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填空题

1、《上隋高帝革文华书》的作者是隋唐诗人李谔。

2、“吴中四士”指的是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诗的作者是初唐诗人刘希夷。

4、有“诗豪”之称的诗人是刘禹锡。

5、“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此诗出自秦观的《踏莎行》。

6、有“词中老杜”之称的大晟词人是周邦彦。

7、赵冀《瓯北诗话》:“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此继李杜之后一大评论家对苏轼的评论。

8、《断肠词》全集(25首),是南宋朱淑真作。

9、词在唐,五代时统称为曲子词。

10、裴铏,唐,著有《传奇》三卷,有“传奇之词”之称。

11、《莺莺传》的作者是元稹。

12、与“诗俊”陈与义并称为“洛阳八俊”的“词俊”是周敦儒。

13、《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董解元,源自于元稹的《莺莺传》,元代时王实甫发展到第三阶段。

14、“上官体”的特色是绮错婉媚。

15、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的初唐诗人是刘长卿。

16、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

1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作者是崔颢。

1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于林逋的《山园小梅》。

19、柳永字耆卿,周邦彦字清真。

20、长相。奇丑,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人称“贺鬼头”的诗人是贺铸。

21、陆游的诗集题做《剑南诗稿》。

22、中兴四大诗人(南渡四大家)是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23、“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出自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24、《扬州慢》的作者是姜夔。

25、耶律倍是辽朝诗人。

26、“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出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二、阅读翻译题。(翻译,标点,繁化简)

(1)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原文】東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征者。仆嘗暇時觀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每以永嘆。思古人,常恐逶迤頹靡,風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處,見明公《詠孤桐篇》,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遂用,發揮幽郁。不圖正始之音復睹于茲,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解君云:“張茂先、何敬祖,東方生與其比肩。”仆以為知言也。故感嘆雅制,作《修竹詩》一首,當有知音以傳示之。

译文:东方公足下:文章的衰弊,已经有五百年了,汉魏时期刚健苍凉精要劲健

的风骨传统,晋宋时期已经没能流传下来了,然而在流传下来的文献中还是可以找到证明的。我闲暇的时候曾经浏览齐梁间的诗歌,觉得那时的诗歌创作都过分追求华丽的词采,而缺乏内在的比兴寄托,总是长叹不已。追思古人(诗歌的“风骨”和“兴寄”),常常担心浮艳绮靡文风沿袭不断,而风雅的传统不能振作,因此总是耿耿于怀。昨日在解三处拜读了您的《咏孤桐篇》,真是感到大作透出一种端直飞动的风骨,声情抑扬起伏,语言鲜明精练,音韵铿锵动听。于是心胸为之一洗,耳目为之一新,抒发胸中的郁闷之气,涤荡了心中的沉闷之感。没想到又在您的大作中看到了“正始之音”,这真可以使建安诗人们发出会心的笑意。解君说:“东方先生可以和晋代的张华、何劭相比美。”我认为这是真知灼见之言。所以我叹服您的风雅大作,写了这首《修竹诗》,应当有知音之人传布欣赏它。

(2)魏征《随书文学传序》

原文:“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译文:宫商韵律在江左地区(南方)很流行,宝贵之处在于文风清淡,河朔地区的词的意义很贞烈,刚强,着重于气质,有气质所以文章的道理胜过文词,文风清淡则不能表达文章的意思。文章道理很深的人应该被用于合适的情况,文章华丽的适合咏颂诗歌,这就是南北二地词人优劣的比较。若果能够吸取彼此的清音,拥有彼此的长处,去掉缺点。就文雅又朴实,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3)惠洪《冷斋夜话》卷一中引黄庭坚语:

原文: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译文:诗的意境(境界)是无穷无尽(没有止境)的,但是人的才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才能,去追求无穷无尽的诗意,(恐怕)即使是陶渊明、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也不能作得工稳。然而不改变原先的诗意而只改变诗的语言,我们称之为“换骨法”;而能够窥测到原先的诗意而改变语言形容出来,我们称之为“夺胎法”

四、论述题(二选一)

(1)随意选取一首唐诗,宋词、散文(默写,分析思想内容,艺术特色)(2)这个学期阅读了哪个作家的作品集?(主要内容、艺术特色)

五、综合分析题

(一)什么叫“唐风”?(第二卷 P168 绪论部分)

(二)结合具体作家作品,谈谈宋诗的发展线索。

宋初三体(模仿)--“苏梅”苏轼,梅尧臣(以文为诗,以学问为诗)--“苏黄”苏轼,黄庭坚(宋诗正式走上宋调的道路,尚理,口语化)--江西诗派

(咏物,以学问为诗)--中兴四大家--宋末汪元量等江湖诗派,遗民诗人。(三)宋词与唐诗的具体区别?

1、散文化(苏黄为例);

2、议论化(苏黄为例);

3、尚理(苏轼为例);

4、口语化、

5、咏物(杨万里为例);

5、数量上大大超过唐诗。

(四)论述李商隐的诗歌的艺术特色(第二卷P357-363 整体特点、多义性、凄艳浑融的风格、艺术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