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授课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资料
《立体构成》教案资料教案:立体构成教学目标:1.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和基本要素;2.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以立体构成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投影仪、计算机;2.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3.教学工具,如铅笔、橡皮、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并引出立体构成的概念。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解释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包括形状、体量、空间关系等;2.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平面到立体的转化、比例的处理等;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
三、实例分析(20分钟)1.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立体构成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讨论其中的构成要素和技巧;2.根据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引导他们总结立体构成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四、练习与实践(3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立体构成的练习,如通过给定平面图形,让学生设计相应的立体模型;2.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立体构成的方法和技巧,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立体构成作品。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1.组织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和制作的立体构成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讨论;2.老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和表达,同时指导他们进一步完善作品。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对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进行总结;2.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和拓展立体构成的知识与技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全面介绍了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要素、方法和技巧。
通过展示具体作品和组织学生练习制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整堂课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立体构成教案详案(精选)
木材
质地坚硬,纹理自然,易于加 工。适用于制作结构稳定的立 体作品,如小雕塑、模型等。
塑料
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具有良 好的可塑性。可用于制作复杂 的立体形态,如模型、装置艺 术等。
金属
质地坚硬,光泽度好,具有现 代感。适用于制作精细、小巧 的立体作品,如首饰、小雕塑
等。
材料选择原则与方法
根据作品主题和风格选择材料
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 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的方式进行教学。
时间分配
每周4课时,共16周,总计64课时。 其中,前8周进行理论讲授和实践训 练,后8周进行作品制作、展示与评 析。
02
立体构成基本概念与原理
立体构成定义及特点
立体构成定义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 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 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
根据作品的加工需求,选择易于加工的材 料,以降低制作难度和成本。
表现技巧指导与实践
色彩运用
合理运用色彩对比、调和等手法,增强作 品的视觉冲击力。同时,注意色彩与作品
主题的协调性。
形态塑造
通过切割、折叠、弯曲等手段,将 材料塑造出所需的立体形态。注意
保持形态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A
B
C
D
空间感营造
利用透视原理、光影效果等手段,营造出 作品的空间感,使作品更加生动和立体。
质感表现
通过选择不同的材料和加工工艺,表现出 不同的质感效果,如光滑、粗糙、柔软等 ,增加作品的层次感。
05
立体形态空间组合与变化规
律
空间组合方式探讨
线性空间组合
通过线性元素(如线条、杆件) 的排列、交错、叠加等方式,形 成空间感。这种组合方式简洁明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够辨别常见的立体构成形式;
3. 能够运用立体构成的知识创造自己的作品。
教学准备:
投影仪、幻灯片、纸张、颜色笔、裁剪工具、胶水
教学过程:
1. 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曾经学过的平面构成知识,并思考什么是立体构成。
2. 理论讲解:
通过PPT或者投影仪展示立体构成的概念和特点,包括:
- 立体构成是在三维空间中进行构图;
- 立体构成能够产生空间感和立体效果;
- 常见的立体构成形式有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
3. 实例分析:
展示一些立体构成的实例作品,分析其中的构图技巧和表达效果。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 练习活动:
给每个学生发放纸张、颜色笔、裁剪工具和胶水。
引导学生选
择一个立体构成形式进行创作。
例如,可以选择立方体作为主题,设计出自己的立方体构成作品。
学生可以使用颜色笔给立方体上色,并根据需要裁剪纸张然后用胶水粘贴成立体形式。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5. 展示和分享:
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交流彼此的构图思路和创作经验。
教师也可以逐个点评学生的作品,肯定其优点,并给予改进的建议。
6. 总结:
总结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并鼓励学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观察和创作中。
教学扩展: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周围环境中的立体构成形式。
鼓励学生拍照或者绘制实景图,体验立体构成的魅力。
可以将学生的作品集结成展览,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家长。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第一篇:立体构成教案立体构成与空间组合教案从设计的角度理解立体、空间造型要素课前导入设计不是艺术这里所说的设计不是艺术并不是强调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性,而是把两者的区别明确。
我们可以用艺术的眼光审视设计作品,也可以用艺术的思想衡量作品的设计价值,但是对于设计师而言,首先要尊重设计所能完成的功能与实现的作用。
设计绝不像艺术那样随心所欲。
比如建筑,我们可以用雕塑艺术的眼光来衡量建筑的造型美感,也可以用雕塑艺术的眼光来衡量建筑的造型美感,也可以用观念艺术的思想来衡量建筑的精神价值,但是建筑的居住功能却必须符合设计的理性标准——力学、结构、空间、人体、工学等等的。
在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阶段,明确设计于艺术的界限,能够有目的性地把设计的技术性学习与观念性学习分开,也许是我们学习这么课程的目的更加明确。
造型与空间并重很多时候学生会对造型和空间的区别还不是很清楚。
从广义设计的角度思考三维造型占有了空间以后,必然也会对空间(正负形)产生分割,空间(负型)也会随着造型产生变化。
造型与空间就行形与影的关系,一个产生变化,另一个随之变化。
但是从狭义的造型与空间的设计出发,在每个造型中,设计师都要考虑到立体造型的正负关系(造型美感与空间美感共生),使其融为一体。
就像一个好的建筑作品,一定有一个富有空间美感的建筑外观,进入室内,也必然是一个结构合理的内部实用空间。
从建筑设计、家具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思考,造型与空间都是共同产生、互相变化。
立体造型学习的由简至繁在整个课程的训练过程中,我们从造型简单的方式开始,逐步加大难度。
因为初学者往往会把最终的造型理解的很复杂,因为在最终结果体积不变的状况下,学生都会觉得越复杂越能弥补空间变化的匮乏。
其实空间变化的丰富并不是变化的数量、体块的细节数量决定的,真是使之产生丰富效果的是空间穿插的巧妙、整体空间的对比与细节的处理美感(体积感、空间感、视觉感)。
空间的丰富性往往不仅仅是复杂所造成的。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立体构成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训练学生运用立体构成的知识进行创作和实践。
二、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立体构成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运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形成具有审美价值的立体形态。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
3. 立体构成的组合方式:包括堆叠、穿插、层叠、包裹等。
4. 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包括雕塑、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合方式。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立体构成的知识进行创作和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合方式。
2. 示范法:展示立体构成的作品,分析其特点和创作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立体构成作品,提高其创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立体构成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构成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合方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立体构成作品,让学生了解其创作方法和特点。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立体构成作品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总结立体构成的创作技巧。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立体构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立体构成,提高其创作水平。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立体构成作品,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七、教学资源1. 立体构成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2. 立体构成的作品展示图片或视频。
3. 制作立体构成的材料和工具。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二课时:讲解立体构成的组合方式和应用领域。
3. 第三课时:分析立体构成作品,进行实践操作。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课程授课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立体构成课程英文名称:课程性质:必修□选修□课程类型: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总学时:36 (其中理论12学时,实验4学时,课程设计16学时)总学分:3二、课程地位1、课程性质《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中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既是独立的基础造型课,又对各艺术设计专业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国际上称为“构成学”,是一门实践性强、交叉性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根据我校具体情况和专业基本特点,本课程集中研究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立体设计创意的方法。
除了理论教学外,授课教师要做好相应的资料收集、课程策划、课堂组织和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艺术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意思维方法与实践的训练,了解立体构成的发展和与现代商业活动发展之间以及各个设计专业之间的密切关系。
2、课程目的及任务本课程要求学生在三次元的空间中,善于利用各种材料、各种连接方式、设计制作各种立体空间形态,发掘色彩、肌理、质感的潜在作用,并从生活和自然界中提炼、再造出具有生命动力、自由韵律和形式美感的丰富形态,掌握各种空间及形态的正确关系。
学习研究有机形体造型的特点,培养学生三次元空间的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制作的能力,从而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①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与现代设计艺术中各类立体形态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②研究三维实体的形态美,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训练,学习运用立体空间思维在三维空间里组织形态的方法,掌握造型规律,开拓设计思维,锻炼对造型的感受力、直观判断力,开发潜在的思维能力。
③培养合理协调眼(观察)、脑(理解)、手(表现)的能力。
④启发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以及由材料引起的重新构思,了解各种材料、技法在立体构成中的作用与表现,并用抽象的造型语言,表达一定心理感觉的抽象概念,要求作品在使用材料上与表现主题相吻合。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教案1:立体构成——使用立体建模软件1. 教学目标:- 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学会使用立体建模软件进行立体构成的操作。
- 运用立体构成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立体模型。
2. 教学准备:- 一台电脑,并安装好立体建模软件(如AutoCAD、Blender 等)。
- 绘图工具(纸、铅笔、尺、橡皮擦等)。
3. 教学过程:- 引入:- 通过展示一些立体构成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立体构成的兴趣。
- 向学生简要介绍立体构成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 知识讲解:- 解释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体等。
- 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如投影、旋转、缩放等。
- 操作演示:- 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立体建模软件进行立体构成的操作。
- 演示一些常见的立体构成操作,如绘制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
- 练习实践:- 让学生使用立体建模软件,按照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立体模型。
-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进行构成,并给予指导和建议。
- 总结回顾:- 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让他们总结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巧。
-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立体模型,并互相评价和交流。
4.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立体建模软件的更高级功能。
- 引导学生尝试更复杂的立体构成,如复杂曲面、立体模型的动画等。
5. 课堂作业:- 布置学生使用立体建模软件,设计一个具有创意的立体模型,并提交作业。
- 作业可以是任何形式的立体构成,要求有清晰的构图和细节。
6. 教学反思:- 每节课结束后,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效果,记录学生的表现和问题。
-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不断完善教案设计。
教案2:立体构成——用纸板制作立体模型1. 教学目标:- 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学会使用纸板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教学准备:- 纸板、剪刀、胶水等制作立体模型所需的材料。
《立体构成》课程教案
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Chapter立体构成课程概述课程内容课程定义课程涵盖从立体形态的基本要素、形式美法则、材料与工艺到立体形态的创新设计等内容。
课程意义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01能力目标02情感目标03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课程时间02立体构成基本原理Chapter体体是由面围合而成的三维形态,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
在立体构成中,体是最终的表现形式,可以表达空间、质感和光影效果。
点点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可以表示位置、聚集或分散。
在立体构成中,点可以形成线、面或体的起点或终点,也可以通过聚集创建纹理和深度。
线线由点移动形成,具有方向、长度和宽度。
在立体构成中,线可以界定形状、表达动态或静态的感觉,以及创建复杂的结构和纹理。
面面由线围合而成,具有二维的特性,如长度和宽度。
在立体构成中,面可以表达形状、质感和光影效果,是构建三维形态的基础。
点、线、面、体基本元素空间感与立体感表现空间感立体感色彩与材质运用色彩运用色彩在立体构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色彩的冷暖、明暗和饱和度等特性来表达情感、强调主题或创造特定的氛围。
例如,运用暖色调可以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而运用冷色调则可以表达出冷静、理性的感觉。
材质运用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质感和视觉效果,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材质来增强立体构成的表现力。
例如,金属材质可以表达出坚硬、光滑的感觉,而木质材质则可以表达出自然、质朴的感觉。
同时,还可以通过改变材质的表面处理方式和组合方式来创造丰富的视觉效果。
03立体构成形式美法则Chapter对称与均衡原则对称01均衡02对称与均衡在立体构成中的应用03节奏与韵律原则节奏韵律节奏与韵律在立体构成中的应用对比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要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突出各自的特性。
如大小对比、形状对比、色彩对比等。
要点一要点二调和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或不同要素放在一起进行协调,使之和谐统一。
如色彩的调和、肌理的调和等。
大学生立体构成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授课对象:大学生课时安排:共16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立体构成原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立体构成的表现手法3. 立体构成的材料与工具4. 立体构成作品欣赏5. 立体构成实践项目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时)1. 介绍立体构成课程的意义和目的。
2.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立体构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讲解(6课时)1. 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讲解立体构成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应用。
- 分析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如点、线、面、体等。
2. 立体构成的表现手法- 讲解立体构成的表现手法,如分割、组合、变形、夸张等。
- 分析各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 立体构成的材料与工具- 介绍立体构成中常用的材料,如木材、塑料、金属、纸张等。
- 介绍立体构成中常用的工具,如锯、刨、钻、钳等。
4. 立体构成作品欣赏- 展示国内外优秀的立体构成作品,分析其设计理念、表现手法和审美价值。
-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立体构成作品。
三、实践项目(9课时)1. 立体构成实践项目一:基础造型练习- 学生根据所学原理,运用点、线、面、体等元素进行基础造型练习。
-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作品。
2. 立体构成实践项目二:创意设计- 学生根据所学原理,进行创意设计,如设计一个日常用品、装饰品等。
-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作品。
3. 立体构成实践项目三:团队协作- 学生分组进行立体构成设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作品。
四、总结与评价(1课时)1. 对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
2. 对学生的立体构成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立体构成领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
立体构成教学案详案
立体构成教学案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0课《立体构成》。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立体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立体作品。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创作出具有创新性的立体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立体构成作品示例、剪刀、胶水、彩色卡纸等。
学具: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物体,如盒子、建筑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的构成原理。
2. 知识讲解:通过PPT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的运用。
3. 示范演示:教师展示如何运用基本元素创作立体作品,边演示边讲解步骤和技巧。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示范,动手创作自己的立体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立体构成基本原理:点、线、面创作方法:观察、想象、动手七、作业设计1. 请运用立体构成的知识,创作一个具有创新性的立体作品。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立体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立体作品。
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立体构成的理解不够深入,创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篇一:立体构成教案】立体构成教师:杜晓坤第一课概述【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立体造型课程的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的立体意识,为后几课学习打下一定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解、作品观摩和分析【教学内容】:立体构成的认知一、基本概念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
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
此前学习的平面构成是二维空间的构成,而立体构成是三维空间的构成,三维造型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呈现不同的外形。
由于视点与角度的增加,也大幅度的扩展了三维造型的表现领域。
三维造型具备一定的力学结构。
例如建筑立体造型的形态概括来说可以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种类型二、自然形态的立体造型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各种形态,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现象,我们把这些靠自然界本身的规律形成的形态称为自然形态,自然形态可以说是一切形态的根源。
刚刚我们有提到立体造型由于视点与角度的增加,造型的表现领域也有了很大的扩展,所以,同一对象由于观察角度和距离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形态。
比方说,当我们面对群山和大海时,会感觉心旷神怡、心胸开阔;近看则可以看到某种单个形态的面貌,甚至它的肌理,都会给你一定的美感;而剖视某些自然形态,更会发现很多奇妙有趣的造型。
自然形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偶然形,例如天上的云、奇形怪状的石头。
一类是规律形,其形态虽然变化丰富,但是可以预测。
剖视鹦鹉螺,贝壳的螺旋轮廓线,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形成的对数螺旋线。
线叶茅膏菜卷曲的叶子、美洲变色蜥蜴的尾巴都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的螺旋。
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形态,从中学习造型的原理并且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自然的巧妙带给人们很多启示。
例如:飞利浦公司借鉴鸟的躯体造型设计的摄像头、根据海星造型设计的壁灯、根据被切开的蜗牛壳的造型设计的旋转楼梯。
大自然利用各种现象,在有意识无意识当中提供给人类无限的经验,自然的形态令人向往。
安徽美术《立体构成》教材-教案
安徽美术《立体构成》教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立体元素进行创意设计和制作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点、线、面、体等立体元素。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对称、平衡、对比、统一等。
3. 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切割、组合、堆积、缠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立体元素进行创意设计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作品中,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立体构成教材、图片、模型等。
2. 材料:学生用具(如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立体构成的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关注立体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
3. 实践: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如切割、组合、堆积、缠绕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意设计,完成立体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学习。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兴趣,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立体创作,下节课进行展示。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学习。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教学拓展1.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雕塑展等,拓宽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立体构成》教案2
《立体构成》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立体构成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立体空间的认识,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立体构成是指在三维空间中,通过点、线、面的组合和变化,创造出各种形态的立体作品的过程。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称、平衡、对比、层次感等。
3. 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包括切割、堆积、弯曲、缠绕等。
4. 立体构成的应用:包括建筑设计、雕塑创作、产品设计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2. 演示法:展示立体构成的作品和实例,进行分析和解说。
3. 实践法:学生进行立体构成的实际操作,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立体构成的样品或实例。
3. 学生进行立体构成的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立体构成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3. 演示:展示立体构成的样品或实例,进行分析和解说。
4. 练习:学生进行立体构成的实际操作,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在立体构成练习中的作品,包括创意性、技巧运用、设计完整性等。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立体构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建筑设计、雕塑展览等,增强对立体构成的直观理解。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示范,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开展立体构成竞赛或展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八、教学资源1. 立体构成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立体构成的参考书籍和杂志。
3.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立体构成网站、视频教程等,丰富教学内容。
安徽美术《立体构成》教材教案
安徽美术《立体构成》教材-教案第一章: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和原则。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定义和意义。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体。
3.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则: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层次与序列。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立体物体,感知立体构成的存在。
2.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资料,向学生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和原则。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构立体物体。
作业与评估: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一个立体物体进行分析和解构,写成小论文。
2. 评估学生的论文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分析深度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教学目标:1. 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进行立体创作。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切割、拼接、弯曲、缠绕等。
2. 介绍常用的工具和材料:刀具、胶水、电线、纸张等。
3. 示范立体创作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和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
2. 示范立体创作的步骤和技巧,并进行演示。
3.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立体创作的技巧。
作业与评估:1. 让学生根据所学技巧和材料,进行一个小型的立体创作作品。
2. 评估学生的作品质量,包括技巧运用准确性、创意性和完成度等方面。
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立体构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学会将立体构成原理应用于实际设计和创作中。
3.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在建筑设计、雕塑艺术和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2. 学会将立体构成原理应用于实际设计和创作中的方法和步骤。
3. 介绍一些成功的立体构成应用案例。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立体构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立体构成》教案 第1课 认识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教案课时分配表2我们设计、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服务人们的生产、生活。
⏹【学生】聆听、思考问题导入(5 min)⏹【教师】展示“纸质立体世界”图片,并提出问题:请你选择一幅作品,说说作品中独特的美感?⏹【学生】观看、思考、举手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宫灯、包装盒、立体书、纸雕等作品……其实,这些精妙绝伦的设计背后都有立体构成的实际应用。
⏹【学生】聆听、记录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目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授新知(18 min)⏹【教师】讲解新知:立体构成起源一、立体构成与包豪斯◉【教师】组织学生扫码播放“你听说过包豪斯吗?”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包豪斯生平和艺术理念立体构成源于包豪斯开设的一门设计基础课,是在包豪斯学院创办后确立的,其目的在于通过视觉训练和造型规律的学习来激发学生对设计的潜在才能,培养学生的基本立体造型能力。
1919年4月,德国魏玛市成立了一所名为“包豪斯(Bauhaus)”的学校。
格罗皮乌斯是首任校长,也是包豪斯的奠基者,他受构成主义和风格派影响,在教学方法和设计风格上做了重大改革。
同时,在康定斯基、李斯茨基、里特维尔德、保罗·克利、约翰·伊顿等艺术家的努力下,包豪斯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教学体系,形成了一种代表未来的新美学思想。
包豪斯通过理论教育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注重培育学生的综合通过理论讲解、举例、播放视频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和作用,了解立体构成的发展历史,开阔学生的眼界3能力与设计素质;为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还提出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教育口号,主张“一切作品都要尽量简化为简单的几何图形”,并开创了类似三大构成的基础课、工艺技术课、理论课等现代设计教育课程,培养出大批兼修艺术与技术的现代设计师。
包豪斯的设计注重满足实用要求,注重发挥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性能,并且造型简洁,构图灵活多样,为现代设计艺术教育奠定了基础,包豪斯虽然仅仅存在了14年,但它对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建立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历史作用和影响可谓巨大而深远。
《立体构成》课程教案
《立体构成》课程教案第一篇:《立体构成》课程教案《立体构成》课程教案第一单元(理论4学时):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1.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的定义、内容以及学习立体构成的意义,了解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掌握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2.教学重点:掌握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3.教学难点:将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合理运用到具体的构成制作之中。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空间中的各种形态1、自然形态2、人为形态3、偶发形态4、抽象形态第二节什么是立体构成第三节立体构成的内容1、形态要素2、材料要素3、形式美法则4、“重力”和“移动”问题第四节立体构成的意义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第一节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1、立体构成中的点2、立体构成中的线3、立体构成中的面4、立体构成中的体第二节立体构成的空间、色彩、肌理1、空间2、色彩3、肌理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第一节对称与均衡第二节对比与调和第三节节奏与韵律第四节比例与尺度第五节联想与意境第六节多样与统一第七节动感与量感第二单元(理论2学时):第四章二点五维的构成1.教学目的:在平面材料(尤其是纸张)上进行立体造型的加工,使之具有立体感、秩序感、美感。
2.教学重点:纸的二点五维形态制作。
3.教学难点:二点五维各种形态的制作。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四章二点五维的构成第一节材料运用和加工方法1、二点五维构成的材料运用2、纸张常用的工具和加工方法(1)折屈(2)压屈(3)弯曲(4)切割(5)随意加工第二节纸的二点五维形态制作1、切折构成(1)一切多折(2)多切多折2、板式折叠构成3、概括夸张造型4、创造肌理效果第三单元(理论2学时):第五章线材的立体构成1.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中线材的分类,了解硬质线材和软质线材的加工方法,掌握线材不同的构成形式。
《立体构成教案》课件
《立体构成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立体构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立体构成的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立体作品。
二、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立体构成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运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通过各种组合方式,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立体形态。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包括对比与统一、对称与非对称、平衡与对比等。
3. 立体构成的创作方法:包括切割、堆叠、穿插、变形等。
4. 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包括建筑设计、产品设计、雕塑艺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创作方法。
2. 教学难点: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和创作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创作方法。
2. 演示法:展示立体构成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立体作品,培养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件:立体构成的图片、案例、教学视频等。
2. 材料:纸张、剪刀、胶水、彩笔等。
3. 工具:剪刀、胶水、画笔等。
教案示例:第一节: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1. 导入:展示一组立体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立体构成。
2. 讲解:介绍立体构成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立体作品,引导学生理解立体构成的原理。
4. 练习: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立体作品,体会立体构成的乐趣。
第二节: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1. 讲解:介绍对比与统一、对称与非对称、平衡与对比等基本原理。
2.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立体作品,引导学生运用原理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动手制作具有对比与统一、对称与非对称、平衡与对比效果的立体作品。
第三节:立体构成的创作方法1. 讲解:介绍切割、堆叠、穿插、变形等创作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立体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创作方法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动手制作运用创作方法创作的立体作品。
第四节: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1. 讲解:介绍立体构成在建筑设计、产品设计、雕塑艺术等领域的应用。
《立体构成》教案(推荐阅读)
《立体构成》教案(推荐阅读)第一篇:《立体构成》教案《立体构成》教案1、课程名称:立体构成2、学时学分:72学时3、先修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4、指定教材胡介明主编《立体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年1月版。
5.教学参考书《立体构成》金剑平湖北美术出版社新编《立体构成》邱松辽宁美术出版社6.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
7.教学手段教师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传统讲授。
8.考核方式课堂发言,平时作业,课堂参与,课堂表现,考勤要求。
9.学习方法课堂理论教学中注重重点与难点的透彻讲解结合欣赏国内外构成作品,来体现构成思想和造型语言在现实设计中的运用,加强课题训练,培养学生造型的构思能力,立体感觉提高表现技巧。
10.辅导答疑:随堂答疑 11.本课程的其它要求上课时应关掉所有通讯工具;上课时不得讲话,不得低声耳语,不得迟到早退;上课时严格考勤;注重学生课堂发言、课堂表现及课堂参与情况;重视当堂测试、课下作业、调研报告、市场调查、课程评论等方面的比率作用。
一、学习立体构成的意义1、本章教学时间:4学时2、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立体造型元素,按照构成的规律和法则去组合出不同的立体造型,探讨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材料和空间的运用上展开广泛的探讨和研究。
3.本章教学重点:从侧重技法训练转为培养立体感觉和表现技能并重,以提高视觉的感知能力。
从美学角度出发,将立体构成的知识融入设计案例。
4.本章教学难点:培养实际设计中运用立体构成的能力。
5.本章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参与,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提问式教学,课程论文,师生互动。
6.本章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培养实际设计中运用立体构成的能力。
7.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传统讲授,其它教学道具与教学条件。
8.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9.本章课程引入方法:向学生提问,案例引入,举例引入,其它开始新课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授课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系(部)传媒艺术设计系
教研室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
课程代码2621240
授课班级14电艺(5)114电艺(5)3 主讲教师陈金梅
使用教材《立体构成》刘良浩编著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制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艺术设计学院传媒艺术设计系(部)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教研室
填表说明:1.序号,指该课程授课的顺序号,应与授课计划一致;2. 授课形式在相应的选项打“√”。
授课教案
填表说明:1. 本页可续页;2.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3.教学手段如:课件演示、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视频讲解、网络课程等。
授课教案首页Array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艺术设计学院传媒艺术设计系(部)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教研室
授课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艺术设计学院传媒艺术设计系(部)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教研室
填表说明:1.序号,指该课程授课的顺序号,应与授课计划一致;2. 授课形式在相应的选项打“√”。
ﻬ授
课教案
填表说明:1. 本页可续页;2.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
3. 教学手段如:课件演示、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视频讲解、网络课程等。
授课教案首页Array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艺术设计学院传媒艺术设计系(部)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教研室
填表说明:1.序号,指该课程授课的顺序号,应与授课计划一致;2.授课形式在相应的选项打“√”。
授课教案
填表说明:1.本页可续页;2.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3. 教学手段如:课件演示、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视频讲解、网络课程等。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艺术设计学院传媒艺术设计系(部)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教研室
填表说明:1.序号,指该课程授课的顺序号,应与授课计划一致;2. 授课形式在相应的选项打“√”。
ﻬ授
课教案
填表说明:1. 本页可续页;2.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3.教学手段如:课件演示、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视频讲解、网络课程等。
授课教案首页Array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艺术设计学院传媒艺术设计系(部)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教研室
填表说明:1.序号,指该课程授课的顺序号,应与授课计划一致;2.授课形式在相应的选项打“√”。
授课教案
填表说明:1.本页可续页;2.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
3. 教学手段如:课件演示、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视频讲解、网络课程等。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艺术设计学院传媒艺术设计系(部)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教研室
填表说明:1.序号,指该课程授课的顺序号,应与授课计划一致;2.授课形式在相应的选项打“√”。
ﻬ
授课教案
填表说明:1. 本页可续页;2.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3. 教学手段如:课件演示、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视频讲解、网络课程等。
授课教案首页
艺术设计学院传媒艺术设计系(部)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教研室
填表说明:1.序号,指该课程授课的顺序号,应与授课计划一致;2.授课形式在相应的选项打“√”。
ﻬ授课教案
授课教案首页Array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艺术设计学院传媒艺术设计系(部)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教研室
填表说明:1.序号,指该课程授课的顺序号,应与授课计划一致;2. 授课形式在相应的选项打“√”。
授课教案
填表说明:1. 本页可续页;2.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3. 教学手段如:课件演示、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视频讲解、网络课程等。
授课教案首页Array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艺术设计学院传媒艺术设计系(部)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教研室
课教案
授课教案首页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艺术设计学院传媒艺术设计系(部)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教研室
填表说明:1.序号,指该课程授课的顺序号,应与授课计划一致;2.授课形式在相应的选项打“√”。
ﻬ授
课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时间
分配
方法
及手
段
一、导入课程:
复习上次课程内容,评价学生作品。
介绍课程的情况和基本要求。
二、教学过程:
1、理论讲授
大量案例用图片和视频展示讲解立体构成在不同行业的综合应用,尤其是最新环保、全球一体化等最新理念下的行业应用新趋势。
2、实践练习:
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学生掌握和理解立构的基本结构与组合关系,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实践辅导。
以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总体构想。
三、归纳小结与布置作业
1.归纳小结:提炼课堂内容重点,总结课程收获,归纳学生实践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和注意改进的方向。
2.作业:见教案首页
四、板书设计
立体构成综合应用
不同行业最前沿、时尚、热点理念:环保、全球化、信息化、跨界。
0.2
1
2
0.3
作业
讲评
课件
理论
讲解
实践
训练
教师
提示
并依
具体
情况
辅
导。
填表说明:1. 本页可续页;2.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3.教学手段如:课件演示、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视频讲解、网络课程等。
授课教案首页Array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艺术设计学院传媒艺术设计系(部)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教研室
授课教案
填表说明:1.本页可续页;2.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
3. 教学手段如:课件演示、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视频讲解、网络课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