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 天上的街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 天上的街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 天上的街市》一. 教材分析《20 天上的街市》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通过描绘天上街市的繁华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同时,课文也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认真理解和感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对诗歌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但可能对一些较抽象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还难以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他们理解和感悟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讨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鉴赏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美,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

2.突破策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讨论、品味,帮助他们理解课文,感悟诗中的意境。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情感教学: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课文录音: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课文朗读录音,方便他们跟读和模仿。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天上街市的繁华景象。

同时,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和意象,并说明理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歌朗读、解析和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词汇、语法及修辞技巧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与追求。
4.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古代诗歌,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课堂上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的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太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次的讨论中,提前给学生一些引导性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并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对创作短诗的热情较高,但部分作品在表达上仍显得有些生硬。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关于诗歌创作技巧的讲解,并让学生多练习,多修改,以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天上的街市》的教学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学生在朗读诗歌时,对节奏和情感的把握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朗读技巧,引导他们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和情感。
其次,关于诗歌意象的理解,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其含义理解不深,很难将其与诗人的情感联系起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尝试用更多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感受诗人的情感。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总结回顾环节,有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天上的街市》【导入门】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一个悲剧还是一个喜剧。

(悲剧)悲在哪里呢?(悲在牛郎织女天各一方,每年在七月七日才能相会一次。

)不错!牛郎织女的故事多少让人觉得很凄美,因为他们天各一方,每年只能在鹊桥相会一次。

今天,我们走进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看看牛郎织女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目标牌】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重点)2.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形象化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情思;理解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难点)3.感悟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热爱生活、勇敢进取的思想感情。

(重点)疏通文意理思路(为啥写)(趣味性)一读:一读:初读诗歌,感知内容(读出“音韵美”: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语调、节奏)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自主思考)【自学径】一、记文常(知人、论世)[解诗题]“天上的街市”是诗人想象出来的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是诗人借以抒发情感、寄托社会理想的美好境界。

新颖独特,引发联想,暗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辨诗体]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新诗”,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

现代诗的出现可以追源到清末,当时,一些从西方引进的诗作已开始用白话文进行翻译,但是这些作品量不是很大,所以鲜为人知。

现代诗名称,在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现代诗主要的流派有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等。

[知诗人]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等。

[查背景]20年代初期,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窒息着。

诗人在苦闷中彷徨。

他不满现实,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浪漫气息浓郁的诗,这些诗收录在诗集《星空》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第1篇】20 天上的街市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基调。

2.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3.体验人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导入新课我们在夏夜乘凉的时候遥望满天星斗,星空总让我们感觉无比广阔和神秘,引发我们无数的遐想,那里流传过不少美丽的神话传说,有我们所熟悉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大家一定想知道,牛郎织女正在天上做些什么呢?就让我们跟着现代诗人郭沫若一起来遨游天上的街市。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资料助读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我国现代杰出的诗人、作家、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卓越的政治活动家。

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

在完成第一本诗集《女神》的创作后,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天上的街市》选自他的代表诗集《星空》。

新诗是在五四前后,随着新文化运动发展、白话文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文体,与旧体诗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1)采用白话;(2)形式自由。

《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当时的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中,“五四”运动刚刚过去,革命处于低潮,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个时候诗人写下这首诗,想象了天上自由、幸福、美好的环境,为的是表达他对理想世界迫切的向往。

2.整体感知理清《天上的街市》思路。

第1节:从地上写到天上,再从天上写到地上。

第2节:写天上的街市。

第3-4节:写牛郎织女自由美满的生活。

二、合作交流重点深研《天上的街市》1.作者所描述的“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美丽、繁华富庶、商品琳琅满目。

2.诗人是怎样描述牛郎织女的生活的?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什么不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不自由的,他们受王母娘娘的专制统治。

诗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这个民间故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诗歌朴素的语言与和谐的节奏;2)通过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的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2)领会本诗在优美的意境中蕴涵的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 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学情分析:(1)对于现代诗歌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还比较陌生,所以应该首先培养他们的兴趣;(2)对于文中所用的表现手法,学生在理解上有很大的困难,所以必须理解文中所用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同时应对作者的思想及社会背景有所了解。

四、教学内容分析:《天上的街市》是一首较能代表郭沫若早期诗歌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诗作。

全诗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对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的再创造,描绘了一幅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图景,含蓄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社会的不满、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小星星》音乐。

在人们心中天上闪烁的星星变成了调皮的小眼睛,灵动而富有奇幻色彩,充满诗意,只有善于发现,生活处处有诗意,生活处处有语文啊!自古以来,广袤的星空总能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而当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仰望星空时,又想到了什么呢?(天上的街市)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着先生的思绪,一起漫步在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省乐山县人,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

他的著作很多,文学方面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天上的街市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天上的街市教案
4.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5.写作手法:学习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搜集其他描绘星空的诗歌,进行对比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核心素养目标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天上的街市》这首诗的基本概念、想象和联想手法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想象和联想来描绘美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天上的街市》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创作。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举例:《天上的街市》中“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诗句中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词语解析: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词汇理解能力。
举例:学习“珍奇”一词,让学生明白它在句子中指的是天上的街市中珍贵的物品。
(3)课文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人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这种导入方式使学生能更快地进入课堂氛围,投入到学习中。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尝试更多有趣的导入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诗歌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些修辞手法。同时,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
- 教学难点举例:在分析“牛郎织女”的拟人手法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一传统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如何通过赋予神话人物以人的情感,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解释为何这种手法能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பைடு நூலகம்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天上的街市》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在夜晚仰望星空,想象过天上的街市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歌中的奇幻世界。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心得。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现代诗的基本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天上的街市》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无限魅力。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审美和创作能力,并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诗意。如果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奠定基础。
2. 诗歌朗读与感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 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需要通过具体例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对表达情感的影响。
- 诗歌结构的把握:对于诗歌的结构层次,学生可能感到抽象,需要通过图表、分析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理解结构美。
- 情感体验与传达:学生可能难以将自己放入诗歌的情境中,感受诗人的情感。需要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并传达情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天上街市》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天上街市》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课设计设计天上的街市郭沫若教课目的:1、朗诵诗歌,领会诗歌语言的音韵美。

、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领会诗人的情思。

教课要点难点:教课要点:朗诵诗歌,领会诗歌语言的音韵美。

教课难点: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领会诗人的情思。

教具准备:ppt教课方法:朗诵法教课课时:1课时教课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牛郎织女的故事吗?(学生自荐概括故事)方才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阴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一次,这是一件多么难过的生活啊,同学们必定希望牛郎织女挣脱这类约束,自由幸福的生活吧!我国有名诗人郭沫若早在96年前,就依靠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这类美好梦想写进了自己漂亮而迷人的诗篇——《天上的街市》。

(出示课件展现课题)二、检查预习学生介绍作者有关知识:明确: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隐士。

现代诗人、学者、剧作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增补: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后,被选为全国文联主席。

他学问渊博,才干横溢,是继鲁迅以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芒旌旗。

1978年病逝于北京。

三、朗诵练习1/4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课设计设计(一)、初读课文,读出音韵美朗诵指导: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重音;、每节偶数句尾用韵,音韵和睦。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一)远远的/街灯/了然,好象/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点着/无数的/街灯。

(二)我想那/ 缥缈的/ 空中,定然有/漂亮的/ 街市。

街市上/ 陈列的/ 一些/ 物件,定然是/ 世上/ 没有的/珍异。

(三)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天上的街市》教案 (52)(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天上的街市》教案 (52)(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绿草——飞机蜡烛——天空
脚印——人生小船——母亲
把你刚才联想的内容记录下来,就是一首优美的小诗,现在请同学们写下来吧。
畅所欲言,鉴赏同学们的小诗。
的赏析,语言组织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训练学生想像、联想力。并指导学生实际运用。
设计意图:圈点旁注可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并培养他们
师:把你的快乐分享给别人,你就会拥有两份快乐,把你的收获告诉别人,你就会拥有更多的收获。快把你的收获告诉你的同桌和朋友。
四、品读引读,强化目标:
由此可见,天上街市之美,是作者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想像和联想描绘出来的,我们不能亲自去看,但可用心去感受,下面,让我们分别感受一下。
课题
《天上的街市》教案
课型
阅读课
教具
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诗的优美的意境。
难点:让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写作小诗
教法
涵咏诵读法
学法
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目标: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诗优意境。
2、理解想像、联想的概念,训练学生的想像联想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运用想像联想进行写作。
教学设想:
“整体感知,设疑导学,师生共议,以训练学生的能力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且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的涵泳诵读理解诗的优美意境。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批注,朗读,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三.深入阅读:
作者到底采用了什么方法用全新的色彩向我们描绘了真切新美的“天上的街市”,并能有力的鞭挞当时黑暗的世界呢?
(师介绍联想、想像这两个概念。)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至另一件事物,都是联想,所谓想像,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些新形象是以积累的知觉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

《天上的街市》教案 (18)(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天上的街市》教案 (18)(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天上的街市》二、设计思路(一)指导思想《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恬淡平和,意境优美,清新素朴,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

诗歌教学重在感染,唤醒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精神生命的意识。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已基本适应了中学新课程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查找和收集资料。

学生也表现出对朗诵诗歌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小组讨论、自我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适时点拨应该能够完成学习任务。

(二)设计理念本诗语言优美,课堂教学中教师加强朗读指导,力求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并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通过联想、想象力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1.情景创设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生动的图片,充分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

2.朗读教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以读为本,让学生读中感悟,强化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语感。

3.探究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文“眼”,通过品读赏析,酝酿情感,引发共鸣,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4.小组讨论法: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有自己的个性化理解,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三、教学目标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2.创设情境,开发学生思维,鼓励大胆想象,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趣。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3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3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3一. 教材分析《天上的街市》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这篇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这篇课文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星空和繁星点点的景象,通过作者的想象,将星星比作是天上的街市,给人以美好的遐想。

这篇课文的意境优美,语言流畅,适合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景物的文章有一定的理解基础。

但是,对于通过想象来描绘景物的文章,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通过想象描绘星空的手法。

2.能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自己的想象力,感受作者描绘的美好意境。

3.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想象手法。

2.难点:如何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学生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天上的街市》2.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的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星空之中,感受星空的美丽和神秘。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想象手法,如何将星星比作是天上的街市。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自己心中的星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绘课文中的星空,或者用自己的语言创作一篇关于星空的短文。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星星的真正面貌,对比课文中的想象描述,看看作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
2. 作者介绍:介绍郭沫若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3. 诗歌内容分析:
a. 描述天上的街市的景象,体会诗歌中的美好寓意。
b. 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c.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诗歌手法学习: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5. 审美教育:引导学生从诗歌中发现美、感受美,培养审美情趣。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拟人这两个修辞手法,以及诗歌情感的理解。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句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一个场景”。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小创作活动。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创作一首小诗,描绘一个美好的画面。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共同学习了《天上的街市》满魅力的诗歌世界。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学生在朗读诗歌时,对于节奏和韵律的把握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朗读训练,指导他们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小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比喻、拟人在诗歌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创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 诗歌内容理解:深入理解诗歌描绘的天上街市的景象,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天上的街市》课文原文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天上的街市》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4、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重点:品味诗歌语言。

三、难点:对诗歌主题的探讨。

四、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同学们,在你们每天晚自修回家的路上,那淡淡的月色,隐约闪着几颗星星的夜空,是否吸引了你的目光?我请大家一起来看图片,领略星空的美景。

Powerpoint(下面简称PP):星空图片。

这是画家和摄影师向我们展现的星空色彩图,那在诗人眼里星空又是怎样的?请大家打开课文《天上的街市》,走近郭沫若,走进他的星空世界。

(二) 简介作者:问:大家以前有无接触过郭沫若和他的文章?出示投影:郭沫若先生简介。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三) 整体感知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读一读,完成两件事:① 圈出不熟悉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解决。

②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得流利。

2、个别学生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后纠正字音、节奏。

3、老师配乐范读,学生思考:从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星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小结:跟着郭沫若,我们领略了别样的星空风光图,那美丽的天上的街市,珍奇的物品、骑着牛儿的牛郎织女、似流星的灯笼,是否吸引了你的目光,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 读出自己。

PP:找出你最喜爱或感触最深的画面,大声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上的街市》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空景象,天上闪烁的星星被比作是人间的街市,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夜空中。

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还需加强。

通过对《天上的街市》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也需要进一步激发,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4.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3.学生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比喻和象征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4.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教学参考书。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相关的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美丽的夜空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场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韵律和美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中天上的街市。

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诗歌朗读,培养对现代诗歌的爱好。

2、领会诗歌中的意象。

3、区分联想和想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难点:1、领会诗歌中美好的形象,区分联想和想象。

2、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重点:1、学习朗读,培养诗歌的爱好。

2、体会诗歌中美好的形象,区分联想和想象。

3、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方法:朗读和赏析教学法五、教学工具:朗读录音、课件。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以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又岂在朝朝暮暮”及街灯和星空图片导入。

二、朗读诗歌1、解决字词(请同学上台注音并校正。

)缥缈..(piāo miǎo):灯笼(dēnglong)2、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沙湾人,我国著名的作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诗人,代表作有诗集《星空》《女神》,戏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

并强调:1、《屈原》“雷电颂”选入教材,2、《虎符》讲述的是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棠棣之花》讲述的是唐雎不辱使命韩傀的故事。

3、朗读指导:①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节奏;②朗读的时候要注意重音;③朗读的时候要注意平翘舌;④划分节奏:停顿(“/”表示停顿)。

范读,注意朗读要求。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好像/闪着/无数的../宽广。

.../明星。

定然..是/不甚天上的/明星/现.了,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好像/点着/无数的.../骑着牛儿/来往。

.../街灯。

定能够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有美丽的/街市。

定然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不信,请看/那朵流星,定然..。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是世上/没有的/珍奇4、自由朗读、分组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分男女生读、齐读。

5、该诗的感情基调是恬静、美好、自在、清新。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由于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或者缺乏自信。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讲解诗歌修辞手法时,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对比分析,让学生们感受到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仍需要更多实际的练习来巩固所学。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们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天上的街市》的背景、内容、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通过诗歌朗读、讨论及创作,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他人意见,提升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5.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中的真善美,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情感表达,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
4.句子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体会诗人的想象力和表达技巧。
5.诗歌意境与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感悟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和阅读任务,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审美情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学生先谈收获师生共同小结
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
拓展练习
假如你乘坐太空飞船到了“银河”,看到了牛郎织女,你能通过自己的想像描绘一下他们现在的生活吗?(字数不少于300字)
进街灯 明星 街市 物品 人 生活 幸福
联想 想象 美好
(为下文想象作铺垫) (寄托情感和理想)
课后反思:本节课目标达成较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快,新课型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我展示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较活跃。另外,我的语速较快,缺乏抑扬顿挫。
审批意见
以多媒体的形式出示,以学生展示形式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进一步激励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指导朗读
整体感知
1、欣赏诗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意境。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重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理解并学习诗中联想和想象的手法,
2、难点: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想象和创新的能力
教学流程
环 节
内容设计
设计意图
导学方式
问题导入
牛郎织女故事:
天河很深,七夕相会。
新版牛郎织女故事:
天河很浅,天天相会。
拓宽学生知识面,并激趣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1、常识填空:
4、诗中多处用了“定然”、“定”等极肯定的词语,表明了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上的街市》教案
大塘中学杜红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教学重点:
1.联想与想象、创新能力的指导训练。

2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创造的美好意境。

3.理解诗中作者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联想和想象、创新的能力,体会这首诗联想与想象的表达作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感觉是那样的神秘,又是那样的的亲切。

诗人以新奇的想象,融天上地下为一体,描出令人神往的仙境。

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进入神秘世界,去感受诗人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感受诗人所寄托的理想。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1.郭沫若介绍
名:郭开贞时:(1892 —1978)
地:四川乐山人作:诗集《女神》、《星空》。

话剧《屈原》
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2. 背景介绍
《天上的街市》选自诗人第二部诗集《星空》。

1921-1923年,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

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

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

就是这一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 《天上的街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示范朗读,学生画好节奏和重读处。

注意字词的读音。

(ppt图片上展示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本诗歌舒缓的节奏及柔和的语调。

3.请一个朗读优秀的学生,配上音乐《星空》,诵读过程中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仔细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4.教师问: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句式的形式引导学生“————的画面”
学生答:自由自在的画面。

(学生自圆其说)
过渡(教师说):中国古代有4个明间故事,分别是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师问:这篇诗歌取材哪个民间故事呢?
学生答:牛郎织女。

教师:回答的很好,我们都知道王母娘娘一道银簪一划,银河变得宽且深,这样牛郎和织女只有七月初七的时候通过喜鹊搭桥才能见到一面。

可是诗人却把天上的街市写的很美,把天河写的浅浅的,勾画了一幅幸福美满的画面。

诗人运
用了怎样的手法描绘这样一幅画面呢?
(四)精读课文,重难点突破。

1.全班学生齐读本诗,并前后桌思考上述问题。

学生:诗人对牛郎织女故事进行改编。

奇特构思,大胆夸张,运用想象和联想的手法描绘这样一幅画面。

(畅谈观点)
2,接下来,教师ppt展示联想和想象的概念,并做解释。

然后请学生找出诗中哪几节是联想,哪几句是想象。

并一起分析。

示例:街灯——明星(人间天上:联想)街市——物品——珍奇(物)天河——牛郎织女(人)流星——灯笼
同时品味语言美:示例:(1).押韵之美:诗句押韵、和谐。

本诗隔行押韵,每节换韵。

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

(2)用词准确之美:明、闪、现、点
①“明”写出了人间万家灯火(灯火辉煌)的壮观景色。

②“闪”写出了群星闪烁的姿态。

③“现”既写出了天上的明星之多,又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④“点”字用得奇妙,它暗示了天上有人把街灯点亮了。

一字传神,意境尽出。

想象的翅膀便由此“点”展开了。

(3)信念坚定之美: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像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3.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想象。

如:风筝,雨伞,荷花,像航天员般登上了那富有浪漫色彩的月球等等。

(五)再读课文,把握主题
1.故事比较:现实生活中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一道银簪一划,被银河分隔两地,彼此只有在每年的七月初七才能见到一面。

而诗人笔下的牛郎织女却过着美好幸福的生活,两人
牵着小手快乐自由。

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美好。

诗中并没有牛郎织女的那种悲剧色彩。

这一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文章的主题又是什么?
学生自由畅谈。

教师: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执着追求的主题。

2.学生畅谈未来
教师问:学完这篇课文,你们对未来有什么憧憬?理想是什么?如何让理想变为现实?
(六)课堂总结
1.这节课培养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 让学生学会了在反复朗读诗歌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主题;
3.激发了学生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

(七)作业布置
1.背诵这首诗;
2.课外练笔(假如自己哪天成为宇航员登入月球,见到嫦娥,玉兔及砍树的吴刚,你会怎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