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
摘要: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不仅包括外在的环境因素,比如家庭、学校和社会,也包括个体的一些因素,比如性别、年龄、人格等等,近年来情绪对创造力影响的研究成为热点,积极情绪对创造力影响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关键词:创造力;积极情绪;青少年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造力的理论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概括起来有如下五个方面:创造力的认知理论;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创造力的内隐理论;创造力的元理论;创造能力的培养理论。
众所周知,影响创造力的因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紧张性刺激、个体因素和社会影响。紧张性刺激是指能够引起紧张或压力的刺激,包括竞争、时间压力、表现评估等。关于紧张性刺激对创造力的影响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如发现竞争可能促进创造力的产生也可能抑制创造力的产生。个体因素主要包括情绪、人格特质、动机。社会影响包括社会网络关系、经验和信息的多样性和文化因素。社会网络关系的经典理论是弱连带关系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社会网络关系强度越弱,数目越多,就越容易产生创造力观点。
一、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
情绪对创造力有着较大的影响,但是影响模式确实相当复杂,以往的研究结果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Schuldberg(2000-2001)发现沮丧症
状会降低创造力。但是也有研究发现适度的沮丧可以提高发散思维测验上的得分并且提高创造力。关于焦虑和创造力关系的研究目前还不多。已有一些研究发现那些被诊断为焦虑、沮丧或者人格障碍的病人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维度上的得分很高。卢家楣等人(2005)发现状态焦虑会降低创造力表现,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流畅性和变通性方面。而Paul和Nathan(2010)的研究却发现沮丧和焦虑与创造力之间并无显著的关系。并且发现不管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可以提高创造力,但是影响模式不同。当情绪是积极的时候,激活的情绪通过提高认知灵活性影响创造力流畅性和原创性,当色调是消极的时候,通过提高认知持久性提高创造力。
二、积极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
很多研究表明积极情绪有助于创造力的提高,这些研究主要包括:Madjar等对3家企业使用问卷进行调查,其在调查研究之中发现,对于那些积极情绪的员工,其不仅仅可以影响他对于创造性工作的支持,同时,还能够对于其工作绩效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Isen等通过相关实验证明,在执行概念分类任务时,实验干预所诱发的积极情绪能够使被试产生更多的概念类别;个体在积极情绪中能够表现出更高的创造力,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也能更加全面地进行决策。Amabile等在研究中(2010)指出,从创造力的影响因素之中来看,内部动机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当个体受到内部动机的驱使时,则使促进个体本身的工作所增加挑战愉悦、满意以及兴趣,进而能够引起个体的关注从而促进创造力的产生。他的研究不是直接的说明积极情绪
影响创造力,而是间接的加以说明。潘仲君主要以高校在校学生作为被试,对于探讨了原始情绪状态(积极、消极)、诱发情绪(积极、消极)和情绪调节(有调节、无调节)是否会对个体的创造性思维产生影响。通过3项实验研究,得出个体创造性思维明显的会受到原始情绪状态的影响,如果个体处于积极的原始情绪状态下,那么持久性、原创性、流畅性、灵活性、积极观点数、消极观点数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现。另外胡卫平等以初中生为被试进行2实验,结果发现学生提出创造性科学问题的能力受到高兴等积极情绪的明显的作用,而且实验任务的类型能够调节这一关系,并且开放式实验任务中二者的关系更为紧密。
从近些年来,情绪研究的热点来看,正性情绪的相关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诸多实验证明,正情绪能够扩大个体注意的范围,进而扩大其认知的范围。进而能够促进个体的知觉状态处于警醒状态,这样能够使更多的资源进入人的主观意识。伴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萌芽与发展,其研究者提出了正情绪多巴胺正情绪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正情绪处于中等的水平下,中脑-皮层-边缘系统或者黑质纹状体系统就会释放出多巴胺这种物质”。而多巴胺水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认知任务成绩。多巴胺的提高能够促进任务的完成。胡卫平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正情绪对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高兴情绪状态,这与以往有关创造力与情绪关系的研究较为一致”同时,其相关研究成果还表明,对于愤怒的情绪状态以及恐惧的情绪状态对于创造性科学问题的提出能力影响不同。前者与科学问题
的提出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后者则会直接抑制创造性科学问题的提出能力。
Isen(2000)认为积极情绪可以使系统的和精细的加工简单化,并使决策更有效更全面,只要情景对决策者来说是有趣的或是重要的,该效果在医学情境中组织情境中和消费者决策中都可以发现;Bless等人(1996)提出,积极情绪可以引发更多的自上而下的加工因为它们能更好地进入现有的认知结构中而对呈现的数据作出较少的反应;Lee&Sternthal(1999)在研究中发现,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积极的情绪对于认识处理资源不仅不会占有,相反还能够为其提供额外的资源,进而扩展注意和认知的范围。例如,其在一项与记忆相关的实验过程之中发现,“中性被试来说积极情绪的被试不仅记忆效果更好,而且他们的序列位置效应相对于中性被试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小。”有研究使用远程联想测量,作为测量情绪操作的标准,发现积极情绪的个体在远程联想方面表现得更好。而远程联想也可以用来测量发散性思维,尤其是独特性方面,而发散性思维又是创造性的核心。
综上所述,情绪对于工作记忆、信息加工方式具有较大的影响。
1.情绪如何影响工作记忆
情绪与记忆具有一致性效应,也就是说当个体处于某种情绪状态的时候,会有选择提取和利用与当前情绪效价相一致的信息。如果当下的情绪同信息被编码时的情绪相似,那么相关信息更易被唤醒而进入到个体的主观意识中。因此,个体对刺激的记忆会受到当时所体验的情绪特征的影响。相关的记忆网络与情绪状态的联结能够影响到个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