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1. 物理的概念和研究对象•物理的定义和分类•物理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区别•物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 物理量和物理单位•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国际单位制和常用单位•物理量的测量和误差3. 运动学•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匀速直线运动和非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和抛体运动•力的概念和牛顿运动三定律的基本内容4. 力和压强•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合成•等效力和平衡条件•弹簧弹性和胡克定律•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5. 浮力和阻力•浮力的产生原因和性质•浮力的计算和应用•阻力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阻力的计算和应用6. 能量与功•能量的概念和分类•功的概念和功率的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转化•滑动摩擦和静电摩擦的能量转化7. 电学基础•电荷和元电荷的概念•电流的概念和电流强度的计算•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计算8.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流的串联和并联•虚拟电源的概念和应用9. 电磁感应•磁场的产生和磁力线的性质•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10.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概念和传播特征•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光的全反射和光纤的应用11. 光的颜色与光的衍射•光的颜色和光的组成•光的衍射现象和衍射的条件•衍射的定量分析和衍射的应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12. 声音与听觉•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征和传播速度的计算•声音的强度和声音的响度•听觉的原理和声音的应用以上提纲概括了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和重点内容,希望对同学们复习和巩固物理知识提供帮助。
请大家根据这个提纲,结合课堂讲解和教材内容,深入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做好相应的笔记和练习题,以便为期末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加油!。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纲要一、物态变化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测温液体(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①离开人体读数②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无—30 —50℃1℃同上5、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6、熔点和凝固点(1)固体一般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7、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8、蒸发现象(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种类,空气湿度等9、沸腾现象(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10、升华和凝华现象(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1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二、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与密度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乘以进率,大单位换小单位除以进率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被测物体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如下:
1. 物理的基本概念
1.1. 物理学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1.2. 物理量和单位
1.3. 物理量的测量
2. 运动的描述
2.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
2.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计算
2.3. 加速度和速度-时间图象的关系
2.4. 等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3. 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
3.1. 力的定义和计量
3.2. 质量、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3.3.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3.4. 牛顿第二定律和加速度的计算
3.5. 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4. 能量和功的概念
4.1. 功的定义和计算
4.2. 功与能量的关系
4.3. 动能的概念和计算
4.4. 机械能的守恒和转化
5. 压力和浮力
5.1. 压力的概念、计算和影响因素
5.2. 浮力的概念、计算和影响因素
5.3. 压力与浮力的应用:气压、液压和浮力原理
6. 静电和电流
6.1. 电荷的产生和性质
6.2. 带电物体的相互作用
6.3. 静电场和电场力线
6.4. 电流的定义、计算和测量
7. 电阻和电路
7.1. 电阻的概念、计算和影响因素
7.2. 欧姆定律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7.3. 电路的搭建和分析
7.4. 电功率、电能和电表的使用
8. 光的传播和反射
8.1. 光的传播介质和传播特性
8.2. 反射定律和反射光的特点
8.3.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和实际应用
希望这个提纲能够为你的物理复习提供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
一、物理测量:
1.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
2.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常用仪器和测量误差的处理
二、力和压力:
1.力的概念和种类
2.力的合成与分解
3.力的大小的测量
4.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三、运动和力的关系:
1.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力的关系
3.牛顿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四、机械能与能量转化:
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动能的计算和能量公式
3.功的概念和计算
4.动能和功的转化
五、固体压缩和浮力:
1.固体压缩的原理和计算
2.浮力的概念和计算
3.浮力和物体浸没的条件
六、声和光的传播:
1.声的产生和传播
2.光的产生和传播
3.声和光的速度和传播介质的关系
七、镜子和透镜:
1.平面镜和曲面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
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
3.成像的应用,如放大镜和显微镜
八、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概念和计算
2.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
3.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
九、电流效应和电磁铁:
1.电磁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电流效应的应用,如电灯、电磁炉等。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
下面是【篇一】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
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骨传导来听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听到的声音是立体声。
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高低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赫,物体在1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到20000,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
高于20000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的声音叫次声波。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2023年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优秀8篇)
2023年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优秀8篇)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章篇一第一章机械运动常考点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km/h;关系:1m/s=3.6km/h;1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v=s/t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s/t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常考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一、运动的描述和测量•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运动的描述方法:用图像、文字和公式等方式描述运动。
•运动的测量:使用测量工具如尺子、计时器等进行位移、时间和速度的测量。
•运动的图像和速度的关系: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的关系。
•平均速度的计算: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二、平衡和力•力的作用和特点:力的三要素,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单位和测量:使用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使用弹簧测力计等工具进行力的测量。
•平衡和力: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力的合力为零。
•物体受力的平衡条件:物体在受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的条件。
•静力学:描述静止物体的力学规律。
•引力和重力:描述地球上的物体受地球引力作用的情况。
三、机械能与能量转化•动能和势能:机械能的两种形式。
•机械能守恒定律:封闭系统内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功的计算:力对物体做功的计算方法。
•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能量转化的效率:能量转化的比例,能量转化效率的计算。
•动能和速度的关系:动能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四、声音与光学•声音的传播:空气中的声音传播的特点。
•声音的特征:音调、音量和音色。
•声音的产生和检测:声源和声音的检测器。
•光的传播:光在空气和其他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障碍物对光的传播的影响:阴影的产生和光的折射。
•反射与折射: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光的颜色:白光的组成和颜色的形成。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应用:镜子、透镜等光学器件的应用。
五、电学基础知识•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和物理量,封闭电路的条件。
•电压和电阻:电压的概念和物理量,电阻的概念和测量。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单位和测量:电流的单位安培(A),电压的单位伏特(V),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等进行电流和电压的测量。
结语本文档汇总了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复习提纲。
通过阅读本文档,你将了解运动的描述和测量、平衡和力、机械能与能量转化、声音与光学以及电学基础知识等物理概念和相关内容。
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一)声现象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物理现象的学科。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3.声音的三大特性: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由空气传播来的①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听觉神经→ 大脑②骨传声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噪声的防止与控制: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二)物态变化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单位:摄氏度(℃)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0℃;沸水的温度—— 100℃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三读:○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有缩口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5.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
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6.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松香、玻璃等。
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
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骨传导来听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听到的声音是立体声。
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高低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赫Hz),物体在1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 到20000Hz,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一、力和压力1.力:力的定义和性质2.力的计算: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条件3.积累力及其特点4.弹力的定义和性质5.弹性变形和胡克定律6.压力和压强的定义及公式7.压强的计算和应用:液体压强、气体压强和活塞装置8.面积对压力的影响二、力的作用效果1.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条件2.力矩的计算和应用:杠杆原理、平衡条件的实际应用3.物体平衡的类型:平衡、不平衡和静力平衡4.物体平衡的稳定条件和不稳定条件三、运动的描写和测量1.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对运动和参照系2.运动状态的描写: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3.运动图象的绘制: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4.运动的测量:距离、时间、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方法四、力与加速度1.速度变化的原因:力的作用和质量的影响2.牛顿第一定律:使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3.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5.物体的惯性和质量的计算五、力的分析与力的合成1.力的分解:力的平行分解和垂直分解2.平行力的合成:平行力合成定理公式3.力的合成:力的合成定理和共点力合成定理的计算4.合力的性质和计算:合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5.工具的原理和应用:滑轮、劈木和抬重6.摩擦力和减摩装置的原理和应用六、能量与功1.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能量的概念和分类:动能、势能和机械能4.动能的计算和转化:动能的定义、计算公式和转换5.重力势能的计算和转化:重力势能的定义、计算公式和转换6.功和能量的关系:功的大小和能量的变化七、简单机械和杠杆原理1.机械的概念和分类2.杠杆的定义和特点3.杠杆原理和杠杆的分类4.杠杆的力矩平衡条件的推导和应用5.常用杠杆的原理和应用以上只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的一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
每个知识点都应该理解其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验来巩固这些知识,同时要注重培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物理思维的培养。
2023年最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2023年最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1. 动能和势能
-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势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动能和势能的转换
2. 电流和电阻
-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欧姆定律和其公式
-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3. 磁场和磁力
- 磁场的定义和性质
- 磁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
- 直线电流产生的磁场和磁力
4. 高矮加速度
- 质量和重力的概念
- 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 斜面上物体的运动
- 高度和速度的关系
5. 光的传播
- 光的传播路径和速度- 光的折射和反射
- 镜子和凸透镜的特性- 光的颜色和频率
6. 电能和热能
- 电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热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定律- 温度和热量的关系
7. 声音的传播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频率和振动
- 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的传播
- 声音的优良和不良特性
以上为2023年最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涵盖了各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可作为复习的参考。
详细内容可以参考教材和课堂笔记。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靠物体的振动产生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4.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5.声速与介质的温度和种类有关。
6.V固〉V液〉V气(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人失去听觉是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发生了障碍。
3.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4.我们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是:空气传导和骨传导;造成耳聋的两种类型: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
5.由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叫神经性耳聋,不可治愈;由声音的传导发生障碍(鼓膜、听小骨损坏)叫非神经性耳聋,可以治愈。
6.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双耳效应可以让人类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三)声音的特性1.2.次声波:低于20 Hz的声音3.超声波:高于20000 Hz的声音4.人耳的听觉范围:20 Hz—20000 Hz5.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影响因素:频率、粗细、长短、松紧)(2)响度:声音的强弱(影响因素:振幅)(3)音色:声音的品质(影响因素:材料、结构)6.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声音:(1)乐音:发声体有规则的振动。
(2)噪声:物理学: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环境保护: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2.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3.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超过70 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超过50 dB。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复习提纲一、物理学1、定义:研究力、热、声、光、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物理学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二、物理实验:1、三个实验:说明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2、长度的测量(1)工具:刻度尺(2)单位(主单位:米m):1m=103mm=106ūm=109nm大单位化小单位用乘,小单位化大单位用除(3)刻度尺使用规则:①三认:a零刻度线b量程c分度值②五“会”:a会选:合理选用不同精确度刻度尺和合理选用不同量程刻度尺b会放:刻度尺要放正,不能歪斜;刻度尺较厚时,应紧贴被测物体c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d会读:除准确读出分度值数字外(准确值),还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数字(估计值)e会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4)误差①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②误差产生的原因:a测量工具不可能绝对精确,外界环境对测量仪器也有影响b观察、读数不可能绝对准确c实验原理或方法不完善③减小误差方法:a采用精密仪器,并改善周围环境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c改进实验方法(5)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测多算少法、化曲为直法、滚轮法、平移法、公式法3、时间测量(1)单位(主单位:秒s):1h=60m=3600s大单位化小单位用乘,小单位化大单位用除(2)工具:①机械表②电子表③停表(3)时间的估测三、科学探究(科学的核心)(1)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d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e.分析与论证;f.评估;g.交流与合作(2)钟摆快慢:与摆重、材料无关,只与与摆长有关第二章复习提纲一、声音1、声音的产生(1)声源:振动发声的的物体(2)原因:声音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1)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2)条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能够通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进行传播(3)声速:V固>V液>V气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340m/s二、乐音的三要素√1、响度(也叫音量或声量)√(1)定义: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2)取决因素:①响度跟声源振动幅度有关。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总复习知识提纲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复习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例: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速度。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一般15°来说。
3、回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产生的声音引起骨膜振动,然后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产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见声音了。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贝多芬的例子)5、乐音: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声声音的三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频率:单位时间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单位:Hz。
声音的大小(强弱)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例:男高音、女低音,高低指音调的高低;引吭高歌、震耳欲聋,指响度大。
6、人耳听道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
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 z的声音叫超声波。
例: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7、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热门18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热门18篇)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1)《物体的运动》复习提纲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 v=s/t ,变形得:s=vt,t=s/v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
3、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变速运动: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长度的单位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4、时间的测量①单位:秒,符号s②秒表续数:5、误差①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产生原因: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
③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④误差与错误区别: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音调、响度和音色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光的反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平面镜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光的折射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光的传播综合问题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透镜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黑盒问题凸透镜成像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温度计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升华和凝华——实例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其他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第四章电路摩擦起电两种电荷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电路相应概念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
名校联盟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填空)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 (_____),其他单位有: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1km=_____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_____。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_____、_____和_____;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_____于尺面,并且_____观测点,不能_____或者_____。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 (_____)。
时间的单位还有_____ (_____)、_____ (_____)。
1h=_____min 1min=_____s 。
4、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误差,我们不能_____误差,但应尽量_____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_______________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机械运动常考点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km/h;关系:1 m/s=3.6 km/h;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物体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V固> V液> 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二、.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4.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次声:频率低于20Hz。
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其他单位有: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
1km= m;1dm= m;1cm= m;1mm= m;1μm=m;1nm= 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 )、分( )。
1h=min 1min= 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为,交通运输中常用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1m/s= km/h。
v=st,变形可得:。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
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
振动的物体叫。
人说话,唱歌靠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合km/h。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频率越低音调越。
物体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记作Hz 。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
响度跟发生体的和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和。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
4、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度,沸水的温度为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态变成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1) 。
(2) 。
凝固:定义:物质从 态变成 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凝固的条件:⑴ 。
⑵ 。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定义:物质从 态变为 态叫汽化。
蒸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 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发 影响因素:(1)液体的 ;(2)液体的 ;(3)液体表面 。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 现象。
沸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腾 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 态变为 态 叫液化。
方法:(1) ;(2) 。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四、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的过程,放热第四章 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 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 ,在2的位置看到 ,在3的位置看到 。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 。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 m/s= 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 在同一平面上, 和 分居于法线的两侧, 角等于 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 。
不发光物体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3、分类:(1)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2)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①像、物大小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 。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2、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镜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 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四、光的折射1、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
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