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试验指导

合集下载

发酵工程和设备试验指导书(河科大)

发酵工程和设备试验指导书(河科大)

《发酵工程及设备》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2007年9月实验一摇床培养确定酵母菌体培养和营养条件一.实验目的:掌握微生物斜面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及发酵培养基确定方法,学会对已确定菌种确定实验室发酵工艺。

二.实验原理生物量的测定方法有比浊法和直接称重法等。

由于酵母在液体深层通气发酵过程中是以均一混浊液的状态存在的,所以可以采用直接比色法进行测定。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设备全恒温振荡培养箱,分光光度计、电热恒温水浴槽、天平、电炉。

2.试剂(1)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0 mg分析纯葡萄糖(预先在105℃烘至恒重),置于小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定量转移到100 ml的容量瓶中,以蒸馏水定容,冰箱中保存备用。

(2)3, 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DNS试剂):甲液:溶解g苯酚于ml 10%氢氧化钠中,并稀释至69 ml,在此溶液中加入g亚硫酸氢钠。

乙液:称取g酒石酸钾钠,加到300 ml 10%氢氧化钠溶液中,再加入880 ml1%的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

将甲液与乙液相混合即得黄色试剂,贮于棕色试剂瓶中,放置7-10天以后使用。

(3)37%甲醛溶液(4)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 g氢氧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 ml。

四.实验方法(1)培养基的配制(见表1,2)表1 正交表试验设计因素水平葡萄糖蔗糖酵母膏KH2PO4123表2 正交表实验方案编号葡萄糖(A) 蔗糖(B)酵母膏(C)KH2PO4(D)生物量(OD)0h 12h 24h 36h 48h 60h1 (1) (1) (1) (1)2 (1) (2) (2) (2)3 (1) (3) (3) (3)4 (2) (1) (2) (3)5 (2) (2) (3) (1)6 (2) (3) (1) (2)7 (3) (1) (3) (2)8 (3) (2) (1) (3)30 min,冷却。

(3)冷却后接种(接种量为5%),置于28℃培养箱进行培养。

发酵工程技术试验指导书

发酵工程技术试验指导书

发酵工程技术实验指导书适用课程:发酵工程技术目录实验一酵母菌的分离和纯化 (1)实验二果酒制作及酒精度测定 (3)实验三乳酸菌的分离和鉴别 (6)实验四酸奶制作以及感官鉴评 (9)实验五土壤中产醋酸菌种的分离筛选 (11)实验六发酵型虾酱的生产实验及氨基酸态氮的测定13实验一酵母菌的分离和纯化一、实验目的应用酵母的生理生化和生态学特点,从自然环境中分离酵母菌,并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木方法。

二、实验原理大多数酵母菌为腐生,其生长最适PH为4.5 6,常见于含糖分较高的环境中,例如果园土、菜地土及果皮等植物表面。

酵母菌生长迅速,易于分离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比霉菌生长得快。

利用酵母菌喜欢酸性环境的特点(酸性条件则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常用酸性液体培养基获得酵母菌的培养液,然后在同体培养基上用划线法分离纯化。

三、实验材料及试剂1、成熟葡萄或苹杲等果皮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原料: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蒸懈水(1000ml),分装三角瓶。

配制方法:(1)先将马铃暮去皮,切片,称200 g并加蒸他水1000ml,煮沸半小时,用纱布过滤,补足蒸憎水量至1000m1,制成20%的马铃薯汁。

(2)在20%的马铃薯汁中加入琼脂,煮沸溶化,加入葡萄糖,搅拌均匀,制成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补足水分。

(3)在115°C条件下高压灭菌20分种。

3、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原料: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乳酸(5mL)、pH5.5、蒸饰水(lOOOmL),分装三角瓶。

4、0.1%美蓝染液:O.lg美蓝溶于100mL蒸镭水中。

5、生理盐水四、主要仪器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天平、恒温培养箱、显微镜、酒精灯、电炉、1ml的无菌吸管、18*180nmi 试管、培养血、接种针、载玻片、盖玻片、牛皮纸(报纸)、绳线、菜刀、案板、纱布、烧杯、玻璃棒、超净工作台等。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第2版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第2版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第2版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是一本专门介绍发酵工程实验的书籍,共分为5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发酵工程实验基础知识,包括发酵原理、发酵过程控制、微生物文献检索和实验室设备等内容;
第二部分介绍了发酵工程实验的常用方法,包括细胞计数、测定代谢产物、电导率和pH检测、抗菌素耐药性测定、转录调控因子的表达分析、剂量-反应曲线测定和微生物的培养等;
第三部分介绍了发酵工程中的关键变量,包括培养基、温度、pH值、抗原浓度、速率和加料技术等;
第四部分介绍了发酵工程实验中的数学模型,包括模拟技术、统计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
第五部分介绍了发酵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包括食品发酵、酿酒发酵、非食品发酵、生物反应器和活性成分的分离等。

发酵工艺综合实习指导书

发酵工艺综合实习指导书

发酵工程综合实验指导讲义综合实验一土壤中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及抗生菌的体外抗菌鉴定一土壤中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1 实验目的了解采集土样的要求和方法,掌握由土壤中分离稀有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学习并掌握土壤稀释法和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

2 实验原理筛选放线菌是新抗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抗生素有80%皆来自于放线菌。

放线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并在土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一般地,放线菌在比较干燥、偏碱性、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数量居多。

通常,随着地理分布、植被及土壤性质的不同,放线菌的种类、数量和拮抗性也各不相同。

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其中的放线菌多以链霉菌为主,因此人们通常将除链霉菌以外的其它放线菌统称为稀有放线菌。

若以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得到的几乎全部是链霉菌。

然而,当采用加热处理土样、选用特殊培养基或添加某种抗生素等方法时,均可提高稀有放线菌的获得率。

由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稀释法、弹土法、混土法和喷土法等,本实验主要采用稀释法,并通过选用特殊培养基的方法,来获得少量稀有放线菌。

3 仪器和材料(1)培养基:葡萄糖天门冬素琼脂,精氨酸琼脂,高氏1号琼脂,以上每种培养基皆用500ml三角瓶分装250ml。

(2)灭菌物品:牛皮纸袋,培养皿,1ml、5ml吸管,250ml三角瓶分装90ml无菌水(含30粒玻璃珠),18×180mm试管分装9ml无菌水,牙签,玻璃刮铲,18×180mm试管中分装10 ml 1‰K2Cr2O7母液。

(3)其它:采土铲,细目筛,药勺,称量纸,试管架,小天平,记号笔。

4 试验步骤(1)采土:选择适宜采样地点。

用采土铲去除表土,取5~10cm深处的土壤约150g左右,装入无菌牛皮纸袋中,并注明采样日期、地点、土壤类型、植被和采样人姓名等。

(2)土样预处理:新鲜土样应适当风干,并喷施小剂量杀虫剂以防培养过程中虫卵发育的影响。

(3)制备平板:每组取10套无菌培养皿,将冷却至50℃左右的各培养基,分别倒入平皿,每皿约15~20ml。

发酵工程技术实验指导书

发酵工程技术实验指导书

发酵工程技术实验指导书用课程:酵工程技术目录实验一酵母菌的分离和纯化 (1)实验二果酒制作及酒精度测定 (3)实验三乳酸菌的分离和鉴别 (6)实验四酸奶制作以及感官鉴评 (9)实验五土壤中产醋酸菌种的分离筛选 (11)实验六发酵型虾酱的生产实验及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13)实验一酵母菌的分离和纯化一、实验目的用酵母的生理生化和生态学特点,从自然环境中分离酵母菌,并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多数酵母菌为腐生,其生长最适pH为4.5~6,常见于含糖分较高的环境中,例如果园土、菜地土及果皮等植物表面。

酵母菌生长迅速,易于分离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比霉菌生长得快。

用酵母菌喜欢酸性环境的特点(酸性条件则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常用酸性液体培养基获得酵母菌的培养液,然后在固体培养基上用划线法分离纯化。

三、实验材料及试剂1、成熟葡萄或苹果等果皮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原料: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蒸馏水(1000ml),分装三角瓶。

配制方法:1)先将马铃薯去皮,切片,称200 g并加蒸馏水1000ml,煮沸半小时,用纱布过滤,补足蒸馏水量至1000ml,制成20%的马铃薯汁。

(2)在20%的马铃薯汁中加入琼脂,煮沸溶化,加入葡萄糖,搅拌均匀,制成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补足水分。

(3)在115℃条件下高压灭菌20分种。

3、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料: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乳酸(5mL)、pH5.5、蒸馏水(1000mL),分装三角瓶。

4、0.1%美蓝染液:0.1g美蓝溶于100mL蒸馏水中。

5、生理盐水四、主要仪器设备压蒸汽灭菌器、天平、恒温培养箱、显微镜、酒精灯、电炉、1ml的无菌吸管、18*180mm试管、培养皿、接种针、载玻片、盖玻片、牛皮纸(报纸)、绳线、菜刀、案板、纱布、烧杯、玻璃棒、超净工作台等。

五、实验方法l、接种:取一小块果皮(不需冲洗),加入到盛装100mL无菌生理盐水的三角瓶中,充分搅拌后,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mL接入到9mL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试管中,置28~30℃,培养24小时。

(整理)发酵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指导(学生版)

(整理)发酵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指导(学生版)

发酵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指导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零壹叁年叁月目录目录 (1)实验一小型发酵罐的构造 (2)实验二枯草杆菌的发酵生产 (6)实验三抗生素的检测 (13)实验一 L1523型小型发酵罐的构造一、实验目的熟悉小型发酵罐的构造,了解发酵罐各种构造的功能。

二、小型发酵罐的构造小型发酵罐是实验室进行小规模试验研究的必备装置,图1所示为瑞士比欧生物工程公司生产的L1523型小型发酵罐、主要由罐体、通气系统、搅拌系统、加热及控温系统、监测及控制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

图1 L1523型发酵罐的外观排气管空气过滤器安全阀 压力表 罐盖 玻璃罐体挡板 空气 进气管 搅拌器及搅拌电机加热器蠕动泵 溶氧 控制器pH 控制器温度 控制器 发酵罐 电源开关搅拌器转速控制器空气 过滤器 热循环泵图2 罐体外观图3 罐体(vessel)图4 罐盖(lid)图5 罐底(bottom)图6 搅拌器(disc turbine)图7 防护罩(safety jacket)图8加热器和直流电机(heater and AC motor)图9 空压机(air compressor)图10 安全阀(safety valve)1.罐体罐体是发酵生产微生物菌体或代谢产物的场所,一般由不锈钢、陶瓷或特种玻璃制成,其体积根据需要可从0.1升到100升不等。

L1523型发酵罐的体积为19升,发酵罐的外形参见图2,由罐盖(图4)、罐体(图3)和罐底(图5)组成。

(1)罐盖:由耐腐蚀的不锈钢构成,其上有十二个圆孔,分别用于安装pH 探头、温度探头、溶解氧探头、气压表、调节pH的补酸、补碱管、排气管过滤器、通气管、放样管和安全阀(图10),靠近外侧的两个孔一般用塞子塞住,主要用于接种、加消泡剂等。

(2)罐体:由耐高温、高压的特种玻璃制成,其内有各种探头、通气管、放样管、搅拌器(图6)和挡板等。

(3)罐底:由具夹层的不锈钢制成,夹层内与加热器和冷却水联通,通过此夹层与发酵罐进行热交换,以控制罐内温度。

发酵工程实验的实验报告

发酵工程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发酵过程中菌种培养、培养基配制、发酵条件控制等基本技能。

3. 熟悉发酵过程中产物生成的监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本实验以谷氨酸棒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摇瓶发酵的方式,探究其在适宜条件下对葡萄糖的转化率及谷氨酸的生成情况。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摇床、锥形瓶(250ml)、移液管、pH计、生物传感仪、分析天平、发酵培养基、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苯甲酸钠、EDTA钠、氯化钠等。

2. 试剂: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苯甲酸钠、EDTA钠、氯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配制:按照实验要求,称取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苯甲酸钠、EDTA钠、氯化钠等试剂,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充分溶解后,调节pH至7.0,定容至1000ml。

2. 菌种活化:从菌种保藏管中取出谷氨酸棒杆菌,接种于装有适量培养基的锥形瓶中,置于摇床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

3. 接种:将活化后的菌种以1%的接种量接种于新鲜培养基中,置于摇床上,37℃恒温培养。

4. 发酵过程监测:每隔2小时取样,测定还原糖含量、谷氨酸含量、pH值等指标。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实验数据绘制成曲线,分析发酵过程中还原糖消耗、谷氨酸生成、pH值变化等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还原糖消耗曲线:在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含量逐渐降低,表明谷氨酸棒杆菌在消耗葡萄糖的同时,产生谷氨酸。

2. 谷氨酸生成曲线:在发酵过程中,谷氨酸含量逐渐升高,表明谷氨酸棒杆菌在适宜条件下能够高效地将葡萄糖转化为谷氨酸。

3. pH值变化曲线:在发酵过程中,pH值逐渐下降,表明谷氨酸棒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谷氨酸棒杆菌的摇瓶发酵,为谷氨酸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发酵工程试验指导

发酵工程试验指导

实验 1 K L a 的测定方法氧是难溶气体,在25℃和1个大气压下,纯水中溶解度为0.25 mol/m 3左右。

在好氧发酵过程中,氧气由气相传递到液相,为微生物消耗。

氧的传递过程限速阻力位液膜阶段,此时K l a 是描述氧的传递性能的重要参数。

1.目的掌握利用亚硫酸盐测定容积氧体积传递系数的方法,了解氧传递在好氧发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原理以Cu 离子为催化剂,溶解于水中的O 2能立即将水中的SO 32-氧化为SO 42-,其氧化反应的速度几乎与SO 32-浓度无关。

实际上是O 2一经溶入液相,立即就被还原掉。

这种反应特性使溶氧速率成为控制氧化反应的因素。

其反应式如下:2Na 2SO 32 2SO 4 剩余的Na 2SO 3与过量的碘作用 Na 2SO3 + I 2 + H 2O Na 2SO4 + 2HI 剩余的I 2用标准Na 2S 2O 3溶液滴定。

I 2+ 2Na 2S 2O 3 Na 2S 4O 6+2NaI∆O 2 ~ ∆Na 2SO 3 ~ ∆I 2 ~ ∆Na 2S 2O 3 1 2 2 4可见,每溶解1mol O 2,将消耗2mol Na 2SO 3,将少消耗2mol I 2,将多消耗4mol Na 2S 2O 3。

因此可根据两次取样滴定消耗Na 2S 2O 3的摩尔数之差,计算体积溶氧速率。

公式如下:090036004tV VMtV VM N V ∆∆=⨯∆∆=式中 N V :两次取样滴定消耗Na 2S 2O 3体积之差,M :Na 2S 2O 3浓度,∆t :两次取样时间间隔,h V 0:取样分析液体积。

将上述N V 值代入公式CC N a k VL -=*即可计算出k L a由于溶液中SO3-2在Cu2+催化下瞬即把溶解氧还原掉,所以在搅拌作用充分的条件下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中的溶氧浓度C=0。

在0.1Mpa(1atm)下,25ºC时空气中氧的分压为0.021MPa,根据亨利定律,可计算出C*=0.24mmol/L,但由于亚硫酸盐的存在,C*的实际值低于0.24mmol/L,因此一般规定C*=0.21mmol/L。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

实验一淀粉酶生产菌的筛选一、实验目的学习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

二、实验原理淀粉酶在酿造、纺织、食品加工、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用途。

淀粉酶是一类淀粉水解酶的统称,它能将淀粉水解成糊精等小分子物质并进一步水解成麦芽糖或葡萄糖,淀粉被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因此可根据淀粉培养基上透明圈的大小来判断所选菌株的淀粉酶活力。

三、实验用品1.样品淀粉含量丰富的土样。

2.培养基肉汤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加水至1000ml,pH7.0。

121℃灭菌20min。

初筛平板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 5g,可溶性淀粉2g,琼脂18g,加水至1000ml,pH7.4。

121℃灭菌20min。

Lugol碘液:碘1g,碘化钾2g,蒸馏水300ml。

先将碘化钾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将碘溶解于碘化钾溶液中,待碘全溶后,加足水即可。

3.器材高压蒸汽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电子天平,电炉,恒温振荡器,恒温培养箱;烧杯,量筒,三角瓶,培养皿,移液管,洗耳球,试管,试管架,接种针,涂布棒。

四、实验方法1.培养基制备:配制肉汤培养基45ml,分装于250ml三角瓶中,纱布封口,灭菌。

配制初筛平板培养基350ml,分装于500ml三角瓶中,封口膜封口,灭菌。

2.倒平板:将融化的初筛平板培养基冷却至50~60℃,以无菌操作法倒至已灭菌的培养皿中,至盖满底部。

冷却凝固待用。

3.样品预处理:取5g土样接入45ml肉汤培养基中,30℃摇床振荡15min制成土壤悬液,此时的稀释度为10-1。

另取4支试管,分别记作10-2、10-3、10-4、10-5共5个梯度,每支试管内加入9mL 无菌水。

用无菌移液管从三角瓶中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到10-2试管中混匀,再从此试管中吸取1mL加入到10-3试管中,依此类推直至10-5试管。

4.平板涂布分离:分别从不同稀释度的试管中吸取0.1ml悬液,均匀涂布于初筛培养基平板上,于30℃培养24~48h。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
发酵工程实验
张鑫 宁波大学 海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625186
Xin Zhang School of Marine Science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Ningbo University
1
乳酸菌的功能与应用价值
乳酸菌的功能 抗菌,防腐,抗氧化,微生态(益生菌等)
13
请同学注意: 因培养结束; 最后一次分析检测不用无菌操作!
发酵液预处理可直接取发酵清液,调pH至3左右
分析结束以后每一组清洗各自的 实验物品,包括斜面菌种等。
14
实验五 乳酸菌发酵产物(乳酸)的定性分析 ---薄层层析法
方法流程
发酵液 预处理
点样
展开系 统饱和
展开
显色
操作注意事项
记录计算, 等
周五
(周四)
选菌落,接入斜面培养基(标记),培养; 配制发酵培养基;(每个菌株接种2瓶平行实验)
下周一
(周二)
下周三
(周四)
接种发酵培养基(标记),每个菌株接种2瓶。开 始记录时间。(16至24h内检测一次)
发酵结束,样品检测,乳酸薄层层析 法测定。
10
第二部分 实验四 乳酸菌培养与发酵测定
总实验流程
(通过产酸特性直接鉴定)
8
实验三 乳酸菌菌种的培养与保藏
分离得到的乳酸 菌菌株(编号)
斜面移接与 培养(每一株)
注意点: 注明菌种编号与日期;
如Lcd131,Lcd132;
(例:陈丹,第一组第3位同学)
第一阶段结束,总结
安排一周完成
1株保藏 1株待以下
实验用
9
时间安排 (制药班级,21人)

发酵工程实验方案

发酵工程实验方案

发酵工程实验方案1. 实验目的:通过对发酵工程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究各个因素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为发酵工程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2. 实验原理:发酵工程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酶或细胞来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在发酵过程中,影响因素包括温度、pH值、氧气浓度、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种属等。

这些因素对发酵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影响发酵产物的产率和品质。

3. 实验步骤:3.1 实验材料准备:- 试验用微生物:选择一种常见的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或乳酸菌。

- 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葡萄糖、蛋白胨等。

- pH计、温度计、氧气传感器等实验仪器。

3.2 实验设计:- 实验方案一:对温度的影响将培养基和微生物接种到培养瓶中,并设置不同的温度条件(如25℃、30℃、35℃、40℃),观察发酵产物的产率和品质。

- 实验方案二:对pH值的影响将培养基和微生物接种到培养瓶中,然后调节培养基的pH值分别为5、6、7、8,观察发酵产物的产率和品质。

- 实验方案三:对氧气浓度的影响使用氧气传感器监测不同氧气浓度下的发酵过程,观察发酵效率和产物的产率。

- 实验方案四:对营养物质的影响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营养物质,比如氮源、碳源等,观察其对发酵产物的影响。

- 实验方案五:对微生物种属的影响改变培养基中的微生物种属,观察不同微生物对发酵产物的影响。

3.3 数据记录和分析:- 对每组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各个因素对发酵过程产物的影响。

4. 实验结果预期:通过对以上实验设计,可以得出不同因素对发酵工程的影响程度,找出最适合的发酵条件。

5. 实验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得出各个因素对发酵过程的影响程度,并得出最优的发酵条件。

6. 实验风险评估: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微生物的无菌操作,避免污染,确保实验安全。

7. 实验总结:通过对发酵工程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以为工业生产的发酵工艺提供参考和优化方案,为生产高品质的发酵产品提供理论支持。

[整理]《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

[整理]《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

微生物发酵工程实验指导王金华实验规则1、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书。

若经提问发现没有预习者,须在教师指定的时间内预习完毕,方得参加实验。

2、实验前须认真检查仪器、试剂、用具及实验材料。

如有破损、短缺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经同意后方可调换和补充。

对玻璃器皿须做好清洗工作。

3、实验过程中不得随便挪动外组的仪器、用具和实验材料。

不得随意拨动仪器开关或电源开关,须按实验要求进行。

4、实验材料、药品的使用,应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注意节约,杜绝浪费。

5、实验室应保持肃静,不得谈笑喧哗,不许搞其他动作,以免影响他人实验。

6、清洗仪器、用具、材料时,须将固形物倒入指定容器内,不得直接倒入水槽,以免造成水管堵塞。

7、实验过程中,须按操作规程仔细操作,注意观察试验结果,应及时记录。

不得抄写他人的实验实习记录,否则,须重做。

如有疑问,应向指导教师询问清楚后方可进行。

8、实验完毕后,须将玻璃仪器、用具等清洗干净,按原来的位置摆设放置。

如有破损须报告指导教师,并填写仪器损坏登记簿。

9、在进行实验过程中,不得随意食用原料和加工品。

10、实验结束后,由值日生负责打扫实验室,保持室内整洁,注意关上水、电、窗、门。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一、实验目的要求掌握不同类型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二、仪器设备及原材料高压灭菌锅,250ml三角瓶,纱布,牛皮纸,琼脂,其他化学药品三、常用培养基的配方及制备1、细菌常用培养基(1)LB培养基蛋白胨 1.0%酵母膏 0.5%NaCl 1.0%可溶性淀粉 0.5%琼脂 2.0%pH 7.0 121.3℃灭菌20min。

(2)MRS(乳酸菌分离)牛肉膏0.5%酵母膏0.5%蛋白胨1%葡萄糖1%乳糖0.5%NaCl 0.5% 琼脂2% pH6.8固体培养基加琼脂2%;半固体培养基加琼脂0.75%2、酵母菌常用培养基(1)麦芽糖培养基蛋白胨1%麦芽糖2%酵母膏0.5%琼脂2%自然pH 121.3℃灭菌20min。

发酵工程技术实验指导书

发酵工程技术实验指导书

发酵工程技术实验指导书适用课程:发酵工程技术目录实验一酵母菌的分离和纯化 (1)实验二果酒制作及酒精度测定 (3)实验三乳酸菌的分离和鉴别 (6)实验四酸奶制作以及感官鉴评 (9)实验五土壤中产醋酸菌种的分离筛选 (11)实验六发酵型虾酱的生产实验及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13)2实验一酵母菌的分离和纯化一、实验目的应用酵母的生理生化和生态学特点,从自然环境中分离酵母菌,并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大多数酵母菌为腐生,其生长最适pH为4.5~6,常见于含糖分较高的环境中,例如果园土、菜地土及果皮等植物表面。

酵母菌生长迅速,易于分离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比霉菌生长得快。

利用酵母菌喜欢酸性环境的特点(酸性条件则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常用酸性液体培养基获得酵母菌的培养液,然后在固体培养基上用划线法分离纯化。

三、实验材料及试剂1、成熟葡萄或苹果等果皮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原料: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蒸馏水(1000ml),分装三角瓶。

配制方法:(1)先将马铃薯去皮,切片,称200 g并加蒸馏水1000ml,煮沸半小时,用纱布过滤,补足蒸馏水量至1000ml,制成20%的马铃薯汁。

(2)在20%的马铃薯汁中加入琼脂,煮沸溶化,加入葡萄糖,搅拌均匀,制成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补足水分。

(3)在115℃条件下高压灭菌20分种。

3、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原料: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乳酸(5mL)、pH5.5、蒸馏水(1000mL),分装三角瓶。

4、0.1%美蓝染液:0.1g美蓝溶于100mL蒸馏水中。

5、生理盐水四、主要仪器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天平、恒温培养箱、显微镜、酒精灯、电炉、1ml的无菌吸管、18*180mm试管、培养皿、接种针、载玻片、盖玻片、牛皮纸(报纸)、绳线、菜刀、案板、纱布、烧杯、玻璃棒、超净工作台等。

五、实验方法l、接种:取一小块果皮(不需冲洗),加入到盛装100mL无菌生理盐水的三角瓶中,充分搅拌后,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mL接入到9mL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试管中,置28~30℃,培养24小时。

生物技术发酵工程实验方案

生物技术发酵工程实验方案

产蛋白酶菌种的分离筛选及发酵一、实验流程二、实验安排1、2班分为2大组,分别进行平行实验。

由各组自行安排实验时间,其中13、14、15三周在指定时间集中实验。

几个重要时间节点为:10周正式进入实验程序;第13周获得目标菌株1株;14周完成种子的摇瓶培养;15周分别完成上罐发酵;16周实验收尾工作。

三、发酵工程实验日程表实验一产蛋白酶微生物菌株的分离【实验材料】1、采样样品食堂泔脚等残存蛋白质丰富的环境周围的土壤或其它蛋白质腐败材料。

2、培养基(1)增殖培养基:蛋白胨10 g/L,牛肉膏3 g/L,氯化钠5 g/L,pH 7.0~7.2,0.1MPa,灭菌20min。

(2)分离纯化培养基:酪蛋白10 g/L,Na2HPO4 6 g/L,KH2PO4 3 g/L,NaCl 0.5 g/L,NH4Cl 1 g/L,FeSO4 0.025 g/L,酵母膏0.2 g/L,MgSO4 0.24 g/L,CaCl2 0.011 g/L,溴百里香酚兰0.05 g/L,琼脂20 g/L,pH 7.0~7.2,0.1MPa,灭菌20min。

(3)菌种保存培养基:蛋白胨10g/L,牛肉膏3 g/L, NaCl 5g/L,琼脂 20g/L,pH 7.0~7.2,0.1MPa, 灭菌20min。

(4)无菌水:90 mL无菌水/250 mL三角瓶; 9 mL无菌水/试管6支。

3、实验器材刮铲、一次性手套、无菌小塑料袋、试管、三角瓶、培养皿、吸管、接种环和涂布棒等。

4、实验设备涡旋振荡器、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振荡培养箱、恒温培养箱、(数码)显微镜。

【实验步骤】1、采样分别取食堂泔脚池周边土壤,腐烂基质或其它可能含有蛋白酶生产菌的生物制剂10g 装入无菌小塑料袋,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样品混合均匀从中称取1g作为待增殖的采样样品。

2、增殖培养1g待增殖的采样样品加入50 mL增殖培养基/250 mL三角瓶中,涡旋振荡器上振荡5min ,可设置3组平行。

发酵工程实验实验指导书

发酵工程实验实验指导书

发酵工程实验实验指导书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2022年版)宁波大学海洋学院二千零二十一点零九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乳酸菌的分离与初步筛选实验实验2实验三实验4实验五实验6乳酸菌的初步鉴定实验乳酸菌菌种保藏实验乳酸菌的培养与发酵实验乳酸菌发酵产物的分析与测定发酵罐操作培训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2021版)实验一乳酸菌的分离与初步筛选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从环境样品中分离所需微生物的一般操作。

2.掌握平板划线分离应变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掌握透明圈法获得单菌落菌株的原理。

2、实验原理自然样品中存在混杂的微生物,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及样品稀释使形成细胞分散液,再通过固体培养基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培养形成单菌落,由此得到分离的纯培养菌株。

乳酸菌最基本的代谢特性是发酵产酸,待分离样品在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乳酸菌在特定设计的培养基中由于生长产酸产生溶钙形象,从而在培养基中产生透明圈,透明圈直径大小可反映菌落生长产酸量的大小,而不是乳酸菌或不产生酸积累的细菌不能产生透明圈。

三、实验器材1.使用单独的样品(泡菜、各种泡菜、酸奶、植物汁等);2.培养基:MRS培养基或改良乳酸菌分离培养基;无菌水;3、器皿与设备:培养皿、移液管、试管、三角瓶、接种环、涂布棒、超净工作台、天平、采样瓶,培养箱等4、方法和步骤1。

分离样品的采集和采样说明:结合乳酸菌的特性(文献综述),获得乳酸菌在自然界或相关产品中的分布规律,设计样品的采集范围。

采集样品经适当保存或立即处理。

2、菌种的分离称取5g或5ml样品?将其添加到45 ml无菌三角烧瓶中(最好30℃恒温处理20分)?充分振动(包括玻璃珠)使其自然沉淀?用1ml移液管将1ml上清液悬浮液吸入9ml无菌水试管中?连续稀释10次至10-4~10-5?用移液管将1ml细菌悬浮液移到含有碳酸钙的MRS培养基中,并均匀涂抹?30℃恒温培养2~3天?观察菌落,挑出生长良好的带透明环的可疑乳酸菌单菌落,转移到普通乳酸菌培养基的倾斜试管中,对菌株进行编号,在30℃恒温下培养1~2天,并在4℃冰箱中保存,以备生长后使用。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课件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课件
(略)
(通过产酸特性直接鉴定)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
7
实验三 乳酸菌菌种的培养与保藏
分离得到的乳酸 菌菌株(编号)
斜面移接与 培养(每一株)
注意点: 注明菌种编号与日期;
如Lcd131,Lcd132;
(例:陈丹,第一组第3位同学)
第一阶段结束,总结
安排一周完成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
1株保藏 1株待以下
实验用
8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
2
实验内容设计
第一部分:乳酸菌的分离、筛选与保藏
第二部分:乳酸菌的培养与发酵测定
附上:实验原始记录 实验一:实验准备 实验二: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 实验三:菌种培养与保藏 实验四:乳酸菌的发酵培养 实验五:乳酸菌发酵测定与产物分析
实验报告撰写基本格式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及原理等 二、材料与方法(或步骤) 三、结果与分析 问题回答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
9
第二部分 实验四 乳酸菌培养与发酵测定
总实验流程
实验乳酸 菌菌株
斜面移接 活化
菌种移接至发酵 三角瓶,培养
细胞生长测定
(自选)
(细胞生物量g/L:离心测菌体重量; 混浊度描述)
产酸变化
(测定pH变化:酸度计)
发酵产物乳酸定 性分析(E3)
(薄层层析法)
注意点:
新保存的菌株可直接发接酵工种程实,验指导不必再活化。10Biblioteka 说明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接种3环
培养瓶包扎方法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
11
细胞生长的测定
细胞湿密度:单位体积(ml)发酵液菌体的重量g(湿重); 方法:取一定量(ml)发酵液,经离心去除上清液,菌
体称重。
细胞浓度:单位体积(ml)活细胞数(cfu),单位:cfu/ml 方法:取一定量(ml)发酵液,经适当稀释后。倒平板培养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1、熟悉泡菜加工的工艺流程,掌握泡菜加工技术。

2、在实践中验证理论上泡菜加工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二、实验原理利用泡菜坛造成的坛内嫌气状态,配制适宜乳酸菌发酵的低浓度盐水(6-8%),对新鲜蔬菜进行腌制。

由于乳酸的大量生成,降低了制品及盐水的PH值,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提高了制品的保藏性。

同时由于发酵过程中大量乳酸,少量乙醇及微量醋酸的生成,给制品带来爽口的酸味和乙醇的香气,同时各种有机酸又可与乙醇生成具有芳香气味的脂,加之添加配料的味道,都给泡菜增添了特有的香气和滋味。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泡菜坛子(2)不锈钢刀(3)案板(4)小布袋(用以包裹香料)等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盐水参考配方(以水的重量计):食盐 6-8%、白酒 2.5%、黄酒 2.5%、红糖或白糖 2%、干红辣椒 3%、草果 0.05%、八角菌香 0.01%、花椒 0.05%、胡椒0.08%、陈皮 0.01% 。

2、工艺流程配制盐水入坛泡制泡菜管理原料预处理(4)泡菜的管理①入坛泡制1-2日后,由于食盐的渗透作用原料体积缩小,盐水下落,此时应再适当添加原料和盐水,保持其装满至坛口下1寸许为止。

②注意水槽:经常检查,水少时必须及时添加,保持水满状态,为安全起见,可在水槽内加盐,使水槽水含盐量达15%-20%。

③泡菜的成熟期限:泡菜的成熟期随所泡蔬菜的种类及当时的气温而异,一般新配的盐水在夏天时约需5-7天即可成熟,冬天则需12-16天才可成熟。

叶类菜如甘蓝需时较短,根类菜及茎菜类则需时较长一些。

六、讨论题影响乳酸发酵的因素有哪些?实验二淀粉水解糖的制备一、目的学习并掌握淀粉水解糖的酶法制备工艺。

二、实验原理发酵生产中,部分产生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也基本上不能利用糊精作为碳源。

因此,当以淀粉作为原料时,必须先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才能供发酵使用。

在工业生产上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的过程为淀粉的“糖化”,所制得的糖液称为淀粉水解糖。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

微生物发酵工程实验指导王金华实验规则1、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书。

若经提问发现没有预习者,须在教师指定的时间内预习完毕,方得参加实验。

2、实验前须认真检查仪器、试剂、用具及实验材料。

如有破损、短缺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经同意后方可调换和补充。

对玻璃器皿须做好清洗工作。

3、实验过程中不得随便挪动外组的仪器、用具和实验材料。

不得随意拨动仪器开关或电源开关,须按实验要求进行。

4、实验材料、药品的使用,应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注意节约,杜绝浪费。

5、实验室应保持肃静,不得谈笑喧哗,不许搞其他动作,以免影响他人实验。

6、清洗仪器、用具、材料时,须将固形物倒入指定容器内,不得直接倒入水槽,以免造成水管堵塞。

7、实验过程中,须按操作规程仔细操作,注意观察试验结果,应及时记录。

不得抄写他人的实验实习记录,否则,须重做。

如有疑问,应向指导教师询问清楚后方可进行。

8、实验完毕后,须将玻璃仪器、用具等清洗干净,按原来的位置摆设放置。

如有破损须报告指导教师,并填写仪器损坏登记簿。

9、在进行实验过程中,不得随意食用原料和加工品。

10、实验结束后,由值日生负责打扫实验室,保持室内整洁,注意关上水、电、窗、门。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一、实验目的要求掌握不同类型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二、仪器设备及原材料高压灭菌锅,250ml三角瓶,纱布,牛皮纸,琼脂,其他化学药品三、常用培养基的配方及制备1、细菌常用培养基(1)LB培养基蛋白胨 1.0%酵母膏 0.5%NaCl 1.0%可溶性淀粉 0.5%琼脂 2.0%pH 7.0 121.3℃灭菌20min。

(2)MRS(乳酸菌分离)牛肉膏0.5%酵母膏0.5%蛋白胨1%葡萄糖1%乳糖0.5%NaCl 0.5% 琼脂2% pH6.8固体培养基加琼脂2%;半固体培养基加琼脂0.75%2、酵母菌常用培养基(1)麦芽糖培养基蛋白胨1%麦芽糖2%酵母膏0.5%琼脂2%自然pH 121.3℃灭菌20min。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 1 K L a 的测定方法氧是难溶气体,在25℃和1个大气压下,纯水中溶解度为0.25 mol/m 3左右。

在好氧发酵过程中,氧气由气相传递到液相,为微生物消耗。

氧的传递过程限速阻力位液膜阶段,此时K l a 是描述氧的传递性能的重要参数。

1.目的掌握利用亚硫酸盐测定容积氧体积传递系数的方法,了解氧传递在好氧发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原理以Cu 离子为催化剂,溶解于水中的O 2能立即将水中的SO 32-氧化为SO 42-,其氧化反应的速度几乎与SO 32-浓度无关。

实际上是O 2一经溶入液相,立即就被还原掉。

这种反应特性使溶氧速率成为控制氧化反应的因素。

其反应式如下:2Na 2SO 32 2SO 4 剩余的Na 2SO 3与过量的碘作用 Na 2SO3 + I 2 + H 2O Na 2SO4 + 2HI 剩余的I 2用标准Na 2S 2O 3溶液滴定。

I 2+ 2Na 2S 2O 3 Na 2S 4O 6+2NaI∆O 2 ~ ∆Na 2SO 3 ~ ∆I 2 ~ ∆Na 2S 2O 3 1 2 2 4可见,每溶解1mol O 2,将消耗2mol Na 2SO 3,将少消耗2mol I 2,将多消耗4mol Na 2S 2O 3。

因此可根据两次取样滴定消耗Na 2S 2O 3的摩尔数之差,计算体积溶氧速率。

公式如下:090036004tV VMtV VM N V ∆∆=⨯∆∆=式中 N V :两次取样滴定消耗Na 2S 2O 3体积之差,M :Na 2S 2O 3浓度,∆t :两次取样时间间隔,h V 0:取样分析液体积。

将上述N V 值代入公式CC N a k VL -=*即可计算出k L a由于溶液中SO3-2在Cu2+催化下瞬即把溶解氧还原掉,所以在搅拌作用充分的条件下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中的溶氧浓度C=0。

在0.1Mpa(1atm)下,25ºC时空气中氧的分压为0.021MPa,根据亨利定律,可计算出C*=0.24mmol/L,但由于亚硫酸盐的存在,C*的实际值低于0.24mmol/L,因此一般规定C*=0.21mmol/L。

所以k L a=N V/0.21亚硫酸钠氧化法的优点是不需专用的仪器,适用于摇瓶及小型试验设备中k L a的测定。

缺点是:测定的是亚硫酸钠溶液的体积溶氧系数k L a,而不是真实的发酵液中的k L a。

3. 试剂a. 0.1mol/LNa2S2O3溶液(需要标定),在使用前1-2周配置b.淀粉溶液:称取1g淀粉,放入100mL的水中加热搅拌煮沸2-3min.c.0.05mol/L的I2溶液:称取30gKI,加入10mL,溶解,再称取19.5g碘搅拌充分溶解,定容1.5L(根据实验用量调节),避光保存。

d. 0.1mol/L硫酸铜溶液4. 仪器吸管,50mL三角瓶、酸式滴定管、300-500mL三角瓶。

5. 实验步骤及方法测定Kla的反应装置,加入适当浓度,如x mol/L(0.05~0.45mol/L)Na2SO3溶液,每升Na2SO3溶液加入1 ml 0.1mol/L硫酸铜溶液.。

在通风搅拌后开始计时(准确秒表)及间隔准确时间取样时,取样量略少于2.5/x,以便于取样为准。

取样时注意,迅速取样10ml Na2SO3溶液加入0.05mol/L 的I2溶液25ml溶液中。

吸管一定要尽可能的靠近碘液液面。

然后用标准的0.1mol/L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

6. 实验记录及报告反应液组成Na2SO3:mol/L实验条件反应器名称及规格反应液体积反应温度转速、绝对气压两次取样间隔t/s两次滴定Na2S2O3溶液体积差Kla(1/h)Kla(1/h)平均值思考题1.实际发酵过程中能否用此法进行测定容积氧传递系数?2. 对于几十立方的发酵罐该法是否可行?3. 为什么要吸管一定要尽可能的靠近碘液液面实验2 菌体生长动力学参数的求取(第一部分)目的和要求掌握DNS法测定还原糖和多糖的方法,绘制出标准曲线。

一. 原理3,5-二硝基水杨酸与还原糖共热后被还原成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和反应液的颜色深度成正比。

因此,可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测定,求得样品的含糖量。

材料与试剂a)材料:葡萄糖(分析纯)、蒸馏水b)试剂:DNS液1)以称取3,5-二硝基水杨酸(C7H4N2O7)6.3 g,氢氧化钠 21.0 g充分溶解于500 ml蒸馏水中(水先煮沸10分钟后冷却)(2)加入酒石酸钾钠(C4H4O6KNa·4H2O)182.0g,苯酚(在50℃水中融化) 5.0g,偏重亚硫酸钠(NaS2O5)5.0g,搅拌至全溶,定容至1000 ml。

(3)充分溶解后盛于棕色瓶中,放置10天后便可使用。

平时盛一小瓶放在外面使用,其它储于冰箱中。

此溶液每月配制一次。

c)器材:容量瓶、吸管(1mL,5mL,25mL)、烘箱、试管架、吸耳球、称量纸、分光光度计、烧杯、恒温水浴锅、离心机、记号笔、电炉、搪瓷缸二. 操作方法a)标准曲线的制作三. 结果1.以吸光度为横坐标,葡萄糖质量为纵坐标作图。

并借助计算机计算出相关系数和曲线方程。

动力学参数求取(第二部分)自20世纪40年代至今,微生物生理学者和生物化学工程学者提出了许多关于微生物生长的动力学模型。

这些生长模型根据Tsuchiya 理论可分为 (1)确定论的非结构模型,是一种理想状况,不考虑细胞内部结构,每个细胞之间无差别。

(2)确定论的结构模型,每个细胞之间无差别,细胞内部有多个组分存在。

(3)概率论的非结构模型,不考虑细胞内部结构,每个细胞之间有差别。

(4)概率论的结构模型,考虑细胞内部结构,每个细胞之间有差别。

从工程角度看,理想的微生物生长模型应具备下列4个条件: (1)要明确建立模型的目的。

(2)明确地给出建立模型的假定条件,这样才能明确模型的适用范围。

(3)希望所含有的参数,能够通过实验逐个确定。

(4)模型应尽可能简单。

目前,常使用确定论的非结构模型是Monod 方程。

莫诺方程(Monod 方程)SK SS +=max μμ,式中:μ:生长比速(h -1) μmax :最大生长比速(h -1) S: 单一限制性基质浓度(mol/L) K S : 微生物对基质的半饱和常数(mol/L)S根据细胞生长动力学,细菌生长速率可以表示为 根据细胞生长动力学,细菌的生长速率可以表示为/*x r dx dt x μ==因此max //()x s r x S k S μμ==+max max //*1/1/x s x r k S μμ=+ 在短时间内上式可表示为1*x r x t --=∆∆max max //*1/1/x s r k xS μμ---=+以/~1/x r xS --- 作图,为一直线则符合monod 方程,通过斜率和截距可求取动力参数K s 与r max . 二、方法步骤1.培养基配置:葡萄糖 30g ,NaCl 5g ,牛肉膏 5g ,蛋白胨 10g , 水 1000ml ;分装值500ml 三角瓶中装瓶量为200mL,0.1Mpa 蒸汽灭菌25min.2. 待培养基降至室温,无菌接入种子10mL,放置于37℃恒温摇床振荡培养;3.按照以下方法取样进行测定注意:葡萄糖浓度较高稀释后,(具体稀释倍数以吸光度测定值在02~0.8之间为准)测定的吸光度乘以稀释倍数根据标准曲线进行换算为浓度。

同样当菌体浓度吸光度大于1时,要适当稀释(具体稀释倍数以吸光度测定值在02~0.8之间为准)测定的吸光度乘以稀释倍数。

三.数据分析以/~1/x r x S 作图,符合monod 方程,通过斜率和截距可求取动力参数K s 与r max . 五、实验分析 六、总结实验3 发酵罐的构造和操作原理[目的要求]了解生物发酵罐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方法[实验原理]发酵罐是最常见和常用的生物反应器,已经实现生物发酵各种工艺参数的在位测定和自动控制。

[内容]发酵罐基本结构与操作方法。

发酵罐的基本结构:生物发酵罐系统=罐体系统+控制机箱+空气压缩机+蒸汽发生器操作流程:开机→空罐灭菌→加入培养液→实罐灭菌→冷却→接种→工艺参数设定→运行:发酵+通气→终点:放料→清洗→关机。

1. 罐体系统罐身:由硼硅玻璃和不锈钢(316L)加工而成。

密封件:机械密封、硅橡胶“O”型圈。

罐盖:排气冷凝器口、pH电极口、取样放料孔、取样回气孔、液位电极口、接种口、温度电极口、DO电极口、接地线插口、进气孔、单孔补料孔、三口补料孔、泡沫电极口。

2. 管阀系统管阀系统由EW—冷却水电磁阀、W1一溢流水阀、W2一排水排汽阀、S一进蒸汽调节阀、G—气路调节阀、不锈钢管路、优质胶管、接头等组成。

3.pH电极的校止进入pH电极校止后,显示界面如下图所示。

校正时,温度补偿是自动的,校正温度应选择于发酵液工作温度附近。

操作人员须将随机提供的温度电极和pH电极一同插入中性标准溶液,如pH=6.86,通过面板调整零位ZERO,(用箭头键移动光标到ZERO行的+/-上,按ENTER键即可)使屏幕上pH指示值接近6.86,再将pH计和温度电极一起插入标准的酸性或碱性溶液,如pH=4.0。

调整斜率SLOPE(用箭头键移动光标到SLOPE行的+/-上,按ENTER键即可)使pH指示接近4,再重复上述过程1--2次,使pH指示达到标准溶液的pH值即可。

斜率SLOPE的变化范围:0.39-1.89,零位ZERO的变化范围122-143,校正完毕用ESC键退出。

实罐灭菌后及发酵过程中应对pH电极进行在线校正。

从罐内取出样品后,即用标准pH计检测样品的pH值,再进入CALIB程序,调整零位ZERO,使液晶显示器显示的pH值与标准pH计显示值相同。

显然,你应保证这标准pH计是正确的。

4. DO2电极的校正进入DO2电极校正后,显示界面如下图所示。

校正时,温度补偿是自动的,校正温度应选择在发酵:工作温度附近。

操作员将溶氧电极放入些遮酸钠趣盘遥遮,调整零位ZERO,使DO2指示接近于0%,最好为1%--2%,再将溶氧电极取出,以空气作为100%溶氧量来标定,调楚斜率SLOPE使DO2达到100%,再重复上述过程1—2次即可。

SLOPE的调整范围:0.5—2.0,ZERO的调整范围:1—25。

校正完毕用ESC键退出。

实罐灭菌后,在接种发酵刚开始,应对DO2电极进行在线校正,进入CALIB程序,调整斜率SLOPE,使液晶显示器显示的DO2值达到100%。

5. 实罐灭菌第一步装上已校正好的pH、DO电极第二步按工艺要求在罐内放入发酵培养液。

第三步夹套加热,开启搅拌,待温度上升至90℃左右,停止夹套加热,关闭搅拌;第四步空气过滤器、取样口通入蒸汽加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