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导学案】高中化学 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二 (2)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1.1.2元素周期表(2)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精品教案】)-

(高中化学1.1.2元素周期表(2)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精品教案】)-

(高中化学1.1.2元素周期表(2)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精品教案】)-第1章第1节元素周期表(2)[学习目标]1。

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属性之间的关系2.学会总结元素变化规律的能力[研究重点]元素性质的渐变与元素颗粒结构组成的关系[初步知识]请画出碱金属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元素名称核荷数原子结构示意图碱金属金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电子数层[思考与交流]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我们可以推断出它的化学性质。

完全一样吗?[实验1]加热一个干坩埚,同时取一小块钾,干燥表面的煤油,然后迅速将其放入热坩埚中观察现象与钠和氧的反应相比[实验2]往培养皿中加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钾,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入培养皿中,观察现象。

与钠和水的反应相比[基础知识]2,钠和钾与氧的反应原子和水的反应(1)碱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的反应|碱金属如199锂+O2钠+O2钾+O2钾,铷与O2反应生成超氧化物室温下暴露在空气中,铷和铯会立即燃烧。

2.与水反应K+H2O铷+H2O除钠和钾外,其他碱金属元素也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H2 [总结]2m+2h2o = = 2moh+H2 = basic:[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讨论钠和钾的性质的异同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有关吗?1(2)碱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见教材第7页)[课堂练习1]:钫(fr)具有放射性,是碱金属中最重的。

下面的预测是错误的:a。

它有碱金属中最大的原子半径b。

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是FrOH,是一种非常强的碱。

在空气中燃烧时,钫只产生化学式为Fr2O 的氧化物D。

它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

由于激烈的反应,它爆发了[阅读材料]第7页和第8页。

典型的非金属-卤素,看看它们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之间是否有联系。

[归纳与整理](3)卤元素的物理性质(见教材第8页)[思考与交流]请根据卤元素的物理性质总结卤元素在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溶解度等方面的变化规律[诱导和整理]颜色:状态:密度:熔点:在水中的溶解度:[问题]我们能根据卤素原子的结构特征解释自然界中卤素单质的相似性和变性吗?[归纳和总结](4)卤素的化学性质:1,卤素简单物质与氢的反应(见教科书第8页)卤素与H2的反应可用通式H2+x2 = = = 1表示。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 全书导学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 全书导学案

第1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1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课时 原子结构 核心素养发展重点 学业要求 通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深化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明确质量数和A Z X 的含义。

2.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学生自主学习原子核1.原子的构成原子⎩⎨⎧ 原子核⎩⎨⎧⎭⎬⎫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决定原子质量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质量很小2.原子中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1)原子序数=□0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 )=□02质子数(Z )+□03中子数(N )。

3.原子构成的表示方法如16 8O 表示质量数为□0416,质子数为□058的氧原子。

核素 同位素1.核素具有相同数目的□01质子和相同数目的□02中子的一类原子。

氢元素有氕、氘、氚三种核素,分别用□0311H、21H、31H表示。

2.同位素□04质子数相同而□05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例如11H与□0621H、31H互为同位素。

同位素分为□07稳定同位素和□08放射性同位素。

课堂互动探究一、原子的构成1.离子的质量数是否等于其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提示:是。

因为离子是通过得失核外电子形成的,而质量数只与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有关,与核外电子数无关。

2.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吗?提示:不一定。

11H中含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不含有中子。

1.原子的相对质量(M)=原子质量m(126C)12≈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离子组成中的数量关系(1)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阳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4)阴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知识拓展核力是使核子组成原子核的作用力,属于强相互作用力的一类。

原子核中有中子、质子,质子是带正电的,所以质子之间会互相排斥。

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教学设计(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教学设计(含解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答案】 B【解析】碱金属位于周期表第ⅠA族,主族序数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为1,故A正确;同主族电子层数依次增加,失电子能力越来越强,还原性增强,单质的还原性:Li<Na <K<Rb<Cs,故B错误;金属性越强形成的碱的碱性越强,LiOH<NaOH<KOH<RbOH<CsOH,故C正确;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D正确。

【板书】活动二、探究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递变性【思考】回顾元素周期表结构,思考什么是碱金属元素?其原子结构有哪些相似性和递变性?【交流】元素周期表中第ⅦA族元素又名卤族元素。

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

其原子结构具有相似性是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递变性是F→I,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讨论1】(1)阅读教材P8页“资料卡片”内容,思考卤族元素的单质的物理性质有何特点和规律,并完成表格内容。

【交流投影】项目F2Cl2Br2I2颜色、状态淡黄绿色气体黄绿色气体深红棕色液体紫黑色固体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讨论2】(2)阅读教材P8页内容,思考卤族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反应有何特点和规律?填写下表内容。

【交流投影】单质反应条件及程度方程式氢化物稳定性F2反应条件渐苛刻剧烈程度依次减弱H2 + F2= 2HF(黑暗爆炸)减Cl2H2 + Cl2 2HCl Br2H2 + Br22HBr点燃或光照H2 + I22HI (持续加热)【答案】 D【解析】由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递变性可知,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增强,金属活动性增强,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A、B、C错误;同主族元素随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递增,D正确。

【归纳梳理】【课后巩固】P教材11页3、8、9。

高一化学学案: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一化学学案:1.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了解碱金属、卤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了解碱金属、卤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了解碱金属、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并能初步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进行解释。

4.认识结构与性质的因果关系,从而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本课时内容较多,可以把碱金属和卤素的实验作为复习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完成,课堂上要控制好学生实验的时间,花一部分时间用于师生共同总结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一、碱金属元素1.碱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是①Li、Na、K、Rb、Cs,它们的原子最外层都含有②1个电子,在周期表中位于③第ⅠA族,从上至下,电子层数逐渐④增多,原子半径逐渐⑤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⑥减弱,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逐渐⑦增强,因此它们的金属性逐渐⑧增强。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锂在氧气中加热:⑨4Li+O22Li2O;(2)钠在氧气中加热:⑩2Na+O2Na2O2;(3)钾与水的反应:2K+2H2O2KOH+H2↑。

二、卤族元素1.卤族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是F、Cl、Br、I、At,它们的原子最外层都含有7个电子,在周期表中位于第ⅦA族,从上至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因此它们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F2气态淡黄绿色Cl2气态黄绿色Br2液态深红棕色I2固态紫黑色3.比较卤素单质与氢化合的条件,并分析由此能得出的结论:阴暗处能反应 HF 与氢气化合越来越难不稳定光照或点燃 HCl 加热至一定温度 HBr 不断加热 HI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Cl 2+2NaBr 2NaCl+Br 2;(2)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Cl 2+2KI 2KCl+I 2;(3)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Br 2+2KI 2KBr+I 2。

1.碱金属单质的密度,是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大而依次增大的吗?【答案】整体上依次增大,但钠的密度比钾大。

1.2原子的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2原子的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策略和课堂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提问、观察和测试等多种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在策略上,我注重了知识讲解和互动探究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理解。在课堂管理上,我努力营造了一个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
- "Atoms and Elements: The Building Blocks of Matter":深入讲解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包括电子排布、化学键等。
(二)拓展要求
1.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阅读拓展内容中的推荐阅读材料,加深对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理解。学生可以进行读书笔记或书评的撰写,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原子结构模型》:介绍不同原子结构模型的历史和发展,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原子的内部构造。
2.科学文章:
- "The Periodic Table: Visualizing Element Properties":一篇介绍如何通过周期表来预测元素性质的文章,有助于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 "The Role of Valence Electrons in化学Reactions":解释了最外层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关键作用,与本节课内容紧密相关。
5.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资源的展示和讲解。同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投影屏幕和听清楚讲解内容。
6.互动环节:准备一些互动问题和讨论题目,以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可以涉及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
7.作业与评估: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以便在课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导学案-【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导学案-【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整理与提升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知道1~36号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分区、周期和族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征。

4、认识元素的原子半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能利用电负性判断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知识整理:一.原子结构1.能级与能层2.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规则。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1.1《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1.1《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名师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核心素养通过对碱金属元素和卤族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学科思想,能从物质的微观结构说明同类物质的共性,解释同类的不同物质性质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碱金属单质和卤素单质的性质变化规律, 体会元素性质变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与巩固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验从具体到抽象、从归纳到演绎的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教学设计本节课应用视频、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板书、小组合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观察、动手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学情分析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是元素周期表这一节的重点,是元素周期律的起点,其难点是元素结构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尤其是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

为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设计时我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尽可能采用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我按照以下环节进行设计:提出问题——实验探究————理论结论(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性质递变规律)——理论预测(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性质递变规律)——实验验证——总结规律——应用规律。

符合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再以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的认知规律,有效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

重点难点1.碱金属单质和卤素单质的性质变化规律2.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的思想方法的确立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课题引入】展示手中拿的一瓶试剂(钾),它是一种金属,它保存在煤油中。

它是什么?(钠)为什么钠要保存在煤油中?(隔水隔空气)【学生活动】看一看试剂瓶的标签,是什么?(钾)为什么钾也要保存在煤油中呢?(钾也会和氧气、水反应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

【演示实验】钾的燃烧(在石棉网上)钾与水的反应(大烧杯、盖玻片)【学生活动】观察并记录现象【投影】钠钾与氧气的反应钠钾与水的反应【讲述】从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钾和钠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能和氧气、水发生反应。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化学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导学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化学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导学案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1.1.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导】(2分钟)通过复习引出新课的教学。

【思】(10分钟)阅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一、碱金属元素1.结构特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变化规律是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________,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__。

2.碱金属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①与O2反应碱金属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程度产物复杂程度活泼性Li 4Li+O2点燃2Li2O逐渐剧烈逐渐复杂逐渐增强Na 2Na+O2点燃Na2O2K K+O2点燃KO2Rb —Cs —②与水反应碱金属钾钠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轻微爆炸声,反应后溶液加酚酞变红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加酚酞变红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卤族元素1.原子结构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变化规律是随着原子序数增大,电子层数逐渐________,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

2.卤族元素单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①与H2反应反应条件化学方程式产物稳定性F2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Cl2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Br2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I2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②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____,下层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____,下层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____,下层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得出结论:Cl2、Br2、I2三种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相应卤素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第3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卤素、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点,掌握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

2.通过比较卤素、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电子层数)的不同点,掌握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学会分析递变性的原因。

3.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以IA和VⅡA族为例,知道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相似和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初步掌握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通过对实验现象和素材的分析来归纳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方法,形成“结构决定性质,位置反映结构”的化学基本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学习,加深对“事物变化的量变引起质变”等哲学规律性认识,体会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在自然科学领域内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三、教学方法:对比归纳实验探究演绎四、教学过程(一)碱金属元素环节1:理论探究,对比归纳碱金属元素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创设】元素周期表中为什么把锂、钠、钾等元素编在一个族呢?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有什么联系呢?【学生活动】:(科学探究1)查阅元素周期表,填写教材P5中的表格,对比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不同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追问】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哪一部分?根据上述结构的异同,推测碱金属元素性质的异同点?【学生】化学性质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

碱金属可能像钠一样能与氧气和水反应,但反应程度可能不同。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实验验证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不同点。

环节2:实验探究,通过实验钾和钠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钾和钠与水的反应,对比钾和钠性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视频】:(科学探究2)钾分别与氧气、水的反应,回忆钠分别与氧气、水的反应,进行对比。

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课时2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课时2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准确精炼:板书内容应准确无误,用词精炼,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达,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学习。
5.概括性强:板书应具有较强的概括性,能够将复杂知识简化为关键点,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核心内容。
6.艺术性和趣味性:板书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趣味性,通过创意的布局、颜色搭配、图标等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示例板书设计:
```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1.原子结构
-原子核
-电子云
-电子层
-原子序数
-质子数
-中子数
2.元素性质
-金属性
-非金属性
-电负性
-原子半径
-元素周期律
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
-元素性质反映原子结构
4.实际应用
-元素周期表
-化学反应
-材料科学
```
板书设计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科普书籍:学生可以阅读关于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科普书籍,如《原子的一生》、《元素的故事》等,通过故事化的方式深入了解相关知识。
-学术期刊:学生可以查阅相关的学术期刊,如《自然科学进展》、《化学教育》等,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2.拓展建议:
-进行家庭小实验:学生可以在家中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制作元素周期表的模型、观察化学反应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理解。
板书设计
1.目的明确:板书设计应紧扣教学内容,明确传达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结构清晰:板书应具有清晰的结构,分段落、有序地呈现知识点,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理解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3.简洁明了:板书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避免冗长的文字描述,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关键信息。

1.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1)导学案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1.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1)导学案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学习目标】1、熟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进一步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元素周期表中区的划分【主干知识梳理】一、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和元素周期表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1)电子排布与周期划分的本质联系(2)规律:②本周期包含的元素种数=对应能级组所含原子轨道数的2倍=对应能级组最多容纳的电子数(3)元素周期系:按其原子核电荷数递增排列的序列称为元素周期系①元素周期系的形成过程: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的递增,每到出现碱金属,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层,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数逐渐增多,最后达到8个电子,出现稀有气体,形成一个周期,循环往复形成周期系②元素周期系形成的原因:元素周期系的形成是由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发生周期性的重复③特点:a.每一周期(除第一周期外)从碱金属元素开始到稀有气体元素结束,外围电子排布从n s1递增至n s2n p6b.元素周期系的周期不是单调的,每一周期里元素的数目并不总是一样多,而是随周期序号的递增逐渐增多;同时,金属元素的数目也逐渐增多c.元素周期系只有一个,元素周期表多种多样(4)元素周期律: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重复(5)元素周期表:呈现元素周期系的表格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划分(1)划分依据:取决于原子的价电子数目和价层电子排布(2)特点:同族元素的价电子数目和价层电子排布相同(3)规律①对主族元素:同主族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完全相同,价电子全部排布在n s或n s、n p轨道上,价电子数与族序数相同,如下表布为(n-1)d1~10n s1~2,ⅢB~ⅦB族的价电子数与族序数相同,第ⅠB、ⅡB族和第Ⅷ族的价电子数与族序数不相同,如下表【对点训练1】1、下列有关元素周期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系中第ⅠA族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B.元素周期系中每一周期元素的种类均相等C.元素周期系的形成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D.每一周期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均是1→8,周而复始2、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A.第五周期ⅠB族B.第五周期ⅡB族C.第四周期ⅧB族D.第四周期ⅠB族3、价电子排布式为5s25p3的元素是()A.第五周期第ⅢA族B.51号元素C.非金属元素D.Te4、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对应的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A.两种元素原子的电子层上全部都是s电子B.3p能级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和3p能级上只有1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离子D.原子核外的M层上的s、p能级上都填满了电子而d轨道未排电子的两种原子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全排布在最外层的n s或n p轨道上B.过渡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排布全部为(n-1)d1~10n s2C.d轨道不可以参与化学键的形成D.所有元素的共同特点是原子的价电子都排布在最外电子层上6、下列关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 s2n p1~6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B.基态原子的p能级上有5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第ⅦA族元素C.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1)d6~8n s2的元素一定位于第ⅢB~第ⅧB族D.基态原子的N层上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二、再探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1)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分区①区的名称:除ds区外,是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符号进行命名的②ds区的名称:ds区只有两列,第11列铜、银、金和第12列锌、镉、汞,由于该区开始的第11列铜、银、金按构造原理进行电子排布时,电子排布式中最后两个能级的电子排布应为(n -1)d 9n s 2,而事实上却为(n -1)d 10n s 1,可理解为先填满了(n -1)d 能级而后再填充n s 能级,因而得名ds 区 ③区的种类:s 区、p 区、d 区、ds 区和f 区,5个区的位置关系如下图所示 ④各区元素的价电子排布特点分区 元素分布 外围电子排布式元素性质特点 s 区 ⅠA 族、ⅡA 族 n s 1~2 除氢外都是活泼金属元素 p 区 ⅢA 族~ⅦA 族、0族 n s 2n p 1~6 最外层电子参与反应 d 区 ⅢB 族~ⅦB 族、Ⅷ族 (n -1)d 1~9n s 1~2 d 轨道不同程度地参与化学键的形成ds 区ⅠB 族、ⅡB 族(n -1)d 10n s 1~2金属元素(2)根据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分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为沿B 、Si 、As 、Te 、At 与Al 、Ge 、Sb 、Po 之间所画的一条连线,非金属性较强的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位置,金属性较强的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角位置①处于d 区、ds 区和f 区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1.1.2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教学设计2 新人教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1.1.2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教学设计2 新人教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1.1.2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教学设计2 新人教必修2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这是一节关于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知识。

2.解析:通过碱金属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通过碱金属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2)通过探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进一步理解元素周期表。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实践能力和归纳能力。

2.解析(1)通过碱金属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分析归纳出结构和性质的异同;(2)通过对原子结构分析进一步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由于在分析碱金属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及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和周期表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的递变规律有些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分析位、构、性的关系。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投影仪、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等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景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碱金属元素问题探究1:查阅碱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填写下表:观察上表,找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异同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板书】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1.原子结构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问题探究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对钠、钾分别与氧气、水反应的实验进行对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得到什么结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究归纳 【板书】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2 Na + 2H 2O =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通式: 2R + 2 H 2O = 2 ROH + H 2 ↑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学期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导学案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学期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导学案

第二节原子构造与元素的性质第 1 课时原子构造与元素周期表学习目标:1、知道外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

2、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3、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构造和地点间的关系。

学习要点: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2.原子构造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学习难点:元素周期表的构造与原子构造的关系知识准备1、元素周期表的构造是如何的?2、如何书写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有什么关系?1.碱金属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碱金属原子序数周期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锂3二1s22s1或 [He]2s1钠_____三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钾_____四____________________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5s1或铷_____五[Kr]5s 1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66s1铯_____六或 [Xe]6s12.元素周期系跟着元素原子的 _______递加,每到出现 _______,就开始成立一个新的_______,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渐渐增加,最后达到___个电子,出现_______;而后又开始由 _______到_______,这样周而复始形成周期系。

3.元素周期表(1)周期①每周期所含元素种数:从第一到第七周期种类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每周期开头及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开头元素______________,结尾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族①纵列与族纵列序12345678~10数ⅠⅡⅣBⅤB族A A纵列序1112131415161718数ⅣⅤ族Ⅰ BⅡBA A②价电子层元素的 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价电子层”,是因为这些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响中发生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了解碱金属、卤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了解碱金属、卤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了解碱金属、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并能初步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进行解释。

4.认识结构与性质的因果关系,从而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本课时内容较多,可以把碱金属和卤素的实验作为复习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完成,课堂上要控制好学生实验的时间,花一部分时间用于师生共同总结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一、碱金属元素1.碱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是①Li、Na、K、Rb、Cs,它们的原子最外层都含有②1个电子,在周期表中位于③第ⅠA族,从上至下,电子层数逐渐④增多,原子半径逐渐⑤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⑥减弱,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逐渐⑦增强,因此它们的金属性逐渐⑧增强。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锂在氧气中加热:⑨4Li+O22Li2O;(2)钠在氧气中加热:⑩2Na+O2Na2O2;(3)钾与水的反应:2K+2H2O2KOH+H2↑。

二、卤族元素1.卤族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是F、Cl、Br、I、At,它们的原子最外层都含有7个电子,在周期表中位于第ⅦA族,从上至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因此它们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写出卤素单质的化学式、状态和颜色:卤素单化学式状态颜色质氟F2气态淡黄绿色氯Cl2气态黄绿色溴Br2液态深红棕色碘I2固态紫黑色3.比较卤素单质与氢化合的条件,并分析由此能得出的结论:卤素单质 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与氢气化合的产物结论 氟阴暗处能反应 HF 与氢气化合越来越难,生成的氢化物越来越不稳定 氯光照或点燃 HCl 溴 加热至一定温度HBr 碘不断加热 HI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Cl 2+2NaBr 2NaCl+Br 2;(2)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Cl 2+2KI 2KCl+I 2;(3)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Br 2+2KI 2KBr+I 2。

1.碱金属单质的密度,是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大而依次增大的吗?【答案】整体上依次增大,但钠的密度比钾大。

2.实验室中,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锂也能保存在煤油中吗?为什么?【答案】不能;锂的密度比煤油小,保存在煤油中会浮在煤油表面,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因此锂不能保存在煤油中,通常封在石蜡里。

3.结合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的性质,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同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答案】碱金属单质都有较强的还原性,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卤素单质都有较强的氧化性,都能与氢气化合生成对应的氢化物。

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实验1】分别取绿豆大的钠、钾,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投入盛有水的表面皿中,其现象是 。

【实验2】①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加入盛有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振荡后加入CCl 4,再振荡、静置。

其现象是 。

②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加入盛有碘化钾溶液的试管中,振荡后加入CCl 4,再振荡、静置。

其现象是 。

③将少量溴水加入盛有碘化钾溶液的试管中,振荡后加入CCl 4,再振荡、静置。

其现象是 。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帮助他完成实验现象。

(2)锂、钠、钾、铷、铯中, 与水反应最剧烈。

(3)根据氯、溴、碘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实验1:钠、钾与水反应的现象相似,钾与水反应更剧烈实验2:(1)①上层为无色溶液,下层呈橙红色②上层为无色溶液,下层呈紫红色③上层为无色溶液,下层呈紫红色(2)铯(3)氧化性:Cl2>Br2>I21.锂、钠在氧气中燃烧都生成过氧化物吗?【答案】锂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氧化锂。

2.镁、钙均是第ⅡA族元素,哪种元素的金属性更强?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答案】钙;因为镁、钙位于同一主族,且钙的电子层数比镁多,更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1.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1)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气的反应越容易进行,则其金属性越强。

(2)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其金属性越强。

(3)金属元素的单质与盐在水溶液中进行置换反应,若A置换出B,则A的金属性强于B。

2.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1)非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的反应越容易进行,则其非金属性越强。

(2)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3)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其非金属性越强。

(4)非金属元素的单质与盐在水溶液中进行置换反应,若A置换出B,并且A体现出氧化性,则A的非金属性强于B。

1.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硒(Se)化氢比硫化氢稳定B.砹(At)的单质颜色为黑色C.铍(Be)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弱D.氢氧化镭[Ra(OH)2]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解析】硒和硫处于同一主族,硒在硫的下一周期,按照同一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可知,硒的非金属性比硫弱,因此硒化氢不如硫化氢稳定,A项错误。

【答案】A2.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I-),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橙色,将此溶液倒入丙,颜色无明显变化。

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A.Br-、Cl-、I-B.Br-、I-、 Cl-C.I-、Br-、Cl-D.Cl-、I-、Br-【答案】B3.下列叙述中一定能说明金属A比金属B的活动性强的是(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电子层数多C.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D.常温时,A能从稀盐酸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和稀盐酸发生反应【解析】能说明金属A与金属B活动性强弱的依据应该是金属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而非失去电子的多少。

D项中A 能从酸中置换出H2,说明A易失去电子,而B不能从酸中置换出H2,说明B比A难失去电子,进而说明A的金属性强。

【答案】D4.实验探究是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基本途径。

下面是某同学完成的探究实验报告的一部分:实验名称: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比较实验药品:KBr溶液、KI溶液、氯水、溴水、碘水、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钾试纸实验设计如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结论①新制氯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氯、溴、碘②NaBr溶液+新制氯水+1 mL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③KI溶液+新制氯水+1 mL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该实验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2)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步骤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CCl4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4)该同学的实验设计不足之处是,改进的办法是。

【解析】要通过实验比较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需证明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强、溴的氧化性比碘强,该同学的探究过程只比较了氯气和溴、氯气和碘的氧化性强弱,没有比较溴和碘的氧化性强弱,所以无法得到最终的实验结论,应该加以改进。

【答案】(1)试管;胶头滴管(2)2NaBr+Cl22NaCl+Br2;Cl2+2I-2Cl-+I2(3)萃取剂(4)没能比较出溴和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将步骤③改为:KI溶液+溴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的颜色(或其他合理答案)。

教学反思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

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

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

“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

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一、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

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不断加强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所以,我就多读书,多学习,多写读书笔记。

三、学习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