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找规律填数
找规律教案:小学数学填空题

“找规律”作为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对学生思维逻辑和数学能力有很大锻炼作用的。
填空题在小学数学中也是常见的题型,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找规律能力和填空能力呢?一、找规律教学的重要性找规律作为小学数学中的一大重点,它重在培养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的能力。
找规律问题是一类需要自己独立思考的数学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又有着较大的比重,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找规律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找规律教学的方法针对小学生学习找规律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1.规律的发现:对于找规律问题,在开始解题之前,要让学生充分了解问题的全部信息,在信息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始尝试寻找规律。
学生找规律的方法可以是观察、分类、延伸、归纳等。
2.规律的总结:在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延伸和归纳等方法找到规律之后,需要对规律进行总结。
这个过程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仔细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形成总结,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
3.规律的应用:学生找到规律后,要进一步学习如何将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或者其他数学问题中。
这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具备将找到的规律应用到其他问题中的能力。
三、填空题教学的重要性填空题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题型,也是锻炼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小学生,填空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度,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填空题教学的方法填空题教学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梳理知识点:老师可以将相似的题目进行梳理,让学生从中找到规律。
2.提高思维逻辑:填空题需要有一定的思维逻辑才能完成。
因此,老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推理等方面的能力来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
3.培养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解题策略,教给学生如何优化解题过程。
总结:找规律和填空题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能力锻炼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数学能力,让他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2 + 2不光等于4,还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和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精选16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篇1设计说明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和等差数列的知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十分抽象,结合这一点,本节课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设计:1.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在复习导入环节设计了一个成果展示,通过展示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有规律的图形的美,明确这是我们自己运用学过的有关规律的知识设计出来的,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建立起学习新知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
2.扶放结合,认识规律。
例题的讲解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根据图形的规律找出数字规律,第二个层次直接抽象出了数字规律,第三个层次是根据几组数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
每一层次的讲解都采取扶放结合的方式进行。
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个层次的题意,然后根据题意去发现规律,最后根据发现的规律自主解决问题。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喜悦,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或正方形、卡片等学具教学过程⊙展示成果,激励引入1.成果展示,复习旧知。
(1)看一看:课件呈现学生课外收集的利用重复规律形成的美丽图片。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规律美吧!(2)想一想:这些图片漂亮吗?图片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3)说一说:这些图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4)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规律是都有一组图形或事物重复出现。
2.点明课题,提出挑战。
师:其实规律有很多种,刚才的规律就是都有一组图形或事物重复出现。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找规律,但今天学习的规律要比上节课的复杂一点,你们对今天的学习有信心吗?(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在新课开始前,展示一些学生收集的有规律的图片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简单梳理与复习,同时通过教师语言的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找规律》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找规律》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简单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1.发现并描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2.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发现并描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2.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有规律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规律。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
二、探究新知1.活动一:找规律(1)教师出示一系列有规律的图形,让学生找出规律。
(2)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规律并分享。
2.活动二:规律的应用(1)教师出示一道题目,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有规律的图形和数字,让学生找出规律。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分享解题过程。
四、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规律的题目,检测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
具体教案如下:一、导入1.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规律。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
二、探究新知1.活动一:找规律(1)出示图形,让学生找出规律。
(2)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规律并分享。
(1)出示题目,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活动三:规律的拓展(1)出示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1.出示图形和数字,让学生找出规律。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分享解题过程。
四、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自主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小学一年级《找规律》教案

小学一年级《找规律》教案小学一年级《找规律》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具、水彩笔、板书的教具,磁铁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认识规律1、孩子们,你们看,谁来了?(课件出示:聪聪、明明。
学生主动给聪聪明明打招呼。
嗨,哈罗。
然后聪聪、明明给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们,你们好,我们又见面了,聪聪说:今天,我和明明要带你们到一个很好玩的地方,猜一猜,是什么地方?师:知道是什么地方吗?2、出示“数学乐园”明明说:瞧,数学乐园可是我和聪聪布置的哟,怎么样,漂亮吗?)师:他们的布置不仅漂亮,而且还藏有一些小秘密,找一找,有什么秘密?(停5秒)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开始吧。
(学生分组交流,师指导观察)3、小组汇报: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充分让学生说,(学生肯定回答较为哆嗦如:是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同时师跟着指主题图当说到主题时,师:哟,你找到了彩旗排列的规律,你真聪明!你能大声地再说一遍吗?(师点课件引导生说出规律。
)师补充:说简单点说是一黄一红为一组不断地重复出现,他说得真好,小朋友,把掌声送给他,送你一个智慧星。
再让其他生说出灯笼、彩花的排列规律。
(每说出一个规律课件跟上)3、揭示课题:刚才,小朋友找到了不少的规律,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找规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猜一猜,(师做神秘样)这面旗的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颜色的旗?(很惊讶)你是怎么知道的?对,说得真好,他是根据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依次不断地重复排列这个规律知道答案的。
这个朵花的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颜色的花?这个灯笼的后面一个是?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你们不但找到了规律,还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023年《找规律》教案(15篇)

2023年《找规律》教案(15篇)《找规律》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探索简单图形沿一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
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一张填有1一10这10个数的单行数表,一张填有1一15这15个数的单行数表;每人4个用硬纸做的长方形框,分别可以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个数。
教学过程:一、初步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知规律。
1、出示10个数:谈话:这里有1-10共10个数,1和2是两个相邻的数,你还能找出像这样相邻的两个数吗?(指名回答)2、如果把相邻的两个数加起来,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出示)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3、指名汇报。
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1)列表排一排1+2=3,2+3=59+10=19,一共可以得到9个不同的和。
这是什么方法?(一一列举)相机引导:一一列举的方法要注意什么?(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2)用方框框9次,得到9个不同的和。
引导:你能把你用方框框数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吗?结合学生的演示,强调:从哪里开始框起?每次框几个数?然后怎样?这个方法就是(平移)。
方框依次向哪个方向平移?每次向右平移几格?(平移)至10,问:还能再往右平移吗?为什么?一共平移了几次?得到几个不同的和?(结合板书)为什么只平移了8次却得到了9个不同的和?说明:第一次只是框,并没有平移,这样才算平移的第一次。
(演示)4、平移的方法掌握了吗?自己再试试看。
小学数学教案找规律

小学数学教案找规律教学目标:通过找规律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找规律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让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找出规律。
教学准备:白板、彩色粉笔、数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先和学生们玩一个小游戏,出几道找规律的小问题,让学生们观察、思考,找出其中的规律。
二、呈现新知(15分钟)1. 老师出示一组数字序列,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例如:2, 4, 6, 8, 10, __,请学生续下去。
2. 引导学生讨论,找出数字序列中的规律,解释规律是什么。
3. 让学生们在小组内练习找规律,出示不同的数字序列,让他们尝试找出规律。
三、巩固练习(20分钟)1. 让学生们进行找规律的练习题,包括数字序列、图形规律、等等。
2. 老师巡视教室,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引导学生找规律的方法。
四、拓展应用(10分钟)1. 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设计自己的找规律题目,并交换答案,让其他小组尝试找到规律。
2.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不同的规律,例如天气变化、树木生长等等。
五、总结反思(5分钟)让学生们总结今天学过的内容,包括找规律的方法、策略及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完成找规律的数学题目,复习今天学过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找规律这一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同时,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规律。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找规律填数字01590

斐波那契数列-兔子数列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下图中 表示小兔子, 表 示大兔子)
1+2+3+4+......+98+99+100 =?
(1)1、2、3、(4 )、5、6 (2)2、4、6、8、(10 )、12 (3)30、25、20、(15 )、10、5
趣味数学
目标
初步了解数列 学会找出数字的规律 学会动脑筋,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你准备好了吗?
热身运动-1
按规律在□里填数:
① 2、4、6、□8、10、12、14 ② 1、4、□7、10、13、16 ③ 1、2、3、5、8、□13、□21、34
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兔子数列
生活在13世纪的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 (Leonardo Fibonacci)是中世纪最杰出的数学 家。在斐波那契的代表作《算盘书》中介绍了 非常有趣的一组数,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 列”。这是《算盘书》中结果最丰富的问题。 因为它来源于兔子的繁殖,也叫“兔子数列”。
下面的数列中,哪些是等差数列? 若是,请指明公差.
是①6,10,14,18,22… 不是②1,2,1,2,3,4,5,6; 不是③ 1,2,4,8,16,32,64; 是 ④ 9,8,7,6,5,4,3,2; 是 ⑤3,3,3,3,3,3,3,3;
热身运动-2
找出规律在( )内填写合适的数:
(1)1,2,4,( 7),(11),(16)…… (2)1,2,4,( 8),(16),(32)……
7 + 8 + 9 = 24
像这样按照一定规律排列成的一列数 我们称它为等差数列;
找规律教案(优秀4篇)

找规律教案(优秀4篇)《找规律》教案篇一学习内容: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第59~60页例1,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题。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重难点:在探索和发现规律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学习过程:一、独立尝试1.复习你们知道每一周有多少天吗?生活中像这样的规律无处不在,想一想,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还有哪些?2.预习(1)○□○□○□……第9个是(),第28个是()。
(2)△○○△○○△○○……第16个是(),第25个是()。
3.质疑:二、合作交流1.教学例1。
(1)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2)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3)你能用什么策略解决问题?2.全班交流解惑,教师点拨引导。
(1)讨论例1用什么策略知道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小组讨论,全班展示。
(2)比较: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想到了许多的策略,可以想想,画画,也可以数数,算算。
比较这几种策略,你比较喜欢什么策略?为什么?(3)在计算时,算式中的1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1又表示什么?全班交流。
3.讨论“试一试”第1、2题。
(1)彩灯、彩旗各是按什么规律悬挂的?(2)交流不同的方法。
(3)你认为选用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实用?全班交流。
三、巩固提升1.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2.完成练习十第1题四、回顾反思我的收获是:我的疑问是:五、课后作业1.△○□□△○□□△○□□……照此排列的规律,第46个图形是什么?2、国庆节商店门口挂了一排彩色灯泡,按“二红、四蓝、三黄”排列,第45只灯泡是什么颜色?第82只灯泡是什么颜色?第105只呢?《找规律》教案篇二教案目标:1、通过活动,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地间隔排列规律排列。
统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第2课时 找规律(2)【教案】

◎教学笔记第2课时找规律(2)▶教学内容教科书P85例3、例4,完成P85“做一做”,P87“练习十九”第2、5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稍复杂的图形、数列与数组的排列规律,并能够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2.在发现规律与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与推理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之美,培养学生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探究数列与数组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数列与数组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课件出示习题。
(1)师:观察前三组图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情预设】预设1:每组图形都由笑脸、心形、五角星和向日葵四个图案组成。
预设2:每个图案沿顺时针旋转,移一个空位。
(2)根据发现的规律指名学生说一说空白格中各个位置上的相应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图形的变化规律,唤醒学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究数列和数组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2)]二、探究新知1.探究数列中的变化规律。
(1)课件出示教科书P85例3(1)。
师:观察两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情预设】通过观察图形,学生比较容易发现规律。
第一组图形的第一个由3个正方形拼成,第二个由6个正方形拼成,第三个由9个正方形拼成,第四个由12个正方形拼成,每次正方形的个数增加3个。
第二组图形的第一个由11个正方形拼成,第二个由9个正方形拼成,第三个由7个正方形拼成,第四个由5个正方形拼成,每次正方形的个数减少2个。
师:接着该填什么数?【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填出后面的数。
第一组依次填15、18、21;第二组依次填3、1。
(教师适时板书)师:观察两组图形与数的排列规律,你有什么发现?【学情预设】上面一组是依次增加相同的个数,下面一组是依次减少相同的个数。
小学数学思维培养-精英体系(四年级上-暑) - 找规律 - 教案

小学数学思维培养第一讲找规律综合(一)数列中的排列规律【知识梳理】一列数排成一排,相互间具有某种联系,找出这种联系并得出相应的下一个数的过程就是数列中的规律。
【典型例题】例1 按规律填数.①2,3,5,8,13,21, ________ ;②1,4,9,16, ________ , ________ ;③6,3,8,5,10,7,12,9, ________ , ________ .【答案】:34;25;36;14;11解析:从第33个数开始,每个数都等于前两个数的和,即5=2+3,8=3+5,13=5+8,21=8+13.5=2+3,8=3+5,13=5+8,21=8+13.于是下一个数是13+21=34②1=1²,4=22,9=3²,16=4²,依规律可知: 5²=25,6²=36③奇数项上的数由6,8,10,12,⋯组成,偶数项上的数由3,5,7,9,⋯3,5,7,9⋯组成,于是括号里应填的数是14、11【重点聚焦】1.把数列中的相邻的两个数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或相邻三个数之间进行类似运算,往往在数列找规律中很有帮助,这类问题的方法很多:如分解法,和差法,累和(积)法等等,需要不断认真总结2.找数列是排列规律,除了先从相邻两数的和、差或积、商考虑外,有时还需把数列拆开考虑,或把每个数与项数之间联系起来考虑. 只要从多方位入手,就能很快找出规律.(二)图形的规律【知识梳理】一些图排成一排,相互间具有某种联系,找出这种联系并得出相应的下一个图的过程就是图形中的规律.【典型例题】根据下列图形的变化规律,“?”处应选( ________ ).答案:4解析:图中规律可归纳为:先将左右两边的图形进行翻转变换,再将翻折之后的图形右侧进行上下翻转变换. 故应选(4).【重点聚焦】观察图形的变化,可以从各图形的形状、方向、数量、大小等几个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入手,从中找出变化规律.(三)图形中数的规律【知识梳理】一些图排成一排,这些图中间含有一些数字,而这些数字相互间具有某种联系,找出这种联系并得出相应的下一个图中数字的过程就是图形中数的规律. 【典型例题】按规律填数:则空格里应填 ________ .答案:9解析:从前三个田字格里数字中,可发现有如下规律:11+9=5×4,7+9=2×8,13+8=3×7.由此可推出,第4个田字格空白处的数应是7×2-5=9【重点聚焦】1. 在分析图形中数的规律时,要注意先找出图形中的数特有的位置关系;2.图形中的数找规律不但要考虑到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颜色等,还要考虑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要素更为复杂,需要有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四)算式中的规律【知识梳理】一些算式排成一排,相互间具有某种联系,找出这种联系并得出相应的下一个算式的过程就是算式中的规律.【典型例题】按规律填空:1×9+1=10;________ ×9+2=101;111×9+________ =1002;________ ×9+4=________ ;________ ×9+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9+ ________ = ________答案:11;3;1111;10003;11111;5;100004;111111111;9;1000000008解析:1×9+1=10;11_×9+2=101;111×9+3=1002;1111_×9+4=10003_;11111_×9+5_=100004_;⋯111111111 ×9+ 9 = 1000000008【重点聚焦】算式找规律要考虑到算式之间的关系,算式之间数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一定的计算能力.(五)行列的规律【知识梳理】一些数排成一个方阵,相互间具有某种联系,找出这种联系并得出相应的下一个方阵的过程就是方阵中的规律.【典型例题】观察下列各题中数的变化规律,然后填出各题中所缺的数.(1)()中应填 ________ .2 4 9 73 8 5 61 6 7 85 3 ( ) 9(2)( )中应填 ________ .2 1 6 33 2 10 54 3 () 11 4 11 6答案:5;8解析:观察题(1)的前三行数,发现每行的和都等于22:2+4+9+7=22,3+8+5+6=22,1+6+7+8=22, 所以5+3+()+9=22,括号里应填5.而题(2)中,行与行之间找不出规律,就从列与列之间去找. 发现第一列、第二列与第四列的和等于第三列,所以4+3+1=8,括号里应填8【重点聚焦】方阵找规律不但要考虑到行之间的数具备的关系,还要考虑列之间具备的关系,有时还需要考虑对角线之间具备的关系,比一般的数列找规律要复杂一些 .(六)三角数阵中的规律【知识梳理】一些数排成一个三角形方阵,相互间具有某种联系,找出这种联系并得出相应的下一个三角形方阵的过程就是三角形中的规律.【典型例题】如图为一个三角形数阵则第五行的四个空格分别填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从左到右依次填写).答案:10;15;20;25解析:每一行的第一个数组成的是一个自然数列,而每一行相邻两数的差依次增加. 所以,第五行相邻两数的差应该是5,括号里分别填10、15、20、25.【重点聚焦】三角形找规律要考虑到三角形三条边所在方向上的数具备的关系,比方阵找规律更为复杂一些 .(七)小试牛刀1.图形中数的规律找规律填数:则左边的空应填 ________ , 右边的空应填 ________ .答案:7;7解析:此问题可转化为两个小问题,即找规律,填数字:①1,4,(),10,13②13,12,10,(),3在①中考虑4−1=3,13−10=3,这个数列可能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3,试一试,在( )里填上7,果然符合规律.在②中考虑13−12=1,12−10=2,由此推理10−( )可能为3,()−3可能为.4.将7填入其中,果然符合此规律.2.算式中的规律找规律填空.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11111×11111=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1234567654321.答案:123454321;1111111;11111113.行列的规律下面这张表里数的排列存在着某种规律,请你找出规律之后,按照规律填空,空格中的数应为 ________ .答案:16解析:第二行的数等于相应的第一行的数与第三行的数的和的2倍. 所以应填(3+5)×2=164.三角数阵中的规律观察下面的三角数阵中的规律,第四行第三个数应填 ________ ;第五行第三个数应填 ________ ;第六行第二个数应填 ________ ,第四个数应填 ________ .答案:27;36;30;60解析:每一行的第二、三、四、五个数分别是第一个数的2倍、3倍、4倍、5倍⋯⋯⋯⋯,所以,第四行的第三个数是9×3=27,第五行的第三个数是12×3=36,第六行的第二个数是15×2=30,第四个数是15×4=605.数列中的排列规律找规律填数:81,64,49,36, ________ ,16,9.答案:25解析:注意到:81=9²,64=8²,49=7²,36=6²,16=4²,9=3².因此,5²=25,括号中填256.图形的规律从下列44个图形中,选出一个适当的图形,把它填入“?”处 .A. B. C. D.答案:C解析:第一组图形中的前两个是连结各点中点组成的符合图形,而第三个是将小正方形放到了大正方形的中间,由此可得第二组图形的第三个图也应是小三角形放到大三角形的中间.(八)思维拓展1.图形中数的规律找规律填数:则左边的空应填 ________ , 右边的空应填 ________ .答案:7;4解析:这个问题也是由两个小问题组成,即找规律,填数字:①1,3,5,(),9,11②1,2,(),7,11观察①,猜想可能是一个公差为22的等差数列,在()()中填入77,符合猜想. 观察②,2−1=1,11−7=4,猜想( )−2可能为2,7−( )可能为3.将4填入其中,符合猜想.2.算式中的规律已知1×9+2=11,12×9+3=111,123×9+4=1111,⋯△×9+○=111111.那么△+○= ________ .答案:123513.行列的规律如图5−3,在七色球下面,按照图示的规律,依次逐个写自然数. 问: 2020在________ 色的球下面.答案:绿解析:1到12算第一段,13到24算第二段,每12个数算一段,每段都是从赤色开始到紫色后再回到橙色结束,因此也可以看作是周期为12的循环.因为2020÷12=168⋯4,所以2020是在绿色球的下面.4.三角数阵中的规律观察规律巧填数.则最后一行应填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从左到右的顺序)答案:5;10;10;5解析:观察规律发现,每行数首、尾都是1,中间的数是肩上两个数之和,如2=1+1,3=1+2,4=1+3,6=3+3,于是得出答案为: 1+4=5;4+6=10;6+4=10;4+1=55.数列中的排列规律在一列数组(1,1,1),(2,4,8),(3,9,27),⋯中,第100个数组的三个数之和是 ________ .答案:1010100解析:第100个数组的三个数是100,10000,1000000. 三个数的和为1010100 这里第n个数组应是.(n,n2,n3).6.图形的规律如图所示,图①中有1+2×2=5个正方形,图②中有1+2×2+3×3=14个正方形,图③中有 ____ 个正方形.A.23B.30C.33D.20答案:B 解析:图③中有1+2×2+3×3+4×4个正方形,即边长为4的大正方形1个,边长为3的正方形有2×2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有3×3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有4×4个,共30个.因此,正确答案为B.。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案

小学四年级奥数教案【篇一:四年级全集奥数教案】找规律(一)一、知识讲解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二、结合例子精讲【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16,19【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像上面依照肯定的按次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1: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22,26(2)3,6,9,12,(),18,21(3)33,28,23,(),13,(),3(4)55,49,43,(),31,(),19(5)3,6,12,(),48,(),192(6)2,6,18,(),162,()(7)128,64,32,(),8,(),2(8)19,3,17,3,15,3,(),(),11,3.【例题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4,7,(),16,22【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前4个数每相邻的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由此可以推算7比括号里的数少4,括号里应填:7+4=11.经验证,所填的数是正确的。
应填的数为:7+4=11或16-5=11.练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0,11,13,16,20,(),31(2)1,4,9,16,25,(),49,64(3)3,2,5,2,7,2,(),(),11,2(4)53,44,36,29,(),18,(),11,9,8(5)81,64,49,36,(),16,(),4,1。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找规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事物有规律的排列,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循环排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例1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地板图的画,电脑课件,白纸、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小东家做客,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快点出发吧?(1)引入大家看,一路上春光明媚,蓝蓝的天上漂着朵朵白云,地上绿草青青多美呀!连路旁的电线杆的颜色也是这么的漂亮,你们发现这些电线杆的颜色有什么特点呢?(2)学生汇报规律。
(3)教师:像这种重复出现的排列规律,是我们一年级已经学过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师:好吧!让我们继续走吧!二、探究新知(一)门的规律1、引入师:好了,小东家到了。
师:他家的门可是最新科技的产品--密码门。
只要输入正确的密码,门就会自动打开。
2、出示密码门。
(1)导入师:小东已经输入了三排密码,最后一排他想留下来考考我们。
这排密码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比一比哪组最快找到密码。
3、学生汇报规律(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规律)(1)竖着看--每排都有哪4个图形,缺少哪个图形就填哪个图形。
学生说教师演示课件。
(2)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所以根据斜行来填。
学生说教师演示课件。
(3)横着看--根据学生说的演示课。
师:从第一排到第二排有什么变化?师:第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第二排的最后一个,其余三个图形都按原来顺序往左移动一格。
师:第二排到第三排有什么变化?第三排到第四排会有什么变化?师:第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第二排的最后一个,其余三个图形都按原来顺序往左移动一格。
第二排到第三排,第三排到第四排。
像这样的排列规律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的循环规律。
4、开门进入大家找的密码正确吗?我们来试一试。
【三升四】小学数学奥数第14讲:寻找规律-教案

生:做练习。
师:没错,所谓光说不练,是假把式,我们要的可是真本领,所以,大家一起来练习一下下面这三道题。一样的我会请三位同学来说一说自己的思路。
【课件出示练习二,请学生自主解答。】
1,2,4,7,( 11 ),16,22
练习二:(9分)
先找出下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分析:
第(1)(2)小题难度不大,只要例题一听明白了,就能很快地解答出来;第(3)(4)小题难在有些学生对找规律产生了固定思维,例题一讲的是加上同一个数,对于练习题,就不容易想到也可以减去同一个数,所以教师应该提醒学生要细心审题,要从多角度来看待问题,要懂得知识的引申。
【教师配合课件演示解题思路,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思路,再演示动画以加强学生的认识。】
师:嗯,解释得非常清楚。请坐。其实就跟之前的规律一样,每跨一个数的数字之间都有相应的“+2”的规律。所以,按照这种规律,第二个括号应该是8+2等于10。
师:那请问,除了用8+2这个方法可以得到10,还可以怎么算出10呢?
生2:用12-2,也可以等于10。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没错,当我们发现了一组数之间的规律,可以正向来求解,还可以逆向来检验结果。这个方法一定要记住。
生:相差3.
师:很好!那么这就说明了这一组数中,所有相邻的两个数都应该是相差多少?
生:3。
师:对,都应该相差3!也就是说这个10和括号之间也是相差3的对吧。那这个括号里应该填什么数字呢?
生:13。
师:为什么是13啊?
生:因为前面的数字都比后面的大,所以括号里面要填比10大的数。
师:嗯,真棒,解释得挺完整的。我再来补充一下,就完整了。因为根据我们刚刚发现的规律可以知道,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相差3,而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后面的数都是前面的数加上3所得来的,所以括号里填的数应该是10+3等于13。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 找规律 教案

标题: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找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找出图形、数字、算式中的规律,并进行推理和验证。
2. 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归纳,发现规律。
2.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探究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图形、数字、算式,找出规律,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规律,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形成完整的规律描述。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讲解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5. 实践应用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规律现象,与同学分享,提高观察能力。
3. 尝试编写一道找规律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找规律填数字20908

目标
初步了解数列 学会找出数字的规律 学会动脑筋,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你准备好了吗?
热身运动-1
按规律在□里填数:
① 2、4、6、□8、10、12、14 ② 1、4、□7、10、13、16 ③ 1、2、3、5、8、□13、□21、34
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兔子数列
3
4
5
6
7
随堂测试大家认真做题哦!
谢谢
生活在13世纪的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 (Leonardo Fibonacci)是中世纪最杰出的数学 家。在斐波那契的代表作《算盘书》中介绍了 非常有趣的一组数,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 列”。这是《算盘书》中结果最丰富的问题。 因为它来源于兔子的繁殖,也叫“兔子数列”。
如果每对大兔子每月生一对小兔子,而每对小 兔子一个月之后变成大兔子,那么一对小兔子 一年之后可以变成多少对兔子?
斐波那契数列-兔子数列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下图中 表示小兔子, 表 示大兔子)
数列
这样, 1 , 2 , 3 , 5 , 8 , 1 3 , 2 1 , 3 4 , 5 5 , 8 9 … …
其中前两个数是1,以后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数之 和。我们把按一定次序排成一列的数称为数列, 数列中的每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第几个数就 叫第几项。例如上面的斐波那契数列,它的第1项 是1,第4项是3,第10项是55。
热身运动-5
在图中的□里填数,使横行、竖行、斜行的三 个数相加,都得18。
38 7 10 6 2
54 9
热身运动-6
下面每条线上都有三个□,三个□里的数字相 加都等于16,请你在空格里填入适当的数。
5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8.2《找规律(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8.2《找规律(数)》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规律,找出数字之间的关系。
2.能够按照规律完成数列或填充表格。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发现能力。
教学重点
1.观察数字之间的规律。
2.按照规律完成数列和表格。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教学用的素材和教具。
2.学生:提前复习好相关知识,准备好课堂参与。
教学过程
1. 导入
•讲解什么是“找规律(数)”,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这个知识点。
•引导学生思考,给出一个简单的找规律的示例。
2. 学习规律
•展示一些有规律的数字列,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演示如何根据规律填充数列或表格。
3. 练习
•让学生自己找规律,完成练习题。
•辅导学生,纠正他们的错误,并指导他们如何发现规律。
4. 拓展
•提出一些更复杂的规律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决。
•让学生思考规律的应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5.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注意找规律的方法和应用。
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扩展阅读
•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多进行数学题练习,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
本文主要介绍了人教版一年级下册8.2《找规律(数)》教案,通过教学目标、重点、过程等方面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希望本教案对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找规律填数

找规律填数教化科学系09初等教化3班高寻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相识最简洁数列.2、教会学生通过视察、归纳、抽象出数列规律,培育学生视察实力和抽象思维实力.3、使学生能用较完好语言表达数列规律,培育学生表达实力.4、在相识规律同时,并能按规律填数,培育学生推理实力.5、培育学生仔细视察和爱动脑筋好习惯.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会找规律,按规律填数.难点:培育学生视察实力,发觉规律.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打算1、按要求数数.(1)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10.(2)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3)五个五个地数,从5数到50.(4)十个十个地数,从10数到100.2.在横线上填数.(1)3连续加3,每次加得和写在横线上.(2)6连续加6,每次加得和写在横线上.(3)48连续减4,每次减得差写在横线上.(二)学习新课1、导入师:今日动物园里召开运动会,有7只小兔参与了一百米赛跑,它们参与竞赛号码是按肯定规律排列,可是教练员点名时,发觉有两只小兔迟到了,这两只小兔子号码各是多少呢?你们能猜出来吗?(此时学生非常兴奋,都想参与猜号码)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相识数列规律,学习按规律填数.板书课题:找规律填数2、教学例一(1)出示:1 4 7 10 13 □□师:像这样几个数按次序排列起来,称它为数列.请学生跟读“数列〞.(2)探究:师:从整体看,后面数与前面数比较,有什么特点?生:后面数比前面数大.师:每相邻两个数是怎样改变?(在投影仪上演示)你发觉了什么规律?生:前面数加上3得后面数.师:相邻两个数都相差几?生:相邻两个数都相差3.师:刚刚我们从整体和相邻两数改变看,发觉了这个数列规律,我们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表达这个数列规律:后面数比前面数大,相邻两个数都相差3.(边说边板书)师:先听老师完好地说一遍,看哪位同学能学老师说一遍.(指名说规律) (3)填数.师:谁知道迟到两只小兔子号码是多少呢?生:(同桌相互说说后答复)是16,19.(4)尝试练习找规律填数:a.3 7 11 15 19 □后面数比前面数( ).相邻两个数都相差( ).□里填( ).b.15 12 9 □□后面数比前面数( ).相邻两个数都相差( ).□里填( ),( ).3.教学例2.(1)出示:按规律在横线上填相宜数.0 10 30________100(2)探究:师:从整体看,后面数与前面数比较,有什么特点?生:后面数比前面数大.师:每相邻两数差都一样吗?算算看.生:每相邻两数差是10,20,不一样.师: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之间相差10,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之间相差20,那么第三个数与第四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生:相差30.〔板书30〕师:第四个数与第五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生:相差40.〔板书40〕师:从整体和相邻两数差改变看,这个数列规律是:后面数比前面数大,每对相邻两数差总比前面一对相邻两数差多10.(边说边板书)(3)填数.师:如今你们知道横线上数是多少吗?生:是60.师:怎样计算?生:用它前面数30,加上它与前面一个数相差数30,30+30=60.师:想一想,怎样检验?(4)尝试练习,找规律填数.1 2 4 7 11 □后面数比前面数( ).每一对相邻两数差总比前一对相邻两数差多( ).□里填( ).4.老师小结:找规律填数就要先从数列数中找出改变规律,然后再按规律填上相宜数.(三)稳固反响1、找规律填数:(投影片)(1) 3 5 7 9 □13(2) 8 11 14 □□(3) 35 30 25 □15 □(4) □17 15 13 □2、你能在每朵花中写上一个数,使这些花也按肯定规律排列吗?3、按规律填数,使每组数列不一样.4、嬉戏:把全班同学分成红、黄、绿三组,持一样颜色数字卡片按规律排列.红色:0 3 6 9 …黄色:1 4 7 10 …绿色:2 5 8 11 …5、按规律在□里填上相宜数.(1)2 2 3 5 8 □(2)1 6 16 31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找规律填数是一节很有爱好课,整体设计上把握“规律〞这个中心.指导学生相识规律→表达规律→运用规律→规律概括,这种抽象过程也完全符合学生相识事物规律.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全过程.课堂练习形式多样,最终全班参与嬉戏竞赛,使全课在快乐高潮中完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案:找规律填数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最简单的数列.
(二)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出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使学生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叙述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在认识规律的同时,并能按规律填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五)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找规律,按规律填数.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按要求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四十数到五十二.
(2)两个两个地数,从二数到二十.
(3)五个五个地数,从五数到五十.
(4)十个十个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2.在横线上填数.
(1)3连续加3,每次加得的和写在横线上.
(2)6连续加6,每次加得的和写在横线上.
(3)48连续减4,每次减得的差写在横线上.
(二)学习新课
1.谈话.
师:今天动物园里召开运动会,有7只小兔参加了一百米赛跑,它们参加比赛的号码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可是教练员点名时,发现有两只小兔迟到了,这两只小兔子的号码各是多少呢?你们能猜出来吗?(此时学生十分兴奋,都想参与猜号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列的规律,学习按规律填数.
板书课题:找规律填数
2.教学例1.
(1)出示:1471013□□
师:像这样几个数按次序排列起来的,称它为数列.
请学生跟读“数列”.
(2)探索:
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师:每相邻两个数是怎样变化的?(在投影仪上演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前面的数加上3得后面的数.
师: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几?
生: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3.
师:刚才我们从整体和相邻的两数变化看,发现了这个数列的规律,我们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表达这个数列的规律: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3.(边说边板书)
师:先听老师完整地说一遍,看哪位同学能学老师说一遍.(指名说规律)
(3)填数.
师:谁知道迟到的两只小兔子的号码是多少呢?
生:(同桌互相说说后回答)是16,19.
(4)尝试练习
找规律填数:
a.37111519□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
□里填().
b.15129□□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
□里填(),().
3.教学例2.
(1)出示:按规律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
01030________100
(2)探索:
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师:每相邻两数的差都一样吗?算算看.
生:每相邻两数的差是10,20,不一样.
师: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之间相差10,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之间相差20,那么第三个数与第四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
板书:
生:相差30.
师:第四个数与第五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
板书:
生:相差30.
师:第四个数与第五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
板书:
师:从整体和相邻两数的差的变化看,这个数列的规律是: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每对相邻两数的差总比前面一对相邻两数的差多10.(边说边板书)
(3)填数.
师:现在你们知道横线上的数是多少吗?
生:是60.
师:怎样计算?
生:用它前面的数30,加上它与前面一个数相差的数30,30+30=60.
师:想一想,怎样检验?
(4)尝试练习,找规律填数.
124711□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每一对相邻两数的差总比前一对相邻两数的差多().
□里填().
4.教师小结:
找规律填数就要先从数列的已知数中找出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按规律填上合适的数.
(三)巩固反馈
1.找规律填数:(投影片)
(1)3579□13
(2)81114□□
(3)353025□15□
(4)□171513□
2.你能在每朵花中写上一个数,使这些花也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吗?
3.按规律填数,使每组数列不一样.
4.游戏:把全班同学分成红、黄、绿三组,持相同颜色数字卡片的按规律排列.
红色:0369…
黄色:14710…
绿色:25811…
4.按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2358□
(2)161631□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找规律填数是一节很有兴趣的课,整体设计上把握“规律”这个中心.复习准备阶段,让学生按要求数数和按规律填数,为找规律做了很好的铺垫,从故事导入新课,符合一年
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自然地引出了数列规律的课题.
指导学生认识规律→叙述规律→运用规律→规律的概括,这种抽象的过程也完全符合
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课堂练习
形式多样,最后全班参加游戏竞赛,使全课在欢乐的高潮中结束.本课教学内容有一定的
难度,不做教学要求.
板书设计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流泻的月光,笼罩着浓浓的思念,倾泻了一地的氤氲,洁白的光辉,是我真切的祝福,轻轻洒落在你的四周,愿平安,好运包围着你,愿快乐,幸福伴随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