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竞赛实验报告示范

合集下载

物理实验报告范本

物理实验报告范本

物理实验报告范本1. 引言1.1 概述:本实验报告旨在详细介绍一项物理实验的设计、方法和结果分析。

该实验涉及某一特定领域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在已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通过本实验,我们将得到有关所研究领域的新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用以验证之前的研究成果和提出新的观点。

1.2 文章结构:本报告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都针对整个实验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内容进行了分类和归纳。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引言、实验背景、实验设计和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结论与展望。

1.3 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开展一系列严密而科学的步骤来回答所制定的问题陈述,并收集相应数据以支持或推翻相应假设。

通过该实验,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所研究领域的背景知识,掌握相关理论模型,以及利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正确测量并准确地处理数据。

同时,我们对于验证先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规律性也抱有一定期望。

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从实验结果中总结出有关所研究领域的深刻见解,并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新的展望。

2. 实验背景2.1 研究领域介绍在物理学中,实验背景是介绍该实验所属的研究领域的重要部分。

本实验属于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例如电磁学、光学、力学等),对该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相关理论知识梳理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

这包括了与本实验相关的基本物理定律和原理,以及已有的有关这些定律和原理的解释和应用。

例如,在进行光学实验时,需要了解折射定律、干涉原理等基本概念。

2.3 已有研究进展在该领域已经有许多先前的研究和实验成果。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对于该领域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尚未解决或存在争议的问题。

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定位本次实验在该领域中的位置,并为接下来展开更深入探索提供基础。

请根据以上要求撰写文章内容,不要包含任何网址参考。

3. 实验设计和方法3.1 实验目标和问题陈述在本实验中,我们的目标是研究某一物理现象,并通过实验来验证相关理论。

中学物理奥赛实验

中学物理奥赛实验

奥赛实验注意事项考试的时候要求写出实验原理,步骤(简约,基本不算分),数据(必须是测量出来的),数据处理(这部分分值很重)。

考试的时候一般会给你一张专门的实验报告纸,你只要填空就是了。

样例实验器材实验原理(最好图文结合)怎么推导的,这里有分数实验步骤基本是纪录数据,设计表格数据处理计算出要求的数据和误差(分数最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涉及到的34个实验及相关器材1、实验误差不需要器材,但需要了解相关误差理论。

2、在气垫导轨上研究瞬时速度气轨、滑块、光电计时器(包括光电门)不同宽度的U型挡光片,不同厚度的垫块,游标卡尺。

3、测定金属的杨氏模量测定杨氏模量专用装置一套(包括光杠杆、砝码、镜尺组)带有道口的米尺、钢板尺、螺旋测径器等。

(二)用CCD成像系统测定杨氏模量器材测定杨氏模量专用支架、显微镜及支架、CCD成像系统(CCD摄像机及支架、监视器)米尺(带道口)螺旋测径器。

4、研究单摆的运动特性单摆装置,带卡口的米尺,电子停表,光电计时器(现在实验室就有)5、气垫导轨上研究碰撞过程中动量和能量变化气轨,光电计时器,带有黏合器和碰簧的滑块,骑码,U形挡光片,游标卡尺,电子天平。

6、测定空气中的声速声速测定仪(包含压电陶瓷换能器)功率函数发生器,示波器等。

7、弦线上的驻波实验弦音计装置一套(包括驱动线圈和探测线圈各一个、1kg砝码和6根不同线密度的吉他弦),信号(功率函数)发生器一台,双踪示波器一台,螺旋测径器,米尺(长度大于80cm)电子天平(或物理天平)三通接头,水准泡等。

8、测定冰的融化热量热器,电子天平,数字温度计,冰,冷、热水,烧杯,停表,干燥的布9、测定固体的线膨胀系数管式恒温电炉(或者管式蒸汽加热恒温炉),温度自动控制器,数字温度计,千分表,米尺,待测样品。

10、测定液体的热容测定液体比热容的专用实验装置,数字温度计两台,电子天平,停表,热水和冷水,待测饱和热食盐水,饱和冷食盐水,自来水。

11、学习使用数字万用电表数字万用电表,直流稳压电源,干电池,电阻,电阻箱,变阻器等。

物理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物理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实验报告(供参考)实验报告(供参考)实验题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日期目班级组别姓名类型【实验目的】探究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原理】【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试管、水、温度计、秒表、海波、蜡等。

【实验步骤】(1)参照图组装好实验器材。

(2)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3)待温度升至40℃左右,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待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4)把海波换成蜡的碎块再做一次上述实验.【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实验结论】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才开始熔化。

熔化过程中,虽然经过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始终保持不变直到熔化完毕,温度才继续上升;石蜡的熔化过程则不同,随着不断加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在此过程中,石蜡由硬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实验报告(供参考)实验题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日期目班级组别姓名类型【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知道液体的沸点及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2.经历用图像法探究物理量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实验原理】【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50ml),温度计,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实验步骤】1.按图组装器材。

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当水沸腾时,每0。

5min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实验结论】沸腾过程中,酒精灯仍在继续加热,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实验报告(供参考)实验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日期目班级组别姓名类型【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实验步骤】1、将玻璃板垂直置于光具座的中央,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物理实验竞赛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竞赛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研究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验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2. 测量重力加速度g的值。

3. 掌握自由落体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只有重力,因此可以得到mg=ma,即a=g。

由此可知,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

实验仪器:1. 自由落体仪一套2. 秒表一个3. 刻度尺一把4. 重锤一个实验步骤:1. 将自由落体仪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调整仪器使其稳定。

2. 将重锤挂在自由落体仪的挂钩上,调整重锤位置,使其与仪器底部相平。

3. 打开秒表,同时释放重锤,记录重锤落地的时间t。

4. 重复步骤3,至少进行5次实验,记录每次实验的时间t1、t2、t3、t4、t5。

5. 使用刻度尺测量重锤下落的高度h。

6.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重力加速度g。

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 时间t(s) | 下落高度h(m)-----------------------------------1 | 1.00 | 0.502 | 1.20 | 0.703 | 1.40 | 0.904 | 1.60 | 1.105 | 1.80 | 1.30数据处理:1. 计算平均时间t_avg:t_avg = (t1 + t2 + t3 + t4 + t5) / 5 = (1.00 + 1.20 + 1.40 + 1.60 + 1.80) / 5 = 1.40s2. 计算平均下落高度h_avg:h_avg = (h1 + h2 + h3 + h4 + h5) / 5 = (0.50 + 0.70 + 0.90 + 1.10 + 1.30) / 5 = 1.00m3. 计算重力加速度g:g = 2h_avg / t_avg^2 = 2 1.00 / (1.40)^2 = 0.89m/s^2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重力加速度g的值为0.89m/s^2。

物理竞赛实验报告

物理竞赛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示范(注:仅供参考)题目1: 金属扬氏弹性模量の测量一.实验仪器: 扬氏模量测量仪、光杠杆镜尺系统、千分尺、直尺、待测金属丝、砝码等。

二. 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设金属丝长度为L ,截面积为S , 其上端固定,下端悬挂砝码,于是,金属丝受外力 F の作用而发生形变,伸长了ΔL ,比值F/S 是金属 丝单位截面积上の作用力;比值ΔL /L 是金属丝の 相对伸长。

根据虎克定律,金属丝在弹性限度内有:LLES F ∆= (1) 比例系数E 就是该金属丝の杨氏弹性模量。

设金属丝の直径为d ,则S =πd 2/4,将此式代入 (1)式可得Ld FLE ∆=24π (2) 由(2)式可知,只要通过实验测出式中各量即可测定出金属丝の扬氏模量E ,实验测定E の核心问题是如何测准ΔL ,因为ΔL 是一个微小の长度变化量。

为测准ΔL 我们使用の光杆镜尺系统如图2所示,是由光杠杆和包括一个竖直标尺并带有望远镜组成の镜尺组来完成の。

假定开始时平面镜の法线在水平位置,通过望远镜观察由平面镜反射标尺の像,假设标尺(竖尺)在望远镜分划板(或叉丝)上の读数为n 0。

当金属丝在拉力F の作用下伸长ΔL 时,光杠杆の后脚f 1、也随金属丝下降ΔL ,并带动平面镜M 转过θ 角到M '。

同时平面镜の法线on 0也转过同一角度θ 至on 。

根据光の反射定律可知,从n 0发出の光经平面镜M '反射至n 1,且∠ n 0on =∠ n 1on =θ ,此时入射光和反射光线之间の夹角应为2θ。

设D 是光杠杆平面镜到标尺の垂直距离,K 是光杠杆后脚f 1到前脚f 2、f 3连线の垂直距离。

n 0、n 1分别为金属丝伸长前后反射光线在标尺上の刻度读数,则Δn 就是标尺上の刻度差。

由图2可知(3)图2 ΔLK 光杠杆 θDn tg K L tg /2/∆=∆=θθ图 1L∆LFf 1 θθ n 0 望远镜 M OM ' D n 1Δn竖尺 n f 2,f 3(4)因为ΔL 是一个微小变化量,所以θ 角也是一个很小の量。

物理竞赛复赛实验报告

物理竞赛复赛实验报告

物理竞赛复赛实验报告物理竞赛复赛实验报告导言:物理竞赛复赛实验是竞赛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来考察选手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物理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我们小组在物理竞赛复赛实验中进行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弹簧的弹性系数与弹簧线圈的半径和匝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和施加的力,得出弹簧的弹性系数,并分析弹簧的形变规律。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所用的装置包括弹簧、质量盘、质量块、测力计、尺子和计时器。

实验步骤:1. 将弹簧固定在支架上,并将质量盘挂在弹簧下方。

2. 在质量盘上逐渐加质量块,记录下每次加质量块前后的弹簧伸长量和施加的力。

3. 重复上述步骤,改变弹簧线圈的半径和匝数,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我们记录了不同质量下弹簧的伸长量和施加的力,得到了如下的实验数据:质量(kg)弹簧伸长量(m)施加的力(N)0.1 0.02 0.20.2 0.04 0.40.3 0.06 0.60.4 0.08 0.80.5 0.10 1.0实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质量和弹簧伸长量、质量和施加力之间的关系图。

通过观察图形,我们可以发现以下规律:1. 弹簧伸长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呈线性关系,即弹簧伸长量随质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2. 施加的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也呈线性关系,即施加的力随质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根据胡克定律,弹性力与弹簧伸长量成正比,即F = kx,其中F为弹簧的弹性力,k为弹簧的弹性系数,x为弹簧的伸长量。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弹簧的弹性系数为2 N/m。

此外,我们还改变了弹簧线圈的半径和匝数,发现弹簧的弹性系数与弹簧线圈的半径和匝数无关,即弹簧的弹性系数与弹簧线圈的几何形状无关。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弹簧的弹性系数与弹簧线圈的半径和匝数无关,只与弹簧的材料和长度有关。

2. 弹簧伸长量与质量之间呈线性关系,施加的力与质量之间也呈线性关系。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报告模板:薄透镜焦距的测定物理实验报告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报告模板:薄透镜焦距的测定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薄透镜焦距的测定2.成像法在近轴光线的条件下,薄透镜成像的高斯公式为1 s′−1s=1f′当将薄透镜置于空气中时,则焦距为:f′=−f=ss′s−s′式中f′为像方焦距,f为物方焦距,s′为像距,s为物距。

式中的各线距均从透镜中心(光心)量起,与光线行进方向一致为正,反之为负,如图所示。

若在实验中分别测出物距s和像距s′,即可用式求出该透镜的焦距f′。

但应注意:测得量须添加符号,求得量则根据求得结果中的符号判断其物理意义。

3.共轭法共轭法又称为位移法、二次成像法或贝塞尔法。

如图所示,使物与屏间的距离D>4f并保持不变,沿光轴方向移动透镜,则必能在像屏上观察到二次成像。

设物距为s1时,得放大的倒立实像;物距为s2时,得缩小的倒立实像,透镜两次成像之间的位移为d,根据透镜成像公式,可推得:f′=D 2−d2 4D物像公式法、自准法都因透镜的中心位置不易确定而在测量中引进误差。

而共轭法只要在光具座上确定物屏、像屏以及透镜二次成像时其滑块移动的距离,就可较准确地求出焦距f′。

这种方法无需考虑透镜本身的厚度,测量误差可达到1%。

操作要领:粗测凹透镜焦距,方法自拟。

取D大于4f′。

调节箭矢中点与透镜共轴,并且应使透镜光轴尽量与光具座导轨平行。

往复移动透镜并仔细观察,成像清晰时读数。

重复多次取平均值。

(二)凹透镜焦距的测定成像法(辅助透镜法)如图所示,先使物AB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L1后形成一大小适中的实像A′B′,然后在L1和A′B′之间放入待测凹透镜L2,就能使虚物A′B′产生一实像A′′B′′。

分别测出L2到A′B′和A′′B′′之间距离s2、s2′,根据式f′=−f=ss′即可求出L2的像方焦距f2′。

s−s′。

高考物理竞赛实验报告

高考物理竞赛实验报告

高考物理竞赛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测量物理现象,探究一些与力学相关的规律和原理。

实验原理:该实验涉及的基本物理原理有:牛顿第二定律、等加速度运动、动量守恒定律等。

根据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些与力学有关的公式,并通过实验验证这些公式的正确性。

实验材料和仪器:1. 弹簧测力计2. 平衡器3. 动力学实验装置(包括滑块、斜面、光电门等)4. 计时器5. 直尺6. 手动转盘实验步骤:1. 实验一: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

a. 将弹簧测力计挂在平衡器上;b. 将待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记录下示数;c. 重复上述步骤,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

2. 实验二:测量斜面上物体的等加速度运动。

a. 设置斜面,固定滑块和光电门;b. 将滑块从斜面顶端释放,并开始计时;c. 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并根据实验室提供的数据分析软件,得到滑块的位移-时间曲线。

3. 实验三: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a. 设置动力学实验装置,包括一个弹簧装置和一个静止的小车;b. 将滑块固定在弹簧上,并将弹簧装置的末端与静止的小车接触;c. 释放滑块,记录下滑块碰撞小车前后的速度,并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滑块和小车的动量。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 实验一: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物体的重力。

2. 实验二:通过滑块的位移-时间曲线,可以计算出滑块的加速度,并验证等加速度运动的物理规律。

3. 实验三:比较滑块和小车碰撞前后的动量值,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结论:1. 实验一:物体的重力可以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并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 实验二:滑块在斜面上做等加速度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以按二次曲线描绘。

3. 实验三:在碰撞过程中,滑块和小车的动量之和保持不变,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定律,同时掌握了一些实验技巧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验证了力学方面的一些重要规律,并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思维。

有关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有关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有关物理实验报告范文有关物理试验报告范文(精选6篇)有关物理试验报告范文篇1试验目的:观看水沸腾时的现象试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试验装置图:试验步骤:1.按装置图安装试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看.(观看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描述试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头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试验记录表:时间(分) 0 0.5 1 1.5 2 2.5 3温度(℃)4、观看撤火后水是否还连续保持沸腾?5、试验结果分析:①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依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②请同学叙述试验现象。

沸腾前水中有升到水面上来,水声;连续加热时,水中发生猛烈的现象,大量上升并且变(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裂开,放出水蒸气,散到空气中,水声变(填"大'或"小')。

沸腾的概念:③试验中是否一加热,水就沸腾?④水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⑤停止加热,水是否还连续沸腾?说明什么?20xx年X月XX日有关物理试验报告范文篇2试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试验原理:给存在肯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

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

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上升,空气就越易被电离, 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

结果弧光区渐渐上移,如同爬梯子一般的壮丽。

当升至肯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模板

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模板

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模板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进行一系列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要点和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

实验器材- 牛顿定律实验器材组- 木块- 动量计- 时钟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是通过施加外力和测量物体的运动状态,来验证牛顿定律的实验依据。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分别表达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力和力的相互作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观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以及物体的运动情况,以验证这些定律。

实验步骤实验一:验证牛顿第一定律1. 将实验器材组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

2. 将一个木块放在实验器材组上,并松开手指。

3. 观察木块的运动状态,并记录下运动时间和距离。

实验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 将实验器材组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

2. 用动量计施加一个外力到木块上。

3. 观察木块的运动状态,并记录下运动时间和距离。

实验三:验证牛顿第三定律1. 将实验器材组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

2. 在实验器材组的一侧放置一个木块。

3. 在木块上施加一个外力,并观察实验器材组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一:验证牛顿第一定律根据实验记录,木块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其静止状态,并未发生运动。

这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即物体静止时仍然保持其静止状态,物体运动时仍然保持直线运动状态。

实验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根据实验记录,木块在施加外力后,加速度和施加力成正比。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 = ma,可以验证出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相符。

当施加力增加时,木块的加速度也随之增加。

实验三:验证牛顿第三定律根据实验观察,当在木块上施加一个外力时,实验器材组也会产生与之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这一现象验证了牛顿第三定律,即力的相互作用原则。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的实验依据,并观察到了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相符,说明牛顿定律的观点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验证。

高中物理竞赛教案: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书写格式

高中物理竞赛教案: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书写格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书写格式(以实验一:长度的测量为例)[实验名称] 实验一长度的测量[实验目的]1、掌握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原理、读数和使用方法。

2、了解误差及有效数字的概念,学习在实验中正确读取、记录和处理数据。

3、学习测量不确定度的估算方法并熟悉实验报告的规范。

[实验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待测钢球、待测圆柱[实验原理]1、游标卡尺的工作原理、读数和使用方法使用方法:●测量前将量抓A、B贴紧,检查游标卡尺有无零点误差,如有,则记下此值,用以修正测量所获得的读数。

●测量时,将待测物体放在量抓A、B的中部位置,然后向前推动游标夹紧物体(松紧要适当),旋紧固定螺钉,即可读数。

工作原理:●50个游标分度的总长刚好与主尺上49个最小分度的总长相等,即等于49mm。

●游标50格与主尺50格相差1格,即1mm。

●游标1格与主尺1格相差δ=1/50=0.02mm●游标卡尺的分度值δ=0.02mm。

读数规则:●以游标零刻线位置为准,在主尺上读取整毫米数L0。

●看游标上哪条刻线与主尺上的某一刻线(如第n条刻线)对齐,由游标上读出毫米以下的小数nδ。

●总的读数为主尺毫米整数加上游标毫米小数。

即+nδL= L注意事项:●根据被测对象情况,决定使用外测量爪、内测量爪、深度尺。

●游标卡尺在读数时不需向后估读一位。

●应记录游标卡尺零点位置,以便对测量值进行修正。

2、螺旋测微器的工作原理、读数和使用方法工作原理:⏹微分筒转动一周(50格),测微螺杆将移动0.5mm。

⏹微分筒转动一格,测微螺杆将移动δ=0.5/50=0.01mm⏹螺旋测微器的分度值δ=0.01mm。

使用方法:⏹先将测微螺杆退开,将待测物放在测砖与螺杆之间,一端与测砖相贴。

顺时针缓慢旋转旋转手柄,使螺杆靠向待测物到“咔、咔”打滑为止。

用锁紧螺钉锁住测微螺杆,即可开始读数。

读数规则:⏹以微分筒边缘为准在固定筒上读出整数格0.5毫米以上。

⏹再看固定筒上的横线所对微分筒上的分格数,读出0.5毫米以下的数。

物理竞赛实验报告

物理竞赛实验报告

物理竞赛实验报告篇一:物理竞赛实验报告示范实验报告示范(注:仅供参考)题目1:金属扬氏弹性模量的测量一.实验仪器:扬氏模量测量仪、光杠杆镜尺系统、千分尺、直尺、待测金属丝、砝码等。

二.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设金属丝长度为L,截面积为S,其上端固定,下端悬挂砝码,于是,金属丝受外力F的作用而发生形变,伸长了ΔL,比值F/S是金属丝单位截面积上的作用力;比值ΔL /L是金属丝的相对伸长。

根据虎克定律,金属丝在弹性限度内有:F?L?E (1)SL比例系数E就是该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设金属丝的直径为d,则S=?d2/4,将此式代入(1)式可得L4FLE? 2?32 ?dK????式中由于L、D、K均是单次测量,须将其极限不确定度eL、eD、eK各除以3,分别化为标准不确定度σL、σD 、σK后再带入,根据不确定度传递公式:222?E???????2??????????L???D???d???K? ???n? E?L??D??d??K???n?22由上式可求得:?E?????2??????????????????????825?9 933???????????22222?2?22?2?2 ??10?3σE = ×1011 (N/m2)所以:E =×1011 (N/m2). 五.实验结果:所测金属丝扬氏弹性模量E为:×1011 (N/m2)。

若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由式(6)E?8gLD8gLD8mgLDk?可得:,其中?n?m?km222?dKE?dK?n?dKE将表1中数据,作Δn ~ k 拟合直线可得:截距a =±;斜率k = (±)×10-3;线性相关系数r = [注意: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即质量用kg,长度用m] 由斜率k = ×10-3代入k?8gLD中可得?d2KEE?8gLD8??????10 2?32?3?????10???????2??????????L???D???d???K? ??k? 根据不确定度传递公式:E?L??D??d??K??k?由上式可求得:?E22222?E?????2??????????????????????825?9933????????? ??22222?2?22?2?2 ??10?3σE = ×1011 (N/m2)所以:E = ×1011 (N/m2). 实验结果:所测金属丝扬氏弹性模量E为:×1011 (N/m2)。

第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篇

第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篇

第2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篇直流电源特性的研究一、题目:一直流待测电源E;开路电压小于2V..X1利用所给仪器;自组电压表、并测量待测电源E的开路电压;X2利用所给仪器;测量待测电源E的短电流..X二、仪器:直流待测电源E;六位电阻箱二台;标称值350欧姆的滑线变阻器一台;标称值3V X直流电源电压源E一台;准确度等级0.5级指针式100微安直流电流表A一台;准确度等1级0.5级指针式多量程直流电流表A一台;准确度等级1.5级指针式检流计G一台;开2关、导线若干..三、说明:1.待测电源E具有非线性内阻;不适用U-I曲线外推法测量;X2.测量中需要的电压表用100微安指针式直流电流表A和电阻箱自组;13.标称值3V直流电压源E由两节1号干电池、15欧姆保护电阻串联构成;4.所画测量电路中的待测电源E、3V直流电压源E、电流表1A、电流表2A需用“+”X和“—”标明其正负极性;5.检流计G两接线端子上并联两个保护二极管;作为平衡指示器使用时;可以不适用串联保护电阻..如果测试中需要用检流计G判断电流是否为0时;应说明检流计G指示为0的判断方法或者判断过程..四、要求:17分利用所给器材、测量100微安电流表内阻;并将100微安电流表改装成2.00V量程的电压表、要求画出测量内粗的电路图;简述测量原理;给出测量结果;2.15分画出测量待测电源X E 的开路电源的电路图;简述测量待测电源X E 开路电压的原理和步骤..2.26分连接电路、测量并记录必要的数据;标明待测电源X E 开路电压的测量值..3.15分画出测量待测电源X E 短路的电路图;并简述测量待测电源X E 短路电流的原理和步骤..3.27分连接电路、测量并记录必要的数据;写出待测电源X E 短路电流的测量值..光电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概述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光照射下发射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指出;一束光就是一束以光速运动的粒子流;这些粒子就称为光子;频率为v 的光的每一个光子所具有的能量为hv ;它不能在分割;而只能整个地被吸收或产生出来..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当金属中的电子从入射光中的能量后;就获得能量hv ;如果hv 大于该金属的电子逸出功A ;这个电子就可以从金属中逸出;叫做光电子;且有:该式成为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逸出功A 是指一个电子脱离金属表面时所需做的最小功;212m m υ是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时所具有的最大初动能..h 是普克朗常数..由方程可知;能够使某种金属产生光电子的入射光;其最低频率0v 应由该金属的逸出功决定;0v 称为截止频率..而照射光的光强是由单位时间到达单位垂直面积的光子数决定的;光强越大;逸出的光电子数越多..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制成的光电管将能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光电管的示意图为:;其中K 为阴极;光照后可发射光电子;A 为阳极;加正电压时手机光电子..负电压时阻止光电流..光电管的主要特性有:1. 伏安特性:当照射光的频率和光强一定时;光电流随两极间电压变化的特性称为伏安特性..用不同强度的光照射光电管时;克的不同的伏安特性曲线..极间电压为零时;光电流并不为零..当光电管加反向电压一定值a U 时;光电流才为零;||a U 称为截止电压..2.光电特性:当照射光的频率和两极间电压一定时;饱和光电流H I 随找射光强度变化的特性称为光电特性..3.光电管的截止电压a U 与光照频率v 有关;测出不同频率光照射下光电管的截止电压a U ;画出||~a U v 的关系图;从而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由图线求出普克朗常数h 、阴极材料的截止频率0v 和逸出功A ..二、仪器用具1.装在暗盒中的光电管附有挡光盖一只;2.高压汞灯及其电源一套附有挡光盖;3.滤光片一组其透射光的中心波长λ分别为365nm 、405nm 、436nm 、546nm 、577nm ;4.光阑一组直径φ=2mm ;4mm ;8mm ;5.直流稳压电源1E 一个30V 稳压恒流电源;已调至稳压状态;显示“CV ”;6.电位器R 一个3.3k Ω;3W ;7.专用微电流计G一个及专用电缆线它是试验仪中的微电流测量部分;用于测量光电管所产生的光电流;电缆线实际是两条线;当用电缆线将实验仪背面的“微电流输入”与光电管暗盒背面的“K ”接通时;G就串联在电路中;电流量程为810-、910-、1010-、1110-、1210-、1310-A ..实验仪还有一个测量普克朗常数h 时要用到的2~2V -+电源2E 及电压调节旋钮;仪器面板见使用说明; 8.直流电压表V一个0.5级;0~15~30V ;9.光具座一个附有标尺; 10.单刀开关1k 一个;11.双刀双掷换向开关2k 一个12.导线若干三、实验题目及要求1.测定光电管的伏安特性14分1画出实验电路图;注明所用仪器符号; 2简述实验方案或主要步骤;3连接电路;选择436nm 的滤光片使照射光波长436nm 的单色光;用8nm φ=的光阑固定光强;光源与光电管间的距离s 调为40.0cm ;改变光电管极间的电压AK U 3V~-30V ;合理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计量程在9111010A ---范围内选;测量若干组电压AK U 与电流I 的值; 4在直角坐标纸上同一坐标系中作出~AK U I 图..注:测量时不准用实验仪内的2~30V -+电源;必须用所给的直流稳压电源等自组测量电路;实验仪中的电流测量部分作微分电流计使用.. 2.用“零电流”法则定普克朗常数h 及从图线上求出截止频率0v ;并计算阴极材料的逸出功A ..16分 “零电流”法是直接将各谱线光照射下测得的电流为电流为零时对应的电压Ak U 的绝对值作为截止电压a U ..1推导测量普克朗常数的实验公式;简述实验原理;2光电管用实验仪的2~2V -+电压输出端供电;用专用线连接电路;简述实验步骤; 3固定30.0s cm =;4mm φ=;电流计量程用1210-档;用不同的滤光片以改变照射光的频率;在电流0I =及其两边各测两组共五组数据;以确定各自对应的截止电压a U 值; 4作||~a U v 图5根据||~a U v 图得出普克朗常数h 的值要有计算过程;6根据||~a U v 图得出截止频率0v ;并计算光电阴极材料的逸出功A .. 注:这部分测量时要求用实验仪内的2~2V -+电源、电压表和电流计..四、注意事项1使用光电管和汞灯光源的挡光盖;不要使光电管暴露在强光下;不要用眼睛直视汞灯发出的光换光阑和滤光片时;先将汞灯的遮光盖盖上2防止滤光片及光阑污染或打碎3指针式电压表如接错位置或正负极;指针反转会损坏仪表 4调节到位后;读取数据宜迅速实验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本题共30分1.7分利用100微安电流表和电阻箱改装成2.00V 量程的电压表;利用所给元件设计该电压表的效验电路..要求画出测量内阻的电路图、测量原理和结果;自组电压表的示意图和元件的数值..内阻测量采用电流半偏转法;电路如图;1R 和2R 为电阻箱;先把1R 调30k 欧姆;闭合1S ;断开2S ;调节电阻箱1R 使得100微安电流表满偏;然后闭合2S ;调节2R 使得100微安电流表半偏转;此时2R 的阻值为电流表的内阻值RG .. 实测值电流表半偏时;22500R =欧姆..严格的说;当2S 闭合后;回路总电阻会降低;当2R RG =时;回路总电阻减小了0.5RG ;应该回路总电阻加上补偿;即在1R 上增加20.5R ..此方法称为:回路总电阻补偿的电流半偏法..回路总电阻补偿的电流半偏法实测值;22700R =欧姆.. 改装后电压表电路图为电流表内阻以实际为准: 1.620.06V ±;5分 1.620.08V ±;4分 1.620.1V ±;3分3.12分画出测量电源X E 短路电流的电路图;简述测量电源X E 短路电流的原理和步骤.. 评分:电路图评分:1电路图合理、正确;3分 使用误差大的方法如:a :利用滑线变阻器比例进行计算;b :利用3V E =标称值计算;1分 2两个电源极性均正确;2分 3短路电流测量结果 14.50.5A m ±;7分 14.50.6A m ±;6分 14.50.7A m ±;4分 14.50.8A m ±;2分少于三位有效数字;扣1分 电源结构:一、待测电源EX 为非线性内阻电源;结构如下: 二、标称3V 直流电压源E 结构如下: 评分标准:电表内阻测量可以采用其它方法: 1电路图及测量原理合理、正确;3分 使用误差大的方法如:a :用毫安表检测100毫安电流变化;b :用30K 测量微安表内阻;c :使用E=3V 标称值计算内阻;d :使用滑线变阻器比例阻值比例或阻值计算;各1分 2改装电压表图和参数正确;1分有其中之一错误;0分 3内阻测量结构; 2700100±欧姆;3分 2700200±欧姆;2分 2700300±欧姆;1分211分画出测量待测电源X E 开路电压的电路图;简述测量待测电源X E 的开路电压的原理和步骤..调节滑线变阻器W ;当开关1S 闭合、断开时;检流计G 指针不动时检流计指示为0;电压表的示值即为测电源EX 的开路电压值.. 1电路图合理、正确;3分 使用误差大的方法如:a :利用滑线变阻器比例进行计算;b :利用3V E =标称值计算;1分 2说明补偿原理;1分3标明两个电源极性;1分 4开路电压表测量结果 1.620.04V ±;6分实验试题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本题共30分1.测定光电管的伏安特性14分 1.1实验电路图3分 1.2实验步骤3分①将加挡光盖的汞灯及光电管安装在光具座上;使二者的输出、输入口正对;调40.0s cm =;用专用电缆线将光电管与实验仪的“微电流输入”连接;接通汞灯及实验仪预热;②按电路图接线..电压表选30V 档;在光电管入光孔上加8mm φ=光阑及436nm 滤光片;选量程最大档;微电流计调零后开试测;确定用1010A -或1110A -档测量;③用2K 使光电管加反向电压;改变电位器R ;测量AK U 为3~0V 对应的光电流I ;然后用2K 加正向电压;测0~30V 对应的光电流;④将光阑换为4nm φ=;2mm ;重复③;测量AK U 、I 值.. 1.3数据记录5分1.4~AK U I 图3分2.测定扑克常数、截止频率及逸出功16分光电效应方程为:212m hv m A υ=+ 1当光电管两极电压达到截止电压时;有:212m a m eU υ= 2截止频率的定义为:0A hv = 3实验原理:由式4可知;测出不同频率光照射光电管的截止电压a U 与照射光频率v 的关系直线;则由直线的斜率K 可以求出普克朗常数h eK =;直线与横轴的截距为截止频率0v ;由式3可以求出逸出功A .. 2.2实验步骤2分1用专用连接线将点光管电压输入端与实验仪电源输出端连接;使用2~2-+2~0-V 档; 2选定光阑=4mm φ;30.0s cm =..将光电管与实验仪内的微电流计G用专用电缆线连接..然后断开连接A 的导线;旋转“电流调零”妞;使电流指示为零..或将调零/测量开关切换为“调零”;旋转“电流调零”钮;使用电流指示为零.. 3分别将365nm λ=;405nm ;436nm ;546nm ;577nm 的滤光片装在光电管进光口上;从低到高调节电压;测量并记录光电流为零及两边的5组数据;确定使光电流为零的截止电压a U ..4电流计用1210-或1310A -档.. 2.3数据记录5分 4mm =||~a U v 2.5计算普克朗常数h 3分 斜率:1514141.7900.520 1.2704.2310V/Hz (8.005.00)10 3.0010K --===⨯-⨯⨯; 2.6读取光电管极阴材料的0v 及计算逸出功A 2分从||~a U v 图线的横轴截距得140 3.7610Hz v =⨯;190 2.5510 1.59V A hv J e -==⨯= 评分细则:1.1电路图中不用2k 换向;其他均正确;给2.5分;电压表位置错或没有;扣1分;检流计位置错或没有;扣1分;分压错;扣1分;无分压;0分..1.2步骤中涵盖两项内容;给2分;1项;给1分;满3项;2.5分..1.31根据每台仪器的实际电流值来判断数据的准确性;变化趋势正确;3V -;0V ;2V ..20V 和30V 的数据偏离在20%之内;5分;其余按照偏离程度;酌情给分;超出50%;0分;量程错;扣1分..2有效数字记录有错;扣1分; 1.4~AK U I 图中1图名、λ;S 、φ出现一项;0.5分;2坐标轴标度、物理量及单位各0.5分;3曲线光滑连续各0.5分;少1项;扣1分;自变量、因变量错;扣0.5分..2.1写出212m a m eU υ=;0A hv =;0()a h U v v v=-;h eK =;四个公式;1分;写出其中2或3个给0.5分.. 2.21G调零;1分2步骤全对;1分;涵盖两项以上内容;0.5分3a U 数值偏离实际值30%之内;有效数字正确;4分;大于30%;0分.. 根据每台仪器的a U 数据来判断数据的准确性;10%之内;5分;其余按照偏离程度;酌情给分;超出30%;0分.. 2.4||~a U v 图中1直线、光滑;1分; 2特征点;1分; 3坐标轴标度;1分..2.51K 竖直在15(2.96~5.50)10-⨯;有过程计算式;1分;2h 数值在34(6.000~7.252)10J s -⨯;1分;有效数字错;扣0.5分;无单位;扣0.5分; 2.610v 在14(3.40~4.10)10Hz ⨯;单位正确;1分;2A 在19(2.25~2.71)10J -⨯或(1.41~1.69)V e ;1分;A 必须有算式;且单位正确..。

物理竞赛实验报告

物理竞赛实验报告

物理竞赛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测量摩擦因数的影响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材质表面的摩擦因数对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实验器材:倾斜平面、测力计、不同材质的物块、直尺、计时器。

实验原理:物体的滑动摩擦力与物体间的摩擦因数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F_f=μ*F_n其中,F_f为物体的滑动摩擦力,μ为摩擦因数,F_n为物体的垂直受力。

实验步骤:1.将倾斜平面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确保其倾角恒定为θ;2.将测力计装置固定在倾斜平面上,并将其调整为与倾斜平面平行,保持测力计正好与倾斜平面相接;3.将待测试的不同材质物块沿着倾斜平面放置,保证其不发生旋转;4.逐一将不同的物块推送到倾斜平面的顶部,测量所需的垂直受力F_n,并记录测力计的读数;5.通过改变倾斜平面的倾角θ,重复步骤4,分别测试每个物块的滑动摩擦力;6.对于每一种物块,重复步骤3-5三次以取得平均值,并计算出每个物块的摩擦因数;7.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分析不同材质表面的摩擦因数对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影响;8.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实验数据:材质,θ(°),F_n(N),F_f(N),μ------,-----,-------,-------,--木头,15,5,3,0.6金属,15,5,2.5,0.5塑料,15,5,4,0.8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材质表面对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影响不同。

木头与金属的摩擦因数分别为0.6和0.5,说明金属表面的摩擦力较小。

而塑料的摩擦因数为0.8,说明塑料表面的摩擦力较大。

不同材质的摩擦力差异可能是由于其表面粗糙度、分子间力的不同导致的。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材质表面的摩擦因数对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摩擦力是一个常见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摩擦力的特性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力学和运动学的基本原理,并在技术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

物理实验报告示范:实验设置与结果分析

物理实验报告示范:实验设置与结果分析

物理实验报告示范:实验设置与结果分析实验一:实验背景与目的实验背景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物理实验一直是获取有效数据和验证理论模型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验,科学家们可以观察并测量物理现象,进一步揭示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因此,合理设置物理实验非常重要。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合理设置实验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要素和分析方法。

通过实践与思考,提高学生在实验设计和分析方面的能力。

实验二:实验设置(1)仪器设备本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电子天平、弹簧测力计、光电测速仪、滑轨、直角光管等。

(2)实验步骤①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准备所需实验材料。

②对实验进行规划,包括实验对象、实验数据采集方法以及实验操作步骤。

③根据实验要求配置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

④记录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并保存好实验数据。

⑤根据实验设置,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实验三:实验结果分析(1)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实验结果分析的前提。

首先,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包括对数据的单位、量纲进行统一,清除异常数据等。

然后,根据实验方法和原理,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得到相关参数。

最后,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均值、标准差等。

(2)结果评价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结果处理,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评价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合理性,可以比较实验结果与已有理论模型的符合程度,以及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实验四:实验误差分析在物理实验中,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和人为操作的不确定性,实验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

误差分析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评价的重要步骤。

(1)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因为实验测量仪器的精度、实验环境的不稳定等原因导致的个别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异。

(2)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装置的固有性能、实验条件的不恒定等原因引起的一类固有误差,它的影响总是具有某种规律的。

实验五:结果的合理性讨论对实验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讨论是实验报告中的重要一环。

超级课题物理实验报告

超级课题物理实验报告

课题:超级课题物理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并实施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物理实验,验证物理理论,探究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内容为“超级课题物理实验”,该实验涉及多个物理知识点,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等。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的原理基于牛顿第三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等。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通过以下步骤验证这些原理:1. 利用牛顿第三定律,研究物体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2. 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探究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动势的现象。

3. 利用光的折射定律,分析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

三、实验器材1. 弹簧测力计2. 导线3. 电磁感应装置4. 光具座5. 光学元件(如凸透镜、平面镜等)6. 电源7. 电流表8. 电压表9. 秒表10. 量角器四、实验步骤1. 牛顿第三定律实验(1)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支架上,调整至水平状态。

(2)将一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钩子上,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3)用另一物体轻轻推第一个物体,使其匀速运动,记录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F2。

(4)重复步骤(2)和(3),分别记录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F3和F4。

(5)分析F1、F2、F3、F4之间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1)将导线绕成线圈,固定在支架上。

(2)将电磁感应装置与电源连接,调整电源电压。

(3)将线圈置于电磁感应装置的磁场中,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4)改变线圈的位置和方向,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 光的折射实验(1)将光学元件(如凸透镜、平面镜等)放置在光具座上。

(2)调整光学元件的位置,使光线通过光学元件。

(3)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记录下光线入射角和折射角。

(4)改变光学元件的位置和方向,观察光线传播路径的变化,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牛顿第三定律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发现F1=F2=F3=F4,验证了牛顿第三定律。

物理竞赛实验报告示范

物理竞赛实验报告示范

实验报告示(注:仅供参考)题目1: 金属扬氏弹性模量的测量一.实验仪器: 扬氏模量测量仪、光杠杆镜尺系统、千分尺、直尺、待测金属丝、砝码等。

二. 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设金属丝长度为L ,截面积为S , 其上端固定,下端悬挂砝码,于是,金属丝受外力 F 的作用而发生形变,伸长了ΔL ,比值F/S 是金属 丝单位截面积上的作用力;比值ΔL /L 是金属丝的 相对伸长。

根据虎克定律,金属丝在弹性限度有:LLES F ∆= (1) 比例系数E 就是该金属丝的氏弹性模量。

设金属丝的直径为d ,则S =πd 2/4,将此式代入 (1)式可得Ld FLE ∆=24π (2) 由(2)式可知,只要通过实验测出式中各量即可测定出金属丝的扬氏模量E ,实验测定E 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测准ΔL ,因为ΔL 是一个微小的长度变化量。

为测准ΔL 我们使用的光杆镜尺系统如图2所示,是由光杠杆和包括一个竖直标尺并带有望远镜组成的镜尺组来完成的。

假定开始时平面镜的法线在水平位置,通过望远镜观察由平面镜反射标尺的像,假设标尺(竖尺)在望远镜分划板(或叉丝)上的读数为n 0。

当金属丝在拉力F 的作用下伸长ΔL 时,光杠杆的后脚f 1、也随金属丝下降ΔL ,并带动平面镜M 转过θ 角到M '。

同时平面镜的法线on 0也转过同一角度θ 至on 。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从n 0发出的光经平面镜M '反射至n 1,且∠ n 0on =∠ n 1on =θ ,此时入射光和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应为2θ。

设D 是光杠杆平面镜到标尺的垂直距离,K 是光杠杆后脚f 1到前脚f 2、f 3连线的垂直距离。

n 0、n 1分别为金属丝伸长前后反射光线在标尺上的刻度读数,则Δn 就是标尺上的刻度差。

由图2可知(3)图2ΔLK光杠杆θDn tg K L tg /2/∆=∆=θθ图 1L∆LFf 1θ θn 0望远镜MOM ' Dn 1 Δn竖尺nf 2,f 3(4)因为ΔL 是一个微小变化量,所以θ 角也是一个很小的量。

物理展示实验报告

物理展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2. 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研究力学和光学方面的基本原理,包括重力、摩擦力、牛顿第二定律、光的折射和反射等。

三、实验器材1. 弹簧测力计2. 滑动摩擦系数测量仪3. 速度传感器4. 光学实验装置(包括透镜、光源、屏幕等)5. 秒表6. 量角器7. 白纸8. 标尺四、实验步骤1. 测量重力(1)将弹簧测力计挂在支架上,调整至水平状态。

(2)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录下物体的质量m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3)根据重力公式G=mg,计算物体的重力G。

2. 测量滑动摩擦系数(1)将滑动摩擦系数测量仪放置在水平面上,调整至水平状态。

(2)将物体放在测量仪上,记录下物体的质量m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3)根据滑动摩擦系数公式μ=F/N,计算滑动摩擦系数μ。

3. 测量速度(1)将速度传感器固定在物体上,确保传感器与物体表面紧密接触。

(2)启动秒表,记录下物体通过某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

(3)根据速度公式v=s/t,计算物体的速度v。

4. 光的折射和反射(1)将光学实验装置放置在水平面上,调整至水平状态。

(2)调整光源和屏幕的位置,使光线垂直照射到透镜上。

(3)观察光线在透镜中的折射和反射现象,记录下相关数据。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重力实验数据:物体质量m:0.2kg弹簧测力计示数F:1.96N重力G:1.96N2. 滑动摩擦系数实验数据:物体质量m:0.2kg弹簧测力计示数F:0.4N滑动摩擦系数μ:0.23. 速度实验数据:物体质量m:0.2kg时间t:2s速度v:0.1m/s4. 光的折射和反射实验数据:入射角θ1:30°折射角θ2:20°反射角θ3:30°六、实验结果分析1. 重力实验结果表明,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教学资源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教学资源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初三年级班报告人同组人实验名称: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器材:电源、开关(也叫电键)、小电灯2个、电压表、导线若干。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压表,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实验电路原理图: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到位、有无损坏,有无多余。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老师。

2、按图甲连接好串联电路。

接开关时,开关要置于断开状态以保护电路不致损坏。

猜想L1、L2两端的电压与电源的总电压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3、按图甲1连接好电压表(让正线柱靠近电源正极、负线柱靠近电源负极,先试15V大量程,如不合适再改用3V小量程,先此说明以后不再重复)。

检查电路没有接错、没有没接牢固后,再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并记录U1=4、按图甲2连接好电压表,检查电路没有接错、没有没接牢固后,再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并记录U2=5、按图甲3接好电压表。

检查电路没有接错、没有没接牢固后,再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并记录U=总结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是6、按图乙连接好并联电路。

接开关时,开关要置于断开状态以保护电路不致损坏。

猜想L1、L2两端的电压与电源总电压可能有何关系?7、按图乙1连接好电压表(让正线柱靠近电源正极、负线柱靠近电源负极,先试15V大量程,如不合适再改用3V 小量程,先此说明以后不再重复)。

检查电路没有接错、没有没接牢固后,再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并记录U1=8、按图乙2连接好电压表。

检查电路没有接错、没有没接牢固后,再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并记录U2=9、按图乙3连接好电压表。

检查电路没有接错、没有没接牢固后,再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并记录U=总结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是:10、整理好实验器材,清理好卫生,如有垃圾务必放入垃圾筒。

11、完善好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201年月日,指导老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示范(注:仅供参考)题目1: 金属扬氏弹性模量の测量一.实验仪器: 扬氏模量测量仪、光杠杆镜尺系统、千分尺、直尺、待测金属丝、砝码等。

二. 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设金属丝长度为L ,截面积为S , 其上端固定,下端悬挂砝码,于是,金属丝受外力 F の作用而发生形变,伸长了ΔL ,比值F/S 是金属 丝单位截面积上の作用力;比值ΔL /L 是金属丝の 相对伸长。

根据虎克定律,金属丝在弹性限度内有:LLES F ∆= (1) 比例系数E 就是该金属丝の杨氏弹性模量。

设金属丝の直径为d ,则S =πd 2/4,将此式代入 (1)式可得Ld FLE ∆=24π (2) 由(2)式可知,只要通过实验测出式中各量即可测定出金属丝の扬氏模量E ,实验测定E の核心问题是如何测准ΔL ,因为ΔL 是一个微小の长度变化量。

为测准ΔL 我们使用の光杆镜尺系统如图2所示,是由光杠杆和包括一个竖直标尺并带有望远镜组成の镜尺组来完成の。

假定开始时平面镜の法线在水平位置,通过望远镜观察由平面镜反射标尺の像,假设标尺(竖尺)在望远镜分划板(或叉丝)上の读数为n 0。

当金属丝在拉力F の作用下伸长ΔL 时,光杠杆の后脚f 1、也随金属丝下降ΔL ,并带动平面镜M 转过θ 角到M '。

同时平面镜の法线on 0也转过同一角度θ 至on 。

根据光の反射定律可知,从n 0发出の光经平面镜M '反射至n 1,且∠ n 0on =∠ n 1on =θ ,此时入射光和反射光线之间の夹角应为2θ。

设D 是光杠杆平面镜到标尺の垂直距离,K 是光杠杆后脚f 1到前脚f 2、f 3连线の垂直距离。

n 0、n 1分别为金属丝伸长前后反射光线在标尺上の刻度读数,则Δn 就是标尺上の刻度差。

由图2可知(3)图2 ΔLK 光杠杆 θDn tg K L tg /2/∆=∆=θθ图 1L∆LFf 1 θθ n 0 望远镜 M OM ' D n 1Δn竖尺 n f 2,f 3(4)因为ΔL 是一个微小变化量,所以θ 角也是一个很小の量。

因此可以认为tg 2θ ≈2 tg θ 。

根据(3)式和(4)式可得即 (5)将(5)式和F =mg 代入(2)式,得nK d mgLDE ∆=28π (6) 式(6)就是光杠杆放大法测金属丝扬氏弹性模量所依据の原理公式。

三.实验过程及步骤1.调节杨氏模量测定仪底部の调节螺钉,使仪器处于铅直状态并检查夹头是否夹紧金属丝。

加上1-2Kg 砝码使金属丝拉直此砝码不作为外力。

2.将光杠杆の两前脚f 2、f 3,放在平台の槽内,后脚f 1放在圆柱夹头上,使其靠近中心而又不与金属丝接触,在距光杠杆平面镜前约1m 处放置尺读望远镜,并使尺读望远镜の物镜和光杠杆の镜面近似等高。

3.将光杠杆镜面调到垂直位置,从尺读望远镜の标尺和望远镜之间直接观察光杠杆镜面,并左右平移尺读望远镜或将光杠杆镜面作少量の倾斜调节,直到镜中出现标尺の反射像为止。

4.通过望远镜上の瞄准器调节望远镜倾角或左右摆角使其对准光杠杆镜面,然后调节望远镜目镜使观察到の分划板刻线(或叉丝)最清晰;其次调节物镜直到能从望远镜中看到标尺刻线の清晰象,并注意消除视差。

5.在砝码钩上逐次增加砝码(每次增加1kg )直加到5Kg 为止.记下每次对应の标尺读数n 0、n 1、n 2….、n 5,将所得数据填入表1。

6.在加到5Kg 后,再增加 1Kg 砝码、此时不必读数,取下1Kg 砝码再读数,然后逐次减去1Kg 砝码,记下每次对应の标尺读数为n 5ˊ、n 4ˊn 3ˊ、……、n 0ˊ,减到与开始拉直金属丝所用码相同为止,将数据仍然填入表1。

7.用米尺测量金属丝の长度L 和光杠杆镜面到标尺间の垂直距离D 。

用千分尺测出金属丝の直径d (要求在不同の位置测5次将测量值填入表2)。

将光杠杆放在纸上压出三个脚の痕迹,量出后脚痕迹点到两前脚痕迹点连线の垂直距离K 。

8.取同一负荷下标尺刻度の平均值53210,,,,,n n n n n ,然后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算出Δn 在m=3.0Kg 时の平均值n ∆,将L 、D 、d 、Δn 等代入(6)式求出金属丝の扬氏模量E 。

(或者用作图法,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求E )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表 1 金属丝随砝码伸长读数记录K L D n ∆=∆2n D K L ∆=∆2表 2 金属丝直径测量 单位:mm其它物理量测量值(单次): L= 825.0 ±0.5(mm ),D =993.0 ±0.5 (mm ),K = 72.5± 0.5(mm ) 由式(6)可得式中由于L 、D 、K 均是单次测量,须将其极限不确定度e L 、e D 、e K 各除以3,分别化为标准不确定度σL 、σD、σK 后再带入,根据不确定度传递公式:222222⎪⎭⎫ ⎝⎛∆+⎪⎭⎫ ⎝⎛+⎪⎭⎫ ⎝⎛+⎪⎭⎫ ⎝⎛+⎪⎭⎫ ⎝⎛=∆n K d D L E n K d D L Eσσσσσσ 由上式可求得:3232323242422222109.8)1025.7()1098.3()103.3()109.2()105.3(6.272.05.7235.04198.00007.0299335.082535.0------⨯=⨯+⨯+⨯⨯+⨯=⎪⎭⎫ ⎝⎛+⎪⎭⎫ ⎝⎛⋅+⎪⎭⎫ ⎝⎛⋅+⎪⎭⎫ ⎝⎛⋅+⎪⎭⎫ ⎝⎛⋅=E Eσ σE = 0.015×1011 (N/m 2) 所以:E = (1.74 ± 0.02) ×1011 (N/m 2). 五.实验结果:所测金属丝扬氏弹性模量E 为:(1.74 ± 0.02) ×1011 (N/m 2)。

若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 由式(6)n K d mgLDE ∆=28π可得:km m KEd gLD n ==∆28π, 其中KE d gLD k 28π= 将表1中数据,作Δn ~ k 拟合直线可得:截距a =0.01820±0.00014;斜率k = (9.24±0.05)×10-3;线性相关系数r = 0.999947.[注意: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即质量用kg ,长度用m ] 由斜率k = 9.2414×10-3代入KEd gLDk 28π=中可得)/(10740.10276.00725.0)104198.0(141.3993.0825.08.9388211232m N n K d mgLD E ⨯=⨯⨯⨯⨯⨯⨯⨯⨯=∆=-π)/(10732.1102414.90725.0)104198.0(141.3993.0825.08.9882113232m N Kk d gLD E ⨯=⨯⨯⨯⨯⨯⨯⨯⨯==--π 根据不确定度传递公式:222222⎪⎭⎫ ⎝⎛+⎪⎭⎫ ⎝⎛+⎪⎭⎫ ⎝⎛+⎪⎭⎫ ⎝⎛+⎪⎭⎫ ⎝⎛=k K d D L E k K d D L Eσσσσσσ 由上式可求得:3232323242422222100.8)1041.5()1098.3()103.3()109.2()105.3(24.905.05.7235.04198.00007.0299335.082535.0------⨯=⨯+⨯+⨯⨯+⨯=⎪⎭⎫⎝⎛+⎪⎭⎫ ⎝⎛⋅+⎪⎭⎫ ⎝⎛⋅+⎪⎭⎫ ⎝⎛⋅+⎪⎭⎫ ⎝⎛⋅=E Eσ σE = 0.014×1011 (N/m 2) 所以:E = (1.73 ± 0.02) ×1011 (N/m 2). 实验结果:所测金属丝扬氏弹性模量E 为:(1.73 ± 0.02) ×1011 (N/m 2)。

题目2 用直流平衡电桥测量电阻一.实验仪器: 数字电压表、直流稳压电源、开关、待测电阻、电阻箱、滑变电阻器,导线等。

二. 实验原理根据所给条件,将滑变电阻R ABC 、待测电阻R x 、电阻箱R S 、数字毫伏表及电源开关等联成如图1所示电路时,即组成一个电桥电路。

若适当调节电阻值,例如改变R S の大小,或C 点 の位置可以使C 、D 两点の电位相等,即U C = U D ,此时数字毫伏表所指示の电压ΔU = 0 ,这称为电桥 平衡。

即有(1)若R 1、R 2、R S 已知,R x 即可由上式求出。

但由于R 1、R 2の值无法准确读出仅由(1)式无法求出R x の大小,若将R 1与R 2或R S 与R x 交换位置并保持R 1与R 2值不变,再调节R S ,使电压ΔU = 0,记下此时のR 'S ,可得S x R R R R '=12(2) 将式(1)和(2)相乘得R 2x = R S R 'S 或 SS x R R R '= (3) 由上式可知,只要测量出R S 和 R 'S , R x の大小就可求出。

由于数字毫伏表の内阻很大,电桥の灵敏度也很高,R x の测量误差只与电阻箱R S の仪器误差有关。

S x R R R R 21=图 1三.实验内容及方法1.用数字万用表电阻档粗测未知电阻R x 值。

2.按图(1)连接实验电路,连好后并检查有无错误。

3.将R x 调节到R x 粗测值附近;将滑变电阻器C 放在中间位置即使R 1≈R 2。

4.打开电源E の工作开关并注意电路开关应仍然在断开位置,将电源输出电压调节到一个比较小の值如1.5V 左右;并开启数字毫伏表。

5.用跃接法试合电路工作开关K ,若电路没有异常现象则将开关合上。

6.调节电阻箱R S 使数字毫伏表读数为零0;将电源电压增加到3V 后再次调节R S 使数字毫伏表读数仍然为零0并将R S 读数记入数据表格中。

7.交换R x 、R S 位置后按步骤2~6重新测量电桥平衡时のR S ´值。

8.根据实验数据和电阻箱相关参数求出待测R x 值。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 表 1电源电压E=3V; R x 粗估值 1300 (Ω) 电阻箱精度等级:0.1%五.实验结果:R x = 1302 ± 2 (Ω)或由不确定度传递公式422221007.7130223.1130223.122-''⨯=⎪⎭⎫ ⎝⎛⨯+⎪⎭⎫ ⎝⎛⨯=⎪⎪⎭⎫ ⎝⎛∆+⎪⎪⎭⎫ ⎝⎛∆=∆S S S S x xR R R R R R ∆ R x =0.92 (Ω)∴ R x = 1302.10 ± 0.92 (Ω)或R x = 1302 ±1 (Ω)题目3:调节分光计并用掠入射法测定折射率一.实验仪器:分光计、等边三棱镜、毛玻璃、低压钠灯等。

二. 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当光从AB 面以入射角i 1从空气射入棱镜后其折射角为r 1,又以r 2角从棱镜图 1 掠入射法测折射率光路示意图AC 面射出进入空气中其折射角为i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