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巨细胞瘤影像病例分析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病例读片骨巨细胞瘤

医学影像-病例读片骨巨细胞瘤

溶骨型
多房型
骨皮质变薄、膨胀
:软组织肿块

出血、坏死、囊变

骨巨细胞瘤分度
生长活跃


骶骨骨巨细胞瘤(溶骨型)
示液-液平面
胫骨骨巨细胞瘤MRI
T1WI示瘤为低信号
T1WI示瘤内高信号为出血
鉴别诊断
(一)动脉瘤样骨囊肿
(二)骨囊肿
(三)良性成骨细胞瘤
(四)嗜酸性肉芽肿
•症状和体征 1、疼痛及压痛2、肿块:3、 关节活动受限。4、恶性者常生长迅速5、脊 柱病变可有脊神经或脊髓受压表现,严重者 截瘫。
•好发部位依次为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 骨下端(三者约占60-70%)。
影像学特点
病变部位:一般位于骨端、关节面下,偏心位 骨皮质变薄、膨胀或骨壳膨胀,一般良性者完整,生长活 跃部分断裂,恶性者广泛断裂 病理骨折 种植征 关节陷入征 骨膜反应 软组织肿块 转移 出血、坏死及囊变
(五)脊椎结核
椎旁脓肿
转移瘤
血管瘤(平扫)
增强
TI平扫
T2平扫
冠状
横断 (病变范围约6.4X4.8cm)
平片
病理
侵袭期巨细胞瘤(III期) 侵袭 骨髓腔
骨巨细胞瘤
概述


病理
骨巨细胞瘤病理表现
临床特点
•占骨肿瘤的11.9%-16.1%。占良性骨肿 瘤的18.4%。因此居良性骨肿瘤的第二位。 •男女相似或女稍多于男 •好发于20-40岁(约占75%) •病灶一般单发,极少多发 •病史 1、半数病人有外伤史。2、出现 症状时就诊

骨巨细胞瘤X线诊断(附16例报告)

骨巨细胞瘤X线诊断(附16例报告)
高 诊 断 的准 确 率 。
放 射 学 杂 志 ,20 ,3 ( ) 4 00 4 5 :39~30 5。 6 董 国 礼 ,李 春 平 ,唐 显 映 。 腹 内 淋 巴结 结 核 的 C T诊 断 。 中 国 医学 影 像 学 杂 志 ,19 ,6 1 :4 。 9 8 9 ) 8
骨 巨 细胞 瘤 X线 诊 断 ( 1 报 告 ) 附 6例
网 膜 、腹 膜 、系 膜 软 组 织 改 变 ,腹 膜 强 化 ,淋 巴结 肿 大 等 C T 表 现 时 ,才 能 高 度 提 示 结 核 性 腹 膜 炎 的存 在 。 因此 ,当 临 床 高 度 怀 疑 结 核 性 腹 膜 炎 的 患 者 ,应 该 及 时 作 C 查 ,从 而提 T检
M I BI ONTHL M M Y Vo 7 No. Au 0 8 l1 4 g2 0
・— 1 9 。— ・ - - — 6 _ _ _ —
才对 T P的诊 断有 价值 _ B 6。 6 _ 33 鉴 别 诊 断 .
4 参考文献
1 E s i M , Ma n J ptn B e n H, C fa d mia u eclss A R, T o b o nl tb ruoi. J
c r io t s :d s n t n b s do T f dn s o u si aen maoi s it c o a e n C n i g .JC mp t ss i i i A t
T mo r 1 9 o g , 9 6;2 0:2 9—2 2 6 7.
3 Ba l r AA , F es h n n, W is y nde lic ma n I e ma r MN , e . Up a e: ta 1 d at
陕西 省核 工业 二一 五 医院放射 科 ( 陕西 咸 阳 720 ) 苑卫平 高鹏 宇 100

长骨骨巨细胞瘤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分析

长骨骨巨细胞瘤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分析
北京 :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2 0 0 9 : 7 4 .
脑 组织 缺血 主要 表 现 在 由于 组 织 内水 的 含 量 增 加 使 T wI
和T wI 弛豫时间延长 , 虽然 T wI 对 显 示 组 织 内水 分 增 加 比T wI 敏感 , 但梗死 后 8 h也 可 表 现 为 正 常 ; 随 后 在 急 性 期, 尤其是 2 4 h内 , T z wI 显示 缺血灶 信号 逐渐增 高 ; 2 4 h
( 收稿 日期 : 2 O 1 2 — 1 2 — 2 7 )
作 者 简介 : 李军 , 男, 1 9 6 0年 1月 生 , 主治 医师 , 南京 市浦 1 : 7
约9 O 的梗 死 患 者 Tz wI 异常, T w1只 有 约 5 O 的 病 例
为 困难 , T , T 加 权 像 尚不 能 显 示 明 确 异 常 信 号 , D WI 可 以 明确是否存在细胞毒性水肿 , 梗 死发生 3 0 mi n即 可 显 示 病
灶, 对超急性期 梗死 的诊 断具 有 明显优 势 , 梗 死灶 在 D WI
T t 及 Tz 加权像呈液性信号 , D WI 呈低信号 。
3 讨 论
综上所 述 , D WI 技 术对 于超 早期 ( 6 h内) 和 急 性 期 脑 梗死 ( 6  ̄2 4 h ) 的诊 断 具 有 重 要 价 值 , 可 为 临 床 溶 栓 治 疗 提
供影像 学 证 据 , 是 临 床 上 诊 断 急 性 脑 梗 死 的首 选 方 法 。
对 明确诊 断及疾 病 分期 、 选 择恰 当治疗 模式 、 争 取 治 疗 时
间、 改善患者预后 、 提 高安 全 性 和 疗 效 均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参 考 文 献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three删acent found in spir虻.One of them involved
vertebrates.The lesion located in 8crum distributed upper part,corcanonly in s1.2.
aiag矧s.CI"and II眦 Conclusion:Most of ccr have typical X-ray appearance and there is no dit]ieult in Imkjng a correct
epiphyseal ends.The comltnon radiographic features Wlel"e eccentric,expanded bony destruc·
tion.No obvious seler06is in peripheral and calcification in centre area.111ere M恤inhomogeneous enhancement after conla'ast examina—
x线平片因脊椎解剖复杂,其结构在平片上相 互重叠,因此诊断局限或者甚至出现阴性。本组病 例多数做过x线平片检查,但只有1例骶椎表现典 型能较肯定诊断为骨巨细胞瘤。CI.提供的横断面
图像,克服了x线平片前后重叠缺点,可更加细致 入微地观察骨质破坏情况,如骨质的膨胀性改变、骨
皮质的侵犯、硬化缘、骨壳是否完整等,大大提高了
ZOU Yue-fen
Demm,刎ofRadiology,the First Affdiated Hospital ofNanjlng Medical Uniters矗y,Nanjlng 210029,P。R.Ch/na
【Abstract】ObJectlve.To analyze the imaging appearance and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X—ray,CI.,and NIII in gi£mt cell tu—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的19例骨巨细胞瘤资料,对其X线平片CT及MRI征象进行分析。

结果:X线及CT 扫描均见骨端偏心膨胀性改变,无钙化,边缘清晰无硬化,部分病例可见粗大骨嵴;T1WI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Gd —DTPA增强扫描呈中度或明显强化。

结论:x线平片结合CT、MRI可显著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指导。

标签:骨巨细胞瘤;X线;核磁共振;影像诊断骨巨细胞瘤是比较常见的骨肿瘤,我国占原发骨肿瘤的9.3%,良性骨肿瘤的18.5%[1]。

骨巨细胞瘤具有潜在恶性,多数学者认为恶性或恶变的巨细胞瘤约占10%,转移率5.9~15%不等[2]。

原发部位几乎均位于骨骺,个别病例为非骺性骨巨细胞瘤[3]。

本文回顾分析了近年搜集的19例骨巨细胞瘤影像资料,探讨x线平片、CT特别是MRI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16~53岁,平均34岁,其中20-40岁13例;病程1个月~10年。

发病部位:胫骨上端2例,股骨下端4例,股骨上段3例,腰椎3例,肱骨上端1例,骶尾骨1例,颈椎、肱骨、骶骨、髂骨、坐骨各1例,其中术后复发2例。

l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不适、疼痛、肿胀或局部包块,肿块邻近关节活动受限。

1.2 检查方法20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10例同时CT检查,15例同时行MRI检查。

x线摄片采用GE Centricity CR SP1001机,摄正、侧或斜位;CT采用GE Hi Speed NX/i螺旋CT机,横断扫描,层厚3~5mm;MRI扫描用SIEMENS 1.5T超导磁共振,常规TSE序列T1WI和T2WI矢状、冠状、横断面扫描,STIR 序列或FLASHT2WI,层厚4~6mm,层间距0.5~1.0mm。

13例行Gd—DTPA 增强检查,剂量0.1mmol/kg。

下肢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附25例分析)

下肢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附25例分析)

下肢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附25例分析)刘珍银梁健成钟毅强陈剑辉(广州市荔湾区芳村中医医院放射科广东广州510360)【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6-0055-02【摘要】目的评价X线及CT检查对下肢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骨巨细胞瘤的X线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25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10例行CT扫描。

结果股骨下端9例,胫骨下端7例,跟骨、腓骨上端各3例,胫骨上端2例,距骨1例。

主要X线表现为偏心性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CT片显示病灶内多存在分隔状骨嵴,病灶内无钙化灶,外无硬化缘,肿块与周围软组织分界较清。

结论X线平片作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诊断正确率较高,CT可提供病灶内更多信息,对提高本病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关键词】下肢骨骨巨细胞瘤X线CT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是一种常见的、生长活跃、破坏性较大的骨肿瘤,因其具有复发、转移和恶变倾向,无论是X线和组织学上对良恶性的判断均不十分可靠,因此具有独特的属性,即可能是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1]。

其通常好发于长骨骨端,骨骺线未愈合前可发病于干骺端。

好发部位以股骨下端最多见,次为胫骨上端及桡骨下端,三处发病占全部的60%~70%[2]。

因其X线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所以普通平片诊断的作用价值较高,同时对于不典型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容易误诊。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8年9月至2010年5月共收集病例25例,其中男性11例,女14例。

年龄19~33岁,平均年龄25岁。

发病部位:股骨下端9例,胫骨下端7例,跟骨、腓骨上端各3例,胫骨上端2例,距骨1例。

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不适,钝痛,局部包块,可侵犯关节引起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肿块皮肤表面可见扩张静脉影,肤温增高。

病理分级诊断:Ⅰ级17例,Ⅱ级5例,Ⅲ级3例。

骨巨细胞瘤的X线影像学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X线影像学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X线影像学诊断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个骨巨细胞瘤病灶的患者30例的X线影像资料。

观察所有患者病灶手术前的X线诊断准确率及相关表现。

结果手术前的X线诊断准确率为83.9%。

31个病灶中,位于长管状骨骨骺端28例。

所有病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膨胀性生长的溶骨性骨质破坏;所有病灶均有边界,但和正常的骨质分界不锐利。

所有病例均未见骨膜反应。

结论骨巨细胞瘤具有较典型的X线表现特点,X线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了较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标签:骨巨细胞瘤;X线影像;诊断The X-ray imaging diagnosis of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ZHANG Jian(Taixing city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radiology department,Jiangsu Taixing 2254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earance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radiography in the giant ccell tumor of bone.Methods The radiographys of 31 lesions in 30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verefied giant cell tumor(GCT)of the bones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Results Approximately 83.9% cases were diagnoseed correctly by radiography.In 31 lesions,28 cases located in the epiphysis of long bone end.All lesions showed bony destruction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expansion and growth;all lesions had boundaries,but not with normal bone boundaries.No periosteal reaction was found in all cases.Conclusions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has typical radiaographic appearance,radiography can approve evidence to achieve the diagnosis.【Key words】Giant cell tumor of bone;Radiography;Diagnosis骨巨細胞瘤是骨科较常见的特殊性良性肿瘤之一,约占全部原发骨肿瘤的5%~9%,占良性肿瘤的18.2%。

医学影像-脊柱骨巨细胞瘤影像表现

医学影像-脊柱骨巨细胞瘤影像表现

女,41 岁。T12骨巨细胞瘤。T12椎体膨胀、上下缘轻度压缩,T1WI呈等 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椎体内可见纵形线样低信号,后上缘见片状长T2 高信号。增强扫描矢状位及冠状位示T12呈明显强化,内可见多发强化减低 区,对应肿瘤内部囊变及坏死
男, 45 岁。T9骨巨细胞瘤。T1WI示T9椎体呈混杂信号,内可见低信号, 椎体后上缘见短T1高信号( 对应肿瘤内部的少量出血) ; T2WI示T9椎体呈 混杂偏低信号,内可见多发长T2高信号( 对应肿瘤内部囊变) 及线状低信号 ( 对应增粗的骨小梁、纤维分隔) ; 脂肪抑制序列肿瘤信号未见明显进一步 增加; 增强扫描矢状位T9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冠状位示T9椎体及椎旁软组织 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
病例随访
病例随访
女, 37岁, L5骨 巨细 胞瘤 并椎 体压 缩
35岁,男,T1、2 骨巨细胞瘤
23岁,女,L3椎体骨 巨细胞瘤
23岁,L3椎体骨巨细胞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男, 24 岁。C2骨巨细胞瘤。C2椎体及齿状突膨胀,T1WI呈等 信号,T2WI 呈低信号,脂肪抑制序列C2信号未见明显增高仍呈 低信号,增强扫描C2明显均匀强化

[骨肌影像]“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

[骨肌影像]“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

[骨肌影像]“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巨细胞瘤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

右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6个月余,加重15d。

图1A图1B图1C图1D图1E图1F影像学报告描述右股骨远端正、侧位(图1A、图1B),右股骨内髁偏心性骨质破坏,病灶达关节面下,皮质变薄,部分不清晰。

CT平扫(图1C)及冠状位重组(图1D),清晰显示偏心性骨质破坏,略膨胀,髓腔侧缘边界清楚,局限性硬化,外缘皮质部分消失。

MRI矢状位T1WI(图1E),病变呈均匀的略高于肌肉的低信号;冠状位梯度回波序列(图1F),病灶信号不均匀增高,内可见多发片状低信号影。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均为:右股骨远端巨细胞瘤。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是一种良性侵袭性肿瘤,好发于20~40岁人群,单发多见,极少数可多发,并可发生肺转移。

好发部位为骨端,尤以股骨远端、胫骨近端为多,占将近50%;其次为桡骨远端、肱骨近端、腓骨近端等,脊柱、骨盆亦可发生。

患者多有疼痛、局部肿胀或肿块,关节活动受限,偶伴病理骨折。

病程数月到数年不等。

病理上骨巨细胞瘤的主要成分是间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间质细胞为卵圆形或短梭形单核细胞,形态规则,大多排列稀疏;多核巨细胞比较均匀地分布在间质细胞中央,巨细胞核从数个到数十个不等,呈球形、椭圆形或梭形。

X线表现:长骨的多位于骨端;脊柱的多起源于椎体,向后延伸到椎弓根和椎弓;骶椎的好发在上部骶椎,并常跨越骶髂关节。

肿瘤表现为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可达到关节面下,但一般不穿破关节软骨。

病灶多为横向生长,可呈多囊性或皂泡样改变,骨皮质变薄。

一般边缘清楚,无明显硬化,其内无钙化或骨化。

33%~50%病变可穿透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

可伴有病理性骨折,可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

CT表现:平扫片所见的“皂泡样”改变通常表现为骨质破坏周围残留的骨嵴。

骨破坏边缘可有不规则硬化缘。

肿瘤内有时可见出血所致的液-液平面。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

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骨巨细胞瘤的 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为治疗和预 防提供更多依据。
临床医生需提高对骨巨细胞瘤的认识, 准确诊断和治疗该病,以改善患者的 生活质量和预后。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影 像学检查方法有望为骨巨细胞瘤的诊 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多帮助。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骨巨细胞瘤在MRI上通常表 现为低信号强度病灶,T1加 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
上呈高信号。
增强MRI扫描可观察到肿瘤的 强化程度和范围。
Part
03
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与良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与骨囊肿的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通常在骨干部位发病,而骨囊肿多见于干骺端;骨巨细胞瘤的骨壳较厚且完 整,而骨囊肿的骨壳较薄且易碎。
线表现。
CT表现
CT扫描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肿瘤 的边界和内部结构,有助于确 定肿瘤的范围和侵犯程度。
CT扫描可以观察到肿瘤内部囊 状破坏、皂泡状阴影以及骨膜 反应等征象。
CT增强扫描有助于进一步鉴别 肿瘤与正常组织。
MRI表现
MRI可以更准确地显示肿瘤与 周围软组织的侵犯情况,以及
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包括圆形、卵圆形、梭形、多角形等,核染色质少,核分裂像 少。
肿瘤组织中常有大量血管,血管扩张、充血,有时可见出血灶。
病理诊断标准
肿瘤组织中必须同时存在良性成 骨细胞、破骨细胞和纤维母细胞, 且良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数
量必须明显多于纤维母细胞。
肿瘤组织中必须无核分裂像增多、 核沟、核沟内含物等恶性特征。
与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症表现为骨小梁变细、减少、结构模糊,骨皮质变 薄、髓腔增宽,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而骨巨细胞瘤则表 现为骨质破坏伴有皂泡状阴影。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CT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病例1 男 42岁
左膝疼痛3月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病例2 24岁
摔伤左肩疼痛1天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病例3 女 51岁
右足跟包块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病例 4 女 34岁
颈5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病例5 女 21岁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良性?恶性? 原发?转移?
MRI 表现
在T1WI 多为均匀的低信号或中等信号, 在T2WI 上常信号不均(出血、坏死), 多呈低、等、高 混杂信号, 病变的边缘显示比较清楚。 MRI 更易发现ABC的液- 液平面。 约63% 的骨巨细胞瘤可出现含铁血黄素沉着, T1WI 、 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溶骨型
良恶性判断上必须结合临床、影像学和病理三方面考 虑。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影像学表现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骨巨细胞瘤从形态学上可分为以溶骨改变 为主的溶骨型和以皂泡样变为主的皂泡型。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典型表现:
长管状骨骨端的偏心性的溶骨性或膨胀性、皂泡样骨破坏,多为单发, 有横向生长的趋势。
周围无明显骨质硬化,可有纤细的骨嵴。骨破坏可向关节侧侵犯达软 骨下骨性关节面。
当肿瘤较大并有侵袭性者, 可侵破骨皮质并形成周围软组织肿块。 很少有骨膜反应,一般认为GCT不会出现成骨、钙化。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骨巨细胞瘤常伴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约 30%), 当GCT合并ABC,肿瘤内部可见多个 大小不等“阶梯状”排列的液-液平面,CT及 MR有助于诊断。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软骨母细胞瘤: 多发生在10-20 岁,病灶多位于骨骺,轻

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分析

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分析

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分析作者:作者:陈武标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广东湛江 524001 来源:医学期刊 / 大学学报收藏本文章【摘要】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及其病理基础。

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资料,分析其MRI征象并与病理结果对照。

结果 T1WI上肿瘤实体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上为不均匀高信号,Gd DTPA增强扫描呈中度到明显强化。

此外,MRI还可显示肿瘤内坏死、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等。

结论 MRI能够提供比较全面的影像学信息,可提高对骨巨细胞瘤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磁共振成像诊断骨巨细胞瘤是较为常见的骨肿瘤,约占所有原发骨肿瘤的4.0%~9.5%,其平片和CT表现已有许多共识,MRI表现也有所认识,但不少病例发生部位少见,影像缺乏特征性,易造成误诊。

笔者回顾分析近年来搜集的12例骨巨细胞瘤MRI资料及其病理结果,并进一步探讨MRI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

1 临床资料1.1 病例搜集2002年6月至2007年11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患者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0~55岁。

临床表现:疼痛10例,肿胀9例,功能障碍8例,跛行4例,病理骨折、软组织肿胀各3例。

全部病例行MRI检查,其中8例有X线平片。

位于股骨远端3例,肱骨近端2例,胫骨近端2例,腰、骶椎体2例,腓骨近端、距骨1、髂骨各1例。

骨巨细胞瘤分级:Ⅰ级4例,Ⅱ级5例,Ⅲ级3例。

1.2 MR扫描MRI采用GE Vector 0.5T或 Signa Twinspeed 1.5T 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FSE序列: 冠状位、矢状位、轴位;T1WI:TR 401ms、TE 10ms;T2WI: TR 4480ms、TE 116ms;T2WI加脂肪抑制;层厚5 mm,间距1 mm,矩阵256×256。

对比剂使用马根维显0.1 mmol/kg体重,经肘静脉推注。

医学影像-病例读片骨巨细胞瘤

医学影像-病例读片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多发生于20~40岁人 群,女性略多于男性。好发部位 为长骨骨骺,尤其是股骨下端和 胫骨上端。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 右膝关节疼痛、肿胀,符合骨巨 细胞瘤的典型表现。
X线平片是诊断骨巨细胞瘤的首选 方法,典型表现为长骨骨骺偏心 性、溶骨性破坏,呈肥皂泡样改 变。CT和MRI可进一步显示病灶 内部结构和周围软组织情况。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可以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用于缩小肿瘤、缓解疼痛或预防复发。对于无法手术的病例,放射治疗 也可以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缓解疼痛和预防并发症。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双膦酸盐等。对于恶 性转化的病例,可能需要使用化疗药物。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要点一
感染
分析软组织肿块
骨巨细胞瘤常伴随软组织肿块,读片时应分析软组织肿块的形态、密度 和边界等特征。
03
识别特殊征象
如病灶内出现液-液平面或伴有动脉瘤样骨囊肿,应高度怀疑骨巨细胞
瘤的可能性。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综合分析可以得出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临床表现包括局部疼痛 和患肢的肌肉痉挛等;影像学检查表现为骨端偏心性、溶骨性、囊性破坏而无骨膜反应,病灶呈肥皂泡样改变; 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
骨盆
骨盆部位的骨巨细胞瘤多 位于髂骨翼,表现为膨胀 性、溶骨性破坏,边界清 晰。
与其他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骨肉瘤
骨肉瘤在X线平片上常表现为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其骨质破坏多呈虫蚀状 或斑片状,边界不清。与骨巨细胞瘤的偏心性、溶骨性破坏及边界清晰的表现有明显区别 。
软骨肉瘤
软骨肉瘤在X线平片上常表现为云雾状、模糊不清的溶骨性破坏,伴有钙化和软组织肿块 。与骨巨细胞瘤的清晰边界和溶骨性破坏表现有所不同。

普通X线、CT、MRI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普通X线、CT、MRI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普通X线、CT、MRI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分析发表时间:2011-05-27T10:56:05.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丁大明1 胡元清1 姜秀杰2 [导读] 本文分析普通X线、CT、MRI影像学诊断方法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特点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丁大明1 胡元清1 姜秀杰2(1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1;2大庆油田龙南医院黑龙江大庆163316)【中图分类号】R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6-0088-02 【摘要】目的本文分析普通X线、CT、MRI影像学诊断方法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特点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方法11例病例,分别行普通X线、CT、MRI影像检查及诊断。

对这些病例进行影像分析,与病理对照。

结果11例X线表现均为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6例MRI出现液—液平面;2例CT病灶内出现骨性分隔;3例CT表现骨皮质中断,骨包壳不完整。

结论普通X线、CT、MRI对骨细胞瘤的诊断各具特征,对这三种检查方法认识及三种影像表现相互补充,对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提供更具充分依据。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骨肿瘤。

本文搜集本院经病理证实为骨巨细胞瘤的11病例,通过普通X线、CT、MRI影像分析与病理对照。

探讨普通X线、CT、MRI的骨巨细胞瘤影像表现,对这三种检查方法影像综合分析,从而为提高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提供更具充分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05~2007年病例11例,年龄15~ 45岁,男7例,女4例。

其中有3 例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诊断为骨囊肿;6例病理证实骨巨细胞瘤。

1.2设备X线机:GE 500 mA、Kodak CR 900;CT机GE公司Hispeed FX/I全身螺旋CT机,层厚、层距为5~7 mm,螺距为1;MRI:GE Singa 0.2 T。

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分析

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分析

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分析目的:探究骨巨细胞瘤X线的诊断方法和分析。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5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X线诊断,并分析影像表现。

结果:11例患者为肱骨上端,8例患者为股骨上端,2例患者为胫骨上端,21例患者为股骨下端,3例患者为肩胛骨,2例患者为髂骨,2例患者为颅骨,2例为胸椎骨。

病理诊断的准确率为81.8%,检查结果的准确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X线诊断的方法,分辨率高,能够对骨肿瘤的影响进行清晰反应,为骨肿瘤首选、重要的检查方法。

标签:骨巨细胞瘤;X线诊断;诊断效果骨巨细胞瘤为原发性的骨肿瘤,较为常见,骨巨细胞瘤的侵袭性较高,对骨质溶蚀具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能够穿过骨皮质从而成为软组织包块,刮除术之后的复发率较高,少数患者会有肺转移或者局部恶性病变的情况[1]。

该疾病的原发部位一般在骨骺,在病灶的不断扩大中,逐渐向干骺端侵及,大多会侵犯长骨。

该疾病的病因并不清楚,其瘤组织质软而脆、血供丰富、似肉芽组织。

在对患者诊治的过程中必须选择良好的诊断方法,虽然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磁共振和螺旋CT,但是对于骨巨细胞瘤的患者采用CT诊断,效果显著,分辨率高,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2]。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5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X线诊断,并分析影像表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5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进(39.76±6.23)行X线诊断,男性22例,女性29例,年龄范围:24-68岁,平均年龄为:岁,病程范围:2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3.9±5.9)年。

病理分级:I级为良性巨细胞瘤,II级为中间型巨细胞瘤,组织较为活跃,能够成为良性或者恶性,III级为恶性的巨细胞瘤。

30例患者为I级,12例患者为II级,9例患者为III 级,所有患者身体的基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骨巨细胞瘤影像及病理改变学习体会

骨巨细胞瘤影像及病理改变学习体会

骨巨细胞瘤影像及病理改变学习体会目的:探讨及学习骨巨细胞瘤的影像改变和病变特点。

方法:收集本院近15年病理及影像资料齐全的患者12例,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4例位于胫骨上端(其中1例位于近端骨骺),5例位于股骨下端,桡骨远端1例,1例位于髂骨,1例位于肩胛骨,均有溶骨性破坏,部分皂泡样征像。

12例均未见钙化,8例有膨胀性改变,1例后期出现软组织肿块并肺转移。

结论:骨巨细胞瘤影像改变有一定特点,但必需结合发病部位、年龄及病理改变进行综合评价。

发生于骨骺和不规则骨的巨结胞瘤,影像诊断上有一定困难,对软骨侵袭性差或不破坏软骨,未见显明成骨及钙化。

标签:骨巨细胞瘤;影像;病理;钙化骨巨细胞瘤为常见骨肿瘤之一,是一种局部侵袭性肿瘤,大部分为良性,部分生长活跃,也有少数一开始变为恶性。

笔者收集了本院15年中病理及影像资料均齐全的患者12例,通过参阅部分书籍及文献,其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改变和病变特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2例骨巨结胞瘤中,男7例,女5例,年龄16~52岁,平均33岁,分别位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桡骨远端、髂骨及肩胛骨。

症状主要以疼痛的压痛及邻关节功能障碍为主,2例有皮温增高,表浅血管扩张,1例软组织肿块。

1.2 方法常规CR正侧位片,薄层3~5 mm CT轴位扫描。

本组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追踪观察1年以上。

1.3 病理分级以常规病理教材中提到的基质细胞、多核巨细胞数量及异型性为参考依据;但肿瘤组织学表现和生物学行为可能存在不一致性[1],有时镜下分化成熟的肿瘤,临床上却表现恶性。

Ⅰ级:基质细胞分化好,形态大小一致,偶见核分裂像,多核巨细胞数量多、体积大、细胞核多。

Ⅱ级:Ⅰ级和Ⅲ级之间。

Ⅲ级:基质细胞分化差,异型性明显,细胞密度高,核分裂像多,排列紊乱,多核巨细胞数量少、体积小、细胞核也少,有明显的异型性。

术后病理分级为:Ⅰ级9例,Ⅱ级2例,Ⅲ级1例。

【影像思维培训】跖骨骨巨细胞瘤病例解析

【影像思维培训】跖骨骨巨细胞瘤病例解析

【影像思维培训】跖骨骨巨细胞瘤病例解析
1影像诊断:左足跖骨骨巨细胞瘤
2影像分析:左足跖骨明显膨胀性骨质破坏,其内见多发分隔及部分骨嵴影,病变呈横向生长为主,整体呈肥皂泡改变。

3鉴别诊断:肉瘤、痛风、动脉瘤样骨囊肿、、、、
骨巨细胞瘤在1940年首次被Jaffe发现,为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来源尚不清楚,可能起始于骨髓内间叶组织。

骨巨细胞瘤具有较强侵袭性,对骨质的溶蚀破坏作用大,极少数有反应性新骨生成及自愈倾向,可穿过骨皮质形成软组织包块,刮除术后复发率高,少数可出现局部恶性变或肺转移(即所谓良性转移)。

骨巨细胞瘤为低度恶性或潜在恶性的肿瘤。

本病多在20~50岁发病,女性高于男性。

骨巨细胞瘤的原发部位多发生在骨骺,随病灶的扩大逐渐侵及干骺端。

骨巨细胞瘤多侵犯长骨,以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为最多。

骨巨细胞瘤的诊断要点为:
1.临床上有关节疼痛,肿瘤接近关节腔时,出现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

2.X 线表现为病灶位于干骺端,呈偏心性、溶骨性、膨胀性骨破坏,边界清楚,有时呈皂泡样改变,多有明显包壳。

3.病理检查发现肿瘤由稠密的、大小一致的单核细胞群组成,大量多核巨细胞分布于各部,基质中有梭性成纤维细胞样和圆形组织细胞样细胞分布。

来源: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巨细胞瘤病例分析
病史:患者xxxx,男性,44岁。

因“左小腿疼痛10月余”入院。

患者自诉于10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小腿疼痛,左侧小腿行走时疼痛,休息时缓解,无低热寒战,无其他关节疼痛,今年5月初在我院行左膝关节MRI检查示:左胫骨肿物,未予以特殊处理,今患者为进一步就、明确诊断诊治来我院门诊门诊拟“做胫骨骨肿瘤”收入院。

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正常,食欲正常。

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体格检查:皮肤完整,无红肿,无破溃,局部无肿胀,无压痛,膝关节活动、感觉既、及末梢血运可,左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左“4”字征(-),内收(-),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无
入院后行DR检查,阅片:
X线(影像号 xxxxxx):左胫骨上端可见一大小约4*3cm骨质密度减低区,呈磨玻璃样,未见骨膜反应;左胫骨上段内侧可见一骨性突起,基底部与骨干相连,背离关节生长,余左膝关节构成骨结构完整,未见骨质病变、骨折征象,关节间隙未见异常,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

诊断:左胫骨上端骨质破坏,考虑骨肿瘤病变,性质待查;左胫骨上段骨骨瘤。

病理结果: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为起源于骨的非成骨性结缔组织,主要由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

根据组织学特点可分为三级:Ⅰ级为良性,Ⅱ级为过渡类型(生长活跃),Ⅲ级为恶性。

本病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

一.临床表现:国内资料显示男女发病率相近,男女之比为 1.2:1。

好发年龄是20~40岁,占65%。

肿瘤好发于四肢长骨骨端,尤其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桡骨远端,三处发病率占全部的60%~70%。

主要症状是患处疼痛和压痛。

骨皮质变薄时,触及有乒乓球感。

肿瘤穿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后,皮肤可呈暗红色,表面静脉充盈曲张。

二.影像表现:骨巨细胞瘤从形态学上可分为以溶骨改变为主的溶骨型和以皂泡样变为主的皂泡型。

有学者统计了在骨巨细胞瘤中生长迅速的为溶骨型,且恶变的趋势也明显。

其可能的机制是溶骨型骨巨细胞瘤随级别的增高,其恶性变(肉瘤化) 的程度也增加,故生长速度加快。

从病理学检查也证实了这点,也就是单核基质细胞逐渐增多,其明显异型性变化,且多核巨细胞渐小而少,核亦有明显异型性变化现象。

另外当病变侵及骺板亦提示恶性变程度较高。

X 线平片和CT 检查的重要性不逊于病理检查,因病理检查有时对骨巨细胞瘤、骨囊肿、骨纤维性骨炎的鉴别会发生困难,而X 线平片和CT 检查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却有独到之处。

1.X线表现:
X 线表现为偏心性生长在骨端,呈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内骨间隔纤细,构成皂泡状或网格状改变,破坏区和正常骨分界清晰,骨皮质薄,多完整,边缘呈波浪状,肿瘤向四周发展,横向扩张程度与纵向扩张程度相近似或略超过,最后整个骨端全破坏,但一般不侵犯及穿过关节面。

一般无骨膜反应,亦无骨化和钙
化征象,相应部位可见均质的软组织肿块,较局限,而边缘清晰。

若出现以下几点时则提示恶性:1)有明显的侵袭性表现,如肿瘤与正常骨交界处模糊,有虫蚀状、筛孔样骨破坏,骨性包壳和骨嵴残缺不全;2)骨膜增生较显著,可有Codman 三角;3)软组织肿块较大,超出骨性包壳的轮廓;4)患者年龄较大,疼痛持续加重,肿瘤突然生长迅速并有恶病质。

2.CT表现:
CT 检查表现为肿瘤呈膨胀性改变,而大多数骨壳(骨皮质) 并不完整,但相应部位并无明显软组织肿块。

而发现骨壳内面凹凸不平,肿瘤内并看不到真正的骨间隔。

有时可见液-液平面。

肿瘤与松质骨的交界多清楚,但无骨质增生硬化。

骶骨的骨巨细胞瘤可见“横板征”,即骶骨的终板因含钙化的软骨,破坏较慢,因而较骨质破坏多保留一段时间,并可因肿瘤长大而压迫移位。

3. MRI表现:
病灶边缘清楚,T1WI 均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 为不均匀高信号,Gd - DTPA 增强扫描肿瘤实体呈中度到明显强化。

多数病例显示病灶范围较CT和X线平片广,并与术中或术后大体病理所见相符。

发生囊变者呈明显的长T1 长T2 信号,其中位于骶尾椎的病变多膨胀显著伴囊变。

肿瘤内亚急性出血T1WI 和T2WI 均呈高信号,陈旧性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T1WI 和T2WI 均为颗粒状低信号。

部分病例病灶内出现液-液平面,T1WI 上层相对于下层低信号,T2WI 上层相对于下层高信号。

结合病理检查显示上方为浆液,下方为红细胞、细胞碎屑和胶原纤维等。

有学者认为液平是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特征表现,出现于骨巨细胞瘤中可能是两者并存所致 ,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并无特征性,除动脉瘤样骨囊肿外,骨巨细胞瘤、骨囊肿、骨肉瘤等也可出现液平,因此液平的出现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意义不大三.鉴别诊断:
(1)动脉瘤样骨囊肿:很少侵犯骨端,多纵向生长,并自皮质缺损区向骨外膜下延伸,CT扫描常见液一液平面。

(2)骨囊肿:发病年龄小,多在骨骺愈合前发生,膨胀不明显,长
轴平行于骨干,囊内少有典型皂泡状影,CT为液体密度无强化。

(3)良性成骨细胞瘤:发病年龄小,多发生于骨骺愈合前,肿瘤可有钙化斑。

(4)内生软骨瘤:发生于长管状骨骨端部的软骨瘤,可出现偏心性骨破坏,但骨破坏区与正常骨分界清楚有硬化环.其内可见较多的大小不等斑片状及环状钙化。

(5)溶骨性成骨肉瘤:仅有溶骨性破坏,较少出现骨膨胀,少见残留骨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