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教案湘教版
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学科的教学工作以新课标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胆创新中学习,促进儿童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努力培植学习型、探究型、合作型的创新人才。
本次教学班级为五(1)班,全班40人,原有语文基础较好,但本班后进生也比较多。
平时教学时要特别关注后进生的培养和辅导。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内容包括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活动4个部分,共分为8个单元。
本册阅读课文共30篇,其中讲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3篇,大都是新编课文,以相对集中的话题分为8个单元。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蕴涵人文精神,文质兼美,浅近生动,读来朗朗上口,富有儿童隋趣,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文配有与内容相关的图画,画面精美,图文对应,有利于促进儿童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思维的发展。
本册安排4次口语交际,每课单列,分别编排在4个单元的课文之后。
口语交际内容均来自儿童现实生活,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丰富表达内容。
每课包括三个部分:课题——提示交际内容;文字材料——提供交际环境;提示语——引出交际话题,提示交际步骤。
这种呈现方式,有利于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设计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交际互动,初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际的能力。
本册安排8次习作。
习作内容来源于单元话题、课文内容以及儿童生活。
这有利于儿童将知识积累迁移到习作内容中去,有利于调动儿童生活经验,使他们有话可写。
习作呈现方式简洁明了。
提示语提出习作范围、方法或步骤。
这种呈现方式,有利于教师设计教学程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活动”作为一个板块,安排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共8次。
它不只是单元内容的复习和巩固,还是通过“语文活动”整合其他板块,并适当地拓展、延伸。
最新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到泗水河畔,放眼望去,风光无限,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只因为有了这春风,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4.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23古诗二首
编写日期
使用时间
主备人
罗利华
参与人
邓惠芳唐培芳龙孝记
审核人
石云
课
时
目
标
1.认识、会写“爆、屠、滨”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3)齐读古诗。
5.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歌描绘的景象画一幅画。
(3)古诗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民俗风情画卷,上网或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春节的风俗,大家交流。
作业
板书
反思
第()次
课题
第 七 单元
总课时
54
难点:理解诗句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方法
引导、点拨法
教学
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批注或修改意见
(一)阅读《元日》
l、唤起体验,谈话导入。
2、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初读古诗的目的是认识生字,读通诗句,并借助字典或课文的注释,大致理解诗意。
(语文教案)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是一篇科普说明性的文章。
本节课内容简要地介绍了从电子机算机的创造到多媒体的运用的根本情况,展示了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开展和灿烂的前景。
一起看看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送查阅!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以下词语:媒体、诞生、迅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技术飞速开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弄清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同学们,有人说:“学会英语和电脑,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
〞新世纪已经到了,你了解电子计算机吗你知道多媒体吗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在文中批注,哪些内容是你原来就知道的,哪些内容是通过学习本课知道的3.把你感兴趣的或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三、指名朗读课文。
提示:文中有一些像“史密森博物馆〞等一些音译词要读通。
四、再读课文思考:文中介绍了有关电子计算机的哪些知识什么是多媒体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文中画一画、注一注,再和同学们议一议。
有疑问也可以提出来。
五、释疑、交流1.课文介绍了电子计算机的哪些知识要点: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诞生的埃尼阿克;计算机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已经繁衍了好几代;计算机像人脑一样,把外界传来的信息进行迅速的判断和处理,所以人们把它称为“电脑〞。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表后引导他们概括起来说。
2.练习说话:电子计算机之所以被称作“电脑〞,是因为______。
3.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多媒体举例说明出示:把句子补充完整媒体就是______,像能______,电报能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我们都叫它媒体或媒介物。
多媒体就是________,它的功能非常丰富,既能像________,又能像____________,还能像________……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2022年最新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图文
2022年最新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图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学科的教学工作以新课标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胆创新中学习,促进儿童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努力培植学习型、探究型、合作型的创新人才。
本次教学班级为五(1)班,全班40人,原有语文基础较好,但本班后进生也比较多。
平时教学时要特别关注后进生的培养和辅导。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内容包括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活动4个部分,共分为8个单元。
本册阅读课文共30篇,其中讲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3篇,大都是新编课文,以相对集中的话题分为8个单元。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蕴涵人文精神,文质兼美,浅近生动,读来朗朗上口,富有儿童隋趣,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文配有与内容相关的图画,画面精美,图文对应,有利于促进儿童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思维的发展。
本册安排4次口语交际,每课单列,分别编排在4个单元的课文之后。
口语交际内容均来自儿童现实生活,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丰富表达内容。
每课包括三个部分:课题——提示交际内容;文字材料——提供交际环境;提示语——引出交际话题,提示交际步骤。
这种呈现方式,有利于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设计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交际互动,初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际的能力。
“语文活动”作为一个板块,安排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共8次。
它不只是单元内容的复习和巩固,还是通过“语文活动”整合其他板块,并适当地拓展、延伸。
在综合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活动”设置以下三个栏目:1.“万花筒”——重在综合运用。
内容有关联词、阅读、叠词、填空、辨析词义、近义词、词语归类、变换句式等。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回顾本学期所经历的猜想与假设思维活动,总结提炼出猜想与假设的基本思维方法。
2.使学生对如何做出猜想与假设的认识相对系统化,有效地促进学生猜想与假设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1.积极反思,乐于与他人交流,能正确对待他人意见。
2.意识到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3.感受科学家们的坚强意志、品质和毅力。
教学准备:“我做过的猜想与假设”整理表格(每人1张),牛顿、法拉第做出猜想与假设的相关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件创设情境:直接呈现单元页画面,在轻轻的音乐中,逐条出现小诗:我们学习猜想,像科学巨匠那样,展开想象的翅膀,飞进科学的殿堂。
我们提出假设,像科学巨匠那样,运用合理的推导,构件创新的篇章。
2.停止音乐,师述:面对神奇的自然现象,科学家们也像我们一样产生过疑惑,并总想弄清楚问题的答案。
科学家寻求问题的答案时,往往是从猜想与假设开始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科学家们是怎样针对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的?二、新授:1.分析科学家是怎样针对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的⑴、讲述:牛顿的故事法拉第的故事科学家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或者是前人研究中的事实中,提出问题,然后做出大胆的猜想与假设,继而经过深入而艰辛的研究,最终有了伟大的发明或发现。
⑵、回顾我们是怎样针对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的。
针对我们研究过的主要问题,自己做过哪些猜想与假设?出示讨论提纲:①回顾整理自己做过的猜想,这些猜想分别是针对什么问题作出的?②猜想与假设是依据什么提出的?③对同一问题的多个猜想怎样进行筛选?④怎样区分假设与事实?分组讨论集体交流:猜想与假设要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胡猜瞎想;因此提出的猜想和假设常常有多个,对同一问题的多个猜想进行筛选时,要围绕这些猜想和假设进行讨论,从材料、已有的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选取较合适的、最可能的一种或几种猜想进行验证。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课题: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第一课时总序第个教案课型:讲读课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会写“昵”“龄”“敏”“遗”“沐”“躯”6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有技巧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一首诗。
3)理解诗歌内容,研究充满情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激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1)在初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一首一首地进行理解体会。
教师以引导、点拨为主,鼓励学生自主合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产生共鸣,激发背诵兴趣,背诵诗句;同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自悟并交流讨论,体会诗歌的内涵,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让学生课前先从课外收集一些关于XXX的遗著《可爱的中国》文章节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富含的情感。
2)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研究方法边读边想,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研究充溢情趣的语言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情感,激起对祖国的酷爱之情。
讲授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一首诗作为本课教学。
难点:以研究朴实有趣的语言,体会诗歌内涵,激发热爱1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个课时讲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说话引入,揭露课题1、(课件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与学生轻松地说话,引入课题:我们每一小我都有自己的妈妈,而有一小我,我们大家都称呼她为“妈妈”,同砚们这样称呼她,老师这样称呼她,爸爸妈妈这样称呼她,连爷爷奶奶也这样称呼她。
她是谁呢?她就是我们配合的妈妈——祖国妈妈。
今天,我们研究XXX的一组诗——《说给祖国**的悄悄话》。
板书课题:1、说给祖国**的悄悄话2、课题质疑:“你们猜猜作者要给祖国妈妈说些什么悄悄话呢?”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的疑问,自由思考自由发挥,揣测文章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主研究,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全诗)教师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板书设计五篇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板书设计五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打电话》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在看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注意到大兵和赵卫国合说的相声〈谁让你是优秀〉了吗?,那这个相声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的确,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
今天,我们就一块来感受我国著名相声演员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的魅力。
二.明确学习目标阅读课前提示:想想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1)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2)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4)说说这个相声或听听其他相声,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三.根据目标学习全文1.自身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交流:(这个相声主要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
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身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
)2.再读课文,想想故事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说话啰里罗嗦、废话连篇。
)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交流,小结:打电话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这样不但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文明行为的表现!4.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读读这个相声,来感受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风格。
(1)同桌分角色读(2)找伙伴分角色读(3)师生分角色读读5.找学生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6.听两个精彩的相声段子7.看一个你们自身搜集的相声。
四.交流相声语言特点学了这个相声,听了相声,看了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怎样?(通俗、贴近生活、幽默、有很浓的讽刺意味)五.演一演请同学们把自身喜欢的相声演一演,评一评谁有相声演员的风采。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为了更好的搞好教学工作,巩固和提高教学水平,遵照义务教育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校本班实际,特制定本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德育为首位,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以新的教育理念为中心,大力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我班各方面的工作有新的突破。
二、班级学生基本情况五(2)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5人。
本学期由我担任语文教学,从总体情况来看,这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浓,整个班级学习风气一般,虽然大部分同学都能遵守学校的纪律,但同学之间在学习上能相互团结互助的不多,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语文水平不平衡,在知识方面,大多数学生在基础部分掌握的还比较牢固,但在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借助工具书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没有形成。
在阅读方面,有部分学生练习题和短文根本就对不上号,不知道两者结合起来,边阅读边思考,造成了读不懂文章和不能把握文章思想情感的现象。
在作文方面,有学生写的东西内容空洞,缺乏可读性,美感差;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基本语句都不能写通顺。
学生书写方面大部分学生书写不整洁。
本学期将重点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加强阅读和作文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教材采用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
共设计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
另外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我爱阅读"专题中,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一些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发现和得到的启发。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班教案班教案班教案班教案班教案班教案班教案班教案班教案班教案班教案|班教案班的教案班的教案班的教案班的教案班的教案班的教案班的教案班的教案。
作者对他的母亲耳语了什么?3.展示标题并阅读4.让我们听听作者的低语。
第二,朗读这首诗,掌握单词1,从头开始读课文,读正确的发音,画出你认为漂亮的单词,并通过朗读理解大意。
2、学生交流报告(1)交流单词,读好单词(1)发音的辨别(2)字形辨析(3)写作要点(4)理解上下文中的新单词,并用新单词造句(2)告诉我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教具准备与课文相关的材料,积累个人论文1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学生自悟后阅读作者对他的母亲耳语了什么?你读了什么?你对“悄悄话”最有什么感觉?在诗的旁边写下你自己的经历。
2.小组讨论并推荐课堂报告。
4.课堂小结你在这堂课上学到了什么新单词和短语?这首诗如何表达作者的感情?让我们总结一下!写在黑板上是为了反思教学1。
对祖国的母亲耳语是亲密和尊重的。
沐浴2教案章节总序章节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难点1。
对祖国母亲耳语备课时间月日执行时间月日自主合作,讨论和交流,在反复背诵的基础上,体验诗歌的内涵,激发情感体验诗歌的内涵,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相关材料,课文积累,教学过程顺序1,回顾性介绍1,新单词听写2.区分短语3、谈论文章的一般内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
“地址”的前三句是什么意思?上面写了什么?最后一句是以什么身份写的?你表达什么样的感受?我们如何大声朗读才能与这种感觉产生共鸣?(1)学生自读自悟,圈记,同桌讨论(2)小组交流和讨论(3)全班交流,老师启发①前三句从孩子的角度写了“我”、“父亲”和“爷爷”三代人都称祖国为“母亲”,祖国的母亲有千千的一万个孩子在最后一句话中,我为自己是“母亲”最小的儿子而感到无限的荣耀,我的爱国主义溢于言表。
(2)朗读时,前三句应读出天真幼稚的语调;第四句应该读激动的语气。
语文上册五年级教案湘教版五篇
语文上册五年级教案湘教版五篇备教案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
知识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学效益要求的提高,使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备课是没有止境的,一种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选取,往往是难以完全使人满意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半截蜡烛》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引读课题。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故事发学生在——引读时间,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家三口,他们分别是——引读人物(揭示头像),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为了情报安全,伯诺德夫人曾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
最后,她终于想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引读第二小节最后两句话。
二、理清文章脉络1、过渡:可是,一天晚上,这绝妙的主意却经受了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揭示德军头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指1名同学说说,再请其他同学补充。
4、教师边小结边板书:围绕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军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惊心动魄的战斗。
敌人乘着夜色突然闯入,并顺手——引说:点燃了桌上的蜡烛,(板:点燃)伯诺德夫人巧妙地把它——引说:吹熄,(板:吹熄)可是敌人又——引说:重新点燃,(板:重新点燃)杰克借外出搬柴的机会想——引说:把蜡烛端走,(板:端走)敌人却一把——引说:夺回,(板:夺回)就在斗争的最后时刻,杰奎琳终于成功地把蜡烛——引说:拿上楼。
(板:拿上楼)5、故事一波三折(画上连接线),扣人心弦:虽然没有炮火硝烟,却危机重重,险象环学生。
那么,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6、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从与敌人斗争的三个回合中划出能反映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从容镇定、机智勇敢的语句。
教师巡回。
7、找到吗?(学生自由答)(教师随机出示三段话)过渡:下面我们再来细细的品读课文,从中领略她们的从容镇定、机智勇敢。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精品】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精品】班级教案章节一般顺序章节主题口头交流备课时间月日执行时间月日教学目的通过调查、交流、咨询等。
,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表达能力根据学生姓名的特点,给出建议,培养表达能力新课程介绍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伴随着我们的生活。
每个名字都包含中文。
这节课我们将进行“口头交流”,主题是“名字中的中国人”第二,自己阅读“口头交流”提示,并确定交流目标。
1.自己阅读提示,理解这个口头交流的内容。
(1)学生自主阅读技巧⑵讨论口头交流的要求和内容2、师生共同确定沟通要求和内容 3.小组交流(1)问我一些关于小组成员名字中未知单词的问题(2)讲述老人向小组成员说出自己名字时发生的故事。
(3)告诉我当你知道你的前任父母打算给自己取名字时,你的感受。
4.推测评估1。
老师列出了班上一些学生的名字,并让学生做一个猜想评估,我验证了这一点(2)教师摄像引导和归纳:(1)以出生时间(年、月、日、生日)命名;个人散文教具轶事准备名人姓名112以出生地命名;(3)以出生地点命名;(4)以美好的期望命名;(5)以灵感命名;(6)以个人爱好命名;曾经以对生活的追求命名;5.创造性表达1。
了解你最感兴趣的同学名字的来源2、根据其特点写一条信息3、全班交流评价六、交流平台1、交流他们收集的我国古今名人姓名信息2.将每个人收集的材料装订成册,课后传阅。
七、通过口头交流总结归纳,加深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感受名字的文化氛围,领略祖国语言的魅力你还有什么?自己总结吧!板书是为了反映教学而设计的12教案教案1家乡教案1总则教案备课时间月日执行时间月日教学目的:学习这组课文的写作方法,并在自己的练习中适当运用问重点和难点,通过描述具体的事物来表达他们对家乡的爱。
教具按照教和学的顺序准备我家乡的风景。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第二,展示一组关于我家乡的精彩图片,播放歌曲《谁不说我的家乡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表达自我的欲望。
(语文教案)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这篇文章的是谁冯骥才。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刷子李珍珠鸟花的勇气。
今天我们就跟着他一同去认识维也纳,走进维也纳,感受维也纳,享受维也纳的美,好不好一起看看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送查阅!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一、认识维也纳:1.经过课前预习,你了解维也纳吗请将课前准备好的维也纳资料卡给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漫谈对维也纳的初步认识。
2.大家听过圆舞曲吗那我们就边听边欣赏维也纳的美丽风光吧!3.听完后心情如何呀那就带着这份心情读读课题!二、走近维也纳:1.师:这篇文章的是谁冯骥才。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刷子李珍珠鸟花的勇气。
今天我们就跟着他一同去认识维也纳,走进维也纳,感受维也纳,享受维也纳的美,好不好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提出来。
3.纠正几个字音,积累优美词汇:尽量尽快撩动巢穴丰富而不重复深沉而持久清脆而透彻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宁静又精致4.读完课文,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心中的维也纳,你会怎么说呢5.质疑:针对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结合板书)三、感受维也纳:1.那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最能表达出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呢请找出这个句子或者词语,并把它划下来,如果能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就更好啦!2.默读课文,学生动笔在文中找句子。
(幻灯)“有一种鸟的叫声宛如花腔女高音,婉转、嘹亮、悠长,变化无穷,它怎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乐〞A这里写出了鸟儿的歌声怎么样(富有变化)那就富有变化的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认为鸟儿为什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乐呢(长期生活在维也纳,连鸟儿都都有了音乐的灵性了,真是鸟鸣如音乐啊!)B 想听听吗闭眼(播放鸟儿音乐)听到鸟叫声心情如何指名读这个句子。
C 怪不得说:“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四、享受维也纳:1.师小结:“维也纳的清晨是充满音乐的,维也纳的山,维也纳的水,维也纳的建筑,维也纳的路,维也纳的花,甚至维也纳的空气,维也纳一切的一切都弥漫着音乐的气息,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
湘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5篇
湘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5篇湘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5篇教案的作用有很多,作为新的老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首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参和作业,其次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再者经过不断的修改和试讲进一步完善教案,能更加提高自信心。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湘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湘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赠汪伦》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3 懂得珍惜朋友之情,有交朋友的欲望。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诗人那时那刻的内心世界,是学生真正读懂古诗的关键。
2、领会古诗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懂得珍惜朋友之情,有交朋友的欲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2、你们以前有没有学过李白的古诗3、那你能告诉老师你们都学过哪些呢4、老师今天带来两首古诗,请大家大的读出来。
(出示ppt)《赠汪伦》、《古朗月行》。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古诗,有助于同学们记忆古诗。
二、学习古诗,理解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情谊深1、诗人李白写过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
(出示ppt)下面请同学来读课题。
2、一起书空课题。
(师板书课题)师:刚刚我们学习了赠的拼音,我们也把拼音写上,zèng,后鼻音。
还有生字“汪”的拼音。
师:(ppt介绍)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自由的读古诗,注意把字读准确。
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3、理解诗句。
师:(ppt出示李白)这是谁坐在船上诗人李白将要做什么呢是谁来送他师:汪伦怎样来呢请同学们读以下诗句。
(pp:出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师:李白将要走了,汪伦怎样呢师:他怎样来送别,从哪个字可以中可以看到李白不知道他来的。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
5.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歌描绘的景象画一幅画。
(3)古诗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民俗风情画卷,上网或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春节的风俗,大家交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业
板书
反思
第()次
课题
第 七 单元
总课时
54
行动一致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日寇头上砸去。”
为什么把石头比做“雹子”?弹药即将耗尽,石头便是武器,依仗地势,指向明确,密集而迅猛。感悟五壮士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朗读时,要读出这股战斗豪情。
(3)“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配合适当的动作吟诵古诗。
(2)尝试背诵,互相评价。
(3)课外收集关于“春天”的词句或诗文,积累语言。
(4)创作一首春天的诗,或画一幅春天的画,或以《春日》为题写一篇短文。
作业
板书
反思
第()次
课题
第 七 单元
总课时
55
24狼牙山五壮士
编写日期
使用时间
主备人
罗利华
参与人
邓惠芳唐培芳龙孝记
审核人
石云
难点:理解诗句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方法
引导、点拨法
教学
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批注或修改意见
(二)阅读《春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以歌(如《春天在哪里》)引诗,激发情绪。
(2)以文(如朱自清的《春》)引诗,营造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方法
引导、点拨法
教学
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批注或修改意见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2.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全班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以下词语的意思供参考:
全神贯注: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课 题
第 七 单元
总课时
53
23古诗二首
编写日期
使用时间
主备人
罗利华
参与人
邓惠芳 唐培芳 龙孝记
审核人
石 云
课
时
目
标
1.认识、会写“爆、屠、滨”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难点:理解诗句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方法
引导、点拨法
教学
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批注或修改意见
(二)阅读《春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以歌(如《春天在哪里》)引诗,激发情绪。
(2)以文(如朱自清的《春》)引诗,营造气氛。
(3)以忆(回忆学过的知识)引诗,调动积累。
由此导入新课,解释课题,再提出:让我们来看看古代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使学生对诗句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2)检查生字“爆、屠”的自学情况,注意从形声字的特点去引导学生掌握识记方法。“爆”的声母是“b”,不要读成了“p”“爆”字应注意右边“暴”的最后五笔为“竖钩、点、提、撇、点”,不要写成了“水”。
(3)出示词语卡片:“爆竹、屠苏、瞳瞳日、新桃、旧符”,读后理解或质疑。
(4)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抓住关键字词,借助字典或课文的注释,结合课文插图,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致意思。
(5)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解决。
3、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4.反复诵读,体悟诗情。
(1)播放有关过年的喜庆画面,进一步感受春节的欢乐祥和,让学生有感情地再读课文。
(2)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元日》一诗是王安石拜相推行新政时写的。在新年的第一天早晨,诗人听到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感受着春风轻拂脸面,看着初升的太阳普照大地,人们欣喜地高挂新的门神,联想到自己可以推行变法、除旧布新,可以实施强国富民的抱负时,诗人感觉信心倍增,意气风发,眼前仿佛展现出一派无限光明的前景。
(3)齐读古诗。
5.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歌描绘的景象画一幅画。
(3)古诗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民俗风情画卷,上网或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春节的风俗,大家交流。
作业
板书
反思
第( )次
课 题
第 七 单元
总课时
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3)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小组合作探讨交流,给课文分段并拟小标题。
54
23古诗二首
编写日期芳 龙孝记
审核人
石云
课
时
目
标
1.认识、会写“爆、屠、滨”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石云
课
时
目
标
1.认识、会写“寇、晋、榴、崖、斩、钉、截、攀、罢、
豪”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拧、磨”;正确读写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感悟他们
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
3.学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
教学
重难点
1.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古诗,初知大意。
(1)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2)扫清障碍,了解大意。
3.想象意境,品读全诗。
根据诗句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理解古诗的内容,突破难点。
(1)品读“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可以把自己当做一个游客,在晴朗的日子里,到河边去看新奇的春景,想一想当时的景致是怎样的,心情是怎样的。
(1)配合适当的动作吟诵古诗。
(2)尝试背诵,互相评价。
(3)课外收集关于“春天”的词句或诗文,积累语言。
(4)创作一首春天的诗,或画一幅春天的画,或以《春日》为题写一篇短文。
作业
板书
反思
第( )次
课 题
第 七 单元
总课时
55
24狼牙山五壮士
编写日期
使用时间
主备人
罗利华
参与人
邓惠芳 唐培芳 龙孝记
审核人
难点:理解诗句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方法
引导、点拨法
教学
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批注或修改意见
(一)阅读《元日》
l、唤起体验,谈话导入。
2、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初读古诗的目的是认识生字,读通诗句,并借助字典或课文的注释,大致理解诗意。
(1)运用多种朗读方式检查古诗读通读顺的情况,教师也可以通过范读,指导读出节奏。
多种形式朗读诗句,读出诗人临水观景时的心情(喜悦、兴奋、舒畅、得意……)。
(2)品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让学生想象在春风的吹拂下万紫千红的景象,从而体会诗句内容。(“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因我国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
说说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嫩黄、碧绿、紫罗兰、鹅黄、玫瑰红……)引导学生发现春的色彩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千言万语归一句:万紫千红总是春。你想用怎样的颜色去描绘它?投影出示:“我要用——(颜色),描绘——;我要用——(颜色),描绘——;我要用——(颜色),描绘……”
“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一富有哲理的诗句,已成为一切初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多种形式朗读诗句,读出诗人对大自然勃勃生机的由衷赞叹。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到泗水河畔,放眼望去,风光无限,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只因为有了这春风,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4.熟读成诵,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