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古诗鉴赏—咏物诗鉴赏
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
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一)来源于网络一、【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
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①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
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现出作者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之景,故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名师点睛1.明确表达技巧的范围。
表达技巧是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表现手法上看,有联想、对比、衬托、烘托、白描、象征、抑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从表达方式上看,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其中的借景抒情考查的频率较高;从修辞手法看,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用典等。
2.掌握答题的思维步骤。
解答鉴赏表达技巧的题目,最重要的是要准确判断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分三个层面,首先要考虑的是第一个层面,考虑是否运用了对比、衬托、白描、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然后考虑第二个层面,即表达方式,尤其要注意借景抒情的情况;最后考虑第三个层面,也就是修辞手法。
咏物诗的鉴赏(共5篇)
咏物诗的鉴赏(共5篇)第一篇:咏物诗的鉴赏咏物诗的鉴赏一、定义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二、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三、主要表现手法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具体描写上,咏物诗通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如陆龟蒙《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写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
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如虞世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1)诵读解意。
(2)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3)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4)手法:托物言志四、咏物诗的鉴赏要点1、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还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
一个出色的咏物诗人,就应该像高明的摄影师那样,他的镜头要深入到对象的灵魂,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也就是,不但要形似,而且还要神似。
诗歌鉴赏咏物诗
咏物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类型,通常是以描写自然景物、动植物、器物等为主要内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象征手法,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以下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鉴赏:
**咏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以蝉为题材,通过对蝉的形态和声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赞美。
首句“垂緌饮清露”描绘了蝉的外形和食性,蝉的触须像帽带一样垂下,吸吮着甘甜的露水,展示了蝉的清雅和高洁。
次句“流响出疏桐”则描绘了蝉鸣的声音,在稀疏的梧桐之上,不时传来蝉清远的声音,表现了蝉的声音之美和传播的广泛。
后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诗人的情感抒发和哲理思考。
蝉虽然身处高处,但其声音却能够远扬,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吹送,而是因为蝉本身具备了高洁的品质和卓越的才能。
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于高洁品质的追求和赞美,认为只有具备了高洁品质和卓越才能的人,才能够在社会中获得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整首诗以蝉为媒介,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品质和卓越才能的追求和赞美,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感悟。
这种以物喻人、以景抒情的诗歌形式,正是咏物诗所独有的艺术魅力。
【古诗鉴赏】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一):咏物诗
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一):咏物诗咏物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比喻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一】特征感知首先,咏物诗要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要做到“神似”。
画菊南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其次,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再者,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
菊花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二】知识储备1、咏物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物喻人、形神兼似的咏物诗,如《画菊》《石灰吟》等;另一类是描摹形象、只求形似的咏物诗,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的《咏柳》等。
2、咏物诗典型表现手法: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双关等。
3、从《离骚》开始赋予美木香草以人的高洁品质,经后世传承发扬,已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情结,用所咏物的特征表达高洁情操或积极的理想追求的主旨。
【牛刀小试】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翻译:几座山峦险峻肃杀,在广阔平原上秋风迅猛急速地掠过大地。
天空澄清静谧古今不变。
醉酣敞开貂裘,约略记得当年打猎时呼鹰逐兽的事情。
男儿的空有一身武功绝技来和谁一争高下呢?年老了仍然意气飞扬,因为人间还有多少狐兔啊!月黑天的时候,正是鹰出猎的时机,在这样的时刻,我特别想你!(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古诗词鉴赏(咏物诗)
答: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 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 反复无常的小人
• 找出特点:抓住所咏物的形态、色泽、特征、
生长环境,分析物的外在特点。
• 联系背景:把物的特征和作者的生平、遭遇
或者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 物志契合: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比兴、象征、反衬、拟
人、对比
鉴赏思路 写了什么物
有什么特点
(表现手法) 寄托的情感
答:对比。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
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 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思路总结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 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表现手法的高妙。
三点注意:
1、不能对象外之意牵强附会,胡乱 猜测,一定要结合事物的特征以及 作者的具体身世处境来分析。 2、同一事物在不同诗人的笔下 会有不同的寓意,应细加区别。 3、一些咏物诗表达上存在多义性。
答题技巧总结:
• 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 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 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 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 模式: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 么感情。
咏物诗鉴赏讲解
答案 (1)作者所咏的归燕一到春天,不知“泥滓”之 贱,只要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 泥做巢,不与他物相争,结果还是被猜忌。
(2)不相同。《归燕诗》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借 归燕表达退隐之意。《隋宫燕》是一首咏古抒情诗, 借物抒情,目睹隋宫盛事的燕子正在双双低语,像是 为逝去的旧国之春而感伤。“一闭风光”之后,几度 飞来,人去城荒,一片萧条,令人伤感。此诗以燕衬 人,表达吊古伤今之情。
【参考答案】 步骤1:这首诗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 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指出形象基本特征) 步骤2:边境战场,一片肃杀悲凉景色,烘托了战马; 那骏马却企盼着披上威武的鞍具,在战场上迅捷地奔驰, “何当”表现心理,“踏”显出轻捷矫健的风姿。(结 合诗句具体分析,指明表现手法) 步骤3: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 激愤之情。(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 追求、品性等 )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 如何肯到清秋日,
李商隐 乐游春苑断肠天。 已带斜阳又带蝉!
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诗作写的是秋日之柳,却先追想它 春日的情景。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 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经历今昔荣 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身世的生动写照。
诗人笔下的物 诗中描绘的物
诗人托物寓意 诗人借物喻人 特征 诗人以物自喻 诗人托物明理
诗人托物象征
寓意
表达诗人…… 情感(追求、 理想) 表明了…… 生活哲理
象征了……人 物或精神
❀归纳答题步骤:诗人笔下物+特征+结合诗句+ 诗人托物言志+表达了什么感情(表明了什么哲 理/象征怎样的精神)
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
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咏物诗古代诗词鉴赏咏物诗——托物言志,咏物“不即不离”,状物“似与不似”——由形写神,物我一境——所写似物非物,意在写人——写时曲尽“物”之妙处而寄情其中。
思路:物——情物——理。
——要抓住诗歌中所表现的“物”的主要特征(某一与诗人情感相吻合的特征)——揣摩诗中的比喻意和象征意。
①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志向情感。
②借物喻人——赞美或批判社会上某类人。
③借物喻理——劝世道德箴言(物之特征具多面性,诗人写时“只取一瓢饮”;诗人性格、经历各异,故同咏一物,诗歌主题可能有差异。
但因文化积淀,不同诗人对同一“物”的吟咏,所抒之情感也可能相同,注意诗歌具体的意境)如王勃《咏风》“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借“风”而起兴,结句表达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在诗坛上引领风骚的志向。
【物象象征意义举例】松——傲霜斗雪,刚毅坚强,不畏艰难,高洁,正直、坚贞,不谄媚权贵。
具有高风亮节。
梅——坚强,,高洁、超逸、傲岸,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
也有以梅自喻,写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或表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虚心劲节,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刚直不阿、宁折不弯、孤高刚劲。
菊——卓尔不群,坚强、坚贞、高洁、宁死不变节(如宋人郑思肖《寒菊》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或隐者形象。
兰花———朴实与纯真,不事雕琢,有卓尔不群、宁静之美。
具有美女似的纯洁,君子似的风范,勇士似的气概。
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
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咏物诗的解读和赏析诗歌鉴赏题,既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有利于弘扬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所以成为高考的一道必考题。
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教师对解读和赏析咏物诗应作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下面就对这一类诗歌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方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咏物诗的类型由于社会环境、身份地位、处境等原因,诗人在写作时往往不直接表达志向感情,而是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咏物中寄情寓兴,赋予所触之物以深意,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类特殊形式——咏物诗。
1、“托物言志”型。
这类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中的“蝉”即是作者的自况。
前两联点明因蝉声而触发的满腹忧思。
想想自己仕途坎坷,屡遭困厄,今又陷于冤狱,未老先衰,怎能禁得住这寒蝉的哀鸣!颈联即切合秋蝉的处境,又是诗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
尾联“高洁”二字,是“居高食洁”的蝉性的浓缩。
这两句将所咏之蝉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直接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蒙冤不白的悲愤之情。
2、“借物抒情”型。
在这类咏物诗中,托物寓意,借题发挥,作者往往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中通过描写柳树的风姿,歌颂春风的神奇力量,透露出诗人对春光的热爱之情。
咏物诗具体可分为: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的,如诗经中的《硕鼠》;抒发愁情幽愤的,如杜牧的《早雁》;写仕途及个人节操的,如柳宗元的《江雪》,表达喜好和情趣的,如元稹的《菊花》;借物来讽喻的,如罗隐的《金钱花》。
咏物诗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咏物诗赏析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答:“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写出 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答: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 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 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 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 柳的悲叹之情。 (3)答: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 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咏物诗赏析
1、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 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 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 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 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 趣。 2、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 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答: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 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 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 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 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 心地位、起统领作用的“句”。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诗骨” 是什么? 答:诗眼是“孤”,诗骨是“飞鸣声念群”。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 的? 答:颔联: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无云中,真令人心生怜意。 “一片”“万重”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 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 难寻的凄苦之情,也是作者的写照。 颈联: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 了。“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通过 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野鸦毫无愁绪、杂乱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 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鉴赏咏物诗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鉴赏〕《咏风》一诗,不仅是王勃咏物诗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咏风诗中的佳作。
“肃肃凉风生”,首句平直轻快,习习凉内飘然乍起。
“加我林壑清”,是紧承上句,概写风不管深沟还是浅壑,不分高低贵贱,北风都遍施恩惠。
“我”字的运用,加强了主观情感,表现了诗人胸襟的开阔。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描写风为平民百姓送爽的具体情态。
风,驱散了烟云,卷走了雾霭,穿行于涧户山舍将清爽带给人们。
第五六两句是赞扬风的品格。
“去来固无迹”,指它行踪不定,似乎施惠于人们没有所图,不求回报。
“动息如有情”,借用《抱朴子·畅玄篇》“动息知止,无往不足”之意,形容风慷慨惠施,不遗余力,来去仿佛一个有情有义之人。
这两句诗,夹叙夹议,巧妙地承前启后,自然地引出结句:“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白天,风为劳作的人们送来清凉,宁静的傍晚,又为歇息的人们吹奏起悦耳的松涛声。
欣赏松涛的大多是士子或隐者,当然也包括了诗人自己。
这里与“加我林壑清”中的“我”一样加深了主观意趣。
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元帝的《咏风》诗:“入镜先飘粉,翻衫好染香。
度舞飞长袖,传歌共绕梁。
”陈祖孙登的《咏风》诗:“飘香双袖里,乱曲五弦中。
”又如唐太宗的《咏风》:“披云罗影散,汎水织文生。
”这些诗里所写的风,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难怪宋人计有功说:与上面的诗相比,王勃的《咏风》“最有余味,真天才也。
”王勃的这首《咏风》诗,立意新颖。
他抓住了秋风凉爽,令人愉悦,无所不在的特点,以拟人化的手法,把风写得独具性灵,慷慨无私,普济平民士子。
不是习见的柔弱的香风,也并非宋玉《风赋》中的取悦于大王的雄风,肆虐于庶人的雌风。
这首《咏风》小诗里,寄寓着诗人的平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
归燕诗张九龄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的特点是“不粘不脱”。
1、“托物言志”型。这类咏物诗中
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
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
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2、“借物抒情”型。在这类咏物诗 中,作者往往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 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 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1)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飞,一年恍若一梦。 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 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 的感情。 (2)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 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 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 觉。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1、 描述对象有什么特点? 注意: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不 能仅仅抽象概括。 2、 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移情于物、借物抒情;借物咏怀、 托物言志、象征 3、作品思想内容是什么?
对所咏之物的喜爱; 寄情自然,闲适自得; 洁身自好,坚贞自守; 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 (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
(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
辛夷坞 唐· 王维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 (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
(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
(4)咏物寓理,物理浑然。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咏物诗的鉴赏
咏物诗的鉴赏古人很喜欢吟咏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诗人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一、咏物诗的一般特点请看几首大家熟悉的诗歌:青松(陈毅)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通过这几首诗歌,不难发现,咏物诗一般都以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主要特点:第一,常以所咏之物为题,或者可以从题目看出所咏之物。
咏青松,题目即为《青松》;咏梅花,题为《梅花》;咏石灰,题为《石灰吟》……第二,抓住物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
如,写青松的“挺”“直”,这是形态描写;写梅花像雪一样洁白,这是色泽描写;写“大雪压”“凌寒”“出深山”“烈火焚烧”,这些都是外部环境描写。
阅读其他咏物诗,会发现,基本上每一首咏物诗都有这一特点。
第三,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寄托作者的情志。
从以上三首诗歌,我们可以读出青松的“坚贞不屈、傲岸高洁”、梅花的“不畏严寒、清雅高洁”、石灰“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光明磊落的襟怀”,当然,物的品质实际上也是作者的品质体现,是作者的人格写照。
二、作者借所咏之物所寄托的常见情感一首好的咏物诗,不仅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那么,通过所咏之物所寄托的情志,通常有哪些呢?首先是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
这是古代很多文人的通病,他们往往恃才傲物、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因而在统治者看来是格格不入的,是不能受到重用的。
于是,感叹生不逢时,英雄吴用武之地便成了文人屡见不鲜的作品主题。
屈原、宋玉、李白、李贺、李商隐……名单可以开出一长串。
咏物诗的鉴赏
注解等。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两首诗“柳”的形象有何不同?各自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嫩于金色软于丝”和“曾逐东风拂舞筵”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这两首诗共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二、鉴赏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即物象,可分两类
1、具有象征意义 2、具有特定含意
诗人通过用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或具有特 定内涵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品格 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 、言情、言心声。这类诗一般称为“咏物诗 ”“托物言志诗”。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 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 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 没有主次之分。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历尽风 霜而后凋
作者对坚贞 品格的追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
注:重九之日,岑参正行军在外。时逢安史之乱, 诗人一直戍守边关。
战 思乡 乱 同情百姓 图 渴望休战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 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 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北陂(bēi)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 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步 骤一)
•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 “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 “绝胜”来强调杏花的傲岸不屈的品行(步 骤二)
咏物诗鉴赏_ppt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 低微的士人__不_甘_埋_没_____的精神,同 时也批评“时人”的_目_光_短_浅______。
2.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_字显示其蓬勃的
生命力,第二句的_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3.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 后者指________。
现手法,常用
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
手法。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
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12:50:51
9
• 常见托物言志所抒发的情感
• 1表达自己高尚的节操,不同流合污;
• 2保持闲适,不慕富贵;
• 3隐喻自己怀才不遇,不胜悲凄;
• 4表达坚贞高洁,不怕打击挫折的情操
• 5讽刺否定某类人物(的行径)
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
诗人借此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思想感情。
12:50:52
15
课堂小结
咏物诗的欣赏过程,要注意三点:
1、不能对象外之意牵强附会,胡乱猜测,一 定要结合事物的特征以及作者的具体身世处境 来分析。
2、同一事物在不同诗人的笔下会有不同 的寓意,应细加区别。
要留清白在人间。一语双关—志向、理想
12:50:51
7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分析诗中所咏之物的特点以及由此抒发的感情
【答案】刻画了一个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 间的石头形象。诗歌通过对经过千万次锤打 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 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 间的石头的描写,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 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关于咏物的古诗词鉴赏
关于咏物的古诗词鉴赏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关于咏物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咏花、咏鸟、咏鱼、咏虫等。
这些作品以细致入微、形象生动、富有感情为特点,通过描写物品的外在形态和内在品质,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以下是几首经典的咏物古诗词。
1. 《白菊花》 - 晏殊白菊花,花中的珍品。
晏殊在这首诗中写道:“白菊花,笑靥娟娟”。
他通过将花的美丽和一个女子的笑容相比,表达了对白菊花的赞美之情,揭示出花的美丽和人的美丽之间的共通之处。
2. 《夜泊牛渚怀古》 - 杨万里杨万里通过描写夜晚在牛渚江畔停船的情景,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怀旧之情。
他写道:“泊船瓜洲水,水上初阳森”。
通过描写江水的细腻和初阳的明朗,抒发了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
3. 《静夜思》 - 李白李白以深沉的思索和平静的夜晚为背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通过描写寂静夜晚下的月光和霜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4.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陆游陆游以竹子为对象,写下了这首富有哲理的诗句:“近来篱下虽微茫,意气相磨终未妨”。
通过描写竹子的坚韧和柔韧,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坚韧和对人生的希望。
5. 《青蛇词》 - 白居易白居易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青蛇的赞美之情。
他写道:"出峡逢秋风,一泛渡江津。
小星月光彩,长烟岛树春。
阴云何缭缈,山涧鸟徐徐。
君行不须住,各为争空花。
"白居易以青蛇为引子,描绘了江南的秋景,以及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美丽。
这些咏物的古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物品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对社会、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和感慨。
这些作品既揭示了自然界的美妙与神奇,又通过对咏物的描写,反映出了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与共生关系。
咏物诗及赏析
咏物诗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上阕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阕托梅寄志。
梅花,它开得最早。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
是它迎来了春天。
但它却“无意苦争春”。
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
“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
从侧面讽刺了群芳。
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
在词中,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
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
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
说“争春”,是暗喻人事;“妒”,则非草木所能有。
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崚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
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
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
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
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
这是第四层。
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
读者已经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
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
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
咏物诗鉴赏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3、表达志向的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一支先开,幽香素艳
希望他年应时而发, 在京城独占鳌头
4、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一、了解咏物诗的特点和写 作技巧
二、了解咏物诗中寄托的感 情类别
三、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思路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 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 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 歌。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菊花的
作者不求高位、
高尚气节 不慕荣利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 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 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出没, 于树叶间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 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映来 描写的。
【参考答案】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 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 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 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注]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 (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 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 是怎样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
咏物诗鉴赏
答案: • (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 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 (2)示例:从色彩方面赏析,“半山碧”与“一枝黄”色 彩互相映衬,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画 面优美,寄意幽远。 • (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
四、11年山东卷
LOREM IPSUM DOLOR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烘托手法的运用。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得都极有分寸。写芍药“妖”,是 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这些都是对这两 种名花的赞誉之词;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但为了 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二花不如牡丹之处(无格、少情)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 丽,令人喜爱,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LOREM IPSUM DOLOR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鉴赏方法
1.“读清”全诗。 2.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 征、环境特点,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抓住“物”与 “志”的契合点。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 所言之志。(诗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 点之中,“志”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 处。)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托物 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
参考答案
• 1、“缺月”“疏桐”营造出幽冷、寂寞(凄冷、孤寂亦可)的氛围。
• 2、第一问:意思是说我这个幽居之人在这样凄冷孤寂的深夜独自徘徊,无人 相伴,无人看见。突写一个“独”字。 • 第二问:孤鸿是作者的自喻,本体是孤独的词人,喻体是高远隐约的孤鸿影, 一独一孤,同病相怜。 • 3、 A.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词人寓居定慧禅院,孤鸿“拣尽寒枝不 肯栖,寂寞沙洲冷”, 鸿无良木之可栖,只好栖于寂寞冷清的沙洲。 • B.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乌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 众多,如惊弓之鸟。此处孤鸿纯是作者写照,取其神似。 • C.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 • 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寂寞、孤 高、 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 4、这首词运用了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托物言志。把孤鸿失 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 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 实写照。 •
《卜算子· 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 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 如故
1)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形象特点。 2)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 3)试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人理解的悲剧人物形象。
堂上练习
卜算子
·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问:(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 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
(偏重写景的诗歌)
诗 歌 形 象
借以 表达 主观 感情 的载 体
景物 形象
事物形 象 (咏 物诗)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自然界中的万物,成为诗人描 摹歌咏的对象)
咏物诗 鉴赏
学习目标:
1、了解咏物诗的主要特点,明确物象 的特征。 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 与志的“契合点”。
石灰吟
于谦
• 答题思路:
• ①写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结合诗句分析)
• ②运用什么手法。
• 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
• ③塑造什么形象或寄托什么感情或表达什么 观点态度。
•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的环境)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⑴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剪纸为形骨相寒,
猜猜左面两首 蜜 蜂 诗歌所咏的分 别为何物? 偶然得藉微风力, 鸢
人物 形象
A、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 B、作品中特定人物形象 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 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问:作者塑造了什么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感情。 1、形象:梅花 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 志不渝。(正面描写) 2、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3、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 前途坎坷,即使粉身碎骨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 尚节操。
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 (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 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2)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此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 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一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①本诗表面上描写一只洁白美好、心存高洁但又 孤独寂寞、无人理解的白鹭,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①本诗表面上描写了石灰的出山之难、不怕焚
烧、不怕破碎、一身清白的特点。
②实则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
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 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 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