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教案

合集下载

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稿(3篇)

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稿(3篇)

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稿(3篇)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稿 1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尝试根据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运用图表了解地球表层的含义,并用具体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课堂学案,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结果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通过多__分步动画展示,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对地球的圈层结构有个宏观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树立热爱地球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2学情分析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的认知有限但好奇心较强。

因此可利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形象的事物来类比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其主要特征;地球外部圈层的特征及相互联系。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区别岩石圈与地壳。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视频导入播放“汶川地震”视频。

设问:地震是如何将巨大的能量__出来的?活动2自主阅读展示横波和纵波比较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知识延伸:通过让学生讨论汶川地震时的感觉,延伸横波和纵波的影响活动3探究“探究一”:不连续面和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深挖“图1.25”涵盖的知识。

深入分析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多__动画展示地震波波速的变化过程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

“探究二”:画出地球的内部圈层活动4联系生活,类比学习将地球的内部圈层与煮熟的鸡蛋类比自主学习: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活动5课堂检测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A.对火山喷发物的研究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C.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D.ABC都可以2、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B.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C.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3、地震发生时,在操场上体育课的同学们的感觉是什么?()A.只感觉到左右摇晃B.只感觉到上下抖动C.先上下抖动后左右摇晃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抖动4、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一、课标要求: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概括每个圈层结构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生能够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分层和特征
②能够辨认地球上的两个不连续面,能说出他们的具体分布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利用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与地震波的波速变化图,结合知识,能在图中
分别指出地球的不连续面和地球内部圈层的范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学习,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锻炼与开
发。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针对于高一的学生,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和准确,所以,在讲解内部圈层的时候,应该注意结合图解的形式,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地震波的相关知识,知道地球存在这两个不连续面,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

四、教材分析:本次课内容选自中图版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里面的内容,该节课对学生了解好地球的内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课的知识点主要有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是由坚硬的岩石外壳组成,在陆地部分平均为33km,而海洋壳部分为7km,平均为17km厚。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着一个软流层(60-250或400km),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岩石圈的范围是软流层的顶部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也就是0-60km的范围。

为了对地壳厚度不均匀有更好地理解,由一个题目巩固:
请同学们比较一些下列地方哪个厚度最薄和最后?
A太平洋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
本次课要运用到的图像有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特点
难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特点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对比分析法
七、教学过程。

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共11篇)(精简版)

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共11篇)(精简版)

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共11篇)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共11篇)篇一:地球的内部教案地球的内部教案授课班级:六(3)班课时:1课时实习老师:袁菊仙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二)技能目标 1.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结构; 2.能够制作一个比例合理的地球内部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自然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2、猜测暗盒里有什么。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四、教学思路猜测暗盒里的物品了解科学家如何推测地球的内部结构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五、教学准备分别装有水、细沙、小石块的三个暗盒、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小刀。

六、教学组织七、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大家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暗盒,里面分别装有不同的物品,你们想知道里面装有什么吗?好,现在大家想想看,如果不打开暗盒,你们有什么方法猜测暗合里的物品?大家说说看。

很多同学都说摇一摇,好现在我就请三位同学上来摇一摇,把你们获得的信息告诉大家(学生猜测一号可能是液体、二号是颗粒状固体、三号是块状固体)现在大家再想想,能用什么方法猜测暗合里具体有什么?哎,看来这个问题难住了大家,现在我请三位同学把暗合打开,为大家揭晓答案(一是水、二是细沙、三是小石块)提问:哎,同学们,你们说我们的地球能像刚才打开暗合一样打开吗?对,不能,我们的地球是打不开的。

那么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

板书课题:地球的内部提问:现在请大家看课本20页下面这三幅图(火山、地震、地热),思考一下,通过这些自然现象,我们能得到地球内部的什么信息?讲述:通过这些自然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地球内部有高温、高压的岩浆,地球内部是运动的其实,科学家们也是通过这些自然现象搜集地球内部信息的讲述:科学家们还用了什么方法呢?大家注意听在很早以前,科学家们曾想过用钻孔的方法推测地球的内部,但很遗憾的是,由于各种技术水平的限制,到目前为止,人类钻孔的最深深度也只有14 千米,而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因此只能了解到2表面一薄层的情况,最后这种方法以失败而告终。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案陕西省丹凤中学叶佳【教学内容】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007年6月第二版。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课时“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使学生形成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训练,提高读图、析图能力,明确地震波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关系,地壳与岩石圈、软流层的位置关系等。

2、联系实际,结合图示,了解各圈层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教学,培养学生“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而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和责任感;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1、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

2、地球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软件,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地球各内部圈层对比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讲述法、导学法、对比法和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已经了解了太阳的结构特点,其大气层从内向外依次分为哪几层?那么地球又有怎样的圈层结构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点评: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太阳内部从内向外依次分为—核聚变区、辐射区和对流区。

)导语: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具有同样的同心圈层结构。

二、地球的同心圈层结构:对照下图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同心圈层结构。

(教师说明:地球的同心圆圈层结构特点—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各圈层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各个圈层却互相渗透相互重叠。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案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一、知识要求: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2、使学生了解各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二、能力要求:1.使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从而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

2.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念。

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三、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鼓励学生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

【教学重点】1.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特别是地壳的特点。

3.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

4.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地球系统观念的形成。

【教学难点】1.“地幔”的有关知识。

2.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形成地球系统观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设计】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投影片(或多媒体、图片)。

【教具设计】【讲授过程】【导入新课】“谈天”是为了“说地”,“谈天”中已知地球的形状──球体,但它既不同于篮球──空心,也不同于铅球──均质体,而是从里向外划分为若干个球形的层次──圈层(出示“地球的圈层构造”示意图)。

地球有六大圈层:内部三个,外部三外,界限是固态的地表。

六大圈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有四个(“立足之地”──地壳、“空气”──大气圈、“水”──水圈、“食物”──生物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主要讲述这几大圈层,【板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过渡】首先我们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引发思考】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密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讨论】学生讨论人类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 【学生回答】略。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 使学生掌握地球内部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通过实例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对地球表面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特点、相互关系和作用。

2. 难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其对地球表面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基本知识。

2. 利用图示、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对地球表面环境的影响。

4. 运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奥秘。

四、教学准备1.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关PPT课件。

2.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图示、模型等直观教具。

3. 实例材料,用于分析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对地球表面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利用PPT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内部结构。

2. 提问:“你们认为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子呢?”激发学生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好奇心。

环节二:讲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1. 利用PPT课件和直观教具,讲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基本知识。

2. 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环节三:小组讨论1. 布置讨论题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对地球表面环境有哪些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点评。

环节四:实例分析1. 出示实例材料,如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关系。

3. 教师讲解实例,阐述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对地球表面环境的影响。

环节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特点、相互关系和作用。

2. 强调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对地球表面环境的重要性。

环节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示意图。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关系。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掌握各圈层的组成、特点和相互关系。

(3)能够运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质学家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利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知识,进行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构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地球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各自特点。

(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互关系。

2. 教学难点:(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各自特点。

(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模型教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关内容。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内部结构。

(2)提问:“你们认为地球内部是什么样子呢?”2. 教学新课:(1)介绍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讲解各圈层的组成、特点和相互关系。

(3)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真实面貌。

3. 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组探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互关系。

(2)提问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课堂小结:(2)强调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互关系。

2. 作业布置:(1)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示意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互动,使学生了解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案陕西省丹凤中学叶佳【教学内容】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007年6月第二版。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课时“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使学生形成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训练,提高读图、析图能力,明确地震波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关系,地壳与岩石圈、软流层的位置关系等。

2、联系实际,结合图示,了解各圈层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教学,培养学生“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而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和责任感;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1、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

2、地球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软件,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地球各内部圈层对比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讲述法、导学法、对比法和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已经了解了太阳的结构特点,其大气层从内向外依次分为哪几层?那么地球又有怎样的圈层结构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点评: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太阳内部从内向外依次分为—核聚变区、辐射区和对流区。

)导语: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具有同样的同心圈层结构。

二、地球的同心圈层结构:对照下图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同心圈层结构。

(教师说明:地球的同心圆圈层结构特点—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各圈层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各个圈层却互相渗透相互重叠。

2023最新-《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优秀5篇)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5篇《《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球体,一般可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它们都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形成同心圈层.这是地球结构的最大特征。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圈层结构。

目前,人类对地球内部圈层的了解,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推测地球内部的组成及其他特征。

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由于各圈层在后面的教材中还有详细介绍,所以在本节中介绍得较简略。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是本节课的课标要求。

所以.根据课标要求与教材、教学实际,教学目标确定为:(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

(3)绘制地球圈层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4)运用图表及相关资料,认识并探究地球表层,用具体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征。

本课内容由两个目来完成。

第一目: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纵波,横渡知识学生没有接触过,因此教材首先给出了纵波、横渡的基本特点。

图l。

26“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的圈层划分”意在指导学生分析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推测原因,划分出内部圈层。

图1·26“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的圈层划分”解析。

纵波与横波最突出的差异是在不同介质中能否传播以及传播速度的差异。

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与其通过的介质性质密切相关:若介质为均质体,地震波则匀速直线传播;介质性质发生变化,地震渡波速随之变化。

尤其是地震波通过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的分解面时,波速会发生突然变化,出现地震波的不连续面。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1一、课标导读新课程标准中对“地球的圈层结构”部分提出的要求是“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

并且在活动建议中提出:“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由此看来,对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分布到划分依据,从各层特点到学生理解、分析、判断和运用,都是本章内容的重点。

因此,在教学中,始终把握住该节内容的标准要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师力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二、教学目标本节教学要重点突出“地球圈层”和“结构特点”两个核心概念,围绕这两个概念,逐步将地球圈层结构及其划分依据——圈层特点等知识点顺序展开。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丰富的图例和图片展示,让学生分析和理解各圈层的结构特点。

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分布。

2、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举例说明主要的地球圈层结构特点。

利用图解,由学生分析判断划分的依据。

三、教学设计(一)课时安排本节内容是第一章的最后一节,建议用2个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着重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分析入手,完成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教学内容的学习。

同时,通过师生互动,将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划分依据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

第二课时:通过内部和外部圈层的划分,让学生对地球的圈层结构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在讲授地球外部圈层知识过程中,对大气圈、水圈进行简洁而又清晰的介绍。

在新课程中,没有像老教材将各圈层分成小节单独分析,而是重在基本了解和理解的程度。

所以,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最好是突出重点和大的结构而尽量高度概括。

(二)教学安排(1)第一课时:1、通过读图,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层次关系。

2、在有了基本的结构认知后,着重讲授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

但教师不要过于拘泥于概念的讲授和分析,尤其是地震波、纵波、横波等概念,他们并非是该节内容的核心知识,只要学生了解了内部的几个圈层及层次关系即可。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 使学生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2. 地壳的结构和特点3. 地幔的结构和特点4. 地核的结构和特点5.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直观教学法:利用地球仪、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特点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地壳的结构和特点:利用地球仪等教具,展示地壳的分布和特点,讲解地壳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讲解地幔的结构和特点:利用地球仪等教具,展示地幔的分布和特点,讲解地幔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讲解地核的结构和特点:利用地球仪等教具,展示地核的分布和特点,讲解地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6.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教学内容:1. 地壳的组成和厚度2. 地壳的构造运动3. 地壳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壳的组成、构造运动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地壳构造运动的特点和地壳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壳的组成、构造运动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直观教学法:利用地球仪、模型等教具,展示地壳构造运动的特点。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地壳构造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案

构?【老师】显然这是不现实的,而且目前我们还没找到可以通往地心的通道。

因此这要求我们借助其他物体进行直接研究,比如挑西瓜时通过拍打知西瓜的生熟好坏情况。

同样原理,人类利用地震波探测地球的内部。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老师】那么地震波是什么?【出示地震波的概念】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做地震波。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出:地震波可以分为哪几类?(纵波和横波】【出示纵波和横波动态图】那么这两幅动态图,哪个是纵波?哪个是横波?怎么判断出来的?【老师】我们可以看到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一致的是纵波,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的横波。

而纵波可以用“P”表示,P代表的Primary,意思是“最早的”;横波用“S”表示,Secondary,意思是“第二的”。

它们所说的是它们的速度,那么哪种波的速度比较快?(纵波速度较快,横波速度较快)【思考】当地震发生时,哪种波的破坏力较强?(横波【演示说明】)【出示横波与纵波的差异】强调纵波和横波在经过的物质状态方面的差异:纵波能够通过固液气体,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

【思考】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上下跳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如果是在海洋上呢?(【点拔】当地震发生时,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先到,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后到,所以人们首先感到地面上下跳动,然后是左右摇晃到。

横波破坏大,与地震波的波动方向有关。

而如果是在船上,因为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所以人们只会感觉到上下跳动。

)课堂习题1、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面四幅地震波示意图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归纳】横波只能通过固体。

据日本《朝日新闻》2013年1月11日报道,2012年全年日本发生1级以上地震共3 139次,据分析其中6成是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所引发的余震。

“3·11”日本大地震使许多人“谈震色变”,事实上地震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如地震释放的地震波在人类的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就十分有用。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和教学反思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和教学反思

1.4 地球的内部圈层教案和教学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并写出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2、掌握并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锻炼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等自学能力;2、通过读图等活动,提高读图制图能力和分析能力;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使学生形成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2、通过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和责任感,增强环境及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物质组成及各层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设计]:1、依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教师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地球分层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对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经过“生——生、师——生”的互动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寻求规律,建构新知识。

2、根据维果斯基提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通过教师的引导,将学生的认知建立在已有的智力背景基础上,以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进行。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为主,板书、谈话法等为辅[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尺子、小黑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地震波P纵波:速度快;固液气 S横波:速度慢,只通过固体 结论:介质 速度2、不连续面:莫霍面 古登堡面3、地球的内部圈层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本节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第一章最后一节课,是对地球结构的深入探讨,分为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两部分,内部结构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2、本节课重视学生独立和合作讨论的活动的开展,尊重学生的独立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知识理解能力。

1.4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教案

1.4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教案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1课时内部圈层结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说出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并特点上区分横波与纵波;(2)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结构特点。

(3)学生能够学会区别地壳、岩石圈和软流层。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探究,了解地震波的特点及其作为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的原因; (2)通过读图“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分析并由此掌握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3)通过读图与列表对比,区分地壳、岩石圈和软流层三者特点。

(4)播放地震波的示意动画,展示地球内部圈层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地球背部圈层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学会从宏观和微观、从整体和局部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树立热爱地球和保护地球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

三、教学难点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横波与纵波的区别;2.地壳、岩石圈与软流层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1.对比法:通过列表对比横波与纵波,地壳、岩石圈与软流层;2.活动探究法:通过活动探究地震波的特点;3.讲授法:通过讲解与总结相关知识点,解答学生疑惑。

五、教学课时1个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1.大家在平时吃鸡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鸡蛋分几层?2.地球内部有几个圈层?对于地球的内部圈层,我们不能向鸡蛋那样削开,那又该如何知道?好,通过这一节课就来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学生讨论回答: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三层。

从生活切入,吸引学生兴趣。

过渡承接虽然科技日新月异,我们可以在外太空遨游,可谓上天有路,但对于我们脚下的地球,却至今入地无门。

那我们要怎么得知地球的内部结构呢?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夏天挑选西瓜的方法,为了吃到可口的西瓜,我们通常将西瓜托在一只手上,用另一只手敲打,靠这种敲打产生的震动在西瓜内部传播的声音来判断西瓜的生熟、质量的优劣。

1.4地球的圈层结构之内部圈层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1.4地球的圈层结构之内部圈层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课堂小结,对本节内容进行梳理,确保学生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基本知识。同时,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基本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及组成。
2.了解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关系。
2.提出问题:“你们对地球内部有什么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是怎样的?”激发学生思考和好奇心。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基本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特点及相互关系。
2.通过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引导学生认识这些现象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关系。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成果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把握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这一主题,使学生在全面掌握课程内容的同时,培养其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内部圈层的图像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2.设计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关系。
3.组织实地考察,如地震遗址、火山地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例如:“地壳和地幔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地核为什么是液态或固态?”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巩固知识,提高理解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鼓励积极反馈,提高自我认知和改进能力。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设计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设计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和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和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使学生认识到地球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树立人地协调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教学难点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

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或播放有关地球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外观,提出问题:“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构?除了我们能看到的表面,地球还有哪些我们不了解的部分?”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介绍地震波教师讲解地震波的概念和分类(纵波和横波),并通过图表或动画演示两种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特点。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结合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图,引导学生分析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变化的位置,从而得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在此基础上,明确地壳、地幔和地核的范围。

(3)各圈层的特点地壳:通过图片和数据,介绍地壳的厚度(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组成物质(岩石)等特点。

地幔:讲解地幔的范围、物质状态(固态)和主要成分(含铁、镁的硅酸盐类)。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主要成分是铁和镍。

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1)大气圈展示大气圈的图片,介绍大气圈的组成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厚度和作用(提供生命所需的氧气、保护地球等)。

2023最新-《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最新5篇】

2023最新-《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最新5篇】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最新5篇】以下是可爱的编辑帮大家收集的《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最新5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组成;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特征;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的密切关系及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内部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明确地壳与岩石圈的范围、软流层的位置;运用比较法学习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及地球外部的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通过地震波的应用认识到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通过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

2学情分析高一年的学生还没形成完整的地理的空间概念和良好的读图能力,也没有具备地理分析的思维,但是他们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地球的内部结构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图像和视频的配合下学生也应该能较好地认识各圈层及其特点,但是对于圈层结构这个全新的内容吗,要求他们将课本上的知识理解并在脑中形成圈层结构的模型可能有一定难度。

因此教学中要通过图像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

3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图表说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两个不连续面及地壳、地幔、地核的特征;用图归纳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特点难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地球内部圈层划分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自古以来,人们对生活的这个地球就充满了探知的渴望。

只有了解了我们生活的地球,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它。

《西游记》我们都熟悉吧?还记得孙悟空上天入地吧?不仅在我国,1864年法国作家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也反映了人类想进入地心一探究竟的愿望,2003年美国的科幻片《The cord》将这部小说搬上了银幕。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那真实的地球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活动2【讲授】新课学习(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首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怎么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球内部圈层教案

地球内部圈层教案

地球内部圈层教案教案:地球内部圈层概述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和特点;2.理解地球内部的动力学过程,如板块构造和地震活动;3.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命名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2.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和特点3.地球内部的动力学过程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前期准备(5分钟)1.引入地球内部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地球的组成和结构。

步骤二:学习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15分钟)1.以PPT的形式展示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解释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分层结构,说明它们的位置、厚度和物质组成。

步骤三:学习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和特点(20分钟)1.讲解地壳的特点和组成,包括岩石类型和构造形态。

2.介绍地幔的特点和组成,包括岩石类型和物质状态。

3.解释地核的特点和组成,包括外核和内核的区别。

步骤四:学习地球内部的动力学过程(30分钟)1.进一步讲解板块构造理论,介绍地球板块的概念和类型。

2.分析板块构造引起的地震活动,解释地震的发生原因和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地震活动对地球内部的影响和地震预测的意义。

步骤五:总结与小结(10分钟)1.教师总结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和动力学过程。

2.学生提出问题或疑惑,进行解答。

四、教学辅助手段:1.PPT展示地球内部的结构图;2.地球内部的示意图和实物模型;3.预先准备的板块构造和地震的案例分析。

五、教学方式:1.以讲解和展示为主,辅以示例分析和问题解答;2.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增加互动性;3.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六、教学评价:1.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专注度;2.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地球内部圈层的理解程度;3.结合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1.4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1.4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3.创设问题情境,如“地球内部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圈层?”、“地震波如何在地球内部传播?”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奥秘。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各圈层之间有什么联系?”等,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维能力。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针对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关键知识点。
2.强调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五)作业小结
2.学生相互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强调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鼓励学生将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关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卫星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外观特征,如海洋、陆地等。
4.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地球内部圈层模型,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培养其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鼓励他们对地球内部结构提出自己的见解。
3.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其地理素养。
最后,通过总结环节,强调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整个教学案例既符合教学实际,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教育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一、课标要求: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概括每个圈层结构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生能够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分层和特征
②能够辨认地球上的两个不连续面,能说出他们的具体分布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利用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与地震波的波速变化图,结合知识,能在图中
分别指出地球的不连续面和地球内部圈层的范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学习,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锻炼与开
发。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针对于高一的学生,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和准确,所以,在讲解内部圈层的时候,应该注意结合图解的形式,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地震波的相关知识,知道地球存在这两个不连续面,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

四、教材分析:本次课内容选自中图版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里面的内容,该节课对学生了解好地球的内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课的知识点主要有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是由坚硬的岩石外壳组成,在陆地部分平均为33km,而海洋壳部分为7km,平均为17km厚。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着一个软流层(60-250或400km),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岩石圈的范围是软流层的顶部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也就是0-60km的范围。

为了对地壳厚度不均匀有更好地理解,由一个题目巩固:
请同学们比较一些下列地方哪个厚度最薄和最后?
A太平洋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
本次课要运用到的图像有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特点
难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特点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对比分析法
七、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