新中国城市群 制度框架。
排名
3.008108 1
2.474355 3
2.75484
2
1.082087
4
0.960038
6
0.658742
7
1.039192
5
- 0.14123 15
0.497029
8
0.381479
9
0.09856
11
0.150497 10
- 0.31733 19
0.086995 12
- 0.56334 21
特别视点
中国 30 个城市群竞争力排名
文 / 连玉明 武建忠
20 08 年 3 月发布的《2007 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 书》通过对中国 30 个城市群的各项竞争力指数 和排名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中国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格局为:区域差异明显。 东部最强、东北和中部次之、西部最弱,前三大城市群差距 较小,城市群竞争力两极分化趋势依然存在。 第二,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呈较高的相关 性。总体上,成长竞争力较强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强。 第三,三个最强的城市群比较,先天竞争力长三角最 强,珠三角次之,京津唐第三;现实竞争力珠三角最强,长三
中国47个最具竞争力城市
中国47个最具竞争力城市上海******上海是中国与世界经济交互作用的枢纽和平台,中国金融、贸易、经济中心,综合创新中心,被喻为“中国的经济龙头”。
上海综合竞争力荣衔中国内地诸城之冠。
表现综合竞争力的城市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城市劳动生产率高,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和居民人均年收入较高。
人才竞争力居全国第二位,表明上海在人才的质量、数量和潜力方面表现都比较好,上海吸引人才的政策优惠灵活,熟练工人和高级人才获得相对容易,但高级人才薪酬偏低等。
上海的资本竞争力位居首位,表明了其金融中心的城市地位。
尤其是内外资金融机构众多,金融控制力强,金融服务多样性好,融资便利,资本获得性规模都较好。
科学技术竞争力排在第二位,科技实力和转化能力都很突出,拥有大量科研院所和企业研究机构,产学研合作性好,科技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结构竞争力不强。
高科技人员与全部从业人员比重、企业的规模、城市人口密度、城市产业布局合理度综合指标均表现不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不够快。
但非农业产值占GDP比重全国最高,表明其工业化水平最高。
基础设施竞争力居第一位。
市内基本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成本指数都表现很好,对外基本基础设施完善,名列全国之首。
上海东临太平洋,居中国东海岸线中点,处长江入海口,区位竞争力最强:自然区位交通便利度指数、经济腹地GDP与全国比重、城市在区域中的优势度指数均居全国第一。
具有一定政治文化优势,但是自然资源不具有优势。
上海的环境竞争力名列第四位,城市环境质量、环境舒适度和自然环境优美度都比较好,尤其是城市建筑景观优美,拥有许多著名的风格各异的标志性建筑、商业街、广场。
文化竞争力居第二位。
市民讲究信誉,交往操守好;重商价值取向明显,精明务实;勤劳创业,善于创新,竞争意识强,但是兼容平等观念有待加强。
上海的制度竞争力比较强,其中产权保护制度和地方法制建设完善程度居于全国第一,市场发育比较充分,政府审批和管制比较好,但是个体经济所占比例不高。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doc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竞争力是由两个或更多参与者之间的竞争或比较反映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以下是边肖带给你的中国城市竞争力列表。
欢迎阅读。
上海继续排名第一。
香港第二深圳第三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会长桂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发布的榜单是该组织对中国358个地级以上城市一年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比较后得出的最新研究结果。
他说,香港的经济在XXXX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在世界上仍然显示出比较优势。
然而,内部的社会摩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香港的经济增长。
此外,在全球经济收缩的背景下,深圳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供给侧结构改革扎实推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8.7%,表现优异。
排名第四至第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杭州和南京。
上海已经连续4年在比赛中排名第一。
“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四个系统,综合计算综合经济竞争力、人力资本教育竞争力、50个二级指标和216个三级指标等10个一级指标。
就全球城市经济竞争力而言,纽约、东京、伦敦、巴黎和洛杉矶分别位列前五,上海排名第七,香港也排在上海之后,排名第九。
香港在全球最开放的城市中排名第三。
在最佳旅游城市排名中,巴黎、伦敦和罗马位列前三,而香港排名第14。
在中国最安全城市的排名中,香港排名第一,拉萨、青岛排名第二、第三。
然而,深圳、天津和重庆分别位列中国城市增长竞争力的前三名。
排名组织:深圳、广州将超过香港在XXXX的国内生产总值香港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会长桂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近年来,上海的经济增长速度比香港快,年增长率接近7%,而香港只有2%左右。
他还预计,在港元汇率保持不变的假设下,XXXX的广州和XXXX 的深圳、天津等城市将超过香港的国内生产总值。
桂指出,香港正面临高房价、高地价的问题。
“挤出效应”将导致一些行业转移到地价成本较低的其他城市。
此外,他认为香港是一个经济城市,应该改善经济,减少社会纠纷。
中国三大城市群竞争力评价研究
合工业基地 ; 京津冀地 区属于重化 实 际 情 况 , 并
工——资本 密集 型 , 国有资本所 占 基 于 上 述 三 个 比重较高 , 众多国有垄断企业 所 方 面竞争力影 是 在地区 ,其 品牌凭借 国家信誉 , 拥 响 因 素 的 分 有很 高的经济价值 。 产业结构和品 析 ,遵循 完备 牌 分布 的差异 导致各城 市群 经济 性 、因地制 宜 发展模式差异 , 是影 响城市群经济 性 、可 比性 和 竞争力的重要 因素阎 。
旅游业的发展 ,提升长三角各城市 情况 ( 1 。 表 )
的竞争力 。国家政 策包 括政治 、 经 度上对城市群 的竞争力产生影响。
表 1中 ,
济、 文化各方面的政策 , 也在不 同程 政府 营销 战略指 数 =财政 收入 占 能反映原有 的信息 。
G P( 区生产 总值 ) 比重 ; D 地 的 劳 1 4 2 数 据 来 源 .. 本 文选 取 的 2 0个 指标 数据 ,
产 表 鉴 》 20 、0 5年 《 京 统计 年鉴 》 发 展 、 业 结 构 和 重 大 事 件 ( 现 子 , 北 、 因此 F 可以看作是文化素质水 2
《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 。 等
为重大事件对该地 区经济发展 的影 平和产业布局因子。
2 结 果 与 讨 论
2 1 主 成 分 分 析 结 果 .
济, 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就业 岗位 , 基 三级指标组成
础设施水平 、城市服务能力的提高 的城 市竞争力
表 2 前 5个主 成 分 的特 征值 及 其 贡 献值
及城市文化的弘扬进一步提升 了北 评 价 指 标 体
京 的城市竞争力。 而上海 2 1 世博 系 ,力求 全面 00
中国50 个城市分项竞争力排名点评(节选)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5):排名点评中国50个城市分项竞争力排名点评(节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倪鹏飞 主持按照200个城市的比较数据计算,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居于前10位的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杭州、天津、宁波、南京、温州,最后10位依次是晋城、宿州、铁岭、巢湖、宣城、汉中、保山、亳州、延安、池州。
毫无疑问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多位于三大都市圈内。
东部沿海某些省份的一批地级市竞争力较强,提升也较快。
在本次研究中,综合竞争力指标由人才本体竞争力、企业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4大类指标综合而成,按50个城市比较数据计算,各分项指标的排名状况依次如下(详细数据及排名见第二部分有关内容)。
一、人才本体竞争力在人才本体竞争力排名中,列前10位的分别是北京、深圳、广州、上海、苏州、厦门、温州、镇江、常州、佛山,最后10位依次是芜湖、郑州、呼和浩特、威海、南昌、天津、福州、石家庄、秦皇岛、徐州。
总体上看,人才本体竞争力比较好的是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小城市相对较弱,同时一些中小城市如温州、镇江、常州、佛山等挤入全国人才本体竞争力前10名中,说明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加大了对人才体系的建立,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人才本体竞争力指标由健康水平指数、知识水平指数、技术水平指数、能力水平指数、价值取向指数、创业精神指数、创新意识指数、交往操守指数8个指标综合而成。
这八类指标的基本排名状况如下:(1)健康水平指数排名。
健康水平指数由人口平均寿命 、婴儿死亡率、 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例三个指标组成。
列前10位的分别为深圳、珠海、北京、哈尔滨、秦皇岛、青岛、威海、石家庄、广州、上海-南宁(并列),最后10名依次是:芜湖、温州、乌鲁木齐、长沙、合肥、南昌、成都、泉州、重庆、台州。
(2)知识水平指数排名。
知识水平指数由成人识字识字率、大专以上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 知识水平综合指数三项组成。
中国十大城市群,珠三角第2,中原第4,成渝第6,山东半岛第9
中国十大城市群,珠三角第2,中原第4,成渝第6,山东半岛第9属于我们的未来昨天09:4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华东地区,包括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合肥、芜湖、马鞍山等26市。
该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地带。
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将成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中心、具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亚太重要国际门户。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华南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等9个主要城市。
扩容汕尾、清远、云浮、河源、韶关5个城市,另外加上香港、澳门形成大珠江三角洲地区。
该城市群是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京津冀城市群,位于华北地区,是中国北方经济的重要核心区。
其概念由首都经济圈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庄、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共13个城市。
京津冀将成世界级引领城市群,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新城市管理体制。
中原城市群,位于华中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共有的城市群。
是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是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范围涵盖华中河南省郑州、开封、洛阳等城市,华北山西省长治、晋城等市,华北地区河北省邢台、邯郸等市。
华东山东省聊城、菏泽,华东安徽省宿州、淮北、阜阳等市。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华中与华东地区共有的城市群。
是以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四大城市为中心的超特大城市群组合,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江淮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
中国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
3 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1.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 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以上海市为中心,包含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等六个城市,江苏的南京、扬州、常州、泰州、镇江、无锡、南通、苏州等八个城市。
其辐射区涵盖了浙江金华和衢州两市。
该城市群目前形成以上海为核心,以杭州、宁波、南京、苏州等为中心的“一核心、多中心”的空间格局。
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布局使得长江三角洲城镇群形成了多样化的城镇职能分工体系。
2007年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一,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为第一,现实竞争力第二,成长竞争力第一。
(1)先天竞争力。
该城市群具有面向海洋,依托长江、内陆交通发达的区位优势,山水优美度居于所有城市群之首;城市劳动力数量同样令其他城市群难以望其项背。
此外,在城市水资源供给、交通通讯等方面的优势也使该城市群成为投资热点。
该城市群商品经济发达,农副产品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外向型经济发达,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城市群之一。
(2)现实竞争力。
随着外资、传统制造业和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等城镇群发展机制的推进,上海的国际性城市职能日益凸显,南京和杭州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中心城市职能日益加强,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南通、泰州、扬州、湖州、绍兴等以传统制造业和地方特色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制造业基地基本形成,以舟山等以旅游职能为主的城市特色鲜明。
尽管如此,该城市群分工程度上还略显不足。
总体上,该城市群2007年GDR规模、进出口额、国际旅游收入、中心城市首位度等都位居前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随着外向型经济发展,通过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该城市群以全球制造业基地为特征的全球区域正在形成。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国际地位由此得到极大的强化。
上海国际性城市的带动,使得长江三角洲城镇群积极融入全球城市分工体系,全球化巨型城市网络雏形已经显现。
常住人口增长与移民人口增长优势不明显,GD戌曾长率逐渐放缓,但在科技水平、医疗质量、文化设施、环境治理、港口交通等方面排名位列第一,该城市群正逐渐转向内部发展环境的优化。
中国30个城市群竞争力排名
3 0 8 8 .0 1 0 2. 4 5 47 3 5
京津唐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 辽 中南城市群
82 6 6 .2 8 29 8 6 .2 6 2.6 3 14 5
17 7 2 .4 6 10 5 7 .9 9
3 4 2. 548 6 他 8 侣 ¨ 5 7 4∞ 7
18 9 .8 1
1 6 1 7 1 8 1 9
2 0
O3 4 5 .2 3
02 1 4 .2 4
—
一
O9 2 1 6 7 11 7 4 .5 4
一
环鄱阳湖城市群 浙东城市群 长春城市群
—
—
一
—
—
02 7 9 .5 7 O8 0 2 .5 2
一
一
O3 8 .1 2 7 O 8 4 .6 1 7
-
一
O. 2 4 66 22 6 5 .0 6
-
一
-
一
—
00 5 8 .2 9
O6 7 4 .8 6
—
-
05 2 . 21 8
一
—
决策 f, ir  ̄, 2
20 0 9年第 2期 总 第 2 1 9 期
汕头城市群 冀鲁豫 城市群 琼 海城市群 银 川城市群 兰州城市群 鄂豫城市群 豫 皖城市群
-
一
O7 9 .5
11 7 13 13 9 .1 8 14 2 .0 7
1 2
1 3 1 4 1 5
0.3 0 3 7 8 0 2 0 . 3 01 4
—
一
—
—
0 31 3 . 3 7
—
09 2 8 .6 7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1.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以上海市为中心,包含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等六个城市,江苏的南京、扬州、常州、泰州、镇江、无锡、南通、苏州等八个城市。
其辐射区涵盖了浙江金华和衢州两市。
该城市群目前形成以上海为核心,以杭州、宁波、南京、苏州等为中心的“一核心、多中全球化巨型城市网络雏形已经显现。
常住人口增长与移民人口增长优势不明显,GDP增长率逐渐放缓,但在科技水平、医疗质量、文化设施、环境治理、港口交通等方面排名位列第一,该城市群正逐渐转向内部发展环境的优化。
可以预期,这将是下一轮发展的必要准备。
长三角城市群应结合城市建设、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推行集约化发展,统筹区域布局,实施功能分区,提高资本、土地和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率。
同时鼓励地方化,保持城镇集群特色,优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与区域性交通网络的衔接,提高区域经济效率。
2.珠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由香港、广州、佛山、江门、深圳、惠州、肇庆、珠海、东莞、中山、澳门等11个城市组成,外加清远市作为其辐射城市。
它是我国沿海开放区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群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即使不将香港和澳门计算在内,该城市群仍旧吸纳了全国近1/6的外资。
2007年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二,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为第二、现实竞争力第一、成长竞争力第三。
(1)先天竞争力。
位于华南地区的该城市群,其发展是伴随珠江三角洲的其、20位。
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得分也不够理想,排名仅为第12位。
今后该城市群的发展应仍旧以香港为城市群核心,以澳门、广州为中心城市的核心圈层,并以此城市结构来带动城市群经济的新发展。
“城市群由原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生产性带动,逐步走向服务性的产业带动,这种发展方向的转换将使珠三角城市群成为南方强有力的经济重心。
”3.京津唐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位于环渤海湾地区、华北平原北部,空间地域范围涉及两市一省,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唐山、保定、廊坊、张家口、承德、沧州等6个地级市。
受首都北京的影响,该城市群的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并已经形成了“三、二、一”型的产业结构,但其第一产业比重高于长三角、珠三角,说明其第二、三产业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受行政体制的约束,该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急需围绕大北京地区作为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进行规划与整合。
2007年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三,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与现实竞争力均列第三位、成长竞争力位列第二。
(1)先天竞争力。
京津唐城市群所在的环渤海地区地处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四大经济区的交汇处,是中国北方通向全世界最直接、最便捷的海上城发展的后续影响将会持续10~15年,受其影响,北京在区域、城市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合理规划将促成城市群的发展。
该城市群还应弱化行政区划界限,完善城际交通网络,最大限度地开发港口及滨海地区的优势。
滨海新区是京津冀的新区、重要的城市空间,应作为这一城市群对外开放的门户、出海口以及产业承接口。
4.山东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烟台、潍坊、淄博、东营、威海、日照等城市,并覆盖了泰安、莱芜、德州、滨州四个辐射城市。
该城市群近年来经济充满活力,临海和靠近日、韩的区位优势突出,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动了山东全省的发展。
随着城市群对外辐射力的增强,该城市群的范围不断扩大。
因此,已经成为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增长极之后的“第四增长极”,但其第一产业的比重还比较高,第三产业尚需加快发展,区域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2007年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四,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五,现实竞争力与成长竞争力均列第四位。
(1)先天竞争力。
山东半岛城市群先天条件的优势在第一梯队的城市群中不甚明显,其中城市土地规模、城市土地密度以及城市耕地规模得分值都较低,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辽阳、营口、盘锦、铁岭等城市。
其辐射区为葫芦岛、朝阳两市。
该地区城市高度密集、大城市所占比例最高。
沈阳是东北和内蒙古东部的经济中心、交通和信息中心,全国最大的综合性重工业基地。
大连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
辽中南地区工业化起步已近70年,在工业化推动下形成了中部城市密集圈和沈大城市走廊,逐步产生了以沈阳、大连为中心,以长大、沈丹、沈山、沈吉和沈承五条交通干道为发展轴线的城镇布局体系。
2007年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五,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九,现实竞争力位列第五,成长竞争力位列第六。
辽中南城市群以长大铁路和沈大高速公路组成的交通走廊为主轴,具有地势平坦、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发达等许多有利条件。
但在自然气候宜人度及城市土地密度方面得分偏低,分别处于第23位和第20位,而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城市水资源供给状况方面得分值较高,分别为第五与第四。
(城市能源供给丰裕,但城市土地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现实竞争力。
该城市群是我国重工业最为集中的核心地带,GDP规模位列第六,城市群分工程度较高,仅次于哈尔滨城市群,位居第二。
外资额得分也不低,居于第四位。
总体上,该城市群各项指标得分稳定,现实竞争力水平较城市群的城镇常住人口规模得分值最高,城市劳动力数量和城市迁移人口规模也较大,排名分别为第一与第七位。
城市土地规模和耕地规模大,仅次于哈尔滨城市群;而城市土地密度与城市密度排名一般,分别列于第16位和第22位,空间优化仍有较大潜力。
该城市群作为长江经济带的起点,其与长江经济带的龙头长三角城市群和龙身大武汉城市群有着密切的联系,长三角和大武汉的发展更有利于带动作为龙尾的成渝城市群。
(2)现实竞争力。
该城市群的GDP规模排名较高,为第五位。
经济开放竞争力较强,外资额与进出口额排名均在十名以内。
非农产业比例与城市化水平得分值低,各项人均指标值也偏低,其中人均GDP、人均储蓄余额、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等的排名均在20名以外,中心城市首位度较高,城市群分工程度较好,这两项指标的排名分别为第三位与第九位。
该城市群重型机械、军用飞机、汽车、核工业和其他重化工业研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以前的军工企业基础雄厚,人才、技术、设备方面优势突出,在成渝经济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
(3)成长竞争力。
该城市群的两大优势表现为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水平较高,其中高速与机场的得分排名分别为第二与第四名。
例如即将建设的横穿中国东、西、中部的沪汉蓉高速铁路,将使成渝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距离大大缩短。
科是,成一定的经济联系,随着武汉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
然而城市群分工程度不足,该项指标仅列在第23位。
(3)成长竞争力。
武汉城市群GDP总体增速不快,而人均增速快,这两项指标排名分别为第21位与第一位,体现了武汉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劳动效率较高。
城市常住人口增长缓慢,城市流动人口比重大,对推动城市群经济作用明显。
此外,该城市群的企业布局指数较高,居于第四位。
该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适宜产业集群发展和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同时也是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
尽管如此,其可持续发展竞争力不明显,特别是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得分较低,说明该城市群仍要处理好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同时,注意防止过度的行政性圈内经济循环,而忽视圈外非排他性和开放性的市场经济取向。
8.海峡西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位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间,以福州、厦门市为中心,包括漳州、泉州、莆田、宁德四市,辐射区域包括三明、南平、龙岩三市。
就经济实力而言,本区域乃是我国东南沿海的经济低谷地带,但从福建全省范围来看,却是经济的核心区,是福建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和城市最集中的地区,人口和经具该城市群历史上曾是我国对外经贸往来的重要中转地,现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台湾同胞交往的前沿基地。
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厦门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中央最早确定的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吸引了大量台商的投资,经济总量迅速扩大。
海峡西岸城市群与台湾隔海相对,是开展对台合作、促进和平统一的基地。
该城市群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速度很快,但第一产业的比重还比较高。
鉴于海峡西岸特殊的地理位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这种政策环境下城市发展、经济合作、对台交流等都会逐步展开。
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成长竞争力如表15-32所示。
该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较强,其中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和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列第二位和第三位;但其突出的问题是基础设施竞争力较弱,除了港口交通排名靠前外,高速公路与铁路级别排名靠后,分别列第21位和第27位。
因而,在面临发展机遇时,该城市群需要在软硬件条件上加大工作力度。
9.中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以郑州为核心,是由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平顶山、许昌、漯河和济源等九座城市构成的以陇海、京广铁路为中轴的城市密集区。
该城市群地处黄河中下游,是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和城但在科技水平、医疗质量及文化设施方面工作比较到位,三者的排名均为第七。
不过在关系城市群未来人力资源水平的教育质量这一指标名次较低,仅列在第19位。
因此,该城市群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要提升中心城市在整个城市群中的地位,一方面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在人力资源培养方面应加大力度。
10.哈尔滨城市群哈尔滨城市群位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以哈尔滨为中心,包括齐齐哈尔、绥化、牡丹江、大庆、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等城市,辐射到伊春和佳木斯,其核心优势是土地规模大、人力资源丰富、城市群分工明确、铁路交通便利。
该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在全国30个城市群中排名第十位,比较高。
如果充分发挥现实竞争力的诸要素,成长发展还是比较看好的。
该城市群先天竞争力得分为-0.88944,排名26位,相对靠后。
其城市土地规模、耕地规模、劳动力数量、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都比较大,说明该城市群农业和加工业发展潜力较大;城镇常住人口、移民人口规模居中,说明对周边地区辐加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
这三城市呈“品”字形分布,彼此相距不足50公里。
以这三个核心城市为中心,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五市,形成“3+5”城市群。
2007年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列第11位,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列第11位,现实竞争力列第18位,成长竞争力列第11位。
(1)先天竞争力。
长株潭城市群气候宜人度较高,排名列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